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本來是佛,為何生起無明
無明眾生本有,何故複說本來成佛
一切如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
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嗎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接下來由金剛藏菩薩提出問題。金剛藏菩薩在密宗是很重要的一位菩薩。
顧名思義,所謂金剛是無始以來永恒不變、顛撲不破之意。藏者大倉庫也,含藏萬物。
每位菩薩起來問問題的儀式都一樣,在此省略,不再重複解釋。
【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晦,幻翳(yi4:遮蓋)朗然,慧目清淨。】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你剛才已經為眾菩薩們解釋闡說如何成佛的基本因素,以及修行的順序和方法,替我們這些眾生開啟蒙昧迷糊的心智。與會大眾承蒙佛的慈悲教誨,“幻翳朗然”,有如眼睛生病模糊一片,現在病好了,眼睛看清楚了。“慧目清淨”頭腦明明白白,對於如何修行圓覺成佛的方法,都清晰明了。
【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複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
接著,金剛藏菩薩把他的問題提出來了。他問世尊,假如每一個眾生本來都是佛,自性本來圓覺清淨,為什麽還會有無明呢?這個問題在“楞嚴經”上也提到過,眾生本來是佛,這一念無明如何生起來的呢?
假如眾生有生命以來就有無明,那麽,為什麽說眾生本來成佛呢?這是邏輯上同一個問題的反問。
再來是綜合性的問題,十方三世一切不同的眾生本來成佛,那麽,為什麽有我們這些眾生呢?為什麽我們現在是眾生,而不是佛呢?假如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後來才生起無明,那麽,一切如來什麽時候又生出一切煩惱呢?這裏所說的煩惱就是無明,或稱惑業。
【唯願不舍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
希望如來大慈大悲,不要因為度眾生很辛苦,而舍棄了無遮的大慈悲,無遮就是廣大沒有遮蓋,大慈大悲是沒有選擇,沒有條件,沒有阻礙,沒有範圍,任何眾生都平等救度。
希望佛大慈大悲為諸菩薩打開秘密藏,解答這個秘密,此秘密是為菩薩而開,唯有大菩薩才懂得秘密藏,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麽變成凡夫?這是個令人疑惑難解的大秘密。這個大秘密唯有諸大菩薩才懂得,至於其他凡夫眾生,那就疑竇叢生了。所以亟需佛來開顯這“修多羅了義法門”,使之永遠斷離懷疑後悔。修多羅是經藏、經典的意思。了義則是究竟清澈圓滿的意思。
我們知道佛法有四個原則:
第一,依法不依人:依佛的正法,不因為某一位老師、法師、上師或善知識,我特別喜歡他,或者他對我特別鍾愛,而隻相信他說的佛法,其他人所說的,我一概不理,不以為然,這不是一個佛弟子所該有的行為。學佛人隻問對方所說的是不是正法,而不被個人的喜好愛惡所迷惑困宥(you4:寬容,饒恕,原諒。)。
第二,依經不依論:一切菩薩的論述以及後世的注解固然高明,但是,真正的佛弟子究竟應該以佛經作依據,不應以論藏作依據。所以,我常勸學佛的同學們,不要陷於這一百年來的佛學著作及注解中,昏頭轉向,應該直接研究佛經。至於名詞不懂,則可查佛學辭典,乃至於我所寫的及我所說的,隻是幫助諸位了解研究佛經而已,不要以我的話為標準,要直接以佛經為依據。
前幾天,我的一位在大學擔任係主任的學生來找我,說最近準備寫一本“××概論”,問我怎麽寫較為妥當?我說你不要再寫什麽概論了。我向來對學生看什麽概論持保留態度,什麽哲學概論、文學概論、政治學概論、經濟學概論,唉!已經概了幾十年了,還在那裏窮概。一把剪刀,一罐漿糊,東抄一段,西剪一段,就是一本概論。奉勸各位,要真作學問,須直接從原典入手。
最近國外有人寫信問我,想要研究學佛,第一步要從哪一本書入手,我想了一下,還真答不出來,隻好回說沒有。但是假如要看佛學概論的話,印度佛教本有的佛學概論有兩本,一是“大智度論”,一是“瑜伽師地論”。中國的佛學概論是智者大師的“摩訶止觀”,以及永明壽禪師的“鏡宗錄”。他說老師,這些概論我看不懂呀!看不懂,我也沒有辦法。
注意!學佛要依經不依論,佛經看不懂的話,一字一字慢慢啃,一字一字慢慢查,下苦功夫,配合日常生活的反省檢點終會有所體會的。
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經有些是了義經,有些是不了義經。了義是徹頭徹尾的通達圓滿,譬如“楞嚴經”、“圓覺經”、“華嚴經”、“法華經”,這些是了義經。有些是不了義,乃是佛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對宇宙生命問題的方便說法,雖末直截點出佛法的究竟,但若能將這些道理參照對比、融會貫通,還是有個趨向了義理趣的脈絡可尋。
第四,依智不依識:佛法是智慧之學,不是盲目的迷信,也不是呆板的功夫,真正智慧不是根據我們的意識妄想去推測。
剛才我們講到了義法門,所以提到了四依四不依,現在我們回到本經,金剛藏菩薩為我們提出問題,希望佛大慈大悲為末世眾生講解經藏中的了義法門,令眾生“永斷疑悔”,得到真信。
“華嚴經”提到“信為道源功德母”,基督說信者得救。其實,信很難。諸位真的信佛嗎?如果我說你不是真信、正信,那你一定很生氣。對不起,沒有證得菩提以前,都不能算真信、正信,都是迷信,都是妄情地相信。必須“永斷疑悔”,才是真信、正信。疑悔的悔有二層意思,一是後悔的悔;另一層意思是對於自己的思想或行為,不知對或不對,自己不敢確定,有一點懷疑,這就是悔,所以把疑與悔放在一起。
中國佛法中的禪宗要你起疑情,有疑才有悟,何況一切眾生本來就在懷疑中。沒有成佛以前處處是問題,生從哪裏來?死向何處去?佛法說有前生,你見過?死後靈魂究竟存不存在?誰能證實?這些都是問題。禪宗的方法之一就是挑起你的疑情,你說你有痛苦,那麽,痛苦從哪裏來?因為有我,你又是生命東西?肉體?肉體不是你。真正的我是心,心在哪裏?如此一步一步追問下去,大疑就是大悟,小疑就是小悟。現代青年喜好學禪,問他有沒有問題呢?半個問題都沒有,不疑就不悟,這樣還學什麽禪呢?禪宗講參話頭,“釋迦拈花,迦葉微笑”,迦葉為何微笑?牙齒白呀?釋伽牟尼佛又為什麽要拈花?假如你不去參究這類問題,那就不要學禪了,沒有懷疑,何來開悟?
金剛藏菩薩在此提到“永斷疑悔”,寫文章叫破題,問題的主要中心給你點出來了。斷了這個疑悔,你就得到金剛藏顛撲不破的智慧境界,了解佛法真正的奧秘。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複始。】
金剛藏菩薩提完了問題,恭恭敬敬地跪下來磕頭,如是磕三次頭,禮拜三次,虔誠地請佛回答問題。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這個時候釋伽牟尼佛告訴金剛藏菩薩說!好的!好的!善男子可翻譯為大丈夫,帶有了不起的意思。你們能夠為了諸位菩薩及末世眾生詢問如來。這裏看經要留意,這個“如來”不單指釋伽牟尼佛,而是指一切佛的總稱,金剛藏菩薩問的是一切佛最深最秘密最究竟最根本的方法。“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佛說你問的問題好利害,真不簡單,是一切菩薩們最高的教育方法,這是大乘道的了義法門。而且這個問題如果懂得的話,“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從此“永斷疑悔”,不再有任何懷疑。
請問諸位在家及出家的同學們,我們學佛是否沒有任何懷疑?是否絕對相信?念佛念了幾十年,能不能往生西方?不敢確信。聽說密宗好,趕緊跑去灌頂,好像隻要一灌頂,咒子一念,就可以馬上成佛似的,可是真如此相信嗎?結果學密宗咒子念了幾十萬遍,沒有什麽感應,好像也靠不祝很多人很用功、很虔誠,天天作早晚課,又拜佛,又吃素,又回向,到後來想想,這樣是不是真有功德?念了咒,念了經,是不是真能消業呀?信了佛教,卻又隨時在疑悔中,每人輕重不一。我幾十年來所看到、聽到的學佛學道人士大都如此在疑悔中,包括我自己當年也是如此。我們不要打妄語,是不是這樣?好好坦白發露懺悔一番。
那麽,怎麽樣才能“永斷疑悔”,“得決定信”呢?如何才能正信呢?告訴各位,不到八地菩薩做不到,八地以前都還會退轉,何況我們凡夫呢?一般人學佛都是做生意的心理,念了幾天佛,就開始懷疑,邊念邊懷疑,又想賺錢,又怕賠錢。
好了,我們現在聽佛答複。
【爾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認而聽。】
這個時候金剛藏菩薩聽到佛肯答複,非常歡喜,在座大眾都靜默聆聽。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種取舍,皆是輪回。末出輪回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
一切世界不隻是一切眾生,一切世界包括一切物質世界及一切精神世界。而這裏講到的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都是相對的,這是六個大綱要。讀經要細心,不可忽略過去。
始終,這個世界如何開始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地球怎麽來的?宇宙怎麽開始的?地球何時毀滅?這些都是問題。
生滅,世界上一切東西和生命如何生起?例如人從哪裏來?無論東西方文化、宗教、哲學、科學,討論了幾千年,也鬧了幾千年,到現在還沒有搞清楚。據說人是上帝創造的,上帝又是誰生的?達爾文進化論說人是從猿猴進化而來,你相信人類的祖先是猿猴嗎?還有現在猿猴為什麽不變成人呢?
在佛經也提到人類的來源,既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猴子變的,而是另外一個世界--“光音天”下來的。這地球原來沒有人類,我們的老祖宗從光音天來的時候,起初都會飛,等於有人認為外太空人飛到地球這個星球上來玩,在地球上玩久了以後,喜歡在地上抓些東西吃吃,結果,一吃就吃壞了,飛不起來,便留在地球上。
那麽,我們要追問,光音天的人又是從哪裏來的呢?光音天是色界天中的一個天,以科學來講,那是銀河係統外,另一個外銀河係統。假如說色界天的人是由無色天來的,那麽,無色界天的人又從哪裏來?如此追問下去,問題就大了,沒完沒了。
前後,時間有沒有前後?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說明時間是相對的,早在二千多年以前,釋伽牟尼佛就說過宇宙間每個不同的世界,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就不同。月球的一天等於地球的一個月,太陽的一天等於地球的一年。所以,時間前後的問題究竟存在不存在?
有無,這也是哲學,科學所探索的問題,物質究竟滅還是不滅呢?唯物論說物質是萬物的根本,宇宙唯一的實體,那麽物質是絕對不滅的嗎?人的生命是有?沒有?滅?不滅?
聚散,空中的濕氣遇冷則聚成水滴,地上的水也可因日曬而散發掉,世間的一切無論是物質或生命、人際關係、種族關係等等,均在無常聚散中,你能找到一個永恒不變的嗎?
起止,這個宇宙世界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停止?我們的生命何時結束?人類的煩惱又何時了結?這些都是問題。
看“圓覺經”不可隨隨便便看過去,這句經文包括了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等等那麽多問題。
“念念相續,循環往複”。你看!奇怪啊!剛才提到“世界始終、生滅......”這些問題,到此卻歸結到念念相續的心理問題。我們心理的思想,每一念、每一念連接而來,前一個思想過去了,第二個思想你不用想它,它自然會生起來,相續不斷。你說我睡覺就不想了,真的沒有想?不是,還是念念在想,做夢就是想,有些夢自己知道,有很多夢醒來就忘掉了,以為沒有夢,沒有想,不對的。甚至睡覺那個境界就是念,我們一切眾生如果沒有睡眠的習氣,沒有睡覺這個念,就不會有睡覺這個現象出來。睡眠這個現象也是一念,這一念也就是無明來的。所以真正悟道、證道的大阿羅漢、大菩薩們斷除了這一念,自可不必睡覺。你說我們人的心理現象就是念念相續,像流水一樣接連不斷,煩惱也是一樣,想停也停不住,抽刀斷水水更流。如此“循環往複”,就像繞圈子似的,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循環往複”這四個字是從中國的“易經”裏麵引用出來的,這個思想觀念是中國文化本有,並非從佛學而得。不僅是人的心理狀態如此,在太空裏的物理現象也是如此,丟出去的東西,繞一圈又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
“種種取舍,皆是輪回”。因為我們有念頭,有貪、(目+真)、癡、慢、疑等等念頭,所以有所喜好,有所厭惡,有取有舍,有些東西丟得開,有些東西則抓得很牢,“種種取舍”,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於是就形成了輪回。輪回就是在那裏轉圈子,忽東忽西,此上彼下,昏頭轉向,沒完沒了,跳不出來。
“末出輪回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同流轉”。成佛就是跳出這個輪回,不在這個圈子裏轉了。但是,佛說一切凡夫想了解成佛的境界,等於是迷迷糊糊在圈子裏轉,而想要了解整個繞圈子的事,怎麽可能看得清楚呢?除非你跳出圈子外麵來看,才會了解。沒有跳出圈子,即使向你解釋,你也無法明白,就如蘇東坡描寫廬山的名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人在廬山裏始終看不清廬山整體的實況。在沒成佛以前,所討論的佛境界,修行的境界,都墮在輪回中,都是輪回裏的觀念。
“若免輪回,無有是處”。佛答複金剛藏菩薩的問題說:你若對眾生本有之圓明覺性認識不清楚,在輪回流轉中妄測圓明覺性,那麽所有修行永遠是走錯路,想要跳出輪回,根本不可能。
這個問題很嚴重。假如當時我在場的話,聽了佛這樣的答複,我一定挾了書包就跑,為什麽?因為不管你修淨土也好,禪宗也好,天台也好,密宗也好,不管你怎麽修,你還是沒有跳出輪回,你還是凡夫。既然是凡夫,就無法認清佛的境界。很多人認為悟了道就有神通,能夠看到什麽光啦!可以聽到什麽聲音啦!甚至打坐會飛起來,乃至認為入定是什麽都不知道,然後可以不吃飯、不喝水,這些都是空話!都是凡夫的臆想、妄想、亂想。你要認得清楚的話,除非成佛。可是我既然成佛,又何必再跟你學?
所有佛講這句話很嚴重,他告訴金剛藏菩薩,這是一個最大的秘密,你懂了這個秘密才可以成佛。佛在這裏講這句話,等於禪宗的祖師們一樣,你一股求道的熱忱進來,一棒子往你頭上劈下去,打得你天旋地轉,打得你不知如何應對。好在金剛藏菩薩打不倒,動都不動,還是求佛繼續說下去。
【譬如動目,能搖湛(zhan4:深;清。)水。又如定眼,由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複如是。】
這幾句話多美!散發著高超的文學意境,多少詩人詞家都借用了這些句子。“雲駛月運,舟行岸移”這些詞句,是否美得又要令一些人懷疑“圓覺經”是假的呢?
什麽是湛水?就是清水,一清到底,沒有一絲汙染,水底的沙子、石頭、遊魚等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一點波紋都沒有,波平如鏡,清清湛湛。
怎麽“能搖湛水”?各位不妨做個實驗,站在清湛的池水前,看著清水,將眼珠左右搖晃,你就會感覺到池水開始搖動了。事實上,水有沒有動呢?--沒有,根本是你的眼睛在動,而感覺上是以為水動。這是一個妙不可言的比喻。
佛在說法的時候,用了很多的比喻。你沒有到達那個境界,要告訴你那個道理是很困難的,連對菩薩們都無法講清楚,何況一般凡夫眾生。所有佛說法婆心特切,你沒有辦法懂,還是想盡辦法舉了很多的比喻讓你懂。可是,眾生聽了比喻,懂了沒有?
這裏有一個故事--一個瞎子問人家說:“你們講白,白是什麽樣子?請你告訴我。”那個人告訴他:“白就像冬天的雪一樣。”瞎子沒見過雪,還是不懂白是什麽樣子,又去問人家。另一人告訴他:“白呀!白就像麵粉一樣白啦!瞎子也沒有見過麵粉是啥樣子,又去問另外一個人。剛好有隻白鵝在那裏,這個人就告訴他:“雪和麵粉像白鵝一樣白。”然後拉著瞎子的手摸摸白鵝的樣子。這個時候白鵝“嘎!嘎!”叫了兩聲,瞎子恍然大悟地說:“哎呀!早不說,白就是''嘎''!''嘎''!嘛!”。
接下來,佛又作了第二個比方。“又如定眼,由回轉火。”不知各位小時候有沒有玩過香?把拜神的香在眼睛前麵繞圈圈,就看到前麵有個火圈。這個火圈是真的還是假的?學過物理的就曉得這是視覺上的假相,這個道理和看電影的道理一樣。
“雲駛月運”,這是第三個比喻。夜裏,我們抬頭望月,看到月亮在動,其實,所看不是月亮動,而是旁邊的雲在飄,感覺上好像是月亮動。現代人把這個道理應用在舞台上,將人物後麵的布景轉動,看起來則像是舞台上的人在動。
“舟行岸移”,坐在船上,不感覺船在動,隻看到兩岸的樹往後移。大家都有搭火車的經驗,火車剛開動時,沒有感覺火車動,隻看到車站及建築物往後移動,甚至看到隔鄰那節火車開了,結果是自己這邊的火車開動。
各位看釋伽牟尼佛的這四個比喻妙不妙?他沒有解釋無明怎麽生起的,眾生本來是佛,又怎麽生起無明變成凡夫?這些他都沒有講,他隻講了四個比方,最後加上四個字“亦複如是”,說這些事情也是這個樣子。這四個例子可以當禪宗的話頭來參,真的,要好好去參。我經常告訴學科學的青年,先不要學佛法,把科學學通了,等於通於佛法了。這四個例子都是物理科學自然的現象,佛拿來當比喻,比喻得妙極了。
【善男子,諸旋末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複,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因為大家都沒有懂,所有佛又再解釋。他說“諸旋末息”,一切的東西,包括物理和心理,都在轉動不停,都在旋轉輪回,一切都在動,整個世界都在動,有個東西你叫它先停住不要動,做得到?“尚不可得”,不可能嘛!
現在我們都坐在這裏,好像都停在這裏沒有動,對不對?不對,地球在動。再說內在,就當作我們打坐入定了,你覺得不動了。不動?身體裏的心髒還在跳動,血液還在流動,細胞還在生滅,腸胃還在蠕動,都在動啊!五陰裏的行陰,你停不了呀!“諸旋未息,彼物現住”,這是不可能的!
何況一切眾生都在輪回當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自己做不了主。內心裏麵的汙垢、髒思想、壞念頭多得不得了,好像台北晚上的垃圾車,播放著“少女的祈禱”美妙悅耳的音樂,裏麵則裝一大堆贓東西。我們若未曾清淨過,沒有得到清淨境界,沒有達到佛的境界,怎麽能夠懂得佛的道理呢?
“觀佛圓覺而不旋複”,自己沒有達到清淨的心,自己不了解一切眾生的清淨本性,如何回到本來清淨的本性就不知道了。
旋複就是轉回到原來的地方去,譬如門鎖,往右轉是鎖起來,往左轉回來就打開來,就叫“旋複”。地球在轉,太陽也繞著銀河係轉,整個天體都在轉。我有時想大自然轉得很有意思,地球由西向東轉,東方的中國人寫字,從右邊寫到左邊,西方洋人寫字則從左邊寫到右邊。旋複就是要轉回到佛原來的地方。
因為轉不回來,無法認清圓明覺性,所有無法明白為什麽眾生本來成佛又生出無明?假如無明是眾生本有的,如來又為什麽說本來是佛?眾生本來是佛,“何時”又複生一切煩惱?於是產生前文已提到的這三種疑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
佛在這裏又作比喻,他知道這樣講,這些菩薩大眾們還是沒有懂。你看我們現在聽了,每個人都“入定”,愣在那裏。說不懂嘛,又好像懂一點,說懂嘛,又說不出所以然來,是不是這樣?你看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真痛苦啊!講了老半天,從學生的眼睛中曉得沒有懂,隻好再動腦筋,再舉個例子,想盡辦法讓學生懂。
佛經不可以隨便注解,佛法也不要信口亂道,然後自己冠上美麗的名稱叫作“弘法度眾生”。唐代有位南陽慧忠國師,他的一個學生跑來跟他說要注解佛經。忠國師說注解佛經必須了解佛的意思才可以,於是叫侍者盛了一碗水來,裏麵放了七粒米,上麵放了一支筷子,問這是什麽意思?這個學生無言以對。這下子南陽慧忠國師瞪起眼睛罵人了,老僧的意思你都不懂,何況佛的意思?
“圓覺經”的文字很美,不要以為知道詞意這樣就看懂了,或者木魚一敲,“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就磕過去了,最後也變成呆呆硬硬的木魚。
“譬如幻翳”,翳是指眼珠上長出遮蔽瞳孔的薄膜,眼睛患了這種病,就會看到虛空中有花朵出現。“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等到眼翳去掉了,你不能說這眼翳已經消滅,也更不能說它是什麽時候起這種病?
“何以故?”為什麽呢?“翳花二法非相待故”。眼睛有病,所以才看到虛空裏有花朵,換句話說,虛空裏的花朵不是真的花朵,那是眼睛有毛病所看到的幻相,所以這個翳,眼睛的病,與病眼所看的花朵,二者不是相對的。在佛法上這眼翳其實也是“虛幻”的。
“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就像眼病複原了,眼睛好了,空花自然也就消失了,這個時候,你根本不能說虛空中那假花是什麽時候生起來的。
“何以故?”什麽理由?“空本無華,非起滅故”。虛空中自始自終本來就沒有花朵,虛空本來就沒有生出花朵來,因此更沒有所謂消滅。本來就是沒有。怎麽能說起滅呢?那是你的眼睛出了毛病,無端起了幻相,誤以為虛空有花朵,其實,虛空本來就是虛空,何曾有花?
“生死涅槃同於起滅”,一切眾生想修行解決生死,想悟道證得涅槃,是不是?佛在這裏告訴你,生死的現象就如同剛才所說的花的起,涅槃就如同空花的滅,事實上,空花有起有滅嗎?空花根本就是假的,哪有什麽起滅?有滅嗎?空花根本就是假的,哪有什麽涅槃可證?所以“楞伽經”上說:“無有佛涅槃,亦無涅槃佛一切都是夢幻,一切都是你心中的幻想,隻要你病好了,隻要你心清淨了,自然無生死可了,亦無涅槃可得。
那你說我生起病來,可真痛啊!感冒流鼻涕又頭疼,頭疼鼻涕等於空花,我空不了呀!對不對?是啊!這是業報,因為我們的業還執著在這上麵,我們自己的業把自己困住,把自己綁的牢牢的。因此給你許多方便,修氣呀!修脈呀!修這樣,修那樣,三脈四輪不夠,再加上三脈七輪;念佛不夠,再加上持咒;持咒不夠,再加上觀想,都給你加上去。然後再來個生死、涅槃、菩提、真如等等,這些是不是自己製造出來的幻相?是不是這樣?到底真相如何?那就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證實了。
“妙覺圓照,離於華翳”,在自己的妙覺圓照、清淨性海中都沒有這些花樣。至於大徹大悟以後是什麽境界呢?就像蘇東坡的一首詩: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末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在江西九江,風景太美了,浙江省的錢塘潮,非常壯觀,這一輩子沒有去的話,死了都不甘心,非去不可。等到到了廬山,又看到了錢塘潮,本地風光,圓明清淨,悟道以後,就是這樣。
沒有悟道以前,拚命地學佛呀!跑廟子呀!磕頭呀!各種花樣都來(口+育)隻要有功德,要怎麽苦行都無所謂,要怎麽刻薄自己都可以,“未到千般恨未消”啊!“及至到來無一事”,真的大徹大悟了,怎麽樣呢?“廬山煙雨浙江潮”,原來如此。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複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眼前所見無障礙的叫虛空,這個空不是暫時有,也不是暫時沒有。其實,虛空永遠是虛空,雖然有東西障礙顯現,但是這東西一拿走,虛空仍舊是虛空。這是以物理世界的虛空來比喻,你說它是暫時存在,不對;隻是多個東西,虛空未因而減少;而東西拿掉時,虛空也未因而增加。這個東西的存在與否,皆不礙及虛空的本性。
以上所說是指物理世界的虛空,而每個人本有的涅槃空性、圓覺空性,則比物理世界的空更空靈、更廣大。這一段可參考“楞嚴經”上佛答複阿難的問題:“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自性圓覺之虛空乃是無量無邊。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複如是。】
接下來,釋迦牟尼佛為了解釋如來圓覺自性,又作了比方。原始金礦含有其他金屬雜質,經過鍛煉,把雜質銷熔,煉出黃金。黃金本來就存於金礦中,不是經過鍛煉銷熔後,才產生黃金,鍛煉銷熔,鍛煉銷熔隻是把雜質去掉,讓純金顯露出來而已。黃金從金礦中鍛煉出來之後,成為純金,此時,純金就不再是金礦了。經過無窮久的時間,黃金的金屬性質永遠不會改變,即使在未鍛煉成純金前,黃金的金屬性質乃是本來就存在於金礦之中,不應說未鍛煉成黃金前的金礦,沒有黃金的金屬成份。
如來圓覺自性,也是同樣的道路。圓覺自性不是修出來的,你本來就是佛,修行隻是把金礦中的雜質銷熔掉而已,隻是經過加工鍛煉而已,佛性永遠是佛性,始終沒有改變。
那麽如何修行呢?我們的自性本來空,本來清淨,但是,現在的我們卻空不了,因為現在是金礦,裏麵有很多雜質,妄想、煩惱一大堆,所以很多人想用念佛、念咒來消除這些雜質。那麽,念佛、持咒,修到某一個程度,念不起來了,什麽妄想都沒有了,在這當中,既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讓他清淨下去,不要一直求空。空真的顯現了,也不要被嚇住,感到恐懼害怕那就顛倒了。如果在這境界相續後,又有念頭飄浮出來,怎麽辦?念頭來了,就又開始念佛、念咒,念沒有多久,念佛念不上來,妄想也沒有了,就又讓它如此靜下去,如果妄念又來了,再念佛。這種方法叫作肉包子打狗,妄念雜想是狗,念佛念咒是肉包子。到後來,狗也跑了,包子也沒了,一切清淨,此既是唯心淨土,心淨則國土淨。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回及非輪回。】
“圓覺經”如此直接徹底地點出宇宙生命的究竟,可說是無上大密法。“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此心既是佛,佛心既是汝心,所以誠意敬信就感應。在這圓覺心體上,沒有什麽菩提、涅槃,煩惱既是菩提,“無有佛涅槃,亦無涅槃佛”。無所謂成佛不成佛,眾生個個都是佛,本來就是佛。也沒有什麽輪回不輪回,自性本空,永遠在三界中,在一切有中;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須出三界,亦不須入三界,本來自在。佛在“圓覺經”上,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真是禪宗,亦是大密宗。
注意!佛在這裏所講的這幾句話很嚴重。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你學什麽菩提道呀!不是白搞了嗎!亦無成佛及不成佛,那麽你還學什麽佛?打什麽坐?念什麽咒?對不對?“無妄輪回及非輪回”,這是什麽話呢?佛在這裏把一切都化掉了、擺平了,這是真正成佛的境界。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維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那麽,假如沒有達到剛才所說的圓覺境界,但是也證到了空性,隻是所證的空性不圓滿,也得了道,得什麽道呢?中、小乘道。中、小乘包括聲聞及獨覺乘。聲聞乘偏重出世,不敢入世。緣覺叫辟支佛,或者佛覺佛,沒有佛出世的末法時代,有些修行人因為過去學佛的種子暴發,因緣成熟,自悟本性,稱為緣覺。佛法或分三乘,或分五乘,其中還有好幾種歸納,一般而言,羅漢屬於小乘道,菩薩屬於大乘道。
佛說:“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聲聞乘所得的圓覺境界是不是真的圓呢?不太圓,是平麵的圓,不是立體的圓。隻見到空的一麵,禪宗稱之為擔板漢,隻看到板子的這一半,另一半看不到。
什麽是羅漢聲聞所證的境界呢?身心語言皆悉斷滅。這很不容易哦!身體感受空掉了,妄想也不起了,這是小乘偏空之果。一般修行人可不要看不起小乘,很多人動不動就搬出大乘來,中國佛教講究大乘,但是,大乘乃是以小乘作基礎的呀!請問那麽多學禪、學密的人,有哪幾個修到“身心語言皆悉斷滅”?既然自己沒有做到,就不要看不起小乘。不過,佛可以罵,我們不可以罵,佛的境界我們實在難以望其項背。有些人皈依了佛法,其他神就不拜了,不過,我照拜不誤,這是對有德者一種純乎自然的尊敬,為什麽呢?聰明正直死而為神,這可不容易,我還不一定做得到。並且對一般凡夫,我們做人都還要尊重他,合乎禮,如果我們一皈依了三寶之後,突然間自己就偉大了起來,那小神拜他做什麽?這都是貢高我慢的心理,皈依佛,我們要懂得自尊自重,而不是反過來貶低別人。不要看不起土地公,做了很多善事,死了之後才有資格當土地公,我們自己要想想,不要說當土地公,當土地公的兒子夠不夠資格?不要傲慢了,對一切眾生都應該恭敬,這才是真正學佛的人。所有,不要看不起小乘羅漢,等你修到了,你再來說這還沒全對,還要再進一步。
釋迦牟尼佛在這裏說:“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換句話說,諸聲聞緣覺乘羅漢所走的路,隻走到一半,還沒有達到真正大涅槃的境界。“何況能以思維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這是指我們一般凡夫,僅憑自己的想象來推測如來的圓覺境界,那就更相差十萬八千裏了。
【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回心,生輪回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
這個道理就如拿螢火蟲那點亮光要來燃燒須彌山一樣,永遠點不燃,永遠燒不起來。我們常常看到學佛學道的人,都有個主觀成見,打坐就想入定,自認為入定就是什麽事情都不知道。假如入定是這樣的話,那又何必打坐學佛?學死人,學石頭多好!佛並沒有這麽說,這都是想象的佛法,越走越錯,這是最可怕的。佛說一般人學佛都是“以輪回心,生輪回見”,例如我經常笑說你們學佛哪算是學佛?那是投資做生意,我學了三年佛,怎麽沒有效果?學佛要什麽效果?佛法講究“空”,“空”有什麽效果?都是以輪回中的妄想心,生出輪回中的錯誤知見,就如此在輪回中轉來轉去,因此,“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什麽是大寂滅海?就是中國禪宗所說的“放下!”在一念之間,全都放下了,連“放下”的念頭也放下了。可是,一般人都求效果,不求放下,唉呀!我學了佛以後,生意越做越失敗,事情越來越不順利,請問我們學佛是學什麽?難道就為了錢越賺越多嗎?“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學佛首先要切斷世俗的計較心、功利心、先將求功德、求平安之心放下,才可以學佛。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心,辨於佛境,猶如空華,複結空果,輾轉妄想,無有是處。】
我們心裏所產生的思惟從哪裏生起呢?以唯識學來講,是第六意識的作用,受到外界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影響,所起的反應。但是,這些心理反應的思想還得依靠個東西才能存在,什麽東西?氣,你呼吸停止了,就沒有辦法思想了。我見過有些人,學佛學了一輩子,最後躺在醫院裏,呼吸短促,旁人說你趕快念佛啊!可是就是念不出來,沒有氣了。你看人死的時候,呼吸接不過來,上頭咳一聲,下麵肛門一鬆,氣脫開了,沒有辦法。我有很多這樣的朋友,念佛念了一輩子,我去看他,叫他念佛,可是卻很可憐,念佛念了幾十年,什麽是念佛法門也不懂,隻以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口念著才叫念佛,最後躺在病床上,嘴巴動不了,一籌莫展。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是念佛號,不是念佛。真正的念佛,不一定嘴巴念,心裏麵想著佛就可以了,也不一定要想什麽莊嚴的佛像。如同臨床前,想兒子還沒有到,忍著這口氣,心裏頭掛念著,我們隻要把想念著兒子,想念著情人這一念,把對象一換成佛就對了。可惜,多少人念佛念了一輩子,始終沒有搞清楚。你叫他念佛,他念不上來,對的呀!因為他的氣散了,阿、阿不出來,思惟接不上來。可是我請他念佛,他搖頭意思說念不出來,這時他不已想到佛了嗎!又怎麽說無法念呢?
我們所以有思想,與這口氣在?(大)有關係,我再舉個例子證明。大家有沒有失眠的經驗?我想每個人都有,多少而已。愈是睡不著的時候,呼吸越快、愈粗,同時脾氣也愈大,越睡不著就越氣,越氣就愈睡不著,是不是這樣?前幾天有有個學生來看我,二十年沒有見麵了,我問他,你現在幹什麽呀?係主任,(口+育)!都幹係主任了,對了,你以前那位老師呢?還在嗎?在呀?八十六歲了。他那位老師曾經在六十幾歲的時候來看我。他來的時候說:“實在沒辦法,才來找你。我說什麽事?他說:我失眠三十年,中西醫都治不好,我想學打坐。我說:對不起!為了學佛,打坐可以,為了治失眠,那不行,別人治得好,你治不好。他很納悶得說:為什麽?我說:你死了沒有?他說:你開我玩笑!當然沒有死。我說:對呀!既然沒有死,你擔心什麽?你失眠了三十多年,還活得好好的,而且你活得比別人還劃得來,為什麽?一般人活六十歲,有一半在睡覺,你可以不睡覺,不是等於活一百二十年?這一本萬利的事為什麽不做呢?
失眠不是病,病在害怕恐懼,唉呀!我昨夜失眠,內心一直焦慮起來,結果弄得心神不寧。睡不著,起來看書做事多好!有很多病實際上隻有三分,自己心理的恐懼加重了七分。
這裏講到六塵妄想緣氣,佛把秘密告訴你了,這就是為什麽要得定必須達到氣住脈停的道理,天台宗之所以修數息觀的道理也都在這裏。有關於“氣”,佛法分為三種層次,我們平常粗的呼吸叫作“風”;把“風”調和柔軟了,在鼻間像有呼吸,又好像沒有好像,實際上有呼吸,這叫“氣”;到最後不呼亦不吸,這才叫“息”。
天台宗數息觀有六個步驟,“數”、“隨”、“止”、“觀”、“還”、“淨”,但是,許多修習此法門的行者都在數呼吸,數了五百下、一千下,隻曉得數呀數,這是學會計?還是學統計?都忽略了後麵幾個步驟;而且呼吸是生滅法,有來有去,學佛要學不生不滅,守著呼吸數,做什麽呢?數隻是最初的方便法門,利用數來調和呼吸,到了呼吸柔細時,就不要數,跟隨著“氣”,再進一步,感覺好像不呼吸了,就止,也就不隨了。
釋迦牟尼佛現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思想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思想不是真正的心,像眼病引起的虛空之花一樣,是假的,是幻的,是停留不住的,是空的。用這虛幻不實的思惟,自作聰明,自以為是,來測度分辨佛的境界,“猶如空花,複結空果”。我們修道,如果以妄想心去修的話,都如以虛幻的空花,去期待虛幻的空果成熟。“輾轉妄想,無有是處”注意!佛罵我們了,一般眾生學佛,都是以妄想心來學佛,修來修去,轉來轉去,始終還在妄想中,在輪回中,“無有是處”,沒有一樣對。“輾轉妄想,無有是處。”這八個字罵得很嚴重,千萬記住,佛在罵我們呀!以妄想來搞妄想,妄想越來越多,尤其是宗教徒要注意,不要掉入“輾轉妄想”的陷阱,最後搞得神經兮兮的,甚至精神失常,很嚴重!很可怕!
【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我們眾生都是以虛幻的妄想來學佛修道,結果,不學佛還好,越學佛,妄想越多。都用自己的主觀成見來解釋佛法,越學越離譜,越講越離譜,甚至走上魔道都不自知。“虛妄浮心,多諸巧見”,自作聰明謂之巧見,沒有依照佛的真正教理,而妄加己見,因此永遠不能達到圓滿覺性而成佛,“如是分別,非為正問。”以如此的分別心提這樣的問題不對,“不是正問”,問題問歪了。佛在這裏,連金剛藏菩薩都打了一棒。好!佛與金剛藏菩薩的對話到此為止。下麵是把對話的內容,歸納成可以唱頌的偈語。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想把這些意思歸納起來,再一次向大眾宣說,於是有了以下的偈語。
【金剛藏當知 如來寂滅性 未曾有終始 若以輪回心
思惟即旋複 但至輪回際 不能入佛海 譬如銷金礦
金非銷故有 雖複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 一成真金體
不複重為礦 生死與涅槃 凡夫及諸佛 同為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 何況諸虛妄 若能了此心 然後求圓覺】
【金剛藏當知】
金剛藏菩薩,你應該知道,
【如來寂滅海】
如來的寂滅清淨自性,
【未曾有終始】
不會有開始,亦未曾有結束,無始無終,無去亦無來,無邊無際。
【若以輪回心】
假如以一般凡夫眾生的妄想心、輪回心,
【思惟即旋複】
用思想來臆測佛境界,用妄想來修道,則永遠在思想妄想中打轉。
【但至輪回際】
如此學佛修道,隻是在輪回中打滾而已。不管你修多久,始終在輪回中不得解脫,
【不能入佛海】
永遠達不到佛的境界。
【譬如銷金礦】
眾生本來是佛,是否就可以不用修行?不行,譬如挖到了金礦,但是,金礦不是黃金,沒有什麽用,必須加以鍛煉銷熔,去掉雜質,煉成純金,才有價值。
【金非銷故有】
黃金不是經過銷熔才產生出來的,而是原本就存於礦中,把其他雜質去掉,留下來的就是黃金了。
【雖複本來金】
我們無始劫來的修行,最後成佛了,成什麽佛?成本來佛。
【終以銷成就】
圓覺清淨之佛性雖然沒有改變,原本就存在,但是不能不修,修行就是銷金,金礦不經過銷熔,不把雜質去掉,就沒有辦法鍛煉出黃金來。
【一成真金體】
一旦成為純金後,
【不複重為礦】
就不會再夾雜其他金屬而為金礦了。
【生死與涅槃】
為什麽要修道學佛?為解決生死問題,想求得涅般+木,達到不生不死,對不對?
【凡夫及諸佛】
凡夫不是佛,每個學佛的人都想成佛,
【同為空華相】
可是佛說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樣都是假相,都是幻化。就像我們牙痛的時候,痛得不得了,但是,痛過以後,就不痛了。死亡也是一樣,把你的肉體、血液、氣息、熱能都分散掉,苦不苦?苦啊!但是,苦過以後,就沒事了,這些都是幻化假相。
【思惟猶幻化】
我們的思想也是一樣幻化,
【何況諸虛妄】
何況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可是,學佛之人,這些道理都會講,都做不到,你打他一個耳光,看他假不假?空不空?決不假,決不空,拳頭也來了,腳也踢到了,一點也不空。真能了解虛妄,那就沒事了。一切唯心,都是自己的妄想心在作怪。
【若能了此心】
你把這些妄想心都了了,
【然後求圓覺】
然後再來求圓覺。不然,圓也圓不起來,覺也覺不了了。
無明眾生本有,何故複說本來成佛
一切如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
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嗎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接下來由金剛藏菩薩提出問題。金剛藏菩薩在密宗是很重要的一位菩薩。
顧名思義,所謂金剛是無始以來永恒不變、顛撲不破之意。藏者大倉庫也,含藏萬物。
每位菩薩起來問問題的儀式都一樣,在此省略,不再重複解釋。
【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晦,幻翳(yi4:遮蓋)朗然,慧目清淨。】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你剛才已經為眾菩薩們解釋闡說如何成佛的基本因素,以及修行的順序和方法,替我們這些眾生開啟蒙昧迷糊的心智。與會大眾承蒙佛的慈悲教誨,“幻翳朗然”,有如眼睛生病模糊一片,現在病好了,眼睛看清楚了。“慧目清淨”頭腦明明白白,對於如何修行圓覺成佛的方法,都清晰明了。
【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複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
接著,金剛藏菩薩把他的問題提出來了。他問世尊,假如每一個眾生本來都是佛,自性本來圓覺清淨,為什麽還會有無明呢?這個問題在“楞嚴經”上也提到過,眾生本來是佛,這一念無明如何生起來的呢?
假如眾生有生命以來就有無明,那麽,為什麽說眾生本來成佛呢?這是邏輯上同一個問題的反問。
再來是綜合性的問題,十方三世一切不同的眾生本來成佛,那麽,為什麽有我們這些眾生呢?為什麽我們現在是眾生,而不是佛呢?假如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後來才生起無明,那麽,一切如來什麽時候又生出一切煩惱呢?這裏所說的煩惱就是無明,或稱惑業。
【唯願不舍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
希望如來大慈大悲,不要因為度眾生很辛苦,而舍棄了無遮的大慈悲,無遮就是廣大沒有遮蓋,大慈大悲是沒有選擇,沒有條件,沒有阻礙,沒有範圍,任何眾生都平等救度。
希望佛大慈大悲為諸菩薩打開秘密藏,解答這個秘密,此秘密是為菩薩而開,唯有大菩薩才懂得秘密藏,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麽變成凡夫?這是個令人疑惑難解的大秘密。這個大秘密唯有諸大菩薩才懂得,至於其他凡夫眾生,那就疑竇叢生了。所以亟需佛來開顯這“修多羅了義法門”,使之永遠斷離懷疑後悔。修多羅是經藏、經典的意思。了義則是究竟清澈圓滿的意思。
我們知道佛法有四個原則:
第一,依法不依人:依佛的正法,不因為某一位老師、法師、上師或善知識,我特別喜歡他,或者他對我特別鍾愛,而隻相信他說的佛法,其他人所說的,我一概不理,不以為然,這不是一個佛弟子所該有的行為。學佛人隻問對方所說的是不是正法,而不被個人的喜好愛惡所迷惑困宥(you4:寬容,饒恕,原諒。)。
第二,依經不依論:一切菩薩的論述以及後世的注解固然高明,但是,真正的佛弟子究竟應該以佛經作依據,不應以論藏作依據。所以,我常勸學佛的同學們,不要陷於這一百年來的佛學著作及注解中,昏頭轉向,應該直接研究佛經。至於名詞不懂,則可查佛學辭典,乃至於我所寫的及我所說的,隻是幫助諸位了解研究佛經而已,不要以我的話為標準,要直接以佛經為依據。
前幾天,我的一位在大學擔任係主任的學生來找我,說最近準備寫一本“××概論”,問我怎麽寫較為妥當?我說你不要再寫什麽概論了。我向來對學生看什麽概論持保留態度,什麽哲學概論、文學概論、政治學概論、經濟學概論,唉!已經概了幾十年了,還在那裏窮概。一把剪刀,一罐漿糊,東抄一段,西剪一段,就是一本概論。奉勸各位,要真作學問,須直接從原典入手。
最近國外有人寫信問我,想要研究學佛,第一步要從哪一本書入手,我想了一下,還真答不出來,隻好回說沒有。但是假如要看佛學概論的話,印度佛教本有的佛學概論有兩本,一是“大智度論”,一是“瑜伽師地論”。中國的佛學概論是智者大師的“摩訶止觀”,以及永明壽禪師的“鏡宗錄”。他說老師,這些概論我看不懂呀!看不懂,我也沒有辦法。
注意!學佛要依經不依論,佛經看不懂的話,一字一字慢慢啃,一字一字慢慢查,下苦功夫,配合日常生活的反省檢點終會有所體會的。
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經有些是了義經,有些是不了義經。了義是徹頭徹尾的通達圓滿,譬如“楞嚴經”、“圓覺經”、“華嚴經”、“法華經”,這些是了義經。有些是不了義,乃是佛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對宇宙生命問題的方便說法,雖末直截點出佛法的究竟,但若能將這些道理參照對比、融會貫通,還是有個趨向了義理趣的脈絡可尋。
第四,依智不依識:佛法是智慧之學,不是盲目的迷信,也不是呆板的功夫,真正智慧不是根據我們的意識妄想去推測。
剛才我們講到了義法門,所以提到了四依四不依,現在我們回到本經,金剛藏菩薩為我們提出問題,希望佛大慈大悲為末世眾生講解經藏中的了義法門,令眾生“永斷疑悔”,得到真信。
“華嚴經”提到“信為道源功德母”,基督說信者得救。其實,信很難。諸位真的信佛嗎?如果我說你不是真信、正信,那你一定很生氣。對不起,沒有證得菩提以前,都不能算真信、正信,都是迷信,都是妄情地相信。必須“永斷疑悔”,才是真信、正信。疑悔的悔有二層意思,一是後悔的悔;另一層意思是對於自己的思想或行為,不知對或不對,自己不敢確定,有一點懷疑,這就是悔,所以把疑與悔放在一起。
中國佛法中的禪宗要你起疑情,有疑才有悟,何況一切眾生本來就在懷疑中。沒有成佛以前處處是問題,生從哪裏來?死向何處去?佛法說有前生,你見過?死後靈魂究竟存不存在?誰能證實?這些都是問題。禪宗的方法之一就是挑起你的疑情,你說你有痛苦,那麽,痛苦從哪裏來?因為有我,你又是生命東西?肉體?肉體不是你。真正的我是心,心在哪裏?如此一步一步追問下去,大疑就是大悟,小疑就是小悟。現代青年喜好學禪,問他有沒有問題呢?半個問題都沒有,不疑就不悟,這樣還學什麽禪呢?禪宗講參話頭,“釋迦拈花,迦葉微笑”,迦葉為何微笑?牙齒白呀?釋伽牟尼佛又為什麽要拈花?假如你不去參究這類問題,那就不要學禪了,沒有懷疑,何來開悟?
金剛藏菩薩在此提到“永斷疑悔”,寫文章叫破題,問題的主要中心給你點出來了。斷了這個疑悔,你就得到金剛藏顛撲不破的智慧境界,了解佛法真正的奧秘。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複始。】
金剛藏菩薩提完了問題,恭恭敬敬地跪下來磕頭,如是磕三次頭,禮拜三次,虔誠地請佛回答問題。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這個時候釋伽牟尼佛告訴金剛藏菩薩說!好的!好的!善男子可翻譯為大丈夫,帶有了不起的意思。你們能夠為了諸位菩薩及末世眾生詢問如來。這裏看經要留意,這個“如來”不單指釋伽牟尼佛,而是指一切佛的總稱,金剛藏菩薩問的是一切佛最深最秘密最究竟最根本的方法。“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佛說你問的問題好利害,真不簡單,是一切菩薩們最高的教育方法,這是大乘道的了義法門。而且這個問題如果懂得的話,“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從此“永斷疑悔”,不再有任何懷疑。
請問諸位在家及出家的同學們,我們學佛是否沒有任何懷疑?是否絕對相信?念佛念了幾十年,能不能往生西方?不敢確信。聽說密宗好,趕緊跑去灌頂,好像隻要一灌頂,咒子一念,就可以馬上成佛似的,可是真如此相信嗎?結果學密宗咒子念了幾十萬遍,沒有什麽感應,好像也靠不祝很多人很用功、很虔誠,天天作早晚課,又拜佛,又吃素,又回向,到後來想想,這樣是不是真有功德?念了咒,念了經,是不是真能消業呀?信了佛教,卻又隨時在疑悔中,每人輕重不一。我幾十年來所看到、聽到的學佛學道人士大都如此在疑悔中,包括我自己當年也是如此。我們不要打妄語,是不是這樣?好好坦白發露懺悔一番。
那麽,怎麽樣才能“永斷疑悔”,“得決定信”呢?如何才能正信呢?告訴各位,不到八地菩薩做不到,八地以前都還會退轉,何況我們凡夫呢?一般人學佛都是做生意的心理,念了幾天佛,就開始懷疑,邊念邊懷疑,又想賺錢,又怕賠錢。
好了,我們現在聽佛答複。
【爾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認而聽。】
這個時候金剛藏菩薩聽到佛肯答複,非常歡喜,在座大眾都靜默聆聽。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種取舍,皆是輪回。末出輪回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
一切世界不隻是一切眾生,一切世界包括一切物質世界及一切精神世界。而這裏講到的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都是相對的,這是六個大綱要。讀經要細心,不可忽略過去。
始終,這個世界如何開始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地球怎麽來的?宇宙怎麽開始的?地球何時毀滅?這些都是問題。
生滅,世界上一切東西和生命如何生起?例如人從哪裏來?無論東西方文化、宗教、哲學、科學,討論了幾千年,也鬧了幾千年,到現在還沒有搞清楚。據說人是上帝創造的,上帝又是誰生的?達爾文進化論說人是從猿猴進化而來,你相信人類的祖先是猿猴嗎?還有現在猿猴為什麽不變成人呢?
在佛經也提到人類的來源,既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猴子變的,而是另外一個世界--“光音天”下來的。這地球原來沒有人類,我們的老祖宗從光音天來的時候,起初都會飛,等於有人認為外太空人飛到地球這個星球上來玩,在地球上玩久了以後,喜歡在地上抓些東西吃吃,結果,一吃就吃壞了,飛不起來,便留在地球上。
那麽,我們要追問,光音天的人又是從哪裏來的呢?光音天是色界天中的一個天,以科學來講,那是銀河係統外,另一個外銀河係統。假如說色界天的人是由無色天來的,那麽,無色界天的人又從哪裏來?如此追問下去,問題就大了,沒完沒了。
前後,時間有沒有前後?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說明時間是相對的,早在二千多年以前,釋伽牟尼佛就說過宇宙間每個不同的世界,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就不同。月球的一天等於地球的一個月,太陽的一天等於地球的一年。所以,時間前後的問題究竟存在不存在?
有無,這也是哲學,科學所探索的問題,物質究竟滅還是不滅呢?唯物論說物質是萬物的根本,宇宙唯一的實體,那麽物質是絕對不滅的嗎?人的生命是有?沒有?滅?不滅?
聚散,空中的濕氣遇冷則聚成水滴,地上的水也可因日曬而散發掉,世間的一切無論是物質或生命、人際關係、種族關係等等,均在無常聚散中,你能找到一個永恒不變的嗎?
起止,這個宇宙世界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停止?我們的生命何時結束?人類的煩惱又何時了結?這些都是問題。
看“圓覺經”不可隨隨便便看過去,這句經文包括了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等等那麽多問題。
“念念相續,循環往複”。你看!奇怪啊!剛才提到“世界始終、生滅......”這些問題,到此卻歸結到念念相續的心理問題。我們心理的思想,每一念、每一念連接而來,前一個思想過去了,第二個思想你不用想它,它自然會生起來,相續不斷。你說我睡覺就不想了,真的沒有想?不是,還是念念在想,做夢就是想,有些夢自己知道,有很多夢醒來就忘掉了,以為沒有夢,沒有想,不對的。甚至睡覺那個境界就是念,我們一切眾生如果沒有睡眠的習氣,沒有睡覺這個念,就不會有睡覺這個現象出來。睡眠這個現象也是一念,這一念也就是無明來的。所以真正悟道、證道的大阿羅漢、大菩薩們斷除了這一念,自可不必睡覺。你說我們人的心理現象就是念念相續,像流水一樣接連不斷,煩惱也是一樣,想停也停不住,抽刀斷水水更流。如此“循環往複”,就像繞圈子似的,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循環往複”這四個字是從中國的“易經”裏麵引用出來的,這個思想觀念是中國文化本有,並非從佛學而得。不僅是人的心理狀態如此,在太空裏的物理現象也是如此,丟出去的東西,繞一圈又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
“種種取舍,皆是輪回”。因為我們有念頭,有貪、(目+真)、癡、慢、疑等等念頭,所以有所喜好,有所厭惡,有取有舍,有些東西丟得開,有些東西則抓得很牢,“種種取舍”,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於是就形成了輪回。輪回就是在那裏轉圈子,忽東忽西,此上彼下,昏頭轉向,沒完沒了,跳不出來。
“末出輪回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同流轉”。成佛就是跳出這個輪回,不在這個圈子裏轉了。但是,佛說一切凡夫想了解成佛的境界,等於是迷迷糊糊在圈子裏轉,而想要了解整個繞圈子的事,怎麽可能看得清楚呢?除非你跳出圈子外麵來看,才會了解。沒有跳出圈子,即使向你解釋,你也無法明白,就如蘇東坡描寫廬山的名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人在廬山裏始終看不清廬山整體的實況。在沒成佛以前,所討論的佛境界,修行的境界,都墮在輪回中,都是輪回裏的觀念。
“若免輪回,無有是處”。佛答複金剛藏菩薩的問題說:你若對眾生本有之圓明覺性認識不清楚,在輪回流轉中妄測圓明覺性,那麽所有修行永遠是走錯路,想要跳出輪回,根本不可能。
這個問題很嚴重。假如當時我在場的話,聽了佛這樣的答複,我一定挾了書包就跑,為什麽?因為不管你修淨土也好,禪宗也好,天台也好,密宗也好,不管你怎麽修,你還是沒有跳出輪回,你還是凡夫。既然是凡夫,就無法認清佛的境界。很多人認為悟了道就有神通,能夠看到什麽光啦!可以聽到什麽聲音啦!甚至打坐會飛起來,乃至認為入定是什麽都不知道,然後可以不吃飯、不喝水,這些都是空話!都是凡夫的臆想、妄想、亂想。你要認得清楚的話,除非成佛。可是我既然成佛,又何必再跟你學?
所有佛講這句話很嚴重,他告訴金剛藏菩薩,這是一個最大的秘密,你懂了這個秘密才可以成佛。佛在這裏講這句話,等於禪宗的祖師們一樣,你一股求道的熱忱進來,一棒子往你頭上劈下去,打得你天旋地轉,打得你不知如何應對。好在金剛藏菩薩打不倒,動都不動,還是求佛繼續說下去。
【譬如動目,能搖湛(zhan4:深;清。)水。又如定眼,由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複如是。】
這幾句話多美!散發著高超的文學意境,多少詩人詞家都借用了這些句子。“雲駛月運,舟行岸移”這些詞句,是否美得又要令一些人懷疑“圓覺經”是假的呢?
什麽是湛水?就是清水,一清到底,沒有一絲汙染,水底的沙子、石頭、遊魚等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一點波紋都沒有,波平如鏡,清清湛湛。
怎麽“能搖湛水”?各位不妨做個實驗,站在清湛的池水前,看著清水,將眼珠左右搖晃,你就會感覺到池水開始搖動了。事實上,水有沒有動呢?--沒有,根本是你的眼睛在動,而感覺上是以為水動。這是一個妙不可言的比喻。
佛在說法的時候,用了很多的比喻。你沒有到達那個境界,要告訴你那個道理是很困難的,連對菩薩們都無法講清楚,何況一般凡夫眾生。所有佛說法婆心特切,你沒有辦法懂,還是想盡辦法舉了很多的比喻讓你懂。可是,眾生聽了比喻,懂了沒有?
這裏有一個故事--一個瞎子問人家說:“你們講白,白是什麽樣子?請你告訴我。”那個人告訴他:“白就像冬天的雪一樣。”瞎子沒見過雪,還是不懂白是什麽樣子,又去問人家。另一人告訴他:“白呀!白就像麵粉一樣白啦!瞎子也沒有見過麵粉是啥樣子,又去問另外一個人。剛好有隻白鵝在那裏,這個人就告訴他:“雪和麵粉像白鵝一樣白。”然後拉著瞎子的手摸摸白鵝的樣子。這個時候白鵝“嘎!嘎!”叫了兩聲,瞎子恍然大悟地說:“哎呀!早不說,白就是''嘎''!''嘎''!嘛!”。
接下來,佛又作了第二個比方。“又如定眼,由回轉火。”不知各位小時候有沒有玩過香?把拜神的香在眼睛前麵繞圈圈,就看到前麵有個火圈。這個火圈是真的還是假的?學過物理的就曉得這是視覺上的假相,這個道理和看電影的道理一樣。
“雲駛月運”,這是第三個比喻。夜裏,我們抬頭望月,看到月亮在動,其實,所看不是月亮動,而是旁邊的雲在飄,感覺上好像是月亮動。現代人把這個道理應用在舞台上,將人物後麵的布景轉動,看起來則像是舞台上的人在動。
“舟行岸移”,坐在船上,不感覺船在動,隻看到兩岸的樹往後移。大家都有搭火車的經驗,火車剛開動時,沒有感覺火車動,隻看到車站及建築物往後移動,甚至看到隔鄰那節火車開了,結果是自己這邊的火車開動。
各位看釋伽牟尼佛的這四個比喻妙不妙?他沒有解釋無明怎麽生起的,眾生本來是佛,又怎麽生起無明變成凡夫?這些他都沒有講,他隻講了四個比方,最後加上四個字“亦複如是”,說這些事情也是這個樣子。這四個例子可以當禪宗的話頭來參,真的,要好好去參。我經常告訴學科學的青年,先不要學佛法,把科學學通了,等於通於佛法了。這四個例子都是物理科學自然的現象,佛拿來當比喻,比喻得妙極了。
【善男子,諸旋末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複,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因為大家都沒有懂,所有佛又再解釋。他說“諸旋末息”,一切的東西,包括物理和心理,都在轉動不停,都在旋轉輪回,一切都在動,整個世界都在動,有個東西你叫它先停住不要動,做得到?“尚不可得”,不可能嘛!
現在我們都坐在這裏,好像都停在這裏沒有動,對不對?不對,地球在動。再說內在,就當作我們打坐入定了,你覺得不動了。不動?身體裏的心髒還在跳動,血液還在流動,細胞還在生滅,腸胃還在蠕動,都在動啊!五陰裏的行陰,你停不了呀!“諸旋未息,彼物現住”,這是不可能的!
何況一切眾生都在輪回當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自己做不了主。內心裏麵的汙垢、髒思想、壞念頭多得不得了,好像台北晚上的垃圾車,播放著“少女的祈禱”美妙悅耳的音樂,裏麵則裝一大堆贓東西。我們若未曾清淨過,沒有得到清淨境界,沒有達到佛的境界,怎麽能夠懂得佛的道理呢?
“觀佛圓覺而不旋複”,自己沒有達到清淨的心,自己不了解一切眾生的清淨本性,如何回到本來清淨的本性就不知道了。
旋複就是轉回到原來的地方去,譬如門鎖,往右轉是鎖起來,往左轉回來就打開來,就叫“旋複”。地球在轉,太陽也繞著銀河係轉,整個天體都在轉。我有時想大自然轉得很有意思,地球由西向東轉,東方的中國人寫字,從右邊寫到左邊,西方洋人寫字則從左邊寫到右邊。旋複就是要轉回到佛原來的地方。
因為轉不回來,無法認清圓明覺性,所有無法明白為什麽眾生本來成佛又生出無明?假如無明是眾生本有的,如來又為什麽說本來是佛?眾生本來是佛,“何時”又複生一切煩惱?於是產生前文已提到的這三種疑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
佛在這裏又作比喻,他知道這樣講,這些菩薩大眾們還是沒有懂。你看我們現在聽了,每個人都“入定”,愣在那裏。說不懂嘛,又好像懂一點,說懂嘛,又說不出所以然來,是不是這樣?你看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真痛苦啊!講了老半天,從學生的眼睛中曉得沒有懂,隻好再動腦筋,再舉個例子,想盡辦法讓學生懂。
佛經不可以隨便注解,佛法也不要信口亂道,然後自己冠上美麗的名稱叫作“弘法度眾生”。唐代有位南陽慧忠國師,他的一個學生跑來跟他說要注解佛經。忠國師說注解佛經必須了解佛的意思才可以,於是叫侍者盛了一碗水來,裏麵放了七粒米,上麵放了一支筷子,問這是什麽意思?這個學生無言以對。這下子南陽慧忠國師瞪起眼睛罵人了,老僧的意思你都不懂,何況佛的意思?
“圓覺經”的文字很美,不要以為知道詞意這樣就看懂了,或者木魚一敲,“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就磕過去了,最後也變成呆呆硬硬的木魚。
“譬如幻翳”,翳是指眼珠上長出遮蔽瞳孔的薄膜,眼睛患了這種病,就會看到虛空中有花朵出現。“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等到眼翳去掉了,你不能說這眼翳已經消滅,也更不能說它是什麽時候起這種病?
“何以故?”為什麽呢?“翳花二法非相待故”。眼睛有病,所以才看到虛空裏有花朵,換句話說,虛空裏的花朵不是真的花朵,那是眼睛有毛病所看到的幻相,所以這個翳,眼睛的病,與病眼所看的花朵,二者不是相對的。在佛法上這眼翳其實也是“虛幻”的。
“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就像眼病複原了,眼睛好了,空花自然也就消失了,這個時候,你根本不能說虛空中那假花是什麽時候生起來的。
“何以故?”什麽理由?“空本無華,非起滅故”。虛空中自始自終本來就沒有花朵,虛空本來就沒有生出花朵來,因此更沒有所謂消滅。本來就是沒有。怎麽能說起滅呢?那是你的眼睛出了毛病,無端起了幻相,誤以為虛空有花朵,其實,虛空本來就是虛空,何曾有花?
“生死涅槃同於起滅”,一切眾生想修行解決生死,想悟道證得涅槃,是不是?佛在這裏告訴你,生死的現象就如同剛才所說的花的起,涅槃就如同空花的滅,事實上,空花有起有滅嗎?空花根本就是假的,哪有什麽起滅?有滅嗎?空花根本就是假的,哪有什麽涅槃可證?所以“楞伽經”上說:“無有佛涅槃,亦無涅槃佛一切都是夢幻,一切都是你心中的幻想,隻要你病好了,隻要你心清淨了,自然無生死可了,亦無涅槃可得。
那你說我生起病來,可真痛啊!感冒流鼻涕又頭疼,頭疼鼻涕等於空花,我空不了呀!對不對?是啊!這是業報,因為我們的業還執著在這上麵,我們自己的業把自己困住,把自己綁的牢牢的。因此給你許多方便,修氣呀!修脈呀!修這樣,修那樣,三脈四輪不夠,再加上三脈七輪;念佛不夠,再加上持咒;持咒不夠,再加上觀想,都給你加上去。然後再來個生死、涅槃、菩提、真如等等,這些是不是自己製造出來的幻相?是不是這樣?到底真相如何?那就得靠我們自己去悟去證實了。
“妙覺圓照,離於華翳”,在自己的妙覺圓照、清淨性海中都沒有這些花樣。至於大徹大悟以後是什麽境界呢?就像蘇東坡的一首詩: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末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在江西九江,風景太美了,浙江省的錢塘潮,非常壯觀,這一輩子沒有去的話,死了都不甘心,非去不可。等到到了廬山,又看到了錢塘潮,本地風光,圓明清淨,悟道以後,就是這樣。
沒有悟道以前,拚命地學佛呀!跑廟子呀!磕頭呀!各種花樣都來(口+育)隻要有功德,要怎麽苦行都無所謂,要怎麽刻薄自己都可以,“未到千般恨未消”啊!“及至到來無一事”,真的大徹大悟了,怎麽樣呢?“廬山煙雨浙江潮”,原來如此。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複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眼前所見無障礙的叫虛空,這個空不是暫時有,也不是暫時沒有。其實,虛空永遠是虛空,雖然有東西障礙顯現,但是這東西一拿走,虛空仍舊是虛空。這是以物理世界的虛空來比喻,你說它是暫時存在,不對;隻是多個東西,虛空未因而減少;而東西拿掉時,虛空也未因而增加。這個東西的存在與否,皆不礙及虛空的本性。
以上所說是指物理世界的虛空,而每個人本有的涅槃空性、圓覺空性,則比物理世界的空更空靈、更廣大。這一段可參考“楞嚴經”上佛答複阿難的問題:“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自性圓覺之虛空乃是無量無邊。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複如是。】
接下來,釋迦牟尼佛為了解釋如來圓覺自性,又作了比方。原始金礦含有其他金屬雜質,經過鍛煉,把雜質銷熔,煉出黃金。黃金本來就存於金礦中,不是經過鍛煉銷熔後,才產生黃金,鍛煉銷熔,鍛煉銷熔隻是把雜質去掉,讓純金顯露出來而已。黃金從金礦中鍛煉出來之後,成為純金,此時,純金就不再是金礦了。經過無窮久的時間,黃金的金屬性質永遠不會改變,即使在未鍛煉成純金前,黃金的金屬性質乃是本來就存在於金礦之中,不應說未鍛煉成黃金前的金礦,沒有黃金的金屬成份。
如來圓覺自性,也是同樣的道路。圓覺自性不是修出來的,你本來就是佛,修行隻是把金礦中的雜質銷熔掉而已,隻是經過加工鍛煉而已,佛性永遠是佛性,始終沒有改變。
那麽如何修行呢?我們的自性本來空,本來清淨,但是,現在的我們卻空不了,因為現在是金礦,裏麵有很多雜質,妄想、煩惱一大堆,所以很多人想用念佛、念咒來消除這些雜質。那麽,念佛、持咒,修到某一個程度,念不起來了,什麽妄想都沒有了,在這當中,既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讓他清淨下去,不要一直求空。空真的顯現了,也不要被嚇住,感到恐懼害怕那就顛倒了。如果在這境界相續後,又有念頭飄浮出來,怎麽辦?念頭來了,就又開始念佛、念咒,念沒有多久,念佛念不上來,妄想也沒有了,就又讓它如此靜下去,如果妄念又來了,再念佛。這種方法叫作肉包子打狗,妄念雜想是狗,念佛念咒是肉包子。到後來,狗也跑了,包子也沒了,一切清淨,此既是唯心淨土,心淨則國土淨。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回及非輪回。】
“圓覺經”如此直接徹底地點出宇宙生命的究竟,可說是無上大密法。“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此心既是佛,佛心既是汝心,所以誠意敬信就感應。在這圓覺心體上,沒有什麽菩提、涅槃,煩惱既是菩提,“無有佛涅槃,亦無涅槃佛”。無所謂成佛不成佛,眾生個個都是佛,本來就是佛。也沒有什麽輪回不輪回,自性本空,永遠在三界中,在一切有中;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須出三界,亦不須入三界,本來自在。佛在“圓覺經”上,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真是禪宗,亦是大密宗。
注意!佛在這裏所講的這幾句話很嚴重。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你學什麽菩提道呀!不是白搞了嗎!亦無成佛及不成佛,那麽你還學什麽佛?打什麽坐?念什麽咒?對不對?“無妄輪回及非輪回”,這是什麽話呢?佛在這裏把一切都化掉了、擺平了,這是真正成佛的境界。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維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那麽,假如沒有達到剛才所說的圓覺境界,但是也證到了空性,隻是所證的空性不圓滿,也得了道,得什麽道呢?中、小乘道。中、小乘包括聲聞及獨覺乘。聲聞乘偏重出世,不敢入世。緣覺叫辟支佛,或者佛覺佛,沒有佛出世的末法時代,有些修行人因為過去學佛的種子暴發,因緣成熟,自悟本性,稱為緣覺。佛法或分三乘,或分五乘,其中還有好幾種歸納,一般而言,羅漢屬於小乘道,菩薩屬於大乘道。
佛說:“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聲聞乘所得的圓覺境界是不是真的圓呢?不太圓,是平麵的圓,不是立體的圓。隻見到空的一麵,禪宗稱之為擔板漢,隻看到板子的這一半,另一半看不到。
什麽是羅漢聲聞所證的境界呢?身心語言皆悉斷滅。這很不容易哦!身體感受空掉了,妄想也不起了,這是小乘偏空之果。一般修行人可不要看不起小乘,很多人動不動就搬出大乘來,中國佛教講究大乘,但是,大乘乃是以小乘作基礎的呀!請問那麽多學禪、學密的人,有哪幾個修到“身心語言皆悉斷滅”?既然自己沒有做到,就不要看不起小乘。不過,佛可以罵,我們不可以罵,佛的境界我們實在難以望其項背。有些人皈依了佛法,其他神就不拜了,不過,我照拜不誤,這是對有德者一種純乎自然的尊敬,為什麽呢?聰明正直死而為神,這可不容易,我還不一定做得到。並且對一般凡夫,我們做人都還要尊重他,合乎禮,如果我們一皈依了三寶之後,突然間自己就偉大了起來,那小神拜他做什麽?這都是貢高我慢的心理,皈依佛,我們要懂得自尊自重,而不是反過來貶低別人。不要看不起土地公,做了很多善事,死了之後才有資格當土地公,我們自己要想想,不要說當土地公,當土地公的兒子夠不夠資格?不要傲慢了,對一切眾生都應該恭敬,這才是真正學佛的人。所有,不要看不起小乘羅漢,等你修到了,你再來說這還沒全對,還要再進一步。
釋迦牟尼佛在這裏說:“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換句話說,諸聲聞緣覺乘羅漢所走的路,隻走到一半,還沒有達到真正大涅槃的境界。“何況能以思維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這是指我們一般凡夫,僅憑自己的想象來推測如來的圓覺境界,那就更相差十萬八千裏了。
【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回心,生輪回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
這個道理就如拿螢火蟲那點亮光要來燃燒須彌山一樣,永遠點不燃,永遠燒不起來。我們常常看到學佛學道的人,都有個主觀成見,打坐就想入定,自認為入定就是什麽事情都不知道。假如入定是這樣的話,那又何必打坐學佛?學死人,學石頭多好!佛並沒有這麽說,這都是想象的佛法,越走越錯,這是最可怕的。佛說一般人學佛都是“以輪回心,生輪回見”,例如我經常笑說你們學佛哪算是學佛?那是投資做生意,我學了三年佛,怎麽沒有效果?學佛要什麽效果?佛法講究“空”,“空”有什麽效果?都是以輪回中的妄想心,生出輪回中的錯誤知見,就如此在輪回中轉來轉去,因此,“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什麽是大寂滅海?就是中國禪宗所說的“放下!”在一念之間,全都放下了,連“放下”的念頭也放下了。可是,一般人都求效果,不求放下,唉呀!我學了佛以後,生意越做越失敗,事情越來越不順利,請問我們學佛是學什麽?難道就為了錢越賺越多嗎?“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回根本”,學佛首先要切斷世俗的計較心、功利心、先將求功德、求平安之心放下,才可以學佛。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心,辨於佛境,猶如空華,複結空果,輾轉妄想,無有是處。】
我們心裏所產生的思惟從哪裏生起呢?以唯識學來講,是第六意識的作用,受到外界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影響,所起的反應。但是,這些心理反應的思想還得依靠個東西才能存在,什麽東西?氣,你呼吸停止了,就沒有辦法思想了。我見過有些人,學佛學了一輩子,最後躺在醫院裏,呼吸短促,旁人說你趕快念佛啊!可是就是念不出來,沒有氣了。你看人死的時候,呼吸接不過來,上頭咳一聲,下麵肛門一鬆,氣脫開了,沒有辦法。我有很多這樣的朋友,念佛念了一輩子,我去看他,叫他念佛,可是卻很可憐,念佛念了幾十年,什麽是念佛法門也不懂,隻以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口念著才叫念佛,最後躺在病床上,嘴巴動不了,一籌莫展。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是念佛號,不是念佛。真正的念佛,不一定嘴巴念,心裏麵想著佛就可以了,也不一定要想什麽莊嚴的佛像。如同臨床前,想兒子還沒有到,忍著這口氣,心裏頭掛念著,我們隻要把想念著兒子,想念著情人這一念,把對象一換成佛就對了。可惜,多少人念佛念了一輩子,始終沒有搞清楚。你叫他念佛,他念不上來,對的呀!因為他的氣散了,阿、阿不出來,思惟接不上來。可是我請他念佛,他搖頭意思說念不出來,這時他不已想到佛了嗎!又怎麽說無法念呢?
我們所以有思想,與這口氣在?(大)有關係,我再舉個例子證明。大家有沒有失眠的經驗?我想每個人都有,多少而已。愈是睡不著的時候,呼吸越快、愈粗,同時脾氣也愈大,越睡不著就越氣,越氣就愈睡不著,是不是這樣?前幾天有有個學生來看我,二十年沒有見麵了,我問他,你現在幹什麽呀?係主任,(口+育)!都幹係主任了,對了,你以前那位老師呢?還在嗎?在呀?八十六歲了。他那位老師曾經在六十幾歲的時候來看我。他來的時候說:“實在沒辦法,才來找你。我說什麽事?他說:我失眠三十年,中西醫都治不好,我想學打坐。我說:對不起!為了學佛,打坐可以,為了治失眠,那不行,別人治得好,你治不好。他很納悶得說:為什麽?我說:你死了沒有?他說:你開我玩笑!當然沒有死。我說:對呀!既然沒有死,你擔心什麽?你失眠了三十多年,還活得好好的,而且你活得比別人還劃得來,為什麽?一般人活六十歲,有一半在睡覺,你可以不睡覺,不是等於活一百二十年?這一本萬利的事為什麽不做呢?
失眠不是病,病在害怕恐懼,唉呀!我昨夜失眠,內心一直焦慮起來,結果弄得心神不寧。睡不著,起來看書做事多好!有很多病實際上隻有三分,自己心理的恐懼加重了七分。
這裏講到六塵妄想緣氣,佛把秘密告訴你了,這就是為什麽要得定必須達到氣住脈停的道理,天台宗之所以修數息觀的道理也都在這裏。有關於“氣”,佛法分為三種層次,我們平常粗的呼吸叫作“風”;把“風”調和柔軟了,在鼻間像有呼吸,又好像沒有好像,實際上有呼吸,這叫“氣”;到最後不呼亦不吸,這才叫“息”。
天台宗數息觀有六個步驟,“數”、“隨”、“止”、“觀”、“還”、“淨”,但是,許多修習此法門的行者都在數呼吸,數了五百下、一千下,隻曉得數呀數,這是學會計?還是學統計?都忽略了後麵幾個步驟;而且呼吸是生滅法,有來有去,學佛要學不生不滅,守著呼吸數,做什麽呢?數隻是最初的方便法門,利用數來調和呼吸,到了呼吸柔細時,就不要數,跟隨著“氣”,再進一步,感覺好像不呼吸了,就止,也就不隨了。
釋迦牟尼佛現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思想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思想不是真正的心,像眼病引起的虛空之花一樣,是假的,是幻的,是停留不住的,是空的。用這虛幻不實的思惟,自作聰明,自以為是,來測度分辨佛的境界,“猶如空花,複結空果”。我們修道,如果以妄想心去修的話,都如以虛幻的空花,去期待虛幻的空果成熟。“輾轉妄想,無有是處”注意!佛罵我們了,一般眾生學佛,都是以妄想心來學佛,修來修去,轉來轉去,始終還在妄想中,在輪回中,“無有是處”,沒有一樣對。“輾轉妄想,無有是處。”這八個字罵得很嚴重,千萬記住,佛在罵我們呀!以妄想來搞妄想,妄想越來越多,尤其是宗教徒要注意,不要掉入“輾轉妄想”的陷阱,最後搞得神經兮兮的,甚至精神失常,很嚴重!很可怕!
【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我們眾生都是以虛幻的妄想來學佛修道,結果,不學佛還好,越學佛,妄想越多。都用自己的主觀成見來解釋佛法,越學越離譜,越講越離譜,甚至走上魔道都不自知。“虛妄浮心,多諸巧見”,自作聰明謂之巧見,沒有依照佛的真正教理,而妄加己見,因此永遠不能達到圓滿覺性而成佛,“如是分別,非為正問。”以如此的分別心提這樣的問題不對,“不是正問”,問題問歪了。佛在這裏,連金剛藏菩薩都打了一棒。好!佛與金剛藏菩薩的對話到此為止。下麵是把對話的內容,歸納成可以唱頌的偈語。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想把這些意思歸納起來,再一次向大眾宣說,於是有了以下的偈語。
【金剛藏當知 如來寂滅性 未曾有終始 若以輪回心
思惟即旋複 但至輪回際 不能入佛海 譬如銷金礦
金非銷故有 雖複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 一成真金體
不複重為礦 生死與涅槃 凡夫及諸佛 同為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 何況諸虛妄 若能了此心 然後求圓覺】
【金剛藏當知】
金剛藏菩薩,你應該知道,
【如來寂滅海】
如來的寂滅清淨自性,
【未曾有終始】
不會有開始,亦未曾有結束,無始無終,無去亦無來,無邊無際。
【若以輪回心】
假如以一般凡夫眾生的妄想心、輪回心,
【思惟即旋複】
用思想來臆測佛境界,用妄想來修道,則永遠在思想妄想中打轉。
【但至輪回際】
如此學佛修道,隻是在輪回中打滾而已。不管你修多久,始終在輪回中不得解脫,
【不能入佛海】
永遠達不到佛的境界。
【譬如銷金礦】
眾生本來是佛,是否就可以不用修行?不行,譬如挖到了金礦,但是,金礦不是黃金,沒有什麽用,必須加以鍛煉銷熔,去掉雜質,煉成純金,才有價值。
【金非銷故有】
黃金不是經過銷熔才產生出來的,而是原本就存於礦中,把其他雜質去掉,留下來的就是黃金了。
【雖複本來金】
我們無始劫來的修行,最後成佛了,成什麽佛?成本來佛。
【終以銷成就】
圓覺清淨之佛性雖然沒有改變,原本就存在,但是不能不修,修行就是銷金,金礦不經過銷熔,不把雜質去掉,就沒有辦法鍛煉出黃金來。
【一成真金體】
一旦成為純金後,
【不複重為礦】
就不會再夾雜其他金屬而為金礦了。
【生死與涅槃】
為什麽要修道學佛?為解決生死問題,想求得涅般+木,達到不生不死,對不對?
【凡夫及諸佛】
凡夫不是佛,每個學佛的人都想成佛,
【同為空華相】
可是佛說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樣都是假相,都是幻化。就像我們牙痛的時候,痛得不得了,但是,痛過以後,就不痛了。死亡也是一樣,把你的肉體、血液、氣息、熱能都分散掉,苦不苦?苦啊!但是,苦過以後,就沒事了,這些都是幻化假相。
【思惟猶幻化】
我們的思想也是一樣幻化,
【何況諸虛妄】
何況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可是,學佛之人,這些道理都會講,都做不到,你打他一個耳光,看他假不假?空不空?決不假,決不空,拳頭也來了,腳也踢到了,一點也不空。真能了解虛妄,那就沒事了。一切唯心,都是自己的妄想心在作怪。
【若能了此心】
你把這些妄想心都了了,
【然後求圓覺】
然後再來求圓覺。不然,圓也圓不起來,覺也覺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