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利德吃飽後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後,跟著楊猛去了牛棚,剛一開門就被裏麵的味道頂了個趔趄。
他直接把帽子摘下來捂住鼻子:“這是什麽味道?”
楊猛道:“能有什麽味道?你覺得牛棚能有好味道?”
這裏的牛啊、雞啊、馬啊之類的生物都是養在室內的,就連他們的洗手間裏還養著好幾隻小雞呢。
沒錯,養在洗手間裏。
這裏洗手間用的可不是什麽抽水馬桶而是旱廁。旱廁上麵鋪著木板,木板一端的把手上連接著繩子。用的時候一拉繩子木板翻起露出下麵的旱廁。
這裏的旱廁挖的相當深,所以倒不用擔心房間裏異味太重。裏麵放著籠子養著小雞也不奇怪。
基本上這裏的小狗、小雞之類的都是在廁所裏養大的……
而這個牛棚‘相當有味道’。
倒不是因為這裏不透風——事實上這種木質牛棚在房頂有設計的通風口。
但是為了保溫,這裏有被包裹嚴實的通風管道,四麵的牆壁是一層厚厚的牛糞。
對雅庫特人來說牛糞也是個好東西,不管是保溫、作燃料都用它。
就在這樣的味道裏,瓦利德開始了‘快樂’的一天。
第一件事情就是擠牛奶。
雅庫茨克農民最主要的財富就是雅庫特奶牛。
這種奶牛看上去真的不像是奶牛而更像是小黃牛,個子矮小並且毛發很粗, 擁有出色的抗霜凍能力,根本不需要複雜的護理。隻要給定量的幹草和飼料它們就可以很好的生活。
基本上雅庫特人大冬天大多數的日常生活所需的食材都來自於雅庫特奶牛。
瓦利德看著楊猛熟練的擠牛奶不解問道:“猛子,你怎麽會擠牛奶的?”
楊猛卻道:“別說擠牛奶了,擠駝奶都不在話下!我剛去哈吉桑的時候這些活兒都幹習慣了。阿法爾人主要的生活物資就是牛、羊和駱駝。這幾年雖然這些年我們過的不錯不用再幹這些了,但是這些活怎麽幹還沒忘。”
瓦利德伸出大拇指:“那你這麽會擠牛奶那你來唄。”
楊猛聽後點點頭:“可以啊!”
“真的?”瓦利德一喜。
楊猛點頭:“當然,喏,那裏有個鏟子,你負責清理牛糞。”
瓦利德轉頭看了一眼滿地的牛糞,幹咳兩聲:“我還是擠牛奶吧。”
“你別都擠幹淨了,還要留著一些奶喂小牛犢呢!”楊猛補充道。
楊猛就這麽教瓦利德怎麽擠牛奶怎麽喂小牛,瓦利德忙了半天擠了一桶牛奶回到屋裏。
蕭鵬已經把爐子燒好,把牛奶過濾後進行巴氏殺菌。
什麽是巴氏殺菌法?
那是1862年法國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發明的一種消滅牛奶、啤酒裏的細菌的辦法。
聽起來高大上對吧?
其實就是把牛奶加熱。
常見辦法有兩種,一種就是牛奶溫度加到六十多度,第二種辦法則是直接煮開。
瞧,都是咱們老祖宗玩剩下的東西。
就這麽個玩意是1862年才出現?
換句話說就是:西方人是到了1862年才開始加熱牛奶。
熟悉歐洲曆史的就知道,歐洲經常爆發大規模疾病——這不是沒原因的!
說句比較駭人驚聞的事情:一直到了1927年歐洲還爆發了大規模的‘聖安東尼之火’!
什麽是‘聖安東尼之火’?
其實就是麥角菌中毒。
這種麥角菌寄生於大麥、小麥等稻類植物上,樣子是黑色或者深棕色的細條,吃後有毒且會產生幻覺。龍國很古老到時候就發現了這東西的危害所以拿來用作墮胎,而在西方這玩意在西方卻橫行了幾個世紀。
其實當時西方人才是標準的‘不幹不淨吃了沒病’。
《新約》裏有一個故事,講的就是有人播種之後他的仇家趁著夜色在田地裏撒下了有毒的種子,等到麥子成熟的時候麥度也跟著出現。
這人的家仆就想要清楚毒素卻被主人製止,理由是:現在把毒麥拔除會連著好的麥子一起拔掉,所以不如放著不管等著收成的時候在分開。
於是麥角菌在他們眼裏就成了投毒,‘聖安東尼之火’在歐洲肆虐。
每次出了這樣的事情都會殺一些女人——‘獵殺女巫’運動了解一下。
基本上隻要出現‘聖安東尼之火’的危害就會有一堆‘女巫’被殺……
在他們的認知裏,這‘聖安東尼之火’是女巫下毒的結果。
一直到1918年瑞士化學家阿圖爾-施托兒分離出麥角胺後,他們才知道原來這所謂的‘聖安東尼之火’是麥角菌毒素導致。
別看西方人整天用‘食品安全’說事兒,現在西方網絡上還有很多人嘲笑中餐是‘化學元素表’,可是西方人的‘食品安全’很多程度上都是公知吹出來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龍國談之色變的‘蘇丹紅’在西方國家其實是一種可以合法使用的添加劑。
蕭鵬自己就親身經曆過一件事情:在他家鄉有一家一個德國廚師開辦德國餐館的,主打的就是正宗德國飯菜,例如德國香腸、自釀德國啤酒之類。
結果就這麽一家店卻被人投訴了。投訴他的理由是‘欺詐消費者’。
投訴的人自稱是德國海歸博士,說那家店裏的德國香腸並不正宗,理由是‘香腸裏麵放了添加劑,純正的德國香腸是沒有添加劑的,要給德國香腸起碼得尊重’。
聽到這事兒的時候,蕭鵬差點兒一口八二年的雪碧噴在他臉上。
什麽年代了?這年頭吃肚子裏的東西還有沒有添加劑的?
你吃東西總要放鹽吧?
食鹽確實不是食品添加劑,但是製作食鹽的時候也會放食品添加劑的!
唉,重視食品安全絕對是重中之重,但是西方的食品安全很大程度上都是些類似那個‘德國海歸’之類的人吹出來的。
但凡是認識外國朋友的,尤其是來自西方國家朋友的都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他們很多人都是過敏體質,但是他們在龍國的時候卻大多沒有過敏經曆。
比如說有人在自己家裏吃花生過敏,但是到了龍國之後吃了沒事——這絕對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
說這裏沒有食品安全問題蕭鵬是不信的。
瓦利德把牛奶交給蕭鵬後新任務就來了:去喂牛。
這裏夏季的兩三個月期間,雅庫特家庭會全家出動竭盡全力的收集草料,起碼準備個幾十噸——畢竟每頭牛每天要吃二十斤的幹草。
楊猛帶著瓦利德拿著大鏟子把積雪下的草料鏟出來攤開方便牛吃,然後又跑回牛棚拿著布條纏住奶牛的腰部——這是防止牛乳房被凍傷,這樣才把奶牛從牛棚裏牽出來送到放著草料的
圍欄讓它們自己吃草料,然後楊猛又把那個大鏟子遞給了瓦利德:“行了,清理牛糞的時間到了。”
瓦利德瞪大眼睛:“我擠牛奶的時候你沒有清理牛糞?”
“你是不是傻?”楊猛道:“牛不出來怎麽清理牛糞?快去!”
瓦利德看著大鏟子一臉愁容:“猛子,要不然你去幫我清理牛糞?”
楊猛兩眼一瞪:“喂,我們過來陪你是因為你說了讓你做什麽你就做什麽,現在就想耍賴?”
瓦利德委屈道:“我們在森林裏的時候,屋子裏就連猞猁便便都是鵬哥處理的。”
楊猛咧嘴一笑:“你看鵬鵬在這裏嗎?別廢話,快幹!不就是牛糞嗎?怕什麽!又不臭,學學印度人沒事就往牛糞裏!下次帶你去參加印度的‘牛糞節’!”
印度有一個盛大的節日,就是‘牛糞節’,具體過節的內容就是拿著牛糞互相投擲,在牛糞堆裏打滾……
好吧,隻能感歎一句——這,真的很印度!
他直接把帽子摘下來捂住鼻子:“這是什麽味道?”
楊猛道:“能有什麽味道?你覺得牛棚能有好味道?”
這裏的牛啊、雞啊、馬啊之類的生物都是養在室內的,就連他們的洗手間裏還養著好幾隻小雞呢。
沒錯,養在洗手間裏。
這裏洗手間用的可不是什麽抽水馬桶而是旱廁。旱廁上麵鋪著木板,木板一端的把手上連接著繩子。用的時候一拉繩子木板翻起露出下麵的旱廁。
這裏的旱廁挖的相當深,所以倒不用擔心房間裏異味太重。裏麵放著籠子養著小雞也不奇怪。
基本上這裏的小狗、小雞之類的都是在廁所裏養大的……
而這個牛棚‘相當有味道’。
倒不是因為這裏不透風——事實上這種木質牛棚在房頂有設計的通風口。
但是為了保溫,這裏有被包裹嚴實的通風管道,四麵的牆壁是一層厚厚的牛糞。
對雅庫特人來說牛糞也是個好東西,不管是保溫、作燃料都用它。
就在這樣的味道裏,瓦利德開始了‘快樂’的一天。
第一件事情就是擠牛奶。
雅庫茨克農民最主要的財富就是雅庫特奶牛。
這種奶牛看上去真的不像是奶牛而更像是小黃牛,個子矮小並且毛發很粗, 擁有出色的抗霜凍能力,根本不需要複雜的護理。隻要給定量的幹草和飼料它們就可以很好的生活。
基本上雅庫特人大冬天大多數的日常生活所需的食材都來自於雅庫特奶牛。
瓦利德看著楊猛熟練的擠牛奶不解問道:“猛子,你怎麽會擠牛奶的?”
楊猛卻道:“別說擠牛奶了,擠駝奶都不在話下!我剛去哈吉桑的時候這些活兒都幹習慣了。阿法爾人主要的生活物資就是牛、羊和駱駝。這幾年雖然這些年我們過的不錯不用再幹這些了,但是這些活怎麽幹還沒忘。”
瓦利德伸出大拇指:“那你這麽會擠牛奶那你來唄。”
楊猛聽後點點頭:“可以啊!”
“真的?”瓦利德一喜。
楊猛點頭:“當然,喏,那裏有個鏟子,你負責清理牛糞。”
瓦利德轉頭看了一眼滿地的牛糞,幹咳兩聲:“我還是擠牛奶吧。”
“你別都擠幹淨了,還要留著一些奶喂小牛犢呢!”楊猛補充道。
楊猛就這麽教瓦利德怎麽擠牛奶怎麽喂小牛,瓦利德忙了半天擠了一桶牛奶回到屋裏。
蕭鵬已經把爐子燒好,把牛奶過濾後進行巴氏殺菌。
什麽是巴氏殺菌法?
那是1862年法國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發明的一種消滅牛奶、啤酒裏的細菌的辦法。
聽起來高大上對吧?
其實就是把牛奶加熱。
常見辦法有兩種,一種就是牛奶溫度加到六十多度,第二種辦法則是直接煮開。
瞧,都是咱們老祖宗玩剩下的東西。
就這麽個玩意是1862年才出現?
換句話說就是:西方人是到了1862年才開始加熱牛奶。
熟悉歐洲曆史的就知道,歐洲經常爆發大規模疾病——這不是沒原因的!
說句比較駭人驚聞的事情:一直到了1927年歐洲還爆發了大規模的‘聖安東尼之火’!
什麽是‘聖安東尼之火’?
其實就是麥角菌中毒。
這種麥角菌寄生於大麥、小麥等稻類植物上,樣子是黑色或者深棕色的細條,吃後有毒且會產生幻覺。龍國很古老到時候就發現了這東西的危害所以拿來用作墮胎,而在西方這玩意在西方卻橫行了幾個世紀。
其實當時西方人才是標準的‘不幹不淨吃了沒病’。
《新約》裏有一個故事,講的就是有人播種之後他的仇家趁著夜色在田地裏撒下了有毒的種子,等到麥子成熟的時候麥度也跟著出現。
這人的家仆就想要清楚毒素卻被主人製止,理由是:現在把毒麥拔除會連著好的麥子一起拔掉,所以不如放著不管等著收成的時候在分開。
於是麥角菌在他們眼裏就成了投毒,‘聖安東尼之火’在歐洲肆虐。
每次出了這樣的事情都會殺一些女人——‘獵殺女巫’運動了解一下。
基本上隻要出現‘聖安東尼之火’的危害就會有一堆‘女巫’被殺……
在他們的認知裏,這‘聖安東尼之火’是女巫下毒的結果。
一直到1918年瑞士化學家阿圖爾-施托兒分離出麥角胺後,他們才知道原來這所謂的‘聖安東尼之火’是麥角菌毒素導致。
別看西方人整天用‘食品安全’說事兒,現在西方網絡上還有很多人嘲笑中餐是‘化學元素表’,可是西方人的‘食品安全’很多程度上都是公知吹出來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龍國談之色變的‘蘇丹紅’在西方國家其實是一種可以合法使用的添加劑。
蕭鵬自己就親身經曆過一件事情:在他家鄉有一家一個德國廚師開辦德國餐館的,主打的就是正宗德國飯菜,例如德國香腸、自釀德國啤酒之類。
結果就這麽一家店卻被人投訴了。投訴他的理由是‘欺詐消費者’。
投訴的人自稱是德國海歸博士,說那家店裏的德國香腸並不正宗,理由是‘香腸裏麵放了添加劑,純正的德國香腸是沒有添加劑的,要給德國香腸起碼得尊重’。
聽到這事兒的時候,蕭鵬差點兒一口八二年的雪碧噴在他臉上。
什麽年代了?這年頭吃肚子裏的東西還有沒有添加劑的?
你吃東西總要放鹽吧?
食鹽確實不是食品添加劑,但是製作食鹽的時候也會放食品添加劑的!
唉,重視食品安全絕對是重中之重,但是西方的食品安全很大程度上都是些類似那個‘德國海歸’之類的人吹出來的。
但凡是認識外國朋友的,尤其是來自西方國家朋友的都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他們很多人都是過敏體質,但是他們在龍國的時候卻大多沒有過敏經曆。
比如說有人在自己家裏吃花生過敏,但是到了龍國之後吃了沒事——這絕對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
說這裏沒有食品安全問題蕭鵬是不信的。
瓦利德把牛奶交給蕭鵬後新任務就來了:去喂牛。
這裏夏季的兩三個月期間,雅庫特家庭會全家出動竭盡全力的收集草料,起碼準備個幾十噸——畢竟每頭牛每天要吃二十斤的幹草。
楊猛帶著瓦利德拿著大鏟子把積雪下的草料鏟出來攤開方便牛吃,然後又跑回牛棚拿著布條纏住奶牛的腰部——這是防止牛乳房被凍傷,這樣才把奶牛從牛棚裏牽出來送到放著草料的
圍欄讓它們自己吃草料,然後楊猛又把那個大鏟子遞給了瓦利德:“行了,清理牛糞的時間到了。”
瓦利德瞪大眼睛:“我擠牛奶的時候你沒有清理牛糞?”
“你是不是傻?”楊猛道:“牛不出來怎麽清理牛糞?快去!”
瓦利德看著大鏟子一臉愁容:“猛子,要不然你去幫我清理牛糞?”
楊猛兩眼一瞪:“喂,我們過來陪你是因為你說了讓你做什麽你就做什麽,現在就想耍賴?”
瓦利德委屈道:“我們在森林裏的時候,屋子裏就連猞猁便便都是鵬哥處理的。”
楊猛咧嘴一笑:“你看鵬鵬在這裏嗎?別廢話,快幹!不就是牛糞嗎?怕什麽!又不臭,學學印度人沒事就往牛糞裏!下次帶你去參加印度的‘牛糞節’!”
印度有一個盛大的節日,就是‘牛糞節’,具體過節的內容就是拿著牛糞互相投擲,在牛糞堆裏打滾……
好吧,隻能感歎一句——這,真的很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