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先來談談三大惡劣而重要的德性:忍耐,無可無不可,老猾俏皮。它們是怎樣產生的?吾相信這是文化與環境的結果。所以它們必是中國人心理狀態的一部分。它們存在迄於今日,因為我們生存於數千年特性的文化與社會的勢力下。若此等勢力除去,其品性亦必相當地衰微或消滅,為天然之結論。忍耐的特性為民族謀適合環境之結果,那裏人口稠密,經濟壓迫使人民無盤旋之餘地,尤其是,家族製度的結果,家庭乃為中國社會之雛型。無可無不可之品性,大部分緣於個人自由缺乏法律保障,而法律複無憲法之監督與保證。老猾俏皮導源於道家之人生觀——老猾俏皮這個名詞,恐猶未足以盡顯這種品性的玄妙的內容,但亦缺乏更適當的字眼來形容它。當然,上述三種品性皆源導於同一環境,其每一品性列舉一原因者,乃為使眉目較為清楚耳。
忍耐為中國人民之一大美德,無人能猜想及有受批駁之虞。實際上它所應受批駁的方麵,直可視為惡行。中國人民曾忍受暴君、虐政、無政府種種慘痛,遠過於西方人所能忍受者,且頗有視此等痛苦為自然法則之意,即中國人所謂天意也。四川省一部分,賦稅預征已達三十年之久,人民除了暗中詛罵,未見有任何有力之反抗。若以基督徒的忍耐與中國人作一比較,不啻唐突了中國人,中國人之忍耐,蓋世無雙,恰如中國的景泰藍瓷器之獨步全球,周遊世界之遊曆家,不妨帶一些中國的“忍耐”回去,恰如他們帶景泰藍一般,因為真正的個性是不可摹擬的。吾們的順從暴君之苟斂橫征,有如小魚之遊入大魚之口,或許吾們的忍苦量雖假使小一些,吾們的災苦倒會少一些,也未可知。可是此等容忍磨折的度量今被以“忍耐”的美名,而孔氏倫理學又諄諄以容忍為基本美德而教誨之,奈何奈何。吾不是說忍耐不能算是中國人民之一大德行。基督說:“可祝福哉,溫良謙恭,惟是乃能承受此世界。”吾不敢深信此言。中國真以忍耐德性承受此半洲土地而守有之乎?中國固把忍耐看作崇高的德行,吾們有句俗語說:“小不忍則亂大謀。”由是觀之,忍耐是有目的的。
訓練此種德行的最好學校,是一個大家庭,那兒有一大群媳婦舅子,妹倩姊夫,老子和兒子,朝夕服習這種德行,竭力互相容耐,在大家庭中,即掩闥密談,亦未免有忤逆之嫌,故絕無個人回旋之餘地。人人從實際的需要以及父母的教訓自幼受了訓練使互相容忍,俾適合於人類的相互關係。深刻而徐進的日常漸漬之影響於個性是不可忽視的。
唐代宰相張公藝以九代同居為世所豔羨。一日,唐高宗有事泰山,臨幸其居,問其所以能維持和睦之理,公藝索一紙一筆,書“忍”字百餘為對,天子為流涕,賜縑帛而去。中國人非但不以此為家族製度之悲鬱的注解,反世世羨慕張公之福,而“百忍”這句成語,化成通俗的格言,常書寫於朱紅箋以為舊曆元旦之門聯。隻要家族製度存在,隻要社會建立於這樣的基礎上,即人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以一個分子的身份生活於和諧的社會關係中,那很容易明了忍耐何以須視為最高德行,而不可免地培育於這個社會製度裏頭。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裏頭,“忍耐”自有其存在之理由。
忍耐為中國人民之一大美德,無人能猜想及有受批駁之虞。實際上它所應受批駁的方麵,直可視為惡行。中國人民曾忍受暴君、虐政、無政府種種慘痛,遠過於西方人所能忍受者,且頗有視此等痛苦為自然法則之意,即中國人所謂天意也。四川省一部分,賦稅預征已達三十年之久,人民除了暗中詛罵,未見有任何有力之反抗。若以基督徒的忍耐與中國人作一比較,不啻唐突了中國人,中國人之忍耐,蓋世無雙,恰如中國的景泰藍瓷器之獨步全球,周遊世界之遊曆家,不妨帶一些中國的“忍耐”回去,恰如他們帶景泰藍一般,因為真正的個性是不可摹擬的。吾們的順從暴君之苟斂橫征,有如小魚之遊入大魚之口,或許吾們的忍苦量雖假使小一些,吾們的災苦倒會少一些,也未可知。可是此等容忍磨折的度量今被以“忍耐”的美名,而孔氏倫理學又諄諄以容忍為基本美德而教誨之,奈何奈何。吾不是說忍耐不能算是中國人民之一大德行。基督說:“可祝福哉,溫良謙恭,惟是乃能承受此世界。”吾不敢深信此言。中國真以忍耐德性承受此半洲土地而守有之乎?中國固把忍耐看作崇高的德行,吾們有句俗語說:“小不忍則亂大謀。”由是觀之,忍耐是有目的的。
訓練此種德行的最好學校,是一個大家庭,那兒有一大群媳婦舅子,妹倩姊夫,老子和兒子,朝夕服習這種德行,竭力互相容耐,在大家庭中,即掩闥密談,亦未免有忤逆之嫌,故絕無個人回旋之餘地。人人從實際的需要以及父母的教訓自幼受了訓練使互相容忍,俾適合於人類的相互關係。深刻而徐進的日常漸漬之影響於個性是不可忽視的。
唐代宰相張公藝以九代同居為世所豔羨。一日,唐高宗有事泰山,臨幸其居,問其所以能維持和睦之理,公藝索一紙一筆,書“忍”字百餘為對,天子為流涕,賜縑帛而去。中國人非但不以此為家族製度之悲鬱的注解,反世世羨慕張公之福,而“百忍”這句成語,化成通俗的格言,常書寫於朱紅箋以為舊曆元旦之門聯。隻要家族製度存在,隻要社會建立於這樣的基礎上,即人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以一個分子的身份生活於和諧的社會關係中,那很容易明了忍耐何以須視為最高德行,而不可免地培育於這個社會製度裏頭。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裏頭,“忍耐”自有其存在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