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好良言難勸該死的鬼,張小辮雖然隱隱聽出些意思心中也覺得頗不安穩,但他骨子裡認定自已絕非凡夫俗子,榮華富貴、飛黃騰達多是張三爺命中注定所得,哪裡肯信這說書人亂嚼舌頭。
張小辮眼珠子轉了兩轉,又想生死總有命,富貴都在天,反正張三爺本就是窮光棍一條,無非憑著偷雞吊狗的手段,勉強度日過活,想來能有今日光景,也合著「否極泰來」之理,天為寶蓋地為池,人生在世是混水的魚,受用一天,就得一天的便宜。
說書先生偷眼相觀,見那張小辮仍舊是一副全然不以為意的坦然模樣,知道對牛彈琴了,心中隻是冷笑,抱拳拱手尊諸位:「今日有幸伺候列位爺台一段說話,也算是咱們有緣,咱這說書之人,隻不過是憑著耍嘴皮子賺錢餬口,無非講些個***,談些個異聞,圖個好聽罷了,自然做不得真,其中如有疏漏怠慢之處,還望官長老爺們海涵,奈何這良辰短暫,美景易逝,再長的故事終有個了局的時候。」說罷他就推說時辰已經不早了,命侍童送客。
雁排李四和孫大麻子等人,更是沒聽出這段說話的玄機,隻顧聽個新鮮熱鬧,雖然未能盡興,也隻索罷了,都稱謝道:「先生講的果是希奇,我等今後定當再來討教。」當下拱手作別,隨著張小辮回到營中。
這些天來暴雨不斷,靈州附近的幾處江堤都被衝開了口子,一時間洪水暴漲,吞沒了好多村莊道路,巡撫馬天錫雖是本省的封疆大吏,但還在官府手中控製的地盤非常有限,周圍各處多被粵寇攻陷,眼見賊勢之盛難以遏製,幸好天降驟雨,引動山洪發作,被大水淹死的賊人不計其數,使得圍困靈州城的數萬粵寇失了後援,加上糧草供給不上,等到雨停洪落之際,必定撤圍。
馬天錫看這兩天的暴雨小了許多,察形觀勢,斷定太平軍肯定會暫時放棄攻城,等他們流竄到別處大肆劫掠一番,補充足了糧草兵源,才會再次卷土重來,眼下四周的道路都被洪水破壞,如果沒有水師接應,這麽多太平軍想後撤,隻能經過南邊的黃天蕩。
所以馬大人調遣「雁營」趁夜從水門出城,埋伏在太平軍的必經之路上,殺他個措手不及,雖然不可能盡數殲滅,至少能重挫粵寇銳氣,使其聞風喪膽、心存忌憚,短期之內不敢再犯靈州,這樣一來官府才能有時間整頓軍備,招練新勇,鞏固城防。
張小辮看看天黑雨住,就率「雁營」團勇焚起大香,一同拜了貓仙牌位,叩求貓仙爺爺靈驗感應,慈悲無邊,保右「雁營」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隨即整裝結束,教這近千名團勇,各自背負了火藥鉛丸,帶著抬槍火統,開了城下水門,乘著舢板潛出城去。
此時烏雲壓頂,四下裡黑得如同鍋底,城外到處都是粵寇,雁營不敢用半點***,全仗著雁民們常年在夜晚狩獵,目力自是不凡,摸黑把一艘艘舢板劃入河道,繞著水路直奔黃天蕩而行,真是神也不知,鬼也不覺。
張小辮雖然充做軍官,卻是半點不懂戰陣廝殺之道,好在身邊的雁排李四和雁鈴兒等人,皆是身經百戰之輩,「雁營」響馬以前經常與圍剿的官兵廝殺,也同地方上的民團作過戰,到後來又打太平軍,也不知做過多少殺人放火的勾當,而且黃天蕩是「雁營」的老巢,到了其中就能佔盡天時地利,就算太平軍有十萬之眾,也能在蕩中殺他個人仰馬翻。
舢板行了一夜,到了轉天,早已雨住雷收,張小辮等人坐在船頭四下打望,但見那天地間仍是隱晦無邊,水麵上漂的一片片全是浮屍,有道是:「人動殺機,物能感知,而天動殺機,人莫能知。」當時天下紛亂,遍地都有殺生害命之舉,這大概就是老天爺動了殺念,單是清廷鎮壓太平天國這十幾年的時間裡,因為災荒戰亂而死的人口,就有將近七千餘萬,您數數那時候整個大清國總共才多少人?戰事最激烈的這幾個省真是十室九空,人煙滅絕,行出數十裏,也不見半個活人,即便那些沒被洪水淹沒的村鎮田舍,也多是房倒屋塌,空空蕩蕩,連雞嗚犬吠聲都聽不到,各處都是一派死氣沉重的氣氛。
張小辮做了雁營營官,心下原本極是得意,但在舢板上看到天災兵禍的大劫之下,滿目盡是淒涼影象,忽覺值此亂世,即便真能搬跡了,也難快活受用,便對眾人說:「我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咱們雁營捨生忘死,拚著性命平寇殺敵,不為別個,隻為了早日國泰民安,讓天下百姓再不受這離亂之苦。」
雁排李四和孫大麻子、雁鈴兒等人聞言齊聲稱是,心中盡皆歎服,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卻不知張小辮心裡正在思量著:「若非是民豐物足的太平盛世,張三爺空有家財萬貫,也沒處花銷享樂,身居高官還得替上下排憂解難,所謂『將軍鐵甲夜渡關,朝臣待漏五更寒』,如此整日地奔波勞碌耗費心血,那能有什麽興頭?」
雁鈴兒見張小辮身邊有隻黑貓,那黑貓雖是疲懶,卻生了兩隻黃金眼睛,顧盼之際好生靈動,但此貓隻與張小辮一人相熟,從不和旁人接近,她好奇心起,就問道:「三哥,聽說你在靈州城做捕盜牌頭的時候,活捉潘和尚、白塔真人一幹巨寇,全憑城中的貓子暗中相助,可否真有此事?」
張小辮早就有心賣弄些豪傑的物事,此刻被雁鈴兒一問,恰是揉到了癢處,便說道:「咱和野貓天生就是有緣,提起靈州城裡那些家貓野貓之事,實是稀罕得緊,怎麽個稀罕?真教開天闢地稀得見,從古到今罕得聞,昨天那個說書先生大言不慚,還敢號稱什麽──褒貶忠奸評善惡,縱橫播捭(ㄅㄞv)闔論古今,他也不過是能說幾套老掉牙的古舊大書罷了,連個老貓能言的說話都不會講,可恨那廝更是有眼無珠,不識咱們當世的英雄好漢,他要是肯跟在三爺身邊做個師爺,保管他這輩十能見些真世麵,單是咱靈州野貓的事蹟,也足夠他編幾個拿手的段子出來。」
張小辮乘在舢板上隨軍而行,眼見四野茫茫,還遠遠未到黃天蕩,便順口答應,趁機對身邊的幾個人侃起『貓經』,說是咱們靈州花貓,多為漢代的胡種,最具靈性神通,至少有兩百多種名品,非是外地的普通貓子可比,別看牠們整天東遊西蕩隻知耍閒,其實這人世間的事情,就沒有牠們不曉得的,不僅能夠感應吉凶禍福,更有許多奇異能為。
你看那些靈州之貓,無不是兩色相間,凡屬此類,都擅於調配「貓兒藥」,早年的貓仙譚道人,就曾走街串巷,售賣貓兒藥濟世救人,不知治好了多少疑難雜症,但這貓兒藥隻有野貓能配,就連譚道人都不知全部秘方,他雖精通貓道,卻也沒辦法掌握千變萬化的貓兒藥。
原來在靈州城內外,生長著許多草藥,如果哪隻野貓被蛇蠍咬了,或是受了什麽別的創傷,牠都會自行去銜來幾株藥草,混合了服食,用以拔毒療傷,這就是所謂的「貓兒藥」,治起病來萬試萬靈,但這配方隨著季節時令變化,到現在也沒人知道野貓們是怎麽配藥的,那可真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
張小辮正說到興頭上,雁鈴兒等人也都聽得入了神,忽聽一聲「雁哨」響亮,眾人心中一懍,情知有變,還以為在途中遇到流寇,卻不知來了多少敵人,紛紛在船上舉起抬槍,卻見從遠處的水麵漂過來一件物事。
水麵上那東西隨波逐流,起起伏伏愈來愈近,頃刻間離得雁營舢板就隻一箭之地了,眾人方才看得清楚,卻是一隻體形極巨的老狐狸,身上跨著一顆大窩瓜浮水而來,那老狐額前頂著個白斑,乍一看就好似是有三隻眼睛,牠擠眉弄眼地騎在瓜瓢上,遇到「雁營」這數十艘舢板和一排排抬槍弓箭,竟然絲毫也不驚慌,直將眾人視如無物。
雁營兵勇雖然驍勇善戰,卻多是迷信鬼神之輩,見這三眼老狐騎著窩瓜渡水,而且不知避人,物性反常,多半是成了精的妖物,見著牠可不是什麽好兆頭,殺之也恐不祥,所以空舉著排槍,誰也不敢動手擊殺。
雁排李四見那老狐神態鬼祟,知其來者不善,必是有些古怪的,發狠道:「叵耐你這孽畜來得不是時候,看某結束了你的性命……」他擔心用火槍動靜太大,探臂膀把背後的雁頭彎弓摘下,搭上一枝白尾雁翎箭,便要抬手射去,張小辮急忙攔下,說道:「四哥且住,這三眼老狐怕是衝著我來的,不可輕易壞了牠的性命。」這正是:「勸君不可結怨仇,結得怨仇深似海。」畢竟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說。
第五話 黃天蕩
且說風雨鍾凝聚的雲氣引得江洪爆發,城郊四野低窪之處,都被大水淹沒,雁營的舢板隊離了靈州城,隱匿了行蹤,從水路奔著黃天蕩而行,途中滿目所見,盡是洪荒浩劫過後的淒涼景象。
誰知行到半途,忽然遇到一隻三眼老狐,那老狐胯下騎著個窩瓜,遠遠地渡水過來,轉眼間就到了眾人身邊,雁排李四見這老狐行跡詭異,不知主何吉凶,當下動了殺機,張弓搭箭就要將其一舉射殺。
張小辮在舢板上看得親切,想起自已先前曾在荒葬嶺見過此狐,當時牠被野狗追得走投無路,被迫吐丹逃生,隨後張小辮誘殺靼子犬的時候,順手從惡犬腹中剖出了”狐玉”,這枚玉丹是那老狐吞吐日月精華多年所得,豈肯輕易失卻?它此時渡水前來,多半是想向張小辮討回狐玉。
張小辮雖然是個好管閑事的祖宗,專撞沒頭禍的太歲,但眼下軍情緊迫,當務之急是要去黃天蕩設伏,他一生榮華富貴的成敗都係於此戰,哪敢掉以輕心,自然不肯為了一枚狐玉旁生枝節,念及此處,趕緊攔住雁排李四的弓箭,說那是狐仙也未可知,大凡物之異常者,絕不可輕易加害,否則必然招災引禍,不妨留牠一條生路。
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救了一條赤練紅蛇,從而登基坐了江山,醫聖孫思邈年輕時治過井底的老龍,才有幸得授四卷奇書,從此醫術大進,可見凡是”非常之物”,大多有其靈性,倘若不曾為禍人間,都不應該隨便壞了牠們的性命,積德者遇福,種禍者埋怨,冥冥之中因果關連,往往都有吉凶報應跟在後頭。
雁排李四聽得分明,奇道:”原來如此。”隻得把”雁頭彎弓”收了,就見張小辮從懷中摸出狐玉,放在當中一招,那老狐遙相望見,也似是有靈有識,牠本來躲在荒山窮穀之地,大水一到,山裏邊有無數走獸都被淹死,這老狐為躲洪荒,才騎著窩瓜浮水避禍,僥幸得以逃脫性命,也不知掙紮多少時日,沒想到天數偶然,機緣湊巧,竟然遇著雁營取回了玉丹,真是”水中失寶寶再回,海底撈針針已得”,那狐待到近前,一口銜了玉珠吞落腹中,隨後再也不向雁營眾人多看一眼,自以狐尾撥水,乘在瓜上去得遠了,不多時轉入一片山坡背後,不見了蹤影。
人心之中的善惡,原本隻在一念之間,不管是在暗室之內,還是造次之間,一動惡念,凶鬼便至,反過來也是,倘若你善意萌生,自然就有福神跟隨,張小辮難得生出一念之仁,讓雁排李四放過了三眼老弧,自以為是積德行善的舉動了,卻未能辮明妖邪善惡,此事究竟是吉是凶,還留著一段後話要說,眼下暫且不表。
雁營舢板隊又行出十餘裏,遙看前方水麵浩大,叢叢生長的蘆葦漸行漸密,總算是進入黃天蕩地界,船到蕩中,四望無際,一陣陣朔風吹過,驚得散碎蘆絮漫天飄飛,灰蒙蒙的天空中,偶爾有幾隻離群的孤雁哀哀而過,也不知是投奔何方,正是:”水近萬蘆吹絮亂,天空雁陣比人輕。”
雁排李四為張小辮和孫大麻子指點地勢:”這片蕩子本是片半涸的湖沼,曆來都是野雁南北遷徙的地經之地,北近大江,南壓六州,覆著不知多少裏數,形勢果是險惡,蕩中更有無數水鼠銜草潔泥築成的天然堤壩,形如三環套月,鼠輩造化奇絕,能夠調節湖水漲落,所以不管外邊有多大的洪水經過,蕩子裏的水位也不會變化,一年到頭,總是半泥水水,雁民自古就在這黃天蕩裏捕魚獵雁為生,識得各處坑窪沼澤和水麵深淺。”
圍攻靈州的太平軍沒有水師接應,如今斷了糧草供給,隻能從陸路向南徹退,但是附近的官道多被洪水毀壞,太平軍連日激戰,始終打不下靈州城,再拖下去就會陷入進退無路的絕境,所以他們不得不從黃天蕩中的水鼠堤上南逃。
身為雁營營官的張三爺,可對行軍打仗、排兵布陣之事一竅不通,想那粵寇來勢極大,自已這邊隻不過一營弟兄,往多了說還不足千人,相差十分懸殊,大戰來臨之際,不免有些擔心難以應對。
好在雁排李四曾隨老雁頭久經戰陣,隻因他們雁民雁戶多為響馬出身,雖然被收編成了靈州團勇後屢立戰功,卻仍有一世洗刷不掉的案底,始終難以取得官府的信任,但他與營官張小辮結為了異姓兄弟,自然要竭盡所能相助,他泰然自若地說:”三哥不必憂慮,兵來將擋,水來土埋,這段長毛中的精銳不過十之一二,其都是裹卷而來的烏合之眾,根本不堪一擊,何況這黃天蕩是雁營老巢,水路錯綜複雜,外人絕難識得,到了咱這一畝三分地,管教那些粵寇有來無回,來一個咱宰一個,來兩個咱殺一雙,我隻愁他人馬來得不夠多。”
雁排李四說完,抬手命眾團勇停住舢板,營中每個兵勇都帶著一枝”雁哨”,這哨是用野雁腦殼打穿了製造而成,吹響了嗚嗚咽咽,曲聲極盡哀愁淒苦,還可模仿雁鳴雁啼,此刻同時吹動來,四野皆聞。
張小辮和孫大麻子兩個外行,不知為何滿營都吹雁哨,正待要問,就見周圍的蘆葦水巷深處,忽然湧出無數竹排,排上之輩,多是頭插雁翎,身披蓑衣的獵戶打扮,而手中所持,盡是殺人的利器,無非是土銃、竹標、漁叉、梭標、雁翎刀。
原來當初老雁頭為了在亂世中謀條生路,帶著許多雁民去靈州做了團勇,但蕩子裏仍然留下了不少雁戶,這些人裏邊雖然不乏老弱婦孺,但真要全夥出來,其中能夠提刀殺人的,也跑有不下兩千之眾,至今還是在黃天蕩裏做些月黑殺人、風高放火、有肉同吃、無糧同餓的勾當。
雁營兵勇都是黃天蕩的子弟,雙方相見,俱是歡喜,大夥聞聽老雁頭陣亡的消息,念其往日恩情,不免盡皆哀歎,咬牙切齒地要為”老首領”報仇雪恨,待到悲憤之情稍止,雁排李四便為一眾雁民響馬們引見張小辮,李四說:”張三哥是個義氣過人,手段慷慨的好漢,荒葬嶺神獒、筷子城老鼠和尚、躲藏在提督府的白塔真人,都被三爺親自擒殺,真是為民除害,人皆稱快,不僅如此,這位張三爺更學了一身貓仙譚道人留下的本領,深得巡撫大人的賞識,如今咱雁營兄弟們都是追隨著他殺賊立功。”
雁排李四是老雁頭之後,論起武藝見識來,他更是數千雁戶裏一等一的好漢,那些雁民聽他是如此說的,無不信以為真,都爭著過來與張小辮結拜。
張小辮暗道一聲:”慚愧,想我張三也能得有今日的名頭?”當下厚著臉皮對眾雁民說道:”也不知前世燒了多少高香,使得這輩子能結交到這麽多兄弟,真不枉小弟我為人一世了。我張三是個一刀兩斷的性子,從不學那黏皮帶骨、拐彎抹角的腔調,今日前來,正是要在這黃天蕩裏與粵寇廝殺一場,還望各位好漢鼎力相助。有道是-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與其自甘埋沒在塵埃草莽之中,何不轟轟烈烈做回好漢,若能立下一場平寇定亂的不世奇功,必能千秋萬古,傳頌不朽,也好讓後世知道天底下曾有過咱自雁營的字號。”
張小辮更知雁民都是窮苦出身,所謂”人窮誌短,馬瘦毛長”,對這夥人單單曉以大義,說什麽忠君愛國、青史留名的空頭話可不頂用,於是又信口胡編說:”自從粵寇作亂以來,從南到北往州撞府,席卷了不知多少金銀財帛在身,這些非分所得,可比過往的販貨行商之輩肥得多了。而且據說這寇的首腦,曾是個有名的大海盜,在海上劫過不少的洋人貨船,,身上有大把的金洋錢在,另外想必那些做過海盜海匪的人物,也必定尋過龍宮寶藏,所獲之物自然都是奇珍異寶,珠是夜光珠,玉是盈尺璧。現在朝廷不分大事小情,無不以平賊定寇為先,隻求各地盡早剿滅粵寇,而那些長毛的賊贓所得,誰有本事有膽子拿了,就他奶奶算是誰的,往後官家絕不追究。
先前張小辮曾給雁營兵勇們分過一些金洋錢,”金洋錢”是民間的稱呼,其實就是異域海外的金幣,雖然在大清國裏不能正式流通,但確實是貨真價實的真金白銀,又鑄造得格外精致考究,誰見了誰不喜愛?所以往往要價極昂,遠遠超出了金洋錢本身的市值,雁民們聽了粵寇身邊攜有金銀財寶這些消息,果然群情振奮,紛紛表示願效死力殺敵。
另外雁排李四還與周邊的一些馬慣有勾結,安排人傳飛雁令去,把附近能加集來的響馬子都找來,眼下戰亂連著天災,各處都沒了活路,見有這能發橫財的勾當,都肯鋌而走險,一天之內就聚集了三五千人馬,水旱兩路分為數隊,各有雁營中的哨官統轄,又預備下土銃土炮,多削竹槍亂箭,乘在雁排上到處埋伏。
等到第二天天剛破曉,就有探子來報,已經望見太平軍大隊人馬浩浩蕩蕩而來,軍卒密密麻麻猶如螻蟻一般,隊伍鋪天蓋地,見頭不見到尾,數不清究竟有多少人馬,雁排李四命各隊人馬分散到蘆葦蕩裏隱藏行跡,聽得雁哨為號,便一齊出來廝殺,眼見一場血戰在即,這正是:”殺氣橫空紅白冷,征塵遍地白雲寒。”畢竟不知後事如何,且聽《賊貓》下回分解。
第六話 貓喊
話說雁營近千名團勇,會合了許多響馬子,在黃天蕩中設伏,布下了天羅地網般的殺人陣勢,這些人多是獵雁叉魚之輩出身,慣於施展埋伏手段,那片蕩子裏又是水草橫生,蘆葦茂密異常,滿目蕭蕭,遮蔽了潛藏的險惡殺機,水野之間荒荒冷冷,靜得出奇,在外邊根本看不出有絲毫異常。
到了拂曉時分,草尖上晨露未消,蘆葦深處的水窪子裏一縷縷薄霧縹緲,眼看太平軍就要進入黃天蕩了,張小辮急忙讓雁排李四留下調遣兵勇,準備伏擊粵寇,他則帶著黑貓,由孫大麻子和雁鈴兒兩個哨官跟隨,三人撐了一架渡水雁排,前往水沼最深處的“雁塚”。
張小辮眼珠子轉了兩轉,又想生死總有命,富貴都在天,反正張三爺本就是窮光棍一條,無非憑著偷雞吊狗的手段,勉強度日過活,想來能有今日光景,也合著「否極泰來」之理,天為寶蓋地為池,人生在世是混水的魚,受用一天,就得一天的便宜。
說書先生偷眼相觀,見那張小辮仍舊是一副全然不以為意的坦然模樣,知道對牛彈琴了,心中隻是冷笑,抱拳拱手尊諸位:「今日有幸伺候列位爺台一段說話,也算是咱們有緣,咱這說書之人,隻不過是憑著耍嘴皮子賺錢餬口,無非講些個***,談些個異聞,圖個好聽罷了,自然做不得真,其中如有疏漏怠慢之處,還望官長老爺們海涵,奈何這良辰短暫,美景易逝,再長的故事終有個了局的時候。」說罷他就推說時辰已經不早了,命侍童送客。
雁排李四和孫大麻子等人,更是沒聽出這段說話的玄機,隻顧聽個新鮮熱鬧,雖然未能盡興,也隻索罷了,都稱謝道:「先生講的果是希奇,我等今後定當再來討教。」當下拱手作別,隨著張小辮回到營中。
這些天來暴雨不斷,靈州附近的幾處江堤都被衝開了口子,一時間洪水暴漲,吞沒了好多村莊道路,巡撫馬天錫雖是本省的封疆大吏,但還在官府手中控製的地盤非常有限,周圍各處多被粵寇攻陷,眼見賊勢之盛難以遏製,幸好天降驟雨,引動山洪發作,被大水淹死的賊人不計其數,使得圍困靈州城的數萬粵寇失了後援,加上糧草供給不上,等到雨停洪落之際,必定撤圍。
馬天錫看這兩天的暴雨小了許多,察形觀勢,斷定太平軍肯定會暫時放棄攻城,等他們流竄到別處大肆劫掠一番,補充足了糧草兵源,才會再次卷土重來,眼下四周的道路都被洪水破壞,如果沒有水師接應,這麽多太平軍想後撤,隻能經過南邊的黃天蕩。
所以馬大人調遣「雁營」趁夜從水門出城,埋伏在太平軍的必經之路上,殺他個措手不及,雖然不可能盡數殲滅,至少能重挫粵寇銳氣,使其聞風喪膽、心存忌憚,短期之內不敢再犯靈州,這樣一來官府才能有時間整頓軍備,招練新勇,鞏固城防。
張小辮看看天黑雨住,就率「雁營」團勇焚起大香,一同拜了貓仙牌位,叩求貓仙爺爺靈驗感應,慈悲無邊,保右「雁營」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隨即整裝結束,教這近千名團勇,各自背負了火藥鉛丸,帶著抬槍火統,開了城下水門,乘著舢板潛出城去。
此時烏雲壓頂,四下裡黑得如同鍋底,城外到處都是粵寇,雁營不敢用半點***,全仗著雁民們常年在夜晚狩獵,目力自是不凡,摸黑把一艘艘舢板劃入河道,繞著水路直奔黃天蕩而行,真是神也不知,鬼也不覺。
張小辮雖然充做軍官,卻是半點不懂戰陣廝殺之道,好在身邊的雁排李四和雁鈴兒等人,皆是身經百戰之輩,「雁營」響馬以前經常與圍剿的官兵廝殺,也同地方上的民團作過戰,到後來又打太平軍,也不知做過多少殺人放火的勾當,而且黃天蕩是「雁營」的老巢,到了其中就能佔盡天時地利,就算太平軍有十萬之眾,也能在蕩中殺他個人仰馬翻。
舢板行了一夜,到了轉天,早已雨住雷收,張小辮等人坐在船頭四下打望,但見那天地間仍是隱晦無邊,水麵上漂的一片片全是浮屍,有道是:「人動殺機,物能感知,而天動殺機,人莫能知。」當時天下紛亂,遍地都有殺生害命之舉,這大概就是老天爺動了殺念,單是清廷鎮壓太平天國這十幾年的時間裡,因為災荒戰亂而死的人口,就有將近七千餘萬,您數數那時候整個大清國總共才多少人?戰事最激烈的這幾個省真是十室九空,人煙滅絕,行出數十裏,也不見半個活人,即便那些沒被洪水淹沒的村鎮田舍,也多是房倒屋塌,空空蕩蕩,連雞嗚犬吠聲都聽不到,各處都是一派死氣沉重的氣氛。
張小辮做了雁營營官,心下原本極是得意,但在舢板上看到天災兵禍的大劫之下,滿目盡是淒涼影象,忽覺值此亂世,即便真能搬跡了,也難快活受用,便對眾人說:「我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咱們雁營捨生忘死,拚著性命平寇殺敵,不為別個,隻為了早日國泰民安,讓天下百姓再不受這離亂之苦。」
雁排李四和孫大麻子、雁鈴兒等人聞言齊聲稱是,心中盡皆歎服,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卻不知張小辮心裡正在思量著:「若非是民豐物足的太平盛世,張三爺空有家財萬貫,也沒處花銷享樂,身居高官還得替上下排憂解難,所謂『將軍鐵甲夜渡關,朝臣待漏五更寒』,如此整日地奔波勞碌耗費心血,那能有什麽興頭?」
雁鈴兒見張小辮身邊有隻黑貓,那黑貓雖是疲懶,卻生了兩隻黃金眼睛,顧盼之際好生靈動,但此貓隻與張小辮一人相熟,從不和旁人接近,她好奇心起,就問道:「三哥,聽說你在靈州城做捕盜牌頭的時候,活捉潘和尚、白塔真人一幹巨寇,全憑城中的貓子暗中相助,可否真有此事?」
張小辮早就有心賣弄些豪傑的物事,此刻被雁鈴兒一問,恰是揉到了癢處,便說道:「咱和野貓天生就是有緣,提起靈州城裡那些家貓野貓之事,實是稀罕得緊,怎麽個稀罕?真教開天闢地稀得見,從古到今罕得聞,昨天那個說書先生大言不慚,還敢號稱什麽──褒貶忠奸評善惡,縱橫播捭(ㄅㄞv)闔論古今,他也不過是能說幾套老掉牙的古舊大書罷了,連個老貓能言的說話都不會講,可恨那廝更是有眼無珠,不識咱們當世的英雄好漢,他要是肯跟在三爺身邊做個師爺,保管他這輩十能見些真世麵,單是咱靈州野貓的事蹟,也足夠他編幾個拿手的段子出來。」
張小辮乘在舢板上隨軍而行,眼見四野茫茫,還遠遠未到黃天蕩,便順口答應,趁機對身邊的幾個人侃起『貓經』,說是咱們靈州花貓,多為漢代的胡種,最具靈性神通,至少有兩百多種名品,非是外地的普通貓子可比,別看牠們整天東遊西蕩隻知耍閒,其實這人世間的事情,就沒有牠們不曉得的,不僅能夠感應吉凶禍福,更有許多奇異能為。
你看那些靈州之貓,無不是兩色相間,凡屬此類,都擅於調配「貓兒藥」,早年的貓仙譚道人,就曾走街串巷,售賣貓兒藥濟世救人,不知治好了多少疑難雜症,但這貓兒藥隻有野貓能配,就連譚道人都不知全部秘方,他雖精通貓道,卻也沒辦法掌握千變萬化的貓兒藥。
原來在靈州城內外,生長著許多草藥,如果哪隻野貓被蛇蠍咬了,或是受了什麽別的創傷,牠都會自行去銜來幾株藥草,混合了服食,用以拔毒療傷,這就是所謂的「貓兒藥」,治起病來萬試萬靈,但這配方隨著季節時令變化,到現在也沒人知道野貓們是怎麽配藥的,那可真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
張小辮正說到興頭上,雁鈴兒等人也都聽得入了神,忽聽一聲「雁哨」響亮,眾人心中一懍,情知有變,還以為在途中遇到流寇,卻不知來了多少敵人,紛紛在船上舉起抬槍,卻見從遠處的水麵漂過來一件物事。
水麵上那東西隨波逐流,起起伏伏愈來愈近,頃刻間離得雁營舢板就隻一箭之地了,眾人方才看得清楚,卻是一隻體形極巨的老狐狸,身上跨著一顆大窩瓜浮水而來,那老狐額前頂著個白斑,乍一看就好似是有三隻眼睛,牠擠眉弄眼地騎在瓜瓢上,遇到「雁營」這數十艘舢板和一排排抬槍弓箭,竟然絲毫也不驚慌,直將眾人視如無物。
雁營兵勇雖然驍勇善戰,卻多是迷信鬼神之輩,見這三眼老狐騎著窩瓜渡水,而且不知避人,物性反常,多半是成了精的妖物,見著牠可不是什麽好兆頭,殺之也恐不祥,所以空舉著排槍,誰也不敢動手擊殺。
雁排李四見那老狐神態鬼祟,知其來者不善,必是有些古怪的,發狠道:「叵耐你這孽畜來得不是時候,看某結束了你的性命……」他擔心用火槍動靜太大,探臂膀把背後的雁頭彎弓摘下,搭上一枝白尾雁翎箭,便要抬手射去,張小辮急忙攔下,說道:「四哥且住,這三眼老狐怕是衝著我來的,不可輕易壞了牠的性命。」這正是:「勸君不可結怨仇,結得怨仇深似海。」畢竟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說。
第五話 黃天蕩
且說風雨鍾凝聚的雲氣引得江洪爆發,城郊四野低窪之處,都被大水淹沒,雁營的舢板隊離了靈州城,隱匿了行蹤,從水路奔著黃天蕩而行,途中滿目所見,盡是洪荒浩劫過後的淒涼景象。
誰知行到半途,忽然遇到一隻三眼老狐,那老狐胯下騎著個窩瓜,遠遠地渡水過來,轉眼間就到了眾人身邊,雁排李四見這老狐行跡詭異,不知主何吉凶,當下動了殺機,張弓搭箭就要將其一舉射殺。
張小辮在舢板上看得親切,想起自已先前曾在荒葬嶺見過此狐,當時牠被野狗追得走投無路,被迫吐丹逃生,隨後張小辮誘殺靼子犬的時候,順手從惡犬腹中剖出了”狐玉”,這枚玉丹是那老狐吞吐日月精華多年所得,豈肯輕易失卻?它此時渡水前來,多半是想向張小辮討回狐玉。
張小辮雖然是個好管閑事的祖宗,專撞沒頭禍的太歲,但眼下軍情緊迫,當務之急是要去黃天蕩設伏,他一生榮華富貴的成敗都係於此戰,哪敢掉以輕心,自然不肯為了一枚狐玉旁生枝節,念及此處,趕緊攔住雁排李四的弓箭,說那是狐仙也未可知,大凡物之異常者,絕不可輕易加害,否則必然招災引禍,不妨留牠一條生路。
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救了一條赤練紅蛇,從而登基坐了江山,醫聖孫思邈年輕時治過井底的老龍,才有幸得授四卷奇書,從此醫術大進,可見凡是”非常之物”,大多有其靈性,倘若不曾為禍人間,都不應該隨便壞了牠們的性命,積德者遇福,種禍者埋怨,冥冥之中因果關連,往往都有吉凶報應跟在後頭。
雁排李四聽得分明,奇道:”原來如此。”隻得把”雁頭彎弓”收了,就見張小辮從懷中摸出狐玉,放在當中一招,那老狐遙相望見,也似是有靈有識,牠本來躲在荒山窮穀之地,大水一到,山裏邊有無數走獸都被淹死,這老狐為躲洪荒,才騎著窩瓜浮水避禍,僥幸得以逃脫性命,也不知掙紮多少時日,沒想到天數偶然,機緣湊巧,竟然遇著雁營取回了玉丹,真是”水中失寶寶再回,海底撈針針已得”,那狐待到近前,一口銜了玉珠吞落腹中,隨後再也不向雁營眾人多看一眼,自以狐尾撥水,乘在瓜上去得遠了,不多時轉入一片山坡背後,不見了蹤影。
人心之中的善惡,原本隻在一念之間,不管是在暗室之內,還是造次之間,一動惡念,凶鬼便至,反過來也是,倘若你善意萌生,自然就有福神跟隨,張小辮難得生出一念之仁,讓雁排李四放過了三眼老弧,自以為是積德行善的舉動了,卻未能辮明妖邪善惡,此事究竟是吉是凶,還留著一段後話要說,眼下暫且不表。
雁營舢板隊又行出十餘裏,遙看前方水麵浩大,叢叢生長的蘆葦漸行漸密,總算是進入黃天蕩地界,船到蕩中,四望無際,一陣陣朔風吹過,驚得散碎蘆絮漫天飄飛,灰蒙蒙的天空中,偶爾有幾隻離群的孤雁哀哀而過,也不知是投奔何方,正是:”水近萬蘆吹絮亂,天空雁陣比人輕。”
雁排李四為張小辮和孫大麻子指點地勢:”這片蕩子本是片半涸的湖沼,曆來都是野雁南北遷徙的地經之地,北近大江,南壓六州,覆著不知多少裏數,形勢果是險惡,蕩中更有無數水鼠銜草潔泥築成的天然堤壩,形如三環套月,鼠輩造化奇絕,能夠調節湖水漲落,所以不管外邊有多大的洪水經過,蕩子裏的水位也不會變化,一年到頭,總是半泥水水,雁民自古就在這黃天蕩裏捕魚獵雁為生,識得各處坑窪沼澤和水麵深淺。”
圍攻靈州的太平軍沒有水師接應,如今斷了糧草供給,隻能從陸路向南徹退,但是附近的官道多被洪水毀壞,太平軍連日激戰,始終打不下靈州城,再拖下去就會陷入進退無路的絕境,所以他們不得不從黃天蕩中的水鼠堤上南逃。
身為雁營營官的張三爺,可對行軍打仗、排兵布陣之事一竅不通,想那粵寇來勢極大,自已這邊隻不過一營弟兄,往多了說還不足千人,相差十分懸殊,大戰來臨之際,不免有些擔心難以應對。
好在雁排李四曾隨老雁頭久經戰陣,隻因他們雁民雁戶多為響馬出身,雖然被收編成了靈州團勇後屢立戰功,卻仍有一世洗刷不掉的案底,始終難以取得官府的信任,但他與營官張小辮結為了異姓兄弟,自然要竭盡所能相助,他泰然自若地說:”三哥不必憂慮,兵來將擋,水來土埋,這段長毛中的精銳不過十之一二,其都是裹卷而來的烏合之眾,根本不堪一擊,何況這黃天蕩是雁營老巢,水路錯綜複雜,外人絕難識得,到了咱這一畝三分地,管教那些粵寇有來無回,來一個咱宰一個,來兩個咱殺一雙,我隻愁他人馬來得不夠多。”
雁排李四說完,抬手命眾團勇停住舢板,營中每個兵勇都帶著一枝”雁哨”,這哨是用野雁腦殼打穿了製造而成,吹響了嗚嗚咽咽,曲聲極盡哀愁淒苦,還可模仿雁鳴雁啼,此刻同時吹動來,四野皆聞。
張小辮和孫大麻子兩個外行,不知為何滿營都吹雁哨,正待要問,就見周圍的蘆葦水巷深處,忽然湧出無數竹排,排上之輩,多是頭插雁翎,身披蓑衣的獵戶打扮,而手中所持,盡是殺人的利器,無非是土銃、竹標、漁叉、梭標、雁翎刀。
原來當初老雁頭為了在亂世中謀條生路,帶著許多雁民去靈州做了團勇,但蕩子裏仍然留下了不少雁戶,這些人裏邊雖然不乏老弱婦孺,但真要全夥出來,其中能夠提刀殺人的,也跑有不下兩千之眾,至今還是在黃天蕩裏做些月黑殺人、風高放火、有肉同吃、無糧同餓的勾當。
雁營兵勇都是黃天蕩的子弟,雙方相見,俱是歡喜,大夥聞聽老雁頭陣亡的消息,念其往日恩情,不免盡皆哀歎,咬牙切齒地要為”老首領”報仇雪恨,待到悲憤之情稍止,雁排李四便為一眾雁民響馬們引見張小辮,李四說:”張三哥是個義氣過人,手段慷慨的好漢,荒葬嶺神獒、筷子城老鼠和尚、躲藏在提督府的白塔真人,都被三爺親自擒殺,真是為民除害,人皆稱快,不僅如此,這位張三爺更學了一身貓仙譚道人留下的本領,深得巡撫大人的賞識,如今咱雁營兄弟們都是追隨著他殺賊立功。”
雁排李四是老雁頭之後,論起武藝見識來,他更是數千雁戶裏一等一的好漢,那些雁民聽他是如此說的,無不信以為真,都爭著過來與張小辮結拜。
張小辮暗道一聲:”慚愧,想我張三也能得有今日的名頭?”當下厚著臉皮對眾雁民說道:”也不知前世燒了多少高香,使得這輩子能結交到這麽多兄弟,真不枉小弟我為人一世了。我張三是個一刀兩斷的性子,從不學那黏皮帶骨、拐彎抹角的腔調,今日前來,正是要在這黃天蕩裏與粵寇廝殺一場,還望各位好漢鼎力相助。有道是-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與其自甘埋沒在塵埃草莽之中,何不轟轟烈烈做回好漢,若能立下一場平寇定亂的不世奇功,必能千秋萬古,傳頌不朽,也好讓後世知道天底下曾有過咱自雁營的字號。”
張小辮更知雁民都是窮苦出身,所謂”人窮誌短,馬瘦毛長”,對這夥人單單曉以大義,說什麽忠君愛國、青史留名的空頭話可不頂用,於是又信口胡編說:”自從粵寇作亂以來,從南到北往州撞府,席卷了不知多少金銀財帛在身,這些非分所得,可比過往的販貨行商之輩肥得多了。而且據說這寇的首腦,曾是個有名的大海盜,在海上劫過不少的洋人貨船,,身上有大把的金洋錢在,另外想必那些做過海盜海匪的人物,也必定尋過龍宮寶藏,所獲之物自然都是奇珍異寶,珠是夜光珠,玉是盈尺璧。現在朝廷不分大事小情,無不以平賊定寇為先,隻求各地盡早剿滅粵寇,而那些長毛的賊贓所得,誰有本事有膽子拿了,就他奶奶算是誰的,往後官家絕不追究。
先前張小辮曾給雁營兵勇們分過一些金洋錢,”金洋錢”是民間的稱呼,其實就是異域海外的金幣,雖然在大清國裏不能正式流通,但確實是貨真價實的真金白銀,又鑄造得格外精致考究,誰見了誰不喜愛?所以往往要價極昂,遠遠超出了金洋錢本身的市值,雁民們聽了粵寇身邊攜有金銀財寶這些消息,果然群情振奮,紛紛表示願效死力殺敵。
另外雁排李四還與周邊的一些馬慣有勾結,安排人傳飛雁令去,把附近能加集來的響馬子都找來,眼下戰亂連著天災,各處都沒了活路,見有這能發橫財的勾當,都肯鋌而走險,一天之內就聚集了三五千人馬,水旱兩路分為數隊,各有雁營中的哨官統轄,又預備下土銃土炮,多削竹槍亂箭,乘在雁排上到處埋伏。
等到第二天天剛破曉,就有探子來報,已經望見太平軍大隊人馬浩浩蕩蕩而來,軍卒密密麻麻猶如螻蟻一般,隊伍鋪天蓋地,見頭不見到尾,數不清究竟有多少人馬,雁排李四命各隊人馬分散到蘆葦蕩裏隱藏行跡,聽得雁哨為號,便一齊出來廝殺,眼見一場血戰在即,這正是:”殺氣橫空紅白冷,征塵遍地白雲寒。”畢竟不知後事如何,且聽《賊貓》下回分解。
第六話 貓喊
話說雁營近千名團勇,會合了許多響馬子,在黃天蕩中設伏,布下了天羅地網般的殺人陣勢,這些人多是獵雁叉魚之輩出身,慣於施展埋伏手段,那片蕩子裏又是水草橫生,蘆葦茂密異常,滿目蕭蕭,遮蔽了潛藏的險惡殺機,水野之間荒荒冷冷,靜得出奇,在外邊根本看不出有絲毫異常。
到了拂曉時分,草尖上晨露未消,蘆葦深處的水窪子裏一縷縷薄霧縹緲,眼看太平軍就要進入黃天蕩了,張小辮急忙讓雁排李四留下調遣兵勇,準備伏擊粵寇,他則帶著黑貓,由孫大麻子和雁鈴兒兩個哨官跟隨,三人撐了一架渡水雁排,前往水沼最深處的“雁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