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家屬樓來了個大美人[八零]/大院嬌美人[年代] 作者:溜溜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拿著有什麽用,等會兒讓阿俊跟阿偉兩個翻出來丟哪裏去了,你先保管著,記得這個也有大姐的一份就行。”
“你也不怕我私吞了。”唐小麗有些感動。
唐小娟咧嘴一笑,眼睛閃了閃,衝妹妹勾了勾手指頭,唐小麗還跟小時候一樣眼巴巴的湊過來。
一個爆栗子就敲唐小麗頭頂:“你敢!”
那是,唐小麗可不敢,大姐可太凶了。
回去路上。
唐小麗可對餅王什麽的太感興趣了,她可從來都不知道自己出身在這樣的世家呢。
“大姐,咱媽,咱親媽也會做餅嗎?”唐小麗現在對這個親媽也充滿了好奇。
“會,怎麽不會,咱媽可不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那是要擼起袖子進廚房操案板的,咱媽在的時候還有一個拿手活,就是蛋黃蓮蓉月餅,咱媽炒的蓮蓉可是整個羊城最好吃的蓮蓉,香而不膩,不像現在的蓮蓉餡兒齁甜,餅皮也不像現在的月餅要放幾天回油了才能吃,一出爐子,餅皮上麵就是油汪汪的,可是又不膩。”唐小娟小時候也是吃過好東西的,對現在的吃食根本瞧不上眼,可提到親生母親卻是一副神往之色。
“這幾十年咯,廠子裏也召回來當年的大師傅,可是沒人能夠做的出鼎記當年的味道了,所以這玩意兒你要收好,現在家裏的材料不多不夠你糟蹋的,等以後生活條件好了,有烤爐子有材料了,你再留著好好研究,做吃的沒那麽簡單,就算這些人弄走了方子,沒拜過餅王,也是做不出咱家當年那味道的。”
“嘿嘿。”唐小麗對親媽就更感興趣了:“拜餅王又是什麽?”
“那是咱家大師傅接班時候的第一門課,上一次拜餅王還是三十多年前,時間太久我也不記得了。”唐小娟一聲歎息,隻恨母親在世的時候沒有學上一招半式。
不過,那會兒特別困難,家裏連吃飽的東西都沒有了,上哪裏弄材料?
做餅,材料裏麵最重要的兩樣就是糖跟油。
“餅王祠當初差點沒被人砸了,後來族裏有老人把餅王排位藏了起來,現在風聲沒那麽緊了,又當祖宗排位拿出來放在祠堂,拜餅王的流程我也不清楚,隻聽族裏的老人說,隻有拜了餅王的傳人,才能做的出正宗的雞仔餅,才能炒出最醇香的蓮蓉餡。”
唐小娟沉吟片刻:“回頭我去找個老人問問。”
唐小麗頷首,對這位沒有在腦海中留下片段身影的母親也產生神往。
“大姐,你吃過雞仔餅嗎?”
“當然了,我小時候媽媽還做過呢。”
“那這個方子,要跟爸爸說嗎?”
“暫且不提,還不知道他兩到底怎麽想呢......”
“你對媽媽有印象嗎,媽媽是個什麽樣的人啊?”
“媽媽啊。”唐小娟那神色很神往,但可能印象也不大深,想了想居然說:“是個很好的人。”
“.......”
——————
連唐爸聽到這個數字,都大驚失色。
“這麽多?”
“看來您是真的沒數,就是這麽多,我跟小大姐兩人收拾了一整天才收拾出來的,家裏頭好多東西都給你們扔了,現在看著舒服多了,運下去的垃圾,朱大爺都運了好幾車才運走,我把報紙都給他了,省得人家埋怨。”唐小麗神清氣爽。
“應該的應該的。”唐爸接過來這些錢,捂手裏頭都燙手:“這錢要怎麽放啊。”
老唐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錢。
朱大爺這輩子也沒見過這麽多垃圾,光垃圾車都運了十來車。
這會兒別說一萬塊,好多家庭連一千塊都拿不出來,而於晚枝平常慣會賣慘,全家都跟著她像苦行僧一樣過日子。
唐小娟把所有的錢塞給唐爸。
“一萬五千三百七,整數,咱們存著都是大團結,您瞧瞧有多少,我實在是不想講,未必就連您都沒數,衣櫃裏頭二十年前單位發的毛巾都有,足足有五十幾條,擺攤賣貨都夠夠的了,就不給你換換,就你那條毛巾都掛不住水,好歹也換條新的吧,您這輩子是不是就隻用過這條毛巾了?”
唐爸一噎,頓時無話。
還真是,人活了六十幾歲,唯一一條單獨用的毛巾,用了超過十五年,唐爸為了省著點,洗臉就從來不用,也就洗澡擦擦身體的時候才用一下,那毛巾一曬幹,就跟塊幹海帶皮一樣,硬邦邦的。
唐小麗又說:“家裏頭舊報紙都有幾百斤,賣廢品站人家都不要,全長黴了,這些東西都是有黴菌,長期跟這種東西生活在一起會生病的,您也來醫院了好歹做個身體檢查吧。”
唐爸又是驚訝不已。
他疼老婆,可也疼兒孫,想不到這些年全家人受苦,換來的竟然是老婆子偷偷的存了這麽多東西,這麽多的錢。
等他回到家的時候才知道子女們幫他們做了什麽。
家裏頭被兩個女兒扔的扔賣的賣了,別提多清爽,就連平常話多愛鬥嘴的王明明,最近心情都肉眼可見好了起來,心情一好人都勤勞了起來,媛媛帶著幾個孫子輩的開始搞衛生,把窗戶給擦了,牆麵上糊著的報紙也扯了,唐大虎買來了白紙糊在牆麵上,跟他羨慕的小閨女家的大單間也沒差了。
因母親生病一耽擱,中間怎麽都提不起興趣來,唐小麗的麻辣燙生意隻能提前半個月結束。
唐爸也正式辦了退休在醫院照顧唐媽。
姐妹兩個走的更近了些。
三舅過來了一趟,看於晚枝還沒醒來,也是唏噓。
不過三舅三舅媽跟於晚枝感情也一般,好像全家跟她感情都挺一般的,除了唐爸心情差點,其他人似乎都沒受到什麽影響。
周日唐小麗甚至約了唐小娟姐妹兩個去三舅家涮火鍋。
鍋底是唐小麗自己煮的高湯,原來炒的火鍋料沒用完帶上一起煮,味道聞著賊香,唐小麗帶著女兒,唐小娟的兒子大了就沒帶上,全家人好容易能聚在一起。
三舅眼看著老了。
三舅媽唏噓:“你媽媽以前多好強一個人,怎麽就這樣了呢?”
姥姥以前就是這樣走的,摔了一跤,再也沒醒來。
其實三舅媽跟於晚枝關係也很微妙,上一代有上一代的愛恨情仇,三舅媽這人在親戚中人緣不錯,但因為沒個孩子,到現在作為堂姐的於晚枝還在埋怨三舅媽呢,一見麵就要酸她幾句。
唐小娟問:“小妹,你那個攤子年後還要做嗎?”
這段時間她沒事總去看一眼陸老太太的生意怎麽樣,見到生意很不好,她就安心了。
陸家在這當口搶生意,也太過分些。
唐小麗正削蘋果,突然一個抬頭,看見姐姐一臉八卦的盯著她看:“怎麽了?”
唐小娟正麻溜往嘴裏塞羊肉卷,一邊吸氣一邊吃著肉說:“好吃,太好吃了,我這輩子沒吃這麽過癮的辣鍋,想想阿姨真不值當,一輩子辛辛苦苦,刻薄著全家人,沒想到自己現在躺在那裏吧。”
有點幸災樂禍的口吻。
說完親媽又看了一眼三舅,都是一個家裏長大的,差距也忒大了,三舅正樂嗬嗬的給鍋裏丟了一盤子藕片,又丟了一盤子土豆和平菇,給萌萌放不辣的鍋。
三舅就很大方,也許是沒有兒女的緣故,活的很瀟灑,對後輩都挺慷慨。
這會兒門衛也是正式工,待遇那些都不錯,早些年還有人給三舅介紹,那意思是三舅媽再生不出來,幹脆換個媳婦,每每都讓三舅給罵回去了。
碰上這種事一般人家裏都是雞飛狗跳,三舅媽從沒提過要收養自己娘家孩子的事情。
“吃吃吃,多吃點,葷菜咱們不能放開肚皮吃,素菜還能吃不起嗎?”三舅媽大方的很呐。
“三舅媽,我就喜歡您,您還記不記得,以前小妹總說要給你當閨女呢,可把我媽給氣的,每次拎她回去都哭天搶地的。”唐小娟說。
唐小麗:“你們試試,這就是我在學校外麵賣的東西了,不過咱們自家人吃,加了點肉。”
燉的時候就聞到味道了,好香。
唐小娟迫不及待嚐了一口羊肉:“不是我記憶中的涮羊肉的味道,可是小妹做的有小妹的味道,不太一樣的,也好吃。”
三舅媽:“有點辣,我不太能吃辣,不過吃起來味道很好,但我不能多吃。”
辣度可以調整。
唐小娟:“三舅,你就是想多吃點,我們也不會說你,不吃不喝不好好過日子的榜樣,看到了沒現在躺在醫院裏頭呢,全麵檢查也做了,腦部沒有什麽積血,也沒有壓迫腦神經,就連醫生都沒招了,你說說這人到底怎麽回事,也不知道憋了一口什麽氣,竟然還就不醒過來了。”
唐小麗:“我媽這性格能跟兒媳婦處好,老美跟蘇聯都能結成盟友。”
三舅媽笑著敲了她腦袋一個爆栗子,從小唐小麗也不在別人麵前埋汰她媽,但當著三舅三舅媽的麵,向來不吐不快。
對自己也不好,省了一輩子。
對子女也不好,能省就省。
對丈夫跟兄弟也很苛刻。
萌萌拿著小叉子,用清水涮土豆片,好奇的問:“老美跟蘇蘇是什麽,是我跟阿江那種關係嗎?”
大人們一臉錯愕,一直在認真吃東西的小家夥原來有默默在聽別人講話呢,唐小麗就一個爆笑,然後跟大家解釋。
“阿江是他們班一個小男生,總扯她小辮子,她說現在咽下這口氣,是因為打不過阿江,但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有朝一日她要把阿江剃成個光頭。”
眾人都笑了起來。
三舅:“跟我當兵時候去四川吃的火鍋差不多啊,味道很好,我覺得不夠辣,讓我再吃幾塊試試。”
三舅嚐了一口:“好辣,這味道很正,難怪咱小妹做生意能起來。”
三舅媽也嚐了一口,比了個大拇指:“好吃,麗麗你年後還去學校做生意嗎?”
說起這個,唐小麗又是愁容滿麵:“這幾天我去學校看了一眼,那邊說是下學期要開晚自習,不讓學生出來吃了,這樣一來學生隻能出來吃夜宵,下晚自習都八點半九點了,我這擺著小攤子那麽晚出去也不方便的。”
說是什麽保障學生的食品安全。
不過這樣做是對的,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嘛,萬一吃壞了腸胃咋辦?
聽到這裏唐小娟冷笑一聲:“嗬嗬。”
三舅媽狐疑的看向她,好奇心頓起:“你是什麽意思?”
唐小娟撇撇嘴:“你們可能不知道,但我的消息靈通,我知道的情況可不是這樣的。”
唐小麗長大了嘴巴,一臉八卦的看向大姐。
唐小娟說:“學校搞了個政策,給了個福利讓老師們輪流承包食堂當福利,這樣一來就關係到自己能掙多少錢的問題了,老師才不想學生出去吃飯呢,你想想千把個學生,關進學校一日三餐,強製性買餐票就餐哦,果然經濟一發展,人就會變壞。”
唐小麗也唏噓:“那我是徹底做不成生意了,非但如此,連校園外的小店不是也慘了?”
嗬嗬,難怪陸老太太生意慘淡。
她也算因禍得福,家裏沒備多少存貨。
可陸家老太太就不一樣了,生意慘淡沒掙錢,還虧進去材料成本。
唐小娟:“豈止,學校裏麵也在蓋房子造小賣部,估計能承包的都是學校領導的親戚,再過幾年小二子也要上初中咯,這讓人怎麽能放心把孩子送過去嘛。”
是啊,這可是學校的規定,人家一句“為了學生安全”,所有家長都得閉嘴。
唐小麗小時候班上還組織全班去看電影,可比自己買票貴多了,這種小事上麵自然也不會管,學校名正言順。
像唐小麗這樣推著攤子走的小攤販也還好,她是遊擊隊想去哪裏就去哪了,外麵門麵上那些人就慘了,以前生意可好著呢,有幾家靠著做學生生意都發了財,難怪招人眼紅。
做生意還真是應了眾人一句話,不穩定。
“你也不怕我私吞了。”唐小麗有些感動。
唐小娟咧嘴一笑,眼睛閃了閃,衝妹妹勾了勾手指頭,唐小麗還跟小時候一樣眼巴巴的湊過來。
一個爆栗子就敲唐小麗頭頂:“你敢!”
那是,唐小麗可不敢,大姐可太凶了。
回去路上。
唐小麗可對餅王什麽的太感興趣了,她可從來都不知道自己出身在這樣的世家呢。
“大姐,咱媽,咱親媽也會做餅嗎?”唐小麗現在對這個親媽也充滿了好奇。
“會,怎麽不會,咱媽可不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那是要擼起袖子進廚房操案板的,咱媽在的時候還有一個拿手活,就是蛋黃蓮蓉月餅,咱媽炒的蓮蓉可是整個羊城最好吃的蓮蓉,香而不膩,不像現在的蓮蓉餡兒齁甜,餅皮也不像現在的月餅要放幾天回油了才能吃,一出爐子,餅皮上麵就是油汪汪的,可是又不膩。”唐小娟小時候也是吃過好東西的,對現在的吃食根本瞧不上眼,可提到親生母親卻是一副神往之色。
“這幾十年咯,廠子裏也召回來當年的大師傅,可是沒人能夠做的出鼎記當年的味道了,所以這玩意兒你要收好,現在家裏的材料不多不夠你糟蹋的,等以後生活條件好了,有烤爐子有材料了,你再留著好好研究,做吃的沒那麽簡單,就算這些人弄走了方子,沒拜過餅王,也是做不出咱家當年那味道的。”
“嘿嘿。”唐小麗對親媽就更感興趣了:“拜餅王又是什麽?”
“那是咱家大師傅接班時候的第一門課,上一次拜餅王還是三十多年前,時間太久我也不記得了。”唐小娟一聲歎息,隻恨母親在世的時候沒有學上一招半式。
不過,那會兒特別困難,家裏連吃飽的東西都沒有了,上哪裏弄材料?
做餅,材料裏麵最重要的兩樣就是糖跟油。
“餅王祠當初差點沒被人砸了,後來族裏有老人把餅王排位藏了起來,現在風聲沒那麽緊了,又當祖宗排位拿出來放在祠堂,拜餅王的流程我也不清楚,隻聽族裏的老人說,隻有拜了餅王的傳人,才能做的出正宗的雞仔餅,才能炒出最醇香的蓮蓉餡。”
唐小娟沉吟片刻:“回頭我去找個老人問問。”
唐小麗頷首,對這位沒有在腦海中留下片段身影的母親也產生神往。
“大姐,你吃過雞仔餅嗎?”
“當然了,我小時候媽媽還做過呢。”
“那這個方子,要跟爸爸說嗎?”
“暫且不提,還不知道他兩到底怎麽想呢......”
“你對媽媽有印象嗎,媽媽是個什麽樣的人啊?”
“媽媽啊。”唐小娟那神色很神往,但可能印象也不大深,想了想居然說:“是個很好的人。”
“.......”
——————
連唐爸聽到這個數字,都大驚失色。
“這麽多?”
“看來您是真的沒數,就是這麽多,我跟小大姐兩人收拾了一整天才收拾出來的,家裏頭好多東西都給你們扔了,現在看著舒服多了,運下去的垃圾,朱大爺都運了好幾車才運走,我把報紙都給他了,省得人家埋怨。”唐小麗神清氣爽。
“應該的應該的。”唐爸接過來這些錢,捂手裏頭都燙手:“這錢要怎麽放啊。”
老唐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錢。
朱大爺這輩子也沒見過這麽多垃圾,光垃圾車都運了十來車。
這會兒別說一萬塊,好多家庭連一千塊都拿不出來,而於晚枝平常慣會賣慘,全家都跟著她像苦行僧一樣過日子。
唐小娟把所有的錢塞給唐爸。
“一萬五千三百七,整數,咱們存著都是大團結,您瞧瞧有多少,我實在是不想講,未必就連您都沒數,衣櫃裏頭二十年前單位發的毛巾都有,足足有五十幾條,擺攤賣貨都夠夠的了,就不給你換換,就你那條毛巾都掛不住水,好歹也換條新的吧,您這輩子是不是就隻用過這條毛巾了?”
唐爸一噎,頓時無話。
還真是,人活了六十幾歲,唯一一條單獨用的毛巾,用了超過十五年,唐爸為了省著點,洗臉就從來不用,也就洗澡擦擦身體的時候才用一下,那毛巾一曬幹,就跟塊幹海帶皮一樣,硬邦邦的。
唐小麗又說:“家裏頭舊報紙都有幾百斤,賣廢品站人家都不要,全長黴了,這些東西都是有黴菌,長期跟這種東西生活在一起會生病的,您也來醫院了好歹做個身體檢查吧。”
唐爸又是驚訝不已。
他疼老婆,可也疼兒孫,想不到這些年全家人受苦,換來的竟然是老婆子偷偷的存了這麽多東西,這麽多的錢。
等他回到家的時候才知道子女們幫他們做了什麽。
家裏頭被兩個女兒扔的扔賣的賣了,別提多清爽,就連平常話多愛鬥嘴的王明明,最近心情都肉眼可見好了起來,心情一好人都勤勞了起來,媛媛帶著幾個孫子輩的開始搞衛生,把窗戶給擦了,牆麵上糊著的報紙也扯了,唐大虎買來了白紙糊在牆麵上,跟他羨慕的小閨女家的大單間也沒差了。
因母親生病一耽擱,中間怎麽都提不起興趣來,唐小麗的麻辣燙生意隻能提前半個月結束。
唐爸也正式辦了退休在醫院照顧唐媽。
姐妹兩個走的更近了些。
三舅過來了一趟,看於晚枝還沒醒來,也是唏噓。
不過三舅三舅媽跟於晚枝感情也一般,好像全家跟她感情都挺一般的,除了唐爸心情差點,其他人似乎都沒受到什麽影響。
周日唐小麗甚至約了唐小娟姐妹兩個去三舅家涮火鍋。
鍋底是唐小麗自己煮的高湯,原來炒的火鍋料沒用完帶上一起煮,味道聞著賊香,唐小麗帶著女兒,唐小娟的兒子大了就沒帶上,全家人好容易能聚在一起。
三舅眼看著老了。
三舅媽唏噓:“你媽媽以前多好強一個人,怎麽就這樣了呢?”
姥姥以前就是這樣走的,摔了一跤,再也沒醒來。
其實三舅媽跟於晚枝關係也很微妙,上一代有上一代的愛恨情仇,三舅媽這人在親戚中人緣不錯,但因為沒個孩子,到現在作為堂姐的於晚枝還在埋怨三舅媽呢,一見麵就要酸她幾句。
唐小娟問:“小妹,你那個攤子年後還要做嗎?”
這段時間她沒事總去看一眼陸老太太的生意怎麽樣,見到生意很不好,她就安心了。
陸家在這當口搶生意,也太過分些。
唐小麗正削蘋果,突然一個抬頭,看見姐姐一臉八卦的盯著她看:“怎麽了?”
唐小娟正麻溜往嘴裏塞羊肉卷,一邊吸氣一邊吃著肉說:“好吃,太好吃了,我這輩子沒吃這麽過癮的辣鍋,想想阿姨真不值當,一輩子辛辛苦苦,刻薄著全家人,沒想到自己現在躺在那裏吧。”
有點幸災樂禍的口吻。
說完親媽又看了一眼三舅,都是一個家裏長大的,差距也忒大了,三舅正樂嗬嗬的給鍋裏丟了一盤子藕片,又丟了一盤子土豆和平菇,給萌萌放不辣的鍋。
三舅就很大方,也許是沒有兒女的緣故,活的很瀟灑,對後輩都挺慷慨。
這會兒門衛也是正式工,待遇那些都不錯,早些年還有人給三舅介紹,那意思是三舅媽再生不出來,幹脆換個媳婦,每每都讓三舅給罵回去了。
碰上這種事一般人家裏都是雞飛狗跳,三舅媽從沒提過要收養自己娘家孩子的事情。
“吃吃吃,多吃點,葷菜咱們不能放開肚皮吃,素菜還能吃不起嗎?”三舅媽大方的很呐。
“三舅媽,我就喜歡您,您還記不記得,以前小妹總說要給你當閨女呢,可把我媽給氣的,每次拎她回去都哭天搶地的。”唐小娟說。
唐小麗:“你們試試,這就是我在學校外麵賣的東西了,不過咱們自家人吃,加了點肉。”
燉的時候就聞到味道了,好香。
唐小娟迫不及待嚐了一口羊肉:“不是我記憶中的涮羊肉的味道,可是小妹做的有小妹的味道,不太一樣的,也好吃。”
三舅媽:“有點辣,我不太能吃辣,不過吃起來味道很好,但我不能多吃。”
辣度可以調整。
唐小娟:“三舅,你就是想多吃點,我們也不會說你,不吃不喝不好好過日子的榜樣,看到了沒現在躺在醫院裏頭呢,全麵檢查也做了,腦部沒有什麽積血,也沒有壓迫腦神經,就連醫生都沒招了,你說說這人到底怎麽回事,也不知道憋了一口什麽氣,竟然還就不醒過來了。”
唐小麗:“我媽這性格能跟兒媳婦處好,老美跟蘇聯都能結成盟友。”
三舅媽笑著敲了她腦袋一個爆栗子,從小唐小麗也不在別人麵前埋汰她媽,但當著三舅三舅媽的麵,向來不吐不快。
對自己也不好,省了一輩子。
對子女也不好,能省就省。
對丈夫跟兄弟也很苛刻。
萌萌拿著小叉子,用清水涮土豆片,好奇的問:“老美跟蘇蘇是什麽,是我跟阿江那種關係嗎?”
大人們一臉錯愕,一直在認真吃東西的小家夥原來有默默在聽別人講話呢,唐小麗就一個爆笑,然後跟大家解釋。
“阿江是他們班一個小男生,總扯她小辮子,她說現在咽下這口氣,是因為打不過阿江,但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有朝一日她要把阿江剃成個光頭。”
眾人都笑了起來。
三舅:“跟我當兵時候去四川吃的火鍋差不多啊,味道很好,我覺得不夠辣,讓我再吃幾塊試試。”
三舅嚐了一口:“好辣,這味道很正,難怪咱小妹做生意能起來。”
三舅媽也嚐了一口,比了個大拇指:“好吃,麗麗你年後還去學校做生意嗎?”
說起這個,唐小麗又是愁容滿麵:“這幾天我去學校看了一眼,那邊說是下學期要開晚自習,不讓學生出來吃了,這樣一來學生隻能出來吃夜宵,下晚自習都八點半九點了,我這擺著小攤子那麽晚出去也不方便的。”
說是什麽保障學生的食品安全。
不過這樣做是對的,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嘛,萬一吃壞了腸胃咋辦?
聽到這裏唐小娟冷笑一聲:“嗬嗬。”
三舅媽狐疑的看向她,好奇心頓起:“你是什麽意思?”
唐小娟撇撇嘴:“你們可能不知道,但我的消息靈通,我知道的情況可不是這樣的。”
唐小麗長大了嘴巴,一臉八卦的看向大姐。
唐小娟說:“學校搞了個政策,給了個福利讓老師們輪流承包食堂當福利,這樣一來就關係到自己能掙多少錢的問題了,老師才不想學生出去吃飯呢,你想想千把個學生,關進學校一日三餐,強製性買餐票就餐哦,果然經濟一發展,人就會變壞。”
唐小麗也唏噓:“那我是徹底做不成生意了,非但如此,連校園外的小店不是也慘了?”
嗬嗬,難怪陸老太太生意慘淡。
她也算因禍得福,家裏沒備多少存貨。
可陸家老太太就不一樣了,生意慘淡沒掙錢,還虧進去材料成本。
唐小娟:“豈止,學校裏麵也在蓋房子造小賣部,估計能承包的都是學校領導的親戚,再過幾年小二子也要上初中咯,這讓人怎麽能放心把孩子送過去嘛。”
是啊,這可是學校的規定,人家一句“為了學生安全”,所有家長都得閉嘴。
唐小麗小時候班上還組織全班去看電影,可比自己買票貴多了,這種小事上麵自然也不會管,學校名正言順。
像唐小麗這樣推著攤子走的小攤販也還好,她是遊擊隊想去哪裏就去哪了,外麵門麵上那些人就慘了,以前生意可好著呢,有幾家靠著做學生生意都發了財,難怪招人眼紅。
做生意還真是應了眾人一句話,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