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直、皖兩軍互相角逐,分作東西兩路,西路就是高碑店,東路乃是楊村。徐樹錚率同西北軍,猛攻曹鍈。曹鍈倉猝抵敵,一時措手不及,竟為西北軍所乘,槍似林攢,彈如雨注,不由曹軍不走。曹鍈隻好號召兵士,退出楊村。樹錚把楊村占住,很是得意,偏接高碑店戰報,一再敗衄,急得小徐又轉喜為憂。原來段芝貴前次失敗,收合餘軍,再圖大舉。七月十五日晚間,複向高碑店進攻,意欲乘他不備,得一勝仗。直軍也曾防著,出陣接戰。小段見直軍嚴肅,料不可襲,便另生一計,密令部眾散陣四趨,誘入直軍。也欲作誘敵計麽?直軍踴躍直前,向敵陣中殺入。敵陣先散後聚,複一齊裹合攏來,擬把直軍困在垓心。直軍也覺情急,猛力衝突,各自為戰。小段見直軍中計,喜不自禁,便申令軍中,再接再厲,要殺得他片甲不回。誰知陣後忽來了數百人,統執著新式快槍,接連擊射,好似連珠一般,無從趨避。為首的統兵大員,不是別人,正是直軍總司令吳佩孚,小段被他一擾,嚇得方寸已亂,亟欲分兵對敵,偏偏兵不應命,相率潰去。直軍前後夾攻,幾把小段擒住。幸虧小段跨一駿馬,跑走得快,才得逃脫,退至三十裏外下營。小段經此兩敗,方知吳佩孚計中有計,不敢輕敵。
吳佩孚得勝收軍,休息一宵。到了次日的夜間,令第三混成旅旅長蕭耀南與第三補充旅旅長龔漢冶,合力向涿州進攻,再令補充旅旅長彭壽莘,作為後應。邊防軍第一師師長曲同豐,駐守涿州,正與蕭耀南相值,兩軍接觸,即劈劈拍拍的放起槍來。邊防軍屢遭敗仗,未戰先怯,勉強支撐了一小時,看直軍來勢益盛,便想退下。那龔漢冶部下補充旅,正從右邊攻入,衝斷邊防軍,彭壽莘又複繼至,擊斃邊防軍無數,俘獲旅團長以下共五十餘人。曲同豐帶領殘兵,遁入涿州。直軍便至涿州城外安營,再圖進取。詰旦有奉軍到來加入,直軍氣焰益盛,曲軍已失戰鬥的能力,眼見得支持不住,沒奈何派員請和。吳佩孚隻準乞降,不得提出和字。曲同豐保命要緊,就使丟掉麵子,也不暇顧,隻好依吳佩孚所言,與二十九旅旅長張國溶,三十旅旅長齊寶善,帶同殘軍二千餘人,向直軍繳械投降。不愧姓曲。涿州遂由直軍占住。邊防軍第三師師長陳文運,聞得曲軍降敵,竟棄師遁去。蛇無頭不行,兵無主自亂,大都棄械逃生,各走各路。段芝貴亦遁入京師,西路軍完全失敗。
徐樹錚得此消息,方在憂患,驀聞營外槍聲大震,乃是曹鍈領軍殺到。從來出兵打仗,全靠著一鼓銳氣,銳氣一挫,雖有良將,不能為力。此時曹鍈奮勇殺來,無非為了西路大捷,鼓動士氣,前來奪還楊村。那小徐部下,正因西路覆沒,垂頭喪氣,還有何心接戰?頓時出營四潰。小徐到此,就使鬱憤滿腔,要想拚命一爭,怎奈兵心已散,無可挽回,也惟有行了三十六策中的上策,一溜風跑入都門,竄匿六國飯店中,可巧與小段碰著。“愁人莫對愁人說,說起愁來愁煞人”,想兩人當時情狀,應亦如此,毋容筆下描摹了。這是好戰的報應。段祺瑞迭接敗耗,且憤且慚,當即取過手槍,意欲自戕。幸經左右奪去,勸他入京,求總統下停戰令。祺瑞不得已還都,上書老徐,引咎自劾。徐總統冷笑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遂令靳雲鵬、張懷芝等往見曹、吳,商議停戰,一麵頒下通令道:
前以各路軍隊,因彼此誤會,致有移調情事,當經明令一律退駐原防,共維大局。乃據近日報告,戰事迄未中止,群情惶懼,百業蕭條,嗟我黎民,何以堪此?況時方盛暑,各將士躬冒鋒鏑,尤屬可憫。應責成各路將領,迅飭前方,各守防線,停止進攻,聽候命令解決,用副本大總統再三調和之至意!此令。
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自段氏四路大軍一齊敗潰,於是魯、豫各省的段派軍官,亦皆瓦解。山東德州方麵,本被邊防軍統領馬良攻入,守將商德全退走。嗣由奉軍往援德全,複擊敗邊防軍,奪回德州,馬良當然竄去。就是信陽戍將趙雲龍,率領部下,與河南旅長李奎元激戰,亦為所敗,被逐出境。還有察哈爾都統王廷楨,起應曹吳,入駐康莊,就在居庸關附近,與邊防軍西北軍,一場劇鬥,邊防軍西北軍均皆敗降,解除武裝,老段小徐的計策,無不失敗。段祺瑞自欲解嘲,因電致直、奉、蘇、贛、鄂、豫等省,大略說是:
頃奉主座電諭:“近日疊接外交團警告,以京師僑民林立,生命財產,極關緊要,戰事如再延長,危險寧堪言狀?應令雙方即日停戰,迅飭前方各守界線,停止進攻,聽候明令解決”等因。祺瑞當即分飭前方將士,一律停止進攻在案。查祺瑞此次編製定國軍,防護京師,蓋以振綱飭紀,並非黷武窮兵,乃因德薄能鮮,措置未宜,致召外人之責言,上勞主座之廑念。撫衷內疚,良深悚惶!查當日即經陳明,設有貽誤,自負其責。現在亟應瀝情自劾,用解愆尤,業已呈請主座,準將督辦邊防事務,管理將軍府事宜各本職,暨陸軍上將本官,即予罷免;並將曆奉獎授之勳位勳章,一律撤銷,定國軍名義,亦於即日解除,以謝國人。謹先電聞。
投井下石,古今同慨,況段氏誤信小徐,組織安福部,黨同伐異,借債興兵,究為輿論所未容,此次一敗塗地,雖然返躬自責,情願去官,畢竟眾怒未消,謗言益甚。江蘇督軍李純,發一通電,有“殲厥渠魁,指日可待,從此魑魅斂跡,日月重光”等語。又有南北海軍將校林葆懌、藍建樞、蔣拯、杜錫珪等,亦通電聲討安福黨人,曆數罪狀,並稱:“南北實力提攜,共濟艱難”雲雲。最激烈的是吳佩孚,趁這全軍大勝的機會與奉軍同詣京師,駐紮南苑、北苑,請大總統誅戮罪魁。靳雲鵬與張懷芝,到了吳軍,與吳佩孚從容籌商,特提出四大條件:(一)懲辦徐樹錚。(二)解散邊防軍。(三)是解散安福部。(四)是解放新國會。這四條已經中央承認,勸吳即日罷兵。吳佩孚尚未肯幹休,再經靳、張兩人苦口調解,才得吳最後答複,謂:“當轉達曹經略,佩孚不便作主”等語。靳、張乃往與曹錕商議。曹錕雖允停戰,惟對著中央承認四事,尚嫌不足。靳、張雖各具三寸舌根,終未能妥為斡旋,隻得回京複命。徐總統聞報,默忖多時,想此事非借重奉張,不能排解,因即電召張作霖,再作調人。一麵派王懷慶收束近畿軍隊,兼任督辦。懷慶奉令辦理,尚稱得手,所有邊防軍與西北軍,或編入隊伍,或給資遣散,近畿一帶,總算粗安。
既而張作霖出為調停,與曹、吳商定條件:(一)為解散安福部。(二)為懲辦罪魁十四人。(三)為取消邊防軍與西北軍及其他屬於該兩軍之一切機關。(四)為京畿保衛歸直、奉軍,永遠駐紮,京城以內,由京畿衛戍總司令擔負全責。(五)撤銷安福包辦之和議機關,驅逐王揖唐,另與西南直接辦理和議。(六)解散新舊兩國會,另辦新選舉。這六項為主要條件,尚有先決事件兩項:(一)為政府速將三年以來,所借外債及用途,分布全國。(二)為褫免京師警察廳總監吳炳湘。議定以後,即由張作霖轉呈徐總統。徐總統非不讚成,但尚欲稍示通融,顧全段氏麵目,因複使靳、張二人電複張作霖,托他再為轉圜。作霖乃複與曹、吳磋商,大致仍照前議,惟略改細目罷了。於是中央命令,蟬聯而下,由小子匯錄如下:
[[七月二十四日大總統令]]
準財政總長李思浩,司法總長朱深,交通總長曾毓雋免職,令財政次長潘複,司法次長張一鵬,代理部務。
特任田文烈兼署交通總長。
準京畿衛戍總司令段芝貴免職,特派王懷慶兼署京畿衛戍總司令。
[[二十六日大總統令]]
據兼代國務總理薩鎮冰呈稱:“師長吳佩孚等,所部軍隊,前次在豫暫駐,未能即時回直,證以曹經略使來電,始則因住兵房舍,一時難騰,繼則因鐵路車輛,未能即時應付,並非有意逗留,其情事既有不符,擬請將處分令撤銷”等語。應準將本年七月九日,關於曹錕、吳佩孚處分命令,即行撤銷,交陸軍部查照。
準京師警察廳總監,兼督辦京都市政事宜吳炳湘免職,令田文烈兼督辦京都市政事宜,殷鴻壽為京師警察廳總監,並會辦京都市政事宜。
準交通次長姚國楨免職,任命權量兼署交通次長。
[[二十八日大總統令]]
準督辦邊防事務,兼管理將軍府事務段祺瑞免職。
前以沿邊一帶,地方不靖,當經令設督辦邊防事務處,以資控馭,現在屯駐邊外軍隊,業已陸續撤退,該處事務較簡,所有督辦邊防事務處,應即裁撤,其所轄之邊防軍,著陸軍部即日接收,分別遣散,以一軍製而節冗費。此令。
前有令將西北邊防總司令一缺裁撤,其所轄軍隊,由陸軍部即日接收辦理,所有西北軍名義,應即撤銷,著責成該部迅速收束,妥為遣散,仍將辦理情形,克日呈複。此令。
準大理院院長姚震免職,特任董康為大理院院長。
[[二十九日大總統令]]
國家大法,所以範圍庶類,偭規幹紀,邦有常刑。此次徐樹錚等稱兵畿輔,貽害閭閻,推原禍始,特因所屬西北邊防軍隊,有令交陸軍部接收辦理,始而蓄意把持,抗不交出,繼乃煽動軍隊,遽啟兵端。甚至迫脅建威上將軍段祺瑞,別立定國軍名義,擅調隊伍,占用軍地軍械,逾越法軌,恣逞私圖。曾毓雋、段芝貴等,互結黨援,同惡相濟,或參預密謀,躬親兵事,或多方勾結,圖擾公安,並有濫用職權,侵挪國帑情事,自非從嚴懲辦,何伸國法而昭炯戒?徐樹錚、曾毓雋、段芝貴、丁士源、朱深、王郅隆、梁鴻誌、姚震、李思浩、姚國楨等,著分別褫奪官職勳位勳章,由步軍統領、京師警察廳一體嚴緝,務獲依法訊辦。其財政交通等部款項,應責成該部切實徹查,呈候核奪。國家雖政存寬大,而似此情罪顯著,法律具在,斷不能為之曲宥也。此令。
統觀以上命令,除為曹、吳洗刷外,所有免職各條都是對著段派的關係。惟免職二字,不過去官而止,與身家無甚礙處。至若上文嚴緝禍魁一令,乃是詿犯刑章,將加體罰,這是小徐等人特別畏忌的條件,不得不設法趨避。況直、奉各軍,滿布京畿,一被緝獲,尚有何幸?當下統避匿東交民巷,作為京城裏麵的逋逃藪。東交民巷,是各國使館所在地,政府不得過問。就是六國飯店,亦在東交民巷,故小徐、小段先就該飯店藏身。徐總統下此命令,主動力全在曹、吳,他雖然陰忌段派,但教段氏下台、段派失勢,已算是如願以償,不欲再為已甚,所以命令中尚為段氏洗愆,惟罪及小徐等十人。所雲緝獲訊辦,無非虛揚威名。看官試回溯民國以來,中央所頒懲辦大員的命令,能有幾人到案,如法辦理麽?這就是致亂原因。獨此次曹、吳主見,本思乘著勝仗罰及老段。上文敘及罪魁十四人,必兼老段在內。旋因徐總統曲為調停,方將老段除出,且把小徐等盡法懲治,聊泄宿忿。
及聞小徐等避匿使館界內,不能直接往拿,隻得浼人疏通各國公使請他驅逐罪魁。各國公使團乃會議辦法,磋商多時,英、美、法三國公使暗中幫助曹、吳,並在會場中發表政見,謂:“此次小徐諸人擾亂京畿,貽害中外人民,不應照國事犯例保護。”國事犯即政治犯,各國公法,有容留國事犯通例。惟日本及意大利國公使,力持異議,所以東交民巷中隻有英、美、法三國公使文告,通飭本國僑民不準容留中國男子,如有容留,限令即日遷出。徐樹錚等瞧著告示,禁不住慌張起來。自思六國飯店,乃是各國公共寓所,勢難久居,尚幸日、意兩國無此禁令,留出一條活路,可以投奔,於是徐樹錚、段芝貴、曾毓雋、丁士源、朱深、王郅隆、梁鴻誌、姚震、姚國楨等九人,相偕計議,擬往日、意兩公使館乞請保護。轉想日本感情,比意國為厚,不如同去懇求日使,較為妥洽。當下聯袂偕行,共至日使館中,拜會日使。可巧日使未曾外出,得蒙邀入,遂由徐樹錚等當麵哀求,仗著幾寸廣長舌,說得日使怦然心動,不由的大發慈悲,力任保護,便令九人居留護衛隊營內,安心避難。好在九人各有私財,預儲日本銀行,一經挪移,依然衣食有著,不致凍餒。獨李思浩生平,常在金融界中,主持辦理,與日人往來更密,他聞懲辦令下,早已營就兔窟,藏身有所,看官不必細猜,想總是借著日本銀行,做了安樂窩呢。小子有詩歎道:
好兵不戢自焚身,欲丐餘生借外人。
早識窮途有此苦,何如安命樂天真。
小徐等既得避匿,眼見中國政府,無從緝獲,隻好付作後圖。此外尚有各種命令,容至下回續敘。
兵誌有言:“驕兵必敗”,小段小徐之一再敗衂,正坐此弊。彼吳佩孚方脫穎而出,挾其久練之士卒,與小段小徐相持,小段小徐,徒恃彼西北邊防等軍,即欲以眾淩寡,以強製弱,而不知驕盈之態,已犯兵忌,曹操且熸師赤壁,苻堅尚覆軍淝水,於小段小徐何怪焉?及戰敗以後,遁匿六國飯店中,坐視段合肥之丟除麵子,一無善策。放火有餘,收火不足,若輩伎倆,可見一斑。段合肥名為老成,奈何輕為寵信也。英、美、法三國公使,不願容留小徐等人,而日使獨出而保護之,其平日之利用段派,更可知矣。合肥合肥,安能不授人口實乎?
吳佩孚得勝收軍,休息一宵。到了次日的夜間,令第三混成旅旅長蕭耀南與第三補充旅旅長龔漢冶,合力向涿州進攻,再令補充旅旅長彭壽莘,作為後應。邊防軍第一師師長曲同豐,駐守涿州,正與蕭耀南相值,兩軍接觸,即劈劈拍拍的放起槍來。邊防軍屢遭敗仗,未戰先怯,勉強支撐了一小時,看直軍來勢益盛,便想退下。那龔漢冶部下補充旅,正從右邊攻入,衝斷邊防軍,彭壽莘又複繼至,擊斃邊防軍無數,俘獲旅團長以下共五十餘人。曲同豐帶領殘兵,遁入涿州。直軍便至涿州城外安營,再圖進取。詰旦有奉軍到來加入,直軍氣焰益盛,曲軍已失戰鬥的能力,眼見得支持不住,沒奈何派員請和。吳佩孚隻準乞降,不得提出和字。曲同豐保命要緊,就使丟掉麵子,也不暇顧,隻好依吳佩孚所言,與二十九旅旅長張國溶,三十旅旅長齊寶善,帶同殘軍二千餘人,向直軍繳械投降。不愧姓曲。涿州遂由直軍占住。邊防軍第三師師長陳文運,聞得曲軍降敵,竟棄師遁去。蛇無頭不行,兵無主自亂,大都棄械逃生,各走各路。段芝貴亦遁入京師,西路軍完全失敗。
徐樹錚得此消息,方在憂患,驀聞營外槍聲大震,乃是曹鍈領軍殺到。從來出兵打仗,全靠著一鼓銳氣,銳氣一挫,雖有良將,不能為力。此時曹鍈奮勇殺來,無非為了西路大捷,鼓動士氣,前來奪還楊村。那小徐部下,正因西路覆沒,垂頭喪氣,還有何心接戰?頓時出營四潰。小徐到此,就使鬱憤滿腔,要想拚命一爭,怎奈兵心已散,無可挽回,也惟有行了三十六策中的上策,一溜風跑入都門,竄匿六國飯店中,可巧與小段碰著。“愁人莫對愁人說,說起愁來愁煞人”,想兩人當時情狀,應亦如此,毋容筆下描摹了。這是好戰的報應。段祺瑞迭接敗耗,且憤且慚,當即取過手槍,意欲自戕。幸經左右奪去,勸他入京,求總統下停戰令。祺瑞不得已還都,上書老徐,引咎自劾。徐總統冷笑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遂令靳雲鵬、張懷芝等往見曹、吳,商議停戰,一麵頒下通令道:
前以各路軍隊,因彼此誤會,致有移調情事,當經明令一律退駐原防,共維大局。乃據近日報告,戰事迄未中止,群情惶懼,百業蕭條,嗟我黎民,何以堪此?況時方盛暑,各將士躬冒鋒鏑,尤屬可憫。應責成各路將領,迅飭前方,各守防線,停止進攻,聽候命令解決,用副本大總統再三調和之至意!此令。
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自段氏四路大軍一齊敗潰,於是魯、豫各省的段派軍官,亦皆瓦解。山東德州方麵,本被邊防軍統領馬良攻入,守將商德全退走。嗣由奉軍往援德全,複擊敗邊防軍,奪回德州,馬良當然竄去。就是信陽戍將趙雲龍,率領部下,與河南旅長李奎元激戰,亦為所敗,被逐出境。還有察哈爾都統王廷楨,起應曹吳,入駐康莊,就在居庸關附近,與邊防軍西北軍,一場劇鬥,邊防軍西北軍均皆敗降,解除武裝,老段小徐的計策,無不失敗。段祺瑞自欲解嘲,因電致直、奉、蘇、贛、鄂、豫等省,大略說是:
頃奉主座電諭:“近日疊接外交團警告,以京師僑民林立,生命財產,極關緊要,戰事如再延長,危險寧堪言狀?應令雙方即日停戰,迅飭前方各守界線,停止進攻,聽候明令解決”等因。祺瑞當即分飭前方將士,一律停止進攻在案。查祺瑞此次編製定國軍,防護京師,蓋以振綱飭紀,並非黷武窮兵,乃因德薄能鮮,措置未宜,致召外人之責言,上勞主座之廑念。撫衷內疚,良深悚惶!查當日即經陳明,設有貽誤,自負其責。現在亟應瀝情自劾,用解愆尤,業已呈請主座,準將督辦邊防事務,管理將軍府事宜各本職,暨陸軍上將本官,即予罷免;並將曆奉獎授之勳位勳章,一律撤銷,定國軍名義,亦於即日解除,以謝國人。謹先電聞。
投井下石,古今同慨,況段氏誤信小徐,組織安福部,黨同伐異,借債興兵,究為輿論所未容,此次一敗塗地,雖然返躬自責,情願去官,畢竟眾怒未消,謗言益甚。江蘇督軍李純,發一通電,有“殲厥渠魁,指日可待,從此魑魅斂跡,日月重光”等語。又有南北海軍將校林葆懌、藍建樞、蔣拯、杜錫珪等,亦通電聲討安福黨人,曆數罪狀,並稱:“南北實力提攜,共濟艱難”雲雲。最激烈的是吳佩孚,趁這全軍大勝的機會與奉軍同詣京師,駐紮南苑、北苑,請大總統誅戮罪魁。靳雲鵬與張懷芝,到了吳軍,與吳佩孚從容籌商,特提出四大條件:(一)懲辦徐樹錚。(二)解散邊防軍。(三)是解散安福部。(四)是解放新國會。這四條已經中央承認,勸吳即日罷兵。吳佩孚尚未肯幹休,再經靳、張兩人苦口調解,才得吳最後答複,謂:“當轉達曹經略,佩孚不便作主”等語。靳、張乃往與曹錕商議。曹錕雖允停戰,惟對著中央承認四事,尚嫌不足。靳、張雖各具三寸舌根,終未能妥為斡旋,隻得回京複命。徐總統聞報,默忖多時,想此事非借重奉張,不能排解,因即電召張作霖,再作調人。一麵派王懷慶收束近畿軍隊,兼任督辦。懷慶奉令辦理,尚稱得手,所有邊防軍與西北軍,或編入隊伍,或給資遣散,近畿一帶,總算粗安。
既而張作霖出為調停,與曹、吳商定條件:(一)為解散安福部。(二)為懲辦罪魁十四人。(三)為取消邊防軍與西北軍及其他屬於該兩軍之一切機關。(四)為京畿保衛歸直、奉軍,永遠駐紮,京城以內,由京畿衛戍總司令擔負全責。(五)撤銷安福包辦之和議機關,驅逐王揖唐,另與西南直接辦理和議。(六)解散新舊兩國會,另辦新選舉。這六項為主要條件,尚有先決事件兩項:(一)為政府速將三年以來,所借外債及用途,分布全國。(二)為褫免京師警察廳總監吳炳湘。議定以後,即由張作霖轉呈徐總統。徐總統非不讚成,但尚欲稍示通融,顧全段氏麵目,因複使靳、張二人電複張作霖,托他再為轉圜。作霖乃複與曹、吳磋商,大致仍照前議,惟略改細目罷了。於是中央命令,蟬聯而下,由小子匯錄如下:
[[七月二十四日大總統令]]
準財政總長李思浩,司法總長朱深,交通總長曾毓雋免職,令財政次長潘複,司法次長張一鵬,代理部務。
特任田文烈兼署交通總長。
準京畿衛戍總司令段芝貴免職,特派王懷慶兼署京畿衛戍總司令。
[[二十六日大總統令]]
據兼代國務總理薩鎮冰呈稱:“師長吳佩孚等,所部軍隊,前次在豫暫駐,未能即時回直,證以曹經略使來電,始則因住兵房舍,一時難騰,繼則因鐵路車輛,未能即時應付,並非有意逗留,其情事既有不符,擬請將處分令撤銷”等語。應準將本年七月九日,關於曹錕、吳佩孚處分命令,即行撤銷,交陸軍部查照。
準京師警察廳總監,兼督辦京都市政事宜吳炳湘免職,令田文烈兼督辦京都市政事宜,殷鴻壽為京師警察廳總監,並會辦京都市政事宜。
準交通次長姚國楨免職,任命權量兼署交通次長。
[[二十八日大總統令]]
準督辦邊防事務,兼管理將軍府事務段祺瑞免職。
前以沿邊一帶,地方不靖,當經令設督辦邊防事務處,以資控馭,現在屯駐邊外軍隊,業已陸續撤退,該處事務較簡,所有督辦邊防事務處,應即裁撤,其所轄之邊防軍,著陸軍部即日接收,分別遣散,以一軍製而節冗費。此令。
前有令將西北邊防總司令一缺裁撤,其所轄軍隊,由陸軍部即日接收辦理,所有西北軍名義,應即撤銷,著責成該部迅速收束,妥為遣散,仍將辦理情形,克日呈複。此令。
準大理院院長姚震免職,特任董康為大理院院長。
[[二十九日大總統令]]
國家大法,所以範圍庶類,偭規幹紀,邦有常刑。此次徐樹錚等稱兵畿輔,貽害閭閻,推原禍始,特因所屬西北邊防軍隊,有令交陸軍部接收辦理,始而蓄意把持,抗不交出,繼乃煽動軍隊,遽啟兵端。甚至迫脅建威上將軍段祺瑞,別立定國軍名義,擅調隊伍,占用軍地軍械,逾越法軌,恣逞私圖。曾毓雋、段芝貴等,互結黨援,同惡相濟,或參預密謀,躬親兵事,或多方勾結,圖擾公安,並有濫用職權,侵挪國帑情事,自非從嚴懲辦,何伸國法而昭炯戒?徐樹錚、曾毓雋、段芝貴、丁士源、朱深、王郅隆、梁鴻誌、姚震、李思浩、姚國楨等,著分別褫奪官職勳位勳章,由步軍統領、京師警察廳一體嚴緝,務獲依法訊辦。其財政交通等部款項,應責成該部切實徹查,呈候核奪。國家雖政存寬大,而似此情罪顯著,法律具在,斷不能為之曲宥也。此令。
統觀以上命令,除為曹、吳洗刷外,所有免職各條都是對著段派的關係。惟免職二字,不過去官而止,與身家無甚礙處。至若上文嚴緝禍魁一令,乃是詿犯刑章,將加體罰,這是小徐等人特別畏忌的條件,不得不設法趨避。況直、奉各軍,滿布京畿,一被緝獲,尚有何幸?當下統避匿東交民巷,作為京城裏麵的逋逃藪。東交民巷,是各國使館所在地,政府不得過問。就是六國飯店,亦在東交民巷,故小徐、小段先就該飯店藏身。徐總統下此命令,主動力全在曹、吳,他雖然陰忌段派,但教段氏下台、段派失勢,已算是如願以償,不欲再為已甚,所以命令中尚為段氏洗愆,惟罪及小徐等十人。所雲緝獲訊辦,無非虛揚威名。看官試回溯民國以來,中央所頒懲辦大員的命令,能有幾人到案,如法辦理麽?這就是致亂原因。獨此次曹、吳主見,本思乘著勝仗罰及老段。上文敘及罪魁十四人,必兼老段在內。旋因徐總統曲為調停,方將老段除出,且把小徐等盡法懲治,聊泄宿忿。
及聞小徐等避匿使館界內,不能直接往拿,隻得浼人疏通各國公使請他驅逐罪魁。各國公使團乃會議辦法,磋商多時,英、美、法三國公使暗中幫助曹、吳,並在會場中發表政見,謂:“此次小徐諸人擾亂京畿,貽害中外人民,不應照國事犯例保護。”國事犯即政治犯,各國公法,有容留國事犯通例。惟日本及意大利國公使,力持異議,所以東交民巷中隻有英、美、法三國公使文告,通飭本國僑民不準容留中國男子,如有容留,限令即日遷出。徐樹錚等瞧著告示,禁不住慌張起來。自思六國飯店,乃是各國公共寓所,勢難久居,尚幸日、意兩國無此禁令,留出一條活路,可以投奔,於是徐樹錚、段芝貴、曾毓雋、丁士源、朱深、王郅隆、梁鴻誌、姚震、姚國楨等九人,相偕計議,擬往日、意兩公使館乞請保護。轉想日本感情,比意國為厚,不如同去懇求日使,較為妥洽。當下聯袂偕行,共至日使館中,拜會日使。可巧日使未曾外出,得蒙邀入,遂由徐樹錚等當麵哀求,仗著幾寸廣長舌,說得日使怦然心動,不由的大發慈悲,力任保護,便令九人居留護衛隊營內,安心避難。好在九人各有私財,預儲日本銀行,一經挪移,依然衣食有著,不致凍餒。獨李思浩生平,常在金融界中,主持辦理,與日人往來更密,他聞懲辦令下,早已營就兔窟,藏身有所,看官不必細猜,想總是借著日本銀行,做了安樂窩呢。小子有詩歎道:
好兵不戢自焚身,欲丐餘生借外人。
早識窮途有此苦,何如安命樂天真。
小徐等既得避匿,眼見中國政府,無從緝獲,隻好付作後圖。此外尚有各種命令,容至下回續敘。
兵誌有言:“驕兵必敗”,小段小徐之一再敗衂,正坐此弊。彼吳佩孚方脫穎而出,挾其久練之士卒,與小段小徐相持,小段小徐,徒恃彼西北邊防等軍,即欲以眾淩寡,以強製弱,而不知驕盈之態,已犯兵忌,曹操且熸師赤壁,苻堅尚覆軍淝水,於小段小徐何怪焉?及戰敗以後,遁匿六國飯店中,坐視段合肥之丟除麵子,一無善策。放火有餘,收火不足,若輩伎倆,可見一斑。段合肥名為老成,奈何輕為寵信也。英、美、法三國公使,不願容留小徐等人,而日使獨出而保護之,其平日之利用段派,更可知矣。合肥合肥,安能不授人口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