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拉的祖輩們越過伏爾加河的時候,中國的匈奴人已經演完了自己最後一場大戲。沒有證據證明他們是同一個民族,更沒有材料顯示他們之間有過聯係,盡管西方史學家通常都將中國的匈奴人和阿提拉的同胞稱為huns,也盡管他們跟突厥和韃靼一樣都是蒙古利亞人。[4]


    然而這兩種huns卻不可同日而語。


    區別是明顯的。至少,阿提拉並不在乎羅馬文明,中國匈奴人——準確地說是遷徙到內地的南匈奴,卻對漢文明充滿了敬意和向往。這種區別甚至表現於他們對雙方通婚的態度:阿提拉把收編羅馬和日耳曼姑娘看作對方納貢的一種形式,中國南匈奴的看法則相反。


    這裏麵的消息意味深長。


    事實上,早在阿提拉把最後那位日耳曼公主抱上婚床的四百八十三年前,中國匈奴的呼韓邪單於就迎娶了漢宮的宮女王昭君。這樣的聯姻當然並非首次,第一次是劉邦將宗室女作為公主嫁給冒頓單於,之後的惠、文、景、武也紛紛效仿。目的則很明確:以女人換和平。


    但這毫不妨礙南匈奴把自己看作大漢皇帝的外孫,如果他們想要這樣的話。實際上在曹操執政的晚期,南匈奴的酋長就已經改姓為劉。他們的說法是:既然冒頓單於是高皇帝的女婿,我等當然可以使用外祖父的姓氏。


    這可是漢高祖始料未及的。


    劉邦當然也不會想到,五百年後,匈奴會宣稱自己才是大漢王朝的合法繼承人。公元304年,也就是西晉的太安三年,一位匈奴酋長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宣布自己是曆史上第三位漢王。四年後(308)他遷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又宣布自己是新的大漢皇帝。[5]


    說這話的人叫劉淵。


    劉淵本是漢化的匈奴。作為曹操任命的匈奴左部帥之子,他從小生活在洛陽宮中,飽讀詩書文武雙全,深受司馬昭的賞識和名士們的讚揚。劉淵自己也胸懷大誌。稱王之時,有人提出要複興呼韓邪單於舊業,劉淵卻說:要做就做漢高祖、魏武帝,呼韓邪有什麽好學的!


    嗬嗬,好大的口氣!


    不過劉淵等人畢竟是漢化的匈奴,深知名正言順的重要性,而上天也給足了他們機會。當時正值八王之亂,司馬皇族內訌頻起,骨肉相殘。在劉淵集團看來,這就雄辯地證明天命不在晉,而在漢。漢人既然不能興複漢室,那就交給他們的弟弟好了。兄終弟及,天經地義。


    於是劉淵集團宣布,作為漢高祖的外孫和漢皇帝的表兄弟,匈奴有權合法地接管大漢政權,盡管這個政權即便從劉禪亡國算起,也已經中斷了四十年。


    剩下的事情便隻是安排好演出。高皇帝劉邦、光武帝劉秀、昭烈帝劉備被尊為三祖,文帝劉恒、武帝劉徹、宣帝劉詢、明帝劉莊、章帝劉炟(讀如達)被尊為五宗。被魏和晉篡滅的漢,在匈奴的蒙古包裏神奇地複活。


    那麽,這是漢文明的複活節嗎?


    當然不是。


    事實上劉淵的理想是匈奴人做天子。對此,他其實說得很明白:夏大禹和周文王都是夷狄,誰當帝王難道有什麽一定之規?國號叫漢,隻不過漢有號召力。[6]


    他這是借殼上市。


    可惜漢匈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並非自稱高皇帝外孫就可以化解的。晉武帝時,有人建議重用劉淵,反對派的說法便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後來劉淵稱王,擁立派的說法則是“晉為無道,奴隸禦我”。一個怨恨對方的種族歧視,另一個則時時懷有戒心,他們並不和諧。[7]


    看來,即便是改姓為劉,匈奴在漢人眼裏也仍然是胡人。因此劉淵的侄兒兼養子劉曜當了皇帝以後,便幹脆撕下了假麵具,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他也不再祭祀劉邦等人,而是以冒頓單於配皇天,高祖劉淵配上帝。[8]


    不過劉曜已是“漢—前趙”的末代皇帝,成就帝業則是在劉聰時代,盡管劉曜也功不可沒。劉聰是劉淵的第四個兒子,也在西晉的首都洛陽長大,小小年紀便成為聞名京城的書法家、漢學家和漢語作家,堪稱冠絕一時。


    劉聰,豈非更是漢化的胡人?


    然而劉聰身上流淌的卻是匈奴的血。他身材高大膂力過人,能拉三百斤的弓,絕非西晉那些文弱書生可比。因此他不但在受到威脅時毫不猶豫地奪取了皇位,也把西晉最後兩個皇帝和他們的王朝都送上了斷頭台。


    兩位晉帝都是被劉曜俘虜的,一個在洛陽(311),一個在長安(316)。他們被劉聰殺掉時,一個三十歲(晉懷帝),一個十九歲(晉湣帝)。死前,他們都充當了劉聰的酒吧服務生,倒酒,洗杯子,晉湣帝還被叫到廁所裏為劉聰翻馬桶蓋,隨行的晉臣無不失聲痛哭。


    劉聰一怒之下,便把他們都殺了。[9]


    其實就算不殺,這些人也生不如死。懷帝投降後,劉聰封他為會稽郡公,還請他吃飯。劉聰說:當年你做豫章王的時候,朕跟一位朋友前去拜訪,你說聞名已久,給朕看你寫的歌詞,送給朕許多禮物,這些事還記得嗎?


    晉懷帝說:臣豈敢忘,隻恨當時不識龍顏。


    劉聰說:你們家骨肉相殘,怎麽那樣厲害?


    晉懷帝說:天命在大漢(劉淵政權),所以臣家要為陛下打掃房間騰出地方,這是臣等的“自相驅除”。如果臣等精誠團結,弘揚武皇帝的基業,陛下如何能得天下?


    好一個“自相驅除”,真可謂無恥之尤!劉聰聽了卻大為滿意,當即賞給他一個漂亮女孩,盡管後來劉聰還是毒死了這亡國之君,並把那姑娘據為己有。[10]


    這樣看,懷帝已是奴顏婢膝,為什麽還要殺他?


    仇恨,還有恐懼和厭惡。


    實際上劉聰的兩次殺人,原因恐怕都在這裏。有一天他外出打獵,讓晉湣帝穿上軍裝擔任開路先鋒,沿途民眾見了都忍不住流下眼淚。於是劉聰敏感地意識到,人心在漢在晉,不在他們這個假冒偽劣的。這幾乎是無法改變的現狀和現實。除了殺人,他想不出別的辦法。[11]


    那時劉聰的心裏,一定五味雜陳。


    心情複雜是必然的,因為身份認同是大問題。事實上當劉淵集團自稱大漢的合法繼承人時,也就同時意味著承認漢政權才是正統,漢文明才是正宗。因此他們是入漢入華,不是亂漢亂華,更不是滅漢滅華。問題是,當時又有誰能這樣理解?就連他們自己也未必想得清楚。


    民族大融合,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漢朝對匈奴進行長期征戰,畫中漢朝官兵正與胡兵格殺,雙方短兵相接,戰鬥激烈。


    其實不但漢人與胡人,就連胡人與胡人也有矛盾,有衝突,有鬥爭。晉湣帝被害十一年後,匈奴的“漢—前趙”也滅亡了,舉起屠刀的正是另一個胡人。他殺了前趙末代皇帝劉曜,把中國北方變成了自己的舞台。


    這是公元329年的事。此時,距離中亞匈奴人引起的歐洲民族大遷徙(374),還有將近半個世紀。


    從劉淵稱王到劉曜被殺,漢化匈奴人的這個政權隻存在了短短二十五年,就像流星劃過夜空。然而大一統的局麵卻被撕開了口子,清風帶著血腥吹了進來,新民族和新文明則將在血與火的交匯中誕生。隻不過這萬裏長征的接力賽,還得有更多的火炬手才能跑完全程。


    [4]比如(英)韋爾斯《世界史綱》即將中國匈奴人稱為huns。但(英)約翰·曼《上帝之鞭阿提拉》一書譯者謝煥認為中國匈奴人的英文名應是xiongnu。


    [5]漢匈第一次和親是在公元前200年,劉淵稱王則在公元304年,其間長達504年。曆史上,劉邦和劉備都曾稱漢王。


    [6]以上見《晉書·劉元海載記》、《資治通鑒》卷八十五。另請參看(法)勒內·格魯塞《中國的文明》,新世界出版社。


    [7]見《晉書·劉元海載記》。


    [8]見《晉書·劉曜載記》。


    [9]見《晉書》之《孝懷帝紀》、《孝湣帝紀》。


    [10]見《晉書·劉聰載記》。


    [11]見《晉書·孝湣帝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南朝,北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南朝,北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