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聽了他這話“哈哈”笑了起來,我家裏力氣活不缺人幹,也不需你當牛做馬,你要是真的願意,這就跟我走罷。”
說罷向他伸出了手,蔣齊將自己的手在衣服上擦了擦,又擦了擦,方才握住了那雙手。
他這一生,除了已經在記憶中漸漸模糊的父母,這是最初的溫暖來源。
兩個人在路上走著,天上又飄飄搖搖的落下了雪花,但他卻不再害怕了,就這樣被男人帶回了府中,他之後方才知道,這位撿了他回來的人,乃是當朝的翰林院學士,名叫沐嵐。
蔣齊被安排在廂房之中,之後的許多年,這裏便成了他的居所。
他簡直誠惶誠恐,也許有許多人死在了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成了路邊無人問津的屍骨,但他沒有,不僅如此,也沒有像自己想象當中的一樣成了大戶人家的牛馬,反而待遇頗好,讓他懷疑是不是自己的父母在天之靈庇佑,否則這樣的好運氣,怎麽會降臨到自己身上。
沐嵐找大夫替他檢查了身體,治好了他身上的凍瘡,還找來裁縫替他量體做衣,等到第二天年春暖花開的時候,他已經脫胎換骨,再也不見那個饑寒交迫在路邊吃冷餅的男孩的影子。
沐嵐無事的時候,還親自教他識字,並且他書房中的書,都可隨意取來翻看,蔣齊就這樣認了字,懂了忠孝的道理。
他堅持替沐家做些雜事,不肯白吃人家的飯,沒過幾年,沐夫人誕下一個女兒,生的粉雕玉琢,惹人憐愛,沐家夫婦十分疼愛這個女兒,為她起名沐荷衣。
可是漸漸的,沐嵐卻開始時不時的眉頭緊鎖,滿腹心事,他那時已經是個半大小子,生的還比同齡人要高壯一些,覺得自己十分的可以頂天立地,因此他去問沐嵐“大人,最近見您似乎為什麽事所煩擾,不知蔣齊有沒有能為您分憂的地方。”
沐嵐看著他,搖搖頭道一句:“你不懂。”就將他給打發下去了。
如此反複幾次,有一日,沐嵐忽然主動找到他,問他是否願意參軍。
就這樣,蔣齊走出了沐府,被沐嵐安排了一個新的身份,到了容王謝瑉的軍中。
他在軍中十分願意吃苦,而且懂得識文斷字,學東西也快,再加上身形不斷的拔高,越發顯得健壯,許是年幼時的經曆,他比旁人更加拚命,漸漸得到上級的賞識,也有了一官半職。
他與沐嵐隻偶爾通信,而且信中隻有寥寥幾句,除此之外,隻有回京的時候,兩人會在私下見麵,他漸漸知道了沐嵐在做一些什麽事情,知道了他們顧慮那個容王的勢力一天比一天大,隻怕要威脅到皇上,也知道了與他一黨的,都是一些什麽人。
他為他們做了不少的事情,同時也在軍中結交到了摯友,同張春,趙起三個人結為生死兄弟,三個人中,趙起是吳王流落在外的兒子,行事有些張揚,對他二人也並不如何避諱自己的身份。
蔣齊不經意間被他們發現自己與沐嵐相識,也隻說是遠房親戚而已,幸而趙起對於沐嵐和他是什麽關係並不感興趣,對謝瑉也不像其它人那樣心悅誠服,反而說他裝腔作勢,吳王在朝中也是個不管事的,蔣齊才放下心來。
日轉星移,蔣齊在軍中漸漸高升,某次慶功宴上,他見到了謝瑉。
是他第一次如此近的看到謝瑉,那人一身戎裝,長相十分英俊,甚至英俊得有些過分,周身籠罩著帝皇之子的尊貴不可侵,一看就知道是養尊處優,但眉目間的凜冽英氣卻不自覺地叫人心生畏懼,至少他周圍的人,對這個被朝廷大臣怨言頗多的容王殿下都是心悅誠服。
軍中這些人同朝廷裏的那些人大不相同,對容王十分忠心,反而說那起子大臣什麽都不懂,整日就知道瞎嚷嚷,這天下江山,能靠嚷嚷打下來麽?言談間頗為不屑。
蔣齊並不會因此以為沐嵐一眾人就是錯了,但也漸漸疑心謝瑉是否真的是沐嵐口中狼子野心的奸佞,隻是這奸佞,大抵也不會將自己的野心,堂而皇之的寫在臉上吧。
那之後他接觸謝瑉的機會越來越多,一次出征,他替謝瑉擋了一箭,那之後,謝瑉將他調到身邊,著意培養。
趙起因貽誤軍機被謝瑉懲處時,他也是求過情的,不過那次的確因為他的緣故,釀成大禍,謝瑉氣極,對求情的一概不理,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趙起會因為這一頓板子送了性命。
那之後,就隻有張春一人陪在他身邊,說來好笑,這個人明明是三個人中最沒有身份的一個,卻活的最是赤誠,令人心生羨慕。
那一年回京,他同張春無事在街上閑逛,張春有了看中的姑娘,攢了好久的錢要他陪自己買一支簪子,兩個大老爺們正在那裏左看右看,忽然見到沐夫人帶著一個小姑娘走了進來。
沐夫人認出了她,但並沒有答話,隻在店裏掃了幾眼,就低下頭對那小姑娘道:“荷衣,我們走了。”便匆匆離去。
自從那年出了沐府,他便再也沒有回去過,沒想到這麽多年不見,當年的那個女娃娃已經長得這般大了,雖然年紀還小,卻已經出落得這邊標致,真真對得起她的名字,恍若出水芙蓉一般。
他站在那裏好久,直到張春催了,方才回過神來。
再回邊關之後,他在當地發現了來自西域的一種香料,心中一動,托店家匿名寄到了京城沐府沐夫人手中,並留下一筆銀子,要他每年逢春節都寄一些過去。
再次收到沐嵐的信,是一場惡戰之前,信上的內容幾乎叫他不敢相信,那天他在燈下,將那封信翻來覆去看了數遍,方才確信沐嵐是要自己出賣情報給敵方,做一個叛國負君之人。
那天他想了一晚,想起在沐府中,沐嵐對自己的教導,想起那些忠孝節義的字眼,最後想起了自己這條命,是沐嵐救的。
他決心將這最後一件事做好。
他去找了張春,借喝酒之名將他迷暈,交給了一個向京城而去的駝隊,那之後的事,所有人就都知道了。
玉梁之戰慘敗,大周與西戎簽訂盟約,容王謝瑉引咎卸甲歸京,上交手中兵權。
蔣齊自述罪行,然後自盡。
同年,朝中還發生了幾件大事,前任大理寺丞石青在家中上吊自殺,戶部尚書孫展也服毒自盡,京兆府尹李常失足落水,一個月後,時任鴻臚寺大夫的沐嵐請求調任回鄉,離開了京城。
許多人都以為,他們皆是主和一派,因受不來我軍慘敗,一氣之下方才走了極端,蘭璟偶然聽蘭侯爺提起這些事的時候,卻覺出幾分不對勁來。
他開始有意無意的著手調查當年的事,一直到從刑部尚書口中聽到了吳王的那句“死在自己人的手中”,他敏銳的察覺到吳王也許知道些什麽,而事實上,趙起的確將蔣齊是沐嵐遠方表親一事無意向吳王提起,吳王雖不參與朝政,也知道這人大概是沐嵐安插在謝瑉軍中的一顆棋子。
他因不想招惹是非,叮囑兒子不要插手此事。
直到玉梁之戰之後,蔣齊叛國,吳王頭腦難得的機靈了一回,他派人查到了張春,卻並未打草驚蛇,懷著對謝瑉的怨恨,也將這事埋在了肚子裏,後來被蘭璟以重利引誘,方才透露出這個人來。
張春醒來的時候,手便隻有一個包裹,那裏是蔣齊多年來的積蓄,和沐嵐指使他叛國的證據。
也許是蔣齊最後的一點良心,他將手中的證據都交到了張春的手上,張春卻並未將此事公諸於眾,所有人都以為,他也是死在玉梁戰場上的一員,而這個被人以為是死人的人就懷揣著這樣一個秘密,在京城中隱姓埋名,娶妻生女,過了幾年的安生日子。
而大殿之上,蘭璟將這些陳年舊事一一拖出,並呈上蔣齊留下的證據,所有人鴉雀無聲,謝春秋站在那裏,腦子裏好似一團漿糊,什麽也理不出來,她看到小皇帝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這些年來,還是第一次看到他那樣的神色。
皇上震怒之後,下令大理寺將所有涉案人員一並下獄,之後宣布退朝,獨獨傳蘭璟去了勤政殿,卻並沒有傳召於她,
謝春秋腦海之中依舊是一片茫然,下朝之後,她走出大殿,聽著身邊大臣們的議論紛紛,對所有的目光視而不見。
這個時候,大臣們也不知該拿什麽樣的眼光去看待她了,謝春秋也並不十分在乎,她出了宮門,並未上馬車,而是對著車夫擺擺手,繼續向前走去。
不知走了多久,來到一片湖邊,她在湖邊一處石頭上坐了下來,心裏並沒有別的事,隻是想起小的時候,謝瑉與她之間的種種。
也許沒有人想得到,謝瑉教她最多的,便是忠誠,他說出身皇家,並不代表可以為所欲為,他們享受了旁人想不到的榮華富貴,對這天下,便比旁人有著更多的責任。
他們這些皇家子弟,要忠於這江山的每一寸土地,忠於土地上的每一位黎民百姓,山河國祚,在一日,便守一日,就算是死,也要為國而死。
這些,都是謝瑉曾經教過她的。
而對他這一生,受到的那些指責猜忌,他死之後,背負的那些罵名,卻統統看的輕巧。
謝春秋覺得心裏疼得厲害,鼻尖酸澀無比,卻因一向不怎麽掉眼淚,並沒有哭。
不知過了多久,她感到有一個人靠近了自己,隨即自己的手被握住,那人的手很有力,似乎平複了一絲她心中的惶然。
蘭璟握住她的手,才發現謝春秋的雙手一片冰涼,他將她整個人抱到了懷中,一言不發。
不知過了多久,他聽到懷中的人問自己“為什麽不告訴我。”
蘭璟吻了一下她的發頂“因為這些事,你所承受的已經太多了,我不想你再受一絲一毫的傷害。”
“所以你就自己去做這些事情?”
謝春秋已經疲憊的不想說話,腦子裏什麽都想不了了,卻也知道,將這些事情托出,蘭璟將要承受多少的壓力。
卻聽那人輕飄飄的回他:“這些事情,我做同你做,都是一樣的。”
謝春秋往他懷中埋了一埋,道:“謝謝你,蘭璟。”
蘭璟將她抱的更緊了些,並沒有說話。
他不需要她說感謝,隻需要讓她看到舊事水落石,讓她重新再去認識自己的父親。
皇上震怒之下,大理寺從上到下提心吊膽,而張春這時也回到了京城,提審之下所交代的,與蘭璟所說別無二致。
幸而沐嵐對此事並未負隅頑抗,很快便交代了個痛快,對於同黨的那些人,也很是坦白,而翰林院學士吳柯,當晚便自盡了。
大理寺丞對這樣的事情聞所未聞,對沐嵐更是不知如何是好,隻將所有人證口供一並整理了上交皇帝,聽憑聖裁。
天牢之中無比昏暗,隻有一個小小的窗口透露出些許光亮,沐嵐端坐在那裏,一聽到牢門響動,便抬起頭,看到了謝春秋。
謝春秋臉上臉一絲平日的笑意也無,對著想殺自己的吳王都能好酒好菜招待的她現在一點嬉笑都擠不出來。
事實上這幾日,她臉上幾乎沒有出現過笑容,碧璽擔憂的不行,卻不知如何去勸,聽說謝春秋要來天牢探視沐嵐,本想一同跟來,卻被拒絕,隻有謝春秋一人孤身前來。
這些年來兩人雖然同朝為官,但因謝春秋極少上朝,沐嵐又是今年方才調任回京,因此不過寥寥見過數麵,甚至並未有過交談。
沐嵐現在被奪去官位是代罪之身,即便不是,依照他的品階,見了謝春秋,也該行禮拜見才是,他卻隻是叫了一聲“容王殿下。”此外並未起身。
謝春秋開口,甚至聽不出一絲情緒“沐嵐。”
她的聲音在牢中分外明晰,明明是責問,聽起來卻毫無波瀾“你食朝廷俸祿,卻裏通外國,還滿嘴的忠孝仁義,你的聖賢書,你的大道理,就是教得你欺君罔上,背叛國家麽?”
沐嵐冷笑一聲,靜靜的道:“至少我阻止了你的父親篡奪皇位,若是等他起兵謀反,不一樣是血流成河,比起這江山正統,那些不過是小節而已,我不是背叛大周,我是在守護整個大周。”
雖然謝春秋不是愛解釋的人,因她素來知道辯解沒用,但此時還是忍不住道:“我父親一生忠貞,從未想過謀奪皇位,隻有你們這些人,才整日對他猜忌懷疑,以為他眼裏盯著皇位!你們當真以為,所有生於皇家之人,眼裏都隻有那一個位置不成。”
沐嵐狠聲道:“當時皇帝年幼,你父親手握二十萬兵權,除此之外,幾乎天下兵馬都可聽他調派,他為人剛愎自用,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是再贏下玉梁之戰,必然會危及皇位,我之所以這麽做,正是為了社稷,為了家國。”說著冷笑一聲“你這種婦孺之輩,能懂得什麽家國天下。”
謝春秋突然無法言語,謝瑉十七歲上戰場,從青春年少到鬢角華發生,身上無數傷病,每到了陰天下雨,都是痛苦不堪,即便這樣,依然被人冠上亂臣賊子的名號,用這樣惡劣的手段去侮辱於他。
而似沐嵐這樣的人,反倒做了數十年年眾人口中的良臣,所有人都以為他們忠貞不二,是社稷棟梁,這世事顛倒,當真可笑。
她深吸一口氣,接著緩緩吐出,道:“那沐大人此時淪為階下之囚,不知心中作何感想,是否覺得忠而蒙冤,十分委屈?”
沐嵐轉過頭去不與他對視“我求仁得仁,這一生沒有遺憾了,即便現在叫我去見幾位大人,也很安心。”
謝春秋眼裏滿是血絲,幾乎銀牙咬碎“沐嵐,五萬將士英靈,都在天上看著你呢!”
沐嵐平靜的道:“你說的對,這些年來,我的確日日不能安枕,所以我一直都在盼著這一天到來。”
她氣極反笑“好,好,沐大人果然不同凡響,但你隻需記得,從此之後十年,百年,甚至千年,你都隻是百姓口中勾結外敵的奸佞,所有人都會覺得,你萬死也難贖其,罪事實也是如此,等你到了下麵,他們會在那裏等著你,等著將你撕碎。”
說完這些,她不在逗留,也知與沐嵐這樣的人,根本無法交流,她扔下一句“沐大人,你等死吧,行刑的那一天,我會替我父親去送你的。”便離開了牢房。
沒走幾步,便看到了這幾日被提到大理寺天牢中的吳王,她隔著欄杆,冷冷的看著吳王“我聽蘭璟說,這些事情,你早便知道?”
吳王自然知道她指的什麽,卻好似啞巴了一般,失去了從前向她叫囂的氣勢。
謝春秋隻覺荒唐,老容王好歹是他的兄長,他竟可以在得知此事之後,這般的袖手旁觀,不聞不問。
她慢慢轉過身,淡淡的道:“我會去求皇上,給你個全屍的。”
此案震驚朝野上下,在百姓之中也漸漸傳開來,過了幾日,皇上的聖旨下來,言道沐嵐叛國通敵,罪無可恕,於三日之後斬首示眾,。
而張春明知此事,卻不告朝廷,使聖聽蒙蔽,但念在其此番亦有功勞,並有改過之意,所以不過多追劇。
而吳王罪犯數條,賜白綾自盡。
皇上下了罪己詔,自責當時年幼,未能明察此事,使得沐嵐一黨逍遙多年,還衣冠楚楚的立於朝堂之上,很是不該。
行刑之前的最後一個晚上,蘭璟來到了牢房之中。
沐嵐似乎料到他會來,拿起獄卒方才送來的,為他送行的酒杯“見卿來的正好,可要與老夫痛飲一杯?”又不無遺憾的道:“可惜這裏沒有棋,不能與你下最後一盤了。”
見蘭璟不說話,方才放下了手中酒壺,站起身來,引起鐐銬作響。
他定定的看著蘭璟“那日你問我善惡忠奸之道,我沒想到是為了這個,但是即便知道,我也會以同樣的話來回答你。”
“我做下的這些事,犯下的這些罪孽,會用性命去償還。但我並不覺後悔,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要為了自己守護的東西做出犧牲,哪怕背負罵名,被世人不齒。”
“見卿,吾輩往以,日後社稷朝綱,還是要你們這些年輕的人來扶持。”
蘭璟隻說了兩字“住口。”
他從來以溫潤示人於外,一向也沒說過這樣的話,尤其還是對著自己的長輩。
說罷向他伸出了手,蔣齊將自己的手在衣服上擦了擦,又擦了擦,方才握住了那雙手。
他這一生,除了已經在記憶中漸漸模糊的父母,這是最初的溫暖來源。
兩個人在路上走著,天上又飄飄搖搖的落下了雪花,但他卻不再害怕了,就這樣被男人帶回了府中,他之後方才知道,這位撿了他回來的人,乃是當朝的翰林院學士,名叫沐嵐。
蔣齊被安排在廂房之中,之後的許多年,這裏便成了他的居所。
他簡直誠惶誠恐,也許有許多人死在了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成了路邊無人問津的屍骨,但他沒有,不僅如此,也沒有像自己想象當中的一樣成了大戶人家的牛馬,反而待遇頗好,讓他懷疑是不是自己的父母在天之靈庇佑,否則這樣的好運氣,怎麽會降臨到自己身上。
沐嵐找大夫替他檢查了身體,治好了他身上的凍瘡,還找來裁縫替他量體做衣,等到第二天年春暖花開的時候,他已經脫胎換骨,再也不見那個饑寒交迫在路邊吃冷餅的男孩的影子。
沐嵐無事的時候,還親自教他識字,並且他書房中的書,都可隨意取來翻看,蔣齊就這樣認了字,懂了忠孝的道理。
他堅持替沐家做些雜事,不肯白吃人家的飯,沒過幾年,沐夫人誕下一個女兒,生的粉雕玉琢,惹人憐愛,沐家夫婦十分疼愛這個女兒,為她起名沐荷衣。
可是漸漸的,沐嵐卻開始時不時的眉頭緊鎖,滿腹心事,他那時已經是個半大小子,生的還比同齡人要高壯一些,覺得自己十分的可以頂天立地,因此他去問沐嵐“大人,最近見您似乎為什麽事所煩擾,不知蔣齊有沒有能為您分憂的地方。”
沐嵐看著他,搖搖頭道一句:“你不懂。”就將他給打發下去了。
如此反複幾次,有一日,沐嵐忽然主動找到他,問他是否願意參軍。
就這樣,蔣齊走出了沐府,被沐嵐安排了一個新的身份,到了容王謝瑉的軍中。
他在軍中十分願意吃苦,而且懂得識文斷字,學東西也快,再加上身形不斷的拔高,越發顯得健壯,許是年幼時的經曆,他比旁人更加拚命,漸漸得到上級的賞識,也有了一官半職。
他與沐嵐隻偶爾通信,而且信中隻有寥寥幾句,除此之外,隻有回京的時候,兩人會在私下見麵,他漸漸知道了沐嵐在做一些什麽事情,知道了他們顧慮那個容王的勢力一天比一天大,隻怕要威脅到皇上,也知道了與他一黨的,都是一些什麽人。
他為他們做了不少的事情,同時也在軍中結交到了摯友,同張春,趙起三個人結為生死兄弟,三個人中,趙起是吳王流落在外的兒子,行事有些張揚,對他二人也並不如何避諱自己的身份。
蔣齊不經意間被他們發現自己與沐嵐相識,也隻說是遠房親戚而已,幸而趙起對於沐嵐和他是什麽關係並不感興趣,對謝瑉也不像其它人那樣心悅誠服,反而說他裝腔作勢,吳王在朝中也是個不管事的,蔣齊才放下心來。
日轉星移,蔣齊在軍中漸漸高升,某次慶功宴上,他見到了謝瑉。
是他第一次如此近的看到謝瑉,那人一身戎裝,長相十分英俊,甚至英俊得有些過分,周身籠罩著帝皇之子的尊貴不可侵,一看就知道是養尊處優,但眉目間的凜冽英氣卻不自覺地叫人心生畏懼,至少他周圍的人,對這個被朝廷大臣怨言頗多的容王殿下都是心悅誠服。
軍中這些人同朝廷裏的那些人大不相同,對容王十分忠心,反而說那起子大臣什麽都不懂,整日就知道瞎嚷嚷,這天下江山,能靠嚷嚷打下來麽?言談間頗為不屑。
蔣齊並不會因此以為沐嵐一眾人就是錯了,但也漸漸疑心謝瑉是否真的是沐嵐口中狼子野心的奸佞,隻是這奸佞,大抵也不會將自己的野心,堂而皇之的寫在臉上吧。
那之後他接觸謝瑉的機會越來越多,一次出征,他替謝瑉擋了一箭,那之後,謝瑉將他調到身邊,著意培養。
趙起因貽誤軍機被謝瑉懲處時,他也是求過情的,不過那次的確因為他的緣故,釀成大禍,謝瑉氣極,對求情的一概不理,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趙起會因為這一頓板子送了性命。
那之後,就隻有張春一人陪在他身邊,說來好笑,這個人明明是三個人中最沒有身份的一個,卻活的最是赤誠,令人心生羨慕。
那一年回京,他同張春無事在街上閑逛,張春有了看中的姑娘,攢了好久的錢要他陪自己買一支簪子,兩個大老爺們正在那裏左看右看,忽然見到沐夫人帶著一個小姑娘走了進來。
沐夫人認出了她,但並沒有答話,隻在店裏掃了幾眼,就低下頭對那小姑娘道:“荷衣,我們走了。”便匆匆離去。
自從那年出了沐府,他便再也沒有回去過,沒想到這麽多年不見,當年的那個女娃娃已經長得這般大了,雖然年紀還小,卻已經出落得這邊標致,真真對得起她的名字,恍若出水芙蓉一般。
他站在那裏好久,直到張春催了,方才回過神來。
再回邊關之後,他在當地發現了來自西域的一種香料,心中一動,托店家匿名寄到了京城沐府沐夫人手中,並留下一筆銀子,要他每年逢春節都寄一些過去。
再次收到沐嵐的信,是一場惡戰之前,信上的內容幾乎叫他不敢相信,那天他在燈下,將那封信翻來覆去看了數遍,方才確信沐嵐是要自己出賣情報給敵方,做一個叛國負君之人。
那天他想了一晚,想起在沐府中,沐嵐對自己的教導,想起那些忠孝節義的字眼,最後想起了自己這條命,是沐嵐救的。
他決心將這最後一件事做好。
他去找了張春,借喝酒之名將他迷暈,交給了一個向京城而去的駝隊,那之後的事,所有人就都知道了。
玉梁之戰慘敗,大周與西戎簽訂盟約,容王謝瑉引咎卸甲歸京,上交手中兵權。
蔣齊自述罪行,然後自盡。
同年,朝中還發生了幾件大事,前任大理寺丞石青在家中上吊自殺,戶部尚書孫展也服毒自盡,京兆府尹李常失足落水,一個月後,時任鴻臚寺大夫的沐嵐請求調任回鄉,離開了京城。
許多人都以為,他們皆是主和一派,因受不來我軍慘敗,一氣之下方才走了極端,蘭璟偶然聽蘭侯爺提起這些事的時候,卻覺出幾分不對勁來。
他開始有意無意的著手調查當年的事,一直到從刑部尚書口中聽到了吳王的那句“死在自己人的手中”,他敏銳的察覺到吳王也許知道些什麽,而事實上,趙起的確將蔣齊是沐嵐遠方表親一事無意向吳王提起,吳王雖不參與朝政,也知道這人大概是沐嵐安插在謝瑉軍中的一顆棋子。
他因不想招惹是非,叮囑兒子不要插手此事。
直到玉梁之戰之後,蔣齊叛國,吳王頭腦難得的機靈了一回,他派人查到了張春,卻並未打草驚蛇,懷著對謝瑉的怨恨,也將這事埋在了肚子裏,後來被蘭璟以重利引誘,方才透露出這個人來。
張春醒來的時候,手便隻有一個包裹,那裏是蔣齊多年來的積蓄,和沐嵐指使他叛國的證據。
也許是蔣齊最後的一點良心,他將手中的證據都交到了張春的手上,張春卻並未將此事公諸於眾,所有人都以為,他也是死在玉梁戰場上的一員,而這個被人以為是死人的人就懷揣著這樣一個秘密,在京城中隱姓埋名,娶妻生女,過了幾年的安生日子。
而大殿之上,蘭璟將這些陳年舊事一一拖出,並呈上蔣齊留下的證據,所有人鴉雀無聲,謝春秋站在那裏,腦子裏好似一團漿糊,什麽也理不出來,她看到小皇帝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這些年來,還是第一次看到他那樣的神色。
皇上震怒之後,下令大理寺將所有涉案人員一並下獄,之後宣布退朝,獨獨傳蘭璟去了勤政殿,卻並沒有傳召於她,
謝春秋腦海之中依舊是一片茫然,下朝之後,她走出大殿,聽著身邊大臣們的議論紛紛,對所有的目光視而不見。
這個時候,大臣們也不知該拿什麽樣的眼光去看待她了,謝春秋也並不十分在乎,她出了宮門,並未上馬車,而是對著車夫擺擺手,繼續向前走去。
不知走了多久,來到一片湖邊,她在湖邊一處石頭上坐了下來,心裏並沒有別的事,隻是想起小的時候,謝瑉與她之間的種種。
也許沒有人想得到,謝瑉教她最多的,便是忠誠,他說出身皇家,並不代表可以為所欲為,他們享受了旁人想不到的榮華富貴,對這天下,便比旁人有著更多的責任。
他們這些皇家子弟,要忠於這江山的每一寸土地,忠於土地上的每一位黎民百姓,山河國祚,在一日,便守一日,就算是死,也要為國而死。
這些,都是謝瑉曾經教過她的。
而對他這一生,受到的那些指責猜忌,他死之後,背負的那些罵名,卻統統看的輕巧。
謝春秋覺得心裏疼得厲害,鼻尖酸澀無比,卻因一向不怎麽掉眼淚,並沒有哭。
不知過了多久,她感到有一個人靠近了自己,隨即自己的手被握住,那人的手很有力,似乎平複了一絲她心中的惶然。
蘭璟握住她的手,才發現謝春秋的雙手一片冰涼,他將她整個人抱到了懷中,一言不發。
不知過了多久,他聽到懷中的人問自己“為什麽不告訴我。”
蘭璟吻了一下她的發頂“因為這些事,你所承受的已經太多了,我不想你再受一絲一毫的傷害。”
“所以你就自己去做這些事情?”
謝春秋已經疲憊的不想說話,腦子裏什麽都想不了了,卻也知道,將這些事情托出,蘭璟將要承受多少的壓力。
卻聽那人輕飄飄的回他:“這些事情,我做同你做,都是一樣的。”
謝春秋往他懷中埋了一埋,道:“謝謝你,蘭璟。”
蘭璟將她抱的更緊了些,並沒有說話。
他不需要她說感謝,隻需要讓她看到舊事水落石,讓她重新再去認識自己的父親。
皇上震怒之下,大理寺從上到下提心吊膽,而張春這時也回到了京城,提審之下所交代的,與蘭璟所說別無二致。
幸而沐嵐對此事並未負隅頑抗,很快便交代了個痛快,對於同黨的那些人,也很是坦白,而翰林院學士吳柯,當晚便自盡了。
大理寺丞對這樣的事情聞所未聞,對沐嵐更是不知如何是好,隻將所有人證口供一並整理了上交皇帝,聽憑聖裁。
天牢之中無比昏暗,隻有一個小小的窗口透露出些許光亮,沐嵐端坐在那裏,一聽到牢門響動,便抬起頭,看到了謝春秋。
謝春秋臉上臉一絲平日的笑意也無,對著想殺自己的吳王都能好酒好菜招待的她現在一點嬉笑都擠不出來。
事實上這幾日,她臉上幾乎沒有出現過笑容,碧璽擔憂的不行,卻不知如何去勸,聽說謝春秋要來天牢探視沐嵐,本想一同跟來,卻被拒絕,隻有謝春秋一人孤身前來。
這些年來兩人雖然同朝為官,但因謝春秋極少上朝,沐嵐又是今年方才調任回京,因此不過寥寥見過數麵,甚至並未有過交談。
沐嵐現在被奪去官位是代罪之身,即便不是,依照他的品階,見了謝春秋,也該行禮拜見才是,他卻隻是叫了一聲“容王殿下。”此外並未起身。
謝春秋開口,甚至聽不出一絲情緒“沐嵐。”
她的聲音在牢中分外明晰,明明是責問,聽起來卻毫無波瀾“你食朝廷俸祿,卻裏通外國,還滿嘴的忠孝仁義,你的聖賢書,你的大道理,就是教得你欺君罔上,背叛國家麽?”
沐嵐冷笑一聲,靜靜的道:“至少我阻止了你的父親篡奪皇位,若是等他起兵謀反,不一樣是血流成河,比起這江山正統,那些不過是小節而已,我不是背叛大周,我是在守護整個大周。”
雖然謝春秋不是愛解釋的人,因她素來知道辯解沒用,但此時還是忍不住道:“我父親一生忠貞,從未想過謀奪皇位,隻有你們這些人,才整日對他猜忌懷疑,以為他眼裏盯著皇位!你們當真以為,所有生於皇家之人,眼裏都隻有那一個位置不成。”
沐嵐狠聲道:“當時皇帝年幼,你父親手握二十萬兵權,除此之外,幾乎天下兵馬都可聽他調派,他為人剛愎自用,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是再贏下玉梁之戰,必然會危及皇位,我之所以這麽做,正是為了社稷,為了家國。”說著冷笑一聲“你這種婦孺之輩,能懂得什麽家國天下。”
謝春秋突然無法言語,謝瑉十七歲上戰場,從青春年少到鬢角華發生,身上無數傷病,每到了陰天下雨,都是痛苦不堪,即便這樣,依然被人冠上亂臣賊子的名號,用這樣惡劣的手段去侮辱於他。
而似沐嵐這樣的人,反倒做了數十年年眾人口中的良臣,所有人都以為他們忠貞不二,是社稷棟梁,這世事顛倒,當真可笑。
她深吸一口氣,接著緩緩吐出,道:“那沐大人此時淪為階下之囚,不知心中作何感想,是否覺得忠而蒙冤,十分委屈?”
沐嵐轉過頭去不與他對視“我求仁得仁,這一生沒有遺憾了,即便現在叫我去見幾位大人,也很安心。”
謝春秋眼裏滿是血絲,幾乎銀牙咬碎“沐嵐,五萬將士英靈,都在天上看著你呢!”
沐嵐平靜的道:“你說的對,這些年來,我的確日日不能安枕,所以我一直都在盼著這一天到來。”
她氣極反笑“好,好,沐大人果然不同凡響,但你隻需記得,從此之後十年,百年,甚至千年,你都隻是百姓口中勾結外敵的奸佞,所有人都會覺得,你萬死也難贖其,罪事實也是如此,等你到了下麵,他們會在那裏等著你,等著將你撕碎。”
說完這些,她不在逗留,也知與沐嵐這樣的人,根本無法交流,她扔下一句“沐大人,你等死吧,行刑的那一天,我會替我父親去送你的。”便離開了牢房。
沒走幾步,便看到了這幾日被提到大理寺天牢中的吳王,她隔著欄杆,冷冷的看著吳王“我聽蘭璟說,這些事情,你早便知道?”
吳王自然知道她指的什麽,卻好似啞巴了一般,失去了從前向她叫囂的氣勢。
謝春秋隻覺荒唐,老容王好歹是他的兄長,他竟可以在得知此事之後,這般的袖手旁觀,不聞不問。
她慢慢轉過身,淡淡的道:“我會去求皇上,給你個全屍的。”
此案震驚朝野上下,在百姓之中也漸漸傳開來,過了幾日,皇上的聖旨下來,言道沐嵐叛國通敵,罪無可恕,於三日之後斬首示眾,。
而張春明知此事,卻不告朝廷,使聖聽蒙蔽,但念在其此番亦有功勞,並有改過之意,所以不過多追劇。
而吳王罪犯數條,賜白綾自盡。
皇上下了罪己詔,自責當時年幼,未能明察此事,使得沐嵐一黨逍遙多年,還衣冠楚楚的立於朝堂之上,很是不該。
行刑之前的最後一個晚上,蘭璟來到了牢房之中。
沐嵐似乎料到他會來,拿起獄卒方才送來的,為他送行的酒杯“見卿來的正好,可要與老夫痛飲一杯?”又不無遺憾的道:“可惜這裏沒有棋,不能與你下最後一盤了。”
見蘭璟不說話,方才放下了手中酒壺,站起身來,引起鐐銬作響。
他定定的看著蘭璟“那日你問我善惡忠奸之道,我沒想到是為了這個,但是即便知道,我也會以同樣的話來回答你。”
“我做下的這些事,犯下的這些罪孽,會用性命去償還。但我並不覺後悔,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要為了自己守護的東西做出犧牲,哪怕背負罵名,被世人不齒。”
“見卿,吾輩往以,日後社稷朝綱,還是要你們這些年輕的人來扶持。”
蘭璟隻說了兩字“住口。”
他從來以溫潤示人於外,一向也沒說過這樣的話,尤其還是對著自己的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