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見天日的女媧,樣子並不好看。


    這裏說的“女媧”,在歐洲被叫做“維納斯”。她們是一些考古發現,即原始民族塑造的母親神像。其中最古老也最有代表性的有兩件:一件是法國出土的淺浮雕,叫“洛塞爾的維納斯”;另一件是奧地利出土的圓雕,叫“溫林多夫的維納斯”。她們的歲數,都在二萬五千年左右。


    後來,越來越多的“維納斯”在世界各地相繼出土,以至於在法蘭西西部到俄羅斯中部之間,形成了一條延綿1100英裏的“維納斯環帶”(venus zone)。


    當然,這是西方人的命名。如果願意,也可以叫“洛塞爾或溫林多夫的女媧”。咱們自己的“維納斯”則在山海關外的紅山文化遺址出土,一共兩件,年齡大約五千多歲。


    抱歉打擾了,老奶奶們!


    喚醒這些女媧或維納斯的不是王子之吻,而是考古隊的鋤頭。事實上,她們恐怕也實在不好意思叫做睡美人。沒錯,這些神像無一例外的都是裸體女人,乳大、臀肥、性三角區線條明晰,卻一點都不性感。她們或者麵目模糊,或者表情呆板,或者頭部低垂,或者雙臂萎縮,或者腹部隆起,或者全身肥胖,或者雙腿變成了一根細細的棒子,根本就沒法跟古希臘那斷臂的維納斯相提並論。


    至於咱們那兩位老祖母,幹脆就是孕婦。


    顯然,這不可能是性愛之神夏娃,隻可能是母親之神女媧。乳大意味著奶多,臀肥意味著善育,性三角區線條明晰則意味著孩子從那裏出生。安納托利亞的一尊撒塔爾·胡尤克女神像,就明明白白是在分娩。


    這是一尊撒塔爾·胡尤克分娩女神像,出自約公元前6000年的安納托利亞。傑克·佩奇根據詹姆斯·梅拉特的畫所作。


    是啊,豆蔻年華體態玲瓏的待嫁少女,在遠古時代其實並不招人待見。史前藝術家們情有獨鍾的,是強健壯碩能懷孕會生育多子多孫的母親。[1]


    不過也有例外。


    例外是在摩爾達維亞地區的維克瓦丁茨發現的,那是一尊屬於晚期庫庫泰尼(cucuteni)文化的黏土小塑像,全身赤裸,兩腿修長,腰肢纖細,陰部明晰,十分性感。但這位在小女孩墓中被叫醒的女神,卻被考古學家命名為“白夫人”。她的造型,則被解釋為“躺在那裏等待埋葬”。[2]


    沒錯,她是死神。


    死亡女神,是女媧和維納斯們的“死對頭”。


    摩爾達維亞的維克瓦丁茨墓地發現的黏土小塑像,俗稱白夫人。


    毫無疑問,死對頭當然得是另一種樣子。但生育女神肥胖臃腫,死亡女神身材曼妙,卻實在讓人大跌眼鏡。原始人為什麽要這樣塑造他們的女神,一定要弄得“生不如死”呢?是審美觀不同,還是價值觀相異?難道美麗是危險品,粗笨反倒是可靠的?或者我們眼中的性感魅力,對他們居然毫無意義,還必須敬而遠之,甚至避之唯恐不及?


    沒人知道。


    也許,他們就像湯加人,以胖為美。也許,他們當中早夭的少女,從來就不曾有過身孕。這都是有可能的。一個少女好不容易才長大成人,還沒來得及做母親就死於非命,請問還有比這更讓原始人無法接受的人間悲劇嗎?


    那好,死神就該是這副模樣。


    死神曼妙身材的背後,是深深的恐懼。是啊,誰能承受入墓前的戰栗,誰能想象不再醒來的長眠。何況那時的人類多麽弱小,生命又多麽脆弱。自然的災難,意外的事故,野獸的傷害,敵人的攻擊,片刻之間就會奪人性命。誰都不知道性感美麗的死亡女神,什麽時候會拋來媚眼,送去飛吻。[3]


    親人屍骨前,是流幹的淚水;突然襲擊時,是無助的目光。然而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哭泣之後,理性的精神也在閃耀和升騰:哭是沒有用的,怕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想方設法活下來,並把種族延續下去。


    置於死地而後生。喪鍾敲響之時,號角與戰鼓齊鳴。原始人下定決心,要跟死神打一場拉鋸戰。


    女媧誕生了。


    [1]請參看雷·肯拜爾等《世界雕塑史》。


    [2]摩爾達維亞在東歐,位於喀爾巴阡山和普魯特河之間,包括今羅馬尼亞東北部、摩爾多瓦、烏克蘭的局部地區。關於“白夫人”塑像的情況,見戴維·李明《歐洲神話的世界》。


    [3]原始人類的死亡情況已無法統計和描述。但可以肯定,對死亡的恐懼是人類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本能,意識到死亡則是人類進化的最早成果。請參看卡西爾《人論》,卡爾·薩根《伊甸園的飛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祖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祖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