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倍仲麻呂要回日本去了。


    中文名字叫做晁衡的阿倍仲麻呂,是在開元四年(716)作為留學生來到大唐的。當時他十九歲,同行的則有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玄昉,均為一時之選。進入國子監學習的阿倍仲麻呂也不負厚望,以優異成績一舉考中進士。[32]


    現在,我們至少知道了三位外籍進士,先後是日本人阿倍仲麻呂、新羅人崔致遠、阿拉伯人李彥升。


    這裏麵的信息值得深思。


    前麵說過,唐代科舉最難考的是進士。因為其他科目比如明法和明算,選拔的都是專業技術人員。進士科的設置卻是要為帝國的高級官員和政治家做人才儲備,因此並不考核專業技術,對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則要求更高。


    那麽,進士科考什麽?


    貼經、雜文、時務策。貼經就是從儒家經典中選取部分段落篇章做填空題,雜文是寫詩和駢文,時務策則是論述時政對策。第一項考基礎知識,第二項是才藝展示,第三項相當於學位論文。如此全麵考核,難怪考中不易。


    對於外國人,就更難。


    阿倍仲麻呂卻一舉成功。此後他留在了長安,成為大唐的一名官員,一住就是幾十年。天寶十二載(753),思鄉心切的仲麻呂被玄宗皇帝任命為大唐出使日本的使節,與久別重逢的故人、遣唐副使吉備真備一起回國。


    消息傳出,朝野上下依依不舍,名重一時的王維等人紛紛作詩送別。阿倍仲麻呂則寫下了著名的《銜命還國作》送給中國朋友——平生一寶劍,留贈結交人。[33]


    這說明什麽呢?


    阿倍仲麻呂已經融入大唐。[34]


    大唐境內,像仲麻呂這樣的外國人不在少數,融入的原因也五花八門。比如薩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國滅亡後,流亡的波斯王族複國不得,就隻好客死長安。但更多的是來了就不想走,比如賴在鴻臚寺國賓館的那些使節。問題是,並非所有外國人都被唐帝國包養,吸引其他人的又是什麽呢?


    財富,機會,製度,文化。


    逐利而居的商人當然是衝著巨額財富,或者說賺錢機會而來的。這其實要感謝隋煬帝。由於大運河的開通,陸上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基本貫通起來。商旅從廣州港登陸,取道梅嶺進入洪州,再向東進入錢塘江,就可以一帆風順地從杭州而揚州,而洛陽,直至絲路的東方起點長安。[35]


    作為世界首都,長安是國際貿易的大市場。在此,帝國政府設有市局和市準局,負責工商管理和標準計量,也負責平抑物價。薄利多銷的政策刺激了消費,穩定低廉的物價更讓遠道而來的胡商有利可圖。於是,以粟特、波斯和阿拉伯人為主的外來資本集團,就自然而然地形成。


    胡人的商團非常專業,甚至操縱和壟斷著部分行當。有一次,某寺在做完道場後得到一件施主奉獻的寶物,長約數寸形如朽釘。寺僧不識貨,拿到西市請胡商鑒定。胡商隻看了一眼,馬上就說:哪裏來的?開個價吧!


    寺僧決定獅子大開口,要價十萬。


    胡商卻嗬嗬大笑。直到寺僧將價碼加到五十萬,胡商這才不緊不慢地說:告訴你吧,這個值一千萬。


    成交之後寺僧才知道,那是佛骨。[36]


    此事的真偽不得而知,胡商的長袖善舞則毋庸置疑。在他們眼裏,對外開放的大唐簡直就是天堂。沒錯,長安是聚寶盆,揚州是銷金窟,他們當然樂不思蜀。


    但,這樣看問題,也就是商人而已。


    更多人看重的是建功立業的機會。安史之亂前,作為世界帝國,大唐彌漫著英雄主義的氛圍,充滿了開拓進取的精神;作為混血王朝,他們又不分種族地對所有人才都敞開大門。於是大臣有天竺人迦葉濟,名將有高句麗人高仙芝,外交官有波斯人李密翳,堪稱各色人等濟濟一堂。


    隋唐創立的製度也是一塊磁石,因為它在當時的世界上是最先進的。於是,這些製度被移植到了日本。就連長安城的模樣,也被幾乎原封不動地搬到了奈良。


    更吸引人的,是文化。


    什麽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方式,而唐人的生活充滿了趣味和詩意,並崇尚知識、智慧和才情。一個人,如果才華出眾風流倜儻,那是會擁有眾多粉絲的。


    有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


    唐玄宗開元年間某一天,詩人高適、王昌齡和王之渙在酒樓小飲,邂逅皇家樂團的幾位歌女。當時正值寒冬,天上微微飄著雪花。三位詩人回避到外間擁爐聽歌,同時約定以歌女所唱詩歌之多寡,來認定自己在詩壇的排名。


    然而唱來唱去,不是王昌齡的,便是高適的。王之渙開始沉不住氣了。他指著歌女中最出色的一位說:回頭她如果不唱我的詩,這輩子不跟你們爭高下。


    最漂亮的那位也終於發聲: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一曲,直唱得回腸蕩氣響遏行雲,被公認為最精彩。


    詩人與歌女就此相識,愉快地度過了一天。[37]


    此事的真偽同樣無從稽考,體現出的氛圍卻很可靠。事實上,由於皇家酷愛此道,科舉推波助瀾,詩在唐代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一種潮流和時尚,以及上流社會的身份標誌和統治階級的共同教養。難怪杜牧能在揚州的青樓如魚得水了。要知道,他並非富可敵國。


    這就雄辯地證明了大唐的文明程度之高。因為隻有在高度文明的國家,詩人才會有那麽崇高的地位,也才會有那麽多人寫詩,還人才輩出。在繁星般的名家背後,應該是數量更為龐大的作者和讀者群。


    阿倍仲麻呂,就是被這種氛圍所吸引嗎?


    也許吧,也許。


    可以確知的是,每次遣唐使來華,都會大量搜集唐人的詩作帶回日本,吟詩作賦也成為日本皇室和達官貴人的必修功課。與唐憲宗和唐穆宗同時的平安朝嵯峨天皇,甚至寫出了絲毫都不遜色於唐人的詩句:寒江春曉片雲晴,兩岸花飛夜更明。鱸魚膾,蓴菜羹,餐罷酣歌帶月行。[38]


    何況還有雕塑、繪畫、書法和樂舞。


    這同樣是無法曆數的領域,或許隻有兩點需要強調。第一是作為中國獨有的藝術樣式,書法在日本和新羅也十分熱門。日本的嵯峨天皇、空海法師和新羅的崔致遠,都有名作傳世。第二是流傳到日本和天竺的唐代樂舞,深受西域文化的影響。事實上西域樂舞在長安早已壓倒中華樂舞,胡旋舞和柘枝舞(柘讀如這)更為上流社會所喜歡。鼓催殘拍腰身軟,汗透羅衣雨點花,西域樂舞簡直就是魅力無窮。


    有魅力就有傳播力,有傳播力就有生命力。


    大唐正好搭建了這樣一個交流傳播的平台,滿足的需求是雙向的,受益也是雙向的。外域文化讓唐人大開眼界內心豐富,唐製度和唐文化則啟迪著其他民族的心智。於是,大唐便成為一艘巨大的文化航母,各國和各民族的使節、商人、僧侶和留學生從這裏起飛,把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傳播到東亞、中亞、西亞、南亞、西歐和北非。


    一個世界性的帝國,就這樣橫空出世。


    [32]阿倍仲麻呂也寫作阿部仲麻呂,晁衡也寫作朝衡。本節所述無另注者,均請參看範文瀾《中國通史》,翦伯讚《中國史綱要》,王仲犖《隋唐五代史》,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33]阿倍仲麻呂的《銜命還國作》後來收錄在宋代編輯的《文苑英華》裏,也是《文苑英華》中唯一的外國人作品。詩的全文是:銜命將辭國,非才忝侍臣。天中戀明主,海外憶慈親。伏奏違金闕,騑驂去玉津。蓬萊鄉路遠,若木故園鄰。西望懷恩日,東歸感義辰。平生一寶劍,留贈結交人。


    [34]阿倍仲麻呂回國時,船被風吹到了安南。仲麻呂隻得返回大唐,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卒於長安。同年,杜甫卒。


    [35]此路線請參看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36]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五。


    [37]見唐人薛用弱《集異記》。


    [38]本詩是嵯峨天皇模仿張誌和 《漁父詞》所作,一共五首,題為《雜言漁歌》。它們及朝臣滋野貞主奉和的五首,均收入《經國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隋唐定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隋唐定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