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吹吹牛,敗敗火
全家穿越:逃荒!還沒金手指! 作者:三各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了隊伍前麵才知道,唉喲!這隊伍太好啦,前麵還支著棚子,不但一人能領到兩個饅頭,還有熱水喝。
而且人家也不需要你一直排著隊伍,你可以在附近活動活動,就是要記住自己隊伍的位置,別你溜達一圈,找不回來,再站錯了。
你們瞅瞅,這就是大紅牌隊伍,待遇看領頭人和官差的態度就能區分。
那麵的官爺那真是“官爺”,鼻孔朝天,嗷嗷嗬斥,老有派頭了。
這麵明明也是官爺,但語氣和藹,就跟大型旅遊觀光團的導遊似的。
沈知秋安排人將東西放好,整日沒喝上一口粥,可是給他餓的不輕,剛領了饅頭蹲下就是狼吞虎咽,
吃的太猛噎到,就咕咚咕咚灌進去半竹筒溫水。
一邊吃還一邊抬眼亂掃,尋摸能不能看到孟員外,結果還沒看到孟員外就看到了馬文博一個勁兒衝著他使眼色。
嘖!就這麽著急找他說話?瞧你急的那樣兒?不是裝作不認識他的時候了?
但咋說也是多年老友,而且之前馬文博的做法也是情有可原,他倒沒放在心上。
沈知秋站起身,將最後的饅頭塞進嘴裏,又將竹筒的水喝完,感覺肚子有點糧食了,
將竹筒遞給大虎,用手又彈了彈身上的灰塵,這才邁著四方步慢悠悠的走了過去。
給馬文博看的都急的冒汗了。
“淮之兄,你這是交了多少銀錢?剛還和我沒個實話?就你那隊伍,不得每個人頭五百兩啊?”
沈知秋一臉正義:“什麽銀錢,文博兄,飯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守門官段大人可是個愛民如子,愛惜人才的好官,人家念俺們全族情意深重,這才有所通融。”
可這話馬文博咋就那麽不信呢?雖說才學之上他也清楚自己比起沈淮之略有不如,可是你就和官爺說了幾句話,就讓人家看出你是人才,願意通融?
沈知秋知道他不相信,要他自己也不信,但總不能如實告知吧,況且那些貴人心裏的想法,他一個小人物也琢磨不清楚。
或許人家就是看在古代嶽父的麵子上讓阿池來關照一下,而這段大人他是想太多了,才給的這麽大的人情。
這是他能想到最符合實際的理由。
但卻不能明言,更不能借著人家的名頭吹噓什麽,隻能學著馬文博的樣子,以袖掩麵,說話還特別氣人:
“哎,所以說,文博兄,莫愁前路無知己啊!誰知道啥時候就碰上伯樂了呢?能得守門官的賞識,那也實在某運氣所至,慚愧慚愧!”
這給馬文博氣的,咋之前沒發現沈淮之這麽小人得誌呢?連讀書人的體麵都不顧了。
不過說啥也晚了,這時候他也明知,現在想要重新讓沈知秋找守門官說說也是不可能,都登級完了,不能因著他們二人修改分配隊伍。
更何況,到時候讓人家認為是添亂的,興許一生氣就給他們全都指派軍戶裏去了。
沈知秋自然也是知道這一點,馬文博沒有開口提出要求最好,要是真題了也是難辦,畢竟人家那段大人確實對他們已經很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做人實在不能太得寸進尺,再說馬文博也是酌情,都是農戶,以後興許科舉路上還能再見。
隨便嘮嘮嗑,敘敘舊,吹吹牛,敗敗火!
逃荒至今,從未有哪一刻沈知秋如此的放鬆。
這十萬八千裏,九九八十一難終於算是要過去了,也馬上馬下就能取得“真經”了。
即便後麵還有一段路程,也不用他再太過操心,人家那領隊的一路上,就能給他們安排的明明白白。
去哪裏不用管,到哪裏歇腳也不用惦記,更不需要自己人值夜,人身安全更是能有保障。
即便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這種代替朝廷辦事兒的,一般都住驛館,就是暫時還不知道收錢不收錢。
而此時,沈知秋沒找到的孟員外,正在四處找酌情的人家打聽,套關係,想著說:咋也要為沈家村的人盡一份力。
結果他們家的那老太太眼尖,看到了領了饅頭,或蹲或坐,吃的正歡的一群人,驚訝的也是合不攏嘴。
孟家人連忙湊過來,艾瑪真是太親切了,這可是他們熟人,沒想到還在一個隊伍裏。
然後孟老太太真是對花老太幾個無話不談了,就連他們按照每個人頭五百兩才拿到的酌請名額,都如實告訴!
可是給沈家村的老太太們吃驚壞了:“一個人頭五百兩,那你們家連小廝也帶著,十好幾口子,那不是得快萬兩了?”
孟老太也沒瞞著,點點頭表示:“俺家老爺說了,要收為義子的,多少錢也不能丟下,都是一家人。”
沈家村的老太太完全理解:“確實不能丟下親人,往後啊,到了地方咱們也是人生地不熟的,身邊的親人也越來越少,兩個小廝也是有情有義。”
這事兒她們完全能理解,要知道李全和大虎二虎對於沈知秋,和他們也是類似的情況。
現在他們已經成了密不可分的一家人。
而且這隊伍裏,他們還看見了那位說家裏媳婦是北境的,老嶽父還是當官的那家。
兩邊雖然交流不多,但也算是個熟人,所以交流溝通不成問題。
有這兩家提前開路,相互介紹,很快沈家村的幾個老太太就打進了大紅牌隊伍的內部。
都和其他家裏的老太太們搭上了話。
這會兒花老太旁邊坐的就是一家老夫人,人家是家裏姑娘嫁到了幽州。
那姑爺也是有出息的,說是在軍營裏當都尉的。
好家夥,這官職和沈知秋古代嶽父也是差不多了。
說人家姑爺早早就托關係找人,在每個關口都打了招呼,就是怕嶽家來了找不到人。
他們到了濟州,報上老爺的名字,說投親。
人家守門的官爺立刻就表示,是不是誰誰的嶽家?包括那姑爺的姓名,官職都一一核對。
就領到了大紅牌,安排他們進城了。
而右邊這家更了不得,他們家沒有老太太,人家那掌家夫人也就比李靜舒大上幾歲。
人家外家在北境有爵位,那夫人說,雖然現在那外祖父和外祖母沒了,但是舅舅也是重情義的。
知道他們那裏出事兒,就派來了人接他們過去。
但是路上遇到的事兒太多,又是生病,又是躲避官差的。
耽誤了不少時間,這才到了濟州。
艾瑪打聽一圈下來,沈家村一群人算是看明白了,他們這真是混進了能耐人的隊伍,家家戶戶都是有丫鬟小廝的那種富貴人。
而且人家也不需要你一直排著隊伍,你可以在附近活動活動,就是要記住自己隊伍的位置,別你溜達一圈,找不回來,再站錯了。
你們瞅瞅,這就是大紅牌隊伍,待遇看領頭人和官差的態度就能區分。
那麵的官爺那真是“官爺”,鼻孔朝天,嗷嗷嗬斥,老有派頭了。
這麵明明也是官爺,但語氣和藹,就跟大型旅遊觀光團的導遊似的。
沈知秋安排人將東西放好,整日沒喝上一口粥,可是給他餓的不輕,剛領了饅頭蹲下就是狼吞虎咽,
吃的太猛噎到,就咕咚咕咚灌進去半竹筒溫水。
一邊吃還一邊抬眼亂掃,尋摸能不能看到孟員外,結果還沒看到孟員外就看到了馬文博一個勁兒衝著他使眼色。
嘖!就這麽著急找他說話?瞧你急的那樣兒?不是裝作不認識他的時候了?
但咋說也是多年老友,而且之前馬文博的做法也是情有可原,他倒沒放在心上。
沈知秋站起身,將最後的饅頭塞進嘴裏,又將竹筒的水喝完,感覺肚子有點糧食了,
將竹筒遞給大虎,用手又彈了彈身上的灰塵,這才邁著四方步慢悠悠的走了過去。
給馬文博看的都急的冒汗了。
“淮之兄,你這是交了多少銀錢?剛還和我沒個實話?就你那隊伍,不得每個人頭五百兩啊?”
沈知秋一臉正義:“什麽銀錢,文博兄,飯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守門官段大人可是個愛民如子,愛惜人才的好官,人家念俺們全族情意深重,這才有所通融。”
可這話馬文博咋就那麽不信呢?雖說才學之上他也清楚自己比起沈淮之略有不如,可是你就和官爺說了幾句話,就讓人家看出你是人才,願意通融?
沈知秋知道他不相信,要他自己也不信,但總不能如實告知吧,況且那些貴人心裏的想法,他一個小人物也琢磨不清楚。
或許人家就是看在古代嶽父的麵子上讓阿池來關照一下,而這段大人他是想太多了,才給的這麽大的人情。
這是他能想到最符合實際的理由。
但卻不能明言,更不能借著人家的名頭吹噓什麽,隻能學著馬文博的樣子,以袖掩麵,說話還特別氣人:
“哎,所以說,文博兄,莫愁前路無知己啊!誰知道啥時候就碰上伯樂了呢?能得守門官的賞識,那也實在某運氣所至,慚愧慚愧!”
這給馬文博氣的,咋之前沒發現沈淮之這麽小人得誌呢?連讀書人的體麵都不顧了。
不過說啥也晚了,這時候他也明知,現在想要重新讓沈知秋找守門官說說也是不可能,都登級完了,不能因著他們二人修改分配隊伍。
更何況,到時候讓人家認為是添亂的,興許一生氣就給他們全都指派軍戶裏去了。
沈知秋自然也是知道這一點,馬文博沒有開口提出要求最好,要是真題了也是難辦,畢竟人家那段大人確實對他們已經很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做人實在不能太得寸進尺,再說馬文博也是酌情,都是農戶,以後興許科舉路上還能再見。
隨便嘮嘮嗑,敘敘舊,吹吹牛,敗敗火!
逃荒至今,從未有哪一刻沈知秋如此的放鬆。
這十萬八千裏,九九八十一難終於算是要過去了,也馬上馬下就能取得“真經”了。
即便後麵還有一段路程,也不用他再太過操心,人家那領隊的一路上,就能給他們安排的明明白白。
去哪裏不用管,到哪裏歇腳也不用惦記,更不需要自己人值夜,人身安全更是能有保障。
即便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這種代替朝廷辦事兒的,一般都住驛館,就是暫時還不知道收錢不收錢。
而此時,沈知秋沒找到的孟員外,正在四處找酌情的人家打聽,套關係,想著說:咋也要為沈家村的人盡一份力。
結果他們家的那老太太眼尖,看到了領了饅頭,或蹲或坐,吃的正歡的一群人,驚訝的也是合不攏嘴。
孟家人連忙湊過來,艾瑪真是太親切了,這可是他們熟人,沒想到還在一個隊伍裏。
然後孟老太太真是對花老太幾個無話不談了,就連他們按照每個人頭五百兩才拿到的酌請名額,都如實告訴!
可是給沈家村的老太太們吃驚壞了:“一個人頭五百兩,那你們家連小廝也帶著,十好幾口子,那不是得快萬兩了?”
孟老太也沒瞞著,點點頭表示:“俺家老爺說了,要收為義子的,多少錢也不能丟下,都是一家人。”
沈家村的老太太完全理解:“確實不能丟下親人,往後啊,到了地方咱們也是人生地不熟的,身邊的親人也越來越少,兩個小廝也是有情有義。”
這事兒她們完全能理解,要知道李全和大虎二虎對於沈知秋,和他們也是類似的情況。
現在他們已經成了密不可分的一家人。
而且這隊伍裏,他們還看見了那位說家裏媳婦是北境的,老嶽父還是當官的那家。
兩邊雖然交流不多,但也算是個熟人,所以交流溝通不成問題。
有這兩家提前開路,相互介紹,很快沈家村的幾個老太太就打進了大紅牌隊伍的內部。
都和其他家裏的老太太們搭上了話。
這會兒花老太旁邊坐的就是一家老夫人,人家是家裏姑娘嫁到了幽州。
那姑爺也是有出息的,說是在軍營裏當都尉的。
好家夥,這官職和沈知秋古代嶽父也是差不多了。
說人家姑爺早早就托關係找人,在每個關口都打了招呼,就是怕嶽家來了找不到人。
他們到了濟州,報上老爺的名字,說投親。
人家守門的官爺立刻就表示,是不是誰誰的嶽家?包括那姑爺的姓名,官職都一一核對。
就領到了大紅牌,安排他們進城了。
而右邊這家更了不得,他們家沒有老太太,人家那掌家夫人也就比李靜舒大上幾歲。
人家外家在北境有爵位,那夫人說,雖然現在那外祖父和外祖母沒了,但是舅舅也是重情義的。
知道他們那裏出事兒,就派來了人接他們過去。
但是路上遇到的事兒太多,又是生病,又是躲避官差的。
耽誤了不少時間,這才到了濟州。
艾瑪打聽一圈下來,沈家村一群人算是看明白了,他們這真是混進了能耐人的隊伍,家家戶戶都是有丫鬟小廝的那種富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