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苓桂五味甘草湯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作者:木子李大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仲景用藥之法,與我們太過遙遠,所以很多時候,看後人的批注,都是覺得似是而非。
比如補氣,仲景用甘草、大棗益氣,補虛則用人參。
更多的時候,仲景則是直接溫陽,比如加附子、幹薑。
對於汗證,仲景非一味用滋陰,而是調和營衛,有桂枝與芍藥,一陰一陽足以。
這一點在治療小英奶奶的時候其實已經講過了。
所以大強喝完葛根湯之後,汗流不止,應該繼續經方的思路,喝桂枝湯止汗的。
張仲景在書中不斷重複說,解表用桂枝湯。
至於為什麽大強用了10g麻黃就出汗出成這樣?
不需要找原因,也不用當做什麽稀奇的事情,李介賓自己給自己用過10g麻黃,一點事兒都沒有。
張仲景就很少琢磨自己為什麽治壞的病,而是研究治壞了,誤治了之後,該咋救治。
發汗後,一個勁兒出汗,用桂枝湯呀!
既然用了經方,出了問題,就要從經方中找答案,因為這些都是一個體係的東西,張仲景立了葛根湯治病,那麽就會有喝了葛根湯出問題了該怎麽治的法子。
但是大強偏偏這個時候又玩起來了時方,用了四君子湯、玉屏風散、當歸六黃湯。
上古醫者的思維古樸原始,疾病者,陰陽是也,無非調和。
四君子湯、玉屏風散益氣固表,多少止住了汗,但調解不了大強的氣機。
當歸六黃湯加減也隻是治好了一半,但是怎麽說呢。
太菜了,還是那句話,大強自己說自己是表虛盜汗,這種說法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
為什麽很多中醫開方喝了沒用?
臨床上主觀信息擾亂視聽太嚴重了!
這個主觀信息不止是醫生的,還有患者的,你通過他口頭描述的,不一定就是他真實的情況。
所以中醫診斷學就是收集病人信息並分析的,並不是學的越高深越好,反倒是越簡單越好,越能從一些方便辨識的方麵得出對方的狀態,從而立法開方。
比如李介賓最近講的舌診呀,還有正在研究的腹診呀什麽的……
到了下午,李介賓還在圖書館泡書,那邊大強打電話過來了。
他連忙走到一個拐角僻靜處,然後接通,聽到大強興衝衝的說:“阿賓你真神了!我喝了一碗你開的方,現在什麽都好了!鼻音重、痰難吐和麵熱的問題竟一塊消失了,簡直神效。現在就剩腳底板流汗的事情了......”
古人先行而後知,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喝下的這碗藥會有什麽結果,但是還是喝了下去。
現代人卻因為生活在信息泛濫的時代,往往行動之前就盲目的提前得出結論。
李介賓聽著大強症狀緩解,也是鬆了一口氣,他對自己的藥有信心,但是有時候藥可以治病但救不了人。
他勸慰了大強幾句,然後囑托這幾天不要再亂喝藥了。
“阿賓,你用的是什麽方子呀?為什麽那麽神奇?”
“沒有神奇的藥,隻是合適不合適而已,這是張仲景的方子,名字就叫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
桂苓五味甘草湯出自《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
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麵翕熱如醉狀,因複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複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衝。”
原意是,心下有水飲,咳嗽喘息躺不下去,當用小青龍湯來治療。
服小青龍湯之後,如果腎氣不虛,則邪解而病除;
如果腎氣不足,就會出現口舌幹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冰冷的症狀;
自覺有氣從小腹上衝胸部甚至咽喉,顏麵發熱泛紅如醉酒狀,有寒氣下流大腿內側,小便困難;
時有頭暈目眩,精神不利,可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
然後再看看大強虛實的症狀,不能說一模一樣,但是頭暈目眩、精神萎靡、氣上衝、顏麵發熱泛紅如醉,竟然如此相似?
大強在宿舍查到這條條文後,竟然難以相信,原來也有古人遇到過自己這樣的境地。
不過這裏值得一提,經方大都是誤治之後用來解救的,這裏麵有因果關係。
比如說半夏瀉心湯是治療少陽證卻誤用下法,但是隻要符合方證,不需要是因為這個原因得的病,一樣可以喝半夏瀉心湯。
比如說胃腸炎,不是所有的胃腸炎都是喝承氣湯喝出來了的,但是不影響開半夏瀉心湯。
隻要症狀一致,那麽就會有效果,這也是方證合一派的觀點。
就像大強,他並不是誤用青龍湯,他的脈象還有手足症狀也都不符合,但是方證符合,喝了之後,一樣有效。
氣上衝:自覺有氣從小腹上衝胸部甚至咽喉,為下焦陽虛不能製水,寒水之氣上衝所致。
水飲停滯:下焦陽虛,水氣上衝,肺有寒飲,出現咳嗽、氣喘、痰多清稀,舌淡苔白膩等症。
頭暈眩冒:頭腦如裹,精神不利,水氣上衝或飲泛清竅均可見。
麵紅如醉:為虛陽上浮所致,與戴陽證相類。
口幹舌燥:氣不化水,津停成飲。
至於方解,桂苓五味甘草湯就四味藥,茯苓、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具有溫陽利飲、斂氣平衝的作用。
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陽,平衝降逆,溫護心陽;
茯苓淡滲利飲,並引逆氣下行;
五味子酸斂耗散之氣,使浮陽下歸於腎;
炙甘草培補中氣,土厚則能製水。
諸藥合用,陽複飲化,逆氣下行,虛陽歸位,逆平衝息。
正如很多人覺得驚奇的,這四味藥,平平無奇,單獨哪一味似乎跟大強的症狀都不沾邊,但是四味一體後,居然超神了!
方中茯苓有四個作用:淡滲利水,寧心安神,健脾培土,引衝氣下行。
桂枝在方中有三個作用:溫通心陽,利水消飲,下氣降衝。
若無桂枝則茯苓不能通心陽而降衝逆;
無茯苓則桂枝不能化飲利水而寧心。
因此,茯苓和桂枝為本方主藥,相輔相成,通陽降衝,化飲利水。
五味子為本方關鍵,酸收浮陽,下歸於腎。
炙甘草培土製水,厚築中州大堤,防止水氣上衝。
仲景經方之精,千古無二。
比如補氣,仲景用甘草、大棗益氣,補虛則用人參。
更多的時候,仲景則是直接溫陽,比如加附子、幹薑。
對於汗證,仲景非一味用滋陰,而是調和營衛,有桂枝與芍藥,一陰一陽足以。
這一點在治療小英奶奶的時候其實已經講過了。
所以大強喝完葛根湯之後,汗流不止,應該繼續經方的思路,喝桂枝湯止汗的。
張仲景在書中不斷重複說,解表用桂枝湯。
至於為什麽大強用了10g麻黃就出汗出成這樣?
不需要找原因,也不用當做什麽稀奇的事情,李介賓自己給自己用過10g麻黃,一點事兒都沒有。
張仲景就很少琢磨自己為什麽治壞的病,而是研究治壞了,誤治了之後,該咋救治。
發汗後,一個勁兒出汗,用桂枝湯呀!
既然用了經方,出了問題,就要從經方中找答案,因為這些都是一個體係的東西,張仲景立了葛根湯治病,那麽就會有喝了葛根湯出問題了該怎麽治的法子。
但是大強偏偏這個時候又玩起來了時方,用了四君子湯、玉屏風散、當歸六黃湯。
上古醫者的思維古樸原始,疾病者,陰陽是也,無非調和。
四君子湯、玉屏風散益氣固表,多少止住了汗,但調解不了大強的氣機。
當歸六黃湯加減也隻是治好了一半,但是怎麽說呢。
太菜了,還是那句話,大強自己說自己是表虛盜汗,這種說法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
為什麽很多中醫開方喝了沒用?
臨床上主觀信息擾亂視聽太嚴重了!
這個主觀信息不止是醫生的,還有患者的,你通過他口頭描述的,不一定就是他真實的情況。
所以中醫診斷學就是收集病人信息並分析的,並不是學的越高深越好,反倒是越簡單越好,越能從一些方便辨識的方麵得出對方的狀態,從而立法開方。
比如李介賓最近講的舌診呀,還有正在研究的腹診呀什麽的……
到了下午,李介賓還在圖書館泡書,那邊大強打電話過來了。
他連忙走到一個拐角僻靜處,然後接通,聽到大強興衝衝的說:“阿賓你真神了!我喝了一碗你開的方,現在什麽都好了!鼻音重、痰難吐和麵熱的問題竟一塊消失了,簡直神效。現在就剩腳底板流汗的事情了......”
古人先行而後知,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喝下的這碗藥會有什麽結果,但是還是喝了下去。
現代人卻因為生活在信息泛濫的時代,往往行動之前就盲目的提前得出結論。
李介賓聽著大強症狀緩解,也是鬆了一口氣,他對自己的藥有信心,但是有時候藥可以治病但救不了人。
他勸慰了大強幾句,然後囑托這幾天不要再亂喝藥了。
“阿賓,你用的是什麽方子呀?為什麽那麽神奇?”
“沒有神奇的藥,隻是合適不合適而已,這是張仲景的方子,名字就叫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
桂苓五味甘草湯出自《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
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麵翕熱如醉狀,因複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複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衝。”
原意是,心下有水飲,咳嗽喘息躺不下去,當用小青龍湯來治療。
服小青龍湯之後,如果腎氣不虛,則邪解而病除;
如果腎氣不足,就會出現口舌幹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冰冷的症狀;
自覺有氣從小腹上衝胸部甚至咽喉,顏麵發熱泛紅如醉酒狀,有寒氣下流大腿內側,小便困難;
時有頭暈目眩,精神不利,可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
然後再看看大強虛實的症狀,不能說一模一樣,但是頭暈目眩、精神萎靡、氣上衝、顏麵發熱泛紅如醉,竟然如此相似?
大強在宿舍查到這條條文後,竟然難以相信,原來也有古人遇到過自己這樣的境地。
不過這裏值得一提,經方大都是誤治之後用來解救的,這裏麵有因果關係。
比如說半夏瀉心湯是治療少陽證卻誤用下法,但是隻要符合方證,不需要是因為這個原因得的病,一樣可以喝半夏瀉心湯。
比如說胃腸炎,不是所有的胃腸炎都是喝承氣湯喝出來了的,但是不影響開半夏瀉心湯。
隻要症狀一致,那麽就會有效果,這也是方證合一派的觀點。
就像大強,他並不是誤用青龍湯,他的脈象還有手足症狀也都不符合,但是方證符合,喝了之後,一樣有效。
氣上衝:自覺有氣從小腹上衝胸部甚至咽喉,為下焦陽虛不能製水,寒水之氣上衝所致。
水飲停滯:下焦陽虛,水氣上衝,肺有寒飲,出現咳嗽、氣喘、痰多清稀,舌淡苔白膩等症。
頭暈眩冒:頭腦如裹,精神不利,水氣上衝或飲泛清竅均可見。
麵紅如醉:為虛陽上浮所致,與戴陽證相類。
口幹舌燥:氣不化水,津停成飲。
至於方解,桂苓五味甘草湯就四味藥,茯苓、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具有溫陽利飲、斂氣平衝的作用。
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陽,平衝降逆,溫護心陽;
茯苓淡滲利飲,並引逆氣下行;
五味子酸斂耗散之氣,使浮陽下歸於腎;
炙甘草培補中氣,土厚則能製水。
諸藥合用,陽複飲化,逆氣下行,虛陽歸位,逆平衝息。
正如很多人覺得驚奇的,這四味藥,平平無奇,單獨哪一味似乎跟大強的症狀都不沾邊,但是四味一體後,居然超神了!
方中茯苓有四個作用:淡滲利水,寧心安神,健脾培土,引衝氣下行。
桂枝在方中有三個作用:溫通心陽,利水消飲,下氣降衝。
若無桂枝則茯苓不能通心陽而降衝逆;
無茯苓則桂枝不能化飲利水而寧心。
因此,茯苓和桂枝為本方主藥,相輔相成,通陽降衝,化飲利水。
五味子為本方關鍵,酸收浮陽,下歸於腎。
炙甘草培土製水,厚築中州大堤,防止水氣上衝。
仲景經方之精,千古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