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氣散,由藿香、半夏曲、陳皮、茯苓、白術、大腹皮、厚樸、白芷、紫蘇、桔梗、生薑、大棗、甘草組成。


    祛濕劑,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功效。


    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惡寒發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惡心嘔吐,腸鳴泄瀉,舌苔白膩,以及山嵐瘴瘧等。


    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或四時感冒屬濕滯脾胃,外感風寒者。


    這是教材裏麵的官方說法,也是藥品說明書中的一般說法,看完之後,絕大部分包括中醫學生可能都搞不明白,這個方子究竟是用來幹什麽的。


    對於有些家庭來說,他們比醫生都會用藿香正氣,具體使用標準就是,感覺身體不舒服了,先來上4粒,或者2支......


    口臭口氣、頭暈、頭痛、惡心嘔吐、上吐下瀉、脘腹脹滿、胃痛腹痛、渾身乏力、中暑、內傷外感......


    現在普遍網上都說中成藥沒效果,那夏季可以買點藿香正氣,不管是膠囊也好,丸也好,水也好,準備好,家裏人絕對用的上,而且用上了就是立竿見影。(中成藥為藿香正氣液和藿香正氣水,正氣液為很多人首選,這是由於一則口感更好,二則服用藿香正氣水有發生藥疹、紫癜的個別報道。且含有乙醇輔料的藿香正氣水,應避免服用頭孢類藥物,以免產生中毒反應)


    藿香正氣做不到包治百病,但是家中平時常見的不舒服,一大半都是可以用藿香正氣來解決的,解決不了了,再去看病,也不算耽誤。


    因為藿香正氣治療急症(指上吐下瀉這類家庭突發小病)見效最快,基本上服藥後半個小時內就見效(水劑與口服藥二十分鍾內見效),如果吃了一個小時後一點效果也沒有,那說明確實該去醫院看醫生了。


    為什麽藿香正氣散的治療範圍如此廣泛呢?


    藿香正氣散一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具有製方嚴謹、配伍精當、療效確切等優點,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其重在化濕和胃,清升濁降,氣機通暢,其次才是解表散寒。


    雖說方以舌苔白膩為辨證,但若是黃膩,也是可以加上降火藥糾偏而采用的。


    後世黃元禦著《四聖心源》,其中論升降出入之道。


    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


    而這藿香正氣散已經不知道是何方神聖所立,在平胃散的祛濕基礎上,加入了升清降濁,如此,調暢氣機。


    濕氣一除,百病難生,胃氣一和,萬病得消。


    由此一身正氣不受邪,故而取名為正氣散。


    《局方》的“藿香正氣散”的主治:“傷寒頭痛,憎寒壯熱,上喘咳嗽,五勞七傷,八般風痰,五般膈氣,心腹冷痛,反胃嘔惡,氣瀉霍亂,髒腑虛鳴,山嵐障瘧,遍身虛腫,婦人產前產後,血氣刺痛,小兒疳傷。”


    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糖尿病性胃輕癱、老年性腹脹、嬰幼兒重症肺炎胃腸衰竭、化療後胃腸道毒副作用、腸易激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腹瀉、急性胃腸炎、抗生素致胃腸反應、小兒再發性腹痛等。


    方以藿香辛溫解在表之風寒,以芳香化在裏之濕濁,且辟穢和中而止嘔。


    半夏曲、陳皮理氣燥濕,和胃降逆以止嘔。


    白術、茯苓健脾運濕以止瀉,共助藿香內化濕濁而止吐瀉。


    濕濁中阻,氣機不暢,故佐以大腹皮、厚樸行氣化濕,暢中行滯,氣行則濕化。


    紫蘇、白芷辛溫發散,助藿香外散風寒,紫蘇還可醒脾寬中,行氣止嘔,白芷兼能燥濕化濁並止痛。


    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濕。


    煎用生薑、大棗,內調脾胃,外阻邪氣。


    最後以甘草調和藥性,並協薑、棗和中。


    共同化濕和胃,上行止嘔,下行止瀉,令上下皆通,改善多種胃腸不適。


    現代研究:用藿香正氣液治療胃腸型感冒、急性胃腸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胃炎、暑濕病共142例,結果總有效率92%,未見毒副反應。藿香正氣液的促胃腸動力作用,效果優於嗎丁啉。


    家中常備,首先可以治暈船暈車,水土不服。


    若脾胃有濕,坐車坐船顛簸搖晃,令脾胃之水濕咣咣當當,翻江倒海如瓶中之水上下搖晃,晃到瓶口(嘴巴),引發嘔吐。脾之清陽在晃蕩下難以上升,難以帶動氣血濡養頭部,引發頭痛頭暈。


    水土不服,通常是指對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以至食積於胃腸之中,凝滯不消而生熱,引發腹瀉。而胃不和則寢不安,故亦可引起失眠。


    藿香正氣散之化濕和中,可將以上症狀全部掃除。


    其次還有一點知道的比較少的,藿香正氣散可以改善乳腺增生,乳腺纖維瘤等。


    現在很多女性都有乳腺方麵的問題,寒與濕均為陰邪,易抑製陽氣的生發,陽氣不至,導致血運無力而成包塊,並影響肝之藏血,與肝經相關的乳房被包塊占領,成乳腺纖維瘤或乳腺增生等。


    藿香正氣散化濕和胃,且整體性溫,可升發脾胃之陽,讓脾健攝血,反過來助肝藏血,故適當服用藿香正氣散,對乳腺疾病有抑製作用。


    且方中藿香、紫蘇、白芷均氣香而行氣通竅,白芷還可鎮痛,共對乳腺凝滯之包塊鎮痛並消散。


    以上僅僅舉了藿香正氣散常見效用,實際好處遠多於此。喝了藿香正氣液,通常一個明顯的感覺是舌苔不再那麽膩,這正是濕去之象。當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故而辨證後加減運用也對病情的恢複很重要哦。


    當然,說藿香正氣散好,並不是說真的能包治百病,是種具有誇張性的修辭手法,用來體現藿香正氣的應用之廣泛,使用之便捷。


    作為宋朝的方子,後世醫家怎麽看呢?


    清代後世醫家吳鞠通就針對當時一些看法,提出了異議,說:“按今人以藿香正氣散統治四時感冒,試問四時止一氣行令乎?抑各司一氣,且有兼氣乎?”


    他是從臨床上發現其局限性,故在前人的基礎上,參考當時的葉天士、薛生白等留下的醫案記錄,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創製了五個加減正氣散,吳鞠通的這種學習方法和創新精神是值得學習的。


    他學《傷寒論》之三承氣湯創製了五個承氣湯,有人說他抄襲古人的經驗,筆者認為,非也!學習中醫要尊重傳統,更應師古而不泥古,學術要服務社會,適應現代,發展是必然的。吳鞠通的這種治學方法,我們都該認真學習。


    五個正氣散的總病機是“濕溫之邪,蘊結中焦,脾胃氣機升降失常”,並據其濕重程度、在脾、在腸和在經的不同,加減運用而有所區分。


    五個加減正氣散,都用藿香、厚樸、廣陳皮、茯苓皮。


    一加減正氣散加神曲、麥芽、茵陳、大腹皮、杏仁,主治濕邪為主,升降失司所致的胃脘腹脹,大便不爽。對於大便情況,患者主訴為大便稀不成形,解不痛快,解了還想解,有的還說,大便黏滯,粘在便池中,水衝不淨,此時遣用一加減正氣散特別有效。


    二加減正氣散,加木防己、大豆黃卷、通草、薏苡仁,治療濕阻經絡的身痛,舌白膩,脈濡而模糊不清者。


    三加減正氣散,加杏仁、滑石,治舌苔黃而伏熱較重者,杏仁利肺氣,性辛淡而涼,滑石利水為邪找出路。


    四加減正氣散加草果、楂肉、神曲,用於舌苔白滑,脈緩、濕傷脾陽者。


    五加減正氣散加蒼術、穀芽,苦辛溫,燥濕健脾,腹瀉脘悶,其大便稀、水樣,大便次數更多者,為濕濁較重,脾胃俱傷者而設。病重者可加車前仁利小便而實大便,加幹薑5g 加增強溫陽降濕之力。


    五個加減正氣散應用上應抓住一個“濕”字,病位在中焦。以化濕行氣、健脾為總治則,並據臨證變化,分別加上辛涼、辛溫、甘溫、苦燥、淡澀之品,以應對濕性黏滯、陰邪傷陽、易傷脾土、濕邪兼夾而難愈之特點。為了記住本方的臨床應用與加減用藥,筆者早年還自編歌括,以方便記憶,今錄此,以供參考。


    歌曰:幾加減藿樸廣(皮)苓,一加曲麥茵腹杏,苡通防豆卷二成,杏仁滑石三加名,四用楂曲與草果,腹皮術穀五加定。


    再注:藿香正氣水經酒浸而成,酒精濃度高達40%-50%,療效更顯著,但幼兒、年老體恤、酒精過敏、同時服用頭孢類藥物的人群或從事特殊職業(如駕駛員、運動員、高空作業者等)的人不適合服用。


    另注:嚴重熱射病(重度中暑)請及時送醫院治療,避免耽誤病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