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規律:一買就跌, 一賣就漲。這個尤其新股民最有感受。米雲自己偶爾也會,就像主力盯著你的持倉票一樣。無論哪隻股,隻要一買,保管下跌,隻要一賣,肯定上漲。
國慶規律:以9月走勢預判10月行情準確率達7成。
根據曆史數據統計發現,曆年10月行情與9月行情表現高度正相關:如果9月大漲,10月行情也多為大漲。
滬指在十三年間的9月、10月同漲同跌9次。統計了2001年到2013年的十三年間上證指數9月、10月漲跌幅,發現十三年間滬指9月與10月漲跌呈現出較強的正相關性,即滬指9月上漲,10月易跟漲,反之亦然,可謂 10月行情看9月臉色。十三年中,滬指9月、10月同漲同跌9次,概率達69.23%。
從具體統計來看,同向上漲情況分別是:2006年9月滬指漲5.65%,10月滬指跟漲4.88%;2007年9月,滬指漲6.39%,10月滬指大漲7.25%,且創下曆史新高6124.04點;
2009年9月滬指漲4.19%,10月漲幅擴大到7.79%;2010年9月滬指漲0.64%,10月放量大漲12.17%。同向下跌情況表現為: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和2008年滬指分別下跌3.78%、5.1%、3.86%、0.62%和4.32%,對應年份10月滬指同樣分別下跌4.29%、4.69%、1.38%、5.43%和24.63%。
在沒有同向漲跌的年份中,2013年9月滬指漲3.64%,10月跌1.52%;2012年9月滬指漲1.89%,10月跌0.83%;2011年9月滬指跌8.11%,10月漲4.62%。
收陰收陽和牛轉熊規律
春節後開門綠年線收陰,開門紅年線收陽。a股每次調整過了20%這個坎,就變成熊市。
一步三回頭規律
如果說“一步三回頭”是a股慣例的話,那麽平均四年一輪回,則是其特有的周期規律。
從大盤20多年的曆史考察,可以發現關於走勢的一個特殊規律:即大約4年一輪回。
1993年大盤見頂後,經曆了4年的低迷震蕩,後迎來了1997年的5.19行情;而5.19行情開始大盤持續了近4年上漲,在2001年見到了2245高點;而這一高點後,2001到2005年這4年大盤又經曆了一波熊市,最後又迎來了2006到2007的大牛市。
從2009年3478高點至2013年12月,大盤已調整下跌達4年,正完成一個輪回的曆史周期,則預示曆史性變局將到來。
客觀而言,無論國內外股市,均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雖然有時候熊市很漫長,但終歸有結束的時候,牛熊的循環既是輪回、也是市場走勢的必然模式,興衰相替螺旋發展。
世界杯規律:股市一般會下跌
1994年世界杯期間,滬指從527點跌至413點,跌幅達21.63%。
1998年世界杯期間,滬指從1422點跌至1360點。
2002年世界杯期間,滬指自1515點最低下跌至1455點,最後憑借6月24日的“井噴”,股指站上了1700點。
2006年世界杯期間,滬指從1695點下跌到1512點。
曆史數據顯示,4年一度的世界杯是全球股市的“下跌魔咒”。
監管規律
a股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隻要一監管大盤就跌,隻要撒手不管,a股就狂飆。
a股慣性定律
和牛頓的慣性定律原理是一樣的,物體保持運動狀態和方向不變的特性叫做慣性。表現在股市中,股價是上漲的,那麽如果不出現大的變動,股價會繼續往上走;股價是下跌的,那麽如果不出現大的變動,股價會繼續往下走。
a股物極必反規律
漲得多了,自然要跌;跌得多了,自然要漲。這跟《三國演義》開篇詞說的是一個道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股市中一個現象也充分體現了這個原理: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
a股風水輪流規律
我們不敢肯定說a股市場以外的境外股市是不是這樣的,但可以肯定的是,a股市場始終都是風水輪流轉的。
在a股市場做股票,沒能先知先覺抓到龍頭,能做到後知後覺抓住補漲股,也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a股違逆大眾規律
善於觀察的老股民都知道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當市場大多數人都看好的時候,市場未必會漲。
相反,當市場大多數人都看淡的時候,市場未必會跌。這到底是為什麽呢?技術分析愛好者一直宣稱,市場永遠是對的。
a股周期共振規律
這個規律很有意思。當日線趨勢向上的時候,如果周線也是趨勢向上,那麽短期的走勢會頗為強勁;當日線趨勢向上,周線趨勢向下,那麽市場隻會是一個小的反彈。
這是什麽原理呢?這是因為,當周線趨勢向上的時候,大盤或個股已經聚集了相當高的人氣,市場的供求關係是供不應求,所以日線的上漲會比較輕鬆;相反,如果周線趨勢向下,意味著從中長期趨勢來看人氣慘淡,那麽,即使短期有人搶著買入使得短期走勢較為強勁,但如果無法改變中長期的供求關係,市場還是會繼續向下走。
按照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得出日線趨勢向下、周線趨勢向上和日線趨勢向下、周線趨勢向上。
a股靜動相交規律
沒有一直上漲的股票,也沒有一直下跌的股票。一隻股票上漲一定的時間之後,總要花一點時間來調整一下,以便將意誌不堅定的散戶洗出去,也讓自己有足夠多的時間調整倉位;
一隻股票下跌一定的時間之後,總要花一點時間來橫盤一下,以便讓貪心的散戶來給自己接盤。
a股規律:牛市消滅低價股
牛市初期要消滅低價股,尤其是1元股,消滅1元股往往作為牛熊分界的一個市場標準。
牛市特征就是先消滅低價股。2007年說消滅3元股、5元股、10元股,那時牛市就結束了。現在來看就是牛市初期,炒低價股,容易賺錢。
每輪牛市都要消滅低價股,這是a股的規律,延續至今不曾改變。
牛市裏所有股票都會漲,過去牛市的時候都這樣,成長股漲高了之後,低價股上漲是很正常的現象,是好事,鋼鐵、st股票在補漲,說明市場的熱度在提升。
a股曾有兩次鮮明的消滅1元股的案例,一是2005年9月,二是2009年2月,這兩個時點之後都是一波牛市。
另一方麵,a股可以長期給投資人產生長期回報的公司還是很少,因此股市很容易炒過頭。
曆史上每次低價股行情的引爆,都離不開政策的刺激,如2005年的股改,2009年的四萬億投資,2014年的國企改革。
a股與通脹之間的輪回規律
a股出現兩輪暴漲行情,上證綜指分別在1992年5月達到1429點,1993年2月達到1558點,通貨膨脹與股市周期同向運行,顯然溫和通脹有利於股市運行。
股市與通脹,在溫和通脹階段是正相關,其餘都是負相關,即通脹高、股市低;通脹低、股市高。
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啟動之後,前述股市和通脹的規律再度應驗,2006年cpi數據是1.5%,2007年cpi數據是4.8%,這兩年a股處於牛市上升通道;
2007年10月上證綜指達到6124點峰值,隨後2008年cpi數據是5.9%,高估值的a股出現暴跌;2009年cpi數據是-0.7%,這年a股上證綜指漲幅絕不遜於2000年那輪牛市漲幅;
2010年cpi數據是4.6%,a股處於橫盤整理的觀望格局,一旦今年cpi數據突破5%溫和線,a股又步入慢慢陰跌的熊途。
結合a股估值規律,股市和通脹的規律可以更加清晰:當a股處於低估值階段,通縮和溫和通脹周期,a股步入牛市概率極高;當a股處於高估值階段,股市會受到內在估值規律牽引,與通脹關係不大;而當通脹高過5%溫和線之後,則a股基本處於疲軟狀態。
a股奧運規律:大多時候下跌
曆史上的5屆夏季奧運會期間,上證指數有4次錄得累計下跌。
換句話說,夏季奧運會的開幕宛如“魔咒”來襲。一直以來,奧運行情都是a股市場中的熱門話題,自a股1990年底誕生以來的5屆夏季奧運期間,上證指數的漲幅分別為-11.98%、2.55%、-3.5%、-3.48%和-11.82%,因此也難怪市場中有奧運“魔咒”一說。
a股短中長規律
股市是大部分投資者載夢的地方,它不會一直如此弱勢,它也擁有自己的規律。所以把滬指的短期、中期、長期規律總結出來,或許對於未來的操作思路有一些幫助:
一、短期規律
前幾個月的滬指一路走低,基本路徑是:外盤大幅走低,隔日我們跳空低開,隨後就回補缺口,但是反彈動能不足,再度向下創出新低,最後等待下一次的更低跳空低開。
二、中期規律
我們可以發現自從有了股指期貨後,周線上的區間擺動指標對於滬指的波動具有一一對應的作用。而且,一旦指標處於底部位置,它所對應的滬指雖有滯後但也會在不久見到階段性的低點。
三、長期規律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前麵兩次大行情,一次是在998點,一次是在1664點,這兩次都有一個規律,那就是都有跌破120月均線過程。而且一般都不會跌破幅度很大,如果跌破時間很長的話,未來演變出來的就是反轉類的曆史性大行情。
如果跌破時間不是很長的話,未來演變出來的應該是反彈類的階段性大行情
另外,從年k線上來看,二十多年來,最糟糕的情況也隻出現過三連陰,而去年已是第三根年k陰線,所以,如果是差的情況,今年回穩的概率是偏強的。
截止到今天,10個交易日中有九個交易日都是收陽線,除了昨天收陰線,米雲自己主賬戶已收獲十連陽收益了,應該是創曆史新高的月度收益,日曆史新高收益還在期待中,年收益新高也是,今年要把握機會,不要錯過第一季的賺錢行情,因為後麵幾個月的行情難把握,哪怕米雲作為一個十五年左右的股民也沒有信心,畢竟這三年受傷太深,元氣有待恢複。
在股市當中沒有常勝將軍,隻有見好就收,就能收獲穩定的收益。來而不往非禮也,人在河邊走怎能不濕鞋,君不見那些大佬們天天獲利,最後鋃鐺入獄者比比皆是,於是我們知道了一個道理,股市沒有常勝將軍,慢慢來,機會偏愛有耐心和有準備的人,雖然高風險意味著高回報,不到萬不得已,奉勸股民朋友還是悠著點,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過去的疼一直都存在,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沒事多看看過去的交易賬單,清醒下頭腦,穩健一點沒有壞處,小心駛得萬年船。
國慶規律:以9月走勢預判10月行情準確率達7成。
根據曆史數據統計發現,曆年10月行情與9月行情表現高度正相關:如果9月大漲,10月行情也多為大漲。
滬指在十三年間的9月、10月同漲同跌9次。統計了2001年到2013年的十三年間上證指數9月、10月漲跌幅,發現十三年間滬指9月與10月漲跌呈現出較強的正相關性,即滬指9月上漲,10月易跟漲,反之亦然,可謂 10月行情看9月臉色。十三年中,滬指9月、10月同漲同跌9次,概率達69.23%。
從具體統計來看,同向上漲情況分別是:2006年9月滬指漲5.65%,10月滬指跟漲4.88%;2007年9月,滬指漲6.39%,10月滬指大漲7.25%,且創下曆史新高6124.04點;
2009年9月滬指漲4.19%,10月漲幅擴大到7.79%;2010年9月滬指漲0.64%,10月放量大漲12.17%。同向下跌情況表現為: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和2008年滬指分別下跌3.78%、5.1%、3.86%、0.62%和4.32%,對應年份10月滬指同樣分別下跌4.29%、4.69%、1.38%、5.43%和24.63%。
在沒有同向漲跌的年份中,2013年9月滬指漲3.64%,10月跌1.52%;2012年9月滬指漲1.89%,10月跌0.83%;2011年9月滬指跌8.11%,10月漲4.62%。
收陰收陽和牛轉熊規律
春節後開門綠年線收陰,開門紅年線收陽。a股每次調整過了20%這個坎,就變成熊市。
一步三回頭規律
如果說“一步三回頭”是a股慣例的話,那麽平均四年一輪回,則是其特有的周期規律。
從大盤20多年的曆史考察,可以發現關於走勢的一個特殊規律:即大約4年一輪回。
1993年大盤見頂後,經曆了4年的低迷震蕩,後迎來了1997年的5.19行情;而5.19行情開始大盤持續了近4年上漲,在2001年見到了2245高點;而這一高點後,2001到2005年這4年大盤又經曆了一波熊市,最後又迎來了2006到2007的大牛市。
從2009年3478高點至2013年12月,大盤已調整下跌達4年,正完成一個輪回的曆史周期,則預示曆史性變局將到來。
客觀而言,無論國內外股市,均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雖然有時候熊市很漫長,但終歸有結束的時候,牛熊的循環既是輪回、也是市場走勢的必然模式,興衰相替螺旋發展。
世界杯規律:股市一般會下跌
1994年世界杯期間,滬指從527點跌至413點,跌幅達21.63%。
1998年世界杯期間,滬指從1422點跌至1360點。
2002年世界杯期間,滬指自1515點最低下跌至1455點,最後憑借6月24日的“井噴”,股指站上了1700點。
2006年世界杯期間,滬指從1695點下跌到1512點。
曆史數據顯示,4年一度的世界杯是全球股市的“下跌魔咒”。
監管規律
a股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隻要一監管大盤就跌,隻要撒手不管,a股就狂飆。
a股慣性定律
和牛頓的慣性定律原理是一樣的,物體保持運動狀態和方向不變的特性叫做慣性。表現在股市中,股價是上漲的,那麽如果不出現大的變動,股價會繼續往上走;股價是下跌的,那麽如果不出現大的變動,股價會繼續往下走。
a股物極必反規律
漲得多了,自然要跌;跌得多了,自然要漲。這跟《三國演義》開篇詞說的是一個道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股市中一個現象也充分體現了這個原理: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
a股風水輪流規律
我們不敢肯定說a股市場以外的境外股市是不是這樣的,但可以肯定的是,a股市場始終都是風水輪流轉的。
在a股市場做股票,沒能先知先覺抓到龍頭,能做到後知後覺抓住補漲股,也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a股違逆大眾規律
善於觀察的老股民都知道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當市場大多數人都看好的時候,市場未必會漲。
相反,當市場大多數人都看淡的時候,市場未必會跌。這到底是為什麽呢?技術分析愛好者一直宣稱,市場永遠是對的。
a股周期共振規律
這個規律很有意思。當日線趨勢向上的時候,如果周線也是趨勢向上,那麽短期的走勢會頗為強勁;當日線趨勢向上,周線趨勢向下,那麽市場隻會是一個小的反彈。
這是什麽原理呢?這是因為,當周線趨勢向上的時候,大盤或個股已經聚集了相當高的人氣,市場的供求關係是供不應求,所以日線的上漲會比較輕鬆;相反,如果周線趨勢向下,意味著從中長期趨勢來看人氣慘淡,那麽,即使短期有人搶著買入使得短期走勢較為強勁,但如果無法改變中長期的供求關係,市場還是會繼續向下走。
按照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得出日線趨勢向下、周線趨勢向上和日線趨勢向下、周線趨勢向上。
a股靜動相交規律
沒有一直上漲的股票,也沒有一直下跌的股票。一隻股票上漲一定的時間之後,總要花一點時間來調整一下,以便將意誌不堅定的散戶洗出去,也讓自己有足夠多的時間調整倉位;
一隻股票下跌一定的時間之後,總要花一點時間來橫盤一下,以便讓貪心的散戶來給自己接盤。
a股規律:牛市消滅低價股
牛市初期要消滅低價股,尤其是1元股,消滅1元股往往作為牛熊分界的一個市場標準。
牛市特征就是先消滅低價股。2007年說消滅3元股、5元股、10元股,那時牛市就結束了。現在來看就是牛市初期,炒低價股,容易賺錢。
每輪牛市都要消滅低價股,這是a股的規律,延續至今不曾改變。
牛市裏所有股票都會漲,過去牛市的時候都這樣,成長股漲高了之後,低價股上漲是很正常的現象,是好事,鋼鐵、st股票在補漲,說明市場的熱度在提升。
a股曾有兩次鮮明的消滅1元股的案例,一是2005年9月,二是2009年2月,這兩個時點之後都是一波牛市。
另一方麵,a股可以長期給投資人產生長期回報的公司還是很少,因此股市很容易炒過頭。
曆史上每次低價股行情的引爆,都離不開政策的刺激,如2005年的股改,2009年的四萬億投資,2014年的國企改革。
a股與通脹之間的輪回規律
a股出現兩輪暴漲行情,上證綜指分別在1992年5月達到1429點,1993年2月達到1558點,通貨膨脹與股市周期同向運行,顯然溫和通脹有利於股市運行。
股市與通脹,在溫和通脹階段是正相關,其餘都是負相關,即通脹高、股市低;通脹低、股市高。
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啟動之後,前述股市和通脹的規律再度應驗,2006年cpi數據是1.5%,2007年cpi數據是4.8%,這兩年a股處於牛市上升通道;
2007年10月上證綜指達到6124點峰值,隨後2008年cpi數據是5.9%,高估值的a股出現暴跌;2009年cpi數據是-0.7%,這年a股上證綜指漲幅絕不遜於2000年那輪牛市漲幅;
2010年cpi數據是4.6%,a股處於橫盤整理的觀望格局,一旦今年cpi數據突破5%溫和線,a股又步入慢慢陰跌的熊途。
結合a股估值規律,股市和通脹的規律可以更加清晰:當a股處於低估值階段,通縮和溫和通脹周期,a股步入牛市概率極高;當a股處於高估值階段,股市會受到內在估值規律牽引,與通脹關係不大;而當通脹高過5%溫和線之後,則a股基本處於疲軟狀態。
a股奧運規律:大多時候下跌
曆史上的5屆夏季奧運會期間,上證指數有4次錄得累計下跌。
換句話說,夏季奧運會的開幕宛如“魔咒”來襲。一直以來,奧運行情都是a股市場中的熱門話題,自a股1990年底誕生以來的5屆夏季奧運期間,上證指數的漲幅分別為-11.98%、2.55%、-3.5%、-3.48%和-11.82%,因此也難怪市場中有奧運“魔咒”一說。
a股短中長規律
股市是大部分投資者載夢的地方,它不會一直如此弱勢,它也擁有自己的規律。所以把滬指的短期、中期、長期規律總結出來,或許對於未來的操作思路有一些幫助:
一、短期規律
前幾個月的滬指一路走低,基本路徑是:外盤大幅走低,隔日我們跳空低開,隨後就回補缺口,但是反彈動能不足,再度向下創出新低,最後等待下一次的更低跳空低開。
二、中期規律
我們可以發現自從有了股指期貨後,周線上的區間擺動指標對於滬指的波動具有一一對應的作用。而且,一旦指標處於底部位置,它所對應的滬指雖有滯後但也會在不久見到階段性的低點。
三、長期規律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前麵兩次大行情,一次是在998點,一次是在1664點,這兩次都有一個規律,那就是都有跌破120月均線過程。而且一般都不會跌破幅度很大,如果跌破時間很長的話,未來演變出來的就是反轉類的曆史性大行情。
如果跌破時間不是很長的話,未來演變出來的應該是反彈類的階段性大行情
另外,從年k線上來看,二十多年來,最糟糕的情況也隻出現過三連陰,而去年已是第三根年k陰線,所以,如果是差的情況,今年回穩的概率是偏強的。
截止到今天,10個交易日中有九個交易日都是收陽線,除了昨天收陰線,米雲自己主賬戶已收獲十連陽收益了,應該是創曆史新高的月度收益,日曆史新高收益還在期待中,年收益新高也是,今年要把握機會,不要錯過第一季的賺錢行情,因為後麵幾個月的行情難把握,哪怕米雲作為一個十五年左右的股民也沒有信心,畢竟這三年受傷太深,元氣有待恢複。
在股市當中沒有常勝將軍,隻有見好就收,就能收獲穩定的收益。來而不往非禮也,人在河邊走怎能不濕鞋,君不見那些大佬們天天獲利,最後鋃鐺入獄者比比皆是,於是我們知道了一個道理,股市沒有常勝將軍,慢慢來,機會偏愛有耐心和有準備的人,雖然高風險意味著高回報,不到萬不得已,奉勸股民朋友還是悠著點,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過去的疼一直都存在,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沒事多看看過去的交易賬單,清醒下頭腦,穩健一點沒有壞處,小心駛得萬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