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時節的大家都忙忙碌碌,準備著過年,就連著衙門口都比以往更顯得冷清。衙門口的衙役抱著手中的棍子,無精打采地站著,心裏不由地抱怨起縣太爺太注重麵子,這種時候還讓人在衙門口守著,說是不能失了縣衙的門麵和精氣神。兩個衙役正發著牢騷,一個中年男人就從市口緩步走了過來。衙役一看,不是別人,正是縣太爺劉強。衙役們趕緊站直了身子,使勁表現出點老爺說的那股子精氣神,生怕縣太爺嘮叨,好在縣太爺看都沒看他們一眼,就低著頭地走進了縣衙裏。
劉強不一會兒就到了後堂的書房,師爺一見劉強回來了,趕緊上前接過劉強脫下的裘服。發現劉強心不在焉地不知道在想什麽事情,這才問道:“太爺這是怎麽了,遇到什麽事了?”
劉強見師爺發問,擺了擺手,坐在了椅子上,說道:“你還記得景元嗎?”
“景元?那不是這幾年一直求太爺幫他舉薦趕考的那個景家孤子嗎。”師爺當然知道景元,這少年連著好幾年給他家太爺送求舉信,但自家太爺也知道怎麽回事,就是不給他舉薦信,現在見劉強又提到了景元,心裏不由得更加疑惑:“怎麽了,太爺怎麽突然提起了他?”
劉強笑了笑,答道:“倒也沒什麽,隻是我在回來的路上,聽見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說景元寫了一幅絕妙的楹聯和一篇絕好的文章。所以,就突然想起了他。”
師爺聽了劉強的話,也笑道:“哈哈,估計是小孩子的塗鴉,以訛傳訛。算起來景元今年也就十六歲,哪能寫出什麽絕好的文章。市井中人,沒見過世麵,當不得真。”
劉強也點頭讚成,眼睛就瞥見了書桌上有一封信,上麵寫著“求舉信,劉太爺親啟”,隨手便拿了起來,打開一看,開篇就是“劉太爺在上,學生景元三拜······”,原來又是景元的求舉信,也不往下看,直接把信扔到了桌子上。劉強心想,這小景元倒也是有這恒心,連著四年給我寫求舉信,隻是他的情況我都知曉,家裏多次遭受災難,他還創辦了孤兒院,收留無父無母,無家可歸的孤兒。要不是他善經營,估計家產早就敗光了。再說我若真給他寫了舉薦信,他也算是我的學生,先不說他家裏請不起什麽好先生,沒有什麽知識和閱曆,就單單是他與那群賤民混在一起,我就萬萬不能和他扯上關係,免得自墮身份。原來這靖國十分講究門第,世家子弟看不起平民,視平民如草芥更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劉強之所以不幫景元寫舉薦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景元收留孤兒,甚至還給孤兒請先生教他們讀書識字。其實城裏的世家公子小姐不願與景元來往,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這。
想到這,劉強對師爺說道,“趕緊把這東西扔了,免得汙了我的眼。”
師爺聽話也不怠慢,伸手拿起景元的求舉信就準備扔掉,隨手一翻,突然發現求舉信後麵還有一張信紙,上麵就寫著一首小詩,師爺停慢了腳步,仔細一看,不由大吃一驚。趕緊調回,衝著劉強就喊道:“太爺,好詩啊!”
劉強看去扔求舉信的師爺又調轉回來,手裏拿著沒扔掉的求舉信,高聲喊著“好詩,好詩”,不由得臉就黑了,怒道:“我不是叫你去扔了嗎,你瞎喊什麽?”
師爺也不多說,直接把景元寫的詩遞給了劉強,說道:“太爺,您先別著急,您看看這個!”
劉強拿起師爺遞過來的信紙,上麵題目寫著“望嶽”,再往下看,“太嶽夫如何?池越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讀完劉強就呆住了,他以前也算是池州有名的才子,但他至今也寫不出這麽好的詩,別說是他,估計就算是他的老師也寫不出這麽好的詩來,難怪師爺剛剛大喊“好詩,好詩”,的確是一首極好的詩。
“太爺?太爺?”師爺見劉強就癡癡地看著詩,也不做聲,趕緊叫了劉強幾聲。
劉強聽見師爺叫他,趕緊問道:“這詩哪來的,是什麽人寫的?”
“太爺,是我在景元的求舉信裏找到的。這等文采,實在是讓人讚歎,不光讚歎了我池州太嶽的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象,更是借此詩表達了他不怕困難、勇攀高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壯誌。讀了這首詩,他那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誌已經展現在我眼前。太爺,這等好機會,可不能放過啊!”師爺一邊品評景元的詩,一邊止不住地誇讚起來。
劉強聽了師爺的話,心想,這要真是景元寫的,可見這小子有非同常人的詩才和誌向,我若是舉薦他,日後他要是真成了我靖國的權貴,我怕是也能借此一飛衝天,更上一步。若是我今日還是猶猶豫豫,像這般,我還不知得混多少年,才能更進一步,說不定一輩子就隻能做一個小小的縣丞,倒不如幫他一把,賭上一賭。不過我也不能就隻憑他這一首詩,我還得親自去見見他,再看看他到底如何。想到這裏,就對著師爺說道:“你同我一起去那景家見見這景元,若真的是麒麟才子,我就給他寫上一封舉薦信,若不是,以後就不必再談了。”
師爺聽了劉強的話,也不怠慢,趕忙吩咐衙役們準備轎子,劉強上了轎子,不一會兒就停在了景府門口。劉強一下轎子,就看見景府門口烏壓壓的一大片人,再仔細一看,整個沛城的讀書人們都聚在一起,盯著大門口旁邊的牆上的紅紙上看。原來先前小書童在沛城把景元寫了一篇絕好的文章宣揚的沸沸揚揚,惹得沛城的讀書人都想來看看這絕好的文章到底有多好,這才把景府的門口圍的水泄不通。眾人一看劉強來了,急忙忙施了個禮,給劉強讓出了一條道路。劉強緩步走到紅紙前麵,上麵洋洋灑灑寫著一篇文章,“勸學”再往下看“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鞣以為輪,其曲中規。·············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全篇讀完,劉強大吃一驚,這等文采,這小子以前竟然不曾顯露出來,隻怕是隱忍之至,這樣的人,日後必能成大器。再看他的文章,已然有了大儒風采,就算是朝中的幾位大儒估計也很難寫出這種發人深省,振聾發聵的文章。這等人才,我若不抓住機會,怕是這輩子都沒什麽機會了。想到這,趕緊帶著師爺來到門口,門口的楹聯也是新貼的。
“三陽開泰家家福;九域逢春處處欣。萬象更新。不錯,雖然不是什麽特別妙極的楹聯,但也符合新春之意,也有幾分妙意!“師爺念了出來,也不由得誇讚了幾句。然後跟景元家門口的仆人說了一聲,仆人一聽說是縣太爺,趕緊帶劉強進去,跟劉強說,他家少爺早有吩咐,如果是縣太爺前來拜訪,無需通報,直接帶到書房就行。劉強聽了仆人的話,心裏更是一驚,這景元竟然算到了他會上門,這等自信也非常人能比。
不大一會兒,劉強便跟隨仆人到了書房,還沒進去,就聽見裏麵有一個稚嫩的聲音在念書,時不時就要咳嗽兩聲,不用說,定然是景元。縣太爺和師爺邁步走進書房,景元一見縣太爺來了,趕忙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書,躬身行禮。縣太爺這時再仔細打量著景元,臉龐稚嫩,麵色蒼白無力,眉頭因為咳嗽時常皺著。但是整個人有這一股子說不出來的氣質,如傲世梅花般,遺世獨立。劉強再打量著書房,書房不大,但書籍很多,還有許多景元準備抄錄給孤兒院的書。書桌上有一副剛寫好的對聯,上寫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等好學不倦,真是少見,這幅對聯倒稱得起絕妙。
劉強心裏雖然想著這些,嘴上卻一句也沒說出來,隻是坐下,笑道:“賢侄的求舉信我已然看過了,那首《望嶽》更是讓我驚為天人,更不用說門口那篇勸學,已然有大儒風采。”
“太爺謬讚了,學生才疏學淺,在大人麵前賣弄文墨了。”景元謙虛道,心裏想著,這詩聖杜甫和荀子都不能把你拿下的話,那我可真沒辦法,好在這個世界沒有什麽重疊的,不然我還真不敢抄。
劉強聽了景元的話,笑著擺擺手,從身上拿出了一封信,正是景元心心念的舉薦信,然後交到了景元手上,麵帶愧色地說道:“說來慚愧,先前賢侄幾次找我寫這舉薦信,我一時擔心賢侄的身體,二來也怕賢侄從小父母早逝,無人教育,沒有才學,這才一直推辭。不過今天賢侄的一首《望嶽》已經把心中誌向向我展露,這舉薦信我再不給你便是我沒有識人之名了。”
景元急忙接過舉薦信,隻見上麵寫著景元的家世來曆,寫著劉強的薦詞,信上還有劉強的親筆簽名和印信,以及沛城縣衙的公文。這才放了心,站起身來向劉強躬身行禮,說道:“老師今日之恩,學生沒齒難忘!”
劉強趕忙扶起景元,他幫景元寫舉薦信,景元稱他為老師這是理所因當的事情,劉強心裏十分開心,趕緊讓景元坐下,又交代了來年春考的一些細節,也不再多留,就要回縣衙去。臨走之前還特地讓景元重新寫了一份《勸學》給自己帶走。景元一路送到大門口,劉強跟景元告了別,剛想上轎,突然想起一件事,又叫住了景元,說道:“我聽說你在城南創辦了一個孤兒院,雖然是好心,但是最好還是打住,畢竟你是世家子弟,傳出去你和那些賤民呆在一起,風評還是不好的。”
景元愣了一下,答道:“多謝老師提醒,學生自有分寸。”
劉強見景元這幅反應,也不再多說,上了轎便回府了,路上又品評著從景元那裏拿來的勸學,不禁說道:“真是一篇絕好的文章啊!”
劉強不一會兒就到了後堂的書房,師爺一見劉強回來了,趕緊上前接過劉強脫下的裘服。發現劉強心不在焉地不知道在想什麽事情,這才問道:“太爺這是怎麽了,遇到什麽事了?”
劉強見師爺發問,擺了擺手,坐在了椅子上,說道:“你還記得景元嗎?”
“景元?那不是這幾年一直求太爺幫他舉薦趕考的那個景家孤子嗎。”師爺當然知道景元,這少年連著好幾年給他家太爺送求舉信,但自家太爺也知道怎麽回事,就是不給他舉薦信,現在見劉強又提到了景元,心裏不由得更加疑惑:“怎麽了,太爺怎麽突然提起了他?”
劉強笑了笑,答道:“倒也沒什麽,隻是我在回來的路上,聽見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說景元寫了一幅絕妙的楹聯和一篇絕好的文章。所以,就突然想起了他。”
師爺聽了劉強的話,也笑道:“哈哈,估計是小孩子的塗鴉,以訛傳訛。算起來景元今年也就十六歲,哪能寫出什麽絕好的文章。市井中人,沒見過世麵,當不得真。”
劉強也點頭讚成,眼睛就瞥見了書桌上有一封信,上麵寫著“求舉信,劉太爺親啟”,隨手便拿了起來,打開一看,開篇就是“劉太爺在上,學生景元三拜······”,原來又是景元的求舉信,也不往下看,直接把信扔到了桌子上。劉強心想,這小景元倒也是有這恒心,連著四年給我寫求舉信,隻是他的情況我都知曉,家裏多次遭受災難,他還創辦了孤兒院,收留無父無母,無家可歸的孤兒。要不是他善經營,估計家產早就敗光了。再說我若真給他寫了舉薦信,他也算是我的學生,先不說他家裏請不起什麽好先生,沒有什麽知識和閱曆,就單單是他與那群賤民混在一起,我就萬萬不能和他扯上關係,免得自墮身份。原來這靖國十分講究門第,世家子弟看不起平民,視平民如草芥更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劉強之所以不幫景元寫舉薦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景元收留孤兒,甚至還給孤兒請先生教他們讀書識字。其實城裏的世家公子小姐不願與景元來往,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這。
想到這,劉強對師爺說道,“趕緊把這東西扔了,免得汙了我的眼。”
師爺聽話也不怠慢,伸手拿起景元的求舉信就準備扔掉,隨手一翻,突然發現求舉信後麵還有一張信紙,上麵就寫著一首小詩,師爺停慢了腳步,仔細一看,不由大吃一驚。趕緊調回,衝著劉強就喊道:“太爺,好詩啊!”
劉強看去扔求舉信的師爺又調轉回來,手裏拿著沒扔掉的求舉信,高聲喊著“好詩,好詩”,不由得臉就黑了,怒道:“我不是叫你去扔了嗎,你瞎喊什麽?”
師爺也不多說,直接把景元寫的詩遞給了劉強,說道:“太爺,您先別著急,您看看這個!”
劉強拿起師爺遞過來的信紙,上麵題目寫著“望嶽”,再往下看,“太嶽夫如何?池越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讀完劉強就呆住了,他以前也算是池州有名的才子,但他至今也寫不出這麽好的詩,別說是他,估計就算是他的老師也寫不出這麽好的詩來,難怪師爺剛剛大喊“好詩,好詩”,的確是一首極好的詩。
“太爺?太爺?”師爺見劉強就癡癡地看著詩,也不做聲,趕緊叫了劉強幾聲。
劉強聽見師爺叫他,趕緊問道:“這詩哪來的,是什麽人寫的?”
“太爺,是我在景元的求舉信裏找到的。這等文采,實在是讓人讚歎,不光讚歎了我池州太嶽的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象,更是借此詩表達了他不怕困難、勇攀高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壯誌。讀了這首詩,他那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誌已經展現在我眼前。太爺,這等好機會,可不能放過啊!”師爺一邊品評景元的詩,一邊止不住地誇讚起來。
劉強聽了師爺的話,心想,這要真是景元寫的,可見這小子有非同常人的詩才和誌向,我若是舉薦他,日後他要是真成了我靖國的權貴,我怕是也能借此一飛衝天,更上一步。若是我今日還是猶猶豫豫,像這般,我還不知得混多少年,才能更進一步,說不定一輩子就隻能做一個小小的縣丞,倒不如幫他一把,賭上一賭。不過我也不能就隻憑他這一首詩,我還得親自去見見他,再看看他到底如何。想到這裏,就對著師爺說道:“你同我一起去那景家見見這景元,若真的是麒麟才子,我就給他寫上一封舉薦信,若不是,以後就不必再談了。”
師爺聽了劉強的話,也不怠慢,趕忙吩咐衙役們準備轎子,劉強上了轎子,不一會兒就停在了景府門口。劉強一下轎子,就看見景府門口烏壓壓的一大片人,再仔細一看,整個沛城的讀書人們都聚在一起,盯著大門口旁邊的牆上的紅紙上看。原來先前小書童在沛城把景元寫了一篇絕好的文章宣揚的沸沸揚揚,惹得沛城的讀書人都想來看看這絕好的文章到底有多好,這才把景府的門口圍的水泄不通。眾人一看劉強來了,急忙忙施了個禮,給劉強讓出了一條道路。劉強緩步走到紅紙前麵,上麵洋洋灑灑寫著一篇文章,“勸學”再往下看“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鞣以為輪,其曲中規。·············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全篇讀完,劉強大吃一驚,這等文采,這小子以前竟然不曾顯露出來,隻怕是隱忍之至,這樣的人,日後必能成大器。再看他的文章,已然有了大儒風采,就算是朝中的幾位大儒估計也很難寫出這種發人深省,振聾發聵的文章。這等人才,我若不抓住機會,怕是這輩子都沒什麽機會了。想到這,趕緊帶著師爺來到門口,門口的楹聯也是新貼的。
“三陽開泰家家福;九域逢春處處欣。萬象更新。不錯,雖然不是什麽特別妙極的楹聯,但也符合新春之意,也有幾分妙意!“師爺念了出來,也不由得誇讚了幾句。然後跟景元家門口的仆人說了一聲,仆人一聽說是縣太爺,趕緊帶劉強進去,跟劉強說,他家少爺早有吩咐,如果是縣太爺前來拜訪,無需通報,直接帶到書房就行。劉強聽了仆人的話,心裏更是一驚,這景元竟然算到了他會上門,這等自信也非常人能比。
不大一會兒,劉強便跟隨仆人到了書房,還沒進去,就聽見裏麵有一個稚嫩的聲音在念書,時不時就要咳嗽兩聲,不用說,定然是景元。縣太爺和師爺邁步走進書房,景元一見縣太爺來了,趕忙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書,躬身行禮。縣太爺這時再仔細打量著景元,臉龐稚嫩,麵色蒼白無力,眉頭因為咳嗽時常皺著。但是整個人有這一股子說不出來的氣質,如傲世梅花般,遺世獨立。劉強再打量著書房,書房不大,但書籍很多,還有許多景元準備抄錄給孤兒院的書。書桌上有一副剛寫好的對聯,上寫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等好學不倦,真是少見,這幅對聯倒稱得起絕妙。
劉強心裏雖然想著這些,嘴上卻一句也沒說出來,隻是坐下,笑道:“賢侄的求舉信我已然看過了,那首《望嶽》更是讓我驚為天人,更不用說門口那篇勸學,已然有大儒風采。”
“太爺謬讚了,學生才疏學淺,在大人麵前賣弄文墨了。”景元謙虛道,心裏想著,這詩聖杜甫和荀子都不能把你拿下的話,那我可真沒辦法,好在這個世界沒有什麽重疊的,不然我還真不敢抄。
劉強聽了景元的話,笑著擺擺手,從身上拿出了一封信,正是景元心心念的舉薦信,然後交到了景元手上,麵帶愧色地說道:“說來慚愧,先前賢侄幾次找我寫這舉薦信,我一時擔心賢侄的身體,二來也怕賢侄從小父母早逝,無人教育,沒有才學,這才一直推辭。不過今天賢侄的一首《望嶽》已經把心中誌向向我展露,這舉薦信我再不給你便是我沒有識人之名了。”
景元急忙接過舉薦信,隻見上麵寫著景元的家世來曆,寫著劉強的薦詞,信上還有劉強的親筆簽名和印信,以及沛城縣衙的公文。這才放了心,站起身來向劉強躬身行禮,說道:“老師今日之恩,學生沒齒難忘!”
劉強趕忙扶起景元,他幫景元寫舉薦信,景元稱他為老師這是理所因當的事情,劉強心裏十分開心,趕緊讓景元坐下,又交代了來年春考的一些細節,也不再多留,就要回縣衙去。臨走之前還特地讓景元重新寫了一份《勸學》給自己帶走。景元一路送到大門口,劉強跟景元告了別,剛想上轎,突然想起一件事,又叫住了景元,說道:“我聽說你在城南創辦了一個孤兒院,雖然是好心,但是最好還是打住,畢竟你是世家子弟,傳出去你和那些賤民呆在一起,風評還是不好的。”
景元愣了一下,答道:“多謝老師提醒,學生自有分寸。”
劉強見景元這幅反應,也不再多說,上了轎便回府了,路上又品評著從景元那裏拿來的勸學,不禁說道:“真是一篇絕好的文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