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今年春節節前一個月的行情,隻能省略無數字,股民朋友們都知道,話題敏感,不能多談。


    米雲隻自己都差點熬不住了,一個月持倉跌幅接近30%,不知道華泰總賬戶怎麽換算的,可能算上了兩融的融資利息,多少有點水分,但虧損20%絕對有。還好兩個小號賬戶資產少,傷害不大。


    再繼續跌,米雲就快扛不住了。很多市場人士都有這樣的擔心。


    這一點從兩融餘額也體現明顯。自1月26日開始兩融餘額快速減少,由當日的.71億元降至2月5日的.19億元,減少了1196.52億元。其中,2月2日兩融餘額較前一日大幅減少309.45億元,超過了2022年1月28日下降304.62億元的前值。


    整體看開年以來的情況,也可以看出兩融驟降的壓力。


    1月2日上證指數走出最高點2976.27點,相較年初高點時的1月2日兩融數據來看,2月5日的兩融餘額下降1735.75億元,降幅為10.49%,其中融資餘額縮水1645.5億元,降幅為10.38%;融券餘額減少90.25億元,降幅為12.82%。


    市場持續下跌,壓力一步一步擠向場內杠杆資金。兩融之後,便是股票質押。


    根據wind數據,截至2月5日,有203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質押比例超八成,其中59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處於滿倉質押狀態。


    隨著市場的持續震蕩下行,大批上市公司發布補充質押公告。


    2月2日,兩市共披露大股東補充質押公告106單,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加。其中,2月以來進行補充質押的上市公司,多數集中在半導體、消費電子、新能源、生物醫藥、計算機等行業。而上述板塊2月以來調整幅度最為明顯。


    2月5日上午,第一財經記者向監管層詢問了兩融和質押風險的具體情況。


    當日午間和晚間以及2月6日,監管層以答記者問形式進行了公開回應,並采取措施增加平倉線彈性,延緩釋市場壓力。


    關於質押,監管層稱“從兩市數據看,今年以來股票質押違約強平金額合計為2740.32萬元,占市場日成交額的比重很小”。


    同時,監管層將引導券商等機構增加平倉線彈性,促進市場平穩運行,並將密切監測,采取有力措施,防範股票質押風險。


    關於融資,監管層稱全市場平均維持擔保比例較年初有所下降,最低維持擔保比例平倉線通常為130%。


    從實際平倉數據看,1月以來全市場累計平倉金額約9億元,占融資規模的萬分之六。


    監管層也稱:有些投資者主動賣股票歸還融資,會形成融資餘額被動下降。不知道這些公開的數據有多少水分。


    關於融券,監管層稱,融券餘額已降至637億元,占流通市值的0.1%。


    同時監管層宣布了三條監管措施,話題敏感,這裏不方便記錄。


    上述舉措推出後,市場情緒快速緩和,對杠杆資金踩踏的擔憂得到緩解,股指應聲反彈。


    不過,在雪球、兩融、質押之外,量化資金又頻頻傳出爆雷和拔網線等壞消息,小微盤股在經曆前期高光時刻後陷入流動性危機。


    量化危局


    在開年的股市波動中,量化機構扮演了難以忽視的角色——曾經依靠小微盤股獲得超額收益的量化機構們,因為資金踩踏流出小盤股,一夜回到解放前。


    正如一位私募管理人對記者所說:很多百億私募1000指數增強產品,辛辛苦苦一年的超額收益,微盤股閃崩,幾天就跌沒了。


    1月份百億量化私募甚至罕見跑輸百億主觀私募機構。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1月有業績記錄的52家百億主觀私募平均收益為-5.24%,而有業績記錄的31家百億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為-10.72%。


    量化私募湧入小微盤股賺取大量超額收益,有其特殊背景。


    從籌碼結構來看,微盤股也具有一定優勢。前幾年機構抱團股吸引了大量的市場流動性,隨著抱團的瓦解,這些股票囤積的流動性開始向外釋放。


    由於微盤股基本沒有外資和機構持倉、難以賣空,也沒有掛鉤衍生品,從主流資金無人問津處變成了非機構重倉的掘金領域。


    一位私募創始人曾這樣描述量化機構做微盤股的理由:你不做微盤而別人做了,規模就蹭蹭漲,投資人就怪你不如別人,所以最終整體市場被迫都去搞小市值和微盤股。


    白鷺資管也曾警告投資者,微盤股一旦崩塌,引發的風險不會低於公募重倉股抱團瓦解。


    果然,進入2月份,量化產品壓力進一步加大。比如某頭部量化機構旗下一款全市場量化選股產品,2月2日單日跌幅甚至達到了17.75%。


    到了2月5日,代表小微盤風格股票指數的中證2000單日跌幅達9.49%,開年算起該指數累計跌幅達到32.76%。


    有量化私募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dma對衝策略加杠杆多頭端或主動或被動賣出,是導致微盤股下跌的重要原因。


    有量化從業者節前對記者表示,資金麵的損失,疊加股東、渠道、客戶的壓力,令他在過去幾年內建立起的優勢頃刻蕩然無存。


    還有量化機構則稱,經過此輪衝擊,部分家底厚實的大機構還能夠繼續維持,那些還在上規模的新銳可能未必能度過這次危機。


    公募贖回


    如果說雪球、兩融、質押、量化影響的主要是市場中的某一個投資者群體、某一段交易時間,那公募基金贖回壓力的影響則更加廣泛而深遠。


    隨著市場缺乏賺錢效應、大量基金產品遭遇回撤,投資者借基入市的信心也大幅受挫,贖回舉動日益增加,公募基金行業進入艱難時刻。


    wind數據顯示,以年度數據計算,截至2023年底,公募基金的資產淨值為27.26萬億元,較上年底增加1.51萬億元,而2022年全行業僅獲得2971.38億元的增值,兩年時間合計增加不到2萬億元。


    從業內反饋來看,公募基金近一年麵臨著較大的贖回壓力,尤其是與股市相關密切的主動權益類產品,包含普通股票型、靈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


    根據wind數據統計,剔除2023年和2024年新發行的基金,已有數據的3998隻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2023年每季度被贖回份額均超過2000億份,全年合計被贖回超過9717億份。


    數據顯示,上述產品全年合計淨贖回3451.27億份,疊加業績的下滑,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存量產品去年規模縮水超過1萬億元。


    即使是2023年以來新發的產品也未能幸免。數據顯示,在已有2023年四季度數據的267隻產品中,即使運營時間並不長,但已有超過半數的產品呈現淨贖回狀態,全年合計淨贖回118.4萬億元。


    與此同時,“巨無霸”產品也有類似情況。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主動權益類產品的合計規模為3.93萬億元,較2022年年底減少了9424.38億元。其中,規模在百億元級別的產品縮至31隻,較2022年底減少了21隻。而在2021年底,這一數字為88隻。


    也就是說,僅兩年時間,百億元級別的權益類產品就減少了近三分之二,而規模上限也從775.05億元降至461.23億元,“500+”“600+”億元的產品已經不見蹤跡,而“400+”億元的產品也隻剩2隻。


    隨著基金持有人贖回離場,迷你基金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基金規模低於5000萬元清盤紅線的主動權益類產品數量增至627隻,占比達14.34%;而在2021年,這一數量為247隻,占比為6.94%。


    整體來看,在清盤警報增多的同時,已有部分產品進入清算程序。


    在2023年,有260隻基金宣告退場,數量創下近5年新高;節奏依然不減,年內已有28隻基金遭遇清算。這也意味著,在2023年以來的每一個交易日,至少有一隻基金產品按下暫停鍵。


    密集救市


    在8月份,就有監管層活躍市場25條,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收緊ipo及再融資、調降融資保證金、限製部分減持等重大舉措落地。


    2023年10月11日,中匯金表示增持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四大行,釋放嗬護市場的信號。截至當日收盤,工農中建四大行均收漲;次日,上證指數上漲了0.94%。


    10月23日,中匯金再度出手買入etf產品,並表示將在未來繼續增持。兩日內,包括滬深300etf在內的股票型etf市場成交額放量增長,合計淨流入近百億資金93.61億元。次日,三大指數集體反彈收漲。


    同年12月1日,另一位國家隊選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發布公告稱,旗下國新投資有限公司增持了中證國新央企科技類指數基金,並將在未來繼續增持。


    截至當日收盤,多隻etf產品出現放量,如博時央企創新驅動etf、南方央企科技etf出現超出前一日數倍的成交額;華夏300etf、易方達300etf發起式同樣出現數波放量資金。


    1月24日,在某發布會上表示,將進一步研究把市值管理納入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引導央企業負責人更加重視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及時通過應用市場化增持、回購等手段傳遞信心、穩定預期,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更好地回報投資者。


    央行宣布降準,於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1萬億元。1月25日開始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同時,將繼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的穩中有降。


    之後的一周,監管層馬不停蹄采取行動。一方麵,伴隨兩融和質押風險加大,采取措施引導機構增加平倉線彈性,為杠杆資金減壓。另一方麵,連續舉行座談會,謀劃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


    2月5日,監管層專門針對惡意做空發聲,表示將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堅決重拳打擊,讓膽敢違法操縱、惡意做空者傾家蕩產、牢底坐穿。


    2月6日,中匯金官宣,已於近日擴大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增持範圍,並將持續加大增持力度、擴大增持規模,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當日,etf市場成交持續活躍,有16隻股票型etf產品全天成交額超過10億元。2月6日至8日,上證指數結束日線六連陰,三天回漲6.06%。


    2月7日,權威媒體宣布了監管層主席換任消息,迎來了第十任主席。他也被認為是第一位出身自證監係統內部的主席,市場對其抱以極高期待。


    受益於監管層的維穩信心,大盤指數上演“v”形反彈,節前最後一周,2月5日到8日,股市重要指數紛紛反彈。其中,中證500漲12.86%、創板指收漲11.38%、深證指漲9.49%、300指數漲5.83%、上證指數漲4.97%。


    截至2月17日,全市場股票型etf產品開年以來合計淨流入3399.34億元。從資金變化來看,2月以來資金正在加速進場,6個交易日有1870.63億元資金淨流入。


    在etf市場補充大量子彈之餘,從2023年四季度以來,有超過110家基金公司出手自購,累計淨申購資金超過23.49億元。


    與此同時,不少上市公司也在通過回購股份等方式,向投資者釋放積極信號。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7日,已有1101家上市公司在此期間進行回購操作,涉及回購金額超過700億元。


    伴隨積極因素的累積,投資者也對龍年開市充滿期待。不過,對市場的監管者而言,依然麵臨穩市場、穩信心的迫切任務,以及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的長遠目標,挑戰重重,任重道遠。


    龍年首個交易日在股指期權交割的壓製下終於站上2900以上,大盤指數四連陽,意味著救市策略基本接近成功的目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股民的炒股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閑雲小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閑雲小散並收藏股民的炒股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