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阿拉伯 先知
易中天中華史:禪宗興起 作者:易中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個威嚴的聲音在天空回響:宣讀!
我不會。聽到聲音的人說。
這是實話,不識字的他確實不知道該宣讀什麽。
宣讀!
威嚴的聲音繼續發出命令。與此同時,受命的人感到自己被無形的手緊緊抱住,幾乎透不過氣來。但,當他精疲力盡並感覺被放開時,仍弱弱地說:我不會。
於是命令和動作再次重複,如是者三。最後,威嚴的聲音明確告訴他:你應當奉你的創造主的名義而宣讀,他曾用血塊創造人。你應當宣讀,你的主是最尊嚴的,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8]
聽到這話,那人渾身戰栗。
這是公元610年2月的某個晚上,按照阿拉伯傳統曆法和後來的伊斯蘭教曆則是9月。地點是在麥加城北的希拉(hirā’)山洞,說話的是天使哲布勒伊萊(jibrā’il,又譯吉卜利勒、吉布利裏等等,即基督教的大天使長加百利),麵對天使的那人當然就是穆罕默德。
跟中國的聖人孔夫子一樣,伊斯蘭教的偉大先知穆罕默德也出身於一個破落貴族的家庭。他的祖父曾經是麥加滲滲泉的掌管者,父親卻在經商途中客死他鄉,隻給妻子留下五峰駱駝和一群羊,以及一個埃塞俄比亞的女奴。
作為遺腹子,降生在麥加的穆罕默德被送往沙漠中一戶貝都因人收養,五歲時才接回母親身邊。不幸的是,他的母親和祖父很快就相繼去世,孤苦伶仃的他隻好小小年紀便跟隨伯父外出經商。幸運的是,艱苦的生活和艱難的旅程給了他健康的體格,勤勞好學的他更是因此而見多識廣。
這可真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成年後的穆罕默德也表現卓異。他的外表是俊美的,有著長長睫毛的眼睛目光深邃,邁出的步伐堅定而沉穩。他的品德也是高尚的,工作勤勉,待人誠懇,信守諾言。他雖然未能受過正規教育,卻是那樣地受人尊敬,以至於獲得了艾敏(al-amin)的稱號,意思是“忠誠可靠的人”。
更幸運的是,他娶了赫蒂徹為妻。
赫蒂徹(khadija)是古來氏貴族的遺孀,四十歲時與穆罕默德結婚。這時的穆罕默德二十五歲,原本是赫蒂徹的雇員。婚後,赫蒂徹把“公司”交給丈夫打理,這就將穆罕默德提升到富有和負責任的地位,為他今後成為阿拉伯人的精神領袖和政治領袖奠定了基礎。
從貧困和瑣事中擺脫出來的穆罕默德開始思考。在他看來,麥加和古來氏人都已經變得墮落。他們在聚斂財富的同時背棄了道德,整個社會人欲橫流。貪戀取代勇敢成為卑鄙者的通行證,忠誠反倒成了高貴者的墓誌銘。神聖的克爾白殿堂裏居然擁擠著三百六十尊偶像,小商小販們恬不知恥地叫賣各種護身符和小玩意,簡直就是對神的褻瀆和嘲諷。
這是一種背叛,穆罕默德認為。
於是,四十歲以前,未來的先知常常會在禁月,也就是被稱為萊麥丹(ramadān,又譯來埋丹、賴麥德等等)的阿曆九月,獨自一人在希拉山洞沉思和祈禱,直到天使哲布勒伊萊降臨。這是他首次接受天啟,此夜也被伊斯蘭史學家稱為“高貴的夜晚”,又稱“受權之夜”。
也就是說,從此他成為先知。
然而先知對此似乎並無思想準備。不知所措的他一路小跑回到了家中,渾身發抖地對為他生了四個女兒和兩個兒子的賢妻說:快,快拿條毯子把我蓋起來!
赫蒂徹卻神閑氣定。
聽完丈夫的奇遇,這位後來被稱為“信士之母”的聰慧女人決定向自己的堂兄請教,因為老先生不但早就皈依了基督教,而且精通希伯來文。結果,這位長者宣布:穆罕默德得到了上天的啟示。唯一之神曾將這啟示賜予先知摩西和基督耶穌,現在賜給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必須順從。
那就順從吧!
順從的穆罕默德接受了使命。當然,天使哲布勒伊萊也多次降臨給他啟示。正是這些啟示,奠定了伊斯蘭教最核心的內容: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接受這信條並崇拜真主敬仰先知的,就是穆斯林(muslim)。
最早的穆斯林是赫蒂徹,以及先知的一些親朋好友。宣教和傳教則先是秘密的,後是公開的。穆罕默德這樣做,當然是因為得到了真主的命令,卻遭到麥加古來氏貴族的抵製甚至迫害。這些家夥是舊秩序的既得利益者,而穆罕默德的許多主張和做法則顯然動了他們的奶酪。
先知決定遷往雅特裏布。
雅特裏布(yathrib,又譯耶斯裏卜)也是希賈茲商道上的隊商城市,在麥加以北大約400公裏,是一處椰棗樹環繞的綠洲。當穆斯林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劣時,遷往伸出雙手歡迎他們的雅特裏布,未嚐不是明智的選擇。
是的,雅特裏布人向先知發出了邀請,盡管他們隻是把穆罕默德看作一位可以調停他們內部糾紛的智者,而不是宗教領袖。但有此綠洲,總比困在麥加好。
真主似乎也表示了讚許。據說,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天使哲布勒伊萊引領穆罕默德乘坐一匹長著翅膀的白馬來到耶路撒冷,在那裏登上雲霄,看見了曆代先知,也目睹了天園和火獄,然後在黎明時分回到麥加。這一天,後來被定為伊斯蘭教的“登霄節”,耶路撒冷也因此成為伊斯蘭的聖城,盡管它先前既是猶太教的,也是基督教的。[9]
此事似乎說明,轉折即將發生。
公元622年9月24日,先知抵達雅特裏布。這對於他和他的追隨者們都是曆史性的一步,同時也充滿風險。因為按照傳統,這就意味著與原來的部落斷絕血緣關係,也自動放棄了由此產生的權利和義務。一旦在那陌生的城市和人群中無法立足,請問他們將何以自處,何以為生?
穆罕默德卻睿智地把壞事變成了好事。是啊,既然血緣已無意義,那就依靠信仰吧!於是,一種名叫烏瑪(umma)的穆斯林共同體被發明和建立起來。烏瑪有章程、紀律、機構和分工:遷士(隨遷穆斯林)擔任軍事要職,輔士(本地穆斯林)負責戶籍稅收,導師、領袖和統帥當然是先知。不難看出,這樣政教合一的組織離國家已隻有一步之遙。[10]
先知大獲成功。雅特裏布也被改名為麥地那,全稱麥地那·納比(madinah al-nabi),意思是“先知之城”。這次遷徙則被稱為希吉拉(hijrah,英語hegira,漢譯徙誌),遷徙之年也在後來被定為伊斯蘭教教曆的元年。
成功的先知並沒有忘記麥加。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軍萬人進入自己的故鄉。他接受了麥加貴族的皈依,拆除了克爾白殿堂中的偶像,將古廟和隕石定為聖物。從此,麥加成為伊斯蘭的宗教中心,麥地那則成為政治中心。
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不久就傳入中國,以唐、宋、元為主要時期。傳播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是陸路,沿絲綢之路從阿拉伯經伊朗、阿富汗到新疆天山南北,再經青海、甘肅穿河西走廊到達長安;二是海路,從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出發經印度洋、孟加拉灣、馬六甲海峽到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中國沿海城市。
這一年,唐太宗也成為了天可汗。
公元632年初,也就是先知與世長辭的半年前,預感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穆罕默德從麥地那來到麥加,主持了規模空前的朝覲儀式,史稱辭朝。參加這次朝覲的十萬之眾清一色全部都是穆斯林,先知則登上阿拉法特山宣布了真主最後的啟示:今天,我已為你們成全你們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賜你們的恩典,我已選擇伊斯蘭做你們的宗教。[11]
這是新宗教的成年禮。
按照天啟,它被命名為伊斯蘭(islām)。
[8]本段史實據(埃及)穆罕默德·胡澤裏《穆罕默德傳》,並請參看美國時代生活公司《全球通史·伊斯蘭的腳步》,引文則見《古蘭經》96:1-5。
[9]此事在《古蘭經》中有暗示,見《古蘭經》17:1。此後,麥加的克爾白被稱為禁寺,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被稱為遠寺,距阿克薩清真寺300米處的薩赫萊清真寺則被認為是先知的登霄之處。請參看哈全安、周術情《哈裏發國家的浮沉》。
[10]烏瑪又譯烏姆瑪,本義是民族,後來轉意為社團、公社,現在泛指世界範圍內的穆斯林聚居區和共同體。關於麥地那時期烏瑪的性質,學術界說法不一。有學者稱其為穆斯林社團,請參看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也有學者稱其為公社,請參看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還有曆史學家稱其為麥地那國家,請參看劉明翰主編《世界通史·中世紀卷》。
[11]見《古蘭經》5:3。
我不會。聽到聲音的人說。
這是實話,不識字的他確實不知道該宣讀什麽。
宣讀!
威嚴的聲音繼續發出命令。與此同時,受命的人感到自己被無形的手緊緊抱住,幾乎透不過氣來。但,當他精疲力盡並感覺被放開時,仍弱弱地說:我不會。
於是命令和動作再次重複,如是者三。最後,威嚴的聲音明確告訴他:你應當奉你的創造主的名義而宣讀,他曾用血塊創造人。你應當宣讀,你的主是最尊嚴的,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8]
聽到這話,那人渾身戰栗。
這是公元610年2月的某個晚上,按照阿拉伯傳統曆法和後來的伊斯蘭教曆則是9月。地點是在麥加城北的希拉(hirā’)山洞,說話的是天使哲布勒伊萊(jibrā’il,又譯吉卜利勒、吉布利裏等等,即基督教的大天使長加百利),麵對天使的那人當然就是穆罕默德。
跟中國的聖人孔夫子一樣,伊斯蘭教的偉大先知穆罕默德也出身於一個破落貴族的家庭。他的祖父曾經是麥加滲滲泉的掌管者,父親卻在經商途中客死他鄉,隻給妻子留下五峰駱駝和一群羊,以及一個埃塞俄比亞的女奴。
作為遺腹子,降生在麥加的穆罕默德被送往沙漠中一戶貝都因人收養,五歲時才接回母親身邊。不幸的是,他的母親和祖父很快就相繼去世,孤苦伶仃的他隻好小小年紀便跟隨伯父外出經商。幸運的是,艱苦的生活和艱難的旅程給了他健康的體格,勤勞好學的他更是因此而見多識廣。
這可真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成年後的穆罕默德也表現卓異。他的外表是俊美的,有著長長睫毛的眼睛目光深邃,邁出的步伐堅定而沉穩。他的品德也是高尚的,工作勤勉,待人誠懇,信守諾言。他雖然未能受過正規教育,卻是那樣地受人尊敬,以至於獲得了艾敏(al-amin)的稱號,意思是“忠誠可靠的人”。
更幸運的是,他娶了赫蒂徹為妻。
赫蒂徹(khadija)是古來氏貴族的遺孀,四十歲時與穆罕默德結婚。這時的穆罕默德二十五歲,原本是赫蒂徹的雇員。婚後,赫蒂徹把“公司”交給丈夫打理,這就將穆罕默德提升到富有和負責任的地位,為他今後成為阿拉伯人的精神領袖和政治領袖奠定了基礎。
從貧困和瑣事中擺脫出來的穆罕默德開始思考。在他看來,麥加和古來氏人都已經變得墮落。他們在聚斂財富的同時背棄了道德,整個社會人欲橫流。貪戀取代勇敢成為卑鄙者的通行證,忠誠反倒成了高貴者的墓誌銘。神聖的克爾白殿堂裏居然擁擠著三百六十尊偶像,小商小販們恬不知恥地叫賣各種護身符和小玩意,簡直就是對神的褻瀆和嘲諷。
這是一種背叛,穆罕默德認為。
於是,四十歲以前,未來的先知常常會在禁月,也就是被稱為萊麥丹(ramadān,又譯來埋丹、賴麥德等等)的阿曆九月,獨自一人在希拉山洞沉思和祈禱,直到天使哲布勒伊萊降臨。這是他首次接受天啟,此夜也被伊斯蘭史學家稱為“高貴的夜晚”,又稱“受權之夜”。
也就是說,從此他成為先知。
然而先知對此似乎並無思想準備。不知所措的他一路小跑回到了家中,渾身發抖地對為他生了四個女兒和兩個兒子的賢妻說:快,快拿條毯子把我蓋起來!
赫蒂徹卻神閑氣定。
聽完丈夫的奇遇,這位後來被稱為“信士之母”的聰慧女人決定向自己的堂兄請教,因為老先生不但早就皈依了基督教,而且精通希伯來文。結果,這位長者宣布:穆罕默德得到了上天的啟示。唯一之神曾將這啟示賜予先知摩西和基督耶穌,現在賜給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必須順從。
那就順從吧!
順從的穆罕默德接受了使命。當然,天使哲布勒伊萊也多次降臨給他啟示。正是這些啟示,奠定了伊斯蘭教最核心的內容: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接受這信條並崇拜真主敬仰先知的,就是穆斯林(muslim)。
最早的穆斯林是赫蒂徹,以及先知的一些親朋好友。宣教和傳教則先是秘密的,後是公開的。穆罕默德這樣做,當然是因為得到了真主的命令,卻遭到麥加古來氏貴族的抵製甚至迫害。這些家夥是舊秩序的既得利益者,而穆罕默德的許多主張和做法則顯然動了他們的奶酪。
先知決定遷往雅特裏布。
雅特裏布(yathrib,又譯耶斯裏卜)也是希賈茲商道上的隊商城市,在麥加以北大約400公裏,是一處椰棗樹環繞的綠洲。當穆斯林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劣時,遷往伸出雙手歡迎他們的雅特裏布,未嚐不是明智的選擇。
是的,雅特裏布人向先知發出了邀請,盡管他們隻是把穆罕默德看作一位可以調停他們內部糾紛的智者,而不是宗教領袖。但有此綠洲,總比困在麥加好。
真主似乎也表示了讚許。據說,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天使哲布勒伊萊引領穆罕默德乘坐一匹長著翅膀的白馬來到耶路撒冷,在那裏登上雲霄,看見了曆代先知,也目睹了天園和火獄,然後在黎明時分回到麥加。這一天,後來被定為伊斯蘭教的“登霄節”,耶路撒冷也因此成為伊斯蘭的聖城,盡管它先前既是猶太教的,也是基督教的。[9]
此事似乎說明,轉折即將發生。
公元622年9月24日,先知抵達雅特裏布。這對於他和他的追隨者們都是曆史性的一步,同時也充滿風險。因為按照傳統,這就意味著與原來的部落斷絕血緣關係,也自動放棄了由此產生的權利和義務。一旦在那陌生的城市和人群中無法立足,請問他們將何以自處,何以為生?
穆罕默德卻睿智地把壞事變成了好事。是啊,既然血緣已無意義,那就依靠信仰吧!於是,一種名叫烏瑪(umma)的穆斯林共同體被發明和建立起來。烏瑪有章程、紀律、機構和分工:遷士(隨遷穆斯林)擔任軍事要職,輔士(本地穆斯林)負責戶籍稅收,導師、領袖和統帥當然是先知。不難看出,這樣政教合一的組織離國家已隻有一步之遙。[10]
先知大獲成功。雅特裏布也被改名為麥地那,全稱麥地那·納比(madinah al-nabi),意思是“先知之城”。這次遷徙則被稱為希吉拉(hijrah,英語hegira,漢譯徙誌),遷徙之年也在後來被定為伊斯蘭教教曆的元年。
成功的先知並沒有忘記麥加。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軍萬人進入自己的故鄉。他接受了麥加貴族的皈依,拆除了克爾白殿堂中的偶像,將古廟和隕石定為聖物。從此,麥加成為伊斯蘭的宗教中心,麥地那則成為政治中心。
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興起不久就傳入中國,以唐、宋、元為主要時期。傳播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是陸路,沿絲綢之路從阿拉伯經伊朗、阿富汗到新疆天山南北,再經青海、甘肅穿河西走廊到達長安;二是海路,從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出發經印度洋、孟加拉灣、馬六甲海峽到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中國沿海城市。
這一年,唐太宗也成為了天可汗。
公元632年初,也就是先知與世長辭的半年前,預感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穆罕默德從麥地那來到麥加,主持了規模空前的朝覲儀式,史稱辭朝。參加這次朝覲的十萬之眾清一色全部都是穆斯林,先知則登上阿拉法特山宣布了真主最後的啟示:今天,我已為你們成全你們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賜你們的恩典,我已選擇伊斯蘭做你們的宗教。[11]
這是新宗教的成年禮。
按照天啟,它被命名為伊斯蘭(islām)。
[8]本段史實據(埃及)穆罕默德·胡澤裏《穆罕默德傳》,並請參看美國時代生活公司《全球通史·伊斯蘭的腳步》,引文則見《古蘭經》96:1-5。
[9]此事在《古蘭經》中有暗示,見《古蘭經》17:1。此後,麥加的克爾白被稱為禁寺,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被稱為遠寺,距阿克薩清真寺300米處的薩赫萊清真寺則被認為是先知的登霄之處。請參看哈全安、周術情《哈裏發國家的浮沉》。
[10]烏瑪又譯烏姆瑪,本義是民族,後來轉意為社團、公社,現在泛指世界範圍內的穆斯林聚居區和共同體。關於麥地那時期烏瑪的性質,學術界說法不一。有學者稱其為穆斯林社團,請參看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也有學者稱其為公社,請參看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還有曆史學家稱其為麥地那國家,請參看劉明翰主編《世界通史·中世紀卷》。
[11]見《古蘭經》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