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三陽、四神、六經、八綱......


    語言是有自己的體係的。


    比如說新三國跟老三國。


    網上新老三國的撕逼從開撕之後,就從來沒停止過。


    拋開一些情感傾向,針對客觀現實來說,老三國受限於時代技術,在很多方麵確實簡陋了不少,沒什麽特效,打鬥也更樸實。


    但從某些方麵講,又是精細的誇張了,有考古的up主,逐幀逐幀的講老三國裏麵的用具,那些漆盒,燈具,擺設,都能在博物館裏找到同款——簡直像是打劫了博物館一樣,還有裏麵窗戶的還原,都能在磚圖上找到出處。同時,老三國是動用了國家機器,裏麵的人員素質又高的沒話說。


    至於新三國嘛.......什麽大聲密謀,三國第一戰神邢道榮,接著奏樂接著舞,曹操蓋飯的名梗數不勝數,你說不好看嘛,好像也不能說不好看,假如,如果這不是三國演義,換個劇名,換一下人名兒,是不是看著就舒服多了?


    對了,就是這個感覺。


    b站up主術澄曾經說過:老三國等於是一比一複製了三國演義這部名著,老三國就是三國演義本身,裏麵的每句話每個表情都是經典;而新三國的編劇壓根兒就不懂三國,但是他並非沒有水平,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將三國演義這個ip,寫成了這麽一個披著三國演義皮的商業電視劇。


    單純從電視劇的角度來說,新三國不可謂不成功,所以,蘿卜白菜各有所愛,賽道不同, 不必分個高下。


    說句題外話,老三國裏,大濕最喜歡的莫過於彈棉花兄的那段,“為本嘟嘟更衣!”。


    這個情節是彈棉花兄當時自己設計的,一開始劇組還不同意——開什麽玩笑,唐國強送的那女人衣服可是劇組從博物館借來的真漢服呀!穿壞了,彈一輩子棉花也賠不起!


    而一部三國演義就已經如此,兩版電視劇就已經換了內核。


    千年以來,無數醫家,他們理解的《傷寒論》,又該是如何呢。


    再放到現在的今天,充斥全網的中醫文化,裏麵又混雜了多少泥沙?


    董卓對貂蟬的稱呼“心肝寶貝”。


    袁紹在誓師大會上的發言“此戰決定著未來五百年的曆史”。


    潘鳳:“我的大斧早就饑渴難耐了!”


    .......


    懂三國演義的,知道這是改編,不懂的,那他們以為這就是三國演義。


    更不用說中醫那麽專業的東西了,什麽都能跟中醫粘上,萬物皆可中醫化,遇事不決問中醫,解釋不通就說中醫。


    但是中醫呢,也是科學的中醫,實踐的中醫,經曆過重重考驗的中醫,是發展中的中醫。


    李介賓此時在琢磨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也算是“新三國”了。


    將經方從傳統的汗、吐、下、和,化為發汗、瀉下、利尿、儲水。


    傳統的吐法,是指用催吐法吐出不潔食物或者病邪,方子有瓜蒂散,但是其實換成糞汁效果也是一樣的,《三國演義》裏郭汜妻用糞汁催吐解毒,原理是一樣的,經曰“因其高而越之”。


    這是有時代背景的,古代衛生條件達不到,也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什麽的,物質也貧瘠,經常會有吃出來的病,而這個病邪剛入口,還沒入裏的時候,位置較高,是可以通過催吐法解救的。


    但是,吐法也極其危險,現在的小盆友們有嘔吐經曆的,不管是吃了過期食物還是喝多了酒,那吐完之後半死不活的感覺,肯定是印象深刻。


    吐瀉都會導致大量體液電解質流失,中醫謂“吐下之餘,定無完氣”,而“氣隨津脫”。


    現在好辦,掛水就行,500ml葡萄糖氯化鈉,再敲2支b2,3支維c,15ml鉀鹽,針一紮,水一輸,蹭蹭蹭的,隻要不是吐瀉到休克,一般都能把紅藍條補回來。


    古代不行的,張仲景雖然是醫聖,但他也沒辦法空手搓出來輸液器。


    所以雖然有吐法,但是很少用,到了今天,人們物質條件豐富了,衛生意識提高了,用吐法的機會更少了,就算偶爾碰到喝農藥的,不是還能洗胃嘛,那不比吐法來的更快?


    李介賓直接講吐法隱去不提。


    將三陰三陽與四類治法聯係在一起,就變成了:


    太陽病——發汗;陽明病——瀉下;少陽病——利尿;三陰病——儲水。


    胡希恕講六經八綱,黃煌講藥征合一,李同憲傷寒現代化........而李介賓也有自己的想法。


    經方有經緯度,時間與空間。


    三陰三陽既是時間,也是空間。


    時間上,一般的先後傳變順序是,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


    空間上,太陽病為表為體(整體肌表)——陽明病入胃入腸道——少陽病為半表半裏或曰膽少陽為樞(局部胸膈)——太陰病為脾弱——少陰病為心腎——厥陰病為肝病也是寒熱錯雜疑難雜症。


    若要各選一類方為代表,則是太陽麻桂劑——陽明承氣湯——少陽柴胡劑——太陰理中建中——少陰四逆輩(或為回逆)——厥陰烏梅丸。


    太陽病汗之——陽明病下之瀉之——少陽半表半裏和之——太陰溫補之——少陰回陽救逆之——厥陰溫清並用之.......


    寫到這裏,李介賓舉筆猶疑,良久,難以再落筆。


    隻得歎了一口氣,放下筆,然後合上本子,閉目冥想。


    今日終究機緣未到......


    剛剛開始感冒的時候,全身發熱怕冷,全身乏力,鼻塞流涕,頭身疼痛,肢體酸困,骨節兒縫兒都是疼的,這是病在肌表,可以用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之類,發汗解表;


    汗出熱退,可粥食養之,緩緩生津,勿要使其大汗淋漓,則氣隨津脫,須輸葡萄糖氯化鈉補之;


    方才熱退,不可食肉,以清淡為主,岐伯曰“病熱少愈,食肉則複,多食則遺,此其禁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