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老奶奶,今天晚上12點以後就什麽都不能吃不能喝了啊,吃喝了做麻醉是要命的。


    病人:啊好的好的。


    醫生:您有糖尿病,要是手術前心慌出冷汗有可能是低血糖了,您啊……


    病人:知道知道,那我就自己吃點東西。


    醫生:不能吃!讓病房大夫給您輸液!


    ……


    看著哭笑不得的老張,李介賓想起來王映驕給自己講的一些醫院裏常見的趣聞。


    醫生:這個檢查不可以吃早飯的啊,注意一下。


    家屬:ok。


    第二天。


    醫生:不是說不可以吃早飯的嗎?


    家屬:沒吃早飯,就給喂了些粥。


    醫生: [無語]


    規培生:[笑哭]


    研究生:[笑哭]


    進修生:[笑哭]


    實習生: [哭笑]


    ……


    老張真的不是有意隱瞞,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本來就存在一些障礙。


    他是真的沒覺得羊腿跟牛羊肉有什麽必然聯係。


    人群讓開,李介賓扶著老張坐在診台前,其他人好奇的看著這年輕小帥哥給病人診查。


    左側臉頰紅腫熱痛,高高鼓起,眼睛都腫的眯成一條縫兒了。


    聽爸爸介紹老張病情,其實也沒啥,就是牙疼,牙齦出血,臉頰生了痄腮。


    本來內服外敷,已經好的差不多了,如今一條羊腿入肚,不僅前功盡棄,腫脹之勢猶勝當初。


    李介賓手指微微一碰,嘶,老張倒吸一口涼氣,入口就化作熱氣噴出。


    嗯,確定了,這隻羊絕對是真的農家自養小黃羊,絕對沒有喂人工飼料,看看這威力就知道,補的一比,給老張這個瘡家病人吃了,簡直是可恥的浪費!


    李介賓查看舌象,一邊號脈一邊想著。


    發物東西,自古有傳,說法不一。


    一些地方鄉野經驗,一般是講,有陽性瘡癰者,不可食牛羊肉。


    名醫秦伯未在《中醫對病員的膳食問題》裏麵:“凡能引起口幹、目赤腫痛、大便秘結等的薺菜、韭菜、香菜等,都有發熱可能,俗稱發物。”


    李介賓家傳,生瘡瘍,忌飲食,秦(青?)椒蒜醋牛羊肉。


    古代背後生瘡,難逃一死,曆史名人範增、孟浩然、徐達皆死於“發背”。


    名氣最大的莫過於徐達吃鵝的典故,他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國公,位列武將第一,晚年受到洪武帝猜忌。


    聽聞他舊傷難愈,患了“發背”,洪武帝便賜了他一隻烤肥鵝,徐達明悟這是天家不容於他,所以含淚吃下烤鵝,隨後便“走黃”而死。


    中醫所講發背,又稱“背疽”,一般表現為背部皮膚紅腫、潰爛,伴有膿液流出,疼痛難忍,多發於老年人。


    《名醫別錄》雲:“疼者似針刺,劇者似刀割,甚則似火燒。”


    背部這個部位很是要命,如果是在四肢,可殘但能活命。


    生在背部,一旦預後不良,極易走黃。


    走黃是疔瘡火毒熾盛,毒勢未能及時控製,走散入營,內攻髒腑而引起的一種全身性危急疾病。


    類似西醫全身性急性化膿性感染,搶救不及時,回天乏術。


    想那麽多,其實也就是二十個呼吸間,李介賓已經切診完畢,脈象疾數,舌紅苔黃膩。


    他看了自己爸爸一眼。


    李爸爸看李介賓這眼神,問道:“怎麽?打算割了?”


    一聽到割了,老張嚇一跳,“別割,別割!我錯了,我聽話!我再也不吃了!”


    周圍的人也好奇,割什麽?用什麽割?中醫不是隻有中藥、針灸嗎?


    大信息時代,人們總是容易被各種固有印象引導下,輕易得到刻板結論,並以為這就是真實。


    在學校裏,有一人戲言:中醫哪來的外科?


    西醫學生捧腹大笑,這人反過來又嬉笑說:莫笑,西醫哪來的內科?


    雖有浮誇,卻並非空穴來風,無非側重點不同而已,放大之後,跟真的一樣,同行調戲一番當做耍子,非專業人士容易輕信,以為真是如此。


    不過由於某些世俗的原因,中醫瘡瘍外科確實比中醫內科更為罕見。


    李介賓食指輕點,感受著老張瘡癰的紅、腫、熱、痛,老張那是嚇著一動不敢動,連叫疼都忘了。


    剛好,外公所傳,有瘡瘍一門,而他李介賓又剛好學過。


    “還沒熟呢,暫時割不了,隻是可惜了。”


    熟了是什麽意思?有那一旁看著,想偷學個一招半式的聽迷糊了,這什麽跟什麽呀?


    李爸爸也感歎:“是呀,可惜了我那之前的藥......”


    “可惜了這隻羊了......”李介賓幽幽說道。


    在場眾人無語,人家的羊,你可惜個啥。


    老張聽到這句話,本來不是很靈光的腦袋突然智商上線,馬上接口道:“阿賓呀,我這羊肉反正也吃不了了,放在那裏也隻是眼饞......剛好你放假回來,伯伯就送給你補補身子吧。”


    憨厚的李爸爸跟李媽媽連連謝絕,而李介賓笑而不語,開始開方抓藥。


    “金銀花、連翹、蒲公英、乳香、沒藥、天花粉、浙貝母......”


    仙方活命飲為“瘡瘍之聖藥,外科之首方”。


    李介賓所開就是此方加減而成。


    金銀花為“瘡瘍聖藥”。


    連翹為“瘡家聖藥”。


    突然就想起來了加多寶跟王老吉,兩個都號稱全國涼茶第一,遙遙領先。


    哈哈哈,一個外號而已,知道什麽意思就行,沒那麽嚴謹。


    學過方劑學的可能會有個疑問,為什麽教材裏明明有治癰劑這個章節,但是治療陽性瘡瘍的,諸如癤、癰、丹毒等,卻都是在清熱解毒劑這個章節裏麵?


    如仙方活命飲、四妙勇安湯、五味消毒飲......


    因為在中醫看來,早期陽性瘡瘍都是由於人體受火熱之邪,氣血在局部,鬱而不開,就如同活水化死水一樣,久而成癰。


    因此,早期瘡瘍,大都以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為法。


    中醫沒有西醫的量化標準,往往習慣用詞語來描述火熱輕重,由熱到火,由火到毒;所謂火毒,並非真的有毒,而是火熱熾盛之極,故名火毒。


    但是這也有個問題,每個人是以主觀意識來判斷的,不同醫家天南海北習慣不同,用語自然也不一樣,就連豫南豫北的方言都不一樣,這裏麵的分寸往往天差地別,需要親自手把手臨床實踐,所以中醫在小範圍流傳有自己的道理。


    此時,李介賓已經抓好了藥,李爸爸則是攤好了一張“狗皮膏藥”給老張貼上。


    神奇的是,貼上後瞬間一陣清涼,老張竟然覺得好受多了。


    剛剛質疑李家醫術的那人此時探頭探腦,想看看李爸爸那膏藥長什麽樣,心裏不知道打著什麽嘀咕。


    “藥是回去煎還是自己煎?”李介賓問老張說。


    “我這個樣子回去也煎不了藥,就在這裏煎吧。”


    “好嘞。”


    然後李媽媽就將抓好的藥拿去煎藥室——裏麵專門有一台煎藥機器,不一會兒就能煎好,然後真空包裝。


    本地親戚見怪不怪,李家吉祥堂是縣城裏最早用起來中藥煎藥機的,比中醫院都早,那幫外地親戚頻頻側目,不是說祖傳中醫嗎?


    這畫風有點不對呀,難道不應該砍柴點火砂鍋煎藥,再拿著把小扇子扇火,這才正宗嗎?


    古裝劇裏麵不就是這樣演的嘛。


    李介賓一邊吹著口哨一邊洗手。


    這時候外麵停車聲傳來,一聲車笛響起,他突然想起來有點不對,想躲到後堂,已經來不及了。


    “你不是說你不是阿賓嘛!”外麵衝進來一個美女一眼就看到了李介賓,氣衝衝的說:“你知道我在車站等了多久嘛!”


    知道,也就半個小時吧……


    李介賓露出訕笑:“你找的是少年阿賓,跟我李介賓有什麽關係?”


    隨後突然好像發現了什麽,湊近了一陣端詳。


    那女生被嚇了一跳,剛要發作,隻聽李介賓說道:“這下巴的痘痘,我能治,你想治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