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鐵柱離去後,尹天水關好大門,落下門栓。


    他去自己房間撬開地洞上麵的地板,一步步走下去。


    裏麵排列著四口棺材。


    尹天水打開他上次拿過兩幅古畫的棺材。


    裏麵除了上百件字畫,下麵鋪滿了各種款式、顏色深淺的匣子。


    匣子裏麵,是各式不同的珠玉。


    他在一個匣子裏拿起一串有一百零八顆珠子串起來的珠串。


    圓潤的珠子有一公分左右。


    因為上麵有‘佛頭’、有隔珠用的‘青金石’等配飾,拿在手裏掂了掂。


    很有分量。


    尹天水上輩子雖然對古董字畫不識貨。


    但他也是經常參加各類拍賣會,和朋友一起去參觀博物館。


    被喜歡收藏的老總朋友邀請去看他們的收藏。


    聽他們吹噓各種寶藏的來曆和背後的曆史故事。


    真真假假。


    但也讓他長了很多知識。


    所以,多活了一輩子的尹天水,比現在很多的‘專家’還要多懂一點。


    況且,憑著他現在超神的記憶力,超強的身體感應功能。


    加上嚴格民強塞進他腦中的各類鑒寶知識。


    尹天水現在擁有的知識,在古董字畫、珠寶玉器等方麵,已經超越了一般的鑒寶大師。


    越是年代久遠的,他的認知度越強。


    隻是,他現在對自己,還沒有這個認知度。


    曾經的他,看見過一個節目,裏麵就出現過這樣一串珠串。


    東珠。


    又稱朝珠。


    貴不可言。


    是清朝皇室的禦用物品。


    他拿手電筒對著珠子看,裏麵隱隱約約折射出晶瑩剔透、五彩繽紛的光澤。


    可這樣珍貴的物件,他手裏現在拿著--三串。


    顏色都不相同,淺黃、金色、奶白色。


    其他的匣子裏,有裝夜明珠的。


    有他叫不出名字、顏色多種的珠子。


    那圓潤度,光澤度,告訴尹天水,這些都是上上品。


    在另外一口棺材裏,他還看到了被後世炒得比翡翠、玉石還要離譜的‘琥珀’和‘蜜蠟’。


    數量之多、五顏六色,夾在各種金、玉飾品裏麵,晃花了他的眼睛。


    尹天水自從拿到這些財寶,就一直猜測,藏下這些寶物的到底是什麽人?


    這裏麵的物品,可以延及幾個久遠的朝代。


    另外三口棺材裏麵的東西,他大概看過,都是曆朝曆代的古董飾品。


    黃銀飾品居多。


    還有各種把玩玉石和掛件。


    有不知道什麽朝代的青銅器。


    有‘唐三彩’、‘青花瓷’。


    有金元寶,金葉子,有······


    他認識的叫得出名字的不多,朝代也有待考證。


    但他隻要走近,就能夠感受到裏麵傳出來的神秘力量。


    強大!


    弘厚!


    尹天水猶豫了一下,拿了十幅畫。


    都是唐代大家所畫。


    他小心翼翼的放進那個軍綠色大旅行包。


    蓋好棺材蓋,他輕鬆舒了一口氣。


    如果阿婆肯告訴他這筆藏寶,他就會和阿婆坦誠自己已經拿走的事實。


    尹天水知道阿婆比較偏愛大姐,他不介意把這些財寶和大姐一起分配享用。


    為的就是報答阿婆對他的養育之恩。


    可等到現在,阿婆還是守口如瓶。


    尹天水想知道的,是唐其正告訴他的。


    潘阿婆的老房子,原來是屬於一個潘姓地主家的廚房。


    包含他和大姐現在的宅基地周圍,那一大片廢墟和竹崗,都是潘地主家的。


    那個地主,曾經是潘家灣方圓幾十裏內唯一的大財主。


    老地主解放初期就死了。


    家人就沒有再出現過,估計,全部都跑出去了。


    聽唐其正說,潘姓地主家也隻有五六百畝農田。


    包含桑田、棉花田。


    家裏長期雇了五個長工,農忙的時候,臨時雇短工幹活。


    潘地主家不是靠種地發家的。


    他的兒孫全部在滬市、港島開廠做生意。


    甚至聽聞有好幾條船停靠在滬市船碼頭。


    港島也有幾條船。


    幾條?


    誰也不知道。


    傳言跑的是外洋,和外國人做生意。


    唐其正告訴尹天水:


    “我也隻是在十來歲的時候見過那個老老頭。


    整天含著煙筒,話不多。


    有一次正巧是過年的時候,我和幾個赤卵兄弟走過潘地主家門口。


    潘阿婆給我們派發柿餅、長生果、芝麻糖等吃食。”


    唐其正說到這裏還嘖嘖嘴:


    “那個老老頭躺在躺椅裏,笑眯眯的看著我們。


    小水,說實話,他沒有給我‘惡霸’的印象。”


    “那土改在他們家裏搜到財寶了嗎?”


    尹天水那次是特意讓唐其正喝興奮了,才問起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往事。


    起頭尹天水問的是潘阿婆的事:


    “唐伯伯,我阿婆一直沒有家人的嗎?


    難道她小時候也和我一樣是孤兒?”


    前世,尹天水就沒有關心過這個問題。


    就像從來沒有關心過自己為什麽是‘孤兒’一樣。


    現在想來,在農村能評上‘五保戶’的,都是‘上無父母親人、平輩裏沒有兄弟姐妹。


    下,沒有子孫後代,而且要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人。


    標準‘絕子絕孫’的孤寡病、殘老人。


    唐其正當時還奇怪尹天水會問這個問題,他認為尹天水是應該知道的:


    “潘阿婆為什麽是五保戶你竟然不知道嗎?


    解放前她是在潘地主家做傭人的,孤苦伶仃一個人。


    土改的時候她已經五十出頭,所以給評了‘五保戶’。


    那時候政府有沒有調查過她的身世,我還小,不清楚。


    不過,潘家灣很多人得到過潘阿婆暗中的幫助,所以村裏人對她也一直挺關照的。”


    尹天水恍然大悟。


    怪不得老房子裏麵的那灶台砌得既有年代感,又比一般農家的灶台用材好,結實!


    就不知道下麵那個地窖,是什麽時代挖的?


    潘阿婆這個‘潘’姓,恐怕也是隨了地主家來的。


    隻是為什麽給他和大姐取了一個‘尹’為姓呢?


    這裏麵有什麽其他特殊的原因嗎?


    賜一個‘潘’姓給他們姐弟,住在潘家灣,不是更合情合理?


    他們小時候就不會被那麽排斥和欺負了哇?


    尹天水心裏充滿了疑惑,卻沒有問出口。


    順著這個話頭,尹天水知道了一些‘潘老地主’家的事。


    “他很少和村裏人說話接觸。”


    “他不會大聲罵人。”


    “潘家灣人家裏有人生病,他會送藥。”


    “如果病弱家裏缺吃少穿,老地主會讓潘阿婆送米送糧。”


    尹天水忍不住問:


    “也就是說,潘老地主並不惡毒,還會救濟不是因為懶惰的窮人?”


    “對,如果那個地主沒有死,土改的時候應該也不會太吃苦。”


    唐其正分析道。


    尹天水不會這樣想,‘地主’和‘農民’永遠是對立的。


    ‘仇富’心理會讓很多人忘記別人曾經給與他的幫助。


    這就是人性的弱點!


    這也是人性中卑劣的地方。


    尹天水不會和唐其正爭論這些毫無價值的事。


    “那時候做這些給人施恩的事,都是我阿婆出麵的嗎?”


    “對,大多數是潘阿婆出麵,有時候也會讓其他長工去做。”


    唐其正點頭確認。


    接下來,唐其正還說了一些他知道和聽說的潘老地主家的事。


    “他的子孫,隻有一些老人見過一次兩次。”


    “幾年難得回來看老地主一次,順便拉走一批糧食。”


    “地主婆早死了,潘地主家除了有五個長工外,隻有潘阿婆一個女傭。


    她負責地主家裏所有的家務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77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鷹並收藏重生:1977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