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最擅長的是什麽?


    製定規則!


    比如說聞名世界的是‘米其林星級餐廳’,給人一種世界美食都在西方的感覺。


    蕭鵬吃過無數的米其林餐廳,他可以把話放在這裏:讓龍國人吃那些米其林餐廳,但凡是蒙著他們的眼睛讓他們品嚐不告訴他們價格不告訴他們菜式,絕大多數人會說:這特麽的什麽玩意啊!


    至於所謂的法國龍蝦大餐?


    確實出名!


    現在法國沿海地區的所有米其林餐廳裏,十家裏麵有八家是靠著龍蝦料理出名。


    可是事實上法國人是二戰後才開始大量吃龍蝦的,在這之前他們基本上除了沿海一些漁民才吃這個果腹。


    在這之前,龍蝦在他們眼裏的地位和海參同一級別——就是海裏的蟲子嘛。


    到了二戰後法國百廢待興,窮的跟阿爾巴尼亞似的。然後戴高樂站了出來推出了一係列政策,其中就包括漁業、餐飲旅遊業。


    而這時候被法國人冷落的龍蝦就被搬上了餐桌,於是‘世界上最美味最古老的龍蝦料理’出現在了這個世界上,然後在他們的宣傳下,法國龍蝦就這麽成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料理之一。


    他們對龍蝦的重視超出人想象,甚至還因為龍蝦差點兒和巴西發生全麵戰爭——史稱‘龍蝦戰爭’。


    這場戰爭還差點兒把漂亮國拖下水!


    那個事情真的很有意思。說起來還要提起法國寧古塔——法屬圭亞那。


    法國當年致力於發展漁業,但是不管是地中海還是大西洋漁業資源尤其是龍蝦資源都有限,像什麽北海之類的龍蝦產區還要跟別的國家搶。


    那時候法國勢單力弱,但麽搶得過別人。


    但是法國也有他們的優勢——海外領地多。


    他們先是開發了西非的毛裏塔尼亞漁場,在那裏大量捕捉龍蝦,法國龍蝦就和英國鱈魚一樣,成了本國餐桌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後到了1960年的時候毛裏塔尼亞獨立了,沒法再在那邊撈龍蝦了,於是法國漁民們離開非洲,去了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捕龍蝦。


    這個事情也算是救了法屬圭亞那。


    那時候法屬圭亞那已經人越來越少了,整個法屬圭亞那常駐居民還不足三萬人,也就是因為那裏有龍蝦引來了大量的法國漁民,所以才再次人多起來。


    不過那時候的法國人打撈都是絕戶打撈,而且法屬圭亞那領海又不多,於是很快就把附近的龍蝦給捕光了。


    於是法國人想出來一個新辦法:南邊的巴西海岸線長龍蝦多,去巴西捕龍蝦。


    那麽巴西領海怎麽能讓他們捕撈龍蝦呢?


    要不然說法國人雞賊呢,他們通過收買相關官員的辦法,辦了一份所謂的‘海域漁業調查申請’,法國漁船就打著‘調查漁業資源’的幌子自由進入巴西領海大肆捕撈龍蝦。


    但是巴西本地漁民也是靠著捕龍蝦維生,你這是搶飯吃啊!兩邊矛盾愈發激烈,隻用了不到半年時間,本地漁民的一份報告直接擺在了巴西總統辦公桌上,控訴法國人搶龍蝦!


    其實那個時期發達國家搶水產那根本不是新聞,像當年英國二戰後也和冰島因為爭奪鱈魚爆發過‘鱈魚戰爭’。


    但是法國的對手不是冰島。


    巴西啊,不管國土麵積、國家體量怎麽是冰島比得上的?


    當時巴西總統都沒有調查這個事情就直接下令——海軍,上!


    這個事情甚至還差點兒把漂亮國給拖下水!


    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說起來巴西和法國一直都是老冤家。


    當年葡屬巴西甚至直接出兵占領了法屬圭亞那,包括後來圭亞那的基建都是巴西人蓋的,隻是因為拿破侖戰敗他們才不情不願的歸還了法屬圭亞那。


    後來兩邊也是矛盾不斷,也是屬於‘世仇’。


    說實話,巴國這個國家屬於地球上一個用常理無法衡量的國家。


    這個國家地盤大,人口多,資源豐富,地理位置重要……


    但是這個國家就是星球上的‘小透明’。


    原因很簡單:發展的太差!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說這個國家一直是什麽獨裁、暴君倒也認了,偏偏這個國家曆史上還真的有幾位相當好的領導人。


    比如說二戰時期的軍事強人熱圖利奧-瓦加斯。


    這老哥也是政變上位,而且直接解散了議會鎮壓政黨大權獨攬。


    聽上去像是一個超級暴君。


    但是站在巴西角度來說,這老哥卻是一個相當好的領導。


    關於他的一生用一個字可以形容——‘巴西斯大胡子’。


    他對巴西的工業化進程有決定性的貢獻,保障了工人權益加強國民教育,建立了國有企業建設了交通路網,一手把巴西從一個原材料出口國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化國家。


    他的原則就是:糾結是左是右這樣的政治問題對巴西毫無意義,唯有工業化才是拯救巴西的良藥。


    盡管關於這人爭議很大,但是可以把話放在這裏:如果沒有他當年的獨攬大權,現在巴西人可以跟非洲人比較一下生活質量!


    而漂亮國是絕對不允許美洲大陸上有這樣的一個國家,尤其是1945年他和蘇聯建交的事情觸碰到了漂亮國的‘底線’,於是直接想辦法把他搞了下來扶持了杜特拉。


    而這個杜特拉上位後直接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和蘇聯斷交和漂亮國建交,然後取消外匯管製和關稅壁壘全麵擁抱了資本。


    這個事情直接導致巴西元氣大傷,國家通貨膨脹嚴重民不聊生。


    於是黑色幽默的事情發生了:當年被漂亮國各種以‘獨裁’為借口推翻的瓦加斯又被巴西人民重新選舉為總統。


    而這次瓦加斯又重新搞起了工業化和國有化——尤其是實現了石油產業國有化!


    如果沒有他當年做到這一點?


    現在的巴西隻能‘嗬嗬’加‘嗬嗬’。


    而且他拒絕參加半島戰爭疏遠漂亮國資本,於是順理成章的被漂亮國第二次搞了下去。


    這次理由是通gong、獨裁、貪汙等等。


    這個事情該怎麽說呢?


    標準的西方輿論手法:‘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瓦加斯是完全不信mks主義的那種人!他做的一切隻是為了巴西發展。


    可是那時候的老百姓可不管這些,有人挑頭就上街鬧,全國大規模遊行抗議不斷,一時間巴西亂成了一團糟。


    1954年瓦加斯突然自殺。


    關於他是頂不住壓力自殺還是真的死於暗殺到現在議論紛紛,但是現場發現的遺書裏的內容一直到今天還被巴西人銘記於心。


    “我為了反對掠奪巴西而進行過戰鬥,也曾為了反對掠奪人民而戰鬥過,我為巴西人民獻出了自己的一生,現在我要獻出自己的生命。我選擇這條路是為了保護你們,我的靈魂將與你們同在。 我的名字,將成為你們鬥爭的旗幟!我邁出了永恒的第一步。我結束了生命是為了走進曆史。”


    這麽一位對巴西做出巨大貢獻的領導人就這麽成為曆史,死於他所關愛的老百姓手裏。


    而事後當年參與這個事情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一句輕飄飄的‘我錯了’、‘我後悔我這麽做’、‘我也是受害者’……


    可悲。


    關鍵是這樣的故事還不是隻有一次。


    瓦加斯死後,接替他的新總統是一代猛人儒塞利諾-庫比契克-德-奧利維拉。


    這哥們對巴西的貢獻甚至比瓦加斯的貢獻更大!


    結果他也被老百姓弄下去了。


    而那就是一個更加可悲的故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非洲當酋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楊半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楊半仙並收藏我在非洲當酋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