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開荒問題
全家穿越:逃荒!還沒金手指! 作者:三各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這個點了,唐廣崢也就給沈知秋一行人領到一戶泥瓦房前,隻交代了一句:“明日再去河西邊查看吧,別第一天到就遇上猛獸。”
他前腳剛走,後腳沈家村眾人齊齊歎息一聲:“看態度就知道,這村子不咋歡迎他們啊!”
就這幾間泥瓦房修繕的也不是很好,房頂的瓦片還有透光的,也幸好牆壁沒有坍塌的現象。
沈家村眾人裏裏外外轉了一圈,五間北屋,東西兩側各兩間,裏麵也沒啥家具,就中間堂屋還有一張破桌子,兩把快散架的椅子。
其他的房間到是盤著火炕,不過有兩間屋裏的火炕坍塌了,看落灰的情況,這房子的主人應該是不住這裏有個幾年了。
看到這情況,其實大家心裏都不得勁兒,但沒有出現沈呦呦想象中的女人孩子抱在一起哭的現象。
主要是他們也清楚,外來的,人家膈應,不會給他們啥好臉。
畢竟他們是來占人家房子占人家地的,這也算不錯了,沒第一天晚上就讓他們去河西邊搭窩棚,還給了個小院子暫住。
趕了一天路,都累的不行,為了早點安頓,大家路上都處於比較激動,緊張,忐忑多種情緒交換的狀態。
如今到了地方,總算是能安頓了。
沈知秋先招呼大家:“架鍋吧,該燒水燒水,該做飯做飯,該清理清理,有啥事兒明兒再說。”
沈老爹怕他三兒因為今天的事兒心裏堵得慌,畢竟人家態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老爺子像是勸大家,也像是勸他三兒:
“其實這些人跟咱們剛接觸,擺冷臉啥的都正常,畢竟咱們一來來這麽多,等接觸多了知道咱們是啥人,也就好了。”
花老太也跟著表示:“對,日久見人心,在說他們咋看咱們都無所謂,就咱們去西邊過日子,和他們接觸也不多,不一定非得指著誰?”
沈太爺環顧了下大夥的臉色:“小子們,爭口氣,現在他們看不上咱們,那是咱剛來,隻要你們好好幹,早早晚晚能再他們跟前抬起頭。”
結果這時候一向很少發表意見的沈老實說道:“俺其實覺得這樣挺好,咱們自己在西邊就跟老家似的,一個獨立出來的地兒,也沒外人摻和。”
這其實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逃荒一路了,感覺誰也信不住,就隻有身邊的這些人可以全心全意的信任。
雖然他們現在是落戶楊家村,但在那邊就相當於一個小的沈家村,自己關起門過日子挺好。
沈知秋能那麽痛快的答應去西邊,也是這麽想的,他樂嗬嗬的表示:
“你們這麽想就對了,誰說那西邊不能成為第二個沈家村呢?
我看那邊雖然背靠房山,也有幾個小土坡,但平地還是不少的,咱們慢慢把那些地都買到名下,那地就咱們說的算。”
這時候不少人也琢磨開了,原來老三是看中了那邊地啊,不是迫不得已才答應的,心裏也暢快了不少。
其實他們不知道沈知秋在知道那邊的情況後,真就打算的挺長遠,隻是還沒來得及和大家說,也怕大家表現的太樂意,在讓唐家村的人給他來個坐地起價。
不過沈老太爺還有自己擔心的問題,出口詢問沈知秋:
“小三子,那西麵全是荒地,今年就算咱們所有人開荒又能開多少,還有就是開荒的土地,第一年還種不了,得多養一年,這....”
沈知秋懂了,在古代很多人快活不下去的時候,都不願意去開荒,
最大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開荒成本太高。
這就要從奴隸製社會的時候說起,當時社會實行的是井田製。
所謂井田製,就是指將一塊田按‘井’字劃分為九塊。
其中八塊,分別是由八家人各自耕種。
還有一塊,則是由八家人共同耕種,所得的糧食作物交給公家。
在井田製的體係下,天下所有田地,從法理上來說,都屬於天子或者諸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實說得就是這件事。
按照井田製的規劃,公家那一塊地的糧食產出,就相當於是百姓租用天子土地,繳納的租金,同時也可以看作是向國家繳納的稅收。
井田製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土地公有。當時的所有土地,名義上都屬於天子或者公家,私人是不能進行買賣的。
在這種社會製度下,自然沒有人願意去開荒。因為就算成功開荒,開出來的田地,也是公家的,要被拿去充公。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冶鐵技術的逐漸成熟,導致鐵製農具開始大規模普及。
開荒雖然依舊十分困難,但因為國家向百姓征收高額賦稅,有一些老百姓就不願意去種公家的土地了,
他們已經是有了鐵製農具,就開始想著去開荒,得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
為了順應潮流,同時也是增強自身國力,戰國初期,各國開始紛紛變法,承認土地私有化,允許土地買賣。
這些變法當中,最有名的就要數秦國的‘商鞅變法’。
正是因為商鞅變法十分成功,導致秦國國力大增,秦國才得以統一天下,建立了秦朝。
在這個階段當中,國家默許民眾開荒。隻要能開墾出新的田地,就可以歸自己所有。
但是,隨著秦國逐漸統一天下,曆史進入封建時代,情況再次出現了變化。
因為當時的國家,已經承認土地私有化,允許土地買賣。如此一來,土地兼並的問題就開始出現了。
土地越多的地主,越有錢去買更多的土地。
經過近百年的時間後,國家的土地往往就完全集中在少數人手裏,大部分底層百姓,根本無田可種,隻能去給那些地主打工,任由地主階級剝削。
可為啥沒有土地的百姓,仍然不願意去開荒?
最根本的原因,開荒本身的經濟成本,遠高於租賃土地耕種的成本。
首先你需要找到一塊適合耕種的荒地,然後再找幾個壯勞力收拾這塊地。
而且,一塊土地開墾出來以後,往往需要等到一年或者幾年養地和清理雜草,才能種糧食。
但你隻要開荒了,不但還要花一部分錢,代表你買了國家的荒地,還要交稅,當然也有的國家鼓勵人們開荒,可以免除前兩年或者三年的稅收。
但因為古代肥力不夠等原因,就算三年免稅的,三年後種植的糧食也不一定能收多少。
這也就意味著,一個普通人家需要預先準備出好幾年的口糧,才能有開荒的能力。
他前腳剛走,後腳沈家村眾人齊齊歎息一聲:“看態度就知道,這村子不咋歡迎他們啊!”
就這幾間泥瓦房修繕的也不是很好,房頂的瓦片還有透光的,也幸好牆壁沒有坍塌的現象。
沈家村眾人裏裏外外轉了一圈,五間北屋,東西兩側各兩間,裏麵也沒啥家具,就中間堂屋還有一張破桌子,兩把快散架的椅子。
其他的房間到是盤著火炕,不過有兩間屋裏的火炕坍塌了,看落灰的情況,這房子的主人應該是不住這裏有個幾年了。
看到這情況,其實大家心裏都不得勁兒,但沒有出現沈呦呦想象中的女人孩子抱在一起哭的現象。
主要是他們也清楚,外來的,人家膈應,不會給他們啥好臉。
畢竟他們是來占人家房子占人家地的,這也算不錯了,沒第一天晚上就讓他們去河西邊搭窩棚,還給了個小院子暫住。
趕了一天路,都累的不行,為了早點安頓,大家路上都處於比較激動,緊張,忐忑多種情緒交換的狀態。
如今到了地方,總算是能安頓了。
沈知秋先招呼大家:“架鍋吧,該燒水燒水,該做飯做飯,該清理清理,有啥事兒明兒再說。”
沈老爹怕他三兒因為今天的事兒心裏堵得慌,畢竟人家態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老爺子像是勸大家,也像是勸他三兒:
“其實這些人跟咱們剛接觸,擺冷臉啥的都正常,畢竟咱們一來來這麽多,等接觸多了知道咱們是啥人,也就好了。”
花老太也跟著表示:“對,日久見人心,在說他們咋看咱們都無所謂,就咱們去西邊過日子,和他們接觸也不多,不一定非得指著誰?”
沈太爺環顧了下大夥的臉色:“小子們,爭口氣,現在他們看不上咱們,那是咱剛來,隻要你們好好幹,早早晚晚能再他們跟前抬起頭。”
結果這時候一向很少發表意見的沈老實說道:“俺其實覺得這樣挺好,咱們自己在西邊就跟老家似的,一個獨立出來的地兒,也沒外人摻和。”
這其實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逃荒一路了,感覺誰也信不住,就隻有身邊的這些人可以全心全意的信任。
雖然他們現在是落戶楊家村,但在那邊就相當於一個小的沈家村,自己關起門過日子挺好。
沈知秋能那麽痛快的答應去西邊,也是這麽想的,他樂嗬嗬的表示:
“你們這麽想就對了,誰說那西邊不能成為第二個沈家村呢?
我看那邊雖然背靠房山,也有幾個小土坡,但平地還是不少的,咱們慢慢把那些地都買到名下,那地就咱們說的算。”
這時候不少人也琢磨開了,原來老三是看中了那邊地啊,不是迫不得已才答應的,心裏也暢快了不少。
其實他們不知道沈知秋在知道那邊的情況後,真就打算的挺長遠,隻是還沒來得及和大家說,也怕大家表現的太樂意,在讓唐家村的人給他來個坐地起價。
不過沈老太爺還有自己擔心的問題,出口詢問沈知秋:
“小三子,那西麵全是荒地,今年就算咱們所有人開荒又能開多少,還有就是開荒的土地,第一年還種不了,得多養一年,這....”
沈知秋懂了,在古代很多人快活不下去的時候,都不願意去開荒,
最大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開荒成本太高。
這就要從奴隸製社會的時候說起,當時社會實行的是井田製。
所謂井田製,就是指將一塊田按‘井’字劃分為九塊。
其中八塊,分別是由八家人各自耕種。
還有一塊,則是由八家人共同耕種,所得的糧食作物交給公家。
在井田製的體係下,天下所有田地,從法理上來說,都屬於天子或者諸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實說得就是這件事。
按照井田製的規劃,公家那一塊地的糧食產出,就相當於是百姓租用天子土地,繳納的租金,同時也可以看作是向國家繳納的稅收。
井田製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土地公有。當時的所有土地,名義上都屬於天子或者公家,私人是不能進行買賣的。
在這種社會製度下,自然沒有人願意去開荒。因為就算成功開荒,開出來的田地,也是公家的,要被拿去充公。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冶鐵技術的逐漸成熟,導致鐵製農具開始大規模普及。
開荒雖然依舊十分困難,但因為國家向百姓征收高額賦稅,有一些老百姓就不願意去種公家的土地了,
他們已經是有了鐵製農具,就開始想著去開荒,得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
為了順應潮流,同時也是增強自身國力,戰國初期,各國開始紛紛變法,承認土地私有化,允許土地買賣。
這些變法當中,最有名的就要數秦國的‘商鞅變法’。
正是因為商鞅變法十分成功,導致秦國國力大增,秦國才得以統一天下,建立了秦朝。
在這個階段當中,國家默許民眾開荒。隻要能開墾出新的田地,就可以歸自己所有。
但是,隨著秦國逐漸統一天下,曆史進入封建時代,情況再次出現了變化。
因為當時的國家,已經承認土地私有化,允許土地買賣。如此一來,土地兼並的問題就開始出現了。
土地越多的地主,越有錢去買更多的土地。
經過近百年的時間後,國家的土地往往就完全集中在少數人手裏,大部分底層百姓,根本無田可種,隻能去給那些地主打工,任由地主階級剝削。
可為啥沒有土地的百姓,仍然不願意去開荒?
最根本的原因,開荒本身的經濟成本,遠高於租賃土地耕種的成本。
首先你需要找到一塊適合耕種的荒地,然後再找幾個壯勞力收拾這塊地。
而且,一塊土地開墾出來以後,往往需要等到一年或者幾年養地和清理雜草,才能種糧食。
但你隻要開荒了,不但還要花一部分錢,代表你買了國家的荒地,還要交稅,當然也有的國家鼓勵人們開荒,可以免除前兩年或者三年的稅收。
但因為古代肥力不夠等原因,就算三年免稅的,三年後種植的糧食也不一定能收多少。
這也就意味著,一個普通人家需要預先準備出好幾年的口糧,才能有開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