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魯先生,劉先生倒大方告知,魯先生離開了北平,在哪裏並不知道。
方晴覺得自己的畫生不逢時,保不齊這就是一堆廢紙了,不免有些沮喪。看到信末劉先生說魯先生平安,好賴有個好消息。
翻著家裏的一摞畫稿,方晴不知道是否應該繼續下去,若沒地方刊登,這樣費心費神,還有什麽意義?又想起古代那些餓死的才子們,我這也算“懷才不遇”嗎?方晴倒把自己逗笑了。
要是鄭衍在就好了,原來這種事都是他料理的。
這麽久始終沒有鄭衍的消息——報紙上沒有,他個人也沒傳個消息過來,不曉得他怎麽樣了。
鄭衍也沒有和韓益聯係——至少韓太太是這麽說。方晴偶爾與韓太太見個麵,說會子話,或一起逛一逛。方晴真正能聊得來的朋友並不多。
韓太太也說韓益的情況,“這陣子越發地忙了,早早就出門,晚上掌燈才回來,”韓太太笑歎,“政府的大洋真是不好掙!”
韓益春天的時候辭去了遠洋船業公司的職務,轉而為政府做事。在船業公司不過是顧問,事情畢竟少,如今正經在政府做事,自然就忙了,何況還要在北洋大學堂教課。
方晴安慰韓太太,“年輕時有的忙是福氣,要是賦閑在家,就該著急了。”
韓太太笑著點頭。
韓太太很喜歡《張巧巧離家》的故事,尤其同情趙艾倫,也是千金小姐一樣長大的,沒想到婚姻不幸,早早地就香消玉殞。
韓太太拿手帕擦擦眼角,笑道,“故事是好故事,就是太悲了。”
方晴道,“悲劇才有震動人心的力量。”
方晴說起始終沒找到報館肯刊登這些畫稿的事,笑道,“古人說文必窮而後工,想必畫畫兒也是一樣的。再這樣下去,我離著‘工’的距離不遠了。”
韓太太也皺眉替方晴著急。
方晴歎口氣,“有時候真是覺得累,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
韓太太也歎口氣,“結婚了心裏就安定了。我真是不明白你們這些現代女性,你和阿衍年紀也不小了……”
方晴推心置腹地說,“我們不是那種關係。”
韓太太斜著眼看她,“真的不是?”
方晴點點頭。
韓太太笑,不信。
方晴笑著搖搖頭,不信就不信吧。
又過了些天,韓益的聽差送來一個短箋,讓方晴第二日下午帶著兩份畫稿去霞飛廣場邊上的玫瑰咖啡館,見一位北平來的朋友。
第53章 功成與名就
方晴如約而至,一進門便看見韓益和另外一位先生坐著,正在說笑。
看見方晴,韓益略揚一下手。
方晴走過去,韓益和那位先生都站起來,韓益為雙方做了介紹。
原來這位看著五大三粗的先生竟然是何靜文——一位擅長從女性視角寫哀情的作家。方晴一直以為何靜文是個眼睛裏帶著輕愁的小姐呢。
如今何先生是《新生活》雜誌的主編——新生活是北平最有影響力的生活類雜誌。
方晴微笑著與何先生互道了你好。
韓益幫方晴拉開椅子,又為她叫了加半份奶雙份糖的咖啡。
何先生露出一絲曖昧的微笑——友直真是體貼,連這樣的細節都知道,想來與方小姐真是很好的“朋友”。
方晴從包裏拿出厚厚的稿子。
何先生對《宋敏之入關》讚不絕口,“好是真好,但發在我們這兒有點浪費了。這種稿子適合大報,若是戰時發表,力量興許能趕上一個師。”
方晴笑著道謝,肯把拒絕話說得這麽動聽,真是個好人。
何先生又看《張巧巧離家》。
看了一會,何先生揉著下巴對方晴笑道,“方小姐竟然把這麽中國本土的故事揉進了哥特風,既有中式的古樸厚重,又有哥特的陰暗奇詭,”何先生搖頭笑道,“才人伎倆,真不可測。”
方晴有些臉紅,“我並不懂什麽哥特風。”哥特,方晴雖略有了解,但真沒想到揉進自己的畫作中。
韓益從畫稿中抬起頭,笑道,“是與你以往的風格不大一樣。”
方晴不要意思說這是“泄憤”之作,便隻好笑笑。
“這部畫稿,請方小姐允許我們獨家刊登……”何先生道。
然後又就稿費、刊期等做了協商,何先生說回頭會把合同郵寄過來。方晴這部畫稿算是正式找到了買主兒。
商量完正事,何先生看看手表,歎口氣道,“出來了,比在北平還忙,我得走了,還約了別人。”
韓益又與何先生說笑了兩句,約定過幾天去北平的時候,大家一起吃飯。
韓益和方晴一齊送何先生到門口,看他上了黃包車。
韓益看向方晴,“我送你回去吧?”
方晴搖搖頭,笑道,“不大來這邊,我還想逛一逛。今天真是謝謝你了。”
韓益看著方晴,想問她稿子壓了這麽久為什麽不找自己幫忙,但終究沒問,隻微笑著說,“不要客氣。”
方晴笑笑,看著韓益道,“再見,韓先生。”
“早點回去。”
方晴點點頭,轉身順著人行道走了。
方晴知道,《張巧巧離家》並不是一部討喜的作品,然而卻不曉得會飽受非議。
女學生們是不會喜歡這樣一部作品的,陰鬱的畫風,悲慘的故事,隱隱地對自由戀愛的“攻擊”……
有女學生給《新生活》寫信質問,“溫文爾雅的周書培憑什麽不能愛美麗大方的唐小姐,張巧巧那麽粗陋,根本配不上周書培!”“劉大妮的不幸是她自己造成的,她不自立,怪誰?”
何先生給方晴寫信時說,“現在的女孩子真是心狠。”
方晴做清醒狀回複他,“因為她們覺得張巧巧們非我族類,自然不用浪費同情心。”
這次倒是男士們相對比較“寬容”,善意地提醒道,“這些女性固然值得同情,但社會的進步,總會犧牲一部人的利益,然而我們不能因此否定進步。”
當然也有人惡意揣測方霽天是不是個棄婦——也不算惡意,人家猜對了。
也有衛道士跳出來,借機說應該恢複“三綱五常”,取消女學,禁止男女同學、同工。
何先生給方晴郵寄樣刊時,常常也把評論一並寄來,偶爾還附上自己的幾句觀點。
方晴怕自己的畫給《新生活》惹麻煩,何先生卻道,“不怕罵,就怕沒人看!”
嗬,竟然是鄭衍的同道。
方晴惡向膽邊生,隨著新一期的畫稿寄上一些針對評論的評論,牙尖嘴利地諷刺、嘲笑、惡意揣測回去,“自由戀愛當然是好的,隻要不是勾引別人的丈夫”,“和原配太太生孩子的時候,又不是原配強迫的,那時候怎麽不說追求愛情”,“人性的美好在於節製欲望,在於發乎情止乎禮,若非此,與動物何異”……
話雖說得不好聽,卻實在都是真心話。方晴覺得,對抗欲望雖然痛苦,但換來良心的安寧,還是很值得的。
何先生看了方晴的評論不禁莞爾,看起來那麽溫婉的小姐,竟然這麽牙尖嘴利,又想到上次見麵的場景,許是自己想錯了,這位方小姐與韓益並沒什麽。
這些署名“無名氏”的反評論把《新生活》上的架又吵出了新高度,有人支持方晴,有人說方晴是舊禮教的衛道士。
何先生看熱鬧不嫌事大,專門在《離家》後辟出一塊來放評論。
別的報刊上也有關於這部漫畫的評論,褒貶不一。方晴完全被鄭衍和何先生同化,也認為批評算是另類的讚揚。
元旦夜,日軍向山海關進攻,把侵略矛頭指向華北。華北局勢再度緊張,平津告急。
即便當局再說“攘外必先安內”,北方的抗日熱情仍然再度高漲,原來劉先生聯係過的《北平晨報》聯係方晴,希望連載《宋敏之入關》。
和《張巧巧離家》不同,《宋敏之入關》從連載之初就是一麵倒的喝彩聲。北平幾家有影響力的報紙都進行了轉載,大家學者們的評論也都是稱讚之聲,又有記者聯係方晴要寫專訪,有話劇社傳過話來要就此排新戲,這部漫畫甚至突破地理囿固,被《新申日報》轉載。
第二年上海的申江電影公司把其搬上了大銀幕,主演宋敏之的是紅極一時的周鳳君,裏麵的歌曲《風雲路》更是傳遍大江南北。當然這是後話。
因著連載的事,方晴過年隻在家呆了五天,便要回津。
方守仁和吳氏決定陪同女兒一起來天津看看。
方晴這兩年的事,方守仁和吳氏到底是知道了。吳氏對女兒這種“風口浪尖”的生活很是擔心。方守仁對方晴這樣的現狀既有些自豪,又擔心,又憂慮——這若是兒子倒還罷了。在方守仁心裏,女孩子還是應該安穩嫻靜的。
方旭正放年假,自然也一起來。2如此一家子年沒過完,就急匆匆打包買票奔赴天津衛。
方晴租的那兩間屋子當然住不下一家人,方晴便幹脆陪著父母兄弟住旅館。
好在《離家》已經畫完,《入關》也完了大部分,存稿足夠,不然方晴又要招待父母兄弟,又要畫畫兒,一定忙得腳後跟兒踢後腦勺兒。
方守仁看到從北平那邊寄過來的評論,對方晴說,“晴姐兒,你搬到租界住吧。郵寄地址也不要直接寫家裏。總是謹慎些好,須知樹大招風,日本人可不是什麽謙謙君子。”
這便是父母親與別人的不同,別人隻是看到你的成名成家,父母卻首先想到孩子可能有的危險。
方晴覺得父親說得很是,又有母親催著,第二天便托了經濟找房子。事情也實在順利,不過三四天,竟然已經搬到新住所了——就在法租界,離著原來住的桐園不遠,離著鄭宅、韓宅也很近,方晴對這一帶很熟。
方守仁也覺得這個公寓好,有兩個五大三粗的門房,公寓邊上便是工部局,巡捕們就在近旁,總有些威懾力。
方家一家便在這新租的宅子裏過元宵節。
方晴一邊和吳氏包湯圓,一邊逗弟弟說話——方旭已經是大小夥子模樣,正處在變聲期,聲音粗嘎嘎的,越發地沉默。
方旭在學校學習不錯,方晴攛掇他考北洋大學堂試試。
方守仁一邊聽姐弟倆閑聊,一邊看報紙,突然表情一變,問方晴,“馮璋在二十九軍?”
“不是吧?我也不清楚。不過他剛畢業的時候在馮玉祥部,二十九軍是馮玉祥西北軍的底子,也說不定……”方晴抬頭才意識到父親的神色不對,“怎麽了?”
“殉國名單上有二十九軍上校團長馮璋。”
全家人都愣住。
方晴先反應過來,“也不一定是他——”
看父親的神情,方晴略沉吟,“我出去問問吧。”
方守仁動動嘴,沒說什麽,又看了看方晴,終於點點頭。
方晴穿上大衣出去,一走就是大半天,回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
“怎麽樣?”方守仁問。
方晴沉著臉點點頭,“我托原來的同事打聽的,很可能就是他。”
方晴沒說自己見到了馮璋後娶的妻子嚴秀玉。
嚴秀玉挺著大肚子,讓一個老媽子扶著,眼睛紅紅的,“你是來看笑話的?”
方晴覺得自己的畫生不逢時,保不齊這就是一堆廢紙了,不免有些沮喪。看到信末劉先生說魯先生平安,好賴有個好消息。
翻著家裏的一摞畫稿,方晴不知道是否應該繼續下去,若沒地方刊登,這樣費心費神,還有什麽意義?又想起古代那些餓死的才子們,我這也算“懷才不遇”嗎?方晴倒把自己逗笑了。
要是鄭衍在就好了,原來這種事都是他料理的。
這麽久始終沒有鄭衍的消息——報紙上沒有,他個人也沒傳個消息過來,不曉得他怎麽樣了。
鄭衍也沒有和韓益聯係——至少韓太太是這麽說。方晴偶爾與韓太太見個麵,說會子話,或一起逛一逛。方晴真正能聊得來的朋友並不多。
韓太太也說韓益的情況,“這陣子越發地忙了,早早就出門,晚上掌燈才回來,”韓太太笑歎,“政府的大洋真是不好掙!”
韓益春天的時候辭去了遠洋船業公司的職務,轉而為政府做事。在船業公司不過是顧問,事情畢竟少,如今正經在政府做事,自然就忙了,何況還要在北洋大學堂教課。
方晴安慰韓太太,“年輕時有的忙是福氣,要是賦閑在家,就該著急了。”
韓太太笑著點頭。
韓太太很喜歡《張巧巧離家》的故事,尤其同情趙艾倫,也是千金小姐一樣長大的,沒想到婚姻不幸,早早地就香消玉殞。
韓太太拿手帕擦擦眼角,笑道,“故事是好故事,就是太悲了。”
方晴道,“悲劇才有震動人心的力量。”
方晴說起始終沒找到報館肯刊登這些畫稿的事,笑道,“古人說文必窮而後工,想必畫畫兒也是一樣的。再這樣下去,我離著‘工’的距離不遠了。”
韓太太也皺眉替方晴著急。
方晴歎口氣,“有時候真是覺得累,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
韓太太也歎口氣,“結婚了心裏就安定了。我真是不明白你們這些現代女性,你和阿衍年紀也不小了……”
方晴推心置腹地說,“我們不是那種關係。”
韓太太斜著眼看她,“真的不是?”
方晴點點頭。
韓太太笑,不信。
方晴笑著搖搖頭,不信就不信吧。
又過了些天,韓益的聽差送來一個短箋,讓方晴第二日下午帶著兩份畫稿去霞飛廣場邊上的玫瑰咖啡館,見一位北平來的朋友。
第53章 功成與名就
方晴如約而至,一進門便看見韓益和另外一位先生坐著,正在說笑。
看見方晴,韓益略揚一下手。
方晴走過去,韓益和那位先生都站起來,韓益為雙方做了介紹。
原來這位看著五大三粗的先生竟然是何靜文——一位擅長從女性視角寫哀情的作家。方晴一直以為何靜文是個眼睛裏帶著輕愁的小姐呢。
如今何先生是《新生活》雜誌的主編——新生活是北平最有影響力的生活類雜誌。
方晴微笑著與何先生互道了你好。
韓益幫方晴拉開椅子,又為她叫了加半份奶雙份糖的咖啡。
何先生露出一絲曖昧的微笑——友直真是體貼,連這樣的細節都知道,想來與方小姐真是很好的“朋友”。
方晴從包裏拿出厚厚的稿子。
何先生對《宋敏之入關》讚不絕口,“好是真好,但發在我們這兒有點浪費了。這種稿子適合大報,若是戰時發表,力量興許能趕上一個師。”
方晴笑著道謝,肯把拒絕話說得這麽動聽,真是個好人。
何先生又看《張巧巧離家》。
看了一會,何先生揉著下巴對方晴笑道,“方小姐竟然把這麽中國本土的故事揉進了哥特風,既有中式的古樸厚重,又有哥特的陰暗奇詭,”何先生搖頭笑道,“才人伎倆,真不可測。”
方晴有些臉紅,“我並不懂什麽哥特風。”哥特,方晴雖略有了解,但真沒想到揉進自己的畫作中。
韓益從畫稿中抬起頭,笑道,“是與你以往的風格不大一樣。”
方晴不要意思說這是“泄憤”之作,便隻好笑笑。
“這部畫稿,請方小姐允許我們獨家刊登……”何先生道。
然後又就稿費、刊期等做了協商,何先生說回頭會把合同郵寄過來。方晴這部畫稿算是正式找到了買主兒。
商量完正事,何先生看看手表,歎口氣道,“出來了,比在北平還忙,我得走了,還約了別人。”
韓益又與何先生說笑了兩句,約定過幾天去北平的時候,大家一起吃飯。
韓益和方晴一齊送何先生到門口,看他上了黃包車。
韓益看向方晴,“我送你回去吧?”
方晴搖搖頭,笑道,“不大來這邊,我還想逛一逛。今天真是謝謝你了。”
韓益看著方晴,想問她稿子壓了這麽久為什麽不找自己幫忙,但終究沒問,隻微笑著說,“不要客氣。”
方晴笑笑,看著韓益道,“再見,韓先生。”
“早點回去。”
方晴點點頭,轉身順著人行道走了。
方晴知道,《張巧巧離家》並不是一部討喜的作品,然而卻不曉得會飽受非議。
女學生們是不會喜歡這樣一部作品的,陰鬱的畫風,悲慘的故事,隱隱地對自由戀愛的“攻擊”……
有女學生給《新生活》寫信質問,“溫文爾雅的周書培憑什麽不能愛美麗大方的唐小姐,張巧巧那麽粗陋,根本配不上周書培!”“劉大妮的不幸是她自己造成的,她不自立,怪誰?”
何先生給方晴寫信時說,“現在的女孩子真是心狠。”
方晴做清醒狀回複他,“因為她們覺得張巧巧們非我族類,自然不用浪費同情心。”
這次倒是男士們相對比較“寬容”,善意地提醒道,“這些女性固然值得同情,但社會的進步,總會犧牲一部人的利益,然而我們不能因此否定進步。”
當然也有人惡意揣測方霽天是不是個棄婦——也不算惡意,人家猜對了。
也有衛道士跳出來,借機說應該恢複“三綱五常”,取消女學,禁止男女同學、同工。
何先生給方晴郵寄樣刊時,常常也把評論一並寄來,偶爾還附上自己的幾句觀點。
方晴怕自己的畫給《新生活》惹麻煩,何先生卻道,“不怕罵,就怕沒人看!”
嗬,竟然是鄭衍的同道。
方晴惡向膽邊生,隨著新一期的畫稿寄上一些針對評論的評論,牙尖嘴利地諷刺、嘲笑、惡意揣測回去,“自由戀愛當然是好的,隻要不是勾引別人的丈夫”,“和原配太太生孩子的時候,又不是原配強迫的,那時候怎麽不說追求愛情”,“人性的美好在於節製欲望,在於發乎情止乎禮,若非此,與動物何異”……
話雖說得不好聽,卻實在都是真心話。方晴覺得,對抗欲望雖然痛苦,但換來良心的安寧,還是很值得的。
何先生看了方晴的評論不禁莞爾,看起來那麽溫婉的小姐,竟然這麽牙尖嘴利,又想到上次見麵的場景,許是自己想錯了,這位方小姐與韓益並沒什麽。
這些署名“無名氏”的反評論把《新生活》上的架又吵出了新高度,有人支持方晴,有人說方晴是舊禮教的衛道士。
何先生看熱鬧不嫌事大,專門在《離家》後辟出一塊來放評論。
別的報刊上也有關於這部漫畫的評論,褒貶不一。方晴完全被鄭衍和何先生同化,也認為批評算是另類的讚揚。
元旦夜,日軍向山海關進攻,把侵略矛頭指向華北。華北局勢再度緊張,平津告急。
即便當局再說“攘外必先安內”,北方的抗日熱情仍然再度高漲,原來劉先生聯係過的《北平晨報》聯係方晴,希望連載《宋敏之入關》。
和《張巧巧離家》不同,《宋敏之入關》從連載之初就是一麵倒的喝彩聲。北平幾家有影響力的報紙都進行了轉載,大家學者們的評論也都是稱讚之聲,又有記者聯係方晴要寫專訪,有話劇社傳過話來要就此排新戲,這部漫畫甚至突破地理囿固,被《新申日報》轉載。
第二年上海的申江電影公司把其搬上了大銀幕,主演宋敏之的是紅極一時的周鳳君,裏麵的歌曲《風雲路》更是傳遍大江南北。當然這是後話。
因著連載的事,方晴過年隻在家呆了五天,便要回津。
方守仁和吳氏決定陪同女兒一起來天津看看。
方晴這兩年的事,方守仁和吳氏到底是知道了。吳氏對女兒這種“風口浪尖”的生活很是擔心。方守仁對方晴這樣的現狀既有些自豪,又擔心,又憂慮——這若是兒子倒還罷了。在方守仁心裏,女孩子還是應該安穩嫻靜的。
方旭正放年假,自然也一起來。2如此一家子年沒過完,就急匆匆打包買票奔赴天津衛。
方晴租的那兩間屋子當然住不下一家人,方晴便幹脆陪著父母兄弟住旅館。
好在《離家》已經畫完,《入關》也完了大部分,存稿足夠,不然方晴又要招待父母兄弟,又要畫畫兒,一定忙得腳後跟兒踢後腦勺兒。
方守仁看到從北平那邊寄過來的評論,對方晴說,“晴姐兒,你搬到租界住吧。郵寄地址也不要直接寫家裏。總是謹慎些好,須知樹大招風,日本人可不是什麽謙謙君子。”
這便是父母親與別人的不同,別人隻是看到你的成名成家,父母卻首先想到孩子可能有的危險。
方晴覺得父親說得很是,又有母親催著,第二天便托了經濟找房子。事情也實在順利,不過三四天,竟然已經搬到新住所了——就在法租界,離著原來住的桐園不遠,離著鄭宅、韓宅也很近,方晴對這一帶很熟。
方守仁也覺得這個公寓好,有兩個五大三粗的門房,公寓邊上便是工部局,巡捕們就在近旁,總有些威懾力。
方家一家便在這新租的宅子裏過元宵節。
方晴一邊和吳氏包湯圓,一邊逗弟弟說話——方旭已經是大小夥子模樣,正處在變聲期,聲音粗嘎嘎的,越發地沉默。
方旭在學校學習不錯,方晴攛掇他考北洋大學堂試試。
方守仁一邊聽姐弟倆閑聊,一邊看報紙,突然表情一變,問方晴,“馮璋在二十九軍?”
“不是吧?我也不清楚。不過他剛畢業的時候在馮玉祥部,二十九軍是馮玉祥西北軍的底子,也說不定……”方晴抬頭才意識到父親的神色不對,“怎麽了?”
“殉國名單上有二十九軍上校團長馮璋。”
全家人都愣住。
方晴先反應過來,“也不一定是他——”
看父親的神情,方晴略沉吟,“我出去問問吧。”
方守仁動動嘴,沒說什麽,又看了看方晴,終於點點頭。
方晴穿上大衣出去,一走就是大半天,回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
“怎麽樣?”方守仁問。
方晴沉著臉點點頭,“我托原來的同事打聽的,很可能就是他。”
方晴沒說自己見到了馮璋後娶的妻子嚴秀玉。
嚴秀玉挺著大肚子,讓一個老媽子扶著,眼睛紅紅的,“你是來看笑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