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誌有點不耐煩,沒有吭聲,但是他心裏也清楚,不少屬下找同事抱怨過了,還有前一日到的那群人啟程前話裏話外都是:


    “這都在客棧等一日了,路上趕路是不是能快些,俺們也想趕緊到地方安頓下來呢。”


    還有一家後台比較硬的,這位是京都一位三品官的親屬,那家的老爺都沒出麵,管家就衝著他們兩個頤指氣使的表示:


    “咋還有推板車的,現在什麽人都能混進大紅牌隊伍了?這一路上還要遷就他們,俺們買馬車代步的意義何在?”


    倒是,昨日和沈家村一起來的有幾家尋思著,別門縫裏看人,說不定人家後台也不簡單呢?


    中午停下來一會,安排大夥方便一下,也稍微休整休整。


    那位管家又過來了,衝著兩位領隊嗬斥:“不曉得你們咋回事兒,方便完了就趕路唄,咋還要休整耽誤功夫?”


    另一位領隊陪笑著點頭,差不多了,馬上啟程。


    周誌是尋思,他讓隊伍稍微停停,就能讓沈知秋他們那夥推車的人歇口氣。


    但看同伴的態度,以及這位先前到客棧的幾戶人家的態度,往後怕是不好辦啊!


    倒是員外爺家,在休息時下了牛車,手裏拎著一個包袱,裏麵是剛熱好的煮雞蛋。


    這雞蛋也是出發前在客棧買的,孟老太太拉著花老太:“你可別和我們再推脫,讓娃子上牛車你們不肯,這雞蛋再不收下就是真不把我們當自己人了。”


    孟員外爺也和沈太爺說:“叔啊,我叫您老一聲叔,以後咱們接觸的日子長著,可別推脫,讓小娃子們都吃,也算是俺們一份心意。”


    回頭太爺就跟大家夥交代:“路上看著誰家有事兒,咱們人多能幫把手的就幫把手,都是老鄉,走到哪裏也是老鄉親。”


    大夥還都挺高興的,七嘴八舌的說:“中,阿爺放心吧,俺們沒別的就有一把子力氣。”


    “曉得了阿爺,能一路同行也是緣分,放心吧!”


    沈知秋望著這些樂觀又實在的人,哎!還想著給人搭把手呢!


    前麵估計除了個別的幾家,剩下百分之九十的人對他們存在不滿。


    沈呦呦也在李靜舒耳邊小聲說:“娘,看著吧,咱們早晚得分幫。”


    李靜舒點了點頭,沒有吭聲,主要這事兒也是沒辦法?


    跟不上人家的速度,分幫就分幫吧,咱也是實在買不起那麽貴的牲口,


    雖然還有些錢財傍身,但是花了那老些錢買牲口,估計還沒到落腳點他們就得餓肚子。


    更何況以後安家落戶有的是用銀子的地方。


    再說,他們這麽多人,得買多少牲口。


    就是最便宜的老牛,五十兩一頭,他們就是再怎麽擠著,也得買三四十頭吧?


    那就快兩千兩了,當初在城門口,都沒動用的錢,花在這上麵,咋看咋不值。


    又往前走了十幾裏路,終於看見下一個縣城的城門了。


    周領隊還特意過來提點沈知秋:“前麵就有富貴人搭建的施粥棚子,雖然是叫施粥棚子,裏麵也不隻是有粥。


    所以到了那兒,多吃些多喝些,吃飽了有多餘的饅頭啥的也帶身上,預備路上吃,


    現在這邊糧價上漲的厲害,官路上的不管是客棧還是驛站,吃食都老貴了,


    還有那些大戶人家也會施舍一些衣服,你們也多挑選一些厚實的衣服換上,尤其是小娃子,都穿暖和些,別舍不下臉討要,到時候路上遭罪。”


    沈知秋,沈呦呦,李靜舒,以及沈家村的所有人,包括一個個手短腿短的小娃子們。


    此時就一個想法:“官爺,你真想多了,俺們可不是前麵那些做牛車馬車的人家,更不會有啥舍不下臉討要的情況。”


    但不得不說,他們這隊伍算是一趟趟逃荒隊伍中,最有規矩的了,沒有一哄而上唔唔暄暄的,更不會直接上來為點吃喝就動手開搶。


    不管人家富貴人也是看這麽多人遭了災,響應朝廷的號召搭建施粥棚子,表現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善舉,也能讓其他人攢一聲大善之家。


    還是真有那心善的,比如那些信點啥的人家,講究一個日行一善,也想親自幫一幫這些逃荒的難民,主打一個隻求心安的。


    對於他們來說,那都是恩情,不能你上來就一副,我們有困難,你們幫忙是應該,不幫忙就是沒人情味。


    更不能跟到自己家裏似的,抓啊搶啊的,在給人家富貴人嚇著。


    至於周領隊為啥隻交代沈知秋他們,而沒有同其他家過多交代,主要真是見多了,


    這些富貴人,逃荒的時候,麵對難民們咋樣都行,但是麵對原本和他們處於同一地位的這些人,他們放不開,也抹不開麵。


    果然,就有一家女人對他男人說:“唉喲,你說咱都進城了,有錢啥買不到,這領隊還特意帶著咱們多走一段路,繞道這裏來,


    在說了,現在有吃有喝,那個好意思伸手去討啊,咱又不是沒銀子。”


    他家男人抬頭示意媳婦,你瞅瞅那邊,不是有好意思上手討的嗎?


    對嘍,這好意思的就是沈知秋他們一群人,沒啥不好意思的,白給不要那是傻子。


    其實這家女人的思想,才是大多數紅牌隊伍中人們的思想,沒瞅見,就是員外爺此時也沒好意思下車到施粥棚子討要嗎?


    甚至那家姑爺親自來接的人家,姑爺可不算難民,隊伍的規矩是難民不許進城。


    可不是這家姑爺也不能進城,


    人家直接和嶽父嶽母交代:“我進城去買一些熱乎吃食,想吃啥讓嶽父嶽母盡管說。”


    這位會做人,順便給把周圍幾家都問了問,有沒有需要帶的,他可以幫忙一起買了。


    所以,調動這些施粥棚貴人們的熱情,還是要靠沈知秋他們一行二百多口子支撐,


    且撐的杠杠滴,給貴人們的情緒調動的足足的。


    領粥的時候,還都是秩序井然,可吃食拿在手裏了,吃相暴露了一切。


    婦女們一碗一碗的喝粥,吃又白又軟的大饅頭,一口下去能吃三分之一,嘴巴塞得滿滿。


    還不忘扯過自己孩子,簡單呼兩口氣,就給娃子喂粥。


    旁邊心善的小丫鬟,真是忍不住提醒:“粥太燙了,小娃子還是等粥溫熱了喝好。”


    婦女們嘴裏鼓鼓脹脹,就問自己家娃子:你們怕燙嗎?


    小娃子們,雙手抱著碗,一邊吹氣一邊喝的抬不起頭,隻看行動就能證明一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家穿越:逃荒!還沒金手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各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各七並收藏全家穿越:逃荒!還沒金手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