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搬家勢在必行了。


    方晴跟小安說起,小安笑道,“我正愁自己住寂寞,你若是不介意合住,可以搬來我這裏。”


    小安住的地方離報館不遠,又都是大路——這陣子若不是劉大爺,方晴是絕不敢一個人走那些彎彎繞繞的小路回住處的。關鍵是可以和小安倆人作伴一同上下班。還沒去看,方晴心裏已經答應了。


    趁午休與小安一同走回去看,很不錯的公寓房子,沒什麽可挑剔的。


    方晴要付租金,小安笑道,“也罷,你現在房租要多少錢便給多少吧。”


    方晴略知賃房行情,報紙分類廣告欄常有此類信息。小安這樣的小公寓,獨立租下來一個月怎麽也要十幾塊錢,若是裏麵陳設家具好些,恐怕還要貴,好在二人分攤,於是便立意給小安十塊房租錢。


    “你還真是……”小安無奈地說,“你願給多少就是多少吧。”看方晴還要說話,便皺眉笑道,“你不會還要跟我分攤水電費吧?”


    方晴也笑了,算是承了小安的情。


    方晴回去與劉大爺劉大娘商議,二老自是舍不得方晴走。


    劉大娘一手拉著方晴,一手擦眼淚。


    方晴也眼圈發紅。這一年得劉大爺劉大娘關照良多,他們陪自己走過最難過的時候,現在好過些了,卻要搬走,方晴覺得自己有點白眼狼。


    劉大爺卻是個通達的人,“既如此,大爺沒什麽送你的,給你卜一卦吧。”


    “‘勞謙君子,有終吉。’好,好啊。”劉大爺點點頭,鄭重地跟方晴說,“記住卦辭,孩子,勞謙,才能有終吉。”


    方晴也鄭重了臉色,站起來恭謹地回答,“是。”


    劉大爺抬手,“坐,坐。”


    方晴坐下,臉上又是笑嘻嘻的了,“您不得再送我一麵?”劉大爺在南市經常“批八字”“算卦”送“相麵”。


    劉大爺笑,“早給你相過了,你麵相飽滿平和,天資內秀,是個福相。雖姻緣有波折,卻終究能覓得良人,白首偕老。子息不多,但是不絕。若在西邊,會富貴無邊。”


    聽得又是“良人”又是“子息”的,方晴有些害羞,卻又腆著臉笑說,“原來我麵相這樣好。”


    劉大爺劉大娘都被逗樂了。“告別會”總算不是淒淒切切的結尾。


    趁著忙完伊蓮娜沒有大活兒,方晴逮著中午休息的空兒,就出去買送給劉大爺劉大娘以及錢家人的禮物。


    快進臘月了,南市到處都是買年貨的,店裏也適時貼出減價促銷的廣告。


    先在布莊給劉大爺劉大娘以及錢家三口都買了衣服料子,過年了大家都做身新衣服穿;又單獨給劉大爺買了酒和茶葉;走過胭脂水粉店,給錢家大丫買了一盒子曇花香粉,小丫頭之前念叨過;走過肉攤兒,又買了一大刀肉,有十幾斤——天冷了,在外麵凍著,劉大娘過日子仔細,有這一刀肉可以吃到過年了。末了數了數剩下的錢,再給錢家買了些魚蝦。最後隻剩了三四個銀角子,方晴才意猶未盡地罷手。


    然這麽些東西方晴是拿不回去的,便幹脆又拿出兩角錢雇了車,拉回去。


    錢家和劉大爺夫婦又合請方晴吃飯,有從街口飯店定的扒雞、炸小丸子,有錢二嫂拿手的炸小魚、煎豆腐,劉大娘擅長的鍋塌魚盒、壇子肉,大盤小盤擺了一八仙桌,煞是豐盛。


    席間自然少不得殷殷叮囑,免不了依依惜別,就連錢大丫都一邊往嘴裏塞肉丸子一邊說,“晴姐,你在外麵混不下去了,就再回來。”被她媽照後腦勺扇了一下。


    “行,姐記住了。”方晴笑著說。


    眾人都笑了。


    吃過離別宴,第二日就是禮拜天。陰沉沉的,似要下雪的樣子,很有離別的意境。


    方晴打量一遍自己住的這小屋,想起來時的場景,又想起馮璋,經年未見,不知他是不願來還是已經離開天津了。


    說來離著馮璋駐紮之地雖不近,可都在一個城裏能有多遠?方晴卻從沒打主意去看看。跟報館同事打聽,方晴知道馮璋所在部隊並未離津。他始終沒來——許是我給他出難題了吧?或者我的存在本身就是難題。


    方晴輕歎一口氣,再檢查一遍行李。方晴的行李不多,主要是被臥寢具,再有兩包袱衣服,些許日常雜物,已經該包的包、該捆的捆,都弄好了。劉大娘和錢二嫂來幫忙,看已經打理好,便陪方晴說話。


    不多時,叫好的人力車便到了。劉大爺特意沒出攤兒,大夥兒幫著把東西搬到車上。行李坐車,人押車。


    方晴一邊兒衝大夥兒擺手,挨個兒叫著,“劉大爺、大娘、二嫂子、大丫、小弟,都回去吧,外麵冷——”一邊往胡同外走。直轉過角去,看不見大家身影了,方晴才用手抹把眼睛。


    到了門口,想是小安打過了招呼,門房隻略問幾句便放了行。方晴多給了點兒錢,拉車的幫著把行李拿上樓去。


    方晴對新住所很滿意。這個位置在法租界邊緣,房子據說是法國人建的。從外形上看,確實像。方晴不懂建築,反正這風格不是中式的就是了。


    這些西式小公寓用圍牆圈起來,留前後門,前門豎大石,上曰“桐園”,院內也應景地種了不少梧桐樹。方晴並不認識梧桐,問過人才知道。隻這名字起的——桐園,銅圓,想是取名的人希望住戶都財源廣進?


    小安住的是倒數第二排的頂樓三樓,兩間臥室,都是朝陽的,一間會客廳也頗為寬大,又有盥洗間,帶自來水和衝水馬桶,是很現代的房子。


    屋內擺設很隨性,印度的地毯上擺著中式的條案,西式的睡床邊兒上是日本的桌子……雖雜,卻不亂,反而有種奇異的和諧。這就是小安的本事。若是方晴自己收拾,恐怕是一水的粗苯木器,腿兒粗、麵兒厚那種。


    奇怪的是屋裏沒有魚蟲花草,除了西洋角櫃上那一盆子水仙。


    詢之小安,小安笑道,“我與這些東西八字不合,在沙漠都活得好好的仙人掌,在我這兒卻活不過一季。”


    “這水仙怎麽這麽命大?”方晴笑問。


    “非是它命大,是跟著我的時間短——昨天朋友才送的。”


    原來如此,方晴很怕那盆水仙應了讖,主動承攬了照顧任務。然後就把這水仙活活兒照顧成了吊蘭——莖細長細長的,開了花支不住都彎下來,垂到盆外。


    方晴圍著盆轉一圈,“你別說,另有一種弱不禁風的美感。”


    小安有點所識非人的感覺。


    不過轉眼小安就把這句話扔給了水仙的原主人梅先生——一位長得不辜負這樣風雅姓氏的先生。


    這位先生偶爾來看小安,隨手總拿些小禮物,一束花,兩盒西式糕點,一個西洋鎮紙、有一回還拿了一大盒子有香味的信箋,不管是什麽,都讓小安一通嘲笑。


    梅先生也不惱,嘻嘻哈哈的,偶爾也諷刺小安,比如小安的行頭,“穿個粗布褲子,這是窮得要飯了?”二人互相諷刺完,又一起出去喝酒……


    對這種奇怪的友誼,方晴起初覺得怪異,怪異著怪異著,也就習慣了。


    除了梅先生每月總要來一兩趟,還有位任先生和鞠先生偶爾來。這兩位倒是正常紳士,小安對他們也禮貌周全——當然你也可以稱之為客氣冷淡。


    當然這都是後話。


    方晴初到,忙著歸置被臥衣服雜物。


    小安切了橙子用盤子端出來與方晴同食,“謔,神乎其技,不大會兒的工夫,你都收拾得差不多了。”


    “一個人的東西能有多少?再說還要感謝你提前把屋裏都打掃幹淨了。”


    小安笑得很是不好意思。方晴也笑,沒發現小安竟然是個靦腆人。


    然而過不幾日,方晴便知道了這“靦腆人”的真麵目。


    方晴搬家之日,小安家裏很是幹淨利索,連書架子上的書都是整整齊齊,讓方晴覺得辦公室之所以淩亂一定是小吳之過。


    後來看到小安在床上吃曲奇餅幹,襪子攢夠一堆才洗,在馬桶邊上堆了至少十本書以後,方晴才知道自己錯得有多離譜。當然也曉得那日幹淨利索的原因——每個周末早晨,都有一個叫臧嫂的來幫小安收拾打掃。


    臧嫂管小安叫大小姐,管方晴叫方小姐,方晴便知道這不是小安從街上雇來的。


    既如此,方晴便給了兩塊錢的賞錢——兩塊錢在這個時代可以幾個人找個中等館子吃頓涮鍋子了。方晴不懂賞錢行情,便本著寧可多不要少的意思給,一是謝人家以後幫著打掃,二也是為了不給小安丟臉——方晴揣測這臧嫂八成是小安家裏的仆婦,若是回去說“大小姐同住的朋友小氣得緊,賞錢還不夠買把瓜子兒的……”是吧?那多不好。


    臧嫂收了錢,顯出高興的樣子,笑著鞠躬,“謝方小姐賞。”方晴也就安下心來。


    第30章 小安的愛情


    小安雖懶散,卻委實有眼光。


    給娘家和馮家的年禮就是在小安的參詳下買的。雖多花了一倍的銀錢,但方晴覺得值,可見一分錢一分貨的話是對的。


    對於方晴竟然已經有婆家了,小安很有點驚奇,卻也知道恐怕這其中另有隱情,便體貼地沒多問。


    買完給別人的年禮,也要置辦些自用的年貨。


    年前報館特別地忙,倒不是又出了什麽大事,大帥們之間小打小鬧在這個時代已經不算大事了,當然前提是不在自己家門口打——忙是因為促銷廣告多,一版倒有大半是廣告。


    像《津門時報》這種半大不小的報館單靠賣報紙是沒有賺頭兒的,有廣告才能過個肥年。方晴畫到手軟,小安也跑來跑去為廣告商戶拍店麵、拍貨品。


    忙到臘月二十七,報館出了拜年刊,吃了團年酒,聽了周先生的“勞軍辭”,拿了過年紅包,報館宣布放假,一直放到初五再重新開業。


    在這點上,方晴覺得周先生特別有人情味兒,如今倡導新曆,好些報館舊曆年都不放假的。


    到數紅包時,方晴更高興了,竟然有三十塊,“這下夠置辦年貨的了。”


    小安窩在沙發笑得懶懶的,“咱們倆有什麽可置辦的,難道要買個灶神貼貼?”


    方晴才不管小安的諷刺,興興頭頭地計劃著,興興頭頭地準備出門。小安舉雙手,“算是怕了你。”


    結果出了門,小安的興趣就來了,“年貨有什麽買頭兒,咱們去買衣服。小時候怎麽唱的?穿新衣,戴新帽,吃年糕,放鞭炮。”說完哈哈大笑。


    小安嘴毒地點評方晴的衣服,“你這厚棉袍再凹凸有致的女人也穿不出風情來。”又攛掇方晴試試西式裙裝,“你平肩長腿,”瞄了一眼方晴的胸部,“不夠豐滿,單論身材的話很適合西式淑媛衣裙。”


    方晴大窘,然到底相信小安的眼光,買下了自己平生第一套西式衣裙——白色小圓領的襯衫,外麵套著暗紅毛線衫,下麵一件藏藍色呢子裙。


    “活脫是勃朗特姐妹裏走出的英格蘭淑女。”小安笑道。


    方晴笑,“可惜你是個假紳士。”


    小安買了一件男式雙排扣開司米大衣,穿上分外瀟灑。


    倆人又東逛西逛,配齊了靴子手袋。方晴為搭配那套英格蘭衣裙,又大出血地買了一件洋呢大衣。林林總總,比那套衣裙還貴兩倍不止。方晴不由得想起當年跟表妹講的醋和螃蟹的笑話。算一算,差不多這大半年的節蓄都在這年前一兩個月買年禮、年貨花掉了,不由得有些肉疼,於是寬慰加告誡自己:就這一回!


    正盤算錢呢,轉眼不見了小安蹤影。找一找,原來在賣鞋的櫃台前,小安正與兩位女士說話。一個四五十歲,一個二十來歲,麵貌有些像,想是母女,都打扮得很是齊整。


    方晴沒往前湊,轉身去看圍巾。


    過不多時,小安尋來。


    小安神情落寞,但並不多言,隻笑問方晴有什麽斬獲。


    方晴攤開手,“看得上的買不起,買得起的看不上。”


    小安附和,“果真是,我買了一雙長筒靴子,竟然要五十塊,金絲縫的嗎?”


    倆人慨歎一回,又一起去做頭發。小安隻略修一修,卻建議方晴把頭發剪短燙彎,“我的臉不適合短發,不然剪得短短的,不知多時髦。”理發店的人也附和,“美人雜誌上就有這種,很好看。”


    方晴受蠱惑,果真剪得短短,又燙彎。


    “看,多俏皮。”小安拍手。


    方晴覺得像隻綿羊——不過像綿羊也沒什麽不好的。


    小安卻突然情緒低落,“咱們打扮得再美,也沒地方去。你對著我,我對著你,怪沒勁的。”


    “日子總要過下去,能漂漂亮亮的總比邋邋遢遢的好。”


    小安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方晴很多話都以一種真知灼見的麵目出現,讓人無從反駁。


    倆人便準備過個自娛自樂的年。


    幼時方晴與家人過年,不必說,自然是熱鬧喜慶的。及至後來嫁到馮家,離開親人,又沒有丈夫在身邊,過年這種氛圍便讓方晴覺得格外淒清。至於到天津的頭一個年,那更是猶如寒夜獨行般彷徨悲苦,幸好當時有劉大爺劉大娘錢二嫂一家在。今年與小安一起過年,雖說不上喜慶熱鬧,但與小安二人朋友相得,同吃同玩,倒也自在。


    過年,方晴無處可去,除了去風雲裏盤桓了半日,就是悶在家裏。


    方晴很怕小安顧及自己而不出去熱鬧。小安笑著揮手,“你過慮了。過年過節是家庭日,這會子青年才俊們才不會約我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棄婦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櫻桃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櫻桃糕並收藏民國棄婦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