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地量行情,不用猜測,米雲下一個要談的就是天量行情,米雲不是個勤快的人,在有限的時間做該做的事情,盡量保證每日一更。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又不完全一樣,已經經過無數次的驗證,有句名言就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幾千年來,什麽都能斷層,就是曆史和史書從來沒有斷過,因為人類覺得曆史能給人類帶來智慧,古今中外的學者都認可曆史能帶來智慧,讓人們能規避錯誤,走的更遠。
今年以來的地量行情太多,天量行情太少,萬億以上的成交量都比較少,下半年開始,隻要行情好轉,信心回來,情緒修複,天量行情就不會缺席。
很多投資者應該有印象,在2005年a股上證指數跌到998點時,比現在還慘,市場推倒重來的呼喊聲、叫罵聲一片,無數證券公司裁員、關門倒閉合並,股票基金幾乎無人問津,銀行代銷基金要反複動員客戶去購買。大家熟知的幾十家券商都是經過無數次的並購重組,不相信你可以隨便看下排名前十的券商,查一下他們的前身就可以知道合並重組過四五輪之多。
誰又曾預料到隨後的兩年裏,到了2007年指數暴漲了6倍,突破了6000點大關,至今依舊是最高峰。雖然那個時候米雲還在大三,還有一年才畢業,也沒有關注股市,周邊親友也沒人炒股,主要是那個時候網絡還不發達,自媒體信息沒有現在發達,那個時候還是看bbs論壇的時代,不管是校內外的bbs論壇,還是各種網絡,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還要推後幾年。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極少數投資者能做到從苦難到輝煌,登頂並全身而退,而絕大多數人隻有兩個字“悔恨”,股市中更是這樣,很多的大佬也沒有多少能全身而退的,米雲也不知道未來有沒有希望成為大佬,身無分文,光著身子入市,不知道能不能活過今年的行情,空手套白狼的神話畢竟不多,從古至今都不多,米雲能不能創造一個神話,尤其是在這個半成熟的市場來創造神話,猶如登天一樣的難度,可以說是九死一生,說實話米雲是不願冒險的人,一年的職業股民生活是米雲幾十年的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冒險,都說人無橫財不富,小富靠命,大富靠運,米雲不信鬼神,不信命運,就是要打破階層,用智慧賭一次命運,拿命運賭未來。
回到天量行情主題,科普分析一下天量天價的說法由來。
天量天價是指在股票市場中,當股價達到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時,成交量也相應地達到一個高峰,這種現象通常被視為股價可能達到頂部的信號。
天量天價這種現象的出現,往往伴隨著市場情緒的高漲和買盤的集中釋放,預示著市場對於該股票的關注度和買入意願非常高。然而,一旦股價達到天價,成交量也達到天量,這可能意味著市場上的買盤力量已經消耗殆盡,價格可能會開始下跌。
具體來說,天量是指某一股票在一段時間內成交量最大的一天,而天價則是指在這一天中股價創出的新高。這種現象通常出現在股價上漲後的高位,是股價見頂的信號。
天量天價的出現,可以作為判斷股票是否達到頂部或底部的重要線索。然而,天量天價並不是絕對的頂部或底部信號,投資者還需要結合其他技術分析工具和基本麵分析來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天量天價的出現也可以作為反向信號。在股價長時間處於低位時,如果突然出現天量天價,這可能意味著市場上的賣盤力量已經消耗殆盡,價格可能會開始上漲。
天量天價的判斷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投資者需要對股票市場有一定的了解,能夠準確判斷市場情緒和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才能更好地利用天量天價來預測股票的頂部或底部。
股價運行到上漲通道後,隨著市場的上漲。做多在市場上的積極性會越來越強,資金也會入市參與操作。在這種情況下,成交的金額會隨著股價的上漲而放大。
當股價的上漲幅達到數倍甚至更多的時候,盤中的籌碼會有很大的利潤。隨著股價的上漲,投資者持有股票的信心也會動搖。同樣,主力也在股價大幅上漲後賺取了巨額利潤,所以才會考慮出貨的獲利行動。
股價一直處於一個上漲的市場,很多投資者都被這個上漲的市場所刺激。隻看到股價在不斷的上漲,賬麵資金在不斷的增加,卻很少有人會把風險放在第一位。主力正好抓住了這部分投資者的貪婪心理,在股價進入高位區域後加速股價上漲。從而吸引投資者跟風。
股價上漲過程中,主力會不斷用相反的方法拉高股價。使股價在這一輪上漲行情中不斷創出新高,同時主力會不斷向外拋售籌碼。從而出現巨量的成交,當散戶看到股價持續上漲並不斷創出新高時,就會一個接一個地追高。這樣主力才能在這個過程中順利拋售籌碼,這反過來又導致了這種天價的走勢。
一般來說,地量地價是建倉的好時機,而天量天價對出貨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天量天價出現的時候,股價的上漲幅應該已經翻了好幾次,已經在這輪上漲行情中創下新高。
如果股價創出新高,缺口大幅向上,開盤後一路下跌,直到收盤,收出一條巨量的陰線。那麽可以斷定,出貨主力即將完成。如果股價跌破20日均線,必須果斷賣出。既然股價跌破20日均線標誌著新一輪下跌的開始,此時就不必再對市場前景抱有任何幻想。
如果股價處於高位區間,往往會因主力的對敲行為或市場的極度瘋狂行為。在觸及曆史巨量成交時,導致股價創出曆史新高。然而,這往往是下降的前兆。當所有看漲的人都買入時,市場就失去了繼續走高的力量。鑒於這種情況,投資者應該考慮減倉。
投資者還需要注意,量價匹配過程中的滯後性,出現天量的情況不一定會立即出現天價,也不一定就會出現天價。因此,投資者就不能抱著不見天量天價就不會出貨的想法。
相同的地量地價在市場中表現的也有一定的滯後性,都要根據大環境來判斷,唯一可以規避的辦法就是提前上車和下車,不吃最後一口湯,不貪心,不恐懼,米雲一直喜歡做左側交易,就是有一點賭性在,提前對市場做出判斷,提前加減倉位,在大盤趨勢沒有明朗前就動作,米雲算一個賭徒,算一個激進冒險的投資者,心態激進冒險,行動反而穩健保守。可能人都是一個矛盾體。
天量天價是一直以來流傳的股市諺語,雖然不是什麽公理,可很大程度上顯示出它正確的一麵。那麽基於此我們是不是就可以逆向思維:天量天價的反麵就一定是地量地價呢?通過研究曆史走勢,我們發現地量的出現並不一定是股價的最底部,隨後股價往往還要跌上一段時間,短則三天,長則數周。也就是說股價在真正形成底部之前,都必須經曆地量的過程,而且持續地量的時間較長,換句話說,地量不一定出地價,但可以說地價一定是在地量後麵出現。
天量,是相對的天量,是相對於流通股比例的巨量,相對於行情大小的巨量,並不是絕對的天量。
“天量天價”理論的基礎是:不管是莊家對倒或者是長線投資者大量拋出,都不是好現象。莊家對倒無非是為了出貨而營造成交活躍的假象,造成價漲量增的價量配合的假象,來吸引短線客跟風,目的隻有一個出貨。無論是莊家出貨或是長線投資者出貨,都說明股票價格已經超過了其內在價值。
天量賣出是指股價在高位出現成交巨量就必須拋出或準備拋出,如果是低位出現巨量就應該堅決買入。巨量成交大陰線就必須馬上拋出,巨量成交大陽線則再等等,但時刻準備著拋出。
地量則在行情清淡時出現得最多。此時人氣渙散,交投不活,股價波幅較窄,場內套利機會不多,幾乎沒有任何賺錢效應。持股的不想賣股,持幣的不願買股,於是,地量的出現就很容易理解了。這一時期往往是長線買家進場的時機。今年以來出現太多的地量行情,至於適不適合建倉和買入,這裏不做探討,幾個月後自然會見分曉。地量在股價即將見底時出現得也很多。一隻股票在經過一番炒作之後,總有價值回歸的時候。
在股票市場中,投資者常常麵臨判斷股票頂部或底部的挑戰。一個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就是觀察股票的天量天價。天量天價是指股票在一段時間內成交量最大且價格最高的點,它可以作為判斷股票是否達到頂部或底部的重要線索。
天量天價的出現往往預示著市場情緒的轉變。當股票價格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上漲,成交量也在不斷放大,這表明市場對於該股票的關注度和買入意願非常高。但是,一旦股票價格達到天價,成交量也達到了天量,這可能意味著市場上的買盤力量已經消耗殆盡,價格可能會開始下跌。
天量天價的出現也可以作為反向信號。在某些情況下,當股票價格長時間處於低位時,如果突然出現天量天價,這可能意味著市場上的賣盤力量已經消耗殆盡,價格可能會開始上漲。
天量天價並不是絕對的頂部或底部信號。在股市中,沒有絕對的事情,投資者還需要結合其他技術分析工具和基本麵分析來做出更準確的判斷。例如,可以結合股票的市盈率、市淨率、負債率等基本麵指標,以及股票的走勢、形態、均線係統等技術分析工具來綜合判斷。
天量天價的出現需要結合市場情緒和宏觀經濟環境。在牛市或者市場情緒高漲的時期,天量天價可能隻是短暫的頂部,價格很快就會再次上漲。而在熊市或者市場情緒低迷的時期,天量天價可能就是真正的頂部,價格可能會長期下跌。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天量天價的判斷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投資者需要對股票市場有一定的了解,能夠準確判斷市場情緒和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才能更好地利用天量天價來預測股票的頂部或底部。
曆史上出現過多少次天量行情,看一下以前發生的數據。
先看創業板十幾年前的六次曆史天量行情。
天量一:2011年6月24日
那時候從技術狀態來說,放出了創業板指數上的第一個曆史天量。而那時候創業板指數從1293點最高,下跌到了783點,下跌的幅度大約是40%。當時有兩條陽線,反彈的幅度是4%左右,之後整體反彈的幅度為大約20%,最高反彈了大約是20%左右。
天量二:2011年11月2日
第二次再次出現創業板的天量已經是在新低之後了,而這個成交量能來說是在大約連續反彈一周之後。連續反彈了15%。後續還有接近10%的空間。總體的反彈空間大約是25%。之後,創出新低,低點是612點。
天量三:2012年9月7日
相對低位的天量,當時有連續大約一周的陽線,反彈幅度是10%左右。後續反彈並沒有太大變化。隨後出現了幾個波次的快速下跌。從770點的附近,一路下跌,最終下跌到了目前可見的創業板指數的最低點,585點,下跌幅度接近30%。
天量四:2013年1月15日
經過了從1200點到585點的長達2年的下跌之後,伴隨著創業板成交的逐步放大和活躍。創業板再度迎來了天量成交。當時,創業板指數從585點上行到達了760點附近。大約有30%的上漲幅度。即使後來被證明,這裏就是創業板長期牛市的起點。後續的15個交易日的時間裏,指數上漲了6%而創業板指數隻上漲了0.3%。
天量五:2015年10月16日
正在經曆了市場崩潰後的第一輪下跌後,創業板暫時得到了修複。從1779點開始反彈了大約26個交易日的時間,創業板指數出現了反彈新高。反彈的高度大約為40%。後續反彈高度短線不足10%。
之後,再度陷入了震蕩調整,再之後的走勢,大家都知道了。一路新低。
天量六:2018年3月12日
創業板曆史上的第六個天量了。之前連續反彈了大約18個交易日的時間,反彈幅度接近20%。從1927,下跌到了相對低點1571附近。下跌的幅度基本也是20%。相當於這個反彈完成了一個修複過程。
之後,沒有太多的新高出現了,震蕩之後,形成了新的低點,再度下跌超過20%。
從曆史經驗來看,總是不斷重複上演,天量天價,上漲和下跌故事。
不過,a股創出曆史天量,確實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回顧過去十幾年的曆史,每逢市場出現罕見性的天量調整走勢時,都會對後市的走勢構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2009年7月29日,滬深市場出現巨幅震蕩的走勢,滬市收盤跌幅高達5%,並創下單邊3028億,滬深兩市4375億元的天量。隨後,指數經曆短期的高位震蕩後,就呈現出快速下行的格局。
2010年11月12日,當時市場同樣出現了巨幅震蕩的走勢,滬市最終的收盤跌幅高達5.16%,並創出了滬市單邊3034億,滬深兩市合計5370億元的天量。隨後,市場同樣經曆了快速下行的走勢。
我國股市曆史上幾次重要底部的下跌幅度。
1994年1558點到325點,跌幅約79%,曆時17個月;
1996年1052點到512點,跌幅約51%,曆時16個月;
2005年2245點到998點,跌幅約55%,曆時48個月;
2008年6124點到1664點,跌幅約73%,曆時12個月;
2016年5178點到2638點,跌幅約49%,曆時7個月;
2019年3587點到2440點,跌幅約32%,曆時12個月;
2021年2月3731點到2023年12月的2882點,跌幅約22%,曆時34個月;
從曆時維度看,當前的大a似乎處在長期底部。最後一次下跌周期最長,超過四年的時間。
大a上漲最多的隻有兩個時間,2007年和2015年,隻有2015年共計有114個交易日單日成交額超萬億元,期間有連續99個交易日成交金額超萬億元,創下a股曆史紀錄,一直保持至今。
米雲個人希望投資者多學點東西,多控製情緒,一直以來都是如此,提倡閑錢炒股,什麽時候入市都不會遲到,多做熟悉的票,多借鑒別人的看法,但一定要有適合自己的交易邏輯和交易方法。
投資者要學會生存,不要想當然的去做多或者做空,價格隨機走勢的過程也是對固執者收割的過程。情緒不穩定也是投資者的弊病,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抉擇。
學會認錯並且以盡可能小的代價認錯是進入投機市場的第一步,當然這與你進來賺大錢的鴻鵠之誌並不矛盾。試錯和驗證都是投資者必要的功課。
善於借鑒別人的失敗經驗,一個人並不是非要經曆過才去總結,恰恰要學會把別人的失敗當成自己親身的經曆。別人的失敗就將成為你寶貴的財富和經驗。總結經驗教訓離成功就會更進近一步。
在資本市場中忙於操盤的人往往都有個特點,那就是喜歡靜,喜歡大自然。歸根結底,這都是一種回歸自我的方式。大道至簡,投資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炒股說來簡單,就是四個字,高拋低吸或者低買高賣,投資者都喜歡或希望做到這四個字,都想買在低點賣到高點,但現實中很慚愧和殘酷,很少有人能做到,主要是投資者很難客服人性的弱點,貪婪和恐懼會被投資者無限放大,賺了想大賺,虧了想回本,完全沒有策略和對策用來規避風險,不會合理加減倉位和調倉換股,不會做波段差價,不會運用分紅派息,不會空倉等待,不會半倉持股,總之會有一大堆理由,米雲說個半天都講不完的故事,時間有限,米雲有空就多寫點心得給投資者看看。
今年以來的地量行情太多,天量行情太少,萬億以上的成交量都比較少,下半年開始,隻要行情好轉,信心回來,情緒修複,天量行情就不會缺席。
很多投資者應該有印象,在2005年a股上證指數跌到998點時,比現在還慘,市場推倒重來的呼喊聲、叫罵聲一片,無數證券公司裁員、關門倒閉合並,股票基金幾乎無人問津,銀行代銷基金要反複動員客戶去購買。大家熟知的幾十家券商都是經過無數次的並購重組,不相信你可以隨便看下排名前十的券商,查一下他們的前身就可以知道合並重組過四五輪之多。
誰又曾預料到隨後的兩年裏,到了2007年指數暴漲了6倍,突破了6000點大關,至今依舊是最高峰。雖然那個時候米雲還在大三,還有一年才畢業,也沒有關注股市,周邊親友也沒人炒股,主要是那個時候網絡還不發達,自媒體信息沒有現在發達,那個時候還是看bbs論壇的時代,不管是校內外的bbs論壇,還是各種網絡,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還要推後幾年。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極少數投資者能做到從苦難到輝煌,登頂並全身而退,而絕大多數人隻有兩個字“悔恨”,股市中更是這樣,很多的大佬也沒有多少能全身而退的,米雲也不知道未來有沒有希望成為大佬,身無分文,光著身子入市,不知道能不能活過今年的行情,空手套白狼的神話畢竟不多,從古至今都不多,米雲能不能創造一個神話,尤其是在這個半成熟的市場來創造神話,猶如登天一樣的難度,可以說是九死一生,說實話米雲是不願冒險的人,一年的職業股民生活是米雲幾十年的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冒險,都說人無橫財不富,小富靠命,大富靠運,米雲不信鬼神,不信命運,就是要打破階層,用智慧賭一次命運,拿命運賭未來。
回到天量行情主題,科普分析一下天量天價的說法由來。
天量天價是指在股票市場中,當股價達到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時,成交量也相應地達到一個高峰,這種現象通常被視為股價可能達到頂部的信號。
天量天價這種現象的出現,往往伴隨著市場情緒的高漲和買盤的集中釋放,預示著市場對於該股票的關注度和買入意願非常高。然而,一旦股價達到天價,成交量也達到天量,這可能意味著市場上的買盤力量已經消耗殆盡,價格可能會開始下跌。
具體來說,天量是指某一股票在一段時間內成交量最大的一天,而天價則是指在這一天中股價創出的新高。這種現象通常出現在股價上漲後的高位,是股價見頂的信號。
天量天價的出現,可以作為判斷股票是否達到頂部或底部的重要線索。然而,天量天價並不是絕對的頂部或底部信號,投資者還需要結合其他技術分析工具和基本麵分析來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天量天價的出現也可以作為反向信號。在股價長時間處於低位時,如果突然出現天量天價,這可能意味著市場上的賣盤力量已經消耗殆盡,價格可能會開始上漲。
天量天價的判斷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投資者需要對股票市場有一定的了解,能夠準確判斷市場情緒和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才能更好地利用天量天價來預測股票的頂部或底部。
股價運行到上漲通道後,隨著市場的上漲。做多在市場上的積極性會越來越強,資金也會入市參與操作。在這種情況下,成交的金額會隨著股價的上漲而放大。
當股價的上漲幅達到數倍甚至更多的時候,盤中的籌碼會有很大的利潤。隨著股價的上漲,投資者持有股票的信心也會動搖。同樣,主力也在股價大幅上漲後賺取了巨額利潤,所以才會考慮出貨的獲利行動。
股價一直處於一個上漲的市場,很多投資者都被這個上漲的市場所刺激。隻看到股價在不斷的上漲,賬麵資金在不斷的增加,卻很少有人會把風險放在第一位。主力正好抓住了這部分投資者的貪婪心理,在股價進入高位區域後加速股價上漲。從而吸引投資者跟風。
股價上漲過程中,主力會不斷用相反的方法拉高股價。使股價在這一輪上漲行情中不斷創出新高,同時主力會不斷向外拋售籌碼。從而出現巨量的成交,當散戶看到股價持續上漲並不斷創出新高時,就會一個接一個地追高。這樣主力才能在這個過程中順利拋售籌碼,這反過來又導致了這種天價的走勢。
一般來說,地量地價是建倉的好時機,而天量天價對出貨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天量天價出現的時候,股價的上漲幅應該已經翻了好幾次,已經在這輪上漲行情中創下新高。
如果股價創出新高,缺口大幅向上,開盤後一路下跌,直到收盤,收出一條巨量的陰線。那麽可以斷定,出貨主力即將完成。如果股價跌破20日均線,必須果斷賣出。既然股價跌破20日均線標誌著新一輪下跌的開始,此時就不必再對市場前景抱有任何幻想。
如果股價處於高位區間,往往會因主力的對敲行為或市場的極度瘋狂行為。在觸及曆史巨量成交時,導致股價創出曆史新高。然而,這往往是下降的前兆。當所有看漲的人都買入時,市場就失去了繼續走高的力量。鑒於這種情況,投資者應該考慮減倉。
投資者還需要注意,量價匹配過程中的滯後性,出現天量的情況不一定會立即出現天價,也不一定就會出現天價。因此,投資者就不能抱著不見天量天價就不會出貨的想法。
相同的地量地價在市場中表現的也有一定的滯後性,都要根據大環境來判斷,唯一可以規避的辦法就是提前上車和下車,不吃最後一口湯,不貪心,不恐懼,米雲一直喜歡做左側交易,就是有一點賭性在,提前對市場做出判斷,提前加減倉位,在大盤趨勢沒有明朗前就動作,米雲算一個賭徒,算一個激進冒險的投資者,心態激進冒險,行動反而穩健保守。可能人都是一個矛盾體。
天量天價是一直以來流傳的股市諺語,雖然不是什麽公理,可很大程度上顯示出它正確的一麵。那麽基於此我們是不是就可以逆向思維:天量天價的反麵就一定是地量地價呢?通過研究曆史走勢,我們發現地量的出現並不一定是股價的最底部,隨後股價往往還要跌上一段時間,短則三天,長則數周。也就是說股價在真正形成底部之前,都必須經曆地量的過程,而且持續地量的時間較長,換句話說,地量不一定出地價,但可以說地價一定是在地量後麵出現。
天量,是相對的天量,是相對於流通股比例的巨量,相對於行情大小的巨量,並不是絕對的天量。
“天量天價”理論的基礎是:不管是莊家對倒或者是長線投資者大量拋出,都不是好現象。莊家對倒無非是為了出貨而營造成交活躍的假象,造成價漲量增的價量配合的假象,來吸引短線客跟風,目的隻有一個出貨。無論是莊家出貨或是長線投資者出貨,都說明股票價格已經超過了其內在價值。
天量賣出是指股價在高位出現成交巨量就必須拋出或準備拋出,如果是低位出現巨量就應該堅決買入。巨量成交大陰線就必須馬上拋出,巨量成交大陽線則再等等,但時刻準備著拋出。
地量則在行情清淡時出現得最多。此時人氣渙散,交投不活,股價波幅較窄,場內套利機會不多,幾乎沒有任何賺錢效應。持股的不想賣股,持幣的不願買股,於是,地量的出現就很容易理解了。這一時期往往是長線買家進場的時機。今年以來出現太多的地量行情,至於適不適合建倉和買入,這裏不做探討,幾個月後自然會見分曉。地量在股價即將見底時出現得也很多。一隻股票在經過一番炒作之後,總有價值回歸的時候。
在股票市場中,投資者常常麵臨判斷股票頂部或底部的挑戰。一個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就是觀察股票的天量天價。天量天價是指股票在一段時間內成交量最大且價格最高的點,它可以作為判斷股票是否達到頂部或底部的重要線索。
天量天價的出現往往預示著市場情緒的轉變。當股票價格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上漲,成交量也在不斷放大,這表明市場對於該股票的關注度和買入意願非常高。但是,一旦股票價格達到天價,成交量也達到了天量,這可能意味著市場上的買盤力量已經消耗殆盡,價格可能會開始下跌。
天量天價的出現也可以作為反向信號。在某些情況下,當股票價格長時間處於低位時,如果突然出現天量天價,這可能意味著市場上的賣盤力量已經消耗殆盡,價格可能會開始上漲。
天量天價並不是絕對的頂部或底部信號。在股市中,沒有絕對的事情,投資者還需要結合其他技術分析工具和基本麵分析來做出更準確的判斷。例如,可以結合股票的市盈率、市淨率、負債率等基本麵指標,以及股票的走勢、形態、均線係統等技術分析工具來綜合判斷。
天量天價的出現需要結合市場情緒和宏觀經濟環境。在牛市或者市場情緒高漲的時期,天量天價可能隻是短暫的頂部,價格很快就會再次上漲。而在熊市或者市場情緒低迷的時期,天量天價可能就是真正的頂部,價格可能會長期下跌。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天量天價的判斷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投資者需要對股票市場有一定的了解,能夠準確判斷市場情緒和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才能更好地利用天量天價來預測股票的頂部或底部。
曆史上出現過多少次天量行情,看一下以前發生的數據。
先看創業板十幾年前的六次曆史天量行情。
天量一:2011年6月24日
那時候從技術狀態來說,放出了創業板指數上的第一個曆史天量。而那時候創業板指數從1293點最高,下跌到了783點,下跌的幅度大約是40%。當時有兩條陽線,反彈的幅度是4%左右,之後整體反彈的幅度為大約20%,最高反彈了大約是20%左右。
天量二:2011年11月2日
第二次再次出現創業板的天量已經是在新低之後了,而這個成交量能來說是在大約連續反彈一周之後。連續反彈了15%。後續還有接近10%的空間。總體的反彈空間大約是25%。之後,創出新低,低點是612點。
天量三:2012年9月7日
相對低位的天量,當時有連續大約一周的陽線,反彈幅度是10%左右。後續反彈並沒有太大變化。隨後出現了幾個波次的快速下跌。從770點的附近,一路下跌,最終下跌到了目前可見的創業板指數的最低點,585點,下跌幅度接近30%。
天量四:2013年1月15日
經過了從1200點到585點的長達2年的下跌之後,伴隨著創業板成交的逐步放大和活躍。創業板再度迎來了天量成交。當時,創業板指數從585點上行到達了760點附近。大約有30%的上漲幅度。即使後來被證明,這裏就是創業板長期牛市的起點。後續的15個交易日的時間裏,指數上漲了6%而創業板指數隻上漲了0.3%。
天量五:2015年10月16日
正在經曆了市場崩潰後的第一輪下跌後,創業板暫時得到了修複。從1779點開始反彈了大約26個交易日的時間,創業板指數出現了反彈新高。反彈的高度大約為40%。後續反彈高度短線不足10%。
之後,再度陷入了震蕩調整,再之後的走勢,大家都知道了。一路新低。
天量六:2018年3月12日
創業板曆史上的第六個天量了。之前連續反彈了大約18個交易日的時間,反彈幅度接近20%。從1927,下跌到了相對低點1571附近。下跌的幅度基本也是20%。相當於這個反彈完成了一個修複過程。
之後,沒有太多的新高出現了,震蕩之後,形成了新的低點,再度下跌超過20%。
從曆史經驗來看,總是不斷重複上演,天量天價,上漲和下跌故事。
不過,a股創出曆史天量,確實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回顧過去十幾年的曆史,每逢市場出現罕見性的天量調整走勢時,都會對後市的走勢構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2009年7月29日,滬深市場出現巨幅震蕩的走勢,滬市收盤跌幅高達5%,並創下單邊3028億,滬深兩市4375億元的天量。隨後,指數經曆短期的高位震蕩後,就呈現出快速下行的格局。
2010年11月12日,當時市場同樣出現了巨幅震蕩的走勢,滬市最終的收盤跌幅高達5.16%,並創出了滬市單邊3034億,滬深兩市合計5370億元的天量。隨後,市場同樣經曆了快速下行的走勢。
我國股市曆史上幾次重要底部的下跌幅度。
1994年1558點到325點,跌幅約79%,曆時17個月;
1996年1052點到512點,跌幅約51%,曆時16個月;
2005年2245點到998點,跌幅約55%,曆時48個月;
2008年6124點到1664點,跌幅約73%,曆時12個月;
2016年5178點到2638點,跌幅約49%,曆時7個月;
2019年3587點到2440點,跌幅約32%,曆時12個月;
2021年2月3731點到2023年12月的2882點,跌幅約22%,曆時34個月;
從曆時維度看,當前的大a似乎處在長期底部。最後一次下跌周期最長,超過四年的時間。
大a上漲最多的隻有兩個時間,2007年和2015年,隻有2015年共計有114個交易日單日成交額超萬億元,期間有連續99個交易日成交金額超萬億元,創下a股曆史紀錄,一直保持至今。
米雲個人希望投資者多學點東西,多控製情緒,一直以來都是如此,提倡閑錢炒股,什麽時候入市都不會遲到,多做熟悉的票,多借鑒別人的看法,但一定要有適合自己的交易邏輯和交易方法。
投資者要學會生存,不要想當然的去做多或者做空,價格隨機走勢的過程也是對固執者收割的過程。情緒不穩定也是投資者的弊病,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抉擇。
學會認錯並且以盡可能小的代價認錯是進入投機市場的第一步,當然這與你進來賺大錢的鴻鵠之誌並不矛盾。試錯和驗證都是投資者必要的功課。
善於借鑒別人的失敗經驗,一個人並不是非要經曆過才去總結,恰恰要學會把別人的失敗當成自己親身的經曆。別人的失敗就將成為你寶貴的財富和經驗。總結經驗教訓離成功就會更進近一步。
在資本市場中忙於操盤的人往往都有個特點,那就是喜歡靜,喜歡大自然。歸根結底,這都是一種回歸自我的方式。大道至簡,投資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炒股說來簡單,就是四個字,高拋低吸或者低買高賣,投資者都喜歡或希望做到這四個字,都想買在低點賣到高點,但現實中很慚愧和殘酷,很少有人能做到,主要是投資者很難客服人性的弱點,貪婪和恐懼會被投資者無限放大,賺了想大賺,虧了想回本,完全沒有策略和對策用來規避風險,不會合理加減倉位和調倉換股,不會做波段差價,不會運用分紅派息,不會空倉等待,不會半倉持股,總之會有一大堆理由,米雲說個半天都講不完的故事,時間有限,米雲有空就多寫點心得給投資者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