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愛上層樓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作者:木子李大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天後,老太太來複診,已經不再尿黃,小便次數也有所減少,並且大便也沒有受到影響。
老唐按照原方繼續開了一周的,讓老太太繼續鞏固一下。
隨後陷入了沉思。
是老唐水平菜嗎?李介賓抬手一張稀鬆平常的八正散就搞定了。
不是,是他還年輕,呃,在中醫臨床實踐一途還比較年輕。
老唐起步比較晚,但是現在的水平也算是水平線之上了,算的上一位良醫了,不然不會有那麽多來複診的患者。
中醫學生,還有中醫理論家,還有經驗不豐富的中醫,對於患者病情的變化,是有些遲鈍的,如同霧裏看花,雨裏看景,總是隔了一層。
老唐開始複盤,假如這個患者一來就是看尿頻,尿黃的,那結合舌脈,他大概率會直接選八正散,而不是別的。
之所以四次複診開方,到後來越來越首鼠兩端,就是因為受到了患者初診的影響。
患者一開始腹痛腹瀉,老唐直接用了補氣溫陽止瀉之法,效果不錯。
後來其他症狀都好了,就剩下了尿頻。
這個時候老唐本能認為,患者剛剛大便成形,這個時候用了清熱藥,則前功盡棄,就一直半推半就的開藥。
為什麽業內普遍認為中藥開的太多效果就不好?
並不是單純的藥味的問題,老唐之前開的藥味也多,但是效果卻很好,這是因為藥物雖多,卻配伍合理。
比如方中有補陰藥,那麽單獨一味麥冬,或再配伍玉竹、石斛、沙參,雖然味數變多了,但是用意並無改變,不影響功效,則無所謂高下之分。
但是切記用藥不能雜亂無章,東拚西湊,無論是經方用藥,或者髒腑用藥,無規矩不成方圓,做不到有的放矢,胡子眉毛一把抓,就隻能碰運氣。
老唐後來開藥就是犯了這個錯誤。
他沒有及時轉移目標,錯在還放在前症上,導致後來治療尿頻時,搖擺不定,用藥也是糾結無比,半隻腳在門裏,半隻腳在外麵。
看中醫的時候,很多人都有個習慣,把自己全身上下的問題都說一遍,希望開中藥的時候都能管上。
經過此事,老唐又有領悟,人隻有一個,病卻不一定隻有一個。
而開藥的時候,妄想麵麵俱到,最後隻能麵麵不到。
還有一點。
人體是整體沒錯,但也相對獨立。
老太太濕熱蘊結膀胱,與脾胃虛寒大便溏泄同在。
……
不提老唐默默升級。
如果要是讓李介賓知道他想的什麽,估計要仰天大笑三聲。
學無止境,過一道門就是一重天,沒見過不代表不存在。
並不是沒有麵麵俱到的方子,隻是老唐火候不到。
無論是張仲景的溫經湯,集溫、清、消、補於一方,溫而不燥、剛柔並濟。
或者是劉河間的防風通聖散,解表、清熱、攻下並用,通治表裏、氣血、三焦,集汗、下、清、利於一方,分消表裏邪熱,兼顧氣血,還能祛邪不傷正。
更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號稱“萬病一方”的五積散,含麻黃湯、平胃散、二陳湯、四物湯諸方主藥,如那葉天帝一樣,來了個爐養百經。
“寒、濕、氣、血、痰”五積同治,內外同治,消、溫、汗、補同用,故名五積散。
功能表散風寒,內和氣血,故凡外感風寒濕邪之疾,內傷生冷之證,以及婦人經帶,男子寒疝等疾病,用之得當,無不效若桴鼓。
可惜,天下大部分醫家,都倒在了這“用之得當”四個字上。
手中有方尚且用不好,更別說自擬了方子了。
老唐按照原方繼續開了一周的,讓老太太繼續鞏固一下。
隨後陷入了沉思。
是老唐水平菜嗎?李介賓抬手一張稀鬆平常的八正散就搞定了。
不是,是他還年輕,呃,在中醫臨床實踐一途還比較年輕。
老唐起步比較晚,但是現在的水平也算是水平線之上了,算的上一位良醫了,不然不會有那麽多來複診的患者。
中醫學生,還有中醫理論家,還有經驗不豐富的中醫,對於患者病情的變化,是有些遲鈍的,如同霧裏看花,雨裏看景,總是隔了一層。
老唐開始複盤,假如這個患者一來就是看尿頻,尿黃的,那結合舌脈,他大概率會直接選八正散,而不是別的。
之所以四次複診開方,到後來越來越首鼠兩端,就是因為受到了患者初診的影響。
患者一開始腹痛腹瀉,老唐直接用了補氣溫陽止瀉之法,效果不錯。
後來其他症狀都好了,就剩下了尿頻。
這個時候老唐本能認為,患者剛剛大便成形,這個時候用了清熱藥,則前功盡棄,就一直半推半就的開藥。
為什麽業內普遍認為中藥開的太多效果就不好?
並不是單純的藥味的問題,老唐之前開的藥味也多,但是效果卻很好,這是因為藥物雖多,卻配伍合理。
比如方中有補陰藥,那麽單獨一味麥冬,或再配伍玉竹、石斛、沙參,雖然味數變多了,但是用意並無改變,不影響功效,則無所謂高下之分。
但是切記用藥不能雜亂無章,東拚西湊,無論是經方用藥,或者髒腑用藥,無規矩不成方圓,做不到有的放矢,胡子眉毛一把抓,就隻能碰運氣。
老唐後來開藥就是犯了這個錯誤。
他沒有及時轉移目標,錯在還放在前症上,導致後來治療尿頻時,搖擺不定,用藥也是糾結無比,半隻腳在門裏,半隻腳在外麵。
看中醫的時候,很多人都有個習慣,把自己全身上下的問題都說一遍,希望開中藥的時候都能管上。
經過此事,老唐又有領悟,人隻有一個,病卻不一定隻有一個。
而開藥的時候,妄想麵麵俱到,最後隻能麵麵不到。
還有一點。
人體是整體沒錯,但也相對獨立。
老太太濕熱蘊結膀胱,與脾胃虛寒大便溏泄同在。
……
不提老唐默默升級。
如果要是讓李介賓知道他想的什麽,估計要仰天大笑三聲。
學無止境,過一道門就是一重天,沒見過不代表不存在。
並不是沒有麵麵俱到的方子,隻是老唐火候不到。
無論是張仲景的溫經湯,集溫、清、消、補於一方,溫而不燥、剛柔並濟。
或者是劉河間的防風通聖散,解表、清熱、攻下並用,通治表裏、氣血、三焦,集汗、下、清、利於一方,分消表裏邪熱,兼顧氣血,還能祛邪不傷正。
更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號稱“萬病一方”的五積散,含麻黃湯、平胃散、二陳湯、四物湯諸方主藥,如那葉天帝一樣,來了個爐養百經。
“寒、濕、氣、血、痰”五積同治,內外同治,消、溫、汗、補同用,故名五積散。
功能表散風寒,內和氣血,故凡外感風寒濕邪之疾,內傷生冷之證,以及婦人經帶,男子寒疝等疾病,用之得當,無不效若桴鼓。
可惜,天下大部分醫家,都倒在了這“用之得當”四個字上。
手中有方尚且用不好,更別說自擬了方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