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入冬天,仿佛連日子也變得慢了起來。
農耕得等天氣變暖才能開始,這是一年中難得的農閑時光,不過邵州城依舊熙熙攘攘,往來商貿並不因季節而停頓,受南平局勢的影響,更多人選擇往邵州這邊而來,但凡到茶館飯莊這些地方去,時常都能聽見商賈旅人在抱怨,說是越往易州一帶,路途就越不安全,盜匪也越來越多,還不如索性離邵州近一些。
顧香生依舊忙碌,這些天她除了照舊要幫忙處理邵州的事務之外,又多了兩樁事情。一是幫碧霄籌辦婚事,丘家是土生土長的邵州人,家境小康,不至於娶不起妻子,丘書生父母都已亡故了,剩下一個守寡的姑母在縣城裏,不與他一塊兒住,丘元本人還有個妹妹,年方十歲,與他住在一起,他們現在住的那屋子原先是他姑母的,姑丈去世之後,姑母也不想在那裏住了,就與丘元兄妹倆說了一下,讓他們搬過來,也方便丘元在府學上課來回,她自己則回縣城去住,圖個清靜。父母早亡對丘元兄妹而言,自然算不上好事,但對碧霄而言,男方人口簡單,她嫁過去之後也不需要處理太多的人際關係,隻要與小姑子處得好便夠了。最難得的是,丘家就在焦府隔壁,嫁人之後也不影響碧霄過來串門。
另一件事,則是孔道周臨走前托付給顧香生的,讓她撰寫奇女子列傳。
這不是一樁容易完成的差事,甚至比為碧霄籌辦婚事還更難,顧香生擬了草稿,修修改改,幾番重寫,才勉強將謝氏一人的內容寫好,然而就是這一份草稿,在放到袁臻等人麵前時,卻幾乎遭遇了眾口一詞的抨擊。
當然礙於她的身份,其他人的措辭不像袁臻那樣直白,但也透露出那麽一個意思:那就是她寫的這份傳記,與以往史書裏的女子傳記都不同。所謂“不同”,肯定不會是褒義。
遍觀史書,女子在裏頭篇幅所占最多的,無非就是“後妃列傳”了,漢高祖的皇後呂雉與唐代的武則天是例外,她們沒在後妃列傳裏,而出現在本該由帝王占據的“本紀”裏,但歸根結底,仍舊與她們本身的地位有關。
謝氏不是後妃,隻是一名大臣的妻子,即便這名大臣是名留青史近乎完人的劉宗怡,按照規矩,謝氏也隻能出現在劉宗怡本人的傳記裏,就算才華橫溢,頂多就多寫幾筆,這已經是能夠給她的最高待遇了。
但孔道周現在居然想要單獨為這些不是後妃的女子立傳,而非讓她們附庸於男人的傳記裏,這本身就已經違背了常理,不為袁臻等人接受。
如果孔道周對他們提出這件事,他們肯定會極力反對,並且拒絕提筆,但現在這件事情被交給了顧香生,袁臻、鄭敦謹他們也隻能捏著鼻子視若無睹,想著反正就算顧香生寫成,他們也不會同意將其並入前朝史的,於是就任由顧香生去折騰。
但顧香生寫出來的謝氏傳記,依舊超乎眾人的料想,讓袁臻他們無法接受。
因為時下史書對於女子的評價,一般都是從“賢良淑德,宜家宜室”這樣的立足點來出發的,即便是像武則天這樣被列入“本紀”裏的女人,依舊被描述成“竟不能報先帝之恩,衛吾君之子”,即便後來“終能複子明辟,飛語辯元忠之罪”,但也要在前麵加一句“牝雞司晨”。意思就是:雖然你當皇帝勉強還算合格,但不能掩蓋你本來就是女人的事實,這從一開始就是不對的。
而顧香生寫謝氏,則通篇很少提及劉宗怡,反而圍繞她本身的才華,以及門下弟子的成就來說,讚美之詞躍然紙上,卻半點不寫她作為劉宗怡之妻對丈夫的默默支持與奉獻,刻意淡化她的賢淑形象,這是袁臻等人所不能接受的。
但顧香生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既然為謝氏立傳,那麽謝氏首先就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格出現,而非誰的附庸,就算劉宗怡再有名,成就再大,那也不應該出現在謝氏的傳記裏,否則又何必讓謝氏等幾人單獨成卷,直接放入列女傳一卷不就行了?既然如此,她作為妻子的那些品德,便應該盡可能地淡化,再不然,也應該與劉宗怡放在一起,而非在她本人的傳記裏大書特書,這就不是立傳的本意了。
兩者相持不下,官司一度打到了徐澈那裏,顧香生堅持己見,徐澈也不可能強迫她修改,袁臻等人沒有辦法,隻得悻悻離去,並且撂下話,顧香生那幾篇傳記,是絕對不可能被編撰入史的。
顧香生也不在意,依舊我行我素,此時與她身份有關的謠言已經傳得沸沸揚揚,邵州城內眾說紛紜,有說顧香生不守婦道的,也有感念她為邵州城百姓做了不少,認為此事不算什麽,反覺得顧香生不慕富貴,品行高潔。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袁臻鄭敦謹等人因此對她的態度也轉變了不少,這讓顧香生感覺滑稽。
徐澈查來查去,發現源頭居然出在自己身上,這讓他震驚萬分,深覺愧疚。
然而顧香生礙於朋友情麵不予追究,他卻不能裝作沒有發生過一樣,徐澈與崔氏攤牌,後者先是矢口否認,後來實在抵賴不過,方才含糊承認下,又說如果不是徐澈和顧香生曖昧不清,她不會出此下策,原意隻想逼顧香生主動離開邵州,誰知對方臉皮厚,壓根就不將名聲當一回事,任由外麵謠言四起,兀自躲起來若無其事。
二人大吵一架,徐澈身心俱疲,最後給了崔氏兩個選擇:要麽回京,要麽在刺史府旁邊的小院裏住下,沒有他的命令,不得踏出小院一步。
農耕得等天氣變暖才能開始,這是一年中難得的農閑時光,不過邵州城依舊熙熙攘攘,往來商貿並不因季節而停頓,受南平局勢的影響,更多人選擇往邵州這邊而來,但凡到茶館飯莊這些地方去,時常都能聽見商賈旅人在抱怨,說是越往易州一帶,路途就越不安全,盜匪也越來越多,還不如索性離邵州近一些。
顧香生依舊忙碌,這些天她除了照舊要幫忙處理邵州的事務之外,又多了兩樁事情。一是幫碧霄籌辦婚事,丘家是土生土長的邵州人,家境小康,不至於娶不起妻子,丘書生父母都已亡故了,剩下一個守寡的姑母在縣城裏,不與他一塊兒住,丘元本人還有個妹妹,年方十歲,與他住在一起,他們現在住的那屋子原先是他姑母的,姑丈去世之後,姑母也不想在那裏住了,就與丘元兄妹倆說了一下,讓他們搬過來,也方便丘元在府學上課來回,她自己則回縣城去住,圖個清靜。父母早亡對丘元兄妹而言,自然算不上好事,但對碧霄而言,男方人口簡單,她嫁過去之後也不需要處理太多的人際關係,隻要與小姑子處得好便夠了。最難得的是,丘家就在焦府隔壁,嫁人之後也不影響碧霄過來串門。
另一件事,則是孔道周臨走前托付給顧香生的,讓她撰寫奇女子列傳。
這不是一樁容易完成的差事,甚至比為碧霄籌辦婚事還更難,顧香生擬了草稿,修修改改,幾番重寫,才勉強將謝氏一人的內容寫好,然而就是這一份草稿,在放到袁臻等人麵前時,卻幾乎遭遇了眾口一詞的抨擊。
當然礙於她的身份,其他人的措辭不像袁臻那樣直白,但也透露出那麽一個意思:那就是她寫的這份傳記,與以往史書裏的女子傳記都不同。所謂“不同”,肯定不會是褒義。
遍觀史書,女子在裏頭篇幅所占最多的,無非就是“後妃列傳”了,漢高祖的皇後呂雉與唐代的武則天是例外,她們沒在後妃列傳裏,而出現在本該由帝王占據的“本紀”裏,但歸根結底,仍舊與她們本身的地位有關。
謝氏不是後妃,隻是一名大臣的妻子,即便這名大臣是名留青史近乎完人的劉宗怡,按照規矩,謝氏也隻能出現在劉宗怡本人的傳記裏,就算才華橫溢,頂多就多寫幾筆,這已經是能夠給她的最高待遇了。
但孔道周現在居然想要單獨為這些不是後妃的女子立傳,而非讓她們附庸於男人的傳記裏,這本身就已經違背了常理,不為袁臻等人接受。
如果孔道周對他們提出這件事,他們肯定會極力反對,並且拒絕提筆,但現在這件事情被交給了顧香生,袁臻、鄭敦謹他們也隻能捏著鼻子視若無睹,想著反正就算顧香生寫成,他們也不會同意將其並入前朝史的,於是就任由顧香生去折騰。
但顧香生寫出來的謝氏傳記,依舊超乎眾人的料想,讓袁臻他們無法接受。
因為時下史書對於女子的評價,一般都是從“賢良淑德,宜家宜室”這樣的立足點來出發的,即便是像武則天這樣被列入“本紀”裏的女人,依舊被描述成“竟不能報先帝之恩,衛吾君之子”,即便後來“終能複子明辟,飛語辯元忠之罪”,但也要在前麵加一句“牝雞司晨”。意思就是:雖然你當皇帝勉強還算合格,但不能掩蓋你本來就是女人的事實,這從一開始就是不對的。
而顧香生寫謝氏,則通篇很少提及劉宗怡,反而圍繞她本身的才華,以及門下弟子的成就來說,讚美之詞躍然紙上,卻半點不寫她作為劉宗怡之妻對丈夫的默默支持與奉獻,刻意淡化她的賢淑形象,這是袁臻等人所不能接受的。
但顧香生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既然為謝氏立傳,那麽謝氏首先就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格出現,而非誰的附庸,就算劉宗怡再有名,成就再大,那也不應該出現在謝氏的傳記裏,否則又何必讓謝氏等幾人單獨成卷,直接放入列女傳一卷不就行了?既然如此,她作為妻子的那些品德,便應該盡可能地淡化,再不然,也應該與劉宗怡放在一起,而非在她本人的傳記裏大書特書,這就不是立傳的本意了。
兩者相持不下,官司一度打到了徐澈那裏,顧香生堅持己見,徐澈也不可能強迫她修改,袁臻等人沒有辦法,隻得悻悻離去,並且撂下話,顧香生那幾篇傳記,是絕對不可能被編撰入史的。
顧香生也不在意,依舊我行我素,此時與她身份有關的謠言已經傳得沸沸揚揚,邵州城內眾說紛紜,有說顧香生不守婦道的,也有感念她為邵州城百姓做了不少,認為此事不算什麽,反覺得顧香生不慕富貴,品行高潔。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袁臻鄭敦謹等人因此對她的態度也轉變了不少,這讓顧香生感覺滑稽。
徐澈查來查去,發現源頭居然出在自己身上,這讓他震驚萬分,深覺愧疚。
然而顧香生礙於朋友情麵不予追究,他卻不能裝作沒有發生過一樣,徐澈與崔氏攤牌,後者先是矢口否認,後來實在抵賴不過,方才含糊承認下,又說如果不是徐澈和顧香生曖昧不清,她不會出此下策,原意隻想逼顧香生主動離開邵州,誰知對方臉皮厚,壓根就不將名聲當一回事,任由外麵謠言四起,兀自躲起來若無其事。
二人大吵一架,徐澈身心俱疲,最後給了崔氏兩個選擇:要麽回京,要麽在刺史府旁邊的小院裏住下,沒有他的命令,不得踏出小院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