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無字碑 又見女人
易中天中華史:女皇武則天 作者:易中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則天謝幕之後,其他女人開始折騰。
這一點兒都不奇怪,大唐的女人可不是隻會繡花。高祖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甚至有自己組建的武裝力量,精兵上萬,號稱“娘子軍”。所以她死後,送葬的是戰鬥隊,伴奏的是軍樂團,一路威風凜凜,戟舉旗揚,馬嘶角鳴。[39]
嗬嗬,這是什麽陣仗!
當然是遊牧民族的氣派,混血王朝的排場,甚至鮮卑女子才有的英姿颯爽。因此,隻有大唐這樣的時代,才會演出武周那樣的故事,產生武後那樣的人物。別忘了,唐代上流社會的女人,可是穿回鶻衣,化吐蕃妝,說突厥語,騎西域馬,打波羅球(polo),甚至女扮男裝的。
她們的男人怕老婆,也不足為奇。
波羅球又稱馬球,是唐代流行於貴族階層的運動,一時風行,女子打馬球也不少見。這裏描繪的是一組唐代波羅球比賽陶俑,馬上均為女子,英姿颯爽。原俑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
實際上,正如平陽昭公主的軍中,有號稱“名賊”的亡命徒;太宗皇帝的手下,也有堪稱“名怕”的大將軍。由於此人功勳卓著,太宗皇帝賜給他兩名絕色女子,此人卻死活不敢接受。皇帝隻好請來他的太太,倒了一杯液體,然後給她兩個選擇:要麽不再吃醋,要麽喝下毒酒。
那女人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身經百戰的太宗目瞪口呆:這女人也太可怕了。[40]
比較而言,武則天倒算溫柔。
她的兒子李顯卻比父親李治更怕老婆。高宗皇帝至少能做一半的主,真有大事也是他拍板。中宗的天下卻一半是老婆的,一半是女兒的。老婆韋皇後固然幹預朝政,安樂公主李裹兒也常常草擬了詔書,拿過來就讓父皇簽字。難怪當年武則天要廢了中宗,她早就看出這人扶不起來。[41]
兩個女人卻野心勃勃。韋皇後想學婆婆當女皇帝,安樂公主則異想天開要做皇太女。她說法是:阿武(武則天)連天子都能當,我不過當個天子女,怎麽就不行?[42]
這就已經夠麻煩了,不幸的是她們還有一個幫手,那就是上官婉兒。婉兒的祖父就是當年為高宗起草詔書,差一點廢了皇後武則天的宰相上官儀。上官儀被殺,還在繈褓中的婉兒也隨母親罰沒為奴,在宮中長大。但,當她十四歲那年被帶到武則天麵前時,女皇陛下竟是眼前一亮。
從此,上官婉兒成為武則天的得力助手,中宗即位之後又被冊封為昭容。這個女人卻把自己和韋皇後都變成了武三思的情婦。再加本是武家媳婦的安樂公主,便形成了“韋武聯盟”。隻有戴綠帽子的中宗蒙在鼓裏,還樂嗬嗬地在他們聚賭時忙出忙進幫著看籌碼,不像皇帝倒像宦官。[43]
三個女人一台戲,可惜演出的是悲劇。
悲劇包括政變和謀殺。政變是被“韋武聯盟”逼上絕路的太子發動的,結果是武三思先被太子殺掉,太子又被手下人所殺。當時中央政府已經還都長安,太子帶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要求交出上官婉兒。婉兒一聲冷笑:好主意!先抓婉兒,再抓皇後,最後輪到皇帝,是不是?
中宗被她激勵,倒是變得像個爺們。他走上城樓對兵變者說:你們都是朕的心腹,為什麽要謀反?繳槍不殺,反戈有賞。結果太子陣腳大亂,政變集團頃刻瓦解。[44]
太子失敗,三個女人更加囂張。其他有頭有臉的七大姑八大姨也紛紛見不賢而思齊,在私人會所裏買官賣官,形成了以韋皇後為核心的“貴婦特權團夥”。不過這幫人做生意倒也童叟無欺。隻要肯出三十萬,就能弄個一官半職。
這樣的官員,當然既不可能由中書省提名,更不可能經門下省審核,就連中宗皇帝也不好意思用朱筆書敕,照常規封發,隻好“斜封墨敕”,請有關部門將就著承認。[45]
如此大唐,比得上武周嗎?
韋皇後本人卻在上官婉兒的導演下,亦步亦趨地走“武後道路”。武則天發明了天皇和天後,她們就山寨為應天神龍皇帝和順天翊聖皇後,中宗倒也欣然從命。[46]
“貴婦特權團夥”的出現是唐代社會普遍現象的一個極致表征,女性(尤其是貴族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參與達到了令人矚目的程度。如這張敦煌壁畫描繪的“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一心供養”,塑造了雍容虔誠的女性供養人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女仆群像中可見著男袍者,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流行風貌。圖據敦煌莫高窟130窟壁畫。
不過中宗雖然糊塗,卻還有底線。太子政變失敗,韋皇後的黨羽要求大開殺戒,他不批;要求殺周興都沒能殺了的魏元忠,他也不肯。這樣看,他又並不糊塗。[47]
結果,昏庸卻不失善良的中宗突然就死了。
死因據說是謀殺,嫌犯則很可能有四個:韋皇後和安樂公主,以及皇後的兩位情夫。前兩人應該是主犯,後兩個是脅從。這兩位官員一個擅長烹飪,一個精通醫術,完全可能提供技術支持。畢竟,皇帝是吃了餡餅才龍馭上賓的。
這一回,恐怕真是“吃錯了東西”。[48]
總之,李顯是死了。這隻昏頭昏腦的大尾巴羊,一生栽在最親密的四個女人身上:親娘武則天,愛妻韋皇後,嬌女李裹兒,再加小老婆兼助理上官昭容。
那麽,大唐就沒爺們了嗎?
當然有,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李隆基就是。
李隆基再現了太宗皇帝的風采。景雲元年(710)六月二十日夜,繁星似雪,臨淄王李隆基的政變部隊神兵天降般地出現在宮中。作為首都警衛軍團,他們被告知:韋皇後一夥毒死先帝,危害社稷,罪惡滔天,人神共憤,務必在今夜予以全殲。早就對韋氏集團恨之入骨的將士們一呼百應,韋皇後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人也都在黎明前全部被殺。
此刻,距離中宗暴斃不到二十天。
這一年,李隆基二十六歲。
後麵的事情似乎順理成章。李旦成為新皇帝,隆基則成為皇太子,並在兩年後接過了父皇讓出的帝位。可惜事情並沒那麽簡單,因為他還要麵對一個更難對付的女人。
這個人就是李隆基的親姑姑太平公主。
說起來大唐的公主也真不省油,以至於《新唐書》不得不開設專欄,為這些小姑奶奶和老姑奶奶們樹碑立傳。太平就更是“公主中的公主”。作為高宗和武後的小女兒,她的政治地位僅次於小哥哥相王李旦,則天時代的政治鬥爭中常常可見她的身影,中宗即位後又加封為鎮國太平公主。既然封號是鎮國,當然不會隻在府中聽著音樂安享晚年。
實際上在兵變第四天,太平公主就以她特殊的身份召開禦前會議,要廢黜韋皇後所立的中宗之子李重茂。太平公主開口便說:皇帝要讓位給叔叔,大家看怎麽樣?
李隆基的一個親信立即跪下來:天下歸心。
很好!太平公主點點頭,然後一把將十六歲的小皇帝從禦座上拎起來。她說:好孩子,這座位不是你的了。[49]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有關事件一覽表 <th scope=\"col\">年份</th> <th scope=\"col\">年號</th> <th scope=\"col\">月日</th> <th scope=\"col\">事件</th> 697 神功元年 年初 太平公主向女皇推薦張昌宗 699 聖曆二年 七月 太平公主參與李武盟誓 702 長安二年 八月 太平公主與二兄請封張昌宗 705 神龍元年 正月二十二日 太平公主支持張柬之兵變 正月二十五日 太平公主加號鎮國 710 景雲元年 六月二日 中宗李顯駕崩 六月七日 皇太子李重茂即位 六月二十日 李隆基兵變 六月二十四日 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遜位 六月二十七日 冊封李隆基為太子 711 景雲二年 正月 太平公主公開提出廢黜太子 二月二日 皇太子李隆基監國 712 景雲三年 八月三日 李隆基即位,李旦為太上皇 八月七日 改元先天 713 先天二年 七月三日 李隆基粉碎太平公主集團 七月四日 太上皇全麵交權 七月六日 太平公主賜死於家 十二月一日 改元開元 716 開元四年 六月十九日 太上皇李旦駕崩
嗬嗬,如此跋扈,還不是姑奶奶?
現在輪到睿宗皇帝成為夾心餅幹。一邊是不讓須眉的太平公主,一邊是年輕有為的太子隆基,可憐的哥哥和爸爸隻好走平衡木。每次處理政務,他都要先問一遍:向太平請示了嗎?跟三郎討論過嗎?這皇帝當得真累,平衡木也慢慢變成走鋼絲。於是睿宗決定退居二線,讓隆基去做天子。[50]
沒有了緩衝地帶,公主和新皇帝便隻能正麵交鋒。更麻煩的是,他們的理念並不相同。隆基要複興貞觀路線,太平卻留戀則天時代。明爭暗鬥的結果,是勢不兩立終於演變為你死我活。回旋餘地沒了,流血已是不可避免。
先天二年(713)七月,李隆基得到線人舉報,太平公主將在四日發動政變。年輕的皇帝當機立斷,搶先一步在三日那天將公主的黨羽一網打盡。成為孤家寡人的公主殿下逃入山寺又回家自盡,不再糾結的睿宗也徹底交權。[51]
直到這時,大唐才真正有了新皇帝。他叫唐玄宗,也叫唐明皇。新時代開始了,它叫開元盛世。當然,潛伏已久的危機也會到來,它叫安史之亂。
本卷終
請關注下卷《安史之亂》
[39]見《新唐書·諸帝公主傳》。
[40]見《朝野僉載》,《太平廣記》之《任瓌》和《妒婦》。
[41]見《舊唐書·中宗韋庶人傳》,《新唐書·諸帝公主傳》。安樂公主是唐中宗和韋皇後的小女兒,出生在中宗被廢之後遷往房陵的路上。當時李顯脫下衣服做她的繈褓,所以名叫裹兒。
[42]見《新唐書·諸帝公主傳》。
[43]見《舊唐書·上官昭容傳》,《新唐書·韋皇後傳》所附上官昭容傳。婉兒參與武則天政務的時間,《舊唐書》稱在聖曆(698)後,《新唐書》稱在萬歲通天(696)以後。
[44]見兩《唐書》之節湣太子重俊傳、上官昭容傳,《資治通鑒》卷二百八景龍元年七月條。
[45]見兩《唐書》之韋皇後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九景龍二年七月條。
[46]上官婉兒勸韋皇後效法武則天事見《舊唐書·中宗韋庶人傳》。加尊號事見《新唐書·中宗紀》,《資治通鑒》卷二百八景龍元年八月條。
[47]見《資治通鑒》卷二百八景龍元年七月條和九月條。
[48]關於中宗李顯之死,《新唐書·中宗紀》隻說皇帝崩,卻又在前文加了一句:皇後及安樂公主、散騎常侍馬秦客反,顯然是暗示韋皇後與中宗之死的關係。但同書韋皇後傳則明確說“帝遇弑”。《舊唐書·中宗紀》的說法是:帝遇毒,崩於神龍殿。前文則是:時安樂公主誌欲皇後臨朝稱製,而求為皇太女,自是與後合謀進鴆。《資治通鑒》卷二百九景雲元年五月條說得更明白:散騎常侍馬秦客以其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烹飪技術,而得以進宮,成為韋皇後的情夫,又害怕被中宗發現;安樂公主則希望母後臨朝,自己做皇太女。因此四人合謀在餡餅裏放毒藥。
[49]見《新唐書·諸帝公主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九景雲元年六月條。
[50]睿宗兼顧太平公主和太子,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九景雲元年六月條。但據《舊唐書·睿宗紀》,睿宗讓位後,仍然掌握大權,自稱朕,新皇帝隻能自稱予,也隻能處分三品以下官員。所以李旦不是李淵那樣的太上皇,無妨稱之為皇上皇。
[51]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開元元年七月條,《唐大詔令集》卷三十《睿宗命明皇總軍國刑政詔》。太平公主的下場比韋皇後等人好一些。她被賜自盡,保住了公主名號,見《新唐書·諸帝公主傳》。韋皇後則被追貶為庶人,安樂公主更被追貶為悖逆庶人,見《舊唐書·中宗韋庶人傳》。
這一點兒都不奇怪,大唐的女人可不是隻會繡花。高祖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甚至有自己組建的武裝力量,精兵上萬,號稱“娘子軍”。所以她死後,送葬的是戰鬥隊,伴奏的是軍樂團,一路威風凜凜,戟舉旗揚,馬嘶角鳴。[39]
嗬嗬,這是什麽陣仗!
當然是遊牧民族的氣派,混血王朝的排場,甚至鮮卑女子才有的英姿颯爽。因此,隻有大唐這樣的時代,才會演出武周那樣的故事,產生武後那樣的人物。別忘了,唐代上流社會的女人,可是穿回鶻衣,化吐蕃妝,說突厥語,騎西域馬,打波羅球(polo),甚至女扮男裝的。
她們的男人怕老婆,也不足為奇。
波羅球又稱馬球,是唐代流行於貴族階層的運動,一時風行,女子打馬球也不少見。這裏描繪的是一組唐代波羅球比賽陶俑,馬上均為女子,英姿颯爽。原俑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
實際上,正如平陽昭公主的軍中,有號稱“名賊”的亡命徒;太宗皇帝的手下,也有堪稱“名怕”的大將軍。由於此人功勳卓著,太宗皇帝賜給他兩名絕色女子,此人卻死活不敢接受。皇帝隻好請來他的太太,倒了一杯液體,然後給她兩個選擇:要麽不再吃醋,要麽喝下毒酒。
那女人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身經百戰的太宗目瞪口呆:這女人也太可怕了。[40]
比較而言,武則天倒算溫柔。
她的兒子李顯卻比父親李治更怕老婆。高宗皇帝至少能做一半的主,真有大事也是他拍板。中宗的天下卻一半是老婆的,一半是女兒的。老婆韋皇後固然幹預朝政,安樂公主李裹兒也常常草擬了詔書,拿過來就讓父皇簽字。難怪當年武則天要廢了中宗,她早就看出這人扶不起來。[41]
兩個女人卻野心勃勃。韋皇後想學婆婆當女皇帝,安樂公主則異想天開要做皇太女。她說法是:阿武(武則天)連天子都能當,我不過當個天子女,怎麽就不行?[42]
這就已經夠麻煩了,不幸的是她們還有一個幫手,那就是上官婉兒。婉兒的祖父就是當年為高宗起草詔書,差一點廢了皇後武則天的宰相上官儀。上官儀被殺,還在繈褓中的婉兒也隨母親罰沒為奴,在宮中長大。但,當她十四歲那年被帶到武則天麵前時,女皇陛下竟是眼前一亮。
從此,上官婉兒成為武則天的得力助手,中宗即位之後又被冊封為昭容。這個女人卻把自己和韋皇後都變成了武三思的情婦。再加本是武家媳婦的安樂公主,便形成了“韋武聯盟”。隻有戴綠帽子的中宗蒙在鼓裏,還樂嗬嗬地在他們聚賭時忙出忙進幫著看籌碼,不像皇帝倒像宦官。[43]
三個女人一台戲,可惜演出的是悲劇。
悲劇包括政變和謀殺。政變是被“韋武聯盟”逼上絕路的太子發動的,結果是武三思先被太子殺掉,太子又被手下人所殺。當時中央政府已經還都長安,太子帶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要求交出上官婉兒。婉兒一聲冷笑:好主意!先抓婉兒,再抓皇後,最後輪到皇帝,是不是?
中宗被她激勵,倒是變得像個爺們。他走上城樓對兵變者說:你們都是朕的心腹,為什麽要謀反?繳槍不殺,反戈有賞。結果太子陣腳大亂,政變集團頃刻瓦解。[44]
太子失敗,三個女人更加囂張。其他有頭有臉的七大姑八大姨也紛紛見不賢而思齊,在私人會所裏買官賣官,形成了以韋皇後為核心的“貴婦特權團夥”。不過這幫人做生意倒也童叟無欺。隻要肯出三十萬,就能弄個一官半職。
這樣的官員,當然既不可能由中書省提名,更不可能經門下省審核,就連中宗皇帝也不好意思用朱筆書敕,照常規封發,隻好“斜封墨敕”,請有關部門將就著承認。[45]
如此大唐,比得上武周嗎?
韋皇後本人卻在上官婉兒的導演下,亦步亦趨地走“武後道路”。武則天發明了天皇和天後,她們就山寨為應天神龍皇帝和順天翊聖皇後,中宗倒也欣然從命。[46]
“貴婦特權團夥”的出現是唐代社會普遍現象的一個極致表征,女性(尤其是貴族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參與達到了令人矚目的程度。如這張敦煌壁畫描繪的“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一心供養”,塑造了雍容虔誠的女性供養人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女仆群像中可見著男袍者,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流行風貌。圖據敦煌莫高窟130窟壁畫。
不過中宗雖然糊塗,卻還有底線。太子政變失敗,韋皇後的黨羽要求大開殺戒,他不批;要求殺周興都沒能殺了的魏元忠,他也不肯。這樣看,他又並不糊塗。[47]
結果,昏庸卻不失善良的中宗突然就死了。
死因據說是謀殺,嫌犯則很可能有四個:韋皇後和安樂公主,以及皇後的兩位情夫。前兩人應該是主犯,後兩個是脅從。這兩位官員一個擅長烹飪,一個精通醫術,完全可能提供技術支持。畢竟,皇帝是吃了餡餅才龍馭上賓的。
這一回,恐怕真是“吃錯了東西”。[48]
總之,李顯是死了。這隻昏頭昏腦的大尾巴羊,一生栽在最親密的四個女人身上:親娘武則天,愛妻韋皇後,嬌女李裹兒,再加小老婆兼助理上官昭容。
那麽,大唐就沒爺們了嗎?
當然有,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李隆基就是。
李隆基再現了太宗皇帝的風采。景雲元年(710)六月二十日夜,繁星似雪,臨淄王李隆基的政變部隊神兵天降般地出現在宮中。作為首都警衛軍團,他們被告知:韋皇後一夥毒死先帝,危害社稷,罪惡滔天,人神共憤,務必在今夜予以全殲。早就對韋氏集團恨之入骨的將士們一呼百應,韋皇後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人也都在黎明前全部被殺。
此刻,距離中宗暴斃不到二十天。
這一年,李隆基二十六歲。
後麵的事情似乎順理成章。李旦成為新皇帝,隆基則成為皇太子,並在兩年後接過了父皇讓出的帝位。可惜事情並沒那麽簡單,因為他還要麵對一個更難對付的女人。
這個人就是李隆基的親姑姑太平公主。
說起來大唐的公主也真不省油,以至於《新唐書》不得不開設專欄,為這些小姑奶奶和老姑奶奶們樹碑立傳。太平就更是“公主中的公主”。作為高宗和武後的小女兒,她的政治地位僅次於小哥哥相王李旦,則天時代的政治鬥爭中常常可見她的身影,中宗即位後又加封為鎮國太平公主。既然封號是鎮國,當然不會隻在府中聽著音樂安享晚年。
實際上在兵變第四天,太平公主就以她特殊的身份召開禦前會議,要廢黜韋皇後所立的中宗之子李重茂。太平公主開口便說:皇帝要讓位給叔叔,大家看怎麽樣?
李隆基的一個親信立即跪下來:天下歸心。
很好!太平公主點點頭,然後一把將十六歲的小皇帝從禦座上拎起來。她說:好孩子,這座位不是你的了。[49]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有關事件一覽表 <th scope=\"col\">年份</th> <th scope=\"col\">年號</th> <th scope=\"col\">月日</th> <th scope=\"col\">事件</th> 697 神功元年 年初 太平公主向女皇推薦張昌宗 699 聖曆二年 七月 太平公主參與李武盟誓 702 長安二年 八月 太平公主與二兄請封張昌宗 705 神龍元年 正月二十二日 太平公主支持張柬之兵變 正月二十五日 太平公主加號鎮國 710 景雲元年 六月二日 中宗李顯駕崩 六月七日 皇太子李重茂即位 六月二十日 李隆基兵變 六月二十四日 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遜位 六月二十七日 冊封李隆基為太子 711 景雲二年 正月 太平公主公開提出廢黜太子 二月二日 皇太子李隆基監國 712 景雲三年 八月三日 李隆基即位,李旦為太上皇 八月七日 改元先天 713 先天二年 七月三日 李隆基粉碎太平公主集團 七月四日 太上皇全麵交權 七月六日 太平公主賜死於家 十二月一日 改元開元 716 開元四年 六月十九日 太上皇李旦駕崩
嗬嗬,如此跋扈,還不是姑奶奶?
現在輪到睿宗皇帝成為夾心餅幹。一邊是不讓須眉的太平公主,一邊是年輕有為的太子隆基,可憐的哥哥和爸爸隻好走平衡木。每次處理政務,他都要先問一遍:向太平請示了嗎?跟三郎討論過嗎?這皇帝當得真累,平衡木也慢慢變成走鋼絲。於是睿宗決定退居二線,讓隆基去做天子。[50]
沒有了緩衝地帶,公主和新皇帝便隻能正麵交鋒。更麻煩的是,他們的理念並不相同。隆基要複興貞觀路線,太平卻留戀則天時代。明爭暗鬥的結果,是勢不兩立終於演變為你死我活。回旋餘地沒了,流血已是不可避免。
先天二年(713)七月,李隆基得到線人舉報,太平公主將在四日發動政變。年輕的皇帝當機立斷,搶先一步在三日那天將公主的黨羽一網打盡。成為孤家寡人的公主殿下逃入山寺又回家自盡,不再糾結的睿宗也徹底交權。[51]
直到這時,大唐才真正有了新皇帝。他叫唐玄宗,也叫唐明皇。新時代開始了,它叫開元盛世。當然,潛伏已久的危機也會到來,它叫安史之亂。
本卷終
請關注下卷《安史之亂》
[39]見《新唐書·諸帝公主傳》。
[40]見《朝野僉載》,《太平廣記》之《任瓌》和《妒婦》。
[41]見《舊唐書·中宗韋庶人傳》,《新唐書·諸帝公主傳》。安樂公主是唐中宗和韋皇後的小女兒,出生在中宗被廢之後遷往房陵的路上。當時李顯脫下衣服做她的繈褓,所以名叫裹兒。
[42]見《新唐書·諸帝公主傳》。
[43]見《舊唐書·上官昭容傳》,《新唐書·韋皇後傳》所附上官昭容傳。婉兒參與武則天政務的時間,《舊唐書》稱在聖曆(698)後,《新唐書》稱在萬歲通天(696)以後。
[44]見兩《唐書》之節湣太子重俊傳、上官昭容傳,《資治通鑒》卷二百八景龍元年七月條。
[45]見兩《唐書》之韋皇後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九景龍二年七月條。
[46]上官婉兒勸韋皇後效法武則天事見《舊唐書·中宗韋庶人傳》。加尊號事見《新唐書·中宗紀》,《資治通鑒》卷二百八景龍元年八月條。
[47]見《資治通鑒》卷二百八景龍元年七月條和九月條。
[48]關於中宗李顯之死,《新唐書·中宗紀》隻說皇帝崩,卻又在前文加了一句:皇後及安樂公主、散騎常侍馬秦客反,顯然是暗示韋皇後與中宗之死的關係。但同書韋皇後傳則明確說“帝遇弑”。《舊唐書·中宗紀》的說法是:帝遇毒,崩於神龍殿。前文則是:時安樂公主誌欲皇後臨朝稱製,而求為皇太女,自是與後合謀進鴆。《資治通鑒》卷二百九景雲元年五月條說得更明白:散騎常侍馬秦客以其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烹飪技術,而得以進宮,成為韋皇後的情夫,又害怕被中宗發現;安樂公主則希望母後臨朝,自己做皇太女。因此四人合謀在餡餅裏放毒藥。
[49]見《新唐書·諸帝公主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九景雲元年六月條。
[50]睿宗兼顧太平公主和太子,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九景雲元年六月條。但據《舊唐書·睿宗紀》,睿宗讓位後,仍然掌握大權,自稱朕,新皇帝隻能自稱予,也隻能處分三品以下官員。所以李旦不是李淵那樣的太上皇,無妨稱之為皇上皇。
[51]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開元元年七月條,《唐大詔令集》卷三十《睿宗命明皇總軍國刑政詔》。太平公主的下場比韋皇後等人好一些。她被賜自盡,保住了公主名號,見《新唐書·諸帝公主傳》。韋皇後則被追貶為庶人,安樂公主更被追貶為悖逆庶人,見《舊唐書·中宗韋庶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