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股民朋友少,都是孤獨的,有的都還是一個小團隊的同事,單獨一個人奮鬥的職業股民更孤獨。
職業股民需要良好的心態和雄厚的資金。米雲隻有良好的心態,有技術,有策略,可惜無任何資金,在入市的前十年,基本上算0成本入市,十年時間從銀行轉入證券賬戶裏的資金基本為0,反而轉出五萬資金出來貼補家用,入市就靠幾千塊資金本錢發家,懵懵懂懂的進入股市十幾年,一直到去年下半年,才下定決心出來當職業股民,近一年時間還搖擺不定,要不要當職業股民,經常懷疑自己,近一年多的行情,要當個職業股民還真養不活自己。
不管什麽原因,客觀事實就是如此,米雲也想開張吃三年,關鍵一年多了,沒有開張機會,讓人不斷的懷疑人生,當個職業股民是個危險的事,至少米雲現在還是這樣認為,有危機感和不安感。
職業股民大多都是孤獨的,低調、謙卑是這群人最大的特點,無論其資產雄厚與否,大都遵循著簡單的生活方式,鮮有複雜的社會交際,閑暇時間仍繼續學習和反思投資經曆,這是多年來在市場中養成的自然習慣。
職業股民的主要生活內容是什麽呢?其實很簡單,十幾年前的股民的工作地點就是證券營業部,工作內容自然就是研究股市相關信息,學習證券知識,做股票投資。
近十年的職業股民基本上可以不用跑營業部了,電子化交易係統的普及,網絡化的發展,職業股民坐在家裏就可以看各種財經谘詢,做交易計劃和交易了。
職業股民有很多令人羨慕的優勢,比如可以自由支配時間,無需看老板臉色,無需打理衙門老爺,每年有很多假期。時間自由,就是壓力可能會大點。
股市風雲、變幻莫測,沒有任何投資者可以保證在股市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市場上有很多優秀的投資者,投資策略和方法可以拿來作為借鑒,但是務必要明白的是,別人的思想即使是精髓也永遠是別人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理論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投資風格,這需要長時間的實踐積累。投資者進入實戰以後,一定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和融會貫通,根據自己的偏好,不斷調整投資策略,久而久之一定會形成自己的投資風格。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專職炒股肯定是無法養家糊口的。米雲多年的炒股經驗感覺能夠專職炒股養家成功的人是萬裏挑一的。
我國的資本市場就是這樣,沒有團隊,沒有資源,沒有消息,很難賺到大錢,還需要碰到大行情,才有可能賺到錢,這也是米雲一直不建議同學、熟人朋友入市的原因。
米雲估計一個證券營業部裏的所有股民都很難找出幾個有這能力的。你們可以看看你的賬戶,基本上每家券商,或者同花順,大智慧,或者東財的軟件,都可以看到你每天,每月和每年的盈虧數據,軟件會提示你跑贏或跑輸滬深指數,還有跑贏或跑輸你開戶券商多少人的數據,能長期跑贏80%的投資者,這樣的股民可能就剛剛合格。
如果你真有這能力,還可以考慮炒股養家,當個職業股民,米雲是被迫當職業股民一年,還沒有定下心來真正的當個職業股民。實際上,很多基金公司經理如果離職後,在家依靠自己專業炒股的收入都不一定能養的起家。有的人說平台重要,在平台盈利,自己單獨當職業股民,就沒有盈利能力了,很多公募基金經理出來了,再也沒有盈利神話故事了。
看到這裏,有的股民就會很不服氣。他們認為自己一個月就獲利10%甚至20%以上,隻要資金夠大,專心炒股不成問題。
很多股民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他們隻看了自己炒股成績比較好的這段時間,而沒有從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整體炒股業績上來考慮。
炒股不足5年的股民是沒有資格說自己水平如何如何好的,因為你沒有經曆過幾次牛熊行情。短短的幾年你的炒股盈利,極有可能是運氣使然。並不能證明你什麽。如果你炒股10年了,你的10年收益略盈利,那你的炒股水平也是很一般的,因為10年物價都漲成什麽樣了?去除物價因素,你實際上是虧損的。
這樣的成績怎麽能專職炒股養家呢?像米雲這樣的炒了10多年的老股民能自己炒股養家的少之又少。而且米雲職業炒股一年了,顆粒無收,不管是市場不好的客觀原因,還是其他,反正職業炒股也是比較有挑戰性的事業。
如果你炒股20年了,在最近的幾年依然沒有能在市場頭部全身而退,那麽你可就真的不適合炒股了。更別說指望炒股養家了。20年的牛熊輪回,你都沒有能吸取教訓。沒有總結經驗教訓,隻是一段炒股經曆而已。很顯然要麽你悟性太差,要麽你大多數時間都不在股市上,而造成你實際上的炒股時間遠沒有20年那麽長。
當個職業交易者太難了,難的原因太多,簡單聊聊。
交易者可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市場,但是如果他們把錯誤的方法體係應用到交易定式中,他們就可能要虧損。
交易者可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一項指標或一組指標,但是如果他們把錯誤的方法體係應用到交易指標中,他們就可能要虧損。
交易者可能確切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但是如果他們交易不符合自己個性的市場,他們可能就要虧損;
交易者可能確切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但是如果他們使用與自己用來在人生其他領域取得成功的策略相同的策略來交易,他們就可能要虧損。
成為職業交易者的唯一途徑就是抓住武器厚鈍的一邊,把你同其他遷徙的綿羊區別開來。
剛剛在賽馬場投注後,人們對他們所看好的馬匹獲勝充滿信心,比剛才下注前自信得多。很明顯,那匹馬沒有任何改變,但是一旦那些賭客下了注、拿到馬票,在他們的腦海裏,它的希望就顯著地提高了。
在交易做出之前,交易者是最客觀的。然而,一旦交易開始,客觀的程度馬上降低。我不要奶酪;我隻要逃出陷阱。一個交易者的災難就是另一個交易者的奶油麵包。
交易者處在一個用極端的情緒,翻攪大腦的頭寸之中,卻試圖依靠自己的判斷,這就像企圖用一枚紐扣劃船逆流而上一樣,有時根本不起作用。
一旦交易者學會忽視自己的個人觀點,在交易中做多或做空就非常容易了。隻有傻瓜才用兩隻腳試探水深淺。
交易是世界上包含欺詐最多的職業。一些交易者更加視覺化,其他一些更加聽覺化,還有一些人更依賴肌肉運動知覺。他們根據事件讓他們內心感受怎樣來和世界建立聯係。這三種特性可能對一個人的交易產生重大影響。
缺點會在交易者甚至毫無察覺的情況下阻礙他們。交易者不能簡單地把同一套交易準則應用到所有定式上。因為行情情況往往趕不上計劃和變化。
理解交易背後的心理學,交易者個人也就理解了對每個定式應該使用的正確參數和正確場合。每種定式確實都是獨特的,也必須特別對待。交易者必須把交易心理學明確下來,否則他們的交易經曆會是短命的和痛苦的。
隻要係統含糊一兩次,人的頭腦就開始工作,對係統進行微調,想讓它表現完美。這最終搞砸了整個過程。誰隱瞞疾病,就不能指望治愈。
從現代文明的發源開始,這個世界經曆了由人類決策促成的相似事件的重演。開始尋找以人類本性為基礎、重複出現的市場模式。曆史是不斷重複上演,每次又不完全相同,朝代更替無數次,幾千年來,人們生活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毀掉所有交易者的交易習慣,最大影響的就是孤注一擲、不使用止損,因為這次交易必須成功,不去試錯,沒有後手,很容易碰壁,摔的頭破血流。
衝動交易是投資者斷送身家的最普遍原因之一。治愈衝動交易的對策是耐心。耐心對交易者是如此重要的品質。包括學習哪些定式對你最有用以及等待哪些定式出現兩個方麵。讓一個人在生活中成功的品質,在市場中會害死他們。
靠願望活著的,將被餓死。有人說過,通向地獄的大路是用良好的意願鋪成的。這一點,沒有什麽地方比在交易世界裏更明顯了。如果交易者假設他們所做的每一筆交易都可能失敗,那結果會好得多。對生活要積極,但是要悲觀地對待你的下一筆交易。
交易和一般社會毫無關係。實際上,市場把大多數人心底摯愛的東西作為利用他們的工具。市場靠著這樣的方式繁榮。
交易者因為恐懼而小贏即止,這是沒有執行計劃。不執行計劃、隻對內在情緒作出反應的交易者,即將遭遇失敗。不是也許,不是可能,是即將。
用不好技術分析的根源在於思維模式固化。做交易的,尤其是做股票交易的,幾乎每個人都會了解一些技術分析。
趨勢線、支撐壓力、各種價格形態、超買超賣、背離、百分比回撤,等等,這些技術手段幾乎每個人都了解它的主要內容和使用方法。可是,為什麽很多人總是用不好技術分析的這些工具、方法呢?
根源在於思維模式,普通人最習慣的思維模式就是邏輯推理中的因果律,其表達模式是:因為a,所以b。這種思維模式在日常生活裏處處可見,深刻的紮根在我們的思維深處。而它的背後的邏輯依據是:確定性。
可是,市場卻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確定性的地方。市場裏,時時刻刻都有不確定性。
因為a,所以b。的思維模式在交易中是第一等有害的、最錯誤的觀念。
技術分析的思維模式是邏輯推理中的可能性,是對概率事件的一種推理,它的表達方式是:如果a,那麽,b的可能大於c的可能。
在技術分析裏,永遠不能夠成立所謂的因為a,所以b。正是因為如此,技術分析可以解釋一切的價格現象,因為在技術分析的眼睛裏,看到了全部的可能性。
股票價格或者上漲,或者下跌,或者橫盤。這三種可能性,在技術分析裏,平等看待,隻是區別它們出現的可能性的大小。
也正是因為如此,技術分析最適合於市場本身的特性。
技術分析的交易者從不抱怨市場,如果市場運動方向與概率吻合,那麽,他將繼續原來的推理來操作;如果不吻合,那麽,他將解讀為前期推理的失效,比如假突破,而後他將根據新的事件重新調整方向。
技術分析交易者也不需要走在市場的前麵,隻需要追隨。最典型的就是趨勢跟蹤交易係統。
技術分析交易者也不需要很多的理由、依據去挖掘價格背後的東西,不需要花費太大的精力研究所謂的基本麵,而是盯住價格波動的本身。
要想運用好技術分析,首要的任務,在於調整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式。這是第一等重要的大事。
技術分析是一種理論,因此,要想運用好技術分析,需要對技術分析在哲學上做一些思考,這是有益的。
技術分析絕對不是工具而已。它提供給我們一個新的看待市場的角度和方法。如果在這個層麵上不解決,而是花功夫去推翻它,實在沒有任何意義。
不斷虧錢,就出現了虧錢模式,虧錢,懊惱痛苦,繼續虧錢,如此反複。必須從這樣的模式中跳出去。賺錢模式是:少量賺錢,快樂,總結進步,繼續賺錢,更大的快樂,更進一步的完善交易體係,更好的賺錢。
那麽,如何才能夠從惡性循環跳到良性循環中去呢?秘訣在於:改變和堅持。
人要形成自己的操作模式,需要時間和金錢去堆積,所謂一流高手用理念,二流高手憑資金管理,三流高手靠技術,層次是漸進的,如果交易投資者能達到用理念去進行操作,那麽其人也必定是曆經磨煉的,這也就達到了股民的高層次水平了。
把思維模式解讀為交易理念也是可以的。總之,理念,一定比具體的方法更加重要。
在佛法裏,有八正道,而正見,位居第一。可見,見解,是第一等重要的。
如果 a,那麽,b 的可能大於 c 的可能和因為 a,所以 b。還不是同一回事,沒有區別,風險投資家隻不過第一句裏的b的可能大於c的可能,等於第二句裏的b而已,這類推論屬同義語反複,永遠不會得出有意義的結論,和因為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拔自己頭發上不了天一樣。這說明你的思維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最重要的,在於你要了解“因為什麽所以怎麽做”和“如果什麽了,那麽怎麽做之間的區別。
如果是前者,你著眼於尋找根據;如果是後者,你著眼於尋找對策。
前者,著眼於要了解背後的原因;後者,著眼於當下的動作。
如同開車的時候,遇到一個身影。你不要問:那是什麽?這是來不及的了,你必須當下決定刹車,而後停穩了,再去慢慢問為什麽、是什麽,都可以。
當我們使用模態命題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對a、b 本身需要定義,否則,因為a,所以b。如果a,那麽,b的可能大於c的可能,就完全可能是一個概念。
a、b 需要定義,這是確定無疑的。這個定義的過程,就是所謂的交易法則、交易原則,也就是所謂的交易信號。
如果沒有背後的理念作為支持,你也就無法做出這樣的定義;即便套用了書上的一些常識,你也無法運用自如。
如果a,那麽,b的可能大於c的可能,用實例來說明,就是:如果對圖表的解讀是上升三角形,則後市上升的概率大過下跌。在這樣的基礎判斷下,選擇做多。
顯然,下一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如何定義上升三角形了。這是屬於技巧問題。
實際上交易老手的思維模式都是固定的,極少會發生根本上的變化,如果,則怎麽做是個基本模式。真正在交易裏用的要比這個複雜的多,經常是如果a、b、c,則d、e、f”等等,要在行情發展過程中不斷進行假設,再不斷用排除法進行篩選,最後確定一個或是兩個交易機會。而這個過程有時需一兩個鍾頭,有時僅需十分鍾。
交易的道理時一通百通的,技術分析的根源在於思維模式,交易是一個概率遊戲,所以我們永遠得出因為a所以b的結論,而成功的交易者就是那個連續失敗後,還對後續信號充滿信心,並果斷執行從不錯過大行情的交易者。
投資者拋棄一切欲望,做一個堅定的係統交易者,隻做自己看得懂的,隻做自己能做的。就是米雲常說的,做熟悉的票,賺認知以內的錢,不能眼紅市場人氣票和妖股,買彩票中大獎的事不容易落到普通投資者身上,除非你能堅持三十年不看賬戶,不管個股漲跌。
股市交易的5大原則,適合所有投資者,米雲再次分享加工一下網友的成果,米雲太懶,懶得打字,等米雲哪天財富自由了,時間充裕了,靜下心來,閑下來,多寫點自己多年的心得,就不用老加工整理前輩們的理論了。
第一原則,不盲從,順勢而為。
投資者應該不難發現,往往在股市具有盈利能力的人都是有自己的操作思路,就是經常聽到的交易係統和交易體係。一般機構投資者比較遵守交易係統規則,執行能力強點。
機構投資者他們不會盲目的跟著其他人的腳步走,而是自己參考市場行情去操作。容易盲目跟風的錯誤做法在剛剛入市的小白身上最常見,看見別人買什麽自己就買什麽,永遠都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這種人是永遠不會在股市中賺到大錢的。
第二原則,風險管理和分散風險
金融投資中流行這這樣一句話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這句話在炒股的過程中體現是最明顯的,有多少投資者抱著很強的投機心理,把自己的全部家當全部博在一隻票上,一錘子買賣,這種做法有利也有弊。
有利之處就是真的博對了可以得到很高的收益;但是也很容易造成嚴重的虧損。所以,米雲個人建議布局3到4隻股票,根據市場情況後期在做調整,當然也要根據資金的體量來持倉布局,機構投資者資金雄厚,可以布局百隻票,米雲作為一個小散戶還持倉了三十隻票左右,兩個小號賬戶都不超過三隻票的布局。
第三原則,設止損止盈,米雲目前隻做到止盈,止損基本上沒怎麽做過,唯一的缺點,未來行動自由,足夠的主動權後,會試著去止損,學會止損。
設置止損止盈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是還是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做到,股市中不可控的風險太多,誰也不能保證股價會一直的漲,虧錢容易賺錢難,懂得及時控製風險,才能在市場中贏得更多的主動權。
第四原則,見好就收,懂得落袋為安。當然可能會錯過一定的收益,米雲經常做止盈,所以比較清楚,隻要漲停票,米雲都會象征性的減倉十分之一左右。不管他後麵是否漲停,再漲停,再減十分之一,或者三個漲停後再減,五個漲停後再減,反正都會減倉降成本,少賺就少賺,反正沒有那麽貪心。
巴菲特有三大投資原則,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謹記第一條和第二條。說的就是任何時候都要給自己留有一定的本金,有本金才有翻身的機會。
有多少人操作被套了之後,行情來的時候眼巴巴的看著其他人賺錢,自己卻束手無策,就是這個道理。當獲取一定利潤的時候,就要見好就收,財富是一點點累積的,一夜暴富的幾率有但是很小。謹記:保本第一。
第五原則,忌情緒判斷,三思而後行,不要受消息影響,做出錯誤的選擇。
巴菲特之所以成為股神,是因為他從來不會因為股市某個時段的漲跌來改變的自己的投資理念,我們普通小散雖然不能和股神這樣的大人物相比較,如果非要進行比較的話,最本質的區別就是我們的投資行為很容易被情緒左右,買賣全部由自己來決定,這種股民不虧錢就已經很幸運了。
股市對每一個投資者來說都是公平的,人人都有機會,就看你如何把握,輸錢往往都是輸在自己的性格上,而不是輸給股市。
縱然你有滿腹經綸,倒背如流技術理論,能嫻熟應用賺錢大法,不論你的資金有多大,如果沒有一個成熟的性格和良好的心態,照樣讓你有去無回,血本無歸,一時的幸運不能持久保持。
交易為生可以避免複雜的人際關係,但是不能避免自己和自己的反人性較量。在股票操作中,你必須是毫無感情的機器人,無條件地執行自己的交易係統。
不要求每次都看對,但是,必須要求自己每次都做對。做對比看對重要得多,這個重要程度怎樣誇張地形容都是恰當的。
進入市場的交易者,能夠堅持和等待的都是成功者,在機會不好或沒有機會的時候,多多觀察分析,忍耐和等待。
一旦良機出現,就要果斷出擊,一錘定音。如果能做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那麽成為成功者的概率就大大提高。機會來了,抓到一兩次就會有大收獲,比你苦熬一年都有成果。
職業股民需要良好的心態和雄厚的資金。米雲隻有良好的心態,有技術,有策略,可惜無任何資金,在入市的前十年,基本上算0成本入市,十年時間從銀行轉入證券賬戶裏的資金基本為0,反而轉出五萬資金出來貼補家用,入市就靠幾千塊資金本錢發家,懵懵懂懂的進入股市十幾年,一直到去年下半年,才下定決心出來當職業股民,近一年時間還搖擺不定,要不要當職業股民,經常懷疑自己,近一年多的行情,要當個職業股民還真養不活自己。
不管什麽原因,客觀事實就是如此,米雲也想開張吃三年,關鍵一年多了,沒有開張機會,讓人不斷的懷疑人生,當個職業股民是個危險的事,至少米雲現在還是這樣認為,有危機感和不安感。
職業股民大多都是孤獨的,低調、謙卑是這群人最大的特點,無論其資產雄厚與否,大都遵循著簡單的生活方式,鮮有複雜的社會交際,閑暇時間仍繼續學習和反思投資經曆,這是多年來在市場中養成的自然習慣。
職業股民的主要生活內容是什麽呢?其實很簡單,十幾年前的股民的工作地點就是證券營業部,工作內容自然就是研究股市相關信息,學習證券知識,做股票投資。
近十年的職業股民基本上可以不用跑營業部了,電子化交易係統的普及,網絡化的發展,職業股民坐在家裏就可以看各種財經谘詢,做交易計劃和交易了。
職業股民有很多令人羨慕的優勢,比如可以自由支配時間,無需看老板臉色,無需打理衙門老爺,每年有很多假期。時間自由,就是壓力可能會大點。
股市風雲、變幻莫測,沒有任何投資者可以保證在股市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市場上有很多優秀的投資者,投資策略和方法可以拿來作為借鑒,但是務必要明白的是,別人的思想即使是精髓也永遠是別人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理論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投資風格,這需要長時間的實踐積累。投資者進入實戰以後,一定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和融會貫通,根據自己的偏好,不斷調整投資策略,久而久之一定會形成自己的投資風格。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專職炒股肯定是無法養家糊口的。米雲多年的炒股經驗感覺能夠專職炒股養家成功的人是萬裏挑一的。
我國的資本市場就是這樣,沒有團隊,沒有資源,沒有消息,很難賺到大錢,還需要碰到大行情,才有可能賺到錢,這也是米雲一直不建議同學、熟人朋友入市的原因。
米雲估計一個證券營業部裏的所有股民都很難找出幾個有這能力的。你們可以看看你的賬戶,基本上每家券商,或者同花順,大智慧,或者東財的軟件,都可以看到你每天,每月和每年的盈虧數據,軟件會提示你跑贏或跑輸滬深指數,還有跑贏或跑輸你開戶券商多少人的數據,能長期跑贏80%的投資者,這樣的股民可能就剛剛合格。
如果你真有這能力,還可以考慮炒股養家,當個職業股民,米雲是被迫當職業股民一年,還沒有定下心來真正的當個職業股民。實際上,很多基金公司經理如果離職後,在家依靠自己專業炒股的收入都不一定能養的起家。有的人說平台重要,在平台盈利,自己單獨當職業股民,就沒有盈利能力了,很多公募基金經理出來了,再也沒有盈利神話故事了。
看到這裏,有的股民就會很不服氣。他們認為自己一個月就獲利10%甚至20%以上,隻要資金夠大,專心炒股不成問題。
很多股民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他們隻看了自己炒股成績比較好的這段時間,而沒有從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整體炒股業績上來考慮。
炒股不足5年的股民是沒有資格說自己水平如何如何好的,因為你沒有經曆過幾次牛熊行情。短短的幾年你的炒股盈利,極有可能是運氣使然。並不能證明你什麽。如果你炒股10年了,你的10年收益略盈利,那你的炒股水平也是很一般的,因為10年物價都漲成什麽樣了?去除物價因素,你實際上是虧損的。
這樣的成績怎麽能專職炒股養家呢?像米雲這樣的炒了10多年的老股民能自己炒股養家的少之又少。而且米雲職業炒股一年了,顆粒無收,不管是市場不好的客觀原因,還是其他,反正職業炒股也是比較有挑戰性的事業。
如果你炒股20年了,在最近的幾年依然沒有能在市場頭部全身而退,那麽你可就真的不適合炒股了。更別說指望炒股養家了。20年的牛熊輪回,你都沒有能吸取教訓。沒有總結經驗教訓,隻是一段炒股經曆而已。很顯然要麽你悟性太差,要麽你大多數時間都不在股市上,而造成你實際上的炒股時間遠沒有20年那麽長。
當個職業交易者太難了,難的原因太多,簡單聊聊。
交易者可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市場,但是如果他們把錯誤的方法體係應用到交易定式中,他們就可能要虧損。
交易者可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一項指標或一組指標,但是如果他們把錯誤的方法體係應用到交易指標中,他們就可能要虧損。
交易者可能確切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但是如果他們交易不符合自己個性的市場,他們可能就要虧損;
交易者可能確切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麽,但是如果他們使用與自己用來在人生其他領域取得成功的策略相同的策略來交易,他們就可能要虧損。
成為職業交易者的唯一途徑就是抓住武器厚鈍的一邊,把你同其他遷徙的綿羊區別開來。
剛剛在賽馬場投注後,人們對他們所看好的馬匹獲勝充滿信心,比剛才下注前自信得多。很明顯,那匹馬沒有任何改變,但是一旦那些賭客下了注、拿到馬票,在他們的腦海裏,它的希望就顯著地提高了。
在交易做出之前,交易者是最客觀的。然而,一旦交易開始,客觀的程度馬上降低。我不要奶酪;我隻要逃出陷阱。一個交易者的災難就是另一個交易者的奶油麵包。
交易者處在一個用極端的情緒,翻攪大腦的頭寸之中,卻試圖依靠自己的判斷,這就像企圖用一枚紐扣劃船逆流而上一樣,有時根本不起作用。
一旦交易者學會忽視自己的個人觀點,在交易中做多或做空就非常容易了。隻有傻瓜才用兩隻腳試探水深淺。
交易是世界上包含欺詐最多的職業。一些交易者更加視覺化,其他一些更加聽覺化,還有一些人更依賴肌肉運動知覺。他們根據事件讓他們內心感受怎樣來和世界建立聯係。這三種特性可能對一個人的交易產生重大影響。
缺點會在交易者甚至毫無察覺的情況下阻礙他們。交易者不能簡單地把同一套交易準則應用到所有定式上。因為行情情況往往趕不上計劃和變化。
理解交易背後的心理學,交易者個人也就理解了對每個定式應該使用的正確參數和正確場合。每種定式確實都是獨特的,也必須特別對待。交易者必須把交易心理學明確下來,否則他們的交易經曆會是短命的和痛苦的。
隻要係統含糊一兩次,人的頭腦就開始工作,對係統進行微調,想讓它表現完美。這最終搞砸了整個過程。誰隱瞞疾病,就不能指望治愈。
從現代文明的發源開始,這個世界經曆了由人類決策促成的相似事件的重演。開始尋找以人類本性為基礎、重複出現的市場模式。曆史是不斷重複上演,每次又不完全相同,朝代更替無數次,幾千年來,人們生活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毀掉所有交易者的交易習慣,最大影響的就是孤注一擲、不使用止損,因為這次交易必須成功,不去試錯,沒有後手,很容易碰壁,摔的頭破血流。
衝動交易是投資者斷送身家的最普遍原因之一。治愈衝動交易的對策是耐心。耐心對交易者是如此重要的品質。包括學習哪些定式對你最有用以及等待哪些定式出現兩個方麵。讓一個人在生活中成功的品質,在市場中會害死他們。
靠願望活著的,將被餓死。有人說過,通向地獄的大路是用良好的意願鋪成的。這一點,沒有什麽地方比在交易世界裏更明顯了。如果交易者假設他們所做的每一筆交易都可能失敗,那結果會好得多。對生活要積極,但是要悲觀地對待你的下一筆交易。
交易和一般社會毫無關係。實際上,市場把大多數人心底摯愛的東西作為利用他們的工具。市場靠著這樣的方式繁榮。
交易者因為恐懼而小贏即止,這是沒有執行計劃。不執行計劃、隻對內在情緒作出反應的交易者,即將遭遇失敗。不是也許,不是可能,是即將。
用不好技術分析的根源在於思維模式固化。做交易的,尤其是做股票交易的,幾乎每個人都會了解一些技術分析。
趨勢線、支撐壓力、各種價格形態、超買超賣、背離、百分比回撤,等等,這些技術手段幾乎每個人都了解它的主要內容和使用方法。可是,為什麽很多人總是用不好技術分析的這些工具、方法呢?
根源在於思維模式,普通人最習慣的思維模式就是邏輯推理中的因果律,其表達模式是:因為a,所以b。這種思維模式在日常生活裏處處可見,深刻的紮根在我們的思維深處。而它的背後的邏輯依據是:確定性。
可是,市場卻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確定性的地方。市場裏,時時刻刻都有不確定性。
因為a,所以b。的思維模式在交易中是第一等有害的、最錯誤的觀念。
技術分析的思維模式是邏輯推理中的可能性,是對概率事件的一種推理,它的表達方式是:如果a,那麽,b的可能大於c的可能。
在技術分析裏,永遠不能夠成立所謂的因為a,所以b。正是因為如此,技術分析可以解釋一切的價格現象,因為在技術分析的眼睛裏,看到了全部的可能性。
股票價格或者上漲,或者下跌,或者橫盤。這三種可能性,在技術分析裏,平等看待,隻是區別它們出現的可能性的大小。
也正是因為如此,技術分析最適合於市場本身的特性。
技術分析的交易者從不抱怨市場,如果市場運動方向與概率吻合,那麽,他將繼續原來的推理來操作;如果不吻合,那麽,他將解讀為前期推理的失效,比如假突破,而後他將根據新的事件重新調整方向。
技術分析交易者也不需要走在市場的前麵,隻需要追隨。最典型的就是趨勢跟蹤交易係統。
技術分析交易者也不需要很多的理由、依據去挖掘價格背後的東西,不需要花費太大的精力研究所謂的基本麵,而是盯住價格波動的本身。
要想運用好技術分析,首要的任務,在於調整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式。這是第一等重要的大事。
技術分析是一種理論,因此,要想運用好技術分析,需要對技術分析在哲學上做一些思考,這是有益的。
技術分析絕對不是工具而已。它提供給我們一個新的看待市場的角度和方法。如果在這個層麵上不解決,而是花功夫去推翻它,實在沒有任何意義。
不斷虧錢,就出現了虧錢模式,虧錢,懊惱痛苦,繼續虧錢,如此反複。必須從這樣的模式中跳出去。賺錢模式是:少量賺錢,快樂,總結進步,繼續賺錢,更大的快樂,更進一步的完善交易體係,更好的賺錢。
那麽,如何才能夠從惡性循環跳到良性循環中去呢?秘訣在於:改變和堅持。
人要形成自己的操作模式,需要時間和金錢去堆積,所謂一流高手用理念,二流高手憑資金管理,三流高手靠技術,層次是漸進的,如果交易投資者能達到用理念去進行操作,那麽其人也必定是曆經磨煉的,這也就達到了股民的高層次水平了。
把思維模式解讀為交易理念也是可以的。總之,理念,一定比具體的方法更加重要。
在佛法裏,有八正道,而正見,位居第一。可見,見解,是第一等重要的。
如果 a,那麽,b 的可能大於 c 的可能和因為 a,所以 b。還不是同一回事,沒有區別,風險投資家隻不過第一句裏的b的可能大於c的可能,等於第二句裏的b而已,這類推論屬同義語反複,永遠不會得出有意義的結論,和因為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拔自己頭發上不了天一樣。這說明你的思維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最重要的,在於你要了解“因為什麽所以怎麽做”和“如果什麽了,那麽怎麽做之間的區別。
如果是前者,你著眼於尋找根據;如果是後者,你著眼於尋找對策。
前者,著眼於要了解背後的原因;後者,著眼於當下的動作。
如同開車的時候,遇到一個身影。你不要問:那是什麽?這是來不及的了,你必須當下決定刹車,而後停穩了,再去慢慢問為什麽、是什麽,都可以。
當我們使用模態命題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對a、b 本身需要定義,否則,因為a,所以b。如果a,那麽,b的可能大於c的可能,就完全可能是一個概念。
a、b 需要定義,這是確定無疑的。這個定義的過程,就是所謂的交易法則、交易原則,也就是所謂的交易信號。
如果沒有背後的理念作為支持,你也就無法做出這樣的定義;即便套用了書上的一些常識,你也無法運用自如。
如果a,那麽,b的可能大於c的可能,用實例來說明,就是:如果對圖表的解讀是上升三角形,則後市上升的概率大過下跌。在這樣的基礎判斷下,選擇做多。
顯然,下一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如何定義上升三角形了。這是屬於技巧問題。
實際上交易老手的思維模式都是固定的,極少會發生根本上的變化,如果,則怎麽做是個基本模式。真正在交易裏用的要比這個複雜的多,經常是如果a、b、c,則d、e、f”等等,要在行情發展過程中不斷進行假設,再不斷用排除法進行篩選,最後確定一個或是兩個交易機會。而這個過程有時需一兩個鍾頭,有時僅需十分鍾。
交易的道理時一通百通的,技術分析的根源在於思維模式,交易是一個概率遊戲,所以我們永遠得出因為a所以b的結論,而成功的交易者就是那個連續失敗後,還對後續信號充滿信心,並果斷執行從不錯過大行情的交易者。
投資者拋棄一切欲望,做一個堅定的係統交易者,隻做自己看得懂的,隻做自己能做的。就是米雲常說的,做熟悉的票,賺認知以內的錢,不能眼紅市場人氣票和妖股,買彩票中大獎的事不容易落到普通投資者身上,除非你能堅持三十年不看賬戶,不管個股漲跌。
股市交易的5大原則,適合所有投資者,米雲再次分享加工一下網友的成果,米雲太懶,懶得打字,等米雲哪天財富自由了,時間充裕了,靜下心來,閑下來,多寫點自己多年的心得,就不用老加工整理前輩們的理論了。
第一原則,不盲從,順勢而為。
投資者應該不難發現,往往在股市具有盈利能力的人都是有自己的操作思路,就是經常聽到的交易係統和交易體係。一般機構投資者比較遵守交易係統規則,執行能力強點。
機構投資者他們不會盲目的跟著其他人的腳步走,而是自己參考市場行情去操作。容易盲目跟風的錯誤做法在剛剛入市的小白身上最常見,看見別人買什麽自己就買什麽,永遠都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這種人是永遠不會在股市中賺到大錢的。
第二原則,風險管理和分散風險
金融投資中流行這這樣一句話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這句話在炒股的過程中體現是最明顯的,有多少投資者抱著很強的投機心理,把自己的全部家當全部博在一隻票上,一錘子買賣,這種做法有利也有弊。
有利之處就是真的博對了可以得到很高的收益;但是也很容易造成嚴重的虧損。所以,米雲個人建議布局3到4隻股票,根據市場情況後期在做調整,當然也要根據資金的體量來持倉布局,機構投資者資金雄厚,可以布局百隻票,米雲作為一個小散戶還持倉了三十隻票左右,兩個小號賬戶都不超過三隻票的布局。
第三原則,設止損止盈,米雲目前隻做到止盈,止損基本上沒怎麽做過,唯一的缺點,未來行動自由,足夠的主動權後,會試著去止損,學會止損。
設置止損止盈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是還是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做到,股市中不可控的風險太多,誰也不能保證股價會一直的漲,虧錢容易賺錢難,懂得及時控製風險,才能在市場中贏得更多的主動權。
第四原則,見好就收,懂得落袋為安。當然可能會錯過一定的收益,米雲經常做止盈,所以比較清楚,隻要漲停票,米雲都會象征性的減倉十分之一左右。不管他後麵是否漲停,再漲停,再減十分之一,或者三個漲停後再減,五個漲停後再減,反正都會減倉降成本,少賺就少賺,反正沒有那麽貪心。
巴菲特有三大投資原則,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謹記第一條和第二條。說的就是任何時候都要給自己留有一定的本金,有本金才有翻身的機會。
有多少人操作被套了之後,行情來的時候眼巴巴的看著其他人賺錢,自己卻束手無策,就是這個道理。當獲取一定利潤的時候,就要見好就收,財富是一點點累積的,一夜暴富的幾率有但是很小。謹記:保本第一。
第五原則,忌情緒判斷,三思而後行,不要受消息影響,做出錯誤的選擇。
巴菲特之所以成為股神,是因為他從來不會因為股市某個時段的漲跌來改變的自己的投資理念,我們普通小散雖然不能和股神這樣的大人物相比較,如果非要進行比較的話,最本質的區別就是我們的投資行為很容易被情緒左右,買賣全部由自己來決定,這種股民不虧錢就已經很幸運了。
股市對每一個投資者來說都是公平的,人人都有機會,就看你如何把握,輸錢往往都是輸在自己的性格上,而不是輸給股市。
縱然你有滿腹經綸,倒背如流技術理論,能嫻熟應用賺錢大法,不論你的資金有多大,如果沒有一個成熟的性格和良好的心態,照樣讓你有去無回,血本無歸,一時的幸運不能持久保持。
交易為生可以避免複雜的人際關係,但是不能避免自己和自己的反人性較量。在股票操作中,你必須是毫無感情的機器人,無條件地執行自己的交易係統。
不要求每次都看對,但是,必須要求自己每次都做對。做對比看對重要得多,這個重要程度怎樣誇張地形容都是恰當的。
進入市場的交易者,能夠堅持和等待的都是成功者,在機會不好或沒有機會的時候,多多觀察分析,忍耐和等待。
一旦良機出現,就要果斷出擊,一錘定音。如果能做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那麽成為成功者的概率就大大提高。機會來了,抓到一兩次就會有大收獲,比你苦熬一年都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