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出任何意外,張良的權力被削了。除去錢財仍舊讓他管之外,軍政大權被盧植、郭嘉、戲誌才給分走。主要是他這些驚天謀劃劉備感覺自己的心髒壓根就受不了。
不過這本就在張良的計劃之中,最近幽州太高調了,是得換個舵手來穩一穩。文武雙全的盧植自然是最好的人選,他還樂得當這個甩手掌櫃,反正大哥做夢都沒想到他還有一手棋下已經下在了長安。
這世間的人都看著幽州,他們估計已經忘了是誰視漢朝的三互法為無物,重金賄賂權臣、宦官、世家,讓出身涿縣的劉備任了幽州最高行政長官。是誰背著罵名提出廢史立牧解開束縛世家的最後一道韁繩。
這手推倒腐朽王朝的最後一擊,張良決定交給自己最堅實的盟友,他的便宜叔父來劉焉完成。所以如今被削到隻能命令的動麒麟軍也無妨,反正接下來他準備去遼東和朝鮮半島那的異族玩玩,現在就等小夥伴魯肅和周瑜就位。
因為許多事情都提前發生的緣故,此時的兩人都是還未加冠的少年。周氏和魯氏一開始還很擔憂,怎麽有人突然就盯上了他們家裏的孩子,給其頻頻致信,那個叫張良的到底是何許人物。
不過後來發現那些信隻不過是以文會友,人家還客氣的送了許多珍貴的禮物,也就沒有阻攔他們的通信交流。後來張良被月旦評曝光後,魯肅和周瑜才知道這個朋友竟然如此厲害。
更別提最近在大漢發生的那些大事,樁樁件件都與其有關係。那個白衣少年做到了他信中所寫的那句詩一樣,「搖頭輕富貴,冷眼傲王侯」。明明是一個農家子出身,卻偏偏將那天下一等的世家和諸侯戲弄於股掌之中。
這樣的人物竟然無比認同他的才能,並誠懇邀請自己去那幽州共謀大事,周瑜和魯肅幾乎是看完信後就收拾行李各自告別了家人跟著麒麟軍士兵北上了。其實兩人不知道的是,這些士兵得到的命令是綁都要把他們綁走,如今水到渠成倒正好。
這兩人之中張良最看重的其實不是那個曲有誤,周郎顧的周瑜,而是那個給人感覺唯唯諾諾,很好欺負的老實人魯肅。他其實才是被嚴重低估的人,沒有他推動,東吳如何能鎖死劉備,達成孫劉聯盟,擋住曹操那南下的數十萬大軍,更不會有那場名傳千古的赤壁之戰。
之後劉備借走荊州,魯肅數次討要無果,看起來十分好應付。但就沒人想過或許他隻是為了應付一下孫權出一趟公差而已,壓根就沒實心要。
魯肅清楚的認識到孫權隻是一個滿足偏安一隅當個江東霸主的庸碌之輩,壓根就沒有任何的進取之心,就算拿到荊州也守不住,還要被曹軍不斷的消耗實力。
赤壁剛打完孫權就急不可耐的和劉備撕破臉想要拿回荊州,就沒想過萬一曹操下次卷土重來你拿什麽抵擋。人家坐擁北境數州,手中還握著天子,無論是實力還是大義己方都不占優勢。
不讓劉備的軍隊發展起來擋在前麵,難道要靠承平已久,被酒肉腐蝕,軍備鬆弛的吳軍。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孫權終究為這事付出了代價,周瑜在他的命令下想要設計奪回荊州反被諸葛亮算計最後氣死。
魯肅壓下了好友周瑜死亡的悲傷,臨危受命當上了大都督,在他手裏孫劉有了短暫的和平,劉備終於也有了喘息的機會打下了益州,並開始和曹操角力。
這本是他為東吳爭取的最後良機,隻要孫權能夠勵精圖治,重新練出一支強軍,並在這江東沉下心坐山觀虎鬥。等到他們打出真火,兩敗俱傷之際。直接出手拿下荊州並借此北上打敗曹軍,從其手裏奪下數州並將其牢牢握在手裏。
此消彼長,攻守之勢易位,他東吳將一躍成為實力最強的一方。益州雖然有天險難攻,但也注定他們難出,失去了荊州之後相當於拔掉了老虎的牙齒。隻要專心滅掉北邊的曹操,天下可直接定鼎矣。
可憐魯肅操勞一生,卻壓根就帶不動孫權,天知道他在勞心勞力最後因病逝世之時心裏是多麽的絕望,因為他的主公還在想著如何奪回荊州。關羽那句虎女焉能嫁犬子也許罵得一點都沒錯。
魯肅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人,「吳書」中記載了他真實的一麵,最開始評價他為野心勃勃的江淮豪俠和對大漢失去信心的好亂之士。在黃巾亂起初現動亂之相的時候,在曹操還是大漢忠臣試圖匡漢的時候。
十幾歲的魯肅就已經看出大漢沒救了,並開始積極學習劍術騎射,花大價錢招攬豢養輕俠少年,沒事就帶人躲在山裏練習射箭和兵法。家中的長輩得知此事後都不斷的搖頭歎息,對這個瘋狂敗家的玩意嗤之以鼻並說道,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
但卻無人意識到,在這個秩序崩壞的漢末亂世之中,如果手中沒有軍事力量,像魯氏這種有錢有糧的豪族,不過是人家砧板上任意宰割的魚肉而已。
周瑜不就是在打劫魯氏的過程中認識魯肅的麽,因為哪有帶著數百人,從兩百裏外的居巢縣跑到定遠縣來借糧的,不就是聽聞這裏有大肥羊想來宰一刀。
哪知魯肅在看到周瑜時,笑著指向自家那存糧食的米倉,當場就送給他三千斛,也就是十八噸糧食,要知道周瑜就是帶他那幾百人搬十幾趟也未必能搬完,當場就被其出手之大方所震撼。這樣的土豪又怎麽能錯過,兩人一見如故成了很好的朋友。
自此魯肅名聲大噪,還被聽聞此事的袁術給任命為當地的縣長,可正因為這個無視三互法的荒唐任命,讓其看出此人並不是一個明主,生了離去之心。最後找到機會去投奔同樣離開袁術回老家廬江郡的周瑜去了,也因此陰差陽錯的加入了東吳陣營。
這就是兩人原本的宿命,不過在張良橫插一腳之後,他們的命運已經截然不同,再也不會上孫家那條破船。就在周瑜和魯肅北上的時候,益州的劉焉正在看麒麟軍趙雲親自送過來的信。
原本他躲在這益州正在看熱鬧,為張良在洛陽的精彩表演而拍手叫好,哪知下一刻就被拉著入局,讀完信後歎了一句。“我劉君郎此生最後悔的事就是去了那趟張家村,認了那小子為侄兒,都躲到這了也不放過我老人家。”
不過這本就在張良的計劃之中,最近幽州太高調了,是得換個舵手來穩一穩。文武雙全的盧植自然是最好的人選,他還樂得當這個甩手掌櫃,反正大哥做夢都沒想到他還有一手棋下已經下在了長安。
這世間的人都看著幽州,他們估計已經忘了是誰視漢朝的三互法為無物,重金賄賂權臣、宦官、世家,讓出身涿縣的劉備任了幽州最高行政長官。是誰背著罵名提出廢史立牧解開束縛世家的最後一道韁繩。
這手推倒腐朽王朝的最後一擊,張良決定交給自己最堅實的盟友,他的便宜叔父來劉焉完成。所以如今被削到隻能命令的動麒麟軍也無妨,反正接下來他準備去遼東和朝鮮半島那的異族玩玩,現在就等小夥伴魯肅和周瑜就位。
因為許多事情都提前發生的緣故,此時的兩人都是還未加冠的少年。周氏和魯氏一開始還很擔憂,怎麽有人突然就盯上了他們家裏的孩子,給其頻頻致信,那個叫張良的到底是何許人物。
不過後來發現那些信隻不過是以文會友,人家還客氣的送了許多珍貴的禮物,也就沒有阻攔他們的通信交流。後來張良被月旦評曝光後,魯肅和周瑜才知道這個朋友竟然如此厲害。
更別提最近在大漢發生的那些大事,樁樁件件都與其有關係。那個白衣少年做到了他信中所寫的那句詩一樣,「搖頭輕富貴,冷眼傲王侯」。明明是一個農家子出身,卻偏偏將那天下一等的世家和諸侯戲弄於股掌之中。
這樣的人物竟然無比認同他的才能,並誠懇邀請自己去那幽州共謀大事,周瑜和魯肅幾乎是看完信後就收拾行李各自告別了家人跟著麒麟軍士兵北上了。其實兩人不知道的是,這些士兵得到的命令是綁都要把他們綁走,如今水到渠成倒正好。
這兩人之中張良最看重的其實不是那個曲有誤,周郎顧的周瑜,而是那個給人感覺唯唯諾諾,很好欺負的老實人魯肅。他其實才是被嚴重低估的人,沒有他推動,東吳如何能鎖死劉備,達成孫劉聯盟,擋住曹操那南下的數十萬大軍,更不會有那場名傳千古的赤壁之戰。
之後劉備借走荊州,魯肅數次討要無果,看起來十分好應付。但就沒人想過或許他隻是為了應付一下孫權出一趟公差而已,壓根就沒實心要。
魯肅清楚的認識到孫權隻是一個滿足偏安一隅當個江東霸主的庸碌之輩,壓根就沒有任何的進取之心,就算拿到荊州也守不住,還要被曹軍不斷的消耗實力。
赤壁剛打完孫權就急不可耐的和劉備撕破臉想要拿回荊州,就沒想過萬一曹操下次卷土重來你拿什麽抵擋。人家坐擁北境數州,手中還握著天子,無論是實力還是大義己方都不占優勢。
不讓劉備的軍隊發展起來擋在前麵,難道要靠承平已久,被酒肉腐蝕,軍備鬆弛的吳軍。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孫權終究為這事付出了代價,周瑜在他的命令下想要設計奪回荊州反被諸葛亮算計最後氣死。
魯肅壓下了好友周瑜死亡的悲傷,臨危受命當上了大都督,在他手裏孫劉有了短暫的和平,劉備終於也有了喘息的機會打下了益州,並開始和曹操角力。
這本是他為東吳爭取的最後良機,隻要孫權能夠勵精圖治,重新練出一支強軍,並在這江東沉下心坐山觀虎鬥。等到他們打出真火,兩敗俱傷之際。直接出手拿下荊州並借此北上打敗曹軍,從其手裏奪下數州並將其牢牢握在手裏。
此消彼長,攻守之勢易位,他東吳將一躍成為實力最強的一方。益州雖然有天險難攻,但也注定他們難出,失去了荊州之後相當於拔掉了老虎的牙齒。隻要專心滅掉北邊的曹操,天下可直接定鼎矣。
可憐魯肅操勞一生,卻壓根就帶不動孫權,天知道他在勞心勞力最後因病逝世之時心裏是多麽的絕望,因為他的主公還在想著如何奪回荊州。關羽那句虎女焉能嫁犬子也許罵得一點都沒錯。
魯肅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人,「吳書」中記載了他真實的一麵,最開始評價他為野心勃勃的江淮豪俠和對大漢失去信心的好亂之士。在黃巾亂起初現動亂之相的時候,在曹操還是大漢忠臣試圖匡漢的時候。
十幾歲的魯肅就已經看出大漢沒救了,並開始積極學習劍術騎射,花大價錢招攬豢養輕俠少年,沒事就帶人躲在山裏練習射箭和兵法。家中的長輩得知此事後都不斷的搖頭歎息,對這個瘋狂敗家的玩意嗤之以鼻並說道,魯氏世衰,乃生此狂兒。
但卻無人意識到,在這個秩序崩壞的漢末亂世之中,如果手中沒有軍事力量,像魯氏這種有錢有糧的豪族,不過是人家砧板上任意宰割的魚肉而已。
周瑜不就是在打劫魯氏的過程中認識魯肅的麽,因為哪有帶著數百人,從兩百裏外的居巢縣跑到定遠縣來借糧的,不就是聽聞這裏有大肥羊想來宰一刀。
哪知魯肅在看到周瑜時,笑著指向自家那存糧食的米倉,當場就送給他三千斛,也就是十八噸糧食,要知道周瑜就是帶他那幾百人搬十幾趟也未必能搬完,當場就被其出手之大方所震撼。這樣的土豪又怎麽能錯過,兩人一見如故成了很好的朋友。
自此魯肅名聲大噪,還被聽聞此事的袁術給任命為當地的縣長,可正因為這個無視三互法的荒唐任命,讓其看出此人並不是一個明主,生了離去之心。最後找到機會去投奔同樣離開袁術回老家廬江郡的周瑜去了,也因此陰差陽錯的加入了東吳陣營。
這就是兩人原本的宿命,不過在張良橫插一腳之後,他們的命運已經截然不同,再也不會上孫家那條破船。就在周瑜和魯肅北上的時候,益州的劉焉正在看麒麟軍趙雲親自送過來的信。
原本他躲在這益州正在看熱鬧,為張良在洛陽的精彩表演而拍手叫好,哪知下一刻就被拉著入局,讀完信後歎了一句。“我劉君郎此生最後悔的事就是去了那趟張家村,認了那小子為侄兒,都躲到這了也不放過我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