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學中醫不動腦,一輩子都是飛機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作者:木子李大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時候的李介賓頗有任俠之氣,對明末清初這段曆史,有很強的個人理解,按現在的理解是,帶有很強烈的個人好惡,不能客觀看待曆史發展進程……
正所謂穿清不棗反,菊花萬人穿。
柳如是身為j女有多愛國,那麽“水冷”兄貴為當時的文壇領袖,一代大儒,所表現的就有多令人不齒。
所以接下來喻嘉言的治療方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難怪小李介賓一開始以為是故意整人,這種治療方法,若不是頂著名醫的名號,估計是要被人打出門的。
現在大家都對耳石症耳熟能詳,許多眩暈發作的患者都第一時間希望醫生給做一下複位治療,但其實這個疾病被現代醫學真正認識並廣為認可,也隻不過是二十年前的事情。
那我們古代是如何治療耳石症的呢?除了我們習以為常的中藥和針灸,有沒有什麽方法和現代的耳石症複位治療相似呢?
喻嘉言讓管家找幾個體力好,健壯的轎夫來,先管酒飯,還對轎夫們說:“你們盡管吃飽喝足,等會兒讓你們盡情玩樂。”
轎夫們酒足飯飽後,在一片質疑的目光中,好戲開始了!
喻嘉言讓轎夫兩兩一組,分列院子四周,然後請出虛弱的謙益老先生。
在喻嘉言的指揮下,兩個轎夫一人一邊,架著謙益老先生快步飛奔,從東到西,從南到北,一組轎夫接著一組轎夫。
隻見我們可憐的謙益老先生,在壯漢轎夫的夾持下,上下顛簸,搖頭晃腦。謙益一邊喊:“不行了,不行了,暈的厲害!”
喻嘉言趕忙催促:“別停,別停,繼續跑。”
又少頃,喻嘉言讓轎夫們停下來,虛弱的錢謙益突然發現,眩暈好了。
由於是醫生是名醫,患者是名士,當時還有許多醫生現場觀摩,莫不稱奇,有醫生問其中緣由。
喻嘉言說:“此非藥餌之所能為也。”
錢謙益也感到無比神奇,這麽一折騰,頭暈竟然好了,從此稱喻嘉言為聖醫。
有意思不,大家聽了這個故事,感覺喻嘉言是不是故意想整一整錢謙益?
而眾人聽完這個故事感覺怪有趣的。
甚至連路天正也在懷疑,李介賓是不是效仿古人才用出來這種複位手法。
李介賓有些哭笑不得,自己這真的是看神經病學學的,這個故事他也知道,但是他並沒有聯係到一起。
他清了清嗓子,開始給大家分析這則醫案。
從現代耳鼻咽喉科的角度來分析這個有趣的故事,基本可以說喻嘉言的這次治療,是第一個有記載的耳石症手法複位。
耳石症隻是俗稱,真正的醫學名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發病率最高的頭暈疾患,沒有之一。
許多朋友聽過耳石症這個名字,總以為是因為耳朵裏有塊石頭,想讓醫生把石頭取出來。
其實,耳石症的名字中雖說有個石字,卻並不是真的石頭。
前文已經說過,我們身體負責感知平衡的器官是內耳中的前庭和半規管,這裏麵充滿了淋巴液,這些淋巴液會隨著我們體位的移動而晃動,大腦通過感知這些晃動,從而讓我們保持平衡。
如果把前庭比作一個熱水壺,耳石就像是水壺內壁的水垢,有一天,水垢脫落了(耳石脫落),原來水壺裏的水的晃動就會產生變化,眩暈便發生了。
而複位治療就是利用地心引力向下的規則,通過一定的頭位變化,把水壺裏的水垢給倒出來,沒有了耳石,眩暈便消失了。
可見,喻嘉言的這種治療方法,最終也是讓錢謙益通過頭位變化來達到耳石脫落的目的。
古人誠不欺我也!
李爺爺聽完李介賓後,拿著書,默不作聲的離席而去。
侯偉有點古怪的看著李介賓。
所以賓哥剛剛是在騙人?
小蘭跟陸言是非專業人士,所以就當個有趣的故事聽了,聽完也沒覺得什麽,頂多知道了有個叫耳石症的頭暈是這樣子。
“那你剛剛說的那些,都是編的?”
李介賓心想,不然呢?
你琢磨那“二水來去生死門”多少天了,我這邊搞一個“太陽不落山”,讓爺爺也研究研究,這叫用魔法打敗魔法。
這是看在你天天喊我賓哥的份兒上才提點提點你。
學醫要動腦子,學中醫更要動腦子。
沒聽說過嘛,古惑仔不動腦,一輩子都是飛機,誰釣魚不戴頭盔呀?
幾人吃完飯,你看我,我看你,最後居然是陸言站起來收碗筷,然後抱去廚房刷碗了。
小蘭剛剛一不小心吃多了,這會兒摸著肚子消食兒,閑聊道:“這於家園很厲害嗎?清初三大名醫都是誰呀?”
“是喻嘉言。”
“另外的是吳謙、張路玉。”
“吳謙很厲害的,《醫宗金鑒》就是他編寫的,雖然號稱是官方編輯,但是基本上是在他編纂的基礎上擴展開來的,更是清朝醫生的官方教材。”
路天正突然插了一嘴:“其實現在也是,不過是在彎彎那邊,他們那邊的中醫學生學的教材是《醫宗金鑒》還有一些從經典中節選出來的內容。”
彎彎呀,這話題就有點敏感了。
不過小蘭就更感興趣了,“難道大陸教材不一樣嗎?”
大陸的教材......怎麽說呢,也許是為了更好的普及中醫,所以編寫的不能說差,隻能說,編委專家們為了適應時代變革,煞費苦心了——盡可能要編寫的簡單易懂點。
這年頭兒,連文言文都被呼籲要從語文課本裏麵刪除,就連魯迅的文章都變成了天書。
中醫院校對醫學經典的要求一降再降,最近那什麽醫學經典考試,還分什麽一級二級三級,恕我直言,在古代這些都是醫學生的入門知識吧?
真的提高門檻兒,掛科的一抓一大把,自然這學也沒法辦下去了,當然對於李介賓來說這不是什麽壞事兒,李老爺子更是一直說,不怕沒人會中醫,最好都不會就他們李家會,到時候這碗飯就能吃到海枯石爛!
因此,編教材的難度不在於編出高水平的教材,而是如何編的認字兒的就能看懂!
正所謂穿清不棗反,菊花萬人穿。
柳如是身為j女有多愛國,那麽“水冷”兄貴為當時的文壇領袖,一代大儒,所表現的就有多令人不齒。
所以接下來喻嘉言的治療方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難怪小李介賓一開始以為是故意整人,這種治療方法,若不是頂著名醫的名號,估計是要被人打出門的。
現在大家都對耳石症耳熟能詳,許多眩暈發作的患者都第一時間希望醫生給做一下複位治療,但其實這個疾病被現代醫學真正認識並廣為認可,也隻不過是二十年前的事情。
那我們古代是如何治療耳石症的呢?除了我們習以為常的中藥和針灸,有沒有什麽方法和現代的耳石症複位治療相似呢?
喻嘉言讓管家找幾個體力好,健壯的轎夫來,先管酒飯,還對轎夫們說:“你們盡管吃飽喝足,等會兒讓你們盡情玩樂。”
轎夫們酒足飯飽後,在一片質疑的目光中,好戲開始了!
喻嘉言讓轎夫兩兩一組,分列院子四周,然後請出虛弱的謙益老先生。
在喻嘉言的指揮下,兩個轎夫一人一邊,架著謙益老先生快步飛奔,從東到西,從南到北,一組轎夫接著一組轎夫。
隻見我們可憐的謙益老先生,在壯漢轎夫的夾持下,上下顛簸,搖頭晃腦。謙益一邊喊:“不行了,不行了,暈的厲害!”
喻嘉言趕忙催促:“別停,別停,繼續跑。”
又少頃,喻嘉言讓轎夫們停下來,虛弱的錢謙益突然發現,眩暈好了。
由於是醫生是名醫,患者是名士,當時還有許多醫生現場觀摩,莫不稱奇,有醫生問其中緣由。
喻嘉言說:“此非藥餌之所能為也。”
錢謙益也感到無比神奇,這麽一折騰,頭暈竟然好了,從此稱喻嘉言為聖醫。
有意思不,大家聽了這個故事,感覺喻嘉言是不是故意想整一整錢謙益?
而眾人聽完這個故事感覺怪有趣的。
甚至連路天正也在懷疑,李介賓是不是效仿古人才用出來這種複位手法。
李介賓有些哭笑不得,自己這真的是看神經病學學的,這個故事他也知道,但是他並沒有聯係到一起。
他清了清嗓子,開始給大家分析這則醫案。
從現代耳鼻咽喉科的角度來分析這個有趣的故事,基本可以說喻嘉言的這次治療,是第一個有記載的耳石症手法複位。
耳石症隻是俗稱,真正的醫學名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發病率最高的頭暈疾患,沒有之一。
許多朋友聽過耳石症這個名字,總以為是因為耳朵裏有塊石頭,想讓醫生把石頭取出來。
其實,耳石症的名字中雖說有個石字,卻並不是真的石頭。
前文已經說過,我們身體負責感知平衡的器官是內耳中的前庭和半規管,這裏麵充滿了淋巴液,這些淋巴液會隨著我們體位的移動而晃動,大腦通過感知這些晃動,從而讓我們保持平衡。
如果把前庭比作一個熱水壺,耳石就像是水壺內壁的水垢,有一天,水垢脫落了(耳石脫落),原來水壺裏的水的晃動就會產生變化,眩暈便發生了。
而複位治療就是利用地心引力向下的規則,通過一定的頭位變化,把水壺裏的水垢給倒出來,沒有了耳石,眩暈便消失了。
可見,喻嘉言的這種治療方法,最終也是讓錢謙益通過頭位變化來達到耳石脫落的目的。
古人誠不欺我也!
李爺爺聽完李介賓後,拿著書,默不作聲的離席而去。
侯偉有點古怪的看著李介賓。
所以賓哥剛剛是在騙人?
小蘭跟陸言是非專業人士,所以就當個有趣的故事聽了,聽完也沒覺得什麽,頂多知道了有個叫耳石症的頭暈是這樣子。
“那你剛剛說的那些,都是編的?”
李介賓心想,不然呢?
你琢磨那“二水來去生死門”多少天了,我這邊搞一個“太陽不落山”,讓爺爺也研究研究,這叫用魔法打敗魔法。
這是看在你天天喊我賓哥的份兒上才提點提點你。
學醫要動腦子,學中醫更要動腦子。
沒聽說過嘛,古惑仔不動腦,一輩子都是飛機,誰釣魚不戴頭盔呀?
幾人吃完飯,你看我,我看你,最後居然是陸言站起來收碗筷,然後抱去廚房刷碗了。
小蘭剛剛一不小心吃多了,這會兒摸著肚子消食兒,閑聊道:“這於家園很厲害嗎?清初三大名醫都是誰呀?”
“是喻嘉言。”
“另外的是吳謙、張路玉。”
“吳謙很厲害的,《醫宗金鑒》就是他編寫的,雖然號稱是官方編輯,但是基本上是在他編纂的基礎上擴展開來的,更是清朝醫生的官方教材。”
路天正突然插了一嘴:“其實現在也是,不過是在彎彎那邊,他們那邊的中醫學生學的教材是《醫宗金鑒》還有一些從經典中節選出來的內容。”
彎彎呀,這話題就有點敏感了。
不過小蘭就更感興趣了,“難道大陸教材不一樣嗎?”
大陸的教材......怎麽說呢,也許是為了更好的普及中醫,所以編寫的不能說差,隻能說,編委專家們為了適應時代變革,煞費苦心了——盡可能要編寫的簡單易懂點。
這年頭兒,連文言文都被呼籲要從語文課本裏麵刪除,就連魯迅的文章都變成了天書。
中醫院校對醫學經典的要求一降再降,最近那什麽醫學經典考試,還分什麽一級二級三級,恕我直言,在古代這些都是醫學生的入門知識吧?
真的提高門檻兒,掛科的一抓一大把,自然這學也沒法辦下去了,當然對於李介賓來說這不是什麽壞事兒,李老爺子更是一直說,不怕沒人會中醫,最好都不會就他們李家會,到時候這碗飯就能吃到海枯石爛!
因此,編教材的難度不在於編出高水平的教材,而是如何編的認字兒的就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