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大宋的內部繁華----外部屈辱20
給皇帝們直播華夏發展史 作者:想做個好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盡管趙汝愚本人還是很有能力,政治才能為官本領優秀,但是因為他的身份,最後他還是被罷去相位。
做的好不好,老百姓的心中也有數,趙汝愚雖然被罷去相位;但是,民間非常的懷念他,老百姓們十分的想念,臨安城門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詩文。
可見趙汝愚的影響之大;
這讓後麵接替趙汝愚權力的韓侂胄很不爽,他為了徹底清除趙汝愚在朝中的影響,提拔自己人排斥異己;
於是韓侂胄假借學術之名,製造了慶元黨禁。
他將理稱為“偽學”,而朝中大部分信仰理學的大臣都是反對韓侂胄的,所以他借此機會將信仰理學反對自己的大臣們全部都趕出中央。
公元1200年,韓侂胄排除異己排除的差不多了。“理學”已經不成氣候,沒有多少人能夠威脅得到他,因為解除了“黨禁”。
他這番操作,根本就不是正經忠君報國的大臣們該做的事情,所以就算排除異己,將反對自己的人趕出中央,韓侂胄也不得人心,不被人打心眼裏敬重。
所以為了收攏人心,每個南宋子民心底的最深處都有一道傷疤,那道傷疤一直在冒血,從來就沒有愈合過,所以韓侂胄又借北伐的名義蠱惑人心。
公元1206年,在國內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韓侂胄貿然就進行北伐,結果很快就遭到了失敗。
這次北伐的失敗直接讓韓侂胄成為眾矢之的,他的政敵史彌遠借此與主和派和韓侂胄的反對派集結成聯盟。
金人那邊又一次地以殺掉韓侂胄為條件才願意進行和談。
公元1207年,史彌遠等竟然膽敢偽造密旨,將韓侂胄殺死。
宋寧宗本來他自己是有八個兒子的,但是都莫名其妙的夭折了;最後,立的是沂王的兒子趙竑為太子;
趙竑他對史彌遠如此專政十分的不滿,沒有大權在握,就對權臣露出敵意;
自己太過弱小根本就無法抵抗攻擊,最後史彌遠廢趙竑太子之位,改立趙昀為皇位繼承人。
公元1224年,宋寧宗去世,趙昀繼位,史稱宋理宗;
宋理宗也看史彌遠不順眼,隻是他沒說,史彌遠繼續實行他的專政,而趙昀也奉行韜光養晦的策略,不和權臣硬碰硬。
公元1233年,權臣史彌遠終於去世,宋理宗才稍微有了點喘息的餘地。
次年,宋理宗就實行了一係列的政策改革,曆史上稱之為“端平更化”;
宋理宗將以前史彌遠的舊臣盡數罷免,朝政漸漸地得到了改觀。
同時,金朝也被別的敵人步步緊逼,這似乎看起來是個好機會;
此時朝中的大臣也分為兩派,一派認為要聯盟抗金,另一派截然相反,畢竟大宋曆史上有太多這種例子的後果了;
每一次選擇的錯誤幾乎都讓大宋險些喪失政權,險象環生,後果實在太嚴重;
兩派爭執不休,各方都是很有道理,他們身在局中,每一步隻能慎重再慎重;
蒙古曾經在此之前派遣使來到南宋商議宋蒙合作共同夾擊金朝的事情,當朝大臣大多數都十分讚同,隻有趙範堅決反對,他認為唇亡齒寒,蒙古國來勢洶洶也是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然而宋理宗答應了蒙古的要求,並且蒙古國口頭允諾滅金之後將河南還給宋朝;沐沐不知道為什麽朝廷上那麽多聰明的士大夫認同了蒙古使者的口頭協議;
難道是不好意思說寫個書麵協議嗎?或者說有什麽特殊情況?沐沐不太清楚,隻知道沒有書麵協定,後患無窮呐;
金朝的金哀宗知道蒙古國派人到宋朝求助之後,他也派使者到宋朝請求聯合,共同抗擊蒙古國;
但是,被宋理宗拒絕;其實沐沐很能理解宋朝的選擇,若是沐沐那肯定也是把金朝這個血海深仇的敵人給搞死;
靖康之恥是每個宋人都無法忘卻的,宋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所有的滅金事宜。
公元1233年,宋軍直接攻克了鄧州;公元1234年五月,菜州也被攻克了,金哀宗自縊,欺壓宋朝的金朝終於宣告滅亡了;
宋人頭上的血色才稍稍淡了一點,死者雖然不能複生,但是仇恨總要銘記在心裏;
如果連自己人都記不住自己祖先的血仇,那這個民族的存在還有什麽意義,那這個民族還算是傳統上對“人”的定義嗎?
需要向前看繼續生活,但也一定要牢記先輩的血與仇,原不原諒的,從來不是你一個當代沒有遭受過苦難的人嘴皮子一翻說原諒就原諒。
你有什麽資格嗎?假聖母比壞人還要令人討厭啊!
宋朝的將領孟琪將金哀宗自殺的遺骨帶回了臨安,宋理宗將金哀宗的遺骨供奉在太廟裏,來告慰宋徽宗、宋欽宗二帝的在天之靈。
由靖康之恥徽、欽二帝帶來的恥辱總算是由趙匡胤的後代宋理宗給清洗了;
金朝滅亡之後,蒙古的軍隊北撤,此時河南十分空虛;
宋理宗也是雄心壯誌,他意圖據潼關、守黃河、收複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歸德,光複中原眼看著就有很大的希望了;
中原兩百多年的陰霾即將就要掃清,公元1234年,宋理宗任命趙葵將軍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直接出兵進軍河南;
同年六月十二日,全子才就將南京收複了,七月五日,宋軍直接就進駐了開封,這座意難平的城市啊,總算是被宋的子民再一次地觸摸到了。
但其實宋朝的軍製本質上並沒有什麽改革,國內並不能抱成一團,還是喜歡內鬥;
再加上糧草運送的不及時不足夠,直接貽誤了戰機,
宋軍在進攻洛陽時被蒙古的軍隊伏擊,打的那叫一個措手不及,宋軍損失慘重。
進軍的宋軍全麵戰線都敗退了!
端平入洛陽的計劃徹底宣告失敗,宋軍在此次戰役中實在損失慘重,準備的大量精兵和後勤物資都打水漂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這次戰役也為之後蒙古入侵宋朝提供了借口。】
做的好不好,老百姓的心中也有數,趙汝愚雖然被罷去相位;但是,民間非常的懷念他,老百姓們十分的想念,臨安城門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詩文。
可見趙汝愚的影響之大;
這讓後麵接替趙汝愚權力的韓侂胄很不爽,他為了徹底清除趙汝愚在朝中的影響,提拔自己人排斥異己;
於是韓侂胄假借學術之名,製造了慶元黨禁。
他將理稱為“偽學”,而朝中大部分信仰理學的大臣都是反對韓侂胄的,所以他借此機會將信仰理學反對自己的大臣們全部都趕出中央。
公元1200年,韓侂胄排除異己排除的差不多了。“理學”已經不成氣候,沒有多少人能夠威脅得到他,因為解除了“黨禁”。
他這番操作,根本就不是正經忠君報國的大臣們該做的事情,所以就算排除異己,將反對自己的人趕出中央,韓侂胄也不得人心,不被人打心眼裏敬重。
所以為了收攏人心,每個南宋子民心底的最深處都有一道傷疤,那道傷疤一直在冒血,從來就沒有愈合過,所以韓侂胄又借北伐的名義蠱惑人心。
公元1206年,在國內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韓侂胄貿然就進行北伐,結果很快就遭到了失敗。
這次北伐的失敗直接讓韓侂胄成為眾矢之的,他的政敵史彌遠借此與主和派和韓侂胄的反對派集結成聯盟。
金人那邊又一次地以殺掉韓侂胄為條件才願意進行和談。
公元1207年,史彌遠等竟然膽敢偽造密旨,將韓侂胄殺死。
宋寧宗本來他自己是有八個兒子的,但是都莫名其妙的夭折了;最後,立的是沂王的兒子趙竑為太子;
趙竑他對史彌遠如此專政十分的不滿,沒有大權在握,就對權臣露出敵意;
自己太過弱小根本就無法抵抗攻擊,最後史彌遠廢趙竑太子之位,改立趙昀為皇位繼承人。
公元1224年,宋寧宗去世,趙昀繼位,史稱宋理宗;
宋理宗也看史彌遠不順眼,隻是他沒說,史彌遠繼續實行他的專政,而趙昀也奉行韜光養晦的策略,不和權臣硬碰硬。
公元1233年,權臣史彌遠終於去世,宋理宗才稍微有了點喘息的餘地。
次年,宋理宗就實行了一係列的政策改革,曆史上稱之為“端平更化”;
宋理宗將以前史彌遠的舊臣盡數罷免,朝政漸漸地得到了改觀。
同時,金朝也被別的敵人步步緊逼,這似乎看起來是個好機會;
此時朝中的大臣也分為兩派,一派認為要聯盟抗金,另一派截然相反,畢竟大宋曆史上有太多這種例子的後果了;
每一次選擇的錯誤幾乎都讓大宋險些喪失政權,險象環生,後果實在太嚴重;
兩派爭執不休,各方都是很有道理,他們身在局中,每一步隻能慎重再慎重;
蒙古曾經在此之前派遣使來到南宋商議宋蒙合作共同夾擊金朝的事情,當朝大臣大多數都十分讚同,隻有趙範堅決反對,他認為唇亡齒寒,蒙古國來勢洶洶也是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然而宋理宗答應了蒙古的要求,並且蒙古國口頭允諾滅金之後將河南還給宋朝;沐沐不知道為什麽朝廷上那麽多聰明的士大夫認同了蒙古使者的口頭協議;
難道是不好意思說寫個書麵協議嗎?或者說有什麽特殊情況?沐沐不太清楚,隻知道沒有書麵協定,後患無窮呐;
金朝的金哀宗知道蒙古國派人到宋朝求助之後,他也派使者到宋朝請求聯合,共同抗擊蒙古國;
但是,被宋理宗拒絕;其實沐沐很能理解宋朝的選擇,若是沐沐那肯定也是把金朝這個血海深仇的敵人給搞死;
靖康之恥是每個宋人都無法忘卻的,宋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所有的滅金事宜。
公元1233年,宋軍直接攻克了鄧州;公元1234年五月,菜州也被攻克了,金哀宗自縊,欺壓宋朝的金朝終於宣告滅亡了;
宋人頭上的血色才稍稍淡了一點,死者雖然不能複生,但是仇恨總要銘記在心裏;
如果連自己人都記不住自己祖先的血仇,那這個民族的存在還有什麽意義,那這個民族還算是傳統上對“人”的定義嗎?
需要向前看繼續生活,但也一定要牢記先輩的血與仇,原不原諒的,從來不是你一個當代沒有遭受過苦難的人嘴皮子一翻說原諒就原諒。
你有什麽資格嗎?假聖母比壞人還要令人討厭啊!
宋朝的將領孟琪將金哀宗自殺的遺骨帶回了臨安,宋理宗將金哀宗的遺骨供奉在太廟裏,來告慰宋徽宗、宋欽宗二帝的在天之靈。
由靖康之恥徽、欽二帝帶來的恥辱總算是由趙匡胤的後代宋理宗給清洗了;
金朝滅亡之後,蒙古的軍隊北撤,此時河南十分空虛;
宋理宗也是雄心壯誌,他意圖據潼關、守黃河、收複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歸德,光複中原眼看著就有很大的希望了;
中原兩百多年的陰霾即將就要掃清,公元1234年,宋理宗任命趙葵將軍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直接出兵進軍河南;
同年六月十二日,全子才就將南京收複了,七月五日,宋軍直接就進駐了開封,這座意難平的城市啊,總算是被宋的子民再一次地觸摸到了。
但其實宋朝的軍製本質上並沒有什麽改革,國內並不能抱成一團,還是喜歡內鬥;
再加上糧草運送的不及時不足夠,直接貽誤了戰機,
宋軍在進攻洛陽時被蒙古的軍隊伏擊,打的那叫一個措手不及,宋軍損失慘重。
進軍的宋軍全麵戰線都敗退了!
端平入洛陽的計劃徹底宣告失敗,宋軍在此次戰役中實在損失慘重,準備的大量精兵和後勤物資都打水漂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這次戰役也為之後蒙古入侵宋朝提供了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