第125章 借錢·沒人借
重生八零,成為人生贏家 作者:飄血征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父宋母在家打算的好好的,結果到了李大柱家還沒等開口,就聽李大柱媳婦說要修房子給大兒子張羅相親。
宋母幹巴巴的笑笑:“我瞧著你家這房子不錯啊,用不著修吧?”
“這都多少年了?”李大柱媳婦笑道:“上回修還是我老公公在的時候,這一晃都快二十年了,新媳婦進門還讓人住老房子?說不過去。”
見李大柱家借不著錢,宋母隻能找借口離開,才出人家大門她就忍不住啐了一口,“什麽東西,不就是不想借錢麽。”
剛剛在李大柱家,她就沒能說上一句話,李大柱媳婦先是說修房子,然後又說娶媳婦給彩禮,反正翻來覆去就是李大柱這次掙的錢不夠,整不好還得出去借,要她說娶個媳婦哪用得著這麽費事,李大柱家那小子又不是大學生,找個農村媳婦能用得了多少錢,都是借口!
宋母一邊嘮叨一邊趕去下一家,這回她倒是說了要借錢的事兒,結果對方依舊沒同意。
“為啥啊?”宋母不死心的問:“你家又不蓋房又不娶媳婦的,咋就不能借了?”
對方聽到這話差點被氣笑了,索性連借口都不想找了,不管宋母咋說反正就兩個字:不借。
“我家春生是大學生,”宋母氣呼呼的說:“你可想好了,別一不小心得罪人。”
“你兒子大學生就了不起啊?”對方道:“我一個平頭百姓有啥得罪不得罪的?還是說他以後肯定能當管我的官兒?人老薛家大小子那麽厲害都不敢說這話,你們家還真是啥都敢想!”
宋母憋著一肚子氣回的家,折騰一上午愣是連十塊錢都沒能借到,宋父見狀便問:“一個都不肯借?”
宋母聽到這話頓時忍不住了,把那些人的話添油加醋告訴了宋父,宋父聽完之後皺眉道:“我瞧著不對勁啊,一家兩家不借就算了,還能家家都不借?這背後肯定有人整事兒,要不這些人不能這麽心齊。”
宋母這會兒也想到了這點:“對啊,我剛剛怎麽沒想到呢,你說該不會是老薛家在背後搗鬼吧?這些人可都是跟著他去幹的活兒。”
“他這是想孤立咱們家,”宋父氣憤的說:“嫉妒,赤裸裸的嫉妒!”
且不說宋父宋母要如何給宋春生弄那一百塊錢,就說遠在省城的薛父忽然打了兩個噴嚏。
“這幾天天涼了,”薛寒江在一旁說:“小桐給你拿的棉襖你穿著,省的早晚凍著。”
薛父吸吸鼻子:“一個噴嚏想,兩個噴嚏罵,指不定是誰在背後罵我呢。”
薛寒江跟薛父一起把立櫃擺好,這才笑著說:“您這都哪來的歪理。”
薛父嘿嘿笑了兩聲:“我的身體自己有數,倒是你們有錢也不能亂花啊,那棉襖一看就能賣好幾十呢,給我穿浪費了,放店裏去留著賣,聽話。”
薛寒江這會兒沒課,便跟薛父在新房這裏裝家具,原本薛父還想幫他打,但因為既沒工具又沒木料的,現整也費勁,索性薛寒江還是去找了當初給他們做牌匾的木匠,那師傅手藝不錯價錢也不多要,看過他們這的格局後,高高興興接了活兒。
薛父看著帶穿衣鏡的大衣櫃說:“這個好,照人照的清楚,說實在的省城的手藝確實好,咱們那就是結婚也沒有這個樣式的。”
薛寒江聞言便笑了:“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今年初新婚姻法實施,要求男的二十二周歲,女的二十周歲,就這還提倡晚婚晚育呢,更不用說現在城裏都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鼓勵一家一個孩兒。”
“就生一個?”薛父咋舌:“這要是在鄉下怕是連地裏的活兒都幹不完吧,也就是城裏能這樣,到歲數就上學或者接班,孩子多了還費錢呢。”
薛寒江不和薛父糾結這個問題,他爹還是老一輩的思想,講究多子多福,要不他們家也不會有哥兄弟四個了。
不過薛父這會兒明顯還想到了其他:“不是我聽你這意思,咱們鄉下也要計劃?”
“反正城裏已經開始了,”薛寒江說:“我聽說那些雙職工家庭要是超生的,工作直接擼了,就這誰還敢生?”
薛父眉頭緊皺:“那,那你們這咋辦啊?要是以後家家都一個娃,誰給你們養老啊……”
薛寒江挑眉,顯然沒想到薛父已經想到了他和葉桐養老的問題:“啥意思爹?你這就開始惦記我們養老了?”
“能不惦記麽,”薛父歎氣:“你們倆沒一個能生的,現在年輕就不說了以後老了咋辦?有個頭疼腦熱的總得有人在跟前給你們端茶倒水吧?我以前還想著不行就讓老二或者老三多生幾個到時候你過繼一個,這要是政府不讓生了可咋辦?”
“咋辦?涼拌!”薛寒江笑了:“我跟小桐都沒想到這些呢,再說我們現在還年輕,不著急。”
“你不著急我著急,”薛父說:“等以後老了你就知道了,你那些哥兄弟都有孩子管,就你連個閨女都沒有,老可憐了!”
薛寒江扯扯嘴角,不想跟薛父繼續這個問題,但薛父明顯比薛寒江想的更多:“實在不行就偷著生,反正到時候孩子生出來就算……”
“爹,爹你別說了,”薛寒江急忙打斷薛父的話:“這個我會慢慢和小桐商量的,要是以後有機會我倆還能收養孩子呢,爹,咱不著急哈。”
薛父冷靜下來想想兒子的話點頭:“也是,你們現在歲數還小,自己還沒上完學呢,確實沒時間想這些,不過就算以後想收養孩子我覺的還是找咱自己家的,外頭那些人什麽品行誰知道啊,萬一養出個白眼狼還不夠你們後悔的。”
薛寒江心說他爹這純粹就是瞎操心,他和小桐壓根就沒想過孩子的事兒,兩個人過日子多好,為啥非要帶個小的在中間摻和?
然後再跟著他操心上火的,犯不犯得上呢!
大不了以後老了他們就去養老院,不照樣有人伺候。
宋母幹巴巴的笑笑:“我瞧著你家這房子不錯啊,用不著修吧?”
“這都多少年了?”李大柱媳婦笑道:“上回修還是我老公公在的時候,這一晃都快二十年了,新媳婦進門還讓人住老房子?說不過去。”
見李大柱家借不著錢,宋母隻能找借口離開,才出人家大門她就忍不住啐了一口,“什麽東西,不就是不想借錢麽。”
剛剛在李大柱家,她就沒能說上一句話,李大柱媳婦先是說修房子,然後又說娶媳婦給彩禮,反正翻來覆去就是李大柱這次掙的錢不夠,整不好還得出去借,要她說娶個媳婦哪用得著這麽費事,李大柱家那小子又不是大學生,找個農村媳婦能用得了多少錢,都是借口!
宋母一邊嘮叨一邊趕去下一家,這回她倒是說了要借錢的事兒,結果對方依舊沒同意。
“為啥啊?”宋母不死心的問:“你家又不蓋房又不娶媳婦的,咋就不能借了?”
對方聽到這話差點被氣笑了,索性連借口都不想找了,不管宋母咋說反正就兩個字:不借。
“我家春生是大學生,”宋母氣呼呼的說:“你可想好了,別一不小心得罪人。”
“你兒子大學生就了不起啊?”對方道:“我一個平頭百姓有啥得罪不得罪的?還是說他以後肯定能當管我的官兒?人老薛家大小子那麽厲害都不敢說這話,你們家還真是啥都敢想!”
宋母憋著一肚子氣回的家,折騰一上午愣是連十塊錢都沒能借到,宋父見狀便問:“一個都不肯借?”
宋母聽到這話頓時忍不住了,把那些人的話添油加醋告訴了宋父,宋父聽完之後皺眉道:“我瞧著不對勁啊,一家兩家不借就算了,還能家家都不借?這背後肯定有人整事兒,要不這些人不能這麽心齊。”
宋母這會兒也想到了這點:“對啊,我剛剛怎麽沒想到呢,你說該不會是老薛家在背後搗鬼吧?這些人可都是跟著他去幹的活兒。”
“他這是想孤立咱們家,”宋父氣憤的說:“嫉妒,赤裸裸的嫉妒!”
且不說宋父宋母要如何給宋春生弄那一百塊錢,就說遠在省城的薛父忽然打了兩個噴嚏。
“這幾天天涼了,”薛寒江在一旁說:“小桐給你拿的棉襖你穿著,省的早晚凍著。”
薛父吸吸鼻子:“一個噴嚏想,兩個噴嚏罵,指不定是誰在背後罵我呢。”
薛寒江跟薛父一起把立櫃擺好,這才笑著說:“您這都哪來的歪理。”
薛父嘿嘿笑了兩聲:“我的身體自己有數,倒是你們有錢也不能亂花啊,那棉襖一看就能賣好幾十呢,給我穿浪費了,放店裏去留著賣,聽話。”
薛寒江這會兒沒課,便跟薛父在新房這裏裝家具,原本薛父還想幫他打,但因為既沒工具又沒木料的,現整也費勁,索性薛寒江還是去找了當初給他們做牌匾的木匠,那師傅手藝不錯價錢也不多要,看過他們這的格局後,高高興興接了活兒。
薛父看著帶穿衣鏡的大衣櫃說:“這個好,照人照的清楚,說實在的省城的手藝確實好,咱們那就是結婚也沒有這個樣式的。”
薛寒江聞言便笑了:“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今年初新婚姻法實施,要求男的二十二周歲,女的二十周歲,就這還提倡晚婚晚育呢,更不用說現在城裏都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鼓勵一家一個孩兒。”
“就生一個?”薛父咋舌:“這要是在鄉下怕是連地裏的活兒都幹不完吧,也就是城裏能這樣,到歲數就上學或者接班,孩子多了還費錢呢。”
薛寒江不和薛父糾結這個問題,他爹還是老一輩的思想,講究多子多福,要不他們家也不會有哥兄弟四個了。
不過薛父這會兒明顯還想到了其他:“不是我聽你這意思,咱們鄉下也要計劃?”
“反正城裏已經開始了,”薛寒江說:“我聽說那些雙職工家庭要是超生的,工作直接擼了,就這誰還敢生?”
薛父眉頭緊皺:“那,那你們這咋辦啊?要是以後家家都一個娃,誰給你們養老啊……”
薛寒江挑眉,顯然沒想到薛父已經想到了他和葉桐養老的問題:“啥意思爹?你這就開始惦記我們養老了?”
“能不惦記麽,”薛父歎氣:“你們倆沒一個能生的,現在年輕就不說了以後老了咋辦?有個頭疼腦熱的總得有人在跟前給你們端茶倒水吧?我以前還想著不行就讓老二或者老三多生幾個到時候你過繼一個,這要是政府不讓生了可咋辦?”
“咋辦?涼拌!”薛寒江笑了:“我跟小桐都沒想到這些呢,再說我們現在還年輕,不著急。”
“你不著急我著急,”薛父說:“等以後老了你就知道了,你那些哥兄弟都有孩子管,就你連個閨女都沒有,老可憐了!”
薛寒江扯扯嘴角,不想跟薛父繼續這個問題,但薛父明顯比薛寒江想的更多:“實在不行就偷著生,反正到時候孩子生出來就算……”
“爹,爹你別說了,”薛寒江急忙打斷薛父的話:“這個我會慢慢和小桐商量的,要是以後有機會我倆還能收養孩子呢,爹,咱不著急哈。”
薛父冷靜下來想想兒子的話點頭:“也是,你們現在歲數還小,自己還沒上完學呢,確實沒時間想這些,不過就算以後想收養孩子我覺的還是找咱自己家的,外頭那些人什麽品行誰知道啊,萬一養出個白眼狼還不夠你們後悔的。”
薛寒江心說他爹這純粹就是瞎操心,他和小桐壓根就沒想過孩子的事兒,兩個人過日子多好,為啥非要帶個小的在中間摻和?
然後再跟著他操心上火的,犯不犯得上呢!
大不了以後老了他們就去養老院,不照樣有人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