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a股市場的股票數量為2592家。這一數據反映了當時a股市場的規模和上市公司的數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2024年為止,a股市場的上市家數共計達到了5481家,其中在2015年至2024年這十年間,新增上市家數為2894家,約占a股上市家數的53%左右。這表明,在過去的十年中,a股市場的股票數量有了顯著的增長,幾乎翻了一倍。
2020年,a股市場的證券數量就突破了4000隻票,兩市上市公司家數已經達到4100家。差不多每十年平均淨上市1000隻票左右,其中a股上市公司數突破1000家是在2000年,2010年突破2000家,2016年突破3000家,2020年9月突破4000家。
中國股市剛剛開張之時,上市交易的隻有滬市的“老八股”和深市的“老六股”,總市值不過20多億元。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用人民幣交易在中國境內上市針對國內的股票、b股用人民幣標值但隻能用外幣交易且在中國境內上市針對外國人或者港澳台地區的股票、h股,內地注冊、香港上市的外資股、n股內地注冊,紐約上市的外資股,和s股沒有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在股名前加s,日漲跌幅為上下5%等的區分。這一區分主要依據股票的上市地點和所麵對的投資者而定。
過去十幾年a股上市數量統計:
2007年,股票數量1400餘隻,大盤6000點的時候a股總市值是28萬億;
2009年,股票數量1659隻;
2011年,股票數量2428隻;
2012年,股票數量2579隻;
2013年,股票數量2574隻;ipo暫停
2014年,股票數量2696隻;
2015年,股票數量2791隻;
2016年,股票數量3018隻;
2017年,股票數量3456隻;
2018年,股票數量3561隻;
2019年,股票數量3693隻。
2022年,a股已經有4600多隻股票了,它們分別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科創板,7年時間增加了2000隻。
回看十幾年前的證券股票數量數據,就可以知道大盤在3000點左右為麽停留這麽久的時間,完全是一個打基礎,搭平台的時間段,市場發展成了全球幾大資本市場之一,就是表現不怎樣,牛短熊長,三十年時間完成了西方數百年的積累。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股票市場走過了西方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曆程。不得不感歎躍進的厲害,本身的問題也多,成熟時間不確定,能不能成為全球矚目的市場也是未知之數,投資者隻能賭一賭國運了,為國護盤無數次,總該收點利息回來。
先看2015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主要以a股為標準統計,官方公布的數據和軟件上現在看到的可能會有小許差異,都是正常的,有時還統計了b股在內,退市票和停牌的時候,軟件上也不會顯示,軟件上直觀顯示的就是上漲和下跌股票數量,還有平盤的股票數量。原則上3%的數據差異都是可以的,因為各方統計的口徑可能會有一點點差異。
2015年最新滬深兩市上市交易的a股2581家,其中滬市969家,深市1612家。深市1612家中除了主板外,有中小板733家,創業板413家。另外兩市b股上市交易的有101家。
軟件上曆史數據查詢會有出入,可能涉及到退市或停牌等其他統計原因:
1、上海市場:1064隻
2、深圳市場:1682隻
2016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根據公開發布的數據,截至2016 年 12 月 31 日,a 股市場共有3034 隻個股。其中,主板市場個股 1457 隻,中小板市場個股 716 隻,創業板市場個股 858 個。
2016年中國境內上市公司(a、b股)共有3052家,比2015年增加225家;境外上市公司241家。
據了解,2016年中國上市公司共3052家,從2010年至2016年,六年間中國約增加了1000家上市企業。其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有1182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有1870家企業。發a股公司有3034家企業,發b股公司有100家,而同時發a股、b股公司有82家企業。
2016年末,全國共有證券公司129家,較上年末新增5家;其中上市證券公司26家,新增2家。期貨公司149家,較上年末減少1家。基金管理公司108家,較上年末新增7家。
2017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7年全年上市新股共計438隻,較2016年的227隻增幅達驚人的92.95%,即使是2010年ipo的巔峰時代,348隻上市發行的新股數量也遠遜2017年。
從另一個維度看,1990年截止2017年底,a股市場總共3467隻個股(包含退市股)上市募資,2017年438隻上市股票數量占中國證券市場上市總數量的比例高達12.63%,稱2017為ipo之年顯然實至名歸。
從募集總金額看,2017年2301.09億元的ipo融資,較2016年的1496.08億元上漲53.81%,為6年來的新高(2013年無新股ipo)。
雖然上市公司數量位居榜首,且總金額並不算低,但在曆史總排行榜上,落後於2010年的4885.14億元、2007年的4770.82億元以及2011年的2809.69億元,位居曆史排名第四位。如果從平均募資排名看(募資總額\/上市總數),2017年就更顯得不起眼,平均5.25億元\/公司的平募資金額,僅位列曆史榜的第15位。
2017年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金額總計17.22萬億元,緊隨2016年21.13萬億元,位列曆史第二位。
其中2301.09億元的首發融資占總金額的13.36%,比例為4年來新高,但增發融資金額12.71萬億元僅低於頂峰期2016年的16.92萬億元,超過2015年的12.25萬億元,位列曆史第二位。
此外,可交換債、可轉換債、配股等融資方式豐富起來。其中可轉債扭轉了2010年717.3億元高峰後持續下滑的頹勢,時隔6年時間重新衝破600億關口。雖然在直接融資市場3.5%的整體占比並不顯眼,但23家公司發行可轉債的數量,已經創造曆史。
2018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上市公司數量達到3584家,相比2017年的3485家增加99家。2018年中國上市股票數量達到3666隻。
截至2018年底,我國a股上市股票數為3567隻,b股上市股票數為99隻。
截止2018年12月31日,中國a股上市公司共計有3,567家,其中主板有1,906家,占比53.44%;中小板922家,占比25.85%;創業板739家,占比20.71%。
2017年共計召開ipo審核會議498家次,其中通過380次,未通過86次,暫緩表決22次,取消審核10次,整體過會率為76%。
2018年共計召開ipo審核會議199家次,其中通過111次,未通過59次,暫緩表決10
2019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2019年a股市場股權融資保持活躍,包括ipo、優先股、可轉債、可交換債等在內的幾種融資方式,均保持旺盛態勢,且有所增長。
ipo方麵,按發行日計, 2019年a股市場共有202家公司ipo,較2018年增長約1倍(2018年為103家)。2019年ipo合計募資2,533.67億元,較2018年的1374.88億元近乎翻倍。
上述202家ipo公司中,主板51家,中小板27家,創業板52家,科創板72家,科創板貢獻了ipo項目最主要增量。
數據顯示,2019年被作出退市決定的上市公司有12家,其中已完成摘牌的上市公司有10家(注:退市股票達12隻,部分退市公司同時含a股和b股),數量創下曆史新高。
在此之前約30年的時間,包括主動退市和強製退市在內,退市公司總數僅百餘家。
2019年中國a股數量為3760隻,較2018年增加了193隻;2019年b股上市股票數量為97隻,較2018年減少了2隻。
數據顯示:2019年上交所上市公司數量為1572家,深交所上市公司數量為2205家,發a股公司共有3760家,發b股公司共有97家,同時發a股及b股公司共有80家。
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收盤,我國a股市場共有3765支股票,包含st及停牌的股票。截至2019年,一共有34家上市券商上市。
2020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2011-2020年我國股票市場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總數量自2011年末的2342家增長到2020年末的4154家。
2020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總計1800家,較2019年增長了228家,增長幅度為1450%;
深圳證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數量總計2354家,較2019年增長了149家,增長幅度為676%;兩者2020年上市公司數量總計4154家,較2019年末總計同比增長了998%。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境內股票市場投資者數量已達1.777億。去年全年新增投資者數量逾1800萬,這個增長數量較2019年的投資者新增數量增長了36%。
從全年數據變化來看,2020年7月新增投資者數量在全年處於最高水平,當月新增投資者數量達242.63萬,同比增長達123.64%。
2021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據wind數據披露,截至12月29日,2021年a股共有520家企業上市,較2020年增加83家,同比增長18.99%,具體來看,核準製下上市121家(包括滬市主板87家、深市主板34家),注冊製下上市399家(包括科創板160家、創業板198家、北交所41家);520隻新股募資總額為5401.48億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12.40%。在注冊製持續推進下,a股ipo新股發行規模不斷擴大。
年內上市520隻新股,注冊製發行占比76.73%
截至12月29日,2021年a股市場共有520隻新股上市,募資總額為5401.48億元,上市新股數量和募資總額分別較2020年同比增加18.99%、12.40%;
具體來看,年內創業板上市198隻新股,共計募資1462.78億元;科創板上市160隻新股,共計募資2007.11億元;滬市主板上市87隻新股,共計募資1623.24億元;深市主板上市34隻新股,共計募資233.27億元;北交所上市41隻新股,共計募資75.08億元。
注冊製下,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共上市399隻新股,占比76.73%;共計首發募資3544.97億元,占比65.63%。
520隻新股分別位於全國29個不同地區,其中廣東省2021年上市91隻新股、浙江省上市87隻新股、江蘇省上市86隻新股位列前三,三地區共計上市264隻新股占比過半。此外,上海和北京年內則分別有48隻、39隻新股在a股市場上市。
2021年,在我國資本市場建立的第30個年頭,2021年a股以三大股指全線飄紅收官。
2021年12月31日收盤,上證綜指報收3639.78點,較去年末的3473.07點累計上漲4.8%;創業板指報3322.67點,較去年末的2966.26點累計上漲12.02%;深證成指報.35點,較去年末的.68點上漲2.67%。
截至2021年12月31日,a股共有上市公司4697家,全年新增上市公司502家。1到12月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對應分別為:36、34、34、53、38、51、45、47、39、33、47、45。
2021年,a股共有20家上市公司退市,以摘牌日期為準,刨除首商股份、葛洲壩、營口港3家因被吸收合並退市外,剩餘17家企業退市原因各有不同:長城、*st宜生等企業因股價低於麵值退市;退市鵬起、康得退等因連續三年或以上虧損而退市;斯太退則是因暫停上市後未披露定期報告退市。
2022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2022年,a股新增上市公司428家,新增上市數量略低於2021年,“三桶油”和“通信三巨頭”齊聚a股,融資額創曆史新高,合集募集資金5869.93億元。
2022年a股波動不斷,從三大指數的表現來看,2022年年初是三大指數的最高點,並在4月迎來穀底,此後震蕩不斷,其間也有反彈。全年a股上市公司總數突破5000家,新增上市公司428家,年內新股融資額創曆史新高。
伴隨著中國移動和中國海油回歸a股,a股市場成功聚齊了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三桶油”以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通信“三巨頭”。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移動以9985億元的總市值位列第五位,僅低於貴州茅台、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中國海油以逾4423.40億元的總市值位列第18位。
中登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已開立a股賬戶投資者數量達到2.1億戶,較2021年底增長1398萬戶,增幅7.12%。
數據寶統計,截至12月30日,共有46家a股公司被實施摘牌退市,這一數據較2021年足足翻了一番。
自2019年a股“隻進不退”的局麵打破以來,退市上市公司的數量連年增長,2019年至2021年的退市數量分別為10家、16家、20家。2022年退市46家,達到了前麵三年的總和,達到前麵三十年的一半退市數量,a股誕生以來的三十年總共退市差不多也就100家左右,平均每年退市三家的比例。
回溯曆史發現,2015年4月,中國結算開始公布每個月的期末投資者數量。在此之前,中國結算主要公布期末股票賬戶數。
2015年4月末,a股投資者數量8185萬。在2016年1月末,投資者數量突破1億。2019年3月,投資者數量突破1.5億。2022年2月,投資者數量正式突破2億整數關口。如果以上交所建立為起始點,a股投資者數量達到1億,大概用了26年。而從1億到2億,大概隻花了6年時間。
2023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披露的2023年12月統計月報數據顯示,截至當年12月31日,境內股票市場共有上市公司5346家。
其中,滬、深、北證券交易所分別有2263家、2844家和239家。
在股份類型上,僅發行a股的公司有5113家,僅發行b股的公司11家,而發行a+b、a+h等多股份類型的公司有222家。按控股類型劃分,國有控股公司占26%,非國有控股公司占74%。
wind數據顯示,2023年a股共有313家公司登陸,包括創業板110家、主板59家、科創板67家和北交所77家,合計募資3565.39億元,ipo數量和募資金額相比2022年明顯下滑。
2022年a股ipo企業為428家,全年募集資金總額5868.86億元,2023年ipo企業數量和募資金額分別同比下降26%、39%。
注冊製之下,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有所加強,不同質地新股上市後估值水平快速分化。年內既有盟固利、阿為特等上市首日漲幅驚人的新股,也有52隻新股上市首日破發。
2023年是注冊製試點啟動以來首次ipo募資下降。2019年至2023年五年ipo募資額分別為2532.48億元、4778.66億元、5426.43億元、5868.86億元、3565.39億元。
創業板與科創板是2023年ipo主陣地。wind數據顯示,年內以來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板塊為創業板,共110家;募集資金總額最高的板塊為科創板,達1438.84億元。
相比滬深交易所,2023年北交所ipo市場相對有“人氣”。年內以來共有77家公司登陸北交所,合計募資1477.33億元。從上市企業數量看,今年北交所僅次於創業板,超過科創板的67家。有業內人士認為,北交所已成為ipo融資市場的新亮點。
以上就是近十年的證券市場股票數量的變化,還有每年新股發行的數量和退市票的數據,看起來還是很有意思的,濃縮了近十年的股票曆史,證券數量翻倍,股民數量也是翻倍,以上都是全網公開權威機構發布的真實數據,也是真實的股市曆史進程,股民朋友們都可以了解一下這個市場,曆史經驗教訓還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2024年為止,a股市場的上市家數共計達到了5481家,其中在2015年至2024年這十年間,新增上市家數為2894家,約占a股上市家數的53%左右。這表明,在過去的十年中,a股市場的股票數量有了顯著的增長,幾乎翻了一倍。
2020年,a股市場的證券數量就突破了4000隻票,兩市上市公司家數已經達到4100家。差不多每十年平均淨上市1000隻票左右,其中a股上市公司數突破1000家是在2000年,2010年突破2000家,2016年突破3000家,2020年9月突破4000家。
中國股市剛剛開張之時,上市交易的隻有滬市的“老八股”和深市的“老六股”,總市值不過20多億元。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用人民幣交易在中國境內上市針對國內的股票、b股用人民幣標值但隻能用外幣交易且在中國境內上市針對外國人或者港澳台地區的股票、h股,內地注冊、香港上市的外資股、n股內地注冊,紐約上市的外資股,和s股沒有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在股名前加s,日漲跌幅為上下5%等的區分。這一區分主要依據股票的上市地點和所麵對的投資者而定。
過去十幾年a股上市數量統計:
2007年,股票數量1400餘隻,大盤6000點的時候a股總市值是28萬億;
2009年,股票數量1659隻;
2011年,股票數量2428隻;
2012年,股票數量2579隻;
2013年,股票數量2574隻;ipo暫停
2014年,股票數量2696隻;
2015年,股票數量2791隻;
2016年,股票數量3018隻;
2017年,股票數量3456隻;
2018年,股票數量3561隻;
2019年,股票數量3693隻。
2022年,a股已經有4600多隻股票了,它們分別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科創板,7年時間增加了2000隻。
回看十幾年前的證券股票數量數據,就可以知道大盤在3000點左右為麽停留這麽久的時間,完全是一個打基礎,搭平台的時間段,市場發展成了全球幾大資本市場之一,就是表現不怎樣,牛短熊長,三十年時間完成了西方數百年的積累。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股票市場走過了西方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曆程。不得不感歎躍進的厲害,本身的問題也多,成熟時間不確定,能不能成為全球矚目的市場也是未知之數,投資者隻能賭一賭國運了,為國護盤無數次,總該收點利息回來。
先看2015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主要以a股為標準統計,官方公布的數據和軟件上現在看到的可能會有小許差異,都是正常的,有時還統計了b股在內,退市票和停牌的時候,軟件上也不會顯示,軟件上直觀顯示的就是上漲和下跌股票數量,還有平盤的股票數量。原則上3%的數據差異都是可以的,因為各方統計的口徑可能會有一點點差異。
2015年最新滬深兩市上市交易的a股2581家,其中滬市969家,深市1612家。深市1612家中除了主板外,有中小板733家,創業板413家。另外兩市b股上市交易的有101家。
軟件上曆史數據查詢會有出入,可能涉及到退市或停牌等其他統計原因:
1、上海市場:1064隻
2、深圳市場:1682隻
2016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根據公開發布的數據,截至2016 年 12 月 31 日,a 股市場共有3034 隻個股。其中,主板市場個股 1457 隻,中小板市場個股 716 隻,創業板市場個股 858 個。
2016年中國境內上市公司(a、b股)共有3052家,比2015年增加225家;境外上市公司241家。
據了解,2016年中國上市公司共3052家,從2010年至2016年,六年間中國約增加了1000家上市企業。其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有1182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有1870家企業。發a股公司有3034家企業,發b股公司有100家,而同時發a股、b股公司有82家企業。
2016年末,全國共有證券公司129家,較上年末新增5家;其中上市證券公司26家,新增2家。期貨公司149家,較上年末減少1家。基金管理公司108家,較上年末新增7家。
2017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7年全年上市新股共計438隻,較2016年的227隻增幅達驚人的92.95%,即使是2010年ipo的巔峰時代,348隻上市發行的新股數量也遠遜2017年。
從另一個維度看,1990年截止2017年底,a股市場總共3467隻個股(包含退市股)上市募資,2017年438隻上市股票數量占中國證券市場上市總數量的比例高達12.63%,稱2017為ipo之年顯然實至名歸。
從募集總金額看,2017年2301.09億元的ipo融資,較2016年的1496.08億元上漲53.81%,為6年來的新高(2013年無新股ipo)。
雖然上市公司數量位居榜首,且總金額並不算低,但在曆史總排行榜上,落後於2010年的4885.14億元、2007年的4770.82億元以及2011年的2809.69億元,位居曆史排名第四位。如果從平均募資排名看(募資總額\/上市總數),2017年就更顯得不起眼,平均5.25億元\/公司的平募資金額,僅位列曆史榜的第15位。
2017年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金額總計17.22萬億元,緊隨2016年21.13萬億元,位列曆史第二位。
其中2301.09億元的首發融資占總金額的13.36%,比例為4年來新高,但增發融資金額12.71萬億元僅低於頂峰期2016年的16.92萬億元,超過2015年的12.25萬億元,位列曆史第二位。
此外,可交換債、可轉換債、配股等融資方式豐富起來。其中可轉債扭轉了2010年717.3億元高峰後持續下滑的頹勢,時隔6年時間重新衝破600億關口。雖然在直接融資市場3.5%的整體占比並不顯眼,但23家公司發行可轉債的數量,已經創造曆史。
2018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上市公司數量達到3584家,相比2017年的3485家增加99家。2018年中國上市股票數量達到3666隻。
截至2018年底,我國a股上市股票數為3567隻,b股上市股票數為99隻。
截止2018年12月31日,中國a股上市公司共計有3,567家,其中主板有1,906家,占比53.44%;中小板922家,占比25.85%;創業板739家,占比20.71%。
2017年共計召開ipo審核會議498家次,其中通過380次,未通過86次,暫緩表決22次,取消審核10次,整體過會率為76%。
2018年共計召開ipo審核會議199家次,其中通過111次,未通過59次,暫緩表決10
2019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2019年a股市場股權融資保持活躍,包括ipo、優先股、可轉債、可交換債等在內的幾種融資方式,均保持旺盛態勢,且有所增長。
ipo方麵,按發行日計, 2019年a股市場共有202家公司ipo,較2018年增長約1倍(2018年為103家)。2019年ipo合計募資2,533.67億元,較2018年的1374.88億元近乎翻倍。
上述202家ipo公司中,主板51家,中小板27家,創業板52家,科創板72家,科創板貢獻了ipo項目最主要增量。
數據顯示,2019年被作出退市決定的上市公司有12家,其中已完成摘牌的上市公司有10家(注:退市股票達12隻,部分退市公司同時含a股和b股),數量創下曆史新高。
在此之前約30年的時間,包括主動退市和強製退市在內,退市公司總數僅百餘家。
2019年中國a股數量為3760隻,較2018年增加了193隻;2019年b股上市股票數量為97隻,較2018年減少了2隻。
數據顯示:2019年上交所上市公司數量為1572家,深交所上市公司數量為2205家,發a股公司共有3760家,發b股公司共有97家,同時發a股及b股公司共有80家。
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收盤,我國a股市場共有3765支股票,包含st及停牌的股票。截至2019年,一共有34家上市券商上市。
2020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2011-2020年我國股票市場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總數量自2011年末的2342家增長到2020年末的4154家。
2020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總計1800家,較2019年增長了228家,增長幅度為1450%;
深圳證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數量總計2354家,較2019年增長了149家,增長幅度為676%;兩者2020年上市公司數量總計4154家,較2019年末總計同比增長了998%。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境內股票市場投資者數量已達1.777億。去年全年新增投資者數量逾1800萬,這個增長數量較2019年的投資者新增數量增長了36%。
從全年數據變化來看,2020年7月新增投資者數量在全年處於最高水平,當月新增投資者數量達242.63萬,同比增長達123.64%。
2021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據wind數據披露,截至12月29日,2021年a股共有520家企業上市,較2020年增加83家,同比增長18.99%,具體來看,核準製下上市121家(包括滬市主板87家、深市主板34家),注冊製下上市399家(包括科創板160家、創業板198家、北交所41家);520隻新股募資總額為5401.48億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12.40%。在注冊製持續推進下,a股ipo新股發行規模不斷擴大。
年內上市520隻新股,注冊製發行占比76.73%
截至12月29日,2021年a股市場共有520隻新股上市,募資總額為5401.48億元,上市新股數量和募資總額分別較2020年同比增加18.99%、12.40%;
具體來看,年內創業板上市198隻新股,共計募資1462.78億元;科創板上市160隻新股,共計募資2007.11億元;滬市主板上市87隻新股,共計募資1623.24億元;深市主板上市34隻新股,共計募資233.27億元;北交所上市41隻新股,共計募資75.08億元。
注冊製下,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共上市399隻新股,占比76.73%;共計首發募資3544.97億元,占比65.63%。
520隻新股分別位於全國29個不同地區,其中廣東省2021年上市91隻新股、浙江省上市87隻新股、江蘇省上市86隻新股位列前三,三地區共計上市264隻新股占比過半。此外,上海和北京年內則分別有48隻、39隻新股在a股市場上市。
2021年,在我國資本市場建立的第30個年頭,2021年a股以三大股指全線飄紅收官。
2021年12月31日收盤,上證綜指報收3639.78點,較去年末的3473.07點累計上漲4.8%;創業板指報3322.67點,較去年末的2966.26點累計上漲12.02%;深證成指報.35點,較去年末的.68點上漲2.67%。
截至2021年12月31日,a股共有上市公司4697家,全年新增上市公司502家。1到12月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對應分別為:36、34、34、53、38、51、45、47、39、33、47、45。
2021年,a股共有20家上市公司退市,以摘牌日期為準,刨除首商股份、葛洲壩、營口港3家因被吸收合並退市外,剩餘17家企業退市原因各有不同:長城、*st宜生等企業因股價低於麵值退市;退市鵬起、康得退等因連續三年或以上虧損而退市;斯太退則是因暫停上市後未披露定期報告退市。
2022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2022年,a股新增上市公司428家,新增上市數量略低於2021年,“三桶油”和“通信三巨頭”齊聚a股,融資額創曆史新高,合集募集資金5869.93億元。
2022年a股波動不斷,從三大指數的表現來看,2022年年初是三大指數的最高點,並在4月迎來穀底,此後震蕩不斷,其間也有反彈。全年a股上市公司總數突破5000家,新增上市公司428家,年內新股融資額創曆史新高。
伴隨著中國移動和中國海油回歸a股,a股市場成功聚齊了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三桶油”以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通信“三巨頭”。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移動以9985億元的總市值位列第五位,僅低於貴州茅台、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中國海油以逾4423.40億元的總市值位列第18位。
中登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已開立a股賬戶投資者數量達到2.1億戶,較2021年底增長1398萬戶,增幅7.12%。
數據寶統計,截至12月30日,共有46家a股公司被實施摘牌退市,這一數據較2021年足足翻了一番。
自2019年a股“隻進不退”的局麵打破以來,退市上市公司的數量連年增長,2019年至2021年的退市數量分別為10家、16家、20家。2022年退市46家,達到了前麵三年的總和,達到前麵三十年的一半退市數量,a股誕生以來的三十年總共退市差不多也就100家左右,平均每年退市三家的比例。
回溯曆史發現,2015年4月,中國結算開始公布每個月的期末投資者數量。在此之前,中國結算主要公布期末股票賬戶數。
2015年4月末,a股投資者數量8185萬。在2016年1月末,投資者數量突破1億。2019年3月,投資者數量突破1.5億。2022年2月,投資者數量正式突破2億整數關口。如果以上交所建立為起始點,a股投資者數量達到1億,大概用了26年。而從1億到2億,大概隻花了6年時間。
2023年市場上的股票數量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披露的2023年12月統計月報數據顯示,截至當年12月31日,境內股票市場共有上市公司5346家。
其中,滬、深、北證券交易所分別有2263家、2844家和239家。
在股份類型上,僅發行a股的公司有5113家,僅發行b股的公司11家,而發行a+b、a+h等多股份類型的公司有222家。按控股類型劃分,國有控股公司占26%,非國有控股公司占74%。
wind數據顯示,2023年a股共有313家公司登陸,包括創業板110家、主板59家、科創板67家和北交所77家,合計募資3565.39億元,ipo數量和募資金額相比2022年明顯下滑。
2022年a股ipo企業為428家,全年募集資金總額5868.86億元,2023年ipo企業數量和募資金額分別同比下降26%、39%。
注冊製之下,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有所加強,不同質地新股上市後估值水平快速分化。年內既有盟固利、阿為特等上市首日漲幅驚人的新股,也有52隻新股上市首日破發。
2023年是注冊製試點啟動以來首次ipo募資下降。2019年至2023年五年ipo募資額分別為2532.48億元、4778.66億元、5426.43億元、5868.86億元、3565.39億元。
創業板與科創板是2023年ipo主陣地。wind數據顯示,年內以來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板塊為創業板,共110家;募集資金總額最高的板塊為科創板,達1438.84億元。
相比滬深交易所,2023年北交所ipo市場相對有“人氣”。年內以來共有77家公司登陸北交所,合計募資1477.33億元。從上市企業數量看,今年北交所僅次於創業板,超過科創板的67家。有業內人士認為,北交所已成為ipo融資市場的新亮點。
以上就是近十年的證券市場股票數量的變化,還有每年新股發行的數量和退市票的數據,看起來還是很有意思的,濃縮了近十年的股票曆史,證券數量翻倍,股民數量也是翻倍,以上都是全網公開權威機構發布的真實數據,也是真實的股市曆史進程,股民朋友們都可以了解一下這個市場,曆史經驗教訓還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