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國之初 黑鍋與嫌疑
易中天中華史:漢武的帝國 作者:易中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邦選擇劉盈,其實是選擇了呂後。
這一點,呂後和劉盈都清楚。因此,劉盈繼位後,就把權力和政務都交給了自己的母親。但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這樣做顯然並不合適,皇族也很沒麵子。因此史家必須給個說法,還必須由呂後來背黑鍋。
於是,又一個故事被編了出來。
這故事說,呂後毒死趙王如意後,便把他的母親戚夫人砍去手腳,挖掉眼睛,熏聾耳朵,弄啞喉嚨,扔在豬圈裏,號稱“人彘”(人豬),然後讓漢惠帝劉盈來看。
結果,惠帝放聲大哭,一病不起。他說:這不是人幹的事情!我作為太後的兒子,是沒法治天下了。
據說,這就是惠帝不理朝政的原因。
但可惜,這實在離譜。
首先我們要問:呂後有必要這麽做嗎?沒有。前麵已經說過,戚夫人和趙王如意,根本就不可能構成威脅。過去不能,後來就更不能。對於毫無反抗能力的假想敵,就算要消滅,又犯得著下如此毒手嗎?
泄憤也說不通。要知道,任何人受此酷刑,都不會再有感覺。戚夫人不痛,呂後何快之有?
更何況就算要泄憤,又何必要讓惠帝來看呢?惠帝又不是戚夫人的同夥和同謀!難道呂後要威脅自己的獨生子?難道她覺得惠帝受的刺激還不夠?
漢惠帝因此而醉生夢死,就更是胡說。恰恰相反,他曾經是很想有所作為的。一天到晚吃喝玩樂,完全不理朝政的人也有,但不是漢惠帝,而是曹參。
曹參接替去世的蕭何擔任大漢相國,是在漢惠帝二年的七月。這時,距離所謂“人彘”事件已經一年半,照理說漢惠帝早就該泡在酒壇子裏了。然而他對曹參的消極怠工卻是十分不滿,也非常著急。
不過惠帝畢竟是惠帝。他並不敢也不忍當麵指責先帝的功臣,而是私下裏對曹參的兒子說:令尊大人是不是看不起朕呀?整天燈紅酒綠,怎麽能心憂天下呢?
於是曹參向惠帝請罪。
曹參說:請問陛下與高皇帝,誰更聖明英武?
惠帝說:朕豈敢望先帝之項背。
曹參又說:陛下認為臣與蕭何,誰更賢明有才?
惠帝又說:先生似乎不如蕭相國。
曹參說:這就對了!高皇帝和蕭相國,早就平定了天下,確立了法規,沒什麽可憂慮的呀!現在,陛下隻需垂衣拱手,臣等也隻需謹守職責,不就天下太平了嗎?
惠帝這才恍然大悟。
沒錯,自己比不上高皇帝,曹參也比不上蕭相國,瞎忙活什麽呢?還是不折騰為好。
從此,漢帝國按部就班,蕭規曹隨。[9]
很清楚,惠帝的不理朝政,其實是無為而治。這既是受曹參啟發,也是當時帝國的政治需要和大勢所趨,跟戚夫人或者呂後,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但,這不等於呂後沒有別的嫌疑。
可疑之處在惠帝劉盈的成年禮。劉盈是十七歲那年繼位的,但拖到繼位後第四年才加冠。這時,少年天子已經二十一歲,是不是也太晚了一點?
當然是。
那麽,惠帝的冠禮,為什麽會這麽晚?
為了等張皇後成年。
張皇後是在漢惠帝舉行成年禮的五個月前,嫁給惠帝並立為皇後的。先婚後冠,可見這婚姻的重要。看來,漢惠帝的皇後,隻能是這位張姑娘。張姑娘不成年,漢惠帝就不能正式成婚,也不能舉行冠禮。
那麽,張皇後又是何許人也?
魯元公主和張敖的女兒。
難怪漢惠帝隻能耐心等待,因為魯元公主是他同父同母的親姐姐,嫁給張敖是在漢五年。可見漢惠帝的這位張皇後,封後時頂多十歲。算作成年,已很勉強。
這當然是呂太後的一手包辦。實際上,她是把自己未成年的親外孫女,嫁給了自己剛成年的親兒子。盡管誰都知道,政治人物的婚姻幾乎無不具有政治性,但漢惠帝的這樁婚姻,也實在太離譜了一點。
然而呂太後寧肯死扛硬拖著,也要等到自己的外孫女勉強可以封後,才給惠帝加冠,盡管那少年天子早就有了性能力,也早就跟宮女們生了一堆兒子。
問題是,呂後為什麽要這樣謀劃呢?
因為恐懼。
恐懼是可以想象的。據說,呂後曾向心腹大臣審食其坦言其憂:你看那些功臣元勳,向先帝北麵稱臣已是別扭委屈,有可能心甘情願侍奉少主嗎?[10]
這話並非沒有道理。
事實上,劉邦成為天子,跟周武稱王、始皇稱帝大不相同。周王和秦皇,原本就是貴族,就是君主,跟僚佐的關係也早就是君臣。其地位,當然無人覬覦。
劉邦則不同。他和功臣元勳,當年都是編入戶籍的平民(諸將與帝為編戶民),大家平起平坐。現在,憑什麽你就能高高在上,我就該俯首稱臣?再說了,既然一介平民也能當皇帝,為什麽你當得,我當不得?
有這資質和能力的,不止劉邦一個吧?
資質和能力超過劉盈的,就更不止一個吧?
難怪呂後的精神會高度緊張。是啊,赤手空拳,孤兒寡母,怎麽對付得了如狼似虎的權臣們?
孤立無援就得拉幫結派,靠得住的是自家人。
因此,漢惠帝駕崩後,更加勢單力薄的呂太後便封王封侯。受封的既有劉家人,也有呂家人。劉氏四王:淮陽王劉彊(強),常山王劉不疑,濟川王劉太,琅琊王劉澤。呂氏三王:梁王呂產,趙王呂祿,燕王呂通(梁王原本是呂王,呂王最早是呂台,後為呂嘉,再後為呂產)。
表麵上看,呂後是公平的。她先封劉,後封呂;劉家王多,呂家的少。然而劉氏四王,都是小國。而且,淮陽王劉彊去世,就改封劉武;常山王劉不疑去世,就改封劉山(更名為劉義),後來又改封劉朝。這四國前後七王,都是惠帝與宮女所生,也都是小孩子。成年人隻有琅琊王劉澤(呂後侄女婿),卻是呂後黨羽。
呂氏三王卻都是大國,三大國的國王也原本都是劉邦的兒子,但都被呂後害死。最先被害的是趙王如意。如意死後,趙王換成劉邦的六子淮南王劉友,結果被呂後軟禁餓死。劉友死後,趙王又換成劉邦的五子梁王劉恢,結果被呂後活活氣死。所以後來討呂的檄文,便說呂氏“比(接連)殺三趙王”。至於燕王,原本是劉邦的八子劉建。劉建倒是自己死的,但他的兒子卻被呂後殺掉。於是,趙、梁、燕三國都落入呂家手中。
大國奪過來給自家人,小國封給兒童們裝樣子。呂後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那麽,她安全了嗎?
沒有。恰恰相反,一起驚天血案很快在京城掀起,呂氏家族也因此身敗名裂。
[9]見《史記·曹相國世家》。
[10]見《史記·高祖本紀》。
這一點,呂後和劉盈都清楚。因此,劉盈繼位後,就把權力和政務都交給了自己的母親。但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這樣做顯然並不合適,皇族也很沒麵子。因此史家必須給個說法,還必須由呂後來背黑鍋。
於是,又一個故事被編了出來。
這故事說,呂後毒死趙王如意後,便把他的母親戚夫人砍去手腳,挖掉眼睛,熏聾耳朵,弄啞喉嚨,扔在豬圈裏,號稱“人彘”(人豬),然後讓漢惠帝劉盈來看。
結果,惠帝放聲大哭,一病不起。他說:這不是人幹的事情!我作為太後的兒子,是沒法治天下了。
據說,這就是惠帝不理朝政的原因。
但可惜,這實在離譜。
首先我們要問:呂後有必要這麽做嗎?沒有。前麵已經說過,戚夫人和趙王如意,根本就不可能構成威脅。過去不能,後來就更不能。對於毫無反抗能力的假想敵,就算要消滅,又犯得著下如此毒手嗎?
泄憤也說不通。要知道,任何人受此酷刑,都不會再有感覺。戚夫人不痛,呂後何快之有?
更何況就算要泄憤,又何必要讓惠帝來看呢?惠帝又不是戚夫人的同夥和同謀!難道呂後要威脅自己的獨生子?難道她覺得惠帝受的刺激還不夠?
漢惠帝因此而醉生夢死,就更是胡說。恰恰相反,他曾經是很想有所作為的。一天到晚吃喝玩樂,完全不理朝政的人也有,但不是漢惠帝,而是曹參。
曹參接替去世的蕭何擔任大漢相國,是在漢惠帝二年的七月。這時,距離所謂“人彘”事件已經一年半,照理說漢惠帝早就該泡在酒壇子裏了。然而他對曹參的消極怠工卻是十分不滿,也非常著急。
不過惠帝畢竟是惠帝。他並不敢也不忍當麵指責先帝的功臣,而是私下裏對曹參的兒子說:令尊大人是不是看不起朕呀?整天燈紅酒綠,怎麽能心憂天下呢?
於是曹參向惠帝請罪。
曹參說:請問陛下與高皇帝,誰更聖明英武?
惠帝說:朕豈敢望先帝之項背。
曹參又說:陛下認為臣與蕭何,誰更賢明有才?
惠帝又說:先生似乎不如蕭相國。
曹參說:這就對了!高皇帝和蕭相國,早就平定了天下,確立了法規,沒什麽可憂慮的呀!現在,陛下隻需垂衣拱手,臣等也隻需謹守職責,不就天下太平了嗎?
惠帝這才恍然大悟。
沒錯,自己比不上高皇帝,曹參也比不上蕭相國,瞎忙活什麽呢?還是不折騰為好。
從此,漢帝國按部就班,蕭規曹隨。[9]
很清楚,惠帝的不理朝政,其實是無為而治。這既是受曹參啟發,也是當時帝國的政治需要和大勢所趨,跟戚夫人或者呂後,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但,這不等於呂後沒有別的嫌疑。
可疑之處在惠帝劉盈的成年禮。劉盈是十七歲那年繼位的,但拖到繼位後第四年才加冠。這時,少年天子已經二十一歲,是不是也太晚了一點?
當然是。
那麽,惠帝的冠禮,為什麽會這麽晚?
為了等張皇後成年。
張皇後是在漢惠帝舉行成年禮的五個月前,嫁給惠帝並立為皇後的。先婚後冠,可見這婚姻的重要。看來,漢惠帝的皇後,隻能是這位張姑娘。張姑娘不成年,漢惠帝就不能正式成婚,也不能舉行冠禮。
那麽,張皇後又是何許人也?
魯元公主和張敖的女兒。
難怪漢惠帝隻能耐心等待,因為魯元公主是他同父同母的親姐姐,嫁給張敖是在漢五年。可見漢惠帝的這位張皇後,封後時頂多十歲。算作成年,已很勉強。
這當然是呂太後的一手包辦。實際上,她是把自己未成年的親外孫女,嫁給了自己剛成年的親兒子。盡管誰都知道,政治人物的婚姻幾乎無不具有政治性,但漢惠帝的這樁婚姻,也實在太離譜了一點。
然而呂太後寧肯死扛硬拖著,也要等到自己的外孫女勉強可以封後,才給惠帝加冠,盡管那少年天子早就有了性能力,也早就跟宮女們生了一堆兒子。
問題是,呂後為什麽要這樣謀劃呢?
因為恐懼。
恐懼是可以想象的。據說,呂後曾向心腹大臣審食其坦言其憂:你看那些功臣元勳,向先帝北麵稱臣已是別扭委屈,有可能心甘情願侍奉少主嗎?[10]
這話並非沒有道理。
事實上,劉邦成為天子,跟周武稱王、始皇稱帝大不相同。周王和秦皇,原本就是貴族,就是君主,跟僚佐的關係也早就是君臣。其地位,當然無人覬覦。
劉邦則不同。他和功臣元勳,當年都是編入戶籍的平民(諸將與帝為編戶民),大家平起平坐。現在,憑什麽你就能高高在上,我就該俯首稱臣?再說了,既然一介平民也能當皇帝,為什麽你當得,我當不得?
有這資質和能力的,不止劉邦一個吧?
資質和能力超過劉盈的,就更不止一個吧?
難怪呂後的精神會高度緊張。是啊,赤手空拳,孤兒寡母,怎麽對付得了如狼似虎的權臣們?
孤立無援就得拉幫結派,靠得住的是自家人。
因此,漢惠帝駕崩後,更加勢單力薄的呂太後便封王封侯。受封的既有劉家人,也有呂家人。劉氏四王:淮陽王劉彊(強),常山王劉不疑,濟川王劉太,琅琊王劉澤。呂氏三王:梁王呂產,趙王呂祿,燕王呂通(梁王原本是呂王,呂王最早是呂台,後為呂嘉,再後為呂產)。
表麵上看,呂後是公平的。她先封劉,後封呂;劉家王多,呂家的少。然而劉氏四王,都是小國。而且,淮陽王劉彊去世,就改封劉武;常山王劉不疑去世,就改封劉山(更名為劉義),後來又改封劉朝。這四國前後七王,都是惠帝與宮女所生,也都是小孩子。成年人隻有琅琊王劉澤(呂後侄女婿),卻是呂後黨羽。
呂氏三王卻都是大國,三大國的國王也原本都是劉邦的兒子,但都被呂後害死。最先被害的是趙王如意。如意死後,趙王換成劉邦的六子淮南王劉友,結果被呂後軟禁餓死。劉友死後,趙王又換成劉邦的五子梁王劉恢,結果被呂後活活氣死。所以後來討呂的檄文,便說呂氏“比(接連)殺三趙王”。至於燕王,原本是劉邦的八子劉建。劉建倒是自己死的,但他的兒子卻被呂後殺掉。於是,趙、梁、燕三國都落入呂家手中。
大國奪過來給自家人,小國封給兒童們裝樣子。呂後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那麽,她安全了嗎?
沒有。恰恰相反,一起驚天血案很快在京城掀起,呂氏家族也因此身敗名裂。
[9]見《史記·曹相國世家》。
[10]見《史記·高祖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