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中藥可以降血壓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作者:木子李大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記得你說過,中藥可以降血壓?”羅娜遞給了李介賓一張紙巾。
“對呀。”李介賓接過來擦了擦嘴,長吐了一口氣,火鍋就這樣,不停吃,看起來吃的不少,但是對於男生來說,餓的會很快:“至於原因嘛......”
“我懂,去查查什麽時候開始測血壓的。”羅娜笑了,這小子就算不學中醫,也應該去學考古。
突然,一個念頭蹦出來。
“阿賓,快放假了,假期有什麽安排嗎?”
“這個......”李介賓有點猶豫,他之前答應了月池一點請求,作為贈書的感謝。
羅娜看這架勢,就知道有別的安排,情商上線,不再繼續問了。
她剛剛想說,要不要一起去三星堆逛逛,相信李介賓會喜歡那裏的......
兩個人休息了一會兒,然後就回去了。
羅娜難得的早早回到了家,手裏把玩著那個香囊,給掛到了床頭。
客廳裏羅教授跟妻子覺得今天女兒有點怪怪的。
而羅娜則是打開電腦開始查閱資料。
世界上第一個測定血壓的人是18世紀的英國人哈爾斯,不過,他當時測定的是馬的動脈血壓。
1733年,哈爾斯切開馬腿的大動脈,將一根銅管插入切口,銅管另一端與一根垂直放置、長為2.74米的玻璃管相連,觀測到馬腿動脈的血壓是83英寸(即210.82厘米)。
由此開創了有創血壓測量的先河。
19世紀80年代,意大利人希皮奧內·裏瓦羅奇(sciopione riva ri)發明了水銀式血壓計,這是目前所有血壓計的鼻祖。
而我們現在水銀式血壓計的測壓方法,源於20世紀初,俄國學者尼古拉?柯洛特科夫(korotkoff)的改進。
柯洛特科夫發現,用臂帶綁住上臂並加壓,然後再減壓,隨著外壓力的降低,從臂帶內的聽診器中可以聽到血流重新衝開血管後發出與脈搏同步的摩擦和衝擊音。
........
原來人類測血壓的曆史要比測血糖要早呀。
突然,羅娜又想到了學方劑學的時候一個方子,天麻鉤藤飲。
然後又查了這個方子的出處。
一個提出來沒人聽說過的名字。
胡光慈。
湖北省江陵縣人,生於1910年3月15日,逝於1975年1月8日,享年64歲。
中醫兒科專家,中醫教育家。
精通中醫醫理,又對現代醫學頗有研究,尤熱心於溝通中、西醫學的學術活動和社會工作。
1945年,他與同道在渝創辦了《新中華醫藥月刊》(主編高德明、胡光慈,社長沈炎南)。
搜天麻鉤藤飲,什麽都有,而網上輸入胡光慈,百度出來的東西都少的可憐。可是,這個方子是胡光慈留下來的呀。
繼續挖掘,突然發現,中醫界不提這個人是有原因的。
胡光慈在診務和社會活動之暇,勤於筆耕,於抗日戰爭勝利後,陸續完成了《實用小兒科學》和《中國醫學精華》兩部前期代表著作。
其中,《中國醫學精華》共三集。該書以新說釋古義,寓經驗於學理,總的體現了他的學術觀點:中國醫學之精華,不在五行生克、司天在泉、左肝右肺等說,而在積數千年來應用藥物、處方、施治之經驗法則。
他這種新見解,注定為傳統中醫學所不容,所以被慢慢淡化了。
1956年出任重慶中醫進修學校(現重慶中醫學校前身)校長。創編了四川省第一套《中醫進修講義》和《函授講義》,為中醫教育和教材建設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1957年,中央衛生部調他去北京中醫研究院工作(該校前教務主任任應秋、老教師沈仲圭已調京),因故未能成行。(任應秋,最早一批國醫大師,如果胡光慈能活久一點,那麽也必然能獲此殊榮。)
1954-1958年期間,胡光慈還陸續編寫了《實用中醫藥理學》(1956年錦章書局鉛印)、《內經講義》、《中醫內科雜症證治新義》(195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藥與方劑》等書。
這些著作,在對中醫學術進行係統整理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少創見。如他在《中醫內科雜症證治新義》中提出中醫治療雜病的三大特點:(1)整體療法;(2)辨證療法;(3)原因療法與機能療法相結合的綜合療法。這一精辟歸納為中醫學術界所讚同。
天麻鉤藤飲就出自於《中醫內科雜症證治新義》,這個方子的特點就是,選取具有降壓效果的中藥組方,這個方子沒有君臣佐使,沒有方義,方劑書上的方義是編的。
但是這個方子,很有效,所以一直用到現在,比測血糖更久,比房地產更久,比養老金更久,久到......大家已經不記得這個方子的本意以及作者。
查閱著這個人的故事,羅娜突然有點理解李介賓身上那種凡事兒漠不關心的態度了。
有些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因為他心裏裝的東西太大了,注定塞不進去旁枝末節。
......
李介賓回到宿舍的時候已經不早了,吃了火鍋,照例去醫務室拿一盒地榆槐角丸清清腸道濕熱,避免明天早上菊花受累。
女校醫還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刷著劇。
李介賓感慨,校醫這個還挺適合她的,要是在醫院裏,工資早就被扣光了。
“嗨,漫長的季節刷完了?”女校醫居然還記得他。
可能是覺得這個一起刷劇的小帥哥有點意思吧。
畢竟一個人看劇是有點無聊的。
李介賓先磕了兩丸地榆槐角丸,然後說道:“刷完了。”
女校醫眼光一亮,然後開始問道:“有什麽觀後感嗎?”
“女主……”
“沈默。”
“對,沈默,前期看著平平無奇……”
女校醫眼神露出一點興趣。
“沒想到,黑化後,竟然如此有魅力。”
聽李介賓說完,女校醫笑了,“來看看這個劇,你們男生應該更喜歡看玄幻吧……”
什麽劇?李介賓熟練的坐下來,然後看著男主謫仙轉世,進了黑店,被下蒙汗藥,運功解毒……然後被店小二敲悶棒,做了包子……
這劇……有點意思呀!
(劇是垃圾!毀我童年!改編不是亂編呀!)
“對呀。”李介賓接過來擦了擦嘴,長吐了一口氣,火鍋就這樣,不停吃,看起來吃的不少,但是對於男生來說,餓的會很快:“至於原因嘛......”
“我懂,去查查什麽時候開始測血壓的。”羅娜笑了,這小子就算不學中醫,也應該去學考古。
突然,一個念頭蹦出來。
“阿賓,快放假了,假期有什麽安排嗎?”
“這個......”李介賓有點猶豫,他之前答應了月池一點請求,作為贈書的感謝。
羅娜看這架勢,就知道有別的安排,情商上線,不再繼續問了。
她剛剛想說,要不要一起去三星堆逛逛,相信李介賓會喜歡那裏的......
兩個人休息了一會兒,然後就回去了。
羅娜難得的早早回到了家,手裏把玩著那個香囊,給掛到了床頭。
客廳裏羅教授跟妻子覺得今天女兒有點怪怪的。
而羅娜則是打開電腦開始查閱資料。
世界上第一個測定血壓的人是18世紀的英國人哈爾斯,不過,他當時測定的是馬的動脈血壓。
1733年,哈爾斯切開馬腿的大動脈,將一根銅管插入切口,銅管另一端與一根垂直放置、長為2.74米的玻璃管相連,觀測到馬腿動脈的血壓是83英寸(即210.82厘米)。
由此開創了有創血壓測量的先河。
19世紀80年代,意大利人希皮奧內·裏瓦羅奇(sciopione riva ri)發明了水銀式血壓計,這是目前所有血壓計的鼻祖。
而我們現在水銀式血壓計的測壓方法,源於20世紀初,俄國學者尼古拉?柯洛特科夫(korotkoff)的改進。
柯洛特科夫發現,用臂帶綁住上臂並加壓,然後再減壓,隨著外壓力的降低,從臂帶內的聽診器中可以聽到血流重新衝開血管後發出與脈搏同步的摩擦和衝擊音。
........
原來人類測血壓的曆史要比測血糖要早呀。
突然,羅娜又想到了學方劑學的時候一個方子,天麻鉤藤飲。
然後又查了這個方子的出處。
一個提出來沒人聽說過的名字。
胡光慈。
湖北省江陵縣人,生於1910年3月15日,逝於1975年1月8日,享年64歲。
中醫兒科專家,中醫教育家。
精通中醫醫理,又對現代醫學頗有研究,尤熱心於溝通中、西醫學的學術活動和社會工作。
1945年,他與同道在渝創辦了《新中華醫藥月刊》(主編高德明、胡光慈,社長沈炎南)。
搜天麻鉤藤飲,什麽都有,而網上輸入胡光慈,百度出來的東西都少的可憐。可是,這個方子是胡光慈留下來的呀。
繼續挖掘,突然發現,中醫界不提這個人是有原因的。
胡光慈在診務和社會活動之暇,勤於筆耕,於抗日戰爭勝利後,陸續完成了《實用小兒科學》和《中國醫學精華》兩部前期代表著作。
其中,《中國醫學精華》共三集。該書以新說釋古義,寓經驗於學理,總的體現了他的學術觀點:中國醫學之精華,不在五行生克、司天在泉、左肝右肺等說,而在積數千年來應用藥物、處方、施治之經驗法則。
他這種新見解,注定為傳統中醫學所不容,所以被慢慢淡化了。
1956年出任重慶中醫進修學校(現重慶中醫學校前身)校長。創編了四川省第一套《中醫進修講義》和《函授講義》,為中醫教育和教材建設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1957年,中央衛生部調他去北京中醫研究院工作(該校前教務主任任應秋、老教師沈仲圭已調京),因故未能成行。(任應秋,最早一批國醫大師,如果胡光慈能活久一點,那麽也必然能獲此殊榮。)
1954-1958年期間,胡光慈還陸續編寫了《實用中醫藥理學》(1956年錦章書局鉛印)、《內經講義》、《中醫內科雜症證治新義》(195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藥與方劑》等書。
這些著作,在對中醫學術進行係統整理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少創見。如他在《中醫內科雜症證治新義》中提出中醫治療雜病的三大特點:(1)整體療法;(2)辨證療法;(3)原因療法與機能療法相結合的綜合療法。這一精辟歸納為中醫學術界所讚同。
天麻鉤藤飲就出自於《中醫內科雜症證治新義》,這個方子的特點就是,選取具有降壓效果的中藥組方,這個方子沒有君臣佐使,沒有方義,方劑書上的方義是編的。
但是這個方子,很有效,所以一直用到現在,比測血糖更久,比房地產更久,比養老金更久,久到......大家已經不記得這個方子的本意以及作者。
查閱著這個人的故事,羅娜突然有點理解李介賓身上那種凡事兒漠不關心的態度了。
有些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因為他心裏裝的東西太大了,注定塞不進去旁枝末節。
......
李介賓回到宿舍的時候已經不早了,吃了火鍋,照例去醫務室拿一盒地榆槐角丸清清腸道濕熱,避免明天早上菊花受累。
女校醫還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刷著劇。
李介賓感慨,校醫這個還挺適合她的,要是在醫院裏,工資早就被扣光了。
“嗨,漫長的季節刷完了?”女校醫居然還記得他。
可能是覺得這個一起刷劇的小帥哥有點意思吧。
畢竟一個人看劇是有點無聊的。
李介賓先磕了兩丸地榆槐角丸,然後說道:“刷完了。”
女校醫眼光一亮,然後開始問道:“有什麽觀後感嗎?”
“女主……”
“沈默。”
“對,沈默,前期看著平平無奇……”
女校醫眼神露出一點興趣。
“沒想到,黑化後,竟然如此有魅力。”
聽李介賓說完,女校醫笑了,“來看看這個劇,你們男生應該更喜歡看玄幻吧……”
什麽劇?李介賓熟練的坐下來,然後看著男主謫仙轉世,進了黑店,被下蒙汗藥,運功解毒……然後被店小二敲悶棒,做了包子……
這劇……有點意思呀!
(劇是垃圾!毀我童年!改編不是亂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