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曾經勸說韓信謀反的蒯徹,被一群身強力壯、表情嚴肅且不苟言笑的衛士們五花大綁,粗暴地押解至那宏偉壯麗、金碧輝煌的殿前。


    此刻的蒯徹,發髻淩亂不堪,幾縷發絲無精打采地耷拉在額前,原本那質地精良、裁剪得體的衣衫也變得皺皺巴巴,上麵還沾有一道道不知從何而來的汙痕,有黑色的泥印,也有暗紅色的血跡,顯得斑駁而淒慘。


    他的臉上更是蒙著一層厚厚的塵土,塵土與汗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一道道汙濁的痕跡,讓他整個人看起來狼狽至極,仿佛是從深淵中剛剛被拖拽而出。


    皇帝劉邦高坐於那威嚴莊重、雕刻著精美絕倫龍紋且鑲嵌著璀璨奪目寶石的龍椅之上。


    他頭戴十二旒冕,那冕旒前後的玉珠圓潤晶瑩,隨著他頭部的微微晃動而輕輕搖曳,碰撞間發出清脆的聲響,更添幾分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


    劉邦身著華麗的赤黑色龍袍,袍上繡著的五爪金龍栩栩如生,片片龍鱗在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那矯健的身姿仿佛隨時都會掙脫絲線的束縛,騰空而起,翱翔九天。


    他那濃密的眉毛緊緊蹙起,猶如兩把利劍倒插在雙眼之上,目光如炬,犀利而威嚴地審視著階下神色略顯狼狽的蒯徹,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直抵靈魂深處。


    眾大臣們分立兩側,個個表情凝重。


    有的大臣眉頭緊鎖,目光中透著毫不掩飾的憤怒,那憤怒猶如熊熊燃燒的烈火,仿佛要將蒯徹瞬間生吞活剝!


    有的則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聲音雖小卻充滿了急切與焦慮,眼神中是對蒯徹的鄙夷和對事態發展的揣測~


    他們皆以為劉邦定會嚴懲此人!


    畢竟蒯徹曾妄圖教唆韓信叛亂,擾亂大漢的根基,此等罪行可謂罪大惡極,人人得而誅之。


    之後,皇帝劉邦怒目圓睜,聲音如雷霆般震問道:


    “蒯徹,你曾經是否教唆韓信造反?”


    他那雄渾有力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那聲音好似滾滾驚雷,在殿宇間激蕩回響,令人心驚膽戰!


    但是,蒯徹毫無畏懼,坦然承認。


    他挺直了脊梁,盡管被粗糲的繩索緊緊束縛,身上甚至勒出了深深的印痕,卻依然散發出一種不屈的氣勢。


    他的目光堅定而熾熱,毫無退縮之意地迎向劉邦的注視,仿佛要用眼神證明自己的無畏與坦蕩。


    旁邊的大臣們聽聞,頓時群情激憤,怒不可遏。


    有的大臣氣得吹胡子瞪眼,滿臉漲得通紅,額頭上的青筋如同蚯蚓般暴起,不停地跳動著。


    他們拱手向前,大聲建議道:


    “陛下,此等亂臣賊子,罪不可赦,應當下令將他立刻烹殺,以正國法,以儆效尤!”


    他們揮舞著衣袖,那激動的姿態仿佛要親自將蒯徹置於死地,方能解心頭之恨。


    聽完大臣們的義憤之辭,蒯徹心急如焚,大呼冤枉,並急切地解釋說:


    “陛下!以前我的處境,就如當年的秦朝失去江山,天下頓時陷入混亂,群起爭奪。在這亂世之中,有才能、動作敏捷之人方能先得到天下。古時蹠的狗對著堯狂吠,並不是堯不夠仁德,而是狗天性就要對不是它主人的人叫個不停。”


    “當時,我作為韓信的門客臣子,滿心滿眼隻知道有韓信,根本不知有陛下您啊!”


    “何況,當時,天下動蕩,磨刀霍霍、心懷大誌想成就如陛下這般大業的人多如牛毛,隻是他們的力量達不到罷了。陛下您又怎能把這些人都煮死呢?倘若如此,這天下又將陷入怎樣的混亂與恐懼之中啊!”


    蒯徹邊說邊奮力揮舞著被綁的雙手,由於動作過於激烈,手腕處被繩索勒出了一道道觸目驚心的紅痕,有的地方甚至破皮流血,鮮血順著手臂緩緩流下。


    他的額頭青筋暴起,眼神中滿是急切與誠懇,聲音因為激動而變得有些沙啞,仿佛在訴說著世間最懇切的冤屈。


    劉邦聽了他的這番巧辯,眉頭緊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的扶手,那扶手由上等的檀木雕刻而成,鑲嵌著金銀細絲。


    每一次敲擊都發出有節奏的篤篤聲,在這寂靜的大殿中顯得格外清晰。


    他在心中反複掂量著蒯徹的話語,深知蒯徹所言不無道理。


    如今自己身為天子,胸懷天下,應當以大局為重,不能因個人私怨而輕易殺人!


    而且蒯徹所說也表明他不過是各為其主,在那混亂的局勢中盡忠職守罷了。


    思及此處,劉邦終於改變了主意,緩緩說道:


    “好!朕就看你今後的表現。”


    他的表情略微緩和,目光中多了一絲期待,那威嚴的麵容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寬容,猶如烏雲背後透出的一縷陽光。


    此後,蒯徹猶如重獲新生,他每日都身著整潔的長袍,那長袍以深藍色為底,繡著細密的雲紋,絲線在陽光下閃爍著柔和的光澤,仿佛星辰隱於其中。


    腰間束著一條鑲著美玉的玉帶,那玉溫潤光滑,散發著淡淡的光暈。


    他的頭發梳理得整整齊齊,用一根精致的玉簪固定住,玉簪上雕刻著精美的花鳥圖案,栩栩如生。


    他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絞盡腦汁為劉邦出謀劃策。


    皇帝劉邦在處理一些極為棘手的政務時,他總能替其深入思考,目光專注而深邃,提出獨到且精妙的見解。


    有時麵對錯綜複雜的局勢,他能抽絲剝繭,為劉邦指明方向,那專注的神情仿佛能洞察一切玄機!


    有時麵對各方勢力的紛爭,他能巧妙斡旋,言辭懇切而睿智,幫助劉邦化解矛盾,臉上洋溢著自信與從容。


    他的智謀和策略幫助劉邦解決了諸多難題,讓大漢王朝的統治日益穩固,根基愈發深厚。


    而劉邦也始終對他信任有加,從不因他曾經的過錯而心存芥蒂。


    劉邦展現出了一代帝王的寬廣胸懷與恢弘氣度,不僅給予蒯徹充分的施展空間,還時常對他的功績予以褒獎。


    劉邦臉上時常掛著欣慰的笑容,看向蒯徹的目光充滿了賞識,那溫暖的目光仿佛能融化一切隔閡,猶如春風拂過冰封的湖麵。


    他時常慶幸,還好當初沒有將其殺害~


    漸漸地,蒯徹成為了劉邦身邊不可或缺的重要謀士,為大漢的繁榮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的名字在朝堂之上愈發響亮,每當有人提及,無不充滿敬意。


    他的智慧和忠誠也贏得了眾人的尊重,大臣們對他的態度從最初的鄙夷與仇視,逐漸轉變為欽佩與友善。


    人們紛紛稱讚劉邦的大度與英明,也對蒯徹的改過自新表示讚賞。


    這段佳話,在民間口口相傳,成為了大漢王朝一段令人傳頌的美談。


    無論是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在偏遠的鄉村,人們都津津樂道,將其視為大漢盛世的一個美好象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劍等雲青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劍等雲青上並收藏漢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