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三才之道


    各位知道伏羲畫的八卦隻有三爻,後來為什麽變成六爻?孔子在《係傳》裏講過:“因而重之”,因為三畫卦不夠用,所以把它重疊起來以便運用。從這個六便可以看出我們祖宗文化的偉大了。到現在為止,世界科學的發展,一切的應用,不管物理化學等等,還沒有超過六位的。老子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隻講到先天的三畫為止,也是從《易經》出來的。


    到了文王手裏,為了後天的用,所以才“因而重之”,變民了六爻。我們看宇宙的構成,也是三個位數,宇宙構成以後有了萬物,它的運用仍然不出六位。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天地人謂之三才,這是我們中國文化幾千年來的根本。後世的皇帝稱天子,皇帝雖然有無上的權威,但他不敢超於天。站在人道的立場,他仍然是人,還是一樣要跪下來參拜天地,稱為天子,自己當了上天的孩子。這就是三才之道。


    天地人是宇宙的三才,三樣最重要的材料。假使有天地,沒有了這個“人”,宇宙便不會熱鬧得這麽有趣味了,也不會有“總統府”、中山樓、世界大戰了。這都是人鬧出來的,在中華文化中,人的價值與天地並存,可見中華文化把人的地位提得很高。我們過去的文化、教育都從這裏來,大家要了解它。


    “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天地人三才為何兼而兩之?因為三才是陰陽相對的,三二得六,所以“兼三才而兩之”。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宇宙間一切都是相對的,同理,天地人三才,因為有陰有陽,有體有用,所以“因而重之”,就變成了六爻。《易經》的卦一定要畫六爻,就是這個道理。


    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宇宙的法則,天地人隨時在變,隨地而變,永元停止地在變。不但如此,而且還交互地變,錯綜地變,因為交互變,所以就有了交,交就是爻,所以古人說,爻者交也。


    “爻有等,故曰物。”變動中間就分出了等級,有了等級等等,就有個東西在,那就叫做物。物包括物質的、物理的等等的一切。


    “物相雜,故曰文。”萬物因為變動不居,故都有相雜,金木水火土,隨處相雜。譬如水跟火相雜,水多火就息了,火多水就幹了,水與火相雜,產生了人類的文明與文化。


    “文不當,故吉凶生焉!”人類的文化與文化要永遠掌握在人的手中,才是正途。拿《易經》的道理來講,無論科學發展到什麽程度,運用科學的還是人,也就是科學被從類所用。但是現在很可怕了,也很不幸,人已被科學所利用了,這就是《易經》說的“文不當”。“文不當故吉凶生焉!”科學的發展,對人類而言,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就今天的發展來看,人類的浩動恐怕快要來了。為什麽我們敢這樣說?是根據《易經》的道理看到的。


    第十章是研究《易經》理論的。後世有一派學者,專門用《易經》來研究曆史的變化。宋朝邵康節的《皇極經世》這部書,就是專門研究曆史哲學的。現在市麵流行的《推背圖》、《燒餅歌》之類的書很多,過去帝製時代都封鎖在皇宮大內,八國聯軍到北京,這些書才流傳到外邊。因為這些主要是預言曆史變化的,過去是禁止一般民眾閱讀與研究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經係傳別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懷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懷瑾並收藏易經係傳別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