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漿撥開平靜的弱水河麵,載著滿船的歡聲笑語,從她麵前緩緩經過。夜幕降臨,紅色的燈籠點亮對岸的街道,又投映在波紋蕩漾的水中,如同婆娑起舞的精靈般,為這片淨土添上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半個月的時間裏,她已經完全熟悉了這座名為‘桃源’的古典小鎮。‘桃源’依水而建。白牆青瓦的建築物沿著河道蜿蜒起伏,緊密相連,彼此依靠。在菲米看來,它們的模樣很接近於‘因紐特裏’的傳統房屋,都是飛簷翹立、撲朔欲飛、佇立欲飄的造型。但它們又不像‘因紐特裏’看起來那樣沉重——這些建築在水影樹木的映襯下,顯得極為靈動自然,並與天地混成了一體,就好像是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般。這裏是小鎮居民的主要生活區域,裏麵容納了幾百戶人家。
明天將是夏天的最後一天,是煙花大會和島民慶祝夏天結束的日子,也是她每年都會期待的節日。但這裏沒有出現任何慶祝的氛圍,她難免有些失落。
她呆呆地看著波光粼粼的河麵,陷入沉思。
人好像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動物,這才僅僅過了半個月而已,她就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以前的日子似乎一去不返了,就如同度過了幾個世紀一般,所有的相關記憶,都變得虛無縹緲起來。
與此同時,她的生活也徹底變了樣——再也不用擠公交,再也不用做教案,再也不用去上課,再也不用去開會,更不用擔心來自生活與工作中的壓力了,每天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貴族’生活。她感覺自己都快變得像席拉一樣懶了。最近,她們住在一間屋子裏。還有兩個專門伺候她們的小姑娘——一個叫葡萄,一個叫小雨。
而且,這裏的生活平靜、安寧、寂謐、節奏緩慢,所以她就像隻被溫水慢慢煮熟的青蛙般,越來越習慣這裏了。
青檸偶爾會來,但再也不說‘共享身體’的那件事了,她隻是以‘長輩’的身份前來看望她。菲米猜測:或許,青檸隻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又或許,青檸是想等到她完全想通之後,再重提此事。
“我會把小丸子和奈佛接過來,”有一天,青檸告訴她說,“等轉移完成之後。”
菲米確實渴望一家團聚,她想念母親,更想念那個總是嗬護疼愛她的父親。她們一家人,已經很多年沒有共同生活在一起了。這也是她選擇接受現狀的原因之一。
雙親的往事和她的降生,是青檸慢慢透露給她的。她知道了全部,也徹底知曉了自己的身世——她確實是青檸的複製體,而她的雙親,則是名為‘聖童’的科技產物。
失落過一陣,但又很快接受。因為她想通了——餓了知道吃飯,渴了知道喝水,難過的時候會哭,高興的時候會笑,兩個眼睛一張嘴,普通人什麽樣她就什麽樣。如果真有什麽不同,上帝在創造她的時候,為什麽要讓她保留自我意識呢?為什麽不把她直接弄成傻子呢?她就是她,是菲米·凱勒,是朱莉·凱勒和奈佛·凱勒的寶貝女兒,不管別人怎麽說,這都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同時,她也同情起青檸。因為那場關於少女悲慘身世的噩夢。
“共享身體之後……我會變成什麽樣?”有一次,她主動問。
“我會在你身體裏沉睡。”青檸說。
“隻是沉睡這麽簡單嗎?”
青檸在沉默一陣之後才開口道,“需要的時候,我會出來取代你。你會被困在意識深處,就像做夢一樣。”
青檸在說這句話時,並沒有看她。菲米看得出來,她故意隱藏了什麽。
因此,菲米意識到:所謂的‘意識轉移實驗’,肯定沒有青檸所描述的那樣簡單。於是她忍不住小聲道,“那還是……不要了……”
她以為青檸會發火,但她沒有,她隻是看了看她,輕歎口氣,然後轉身離開。
“我不會傷害你,”離開前,她背對著她說,“我也不是為了我自己。”
菲米聽不懂她這句話的含義——不是為了自己,難道是為了別人不成?那又是為了誰?
……
這時,小木船又劃了回來。孩童們的嬉鬧聲打斷了她的思緒。看著那些無憂無慮的童真的臉,她又不禁回想起今天上午所發生的那件事。
這天,她參觀了‘桃源’的學校——一個名為書院的地方。是葡萄邀請她去的。葡萄很興奮,也一直躍躍欲試展示自己的教學成果,還說自己的學生個個都是頂尖人才的苗子。
但事實並如此。
所謂的學校,隻不過是一間籃球場大小的院落而已。適齡學童也隻有八十幾名,而且分布各個年齡段——最小的,隻有四歲,而最大的,已經到了上大學的年紀。教師有八名,也都是些十七八歲的孩子,他們隻有高中畢業生的水平——雖然對高中以下的教學工作沒有影響,但隻要再涉及高一級的知識,他們就無能無力了。
菲米問過蓬蒿(最大的那個學生)一個最簡單的、有關圓錐曲線的問題,但那個孩子根本回答不上來。窺一斑而知全豹,於是她便徹底了解了這裏的真實教學水平——如果在島內,這些孩子連個稍微好一點的高中都考不上,別說大學了,更別說到社會上同其他人競爭了。
參觀完,葡萄小心翼翼地問她對這裏的教學工作有什麽建議。
菲米本來不想多說什麽,在隨便敷衍了幾句後,便想結束當天的行程了。
但臨了,葡萄卻突然說出一句太過自信的話:‘我們的教育理念才是最先進的——我們不會設計競爭機製,同時也會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比如音樂、舞蹈、繪畫、雕塑什麽的,隻要有孩子肯學,我們就會給他安排相應的課程。和島上相比,我們才是真正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葡萄說這句話時表現得很是驕傲。
這一下就刺激到了菲米的神經。這也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素質和應試,哪個更適合現今社會的發展。在菲米的認識裏,應試雖然不好,但最起碼能保證大多數人的公平。
當初在上大學的時候,她就同支持‘素質’改革的人辯論過——這些人所提出的素質教育,指的是藝術、體育那一類的學科,而並非是那種注重全麵發展的‘素質教育’。
這類學科,哪是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一架鋼琴多少錢?報個美術班多少錢?像芭蕾舞、擊劍、高爾夫這種極其燒錢的項目,又有幾個家庭能學得起的?對,沒錯,平民中間也會誕生幾個相應的天才,但這完全是鳳毛麟角的存在,而且想要達到行業的頂尖水平,還需要伯樂和機遇,但又有幾個人能真正遇到呢?
所以,在菲米的認知中,一直存在著這樣一種觀念:所謂的‘素質’賽道的競爭,要比‘應試’賽道更加殘酷更加激烈。這完全不是普通人的首選。
於是,菲米就生氣了,她認為葡萄一點都不為學生的未來考慮。
於是,她就把這些想法一股腦地說了出來。而且,她越說越激動,越說越生氣,然後就忘乎所以了,然後就忘了自己身處何地了,然後就把葡萄當成是自己的學生在訓了——她說葡萄一點都不為這些學生的前途考慮,還說葡萄的教育理念從一開始就是錯的,她這是在拿學生的未來開玩笑。
“照這麽下去,他們連最普通的大學都考不上!這樣好嗎?現在社會上的競爭那麽激烈,你是想讓他們從事最低端的工作嗎?不讓他們在年輕時努力,難道是想讓他們吃一輩子的苦嗎?葡萄,你這樣不對,你這樣完全不對。”
她激動地說。
直到葡萄被說哭了,她才意識到自己說得有些重了,她也後悔自己剛剛的舉動。
葡萄備受打擊,捂臉跑了,還哭得一路梨花帶雨。
“菲米,你發什麽瘋啊?”站在她身邊的席拉責備她道,“他們這裏的人又不會到島上去,工作也都是提前分配好的,所以哪裏會有什麽競爭呢?再說了,葡萄才十七歲,她哪懂得這些道理?菲米,你剛才有些過分了。”
菲米突然想起這裏的社會結構——四小時工作製,雙休,三家工廠承擔所有就業。房子是用工齡換的,醫療教育也都是免費的——跟島上完全不同,幾乎沒有競爭,人人安逸自在,生活壓力也沒有那麽大,完全是個烏托邦型的社會。所以就算他們什麽都不學,也不會對自己的人生造成多大的影響。
“那也不能這樣做教育。”但她還是嘴硬道,“內部沒有競爭,不代表外部就沒有競爭。他們就是不能這樣做教育。”
席拉撇撇嘴,“我也不知道你說的那個什麽方程,但我也考上大學了呀。”說著,她搖搖頭,歎口氣,又道,“菲米,你有點像我媽。”
菲米不解道,“哪裏像了?”
“雞娃嘍,簡直一模一樣,”席拉聳肩道,“好像不好好學習,就不配當人一樣。”
“哪有?”
“就有。你剛才訓葡萄時的表情,和我媽訓我時的表情,一模一樣。”
半個月的時間裏,她已經完全熟悉了這座名為‘桃源’的古典小鎮。‘桃源’依水而建。白牆青瓦的建築物沿著河道蜿蜒起伏,緊密相連,彼此依靠。在菲米看來,它們的模樣很接近於‘因紐特裏’的傳統房屋,都是飛簷翹立、撲朔欲飛、佇立欲飄的造型。但它們又不像‘因紐特裏’看起來那樣沉重——這些建築在水影樹木的映襯下,顯得極為靈動自然,並與天地混成了一體,就好像是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般。這裏是小鎮居民的主要生活區域,裏麵容納了幾百戶人家。
明天將是夏天的最後一天,是煙花大會和島民慶祝夏天結束的日子,也是她每年都會期待的節日。但這裏沒有出現任何慶祝的氛圍,她難免有些失落。
她呆呆地看著波光粼粼的河麵,陷入沉思。
人好像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動物,這才僅僅過了半個月而已,她就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以前的日子似乎一去不返了,就如同度過了幾個世紀一般,所有的相關記憶,都變得虛無縹緲起來。
與此同時,她的生活也徹底變了樣——再也不用擠公交,再也不用做教案,再也不用去上課,再也不用去開會,更不用擔心來自生活與工作中的壓力了,每天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貴族’生活。她感覺自己都快變得像席拉一樣懶了。最近,她們住在一間屋子裏。還有兩個專門伺候她們的小姑娘——一個叫葡萄,一個叫小雨。
而且,這裏的生活平靜、安寧、寂謐、節奏緩慢,所以她就像隻被溫水慢慢煮熟的青蛙般,越來越習慣這裏了。
青檸偶爾會來,但再也不說‘共享身體’的那件事了,她隻是以‘長輩’的身份前來看望她。菲米猜測:或許,青檸隻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又或許,青檸是想等到她完全想通之後,再重提此事。
“我會把小丸子和奈佛接過來,”有一天,青檸告訴她說,“等轉移完成之後。”
菲米確實渴望一家團聚,她想念母親,更想念那個總是嗬護疼愛她的父親。她們一家人,已經很多年沒有共同生活在一起了。這也是她選擇接受現狀的原因之一。
雙親的往事和她的降生,是青檸慢慢透露給她的。她知道了全部,也徹底知曉了自己的身世——她確實是青檸的複製體,而她的雙親,則是名為‘聖童’的科技產物。
失落過一陣,但又很快接受。因為她想通了——餓了知道吃飯,渴了知道喝水,難過的時候會哭,高興的時候會笑,兩個眼睛一張嘴,普通人什麽樣她就什麽樣。如果真有什麽不同,上帝在創造她的時候,為什麽要讓她保留自我意識呢?為什麽不把她直接弄成傻子呢?她就是她,是菲米·凱勒,是朱莉·凱勒和奈佛·凱勒的寶貝女兒,不管別人怎麽說,這都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同時,她也同情起青檸。因為那場關於少女悲慘身世的噩夢。
“共享身體之後……我會變成什麽樣?”有一次,她主動問。
“我會在你身體裏沉睡。”青檸說。
“隻是沉睡這麽簡單嗎?”
青檸在沉默一陣之後才開口道,“需要的時候,我會出來取代你。你會被困在意識深處,就像做夢一樣。”
青檸在說這句話時,並沒有看她。菲米看得出來,她故意隱藏了什麽。
因此,菲米意識到:所謂的‘意識轉移實驗’,肯定沒有青檸所描述的那樣簡單。於是她忍不住小聲道,“那還是……不要了……”
她以為青檸會發火,但她沒有,她隻是看了看她,輕歎口氣,然後轉身離開。
“我不會傷害你,”離開前,她背對著她說,“我也不是為了我自己。”
菲米聽不懂她這句話的含義——不是為了自己,難道是為了別人不成?那又是為了誰?
……
這時,小木船又劃了回來。孩童們的嬉鬧聲打斷了她的思緒。看著那些無憂無慮的童真的臉,她又不禁回想起今天上午所發生的那件事。
這天,她參觀了‘桃源’的學校——一個名為書院的地方。是葡萄邀請她去的。葡萄很興奮,也一直躍躍欲試展示自己的教學成果,還說自己的學生個個都是頂尖人才的苗子。
但事實並如此。
所謂的學校,隻不過是一間籃球場大小的院落而已。適齡學童也隻有八十幾名,而且分布各個年齡段——最小的,隻有四歲,而最大的,已經到了上大學的年紀。教師有八名,也都是些十七八歲的孩子,他們隻有高中畢業生的水平——雖然對高中以下的教學工作沒有影響,但隻要再涉及高一級的知識,他們就無能無力了。
菲米問過蓬蒿(最大的那個學生)一個最簡單的、有關圓錐曲線的問題,但那個孩子根本回答不上來。窺一斑而知全豹,於是她便徹底了解了這裏的真實教學水平——如果在島內,這些孩子連個稍微好一點的高中都考不上,別說大學了,更別說到社會上同其他人競爭了。
參觀完,葡萄小心翼翼地問她對這裏的教學工作有什麽建議。
菲米本來不想多說什麽,在隨便敷衍了幾句後,便想結束當天的行程了。
但臨了,葡萄卻突然說出一句太過自信的話:‘我們的教育理念才是最先進的——我們不會設計競爭機製,同時也會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比如音樂、舞蹈、繪畫、雕塑什麽的,隻要有孩子肯學,我們就會給他安排相應的課程。和島上相比,我們才是真正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葡萄說這句話時表現得很是驕傲。
這一下就刺激到了菲米的神經。這也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素質和應試,哪個更適合現今社會的發展。在菲米的認識裏,應試雖然不好,但最起碼能保證大多數人的公平。
當初在上大學的時候,她就同支持‘素質’改革的人辯論過——這些人所提出的素質教育,指的是藝術、體育那一類的學科,而並非是那種注重全麵發展的‘素質教育’。
這類學科,哪是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一架鋼琴多少錢?報個美術班多少錢?像芭蕾舞、擊劍、高爾夫這種極其燒錢的項目,又有幾個家庭能學得起的?對,沒錯,平民中間也會誕生幾個相應的天才,但這完全是鳳毛麟角的存在,而且想要達到行業的頂尖水平,還需要伯樂和機遇,但又有幾個人能真正遇到呢?
所以,在菲米的認知中,一直存在著這樣一種觀念:所謂的‘素質’賽道的競爭,要比‘應試’賽道更加殘酷更加激烈。這完全不是普通人的首選。
於是,菲米就生氣了,她認為葡萄一點都不為學生的未來考慮。
於是,她就把這些想法一股腦地說了出來。而且,她越說越激動,越說越生氣,然後就忘乎所以了,然後就忘了自己身處何地了,然後就把葡萄當成是自己的學生在訓了——她說葡萄一點都不為這些學生的前途考慮,還說葡萄的教育理念從一開始就是錯的,她這是在拿學生的未來開玩笑。
“照這麽下去,他們連最普通的大學都考不上!這樣好嗎?現在社會上的競爭那麽激烈,你是想讓他們從事最低端的工作嗎?不讓他們在年輕時努力,難道是想讓他們吃一輩子的苦嗎?葡萄,你這樣不對,你這樣完全不對。”
她激動地說。
直到葡萄被說哭了,她才意識到自己說得有些重了,她也後悔自己剛剛的舉動。
葡萄備受打擊,捂臉跑了,還哭得一路梨花帶雨。
“菲米,你發什麽瘋啊?”站在她身邊的席拉責備她道,“他們這裏的人又不會到島上去,工作也都是提前分配好的,所以哪裏會有什麽競爭呢?再說了,葡萄才十七歲,她哪懂得這些道理?菲米,你剛才有些過分了。”
菲米突然想起這裏的社會結構——四小時工作製,雙休,三家工廠承擔所有就業。房子是用工齡換的,醫療教育也都是免費的——跟島上完全不同,幾乎沒有競爭,人人安逸自在,生活壓力也沒有那麽大,完全是個烏托邦型的社會。所以就算他們什麽都不學,也不會對自己的人生造成多大的影響。
“那也不能這樣做教育。”但她還是嘴硬道,“內部沒有競爭,不代表外部就沒有競爭。他們就是不能這樣做教育。”
席拉撇撇嘴,“我也不知道你說的那個什麽方程,但我也考上大學了呀。”說著,她搖搖頭,歎口氣,又道,“菲米,你有點像我媽。”
菲米不解道,“哪裏像了?”
“雞娃嘍,簡直一模一樣,”席拉聳肩道,“好像不好好學習,就不配當人一樣。”
“哪有?”
“就有。你剛才訓葡萄時的表情,和我媽訓我時的表情,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