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股民都會有持倉數量的困擾,尤其是新入市的股民,到底持有幾隻股票比較合適呢?如果持股太分散管理不過來,持股太集中的話淨值波動會太大,那麽作為散戶投資者到底持有多少支股票比較合適呢?
據統計,中國80%以上的散戶資金量都是低於10萬的,有些甚至隻有1萬元以下的資金來炒股,對於資金低於兩萬的,米雲個人覺得買一兩隻股就行了,多了太分散,利潤難集中。盡管米雲入市初也隻有幾千塊錢,那可是十五年前,大把的低價股票標的,很多國企和央企股票都隻有2元左右,雖然現在也有低價股,但質量差太多,以前就2000隻票以內,如今5000多隻票,選擇難度加大,米雲不是看低資金量小的股民,米雲入市可能比任何一個股民的起點都低,沒資格看低,隻是當前的股市環境不是十幾年前的情況了,就事論事,資金量小,確實在股市比較難操作了。
普通股民是集中持股還是分散持股?在投資實踐中很多投資者都有一個為之頭疼的問題,那就是應該持有多少隻股票才最合適。
針對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在投資界都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投資答案:集中持股和分散持股。
集中投資者主張“集中優勢兵力,重點突破。”而分散投資者主張“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到底哪種更具優勢呢?
一般認為,分散持股有利於分散風險,但容易顧此失彼;集中持股有利於對手中持股深入研究,但壞處是賬戶盈虧波動劇烈,對心態要求很高。
一、集中持股
集中持股的優勢。
1.財富效應明顯、賺錢效率高。因為你的資金全部集中在了極少的一兩隻股票上,特別是當你全倉拿上一隻非常優質的公司那是最好了,可以產生高於市場平均的收益。假如格力電器一上市你就買了它的股票,拿著不動到現在會有超過1000倍以上的收益。
2.一旦判斷出現係統性和非係統性風險的時候退出方便。
3.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少數幾個公司身上,可以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有利於對公司的基本麵有更深的了解。
4.因為股票種類比較集中,所以交易成本相對較低,而且看盤方便、賬戶管理難度較低。
集中持股的弊端:
1.集中持股首先考驗的是投資者的選股能力,而這恰恰是廣大散戶所欠缺的,因為我們很難做到信息對稱,有一些風險很難通過深入研究提前防範。
2.集中持股者在判斷失誤時付出的代價會較大。如果你滿倉一隻股票,發生了係統性風險或者基本麵惡化了,又沒有後續的資金進來,那麽你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可能會造成資金永久性損失。
3.持有的股票出現劇烈波動的時候,需要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4.交易性機會比較少。
哪些股票可以集中持股:
第一、確定性高的一線白馬,可集中持有;
第二、研究較深入的能力圈股票,可集中持有。
二、分散持股
米雲個人是傾向於適度的分散持股的。炒股十多年來從幾千塊錢入市的時候就是持倉兩三隻票,然後中間七八年間持倉票都有十隻左右,因為一直在上班,十多年間,在股市上也沒怎麽關注,反正就是順其自然,基本上都是中長線投資,沒有追求短線交易。
怎麽來分散持股,首先假設我們購買幾隻不同的股票,表麵上我們對每一隻股票都承擔風險,然而對整個組合來說風險被分散了,它比我們隻購買一隻股票的風險要低得多。
分散投資的一個潛在優勢是,它允許我們對投資組合做出漸進式的改變。市場環境不會在一夜之間改變,但是它會以一種緩慢的、深思熟慮的方式進行。
為什麽分散投資沒有被廣泛應用?原因可以歸為——懶惰、乏味、無趣。每個人都喜歡新鮮、奇特、變化的事情,我們經常犯的錯誤就是用不遠的過去來推測未來,這很容易陷入自欺欺人的境地。因為我們被那些追捧的財經評論員和媒體報道所包圍,很容易跟隨大眾的情緒。
有人做過一個風險和分散投資的模型統計,發現持有1隻股票漸進到持有6隻股票時,風險是急劇下降的,但當增加到7-8隻股票時,風險減少量幾乎沒有多少。
如果你分散成9隻股票,仍沒有過濾掉風險,那麽你碰到的就是係統性風險。舉例來說,如果你持有的9隻股票都與能源相關,那麽在石油價格下跌時,就會受到較大的損失。
如果你買的9隻股票代表9個不同的行業,分散投資的作用會更加明顯。這是因為不同的行業發展會對組合的其他股票形成對衝。描述這種對衝關係的說法叫做相關性,我們說的正相關,意思就是a漲b也漲,我們說負相關,意思就是a漲b跌。
如果我們投資資產種類的呈正相關,意味著它們的表現會非常類似,這樣配置就無法體現分散投資的好處。
我們經常聽說股票、黃金、債券、商品都要占你組合的一定比例,因為通過這種方式,假如其中一個資產出現下跌時,會有另一個或幾個資產站出來對衝。
你不能指望投資組合的每種資產都上漲,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隻能說明你的投資組合配置資產相關性不科學,沒有達到對衝的風險的目的。我們樂於見到的是,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整體組合長期盈利。
分散持股,如果我們正確利用它,分散持股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風險,但是它不一定會減少收益,實際上,它很可能增加收益。
我們一般的投資,結果就是可能會獲得一筆可觀的收益或者一筆巨大的虧損。然而,如果我們把這些資金配置成幾隻股票,結果會平穩很多。
損失是有限的,增長是無限的。如果你一把梭全部買入1隻股票,掙錢和賠錢的概率大約是50%,我們買了10隻成長股,有可能其中1隻或者2隻股票會讓我們虧損,大多數是中等水平,可能有1到2隻股票讓你得到一筆可觀的收益。乍一看,貌似這和之前的投資沒有區別,但事實不是那樣。
舉例來說,1隻股票最慘就是跌到退市,最壞的結果這隻股票你損失了100%,全賠光。但有的股票可能幾年之後增長了400%或者500%,甚至更高,所以你整體的投資組合大概率是盈利的。
怪不得有人說:“分散投資是天下唯一免費的午餐。
持倉票有多少,主要看投資者的交易體係來,米雲過去十多年都是習慣分散投資,也是被動無奈的選擇,被套多年,沒辦法的辦法,米雲對怎麽持倉,隻有一個大戰略,牛市集中持股,熊市分散持股,可惜的就是我國股市大部分都是熊市被套時間,米雲來不及實踐集中持股。
普通股民的持倉與資金多少還是有點關係的,資金越大,持倉就可以多點,分散持股,可以降低虧損概率,除非你買的票都是天天下跌,那就無能為力了,一隻票和五隻票沒區別,隻不過個股的虧損幅度不同,可能損失也會相對少點。
米雲下麵根據資金量的大小,對持倉票有點建議,僅供參考,不做推薦:
如果資金在2萬到5萬,可以買三隻股,東邊不亮西邊亮,以免押錯了寶大虧。如果資金量在5萬到10萬,買四到五隻股,開始習慣做配置,為以後資金量變大了做打算,追求整體資金的收益率,不要太過糾結於單隻股票的虧損。
10萬到50萬,還是四到五隻股,雖然資金量增大了不少,但是股票太多的話,容易分散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精力的結果是顧此失彼,四到五隻股就好了。如果資金50萬到100萬,可以五到七隻股,並且做好嚴格的配置,比如用一半資金配置銀行等低估值高分紅,用五分之三的資金我做波段,用五分之二的資金閑置作補倉。
資金量大於100萬的話,職業股民可以完全按自己的章法來打,如果是非職業股民,那要小心了,畢竟虧錢了金額比較多,隨便買到一隻踩雷股,帶來巨大虧損,都可能徹底打亂自己的生活。100萬以上資金,最好是通過基金、理財與股票的方式進行組合投資。
資金量再更大,就不建議炒股了,最好遠離股市。比如有500萬資金,還炒股幹啥?把這500萬做理財,按照年化收益率5%來算,每年都可以有25萬元的穩定收益,平均一個月有2萬元的“零花錢了”,中國有多少人每月工資能達到2萬元的?
這還用炒什麽股,想500萬變5000萬?萬一不小心買到個退市票了,就直接一夜回到解放前了,何苦呢?買到退市票還不是最可怕的,到三板市場還能賤賣股票,買到完全退市票,三板也退市的票,那就是真正破產清算歸零了,米雲去年剛好買到一隻退市票,在三板市場最後再次退市清零了,名字叫凱樂科技,不知道有多少倒黴蛋和米雲一樣承受了這個完全清零的損失,毫無賠償,沒有人性,如果是單吊重倉的投資者就會吐血三升了,米雲還好有其他持倉,有機會賺回來,還有翻身機會。
一切都需要看實際情況,股市風雲變幻莫測,靈活機動處理,以及個人能力,炒股的事情,很多人都希望有個標準,恰恰它就是沒有標準,隻有根據自己的客觀條件,打造屬於自己的交易體係,根據自己的資金量來,資金量越大,持股比例可以相對增加,隻要在自己的認知和控製範圍內就好。
股神都近萬億資金了,卻敢重倉蘋果,持股近50%,因為對一家企業很了解的時候,你就可以重倉,沒有定律。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與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並看管好它,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
持有多少,取決於實際情況,大多數股民都是新手,不是高手,對企業了解不夠,而且各國國情不同,世界上的股市各不相同,操作風格也是完全不同,應該入鄉隨俗,在自己的認知以內操作,一般分散持倉,重倉3到5隻熟悉了幾年的股票就足夠了。
持股太分散了,連大盤指數都跑不贏,特別是結構性行情,行業輪動,很容易出現對衝。就像持有上證指數,20多年了,它還在3000點,但是行業卻翻天覆地了,你持有上證指數,就是持有很多行業,股票,它們的漲跌對衝了。每年的板塊題材輪動都是很快的,尤其2021年以後的股市,股票數量都是飛速的增加,板塊輪動節奏也是越來越快。
如果你是重倉持有某些行業,結局就不同了。行業牛市,與大盤牛市,並不衝突!這麽多年了,同樣的行情,為什麽有人盈利,有人虧損,核心邏輯是什麽?就是大盤指數沒有漲,隻是結果,過程卻是有脈衝,行業漲幅,好公司的漲幅,也很可觀。
小本金,如何成長是很多人關心的事情。假如你確實想有大幅收益,那隻能用青春賭未來,重倉股票,這隻股票你要非常熟悉,估值又比較低,可以單吊都行。
不重倉,你跑不贏大盤指數,也很難有超額收益,哪怕是基金經理,收益好的,也是重倉某個行業,也是用青春賭未來,道理同源。
總之持倉數量有很多因素影響,首先最關鍵要解決的就是完善自己的交易體係,隻有形成自己的交易體係了,然後再慢慢分化和細化解決自己的持倉數量,有了穩定盈利模式,持倉數量都好說,總是虧錢模式,持倉一隻和三五隻,甚至更多數量都沒區別,進入股市,股民的第一目標就是為了賺錢,如果進來隻是為了解套和降低虧損,那也沒必要來炒股了,還不如早早退出,免得天天都提心吊膽,麵臨資產縮水,毫無抵抗能力,隻能追漲殺跌,沒有自己的交易邏輯和交易體係,完全指望別人和老天爺賞飯吃,那是最危險的情況。
據統計,中國80%以上的散戶資金量都是低於10萬的,有些甚至隻有1萬元以下的資金來炒股,對於資金低於兩萬的,米雲個人覺得買一兩隻股就行了,多了太分散,利潤難集中。盡管米雲入市初也隻有幾千塊錢,那可是十五年前,大把的低價股票標的,很多國企和央企股票都隻有2元左右,雖然現在也有低價股,但質量差太多,以前就2000隻票以內,如今5000多隻票,選擇難度加大,米雲不是看低資金量小的股民,米雲入市可能比任何一個股民的起點都低,沒資格看低,隻是當前的股市環境不是十幾年前的情況了,就事論事,資金量小,確實在股市比較難操作了。
普通股民是集中持股還是分散持股?在投資實踐中很多投資者都有一個為之頭疼的問題,那就是應該持有多少隻股票才最合適。
針對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在投資界都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投資答案:集中持股和分散持股。
集中投資者主張“集中優勢兵力,重點突破。”而分散投資者主張“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到底哪種更具優勢呢?
一般認為,分散持股有利於分散風險,但容易顧此失彼;集中持股有利於對手中持股深入研究,但壞處是賬戶盈虧波動劇烈,對心態要求很高。
一、集中持股
集中持股的優勢。
1.財富效應明顯、賺錢效率高。因為你的資金全部集中在了極少的一兩隻股票上,特別是當你全倉拿上一隻非常優質的公司那是最好了,可以產生高於市場平均的收益。假如格力電器一上市你就買了它的股票,拿著不動到現在會有超過1000倍以上的收益。
2.一旦判斷出現係統性和非係統性風險的時候退出方便。
3.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少數幾個公司身上,可以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有利於對公司的基本麵有更深的了解。
4.因為股票種類比較集中,所以交易成本相對較低,而且看盤方便、賬戶管理難度較低。
集中持股的弊端:
1.集中持股首先考驗的是投資者的選股能力,而這恰恰是廣大散戶所欠缺的,因為我們很難做到信息對稱,有一些風險很難通過深入研究提前防範。
2.集中持股者在判斷失誤時付出的代價會較大。如果你滿倉一隻股票,發生了係統性風險或者基本麵惡化了,又沒有後續的資金進來,那麽你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可能會造成資金永久性損失。
3.持有的股票出現劇烈波動的時候,需要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4.交易性機會比較少。
哪些股票可以集中持股:
第一、確定性高的一線白馬,可集中持有;
第二、研究較深入的能力圈股票,可集中持有。
二、分散持股
米雲個人是傾向於適度的分散持股的。炒股十多年來從幾千塊錢入市的時候就是持倉兩三隻票,然後中間七八年間持倉票都有十隻左右,因為一直在上班,十多年間,在股市上也沒怎麽關注,反正就是順其自然,基本上都是中長線投資,沒有追求短線交易。
怎麽來分散持股,首先假設我們購買幾隻不同的股票,表麵上我們對每一隻股票都承擔風險,然而對整個組合來說風險被分散了,它比我們隻購買一隻股票的風險要低得多。
分散投資的一個潛在優勢是,它允許我們對投資組合做出漸進式的改變。市場環境不會在一夜之間改變,但是它會以一種緩慢的、深思熟慮的方式進行。
為什麽分散投資沒有被廣泛應用?原因可以歸為——懶惰、乏味、無趣。每個人都喜歡新鮮、奇特、變化的事情,我們經常犯的錯誤就是用不遠的過去來推測未來,這很容易陷入自欺欺人的境地。因為我們被那些追捧的財經評論員和媒體報道所包圍,很容易跟隨大眾的情緒。
有人做過一個風險和分散投資的模型統計,發現持有1隻股票漸進到持有6隻股票時,風險是急劇下降的,但當增加到7-8隻股票時,風險減少量幾乎沒有多少。
如果你分散成9隻股票,仍沒有過濾掉風險,那麽你碰到的就是係統性風險。舉例來說,如果你持有的9隻股票都與能源相關,那麽在石油價格下跌時,就會受到較大的損失。
如果你買的9隻股票代表9個不同的行業,分散投資的作用會更加明顯。這是因為不同的行業發展會對組合的其他股票形成對衝。描述這種對衝關係的說法叫做相關性,我們說的正相關,意思就是a漲b也漲,我們說負相關,意思就是a漲b跌。
如果我們投資資產種類的呈正相關,意味著它們的表現會非常類似,這樣配置就無法體現分散投資的好處。
我們經常聽說股票、黃金、債券、商品都要占你組合的一定比例,因為通過這種方式,假如其中一個資產出現下跌時,會有另一個或幾個資產站出來對衝。
你不能指望投資組合的每種資產都上漲,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隻能說明你的投資組合配置資產相關性不科學,沒有達到對衝的風險的目的。我們樂於見到的是,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整體組合長期盈利。
分散持股,如果我們正確利用它,分散持股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風險,但是它不一定會減少收益,實際上,它很可能增加收益。
我們一般的投資,結果就是可能會獲得一筆可觀的收益或者一筆巨大的虧損。然而,如果我們把這些資金配置成幾隻股票,結果會平穩很多。
損失是有限的,增長是無限的。如果你一把梭全部買入1隻股票,掙錢和賠錢的概率大約是50%,我們買了10隻成長股,有可能其中1隻或者2隻股票會讓我們虧損,大多數是中等水平,可能有1到2隻股票讓你得到一筆可觀的收益。乍一看,貌似這和之前的投資沒有區別,但事實不是那樣。
舉例來說,1隻股票最慘就是跌到退市,最壞的結果這隻股票你損失了100%,全賠光。但有的股票可能幾年之後增長了400%或者500%,甚至更高,所以你整體的投資組合大概率是盈利的。
怪不得有人說:“分散投資是天下唯一免費的午餐。
持倉票有多少,主要看投資者的交易體係來,米雲過去十多年都是習慣分散投資,也是被動無奈的選擇,被套多年,沒辦法的辦法,米雲對怎麽持倉,隻有一個大戰略,牛市集中持股,熊市分散持股,可惜的就是我國股市大部分都是熊市被套時間,米雲來不及實踐集中持股。
普通股民的持倉與資金多少還是有點關係的,資金越大,持倉就可以多點,分散持股,可以降低虧損概率,除非你買的票都是天天下跌,那就無能為力了,一隻票和五隻票沒區別,隻不過個股的虧損幅度不同,可能損失也會相對少點。
米雲下麵根據資金量的大小,對持倉票有點建議,僅供參考,不做推薦:
如果資金在2萬到5萬,可以買三隻股,東邊不亮西邊亮,以免押錯了寶大虧。如果資金量在5萬到10萬,買四到五隻股,開始習慣做配置,為以後資金量變大了做打算,追求整體資金的收益率,不要太過糾結於單隻股票的虧損。
10萬到50萬,還是四到五隻股,雖然資金量增大了不少,但是股票太多的話,容易分散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精力的結果是顧此失彼,四到五隻股就好了。如果資金50萬到100萬,可以五到七隻股,並且做好嚴格的配置,比如用一半資金配置銀行等低估值高分紅,用五分之三的資金我做波段,用五分之二的資金閑置作補倉。
資金量大於100萬的話,職業股民可以完全按自己的章法來打,如果是非職業股民,那要小心了,畢竟虧錢了金額比較多,隨便買到一隻踩雷股,帶來巨大虧損,都可能徹底打亂自己的生活。100萬以上資金,最好是通過基金、理財與股票的方式進行組合投資。
資金量再更大,就不建議炒股了,最好遠離股市。比如有500萬資金,還炒股幹啥?把這500萬做理財,按照年化收益率5%來算,每年都可以有25萬元的穩定收益,平均一個月有2萬元的“零花錢了”,中國有多少人每月工資能達到2萬元的?
這還用炒什麽股,想500萬變5000萬?萬一不小心買到個退市票了,就直接一夜回到解放前了,何苦呢?買到退市票還不是最可怕的,到三板市場還能賤賣股票,買到完全退市票,三板也退市的票,那就是真正破產清算歸零了,米雲去年剛好買到一隻退市票,在三板市場最後再次退市清零了,名字叫凱樂科技,不知道有多少倒黴蛋和米雲一樣承受了這個完全清零的損失,毫無賠償,沒有人性,如果是單吊重倉的投資者就會吐血三升了,米雲還好有其他持倉,有機會賺回來,還有翻身機會。
一切都需要看實際情況,股市風雲變幻莫測,靈活機動處理,以及個人能力,炒股的事情,很多人都希望有個標準,恰恰它就是沒有標準,隻有根據自己的客觀條件,打造屬於自己的交易體係,根據自己的資金量來,資金量越大,持股比例可以相對增加,隻要在自己的認知和控製範圍內就好。
股神都近萬億資金了,卻敢重倉蘋果,持股近50%,因為對一家企業很了解的時候,你就可以重倉,沒有定律。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與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並看管好它,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
持有多少,取決於實際情況,大多數股民都是新手,不是高手,對企業了解不夠,而且各國國情不同,世界上的股市各不相同,操作風格也是完全不同,應該入鄉隨俗,在自己的認知以內操作,一般分散持倉,重倉3到5隻熟悉了幾年的股票就足夠了。
持股太分散了,連大盤指數都跑不贏,特別是結構性行情,行業輪動,很容易出現對衝。就像持有上證指數,20多年了,它還在3000點,但是行業卻翻天覆地了,你持有上證指數,就是持有很多行業,股票,它們的漲跌對衝了。每年的板塊題材輪動都是很快的,尤其2021年以後的股市,股票數量都是飛速的增加,板塊輪動節奏也是越來越快。
如果你是重倉持有某些行業,結局就不同了。行業牛市,與大盤牛市,並不衝突!這麽多年了,同樣的行情,為什麽有人盈利,有人虧損,核心邏輯是什麽?就是大盤指數沒有漲,隻是結果,過程卻是有脈衝,行業漲幅,好公司的漲幅,也很可觀。
小本金,如何成長是很多人關心的事情。假如你確實想有大幅收益,那隻能用青春賭未來,重倉股票,這隻股票你要非常熟悉,估值又比較低,可以單吊都行。
不重倉,你跑不贏大盤指數,也很難有超額收益,哪怕是基金經理,收益好的,也是重倉某個行業,也是用青春賭未來,道理同源。
總之持倉數量有很多因素影響,首先最關鍵要解決的就是完善自己的交易體係,隻有形成自己的交易體係了,然後再慢慢分化和細化解決自己的持倉數量,有了穩定盈利模式,持倉數量都好說,總是虧錢模式,持倉一隻和三五隻,甚至更多數量都沒區別,進入股市,股民的第一目標就是為了賺錢,如果進來隻是為了解套和降低虧損,那也沒必要來炒股了,還不如早早退出,免得天天都提心吊膽,麵臨資產縮水,毫無抵抗能力,隻能追漲殺跌,沒有自己的交易邏輯和交易體係,完全指望別人和老天爺賞飯吃,那是最危險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