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
我靠農業係統在古代當國師 作者:春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畢竟仙人無端下凡,又有神仙法術,卻不圖凡間的功名利祿,金銀珠寶,那想必需要的便是人間的香火吧,他們心中暗自想著。
畢竟他們這些人不過都是些凡人,麵對比自己強大又神秘的仙人,心中最先升起的自然還是畏懼之情。
因而他們才會主動想為她立祠,先討好對方一番,免得仙人覺得他們不敬怠慢了。
而如今,他們卻是真心誠意地再次提出了此事。
畢竟眼前這些如此高產,推廣下去甚至可以讓世人都吃飽飯的糧種,便是千金乃至萬金都不換的珍寶了,卻被國師大人如此輕易地便拿了出來,實在是讓他們不得不感歎起對方胸懷天下的氣度了。
果真是仙家,才能拿出這樣神異的東西來。
而他們如今也已經是無比歎服了,更是殷勤地希望能在各處為國師建祠,讓世人皆知她的名號。
朝堂之上,眾人開始就此事議論起來,就連平日裏最喜歡哭窮的戶部尚書,也一改常態,開始興致勃勃地與諸位同僚討論起來。
這又不是皇帝大興土木非要搞什麽奢華宮宇之類的事,算不得勞民傷財,他自然也沒有什麽話說,不如說,此事倒是極為要緊,是一筆該花的錢。
畢竟國師既是仙人,又為孟朝做了這麽多事,這樣大的功勞,自然該讓百姓皆知,都來傳頌她的名號,傳聽她的故事。
薑虞還不知這些人依舊不死心,又開始討論起要為她設立香火祠的事,此時的她正看著呈上來的嘉禾,屋內左側是還未脫殼的稻穀,右側是已經脫完殼的晶瑩大米。
薑虞以手撫摸著那株被固定在檀木盒子裏,舒展著身姿的稻穀,露出了一個極為淺淡的笑來,似是有些悵然,有些滿足。
這些時日的她常常變換身形,無論男女老幼,因此,宅中眾人也習以為常,見到她什麽樣子都不驚訝了。
今日的她並沒有變成什麽別的模樣,隻是卸下了往日的光芒濾鏡,雖然模樣依舊十分出眾,但是少了那股仙氣之後,倒與前世的她極為相似。
薑虞看著眼前這些收獲的稻穀,才感覺自己好似觸碰到了之前的記憶,有了些許熟悉之感。
畢竟這個古代世界的稻穀和現代的還是略有不同,不如現代專門培育出來的那些籽粒多,株型也並不緊湊,看上去有些東倒西歪的。
而眼前的稻穀才是她最為熟悉的那種,這讓呆在這個世界已經有一段時間,未曾回想起過去的薑虞,升起了短暫的愁緒。
不知道自己還要在這裏待多久,才能回去呢?
這樣的想法其實並不久,她很快便將自己從剛才的思緒中抽出,開始認真聽著底下人的匯報。
而一旁,今日負責輪值,侍立一旁的狄羅,看著薑虞露出的那個清淺的笑,有些愣怔。
他自然是見過國師露出過笑意的,從最開始在那個小巷子裏救他的那一次,到後麵見到那個坐在輪椅上的人,以及喚來百鳥送糧種的時候。
但是,他從未見過這樣的笑,即便今日國師未曾顯露仙跡,看上去如同凡人一般,但他覺得,那一刻,對方仿佛便要散作風,化作雲雨,跳脫此界中去。
那樣的笑,似乎藏著悲憫,又含著愁緒。
他覺得自己好似見到了,曾經家中那個從未讓自己進去的小佛堂裏的一尊菩薩像。
他隻過路朝裏看過一眼,裏邊白霧繚繞,又有若有似無的佛音,遮蓋住了裏邊的情形,他也未曾看清。
隻是如今一想,他便覺得,那尊像便該是這般模樣。
笑意斂去之後,他又覺得眼前人好似又從天上回到了人間,不再是那樣那副遙不可及,無喜無悲的樣子。
狄羅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若有似無的奇妙感覺,他一時也說不上來是什麽,隻覺得好似吞下了幾株蒲公英一般,任著白茸在自己的心裏胡亂飛舞著。
……
底下人正一板一眼地匯報著,眼前這些是她的田莊上出產的稻穀,來人除了將這些東西帶來,還一並告知了此次豐收的事宜。
聽到稻穀的產量之時,薑虞不由得在心中點了點頭,比她預估得還要高上不少,估計也是因為有專人照料,還有人精心侍奉著,推廣到民間的話,應該會少上一些,但也不會少很多。
畢竟是古代,水利設施,機械化器具以及肥料之類的都比不上現代,能有這樣的收成也很不錯了。
因此,在聽到這一批收獲都將作為糧種分發到各州縣的時候,薑虞便開口道,“不必,將這些也一並帶回倉中,用作糧種吧。”
她隻留下了那株盒子裏的稻穀,其餘的全都讓人送了回去,畢竟對她來說,這些也不是什麽珍貴之物,還不如讓他們帶走用作糧種來得有用些,不然留在這裏,還不是要被吃掉的,意義也不大。
下人低聲應諾,便帶著這幾箱東西離開了。
薑虞倒是沒了剛才的愁緒,麵上不顯,心裏卻不由得高興起來,事情現在進展得還是很順利的嘛,或許她很快就能回家了。
作者有話說:
本來設定男主還是有點戲份的,現在寫著寫著沒存在感了。
哈哈哈,不過確實不會寫感情線,而且女主現在也不適合談戀愛,不會在古代談的,應該會在現代番外裏吧。
? 第64章
商量了幾天之後, 最終大臣們還是決定將這些稻種分發到底下十三處州府,這幾處地方基本都位於南部中部, 環境濕潤, 雨水較多。
其中的岑南道,甚至還有著孟朝最大的糧倉,本身每年出產的糧食就幾乎占了全年總數的三分之二, 可稱得上是“魚米之鄉”了。
不過由於數量還是有限,因而這些糧種將會分發到這些州府, 並且由當地的糧官和勸農官負責選定適宜種植的,擁有灌溉條件的良田, 分發下去給那些農戶。
因為這實在是關係民生的大事, 因此這件事情決議好之後,便很快開始運轉起來, 各部有條不紊地將這些稻種全都分發到各處州府去。
而那些州府在得到了這些糧種之後, 一些消息靈通的家夥倒是聽說了從京城裏傳來的消息,據說陛下得到了仙種, 那仙種撒下去就能立刻收獲, 而且產量非常之高,便是一家幾十口人也能吃得飽飯。
這消息轉了好幾道,也變得越發誇張起來,民眾們自然是願意相信有這樣的事的, 但是這一聽就知道, 肯定與他們關係不大, 他們這樣的泥腿子,也能種上這樣的仙糧?
這肯定是皇帝才吃得上的東西啊!
那些官員倒不如愚民那樣, 得到的消息也準確得多, 但是他們也還是很難相信居然真有這樣的事。
不過在得知宣文帝為了此事, 還特地邀請群臣前往玉宸殿後苑,參觀那些豐收的稻穀,召了皇子皇室及近臣觀刈此稻,並且還賜下了宴席之後,他們的信心倒是足了一些。
此次宴席過後,還有不少官員有感而發,寫出了不少詩作文章,來讚揚此稻。
當然,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描寫國師仁心,賜下此物,以及天子福德深厚,才能有此仙緣佳話。
這些詩作大部分都是歌功頌德的,不過其中一人本就才華出眾,雖然官職不高,但是在文壇卻地位顯赫,撰寫的一篇《仙稻賦》,很快便傳揚到了各處。
這一篇詩賦並沒有直接描寫這種仙稻長得何種模樣,反倒是寫了自己在宴席之上吃的那一小碗新米,味道如何美妙,令人仿佛一下子飄飄欲仙,身處仙境,還用極為綺麗的言語,寫出了仙境的神秘絕倫。
又講述了自己入了仙境,親眼見到了幾位仙人,那些仙人模樣出塵,眉眼含笑,引他見識了許多景色。
這篇文章問世之後,一下子就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無數人見到這篇詩賦,都不由得暢想起那仙稻究竟該是何等味道,才能讓人如此沉淪,而且他們也想親眼見見仙境是什麽模樣。
還有一名宮廷畫師,畫出了當時場景,宣文帝看上去一副不怒自威模樣,身旁的太子則是溫和帶笑,二人身上都隱隱帶著金光。
下首處眾位大臣滿臉謙卑,各自坐席上還擺著一碗潔白晶瑩的米飯,開闊的大殿另一側,還畫出了一片豐收的稻田。
畫麵最上方,一位站立在雲端,拈著花指,衣袖飄飛的女子,神色似笑非笑,暗含慈悲憐憫,低首看著下方宴席,手中還持著一株有二十四分穗的稻禾,作灑水狀。
點點熒光飄落,撒在稻田處以及眾人身上,整幅畫麵雲霧繚繞,看上去無比平和。
這幅畫立刻就受到了許多人的矚目,許多人親自拜訪這位畫師,便是為了親眼見上一見。
不過沒過多久,這副畫便被獻給了宣文帝,宣文帝自然也是龍顏大悅,對這幅畫十分滿意,把他的形象畫得十分威嚴,一看便是明君之相。
在一番欣賞,並且還叫來貴妃皇兒一同品鑒之後,雖然還是有些不舍,但他還是決定將這幅畫獻給國師,也好讓國師明白他們的一腔感激之情。
薑虞在收到畫之後,著實沉默了一會兒。
這時候的畫還是工筆畫,使用了大量的礦物顏料,工筆重彩,顏色極為豐富,設色濃重、豔麗,看上去倒確實是一副出色的藝術品。
前提是,上麵畫的人不是她。
雖然人長得不是很像,看上去衣袖飄飄,線條極為流暢豐富,但是從畫麵上看,一眼就能看出,上麵那個長得很像菩薩的人物,代表的就是自己。
薑虞捂臉,感覺實在是尷尬極了,畫也就畫了,還要專門送到她麵前來。
可以看得出來這個畫師的技巧確實很不錯,雖然如今並不很看重寫實,但他畫出的每個人物還是有各自的特點的,若是熟識的話,也能從中找出人來。
但是,就是因為其中的幾分相似,讓薑虞看出了最上方那個人物確實是自己,而且那姿態,總是讓她不自覺聯想起西遊記裏手持玉淨瓶的觀音菩薩。
畫的很好,下次不要再畫了。
薑虞看了兩眼就讓人將這幅畫收了回去,即便那些下人也有耳聞,對這幅畫心向往之,希望能將這幅畫掛出來,但是最後他們還是安靜地將之好好收到了庫房裏。
而各州府,聽聞了這許多傳聞,心中也是將信將疑,但是得到了那些糧種之後,地方勸農官還是兢兢業業地選好了各處良田,將那些稻種一一分發了下去。
地方轉運使還特地將種田之法要訣,寫在揭榜之上張貼出來,還有小吏守在布告旁邊,專門念出其上內容告知眾人。
其中還包括了如何整地、浸種、催芽、育秧、插秧、耘耥等步驟,寫得十分之詳細,令人一聽便明了大概。
大部分得到稻種的人自然是順從無比,不敢違抗朝廷命令,預備到耕種時節好好耕作。
不過他們畢竟種慣了自己那些東西,如今突然拿出這種大官發下來的種子,他們都有些緊張,生怕自己出了什麽差錯,沒能種好。
若真是如此,那來年的田稅交不上去,那可怎麽辦才好啊?
這些人一個個都有些發愁,萬家村的裏長還特地跑去問了問本地的一名小吏,這人與他沾親帶故,有些交情,因而裏長也不像其他人那樣,十分害怕見官。
萬裏長拿出自己家裏種的一些果蔬,提著肉前去,那小官見狀倒是樂開了花。
畢竟自家人知道自己事,雖然他在平民百姓眼裏,已經是了不得的官了,但是其實像他這樣的小吏,每月俸祿其實不高,根本不像其他人想的那樣每天都能喝酒吃肉。
因此他立馬迎出了門去,臉上帶著笑意,“叔啊,來這一趟怎麽還帶東西,這多見外啊。”
雖然這麽說著,但是他卻沒有推拒,反倒是將人請了進來,還使了眼色讓家裏人趕緊打了酒來,自己要和這遠房表叔好好喝上一杯。
那裏長倒是哈哈一笑,擺了擺手,“上門做客哪能空手來呢,那豈不是失了規矩,不成不成。”
二人便這樣一邊喝酒一邊談天,酒過三巡之後,裏長才說明了此行的來意,“不知道明哥兒可知道,這次發下來的稻種可有什麽來路?”
雖然知道這東西是皇帝讓人發給他們的,他們自然也覺得這肯定是個好東西,但是畢竟關係他們的口糧問題,還是要慎重,因此他才想著來打聽些準確的消息,也好安了村裏人的心。
而且如今交通不便,信息也很難快速傳播,那些消息傳得天花亂墜的,也不知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何況有些人做事總是趾高氣昂的,發下糧種便是,也不解釋那麽多,反正覺得他們那些種地的曉得什麽,隻管種自己的地就是了,管那麽多幹什麽。
小吏聞言卻是放下了酒杯,一臉神秘兮兮的樣子,“叔,你找我可真是找對人了。”
他雖然官職不高,但是交友卻十分廣泛,哪裏的府衙裏都有他認識的人,因此他確實消息十分靈通。
“這稻種可是好東西,若不是發下來之後還有專人監察,有些大官富商,恨不得把這東西全攬到自己懷裏,全由自己一個種得了。”
“那何員外前些日子,還專門送了厚禮來給縣令大人,就是想分得更多的稻種。”
裏長神色卻是有些詫異,“哦?可是這些大官又不缺糧食,哪還用得著特意送錢去。”
小吏看了他一眼,眼裏得意得很,“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送禮一則是為了巴結,這二嘛,糧食和錢,哪兒會有人嫌多呢?”
“再則,他們這些人也是想早些沾沾仙氣。”
原本正點著頭,若有所思的裏長,聽得這話一下子有些沒反應過來,“這是什麽意思?”
小吏壓低聲音開口解惑道,“自然是因為,這可是仙人送下來的東西,肯定是沾了仙氣的,那些員外富商身上本就帶著毛病,就想著多染些仙氣,說不定就能治病,延年益壽呢。”
這話其實有些誇張虛浮,一些人隻是聞到了其中氣息,想多占些便宜而已,倒是有一兩個家夥,倒確實是求仙問道有些癡狂了,才想出這麽個法子。
當然,縣令沒有收下這些人的厚禮,將之悉數退回了,畢竟這可是上麵交代下來的任務,馬虎不得。
萬一真把這些東西給了那幾個家夥,這些人瘋魔了,東西也不種,把稻種全吃了用來治病,自己治下出了紕漏,可是要革職查辦的。
畢竟他們這些人不過都是些凡人,麵對比自己強大又神秘的仙人,心中最先升起的自然還是畏懼之情。
因而他們才會主動想為她立祠,先討好對方一番,免得仙人覺得他們不敬怠慢了。
而如今,他們卻是真心誠意地再次提出了此事。
畢竟眼前這些如此高產,推廣下去甚至可以讓世人都吃飽飯的糧種,便是千金乃至萬金都不換的珍寶了,卻被國師大人如此輕易地便拿了出來,實在是讓他們不得不感歎起對方胸懷天下的氣度了。
果真是仙家,才能拿出這樣神異的東西來。
而他們如今也已經是無比歎服了,更是殷勤地希望能在各處為國師建祠,讓世人皆知她的名號。
朝堂之上,眾人開始就此事議論起來,就連平日裏最喜歡哭窮的戶部尚書,也一改常態,開始興致勃勃地與諸位同僚討論起來。
這又不是皇帝大興土木非要搞什麽奢華宮宇之類的事,算不得勞民傷財,他自然也沒有什麽話說,不如說,此事倒是極為要緊,是一筆該花的錢。
畢竟國師既是仙人,又為孟朝做了這麽多事,這樣大的功勞,自然該讓百姓皆知,都來傳頌她的名號,傳聽她的故事。
薑虞還不知這些人依舊不死心,又開始討論起要為她設立香火祠的事,此時的她正看著呈上來的嘉禾,屋內左側是還未脫殼的稻穀,右側是已經脫完殼的晶瑩大米。
薑虞以手撫摸著那株被固定在檀木盒子裏,舒展著身姿的稻穀,露出了一個極為淺淡的笑來,似是有些悵然,有些滿足。
這些時日的她常常變換身形,無論男女老幼,因此,宅中眾人也習以為常,見到她什麽樣子都不驚訝了。
今日的她並沒有變成什麽別的模樣,隻是卸下了往日的光芒濾鏡,雖然模樣依舊十分出眾,但是少了那股仙氣之後,倒與前世的她極為相似。
薑虞看著眼前這些收獲的稻穀,才感覺自己好似觸碰到了之前的記憶,有了些許熟悉之感。
畢竟這個古代世界的稻穀和現代的還是略有不同,不如現代專門培育出來的那些籽粒多,株型也並不緊湊,看上去有些東倒西歪的。
而眼前的稻穀才是她最為熟悉的那種,這讓呆在這個世界已經有一段時間,未曾回想起過去的薑虞,升起了短暫的愁緒。
不知道自己還要在這裏待多久,才能回去呢?
這樣的想法其實並不久,她很快便將自己從剛才的思緒中抽出,開始認真聽著底下人的匯報。
而一旁,今日負責輪值,侍立一旁的狄羅,看著薑虞露出的那個清淺的笑,有些愣怔。
他自然是見過國師露出過笑意的,從最開始在那個小巷子裏救他的那一次,到後麵見到那個坐在輪椅上的人,以及喚來百鳥送糧種的時候。
但是,他從未見過這樣的笑,即便今日國師未曾顯露仙跡,看上去如同凡人一般,但他覺得,那一刻,對方仿佛便要散作風,化作雲雨,跳脫此界中去。
那樣的笑,似乎藏著悲憫,又含著愁緒。
他覺得自己好似見到了,曾經家中那個從未讓自己進去的小佛堂裏的一尊菩薩像。
他隻過路朝裏看過一眼,裏邊白霧繚繞,又有若有似無的佛音,遮蓋住了裏邊的情形,他也未曾看清。
隻是如今一想,他便覺得,那尊像便該是這般模樣。
笑意斂去之後,他又覺得眼前人好似又從天上回到了人間,不再是那樣那副遙不可及,無喜無悲的樣子。
狄羅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若有似無的奇妙感覺,他一時也說不上來是什麽,隻覺得好似吞下了幾株蒲公英一般,任著白茸在自己的心裏胡亂飛舞著。
……
底下人正一板一眼地匯報著,眼前這些是她的田莊上出產的稻穀,來人除了將這些東西帶來,還一並告知了此次豐收的事宜。
聽到稻穀的產量之時,薑虞不由得在心中點了點頭,比她預估得還要高上不少,估計也是因為有專人照料,還有人精心侍奉著,推廣到民間的話,應該會少上一些,但也不會少很多。
畢竟是古代,水利設施,機械化器具以及肥料之類的都比不上現代,能有這樣的收成也很不錯了。
因此,在聽到這一批收獲都將作為糧種分發到各州縣的時候,薑虞便開口道,“不必,將這些也一並帶回倉中,用作糧種吧。”
她隻留下了那株盒子裏的稻穀,其餘的全都讓人送了回去,畢竟對她來說,這些也不是什麽珍貴之物,還不如讓他們帶走用作糧種來得有用些,不然留在這裏,還不是要被吃掉的,意義也不大。
下人低聲應諾,便帶著這幾箱東西離開了。
薑虞倒是沒了剛才的愁緒,麵上不顯,心裏卻不由得高興起來,事情現在進展得還是很順利的嘛,或許她很快就能回家了。
作者有話說:
本來設定男主還是有點戲份的,現在寫著寫著沒存在感了。
哈哈哈,不過確實不會寫感情線,而且女主現在也不適合談戀愛,不會在古代談的,應該會在現代番外裏吧。
? 第64章
商量了幾天之後, 最終大臣們還是決定將這些稻種分發到底下十三處州府,這幾處地方基本都位於南部中部, 環境濕潤, 雨水較多。
其中的岑南道,甚至還有著孟朝最大的糧倉,本身每年出產的糧食就幾乎占了全年總數的三分之二, 可稱得上是“魚米之鄉”了。
不過由於數量還是有限,因而這些糧種將會分發到這些州府, 並且由當地的糧官和勸農官負責選定適宜種植的,擁有灌溉條件的良田, 分發下去給那些農戶。
因為這實在是關係民生的大事, 因此這件事情決議好之後,便很快開始運轉起來, 各部有條不紊地將這些稻種全都分發到各處州府去。
而那些州府在得到了這些糧種之後, 一些消息靈通的家夥倒是聽說了從京城裏傳來的消息,據說陛下得到了仙種, 那仙種撒下去就能立刻收獲, 而且產量非常之高,便是一家幾十口人也能吃得飽飯。
這消息轉了好幾道,也變得越發誇張起來,民眾們自然是願意相信有這樣的事的, 但是這一聽就知道, 肯定與他們關係不大, 他們這樣的泥腿子,也能種上這樣的仙糧?
這肯定是皇帝才吃得上的東西啊!
那些官員倒不如愚民那樣, 得到的消息也準確得多, 但是他們也還是很難相信居然真有這樣的事。
不過在得知宣文帝為了此事, 還特地邀請群臣前往玉宸殿後苑,參觀那些豐收的稻穀,召了皇子皇室及近臣觀刈此稻,並且還賜下了宴席之後,他們的信心倒是足了一些。
此次宴席過後,還有不少官員有感而發,寫出了不少詩作文章,來讚揚此稻。
當然,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描寫國師仁心,賜下此物,以及天子福德深厚,才能有此仙緣佳話。
這些詩作大部分都是歌功頌德的,不過其中一人本就才華出眾,雖然官職不高,但是在文壇卻地位顯赫,撰寫的一篇《仙稻賦》,很快便傳揚到了各處。
這一篇詩賦並沒有直接描寫這種仙稻長得何種模樣,反倒是寫了自己在宴席之上吃的那一小碗新米,味道如何美妙,令人仿佛一下子飄飄欲仙,身處仙境,還用極為綺麗的言語,寫出了仙境的神秘絕倫。
又講述了自己入了仙境,親眼見到了幾位仙人,那些仙人模樣出塵,眉眼含笑,引他見識了許多景色。
這篇文章問世之後,一下子就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無數人見到這篇詩賦,都不由得暢想起那仙稻究竟該是何等味道,才能讓人如此沉淪,而且他們也想親眼見見仙境是什麽模樣。
還有一名宮廷畫師,畫出了當時場景,宣文帝看上去一副不怒自威模樣,身旁的太子則是溫和帶笑,二人身上都隱隱帶著金光。
下首處眾位大臣滿臉謙卑,各自坐席上還擺著一碗潔白晶瑩的米飯,開闊的大殿另一側,還畫出了一片豐收的稻田。
畫麵最上方,一位站立在雲端,拈著花指,衣袖飄飛的女子,神色似笑非笑,暗含慈悲憐憫,低首看著下方宴席,手中還持著一株有二十四分穗的稻禾,作灑水狀。
點點熒光飄落,撒在稻田處以及眾人身上,整幅畫麵雲霧繚繞,看上去無比平和。
這幅畫立刻就受到了許多人的矚目,許多人親自拜訪這位畫師,便是為了親眼見上一見。
不過沒過多久,這副畫便被獻給了宣文帝,宣文帝自然也是龍顏大悅,對這幅畫十分滿意,把他的形象畫得十分威嚴,一看便是明君之相。
在一番欣賞,並且還叫來貴妃皇兒一同品鑒之後,雖然還是有些不舍,但他還是決定將這幅畫獻給國師,也好讓國師明白他們的一腔感激之情。
薑虞在收到畫之後,著實沉默了一會兒。
這時候的畫還是工筆畫,使用了大量的礦物顏料,工筆重彩,顏色極為豐富,設色濃重、豔麗,看上去倒確實是一副出色的藝術品。
前提是,上麵畫的人不是她。
雖然人長得不是很像,看上去衣袖飄飄,線條極為流暢豐富,但是從畫麵上看,一眼就能看出,上麵那個長得很像菩薩的人物,代表的就是自己。
薑虞捂臉,感覺實在是尷尬極了,畫也就畫了,還要專門送到她麵前來。
可以看得出來這個畫師的技巧確實很不錯,雖然如今並不很看重寫實,但他畫出的每個人物還是有各自的特點的,若是熟識的話,也能從中找出人來。
但是,就是因為其中的幾分相似,讓薑虞看出了最上方那個人物確實是自己,而且那姿態,總是讓她不自覺聯想起西遊記裏手持玉淨瓶的觀音菩薩。
畫的很好,下次不要再畫了。
薑虞看了兩眼就讓人將這幅畫收了回去,即便那些下人也有耳聞,對這幅畫心向往之,希望能將這幅畫掛出來,但是最後他們還是安靜地將之好好收到了庫房裏。
而各州府,聽聞了這許多傳聞,心中也是將信將疑,但是得到了那些糧種之後,地方勸農官還是兢兢業業地選好了各處良田,將那些稻種一一分發了下去。
地方轉運使還特地將種田之法要訣,寫在揭榜之上張貼出來,還有小吏守在布告旁邊,專門念出其上內容告知眾人。
其中還包括了如何整地、浸種、催芽、育秧、插秧、耘耥等步驟,寫得十分之詳細,令人一聽便明了大概。
大部分得到稻種的人自然是順從無比,不敢違抗朝廷命令,預備到耕種時節好好耕作。
不過他們畢竟種慣了自己那些東西,如今突然拿出這種大官發下來的種子,他們都有些緊張,生怕自己出了什麽差錯,沒能種好。
若真是如此,那來年的田稅交不上去,那可怎麽辦才好啊?
這些人一個個都有些發愁,萬家村的裏長還特地跑去問了問本地的一名小吏,這人與他沾親帶故,有些交情,因而裏長也不像其他人那樣,十分害怕見官。
萬裏長拿出自己家裏種的一些果蔬,提著肉前去,那小官見狀倒是樂開了花。
畢竟自家人知道自己事,雖然他在平民百姓眼裏,已經是了不得的官了,但是其實像他這樣的小吏,每月俸祿其實不高,根本不像其他人想的那樣每天都能喝酒吃肉。
因此他立馬迎出了門去,臉上帶著笑意,“叔啊,來這一趟怎麽還帶東西,這多見外啊。”
雖然這麽說著,但是他卻沒有推拒,反倒是將人請了進來,還使了眼色讓家裏人趕緊打了酒來,自己要和這遠房表叔好好喝上一杯。
那裏長倒是哈哈一笑,擺了擺手,“上門做客哪能空手來呢,那豈不是失了規矩,不成不成。”
二人便這樣一邊喝酒一邊談天,酒過三巡之後,裏長才說明了此行的來意,“不知道明哥兒可知道,這次發下來的稻種可有什麽來路?”
雖然知道這東西是皇帝讓人發給他們的,他們自然也覺得這肯定是個好東西,但是畢竟關係他們的口糧問題,還是要慎重,因此他才想著來打聽些準確的消息,也好安了村裏人的心。
而且如今交通不便,信息也很難快速傳播,那些消息傳得天花亂墜的,也不知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何況有些人做事總是趾高氣昂的,發下糧種便是,也不解釋那麽多,反正覺得他們那些種地的曉得什麽,隻管種自己的地就是了,管那麽多幹什麽。
小吏聞言卻是放下了酒杯,一臉神秘兮兮的樣子,“叔,你找我可真是找對人了。”
他雖然官職不高,但是交友卻十分廣泛,哪裏的府衙裏都有他認識的人,因此他確實消息十分靈通。
“這稻種可是好東西,若不是發下來之後還有專人監察,有些大官富商,恨不得把這東西全攬到自己懷裏,全由自己一個種得了。”
“那何員外前些日子,還專門送了厚禮來給縣令大人,就是想分得更多的稻種。”
裏長神色卻是有些詫異,“哦?可是這些大官又不缺糧食,哪還用得著特意送錢去。”
小吏看了他一眼,眼裏得意得很,“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送禮一則是為了巴結,這二嘛,糧食和錢,哪兒會有人嫌多呢?”
“再則,他們這些人也是想早些沾沾仙氣。”
原本正點著頭,若有所思的裏長,聽得這話一下子有些沒反應過來,“這是什麽意思?”
小吏壓低聲音開口解惑道,“自然是因為,這可是仙人送下來的東西,肯定是沾了仙氣的,那些員外富商身上本就帶著毛病,就想著多染些仙氣,說不定就能治病,延年益壽呢。”
這話其實有些誇張虛浮,一些人隻是聞到了其中氣息,想多占些便宜而已,倒是有一兩個家夥,倒確實是求仙問道有些癡狂了,才想出這麽個法子。
當然,縣令沒有收下這些人的厚禮,將之悉數退回了,畢竟這可是上麵交代下來的任務,馬虎不得。
萬一真把這些東西給了那幾個家夥,這些人瘋魔了,東西也不種,把稻種全吃了用來治病,自己治下出了紕漏,可是要革職查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