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惡寒發熱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作者:木子李大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於惡寒,胡希恕在講太陽病提綱時的說法最為平易近人。
“惡寒”,這個惡寒就是體表熱。
聽起來好像有點矛盾,體表熱為什麽感覺冷呢?
我們平時體表的溫度,它與外麵的空氣接觸,溫度有一定的差距,人就習慣了,現在體表溫度忽然高起來了,與外麵空氣的溫度差距驟然加大了,風一吹,感覺冷了,這就是惡寒。
就這個話題再講講“畏寒”,畏寒是真的特別怕冷,加一些衣物或者是抱個暖寶寶,則能得到很好的緩解。
對比惡寒,則是感覺怕冷,實際上是發熱。
所以中醫講起來“惡寒發熱”,這是個專有名詞。
在中醫診斷學裏麵,關於熱這個症狀,有“壯熱”、“潮熱”、“微熱”等熱型,這些都是有指代性的,在前麵問寒熱章節裏有詳細描述,隻不過可能要到臨床上才能有深切體會了。
李介賓講解過後,何老師點頭認可。
“李同學說的很好,外感疾病在表,所以特征與內傷疾病不同,但是疾病是會發展的,古代醫家們經過長期的觀察就發現了這一點,總結出來的經驗,由表可入裏,疾病的各個階段有什麽樣的特征,及時治療好轉,或者不及時治療了轉變成下一階段,或者治療不當,又演化成其他疾病......”
李介賓覺得中診老師說的也挺好。
八綱辨證就好像是圍棋裏麵的定式,手談的時候,一步一步來,中規中矩,但是稱不上高手,能將其拆解了之後,靈活運用到臨床當中,才算是入門了。
西醫的診斷往往缺乏進展性,給你說什麽病,好像這個病就被定義了,固定了,要麽治好,要麽沒治好,似乎生的病就像流水線上的商品一樣。
而中醫講這個傳變,但是現在受這個西醫的影響,也開始變得呆板起來了。
典型的就是,小紅書抖音上麵,然後說那幾味藥能幫你解決什麽問題,怎麽這麽了,就喝什麽什麽。
簡直無法無天,這是把中醫中藥當生活小妙招了?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講誤治的。
本來是太陽表證,用了下法,入裏了,成了太陰病。
本來是少陽證,用了下法,變厥陰病了。
什麽叫做庸醫誤人?就是把本來簡單的病,越治越糟糕,越治越複雜!
“大家覺得,薛靜同學這是什麽證呢?”
“表證!”大家一致回答。
何老師說:“很好,那麽表證該怎麽治呢?”
“清熱?”
“解表。”李介賓回答說。
隻要有表證,法當解表,這也是張仲景反複在傷寒論裏麵強調的治療法則。
“宋本42條: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宋本44條: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欲解外者,宜桂枝湯。”
太陽病,有表證或者外證,或者兼有陽明內實證,或出現假性實證,都要以解表為先,尤其禁忌無視表邪而用瀉下劑攻之!
前麵羅娜用灌腸法給那位病人通便,就是典型的誤治,大便瀉下後,出現了發熱,但頭汗出,胃痞,小便不利等一係列症狀。
這種情況千年前張仲景就提出來了,列為禁忌,而千年後,依舊是屢見不鮮!
即使出現腹滿、便秘等當下之證,如果有惡寒發熱頭痛等表證,也應該先用桂枝湯解表,再行瀉下,或者用表裏雙解之劑。
後世醫家搞出來幾個大方子就是這樣,比如說劉河間《宣明論方》那個防風通聖丸,俗語有有病沒病,防風通聖。
防風通聖大黃硝,荊芥麻黃梔芍翹,甘桔芎歸膏滑石,薄荷芩術力偏饒,表裏交攻陽熱盛,外科瘍毒總能消。
解表攻裏,發汗達表,疏風退熱。
“薛靜同學現在還是在表,如果用了清熱之法,那麽本來就是風寒侵襲肌表,喝了藥該入裏了......”何老師沒有嘲笑那個說清熱的同學,畢竟不是人人都是阿賓的,覺得發熱了就用清熱,這是很多初學者會有的想法。
“那麽什麽時候能用清熱呢?”
“入裏化熱,但熱不寒。”這不是李介賓說的,而是另外一個學生說的,他甚至還說出來了治法方藥:“用白虎湯,清熱瀉下。”
“嗯嗯,思路差不多。”何老師滿意的點點頭。
“那麽表裏就差不多了,我們接下來講寒熱、虛實......”
......
下課後,李介賓跟幾個同學去看薛靜,她躺在醫務室,打著吊針,看著麵色慘白,有些虛弱,身上的衣物也都濕透了。
不過李介賓看了一眼,覺得她比之前好多了。
脈象浮緩,剛剛那種情況,用桂枝湯就行了,用不著發那麽多汗。
教材上說麻黃湯是治療無汗的風寒表實證,桂枝湯是治療有汗的傷風表虛證。
可是臨床上其實很多時候沒有給你那麽典型。
南中醫黃煌教授給的說法就很使用,你看這人壯實,直接用麻黃湯,你看這個人就瘦弱,一副虛像,就用桂枝湯,也不失一種使用的辦法。
解表,就是汗法,中藥的話,就是用桂枝麻黃這些藥。
但是為什麽說是理、法、方、藥。
法在藥前呢?
因為法是方法,而藥是工具。
解表發汗,發汗解表,隻要能達到這個效果,並不是必須要用中藥才算,不懂醫的都知道淋了雨後喝薑糖水,隻要能發汗解表,吃麻辣燙也一樣。
一片新康泰克,功同麻黃湯,薛靜一片下肚,如今發汗後燒已經退了,隻是氣隨津脫,如今發汗發的有些津虧了。
李介賓看了看醫囑單,這醫務室不知道是寒酸還是沒藥,就給薛靜掛了瓶葡萄糖氯化鈉......也許人家是隱藏大佬呢?
看了一眼醫務室裏,正翹著二郎腿刷劇傻笑著的女醫生......也許是想多了。
薛靜就是個普通感冒,也沒抽血也沒掃ct,如今一片退燒藥下去,發汗了也退燒了,根本用不著什麽抗生素,隻要補補液,回去小心照顧,別洗澡洗頭受風凍著,休息兩天自己就會恢複了。
“惡寒”,這個惡寒就是體表熱。
聽起來好像有點矛盾,體表熱為什麽感覺冷呢?
我們平時體表的溫度,它與外麵的空氣接觸,溫度有一定的差距,人就習慣了,現在體表溫度忽然高起來了,與外麵空氣的溫度差距驟然加大了,風一吹,感覺冷了,這就是惡寒。
就這個話題再講講“畏寒”,畏寒是真的特別怕冷,加一些衣物或者是抱個暖寶寶,則能得到很好的緩解。
對比惡寒,則是感覺怕冷,實際上是發熱。
所以中醫講起來“惡寒發熱”,這是個專有名詞。
在中醫診斷學裏麵,關於熱這個症狀,有“壯熱”、“潮熱”、“微熱”等熱型,這些都是有指代性的,在前麵問寒熱章節裏有詳細描述,隻不過可能要到臨床上才能有深切體會了。
李介賓講解過後,何老師點頭認可。
“李同學說的很好,外感疾病在表,所以特征與內傷疾病不同,但是疾病是會發展的,古代醫家們經過長期的觀察就發現了這一點,總結出來的經驗,由表可入裏,疾病的各個階段有什麽樣的特征,及時治療好轉,或者不及時治療了轉變成下一階段,或者治療不當,又演化成其他疾病......”
李介賓覺得中診老師說的也挺好。
八綱辨證就好像是圍棋裏麵的定式,手談的時候,一步一步來,中規中矩,但是稱不上高手,能將其拆解了之後,靈活運用到臨床當中,才算是入門了。
西醫的診斷往往缺乏進展性,給你說什麽病,好像這個病就被定義了,固定了,要麽治好,要麽沒治好,似乎生的病就像流水線上的商品一樣。
而中醫講這個傳變,但是現在受這個西醫的影響,也開始變得呆板起來了。
典型的就是,小紅書抖音上麵,然後說那幾味藥能幫你解決什麽問題,怎麽這麽了,就喝什麽什麽。
簡直無法無天,這是把中醫中藥當生活小妙招了?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講誤治的。
本來是太陽表證,用了下法,入裏了,成了太陰病。
本來是少陽證,用了下法,變厥陰病了。
什麽叫做庸醫誤人?就是把本來簡單的病,越治越糟糕,越治越複雜!
“大家覺得,薛靜同學這是什麽證呢?”
“表證!”大家一致回答。
何老師說:“很好,那麽表證該怎麽治呢?”
“清熱?”
“解表。”李介賓回答說。
隻要有表證,法當解表,這也是張仲景反複在傷寒論裏麵強調的治療法則。
“宋本42條: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宋本44條: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欲解外者,宜桂枝湯。”
太陽病,有表證或者外證,或者兼有陽明內實證,或出現假性實證,都要以解表為先,尤其禁忌無視表邪而用瀉下劑攻之!
前麵羅娜用灌腸法給那位病人通便,就是典型的誤治,大便瀉下後,出現了發熱,但頭汗出,胃痞,小便不利等一係列症狀。
這種情況千年前張仲景就提出來了,列為禁忌,而千年後,依舊是屢見不鮮!
即使出現腹滿、便秘等當下之證,如果有惡寒發熱頭痛等表證,也應該先用桂枝湯解表,再行瀉下,或者用表裏雙解之劑。
後世醫家搞出來幾個大方子就是這樣,比如說劉河間《宣明論方》那個防風通聖丸,俗語有有病沒病,防風通聖。
防風通聖大黃硝,荊芥麻黃梔芍翹,甘桔芎歸膏滑石,薄荷芩術力偏饒,表裏交攻陽熱盛,外科瘍毒總能消。
解表攻裏,發汗達表,疏風退熱。
“薛靜同學現在還是在表,如果用了清熱之法,那麽本來就是風寒侵襲肌表,喝了藥該入裏了......”何老師沒有嘲笑那個說清熱的同學,畢竟不是人人都是阿賓的,覺得發熱了就用清熱,這是很多初學者會有的想法。
“那麽什麽時候能用清熱呢?”
“入裏化熱,但熱不寒。”這不是李介賓說的,而是另外一個學生說的,他甚至還說出來了治法方藥:“用白虎湯,清熱瀉下。”
“嗯嗯,思路差不多。”何老師滿意的點點頭。
“那麽表裏就差不多了,我們接下來講寒熱、虛實......”
......
下課後,李介賓跟幾個同學去看薛靜,她躺在醫務室,打著吊針,看著麵色慘白,有些虛弱,身上的衣物也都濕透了。
不過李介賓看了一眼,覺得她比之前好多了。
脈象浮緩,剛剛那種情況,用桂枝湯就行了,用不著發那麽多汗。
教材上說麻黃湯是治療無汗的風寒表實證,桂枝湯是治療有汗的傷風表虛證。
可是臨床上其實很多時候沒有給你那麽典型。
南中醫黃煌教授給的說法就很使用,你看這人壯實,直接用麻黃湯,你看這個人就瘦弱,一副虛像,就用桂枝湯,也不失一種使用的辦法。
解表,就是汗法,中藥的話,就是用桂枝麻黃這些藥。
但是為什麽說是理、法、方、藥。
法在藥前呢?
因為法是方法,而藥是工具。
解表發汗,發汗解表,隻要能達到這個效果,並不是必須要用中藥才算,不懂醫的都知道淋了雨後喝薑糖水,隻要能發汗解表,吃麻辣燙也一樣。
一片新康泰克,功同麻黃湯,薛靜一片下肚,如今發汗後燒已經退了,隻是氣隨津脫,如今發汗發的有些津虧了。
李介賓看了看醫囑單,這醫務室不知道是寒酸還是沒藥,就給薛靜掛了瓶葡萄糖氯化鈉......也許人家是隱藏大佬呢?
看了一眼醫務室裏,正翹著二郎腿刷劇傻笑著的女醫生......也許是想多了。
薛靜就是個普通感冒,也沒抽血也沒掃ct,如今一片退燒藥下去,發汗了也退燒了,根本用不著什麽抗生素,隻要補補液,回去小心照顧,別洗澡洗頭受風凍著,休息兩天自己就會恢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