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冥冥之中,仿佛天意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作者:木子李大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管怎麽說,有這麽相信中醫藥,並且喝了之後療效確實不錯的病人,是值得欣慰的事情,雖然話確實有點多了,老唐仔細詢問了他症狀改善程度跟現如今的情況,然後開了方子:
蜜麻黃8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6g,細辛3g,法半夏20g,幹薑14g,醋五味子4g,白術30g,茯苓30g,蜜款冬花10g,蜜紫菀10g,桔梗10g,麩炒枳殼10g,陳皮14g,烏藥10g,薑厚樸14g,紫蘇葉16g,黃芩10g,麩炒蒼術30g,浙貝母20g,北柴胡10g,砂仁10g(後下),麩炒薏苡仁30g。10付,水煎服,1日1劑分服。
這還是老唐調的方,其實還是原方,變動不大,本來就是效不更方,老唐也就是稍微調整了一下個別藥物的用量,還有加了柴胡、砂仁、薏苡仁。
受李介賓影響,最近他看了一些漢方醫學,日本的柴撲湯,也就是小柴胡合半夏厚樸湯,對於喘咳效果很好,他一看自己的方子,所以就又加了點柴胡,這不就看著很像了嘛。
砂仁是理氣藥,李介賓用地黃的時候往往會搭配砂仁,這裏雖然沒用,但是老唐鬼使神差的也加上了。
薏苡仁是味用途很廣的藥物,可以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老唐也給加上了。
然後讓這個退休老幹部繼續喝喝。
李介賓不是不能把這個方子精簡下來,但是他沒有這樣做。
觀棋不語,真君子。
有時候幹涉別人的成長,未必是一件好事兒,這種事情,尤其應該讓中國的家長們理解。
隨著老唐的技藝精進,他會走出自己的道路,雞蛋從裏麵打破是生命,從外麵打破是荷包蛋。
不過門診結束後,他還是聊了一下關於小青龍湯的方解。
小青龍湯,《傷寒明理論》與《醫方集解》區分君臣佐使,麻黃為君,桂枝、甘草為臣,芍藥、五味子為佐,幹薑、細辛、半夏為使。
而許宏則認為,麻黃為君,桂枝為臣,芍藥、幹薑、細辛、半夏為佐,五味子、甘草為使。
老唐並不知曉許宏到底是何方神聖,但王天賜一見此番情形,便明白李介賓又要開啟他那關於中醫活化石的長篇大論了。
許宏(公元 1341-1421 年),字宗道。其籍貫乃建安,即如今的建甌之地。宗道自幼修習儒家學說,而後轉學中醫,對於各種疑難雜症及奇異疾病,一經他手醫治,往往都能收到顯著療效。
許氏對於張仲景的傷寒學研究頗為深入,撰寫了《金鏡內台方議》這部著作共計十二卷。在此書中,他將《傷寒論》中的 113 個方劑歸為湯、散、丸三大類,並從方劑的配伍以及辯證選方等方麵,深入探討了《傷寒論》中方劑的特點,從而揭示出仲景辨證論治的規律。
他年幼時致力於儒學,後來卻隱居行醫。他勤奮刻苦地鑽研中醫典籍,不僅學術造詣深厚,而且臨床經驗豐富。每一次治病救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聲名遠揚,成為明朝時期福建省赫赫有名的醫學大家。
隻可惜,盡管此人醫術超凡脫俗,在中國曆代名醫的行列中,卻難以列入 t2 級別的行列。
老唐若有所思,君臣佐使是出自《黃帝內經》的理論,被後世醫家發揚,用來學習理解方劑確實方便,但是並不代表就是絕對真理,各位醫家多有發揮。
“幾個類型的方子做下比較,麻杏石甘湯的話,咳嗽、哮鳴音會更明顯,有汗出口渴,明顯的肺熱證象。
麻黃湯的話,除了咳嗽、喘鳴之外,還有發熱惡寒,肢體疼痛。
麥門冬湯治療的是氣上逆,咽喉不利,因為咽喉反射性的劇烈幹咳(肺胃陰虛)......”
老唐跟王天賜就這樣靜靜的聽著李介賓講,心底裏也在暗自比較這些方劑的不同。
李介賓說的很直接誒,如果聽不懂的話,就知道小青龍湯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流清涕,稀薄痰伴有咳嗽、鼻炎的患者就行了。
老唐有進步,阿賓很欣慰。
......
時光荏苒,短短數日之後,又迎來了一場生理學考試。
當拿到試卷的那一刻起,李介賓便開始奮筆疾書,迅速完成了前麵所有題目,看向了最後的大題。
這道題考查的是神經係統相關知識。他回憶著課本中的知識點,莫名其妙的想起了那個有點可愛的博士生黃蓉蓉,在試卷上認真地寫下了神經係統的分類和其區別特點等內容。
然而,就在他埋頭答題時,一種奇怪的感覺湧上心頭。仿佛有什麽事情發生,但他又無法確切抓住那個頭緒。這種感覺若隱若現,讓他心生不安。他集中精力,繼續完成考試,但那種異樣的預感卻始終縈繞不去。
李介賓不禁皺起眉頭,思考著這種奇怪的感覺究竟意味著什麽。難道是自己太過緊張,產生了錯覺?還是說真的有什麽事情正在悄悄醞釀,隻是他還沒有察覺到罷了?
監考老師依然是那位姓李的男性教師,李介賓盯著他看了好一會兒,之後便不再關注他了。
他環顧四周,竟然看到了唐娟也在考場裏,想必她正在參加補考吧。嘖,自己之前還為她補習過好幾次功課呢。
其實倒也不是因為李介賓喜歡當濫好人,隻是他知道有一種學習方法叫做“費曼技巧”或者“教學相長法”之類的,如果想要真正掌握一門課程,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教給別人。在教授他人的過程中,可以快速地構建起知識體係和邏輯思維,並深入理解這些知識點。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李介賓無奈地交上了答卷。盡管心中仍有疑惑,但他也隻能暫時放下,等待後續的結果揭曉……
蜜麻黃8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6g,細辛3g,法半夏20g,幹薑14g,醋五味子4g,白術30g,茯苓30g,蜜款冬花10g,蜜紫菀10g,桔梗10g,麩炒枳殼10g,陳皮14g,烏藥10g,薑厚樸14g,紫蘇葉16g,黃芩10g,麩炒蒼術30g,浙貝母20g,北柴胡10g,砂仁10g(後下),麩炒薏苡仁30g。10付,水煎服,1日1劑分服。
這還是老唐調的方,其實還是原方,變動不大,本來就是效不更方,老唐也就是稍微調整了一下個別藥物的用量,還有加了柴胡、砂仁、薏苡仁。
受李介賓影響,最近他看了一些漢方醫學,日本的柴撲湯,也就是小柴胡合半夏厚樸湯,對於喘咳效果很好,他一看自己的方子,所以就又加了點柴胡,這不就看著很像了嘛。
砂仁是理氣藥,李介賓用地黃的時候往往會搭配砂仁,這裏雖然沒用,但是老唐鬼使神差的也加上了。
薏苡仁是味用途很廣的藥物,可以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老唐也給加上了。
然後讓這個退休老幹部繼續喝喝。
李介賓不是不能把這個方子精簡下來,但是他沒有這樣做。
觀棋不語,真君子。
有時候幹涉別人的成長,未必是一件好事兒,這種事情,尤其應該讓中國的家長們理解。
隨著老唐的技藝精進,他會走出自己的道路,雞蛋從裏麵打破是生命,從外麵打破是荷包蛋。
不過門診結束後,他還是聊了一下關於小青龍湯的方解。
小青龍湯,《傷寒明理論》與《醫方集解》區分君臣佐使,麻黃為君,桂枝、甘草為臣,芍藥、五味子為佐,幹薑、細辛、半夏為使。
而許宏則認為,麻黃為君,桂枝為臣,芍藥、幹薑、細辛、半夏為佐,五味子、甘草為使。
老唐並不知曉許宏到底是何方神聖,但王天賜一見此番情形,便明白李介賓又要開啟他那關於中醫活化石的長篇大論了。
許宏(公元 1341-1421 年),字宗道。其籍貫乃建安,即如今的建甌之地。宗道自幼修習儒家學說,而後轉學中醫,對於各種疑難雜症及奇異疾病,一經他手醫治,往往都能收到顯著療效。
許氏對於張仲景的傷寒學研究頗為深入,撰寫了《金鏡內台方議》這部著作共計十二卷。在此書中,他將《傷寒論》中的 113 個方劑歸為湯、散、丸三大類,並從方劑的配伍以及辯證選方等方麵,深入探討了《傷寒論》中方劑的特點,從而揭示出仲景辨證論治的規律。
他年幼時致力於儒學,後來卻隱居行醫。他勤奮刻苦地鑽研中醫典籍,不僅學術造詣深厚,而且臨床經驗豐富。每一次治病救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聲名遠揚,成為明朝時期福建省赫赫有名的醫學大家。
隻可惜,盡管此人醫術超凡脫俗,在中國曆代名醫的行列中,卻難以列入 t2 級別的行列。
老唐若有所思,君臣佐使是出自《黃帝內經》的理論,被後世醫家發揚,用來學習理解方劑確實方便,但是並不代表就是絕對真理,各位醫家多有發揮。
“幾個類型的方子做下比較,麻杏石甘湯的話,咳嗽、哮鳴音會更明顯,有汗出口渴,明顯的肺熱證象。
麻黃湯的話,除了咳嗽、喘鳴之外,還有發熱惡寒,肢體疼痛。
麥門冬湯治療的是氣上逆,咽喉不利,因為咽喉反射性的劇烈幹咳(肺胃陰虛)......”
老唐跟王天賜就這樣靜靜的聽著李介賓講,心底裏也在暗自比較這些方劑的不同。
李介賓說的很直接誒,如果聽不懂的話,就知道小青龍湯治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流清涕,稀薄痰伴有咳嗽、鼻炎的患者就行了。
老唐有進步,阿賓很欣慰。
......
時光荏苒,短短數日之後,又迎來了一場生理學考試。
當拿到試卷的那一刻起,李介賓便開始奮筆疾書,迅速完成了前麵所有題目,看向了最後的大題。
這道題考查的是神經係統相關知識。他回憶著課本中的知識點,莫名其妙的想起了那個有點可愛的博士生黃蓉蓉,在試卷上認真地寫下了神經係統的分類和其區別特點等內容。
然而,就在他埋頭答題時,一種奇怪的感覺湧上心頭。仿佛有什麽事情發生,但他又無法確切抓住那個頭緒。這種感覺若隱若現,讓他心生不安。他集中精力,繼續完成考試,但那種異樣的預感卻始終縈繞不去。
李介賓不禁皺起眉頭,思考著這種奇怪的感覺究竟意味著什麽。難道是自己太過緊張,產生了錯覺?還是說真的有什麽事情正在悄悄醞釀,隻是他還沒有察覺到罷了?
監考老師依然是那位姓李的男性教師,李介賓盯著他看了好一會兒,之後便不再關注他了。
他環顧四周,竟然看到了唐娟也在考場裏,想必她正在參加補考吧。嘖,自己之前還為她補習過好幾次功課呢。
其實倒也不是因為李介賓喜歡當濫好人,隻是他知道有一種學習方法叫做“費曼技巧”或者“教學相長法”之類的,如果想要真正掌握一門課程,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教給別人。在教授他人的過程中,可以快速地構建起知識體係和邏輯思維,並深入理解這些知識點。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李介賓無奈地交上了答卷。盡管心中仍有疑惑,但他也隻能暫時放下,等待後續的結果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