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介賓看著這旁白,捂臉,好尬呀!


    一旁的李爺爺則是反複欣賞自己拉開藥匣的鏡頭,一邊給快要抓狂的剪輯師提意見。


    “不過為什麽要熬膏藥呀!你又不會熬,還要我自己熬!”


    一邊的李爺爺心想,那熬膏藥的手藝反正是你外公的,他自己不忌肥肉,比我還年輕就中風仙去了。


    如今讓他的技藝造福大眾,豈不比爛在家裏強?


    啊,你說我李家的?家傳業技怎麽能外露?我連親孫子都藏一手呢!


    一邊的陸言給自己手下幾個馬仔講解完自己的思路,然後過來伸手就想挽住李介賓,被李介賓一臉嫌棄的推開。


    別以為你長得漂亮就可以為所欲為,我阿賓不吃你這一套!


    說起來熬膏藥,自從外公去世後,確實很久沒有熬過了......


    隻不過還是太突然了,李介賓說:“材料備不齊呀。”


    陸言好奇問道:“你家不就是中藥店嘛,怎麽會不齊呢。”


    她看向那一排排嶄新的中藥櫃,這跟之前她想象的不一樣,她還以為會是木頭舊藥櫃呢。


    話說李介賓剛回來的時候還是木的呢,不知道為什麽這才幾天就換了新的......


    那麽多中藥,還擔心湊不齊呢?


    李介賓委婉的解釋道:“普通藥材肯定夠呀,但是你像這犀角、橡皮、山甲、麝香......”


    “那個攝影師,這一段掐掉!對,別播了!”


    陸言連忙捂住李介賓的嘴,上一個敢直播吃穿山甲的已經進去了。


    路天正跟侯偉麵麵相覷,這,這不就巧了嘛。


    “你送的拜師禮是什麽?我送的一塊橡皮。”


    “牛角......”


    “這牛角正經嗎?”


    “噓,慎言,進口非洲牛角,我舅舅在那邊開礦,聽說我學中醫,特意給我帶回來的禮物。”


    “嗬嗬,什麽牛需要從非洲進口?反正這裏也沒外人,大家都是學醫的......那個攝像師,攝像頭是關著的吧?對,先關著,別對著我們,我們在探討非洲土特產。”


    “藥材很難配的好不好!隻要能配齊,我就開工,我說的!”


    一個小時後......


    李介賓看著眼前的藥材,嘴角抽搐,他拿起這一塊橡皮,大概有一塊a4紙這麽大,一厘米厚度,一麵都是褶皺,入手很重,硬邦邦的。


    他順手拿過一個核桃放桌子上,手中橡皮一拍,啪,核桃開裂。


    好家夥,這貨色......好是好,可是一會兒咋切呢?用電鋸的話,會損耗很多邊角料的。


    一邊想著,一邊把砸開的核桃遞給了陸言,給,新疆紙皮兒核桃,鮮美無比,別浪費了。


    想著,又拿出來一包粉末......這個倒是挺好的,還貼心的打成粉,多少年沒見過這真東西了。


    這老東西,利用我弄了不少好東西呀!


    “爺爺,你珍藏的麝香呢?拿出來吧。”


    李爺爺一聽,瞬間警覺起來:“什麽麝香?別亂說,我沒有!”


    李介賓嘿嘿一笑:“嘿嘿,我小時候看到過,好大一瓶子呢,多少錢都買不到的好東西。”


    爺爺連連搖頭:“你熬個膏藥而已!拿點檀香湊合湊合算了。”


    “我李介賓平生不湊合!”


    “爺爺,別哭喪著臉,等你出了名,到時候審個遺,還怕沒有人給你送新的嘛。”


    李爺爺把李介賓拉到一邊:“這可是咱家真正的祖傳寶貝呀!當年那小子分家的時候,就為了這個我才沒要城裏的藥鋪,你媽媽嫁過來的時候,我也才給了一點點給你外公當聘禮......”


    “那要不,一會兒你拿點出來攙點檀香,就當意思意思了。”


    “這還差不多。”


    “等等,我還沒說完呢,多出來的,給我!”


    “小兔崽子,以後不都是你的!”


    “那現在先給一點,不過分吧。”


    陸言看著爺孫倆在角落裏嘀嘀咕咕老半天,最後李爺爺哭喪著臉進屋了。


    還差一點山甲,李介賓想了想,打了一個電話。


    對麵一個懶洋洋的聲音:“喂,誰呀?”


    李介賓淡淡的說出一句:“未覺池塘春草夢。”


    對麵馬上正經起來:“階前梧葉已秋聲。”


    “給我一份外賣,清單已經給你發過去了,一會兒用。”


    “好的,錢怎麽付?”


    “老規矩,找大黃要。”


    “ok。”


    李介賓掛斷電話,這樣子,就能夠熬一鍋了吧。


    想起自己“英年早逝”的外公,李介賓心想,有些東西,再不拿出來曬曬,就真的沒有了。


    自己的外公跟爺爺不對付,兩個人相互嫌棄,當時李媽媽跟爸爸在一起也是衝破了重重困阻的,但是外公跟爺爺自從婚禮後,就再也沒見過麵,直到......


    他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在外公家裏,然後看外公熬製膏藥。


    古代外科地位不如內科,所以會有人戲言:西醫無內科中醫無外科。


    或者說,古代最好的外科大夫是軍中的隨軍醫生跟衙門裏的仵作。


    清代王清任寫了本《醫林改錯》,先不說他的初心,就單純論他的作品,後世醫家在肯定他的積極作用的同時,給了一句批語:


    醫林改錯,越改越錯。


    原因很簡單,解剖器官方麵,王清任改對了一部分,比如認為人的頭腦為思考中心;發現了膈肌的作用等。


    這個王清任沒有親自動手解剖,他老人家是掩著鼻子去看衙門裏的仵作解剖的屍體,然後就認為動脈是氣管;


    他看到人死後胸口一大灘血,所以就認為這個血呀,原來不在脈中,而是在“血府”......把原本正確的東西又給改錯了。


    但是如果因為解剖上的錯誤而小看了王清任,那就真的是弟中弟了。


    王清任最精華的地方在於他對病症與方藥的應用,許多常規治療不了的疾病,往往能從他的書中獲得治療思路跟辦法;而他的血府逐瘀湯有神效,說中醫史上治血第一方也不為過......


    李介賓思想發叉想了許多,看到勤勉的侯偉煎好藥給了張伯,心想,總要教他點東西。


    給他布置一道思考題,為什麽《醫林改錯》漏洞百出,但是偏偏裏麵的方藥還那麽有效呢?


    這是個值得玩味的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