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回醫簡?”人群中發出一聲疑問,麵麵相覷,這是何方經典?


    天回,二字,聽起來就覺得霸氣側漏。


    其實叫天回,是因成都地鐵3號線修至天回鎮時,挖出來的......


    還好,有個四川的同學回憶起來了,“那不是當初成都修地鐵,挖出來的大墓裏麵起出來的東西嘛?據說是扁鵲的醫書來著......”


    “哇!真的嘛!”


    “有書麽?我想看看。”


    “我也想起來了,不過那都是一幾年的事情了吧,後麵一點音信都沒了,我還以為是假新聞呢......”


    “剛剛百度了一下,今年出版了呀!”


    “怎麽等了那麽久,等得我花都謝了!”


    “咦,劉老師手裏拿本,是不是就是......”


    “天回醫簡!”


    老劉看著一幫不爭氣的學生,再看看一邊的李介賓,心裏在想,如果有個天平稱一下,不知道他們加起來跟李介賓比起來,誰更重?


    他還在想著,隨手把那本a4紙打印的東西遞給了身邊眼巴巴看著的同學。


    “這什麽呀?看不懂呀。”


    “給我看看,敝昔曰,五臧(藏)九徼(竅)十二節,皆鼂(朝)於氣?怎麽感覺有點耳熟?”


    “那不是《內經》裏麵的生氣通天論嗎?”


    “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髒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書籍在這幫研究生手裏傳遞著,大家都是大概看了一眼,大部分是看不懂的,不僅不是白話,不是簡體,甚至還不是繁體,這玩意兒怎麽能看懂呢?


    這下他們知道為什麽一幾年就挖出來的東西,現在才整理好。


    上千隻雜亂無章的竹簡,曆經千年歲月,需要用特殊的技術保護,清理,識別上麵的字。而上麵的字可不是什麽繁體字,而是更為古老的字體,而且還不統一,需要專門的人來破譯。這還沒完,要知道這些竹簡可是一根根的,上麵的字還要玩連連看,將其聯係在一起......


    所以小說什麽,誤入墓穴,得到神功,一看就懂,一練就會這種情況,隻能存在網文小說裏了。


    隨著大家都看了幾眼後,新的疑問,或者猜測出現了,這幫人畢竟是經曆過正規的五年八年中醫教育的,一些常識還是具備的,眼光也不差。


    “這......難不成是《黃帝內經》的淵源?”


    老劉暗自點頭,看看,就連學生都能看出來,實錘了。


    “可是《黃帝內經》不是黃帝岐伯的書嗎?而這《天回醫簡》不是說是扁鵲的書嗎?這......”


    這對於一幫接受過高等中醫教育的人來說,是個巨大的衝擊。


    因為接受的教育是單一的,他們經過的考試,往往不會給第二種答案。


    理論不止一種,但是,考試是會給打分的。


    “莫慌,莫慌。”李介賓送一個呆愣著的研究生手裏拿過自己的筆記:“其實也不奇怪嘛,眾所周知,《黃帝內經》本來就不是一個人寫的,也不是一個時間,一個地點的產物......”


    眾人慢慢回神,看向卷著書在手裏拍打著的李介賓。


    “不要先入為主,也不要偏聽而信。”李介賓說:“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些醫學知識,本來就是一直流傳的,是一脈相承的?”


    “從古樸到現代,從簡單到複雜......”


    老劉跟學生們一樣,帶著複雜的眼神看向李介賓。


    講一個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醫生,他們活著的時候行醫,將自己的方法記錄了下來。


    然後他們死了,留下來的可能不多,也就幾根竹簡。


    但是有後人繼續實踐,記錄......


    根據研究,墓裏麵的竹簡至少分為了三個時期,並不是同時期的產物,更像是不同時期補充的東西。


    經脈、髒腑、腧穴、刺法、治療馬病......


    高約14厘米的髹漆經脈人,其頭麵、四肢、關節、小腹、腰背處刻有111個點和若幹銘文,體表有縱貫全身的彩繪、刻劃經脈線共63條,是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


    人為整理為《脈書·上經》、《脈書·下經》、《逆順五色脈臧驗精神》、《犮理》、《刺數》、《治六十病和齊湯法》、《經脈》、《療馬書》8種醫書。


    這批醫簡,主體部分抄錄於西漢呂後至文帝時期,根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倉公淳於意的行醫與授學時間與這一時期相當:墓主人下葬年代在西漢景、武時期,其年輩應與淳於意弟子相當。


    從醫簡的書名看,均為已亡佚的古醫書。


    主要內容與淳於意所學所傳的醫書相關。


    其中《脈書·上經》等保存了色脈診的內容,《脈書·上經》中出現的“敝昔曰”與簡文中存在較多的齊語特征,證明這批醫簡在學術上應源於扁鵲與倉公。


    《脈書·下經》是與馬王堆、張家山出土古《脈書》接近的經脈文獻,包含了更豐富的“言病之變化”的內容。


    “其實,這倒是印證了我的一個猜想。”李介賓悠然的說道:“《天回醫簡》中的一句話,在《黃帝內經》中便演繹成一篇甚至兩三篇文章......”


    “所以說起來,這些醫書也不算亡失,而是被同時代的其他醫家所繼承,他們在這個基礎上,又不斷的擴充,演繹.......就如同一顆大樹的根係一樣,不斷的分化,不斷的紮根大地。”


    “終於到了某個時代,開花結果,無數勞動人民的心血匯集成了我們中華醫學的無上至寶——《黃帝內經》。”


    考證這些醫書是為了推演其來處去處,但是作為醫者,太過糾結作者或錙銖必較,則是緣木求魚。


    比如說《魏史 華佗傳》裏麵記載,華佗被曹孟德下令處死,他將自己的醫書贈送給獄卒,說此書可以“活人”。


    而獄卒不敢受,最後隻能無奈燒掉。


    現在有名為《中藏經》的醫書,托名華佗,實際是其他醫家所著,被證明是偽書。(也就是一作是假的,並不是內容是錯的。)


    而孫奇在《金匱要略》序中感慨,都說華佗的醫書可以活人,應該就是“仲景的醫方”了。


    年代過於久遠,這些名醫們留下的寶貴成果也很難確定追認作者。


    “可是,那又如何?


    那些先賢們在創作之初,是希望名流千古,受萬世敬仰嗎?”


    無論是劉大教授還是他的這些學生們,看著李介賓身上正道的光芒四射,有點不敢抬頭。


    “他們是最能體會到,千千萬萬個勞動人民才是一切醫術的源頭,他們嚐遍疾苦,也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比渺小的。”


    “沒有什麽黃帝神農,人人都是黃底神農。”


    李介賓如是說。


    “莫管他什麽黃帝岐伯!別在乎什麽扁鵲華佗!醫術歸於每一個默默無聞的勞動人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