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金輝落在長安之上,好像是給整個長安都貼上了金箔般。


    “張祭酒,早啊。”


    坊長周長福站在房門前,給張楚打招呼。


    張楚笑著輕輕朝他頷首。


    當走到朱雀大街的時候,烏央烏央已經有很多百姓在了。


    他們的精神都不錯,或許是因為清晨的緣故,大家臉上的疲累不多見,隻有滿滿幹勁。


    大隊大隊昨夜便已抵達長安的商隊,在長安城門放開的刹那,也瘋狂的湧了進來。


    對於他們而言,時間是真正的金錢。


    早一個時辰進城,早一個時辰把手上的商品換成黃澄澄的銅板,比什麽都要重要。


    人來人往,猶如潮水,夜晚的寂靜刹那消失,隻有繁華孕育。


    張楚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帶著幾個人,暢享於街道之中。


    印刷鋪子,不好找。


    這一點,張楚其實是心裏有準備的。


    後世大名鼎鼎的雕版印刷,按照曆史的記載,就是產生於初唐。被後人所熟知的第一套印刷本金剛經,算算時間,還要有年才會問世呐。


    現在流行的仍舊是拓印。


    關鍵拓印終究是有些消耗的成本太高,光一個雕刻出來的巨大拓印石碑,就不是一般人家能夠承擔得起的。


    所以,在隋唐之前,印刷這項技術幾乎非權貴不能用。


    世家大族,朝廷,地方豪紳這些人,才有資格,有本錢使用印刷技術。


    所以說,為什麽在隋唐之前,百姓中幾乎沒有讀書人呐?便是寒門讀書人都少的可憐?這答案絕對不是說一句世家大族的打壓就能概括的。


    光這一條,百姓無力承擔高額的書籍費用,就能極大的限製讀書人這個群體在百姓範圍內擴大。


    根本上還是生產力決定的。


    進入隋唐之後,寒門讀書人漸漸崛起,普通百姓中的讀書人占比也開始露出萌芽。


    其實,就是生產力的進步。


    而雕版印刷這個技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催生出來的,在沒有進入掌權者的視野中的時候,民間其實就已經有雕版印刷技術的傳播了。


    這項技術是人民智慧的集中體現。


    到了現在,雕版印刷已經開始發展,長孫皇後的《女則》能夠傳遍整個大唐,就少不了雕版印刷的助力。


    所以說,事情總是往前一步步發展的,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寒門讀書人和平民讀書人的群體,也進一步的擴大。


    前隋這才出現了科舉。


    這便是質變引起量變的一個很好的例子,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步便促成的。


    張楚很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心中也不急,雖說現在印刷鋪子還少,但,肯定有。


    果真,功夫不負有心人。


    張楚他們一路打聽,終於來到了位於延平門前的待賢坊。


    聽聞這裏有幾家不錯的印刷鋪子。


    大唐的坊市,其實是有一個特點的,就是產業的集中化。


    比如孫立海他們之前所在的坊市,差不多都是木匠一類,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當一個產業的興起,最先輻射的肯定是你的親朋好友。


    而在大唐這個時代,一般親朋好友幾乎都是住在一起。


    如此慢慢發展,幾乎一個產業就會在一個地方集中生根發芽。


    走進坊市之內,張楚便讓他們五個人分開了,各自尋找位置,而後前來匯報。


    很快,秦懷道便氣喘籲籲的第一個跑了回來。


    他找到了一個印刷鋪子。


    不過張楚並沒有直接過去,而是等到其他四人都回來了後,才朝秦懷道說的鋪子走去。


    這個印刷鋪子不大。


    朝裏麵瞅一眼,放著的書籍不多,案桌上,架子上密密麻麻放著的倒是各種佛祖畫像,菩薩畫像,道家神仙畫像。


    對於這種情況,張楚一點都不意外。


    無他!


    因為這雕版印刷出現的時候,最先就是為佛家道家服務的,本就是為了印刷菩薩佛祖一類的畫像,因為剛開始民間對書籍的需求遠遠比不上對這些神佛畫像的需求。


    畢竟,雕版印刷第一部留存下來的作品,便是金剛經。


    大家一個字都不認識,他們就算印出來書籍,賣給誰去?高門大戶人家有自己的拓印石碑,用得著他們這樣的質量產品?其他人無力購買。


    自是沒有這些宗教產品暢銷。


    由此可見,宗教對文明的推動也是顯而易見的。


    不得不說,宗教信徒為了傳播自身的宗教,什麽事都能幹出來,不知道是不是他們第一個鼓搗出來的雕版印刷技術,但不得不說他們絕對是推動雕版印刷這個技術廣泛傳播的第一功臣。


    就好比後世的大航海時代,剛開始也不是由一群虔誠的傳道士而引起的嗎?


    張楚帶著秦懷道他們走進去。


    正擦拭著貨架的一個小夥子立馬放下了手裏的活,笑著迎了上來。


    “客官,需要些什麽?”小夥子看上去很善良,而且還很熱情:“小店別看不大,可是大半個長安的佛像都是小店供給的,我們這裏的佛像不僅清晰,還齊全哩。”


    “客官隨意挑選。”


    小夥子介紹道。


    張楚打量著貨架上的物品。


    看了一圈,笑著指向了一本佛經:“那本佛經拿過來。”


    小夥子立馬把佛經小心放到了張楚麵前,還不忘吹噓:“還是客官有眼光,這佛經是小店剛剛印出來的。”


    “你瞅瞅,你看看,這字體,這感覺······”


    “能看小店這樣的經書,下輩子準能投個好胎哩。”


    小夥子喜笑顏開。


    不過下一息,他猛地拍了下腦門:“哎呀,客官,你看看小的這破落嘴。”


    “貴人一看就是善德厚重,就算不看這佛經,下一世保準也是高門大戶。”


    張楚他們一行人所穿著,皆是錦衣,氣度不凡,這小夥子平日裏接待普通百姓習慣了。


    嘴巴一順溜,便就順溜出來了那一套早就滾瓜爛熟的詞。


    張楚自是不在意這些說辭。


    翻閱著手裏的佛經。


    字,密密麻麻。


    但,說實話,印刷質量實在是不敢恭維。


    這上麵除了雕版的問題,還有一大部分是紙張的問題。


    太薄了。


    以至於很多字都產生了黑暈,模糊不清。


    張楚把佛經隨手丟到了貨櫃上,小夥子心疼的嘴角抽抽,趕緊捧了起來。


    “你們這裏,一年可以掙多少錢?”張楚看向了他。


    “客官問這些······”小夥子疑惑。


    “回答就是了。”張楚拍拍手,笑道。


    “不多,都是小本生意,勉強果腹罷了。”小夥子沒有說的太過於具體,打了個太極。


    不過這話,張楚知道他說的是對的。


    看看這鋪子的簡陋,再看看他們身上青衣的補丁。


    “某家如果想要把這個鋪子,買下來,多少錢?當然,還有你們。”張楚眯了下眼眸,笑著直接問道。


    他們和孫立海沒有太多的差別。


    當時,孫立海聽到自己要收下他們,高興的手舞足蹈。


    無他,就一個匠籍,便已經把匠人和普通良人隔離開來了。


    這些入了匠籍的匠人,其實和新羅婢,高麗姬或者說和吳娘這些丫鬟,差別並不大。


    隻是,張楚說的直白,小夥子一下子就愣在了當場。


    久久沒有反應。


    張楚輕歎一聲:“看來是不願意。”


    “那就下一家。”


    張楚朝外走去。


    秦懷道,房遺愛,李泰等人趕緊跟上。


    “哎呀!!!”


    “貴人,等一下!!!”


    當張楚剛走出鋪子門的時候,那小夥子驟然驚醒過來,大吼一聲,衝過去攔住了張楚的去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十萬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樓盡春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樓盡春風並收藏大唐十萬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