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節
家屬樓來了個大美人[八零]/大院嬌美人[年代] 作者:溜溜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明明給她倒了一杯涼白開。
阿蓮在店裏坐下慢慢喝了起來,王明明覺得她姿勢很優雅,跟自家婆婆一個年紀,說話卻從不大嗓門,走路不疾不徐的,臉上總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看著格外不同,不過她這會兒在忙,也就顧不上看阿蓮。
看見王明明在忙,阿蓮喝完水也過去幫忙,她做飯的手藝一般,但是手腳是很麻利的,王明明衝她感激一瞥,笑容滿麵:“阿嬸,不用不好意思,冰水我們店裏多的是。”
阿蓮這才說:“我腸胃不好,不敢吃冰。”
等唐小麗來時,王明明已經忙過一撥了。
唐小麗問:“阿嬸,今天要多少,你今天第一天做,少整點兒沒關係?”
阿蓮掏出來小本本,把她要的量報出來,唐小麗才注意到她的字跡很好看,她按照份量把東西都稱給了阿蓮。
又把以前做生意用的小推車借給阿蓮用。
這次進貨主要是雲絲、藕片、捆雞、海帶,因為是起步階段,唐小麗還擔心她做不下去,預留出來的利潤也不多,表嬸找來了四個搪瓷盆子,裝的滿滿當當,又拿出四個罩子罩上麵,遠遠看上去像個小蚊帳,阿蓮在推車上頭支起來了跟杆子,又綁了個雨傘上去,剛好遮住了太陽。
羊城這個天氣,唐小麗都怕她中暑,出門之前還看著阿蓮推車從容走的背影。
王明明說:“我覺得阿嬸跟一般人不一樣。”
她把阿蓮進店裏來的一舉一動都說了,這麽熱的天很少有人自律到不貪冰,但她就因為腸胃不好,就能忍住。
能克製住自己的人,意誌力應該是很強大的。
唐小娟之前也提過,願意給她開到三十的工資並非她是個冤大頭,吳愛蓮跟別的保姆還不一樣有點知識,能幫唐小麗輔導孩子功課。
聽說吳愛蓮本來讀過小學,中間雖說荒廢了一陣,孩子從小開始她來教,大點了以後她又跟著學,越學越多,輔導到孩子小學畢業都不成問題,就這方麵唐小娟都不如她,這放在後世還是個私教呢。
唐小麗隻說:“以後看著阿嬸要客氣一點。”
她也覺得吳愛蓮不一般。
作者有話說:
阿蓮是第一代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嗎?
其實那個年代有自梳女,可以查查這些人的曆史,年輕時候給宗族也做過很多貢獻,晚年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顧。
第68章
阿蓮出了火車站,專門往居民區多的地方走。
走了大概二十多分鍾,到達了一片居民區多的地方,這時候太陽漸漸往西,樹蔭底下涼快的很,樹底下坐著的許多都是在納涼的居民。
阿蓮走到一處大樹蔭底下才停下。
周圍有人在下象棋,有人在拍著蒲扇聊天,這個天氣一般人都沒有胃口,幾個老人在聊去哪裏打點井水喝,涼快涼快。
路邊的阿蓮吆喝了一聲:“賣涼菜,好吃的涼菜賣了,有豆腐絲有海帶捆雞藕片咯——”
聲音不大,但周圍的人都能聽得見。
先是有個老太太注意到了,看了一眼阿蓮車上的東西,搞著小罩子罩住的,看不清。
老太太拿下了罩子,看著裏麵的涼菜,紅油辣乎乎的樣子,確實勾人食欲。
“辣不辣,我家老頭子吃不了太辣。”
“香辣,辣味肯定是有的,這個紅油主要是調味。”阿蓮很大方,用剪刀剪開一塊藕片,用竹簽子戳出來,讓老太太嚐。
很多人以為粵省人喜愛清淡食物就不能食辣,其實不然,少量的辣味很多人也是很吃的。
這老太太一瞧她這打扮,頭發梳的幹幹淨淨的,衣服也穿的整整齊齊,這個天氣很多人不甚講究,頭發上通常有頭油味,阿蓮的頭上卻是很清爽,用剪刀剪開藕片的姿勢也很講究,還用簽字戳起來。
這一帶都是工廠和機關大院的家屬樓,這個點在下麵乘涼的也都是退休工人,許多人還是很講衛生的。
就比如說這個老太太,看見阿蓮這動作,便心生出幾分好感。
她用手拈起小塊藕片丟進嘴裏。
先是一股子香味,再就是各種調料的味道,味道比較重,也比較符合這個年紀老年人的口味,老太太覺得不辣而且很好吃。
“怎麽賣呢?”老太太問。
“藕片和捆雞一毛二半斤,兩毛錢一斤,雲絲跟海帶一毛錢半斤,一毛八一斤。”藕片跟捆雞價格要貴一點,雲絲和海帶便宜些,進貨價格也要稍微便宜一些。
這個價格有點貴,不過看看這菜裏頭的紅油,調料也沒少下,這個價格也算合理。
加上這邊也都是不差錢的人,老太太稱了半斤藕片,半斤捆雞,阿蓮給她算的一斤的價格,於是老太太樂嗬嗬的走了。
這一單,阿蓮至少要賺翻倍,唐小麗批發給她的價格才一毛一斤。
很快,也來了其他人來試吃,阿蓮都是大大方方的剪開藕片給人試,試過大部分也都買了,因為一斤的價格比半斤要優惠很多,一般人都是買一斤的,不到一小時,阿蓮出來的時候推著的大概二十斤涼菜,就見了底。
阿蓮數了數錢,嘴角微微翹起,準備明天多進點貨,就在這個時候最開始買涼菜的老太太小跑著過來。
“哎,那個那個同誌,你等等,等等。”
阿蓮本來是推著車子的,聽到聲音回過頭。
“就問問你,還有沒有豆腐塊?”老太太快步走到攤子前,一看竟然沒有了。
四樣,一樣才五斤,一人一斤也就夠賣二十個人而已,早就賣見底了。
老太太看到墊底的涼菜,一臉失望,剛才孫子放學回來,大呼好吃,龍卷殘雲一樣就吃完了,這還沒等到兒子媳婦下班呢,菜就沒有了,她本來打算再買點的,誰知道就磨蹭了一會兒,這菜就被賣光了?
“沒有了呢,這東西放了蔥蒜不耐放,我也不敢弄太多。”
“那你明天幾點過來?”老太太問。
“也是這個時候。”阿蓮注意到,另外還有一些人豎起耳朵再聽呢,明天早點過去,多進點貨才好。
.......
第二天阿蓮早早就過去。
因為是現做的,王明明要問今年阿蓮要的量,才好做。
阿蓮報了一個讓王明明都意外的數字:“今年來五樣,一樣六斤吧。”
她指了幾樣出來。
昨天賣的好的藕片還額外加了一斤,要了七斤。
王明明有些意外:“阿嬸,昨天的都賣掉了?”
阿蓮點點頭,昨天算了一筆賬,光那些都賺了一塊五六,今天多要點,應該能賺兩塊錢,王明明做的涼菜口味好,客人吃了都讚不絕口。
她知道唐小麗為了照顧她,幾乎是沒賺什麽錢,她也不好意思。
於是來早一點,看看店裏有什麽要幫忙的,剛好上午王明明這會兒是最忙的時候,阿蓮主動開口問哪裏需要做,她也就不客氣了。
“阿嬸,那你就幫我刮一下蓮藕皮。”
“這一堆?”
“對對,泥都洗幹淨了刮。”
不一會兒,阿蓮就把蓮藕皮給刮好了,又按照王明明的指示切片,切片後燒大火煮。
蓮藕是加了鹵肉的鹵汁的,因此味道要比簡單的涼拌要好吃許多,煮到糯軟然後一起涼拌。
這個天氣涼菜加了蔥花跟蒜蓉,都不能久放,通常是一個下午要賣完,不然放到晚上就會發酸,王明明一邊說,阿蓮也都記在心裏。
其實王明明也不怕人偷師學走,做好藕片的秘訣在於鹵汁,好吃的涼菜的秘訣在於調味,光鹵汁的製作方法都複雜的不得了,過老鹵又是一道兩道的工序,紅油的製作要講究火候,豈會是別人看上一兩眼就能學會的。
切菜,涼拌,試味,今天王明明還叫阿蓮幫忙試了下味道。
阿蓮除了誇好吃,已經不會說別的了。
除了涼菜,王明明的鹵菜也是一絕,每天一個豬頭鹵好,剩下的鹵汁還能做鹵素菜!
等阿蓮一走,王明明美滋滋的想,這個月她的進賬肯定也不少。
再攢攢,家裏都可以添置個電視機了。
孩子還太小,電視機要不要這麽早買呢,等小姑子回來問問她意見好了。
錢存著也是好的,攢幾年說不定還能換個房子。
........
——————
於家宗祠是七九年翻修的。
唐小麗去看長輩的時候也順便看了一眼,處在後世的鬧市區,青磚大瓦房,門口的柱子上還有被人砸過和燒過的痕跡,唐小麗的目光留在柱子上良久。
這段時間唐小麗也在努力去還原母親當年的手藝,蓮蓉月餅,雞仔餅,老婆餅這三樣起碼能做出母親在的時候七成功底。
三舅召集了長輩試餅,連吃過的長輩都沒有什麽意見。
但經過了數十年的動蕩,所有人對複興鼎記幾乎不抱有什麽期望。
唐小麗問過長輩,要拜餅王祠,繼承母親於宛寧的衣缽,便要改姓。
這事兒問過老唐,老唐意見倒是不大。
於晚枝說:“現在都新社會了,拜什麽餅王。”
她聽說唐小麗要振興鼎記,震撼的不得了,她小時候是看著鼎記掌櫃進進出出,都覺得很氣派,更別說鼎記老板,當年在羊城他們可是擁有幾條街的巨富,他們這種屬於於姓旁支的,從小就在鼎記做事,現在想起鼎記風光時,都覺得跟一場夢境一樣。
老唐卻說:“族中長輩都覺得沒意見,你有意見?”
他想不通,妻子為什麽在這件事情上有不同看法。
“她什麽時候問過族中長輩意見了?”於晚枝這心裏頭酸溜溜的,滿是看法,唐小麗開店也不帶上她,要複興鼎記她都不知道,按她現在的家庭地位,當個掌櫃起碼夠資格吧,於晚枝覺得自己這回能爭取一把。
“你不信自己去問問?”
於晚枝去問了,果然族中長輩都是支持的。
好嘛,又把她這個當媽的甩到了一邊。
拜宗祠這天,族中現在還在的長輩都出席了,自然於晚枝也是要去的。
宗祠的位置在馬家村,聽說太平天國以前這裏的人都姓馬,天王帶人過來掃了一圈,人都跑光了,後來是於家人搬了過來,自此後就定居在這裏。
前幾年宗祠被人砸得房梁都歪了,這幾年找了年輕一輩會木工會瓦工的又給修繕了一下,但已經不見當日的風光。
放過鞭炮,祭過三牲,三跪九叩以後長輩掏出一張紙,嘴裏念念叨叨著祝詞。
阿蓮在店裏坐下慢慢喝了起來,王明明覺得她姿勢很優雅,跟自家婆婆一個年紀,說話卻從不大嗓門,走路不疾不徐的,臉上總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看著格外不同,不過她這會兒在忙,也就顧不上看阿蓮。
看見王明明在忙,阿蓮喝完水也過去幫忙,她做飯的手藝一般,但是手腳是很麻利的,王明明衝她感激一瞥,笑容滿麵:“阿嬸,不用不好意思,冰水我們店裏多的是。”
阿蓮這才說:“我腸胃不好,不敢吃冰。”
等唐小麗來時,王明明已經忙過一撥了。
唐小麗問:“阿嬸,今天要多少,你今天第一天做,少整點兒沒關係?”
阿蓮掏出來小本本,把她要的量報出來,唐小麗才注意到她的字跡很好看,她按照份量把東西都稱給了阿蓮。
又把以前做生意用的小推車借給阿蓮用。
這次進貨主要是雲絲、藕片、捆雞、海帶,因為是起步階段,唐小麗還擔心她做不下去,預留出來的利潤也不多,表嬸找來了四個搪瓷盆子,裝的滿滿當當,又拿出四個罩子罩上麵,遠遠看上去像個小蚊帳,阿蓮在推車上頭支起來了跟杆子,又綁了個雨傘上去,剛好遮住了太陽。
羊城這個天氣,唐小麗都怕她中暑,出門之前還看著阿蓮推車從容走的背影。
王明明說:“我覺得阿嬸跟一般人不一樣。”
她把阿蓮進店裏來的一舉一動都說了,這麽熱的天很少有人自律到不貪冰,但她就因為腸胃不好,就能忍住。
能克製住自己的人,意誌力應該是很強大的。
唐小娟之前也提過,願意給她開到三十的工資並非她是個冤大頭,吳愛蓮跟別的保姆還不一樣有點知識,能幫唐小麗輔導孩子功課。
聽說吳愛蓮本來讀過小學,中間雖說荒廢了一陣,孩子從小開始她來教,大點了以後她又跟著學,越學越多,輔導到孩子小學畢業都不成問題,就這方麵唐小娟都不如她,這放在後世還是個私教呢。
唐小麗隻說:“以後看著阿嬸要客氣一點。”
她也覺得吳愛蓮不一般。
作者有話說:
阿蓮是第一代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嗎?
其實那個年代有自梳女,可以查查這些人的曆史,年輕時候給宗族也做過很多貢獻,晚年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顧。
第68章
阿蓮出了火車站,專門往居民區多的地方走。
走了大概二十多分鍾,到達了一片居民區多的地方,這時候太陽漸漸往西,樹蔭底下涼快的很,樹底下坐著的許多都是在納涼的居民。
阿蓮走到一處大樹蔭底下才停下。
周圍有人在下象棋,有人在拍著蒲扇聊天,這個天氣一般人都沒有胃口,幾個老人在聊去哪裏打點井水喝,涼快涼快。
路邊的阿蓮吆喝了一聲:“賣涼菜,好吃的涼菜賣了,有豆腐絲有海帶捆雞藕片咯——”
聲音不大,但周圍的人都能聽得見。
先是有個老太太注意到了,看了一眼阿蓮車上的東西,搞著小罩子罩住的,看不清。
老太太拿下了罩子,看著裏麵的涼菜,紅油辣乎乎的樣子,確實勾人食欲。
“辣不辣,我家老頭子吃不了太辣。”
“香辣,辣味肯定是有的,這個紅油主要是調味。”阿蓮很大方,用剪刀剪開一塊藕片,用竹簽子戳出來,讓老太太嚐。
很多人以為粵省人喜愛清淡食物就不能食辣,其實不然,少量的辣味很多人也是很吃的。
這老太太一瞧她這打扮,頭發梳的幹幹淨淨的,衣服也穿的整整齊齊,這個天氣很多人不甚講究,頭發上通常有頭油味,阿蓮的頭上卻是很清爽,用剪刀剪開藕片的姿勢也很講究,還用簽字戳起來。
這一帶都是工廠和機關大院的家屬樓,這個點在下麵乘涼的也都是退休工人,許多人還是很講衛生的。
就比如說這個老太太,看見阿蓮這動作,便心生出幾分好感。
她用手拈起小塊藕片丟進嘴裏。
先是一股子香味,再就是各種調料的味道,味道比較重,也比較符合這個年紀老年人的口味,老太太覺得不辣而且很好吃。
“怎麽賣呢?”老太太問。
“藕片和捆雞一毛二半斤,兩毛錢一斤,雲絲跟海帶一毛錢半斤,一毛八一斤。”藕片跟捆雞價格要貴一點,雲絲和海帶便宜些,進貨價格也要稍微便宜一些。
這個價格有點貴,不過看看這菜裏頭的紅油,調料也沒少下,這個價格也算合理。
加上這邊也都是不差錢的人,老太太稱了半斤藕片,半斤捆雞,阿蓮給她算的一斤的價格,於是老太太樂嗬嗬的走了。
這一單,阿蓮至少要賺翻倍,唐小麗批發給她的價格才一毛一斤。
很快,也來了其他人來試吃,阿蓮都是大大方方的剪開藕片給人試,試過大部分也都買了,因為一斤的價格比半斤要優惠很多,一般人都是買一斤的,不到一小時,阿蓮出來的時候推著的大概二十斤涼菜,就見了底。
阿蓮數了數錢,嘴角微微翹起,準備明天多進點貨,就在這個時候最開始買涼菜的老太太小跑著過來。
“哎,那個那個同誌,你等等,等等。”
阿蓮本來是推著車子的,聽到聲音回過頭。
“就問問你,還有沒有豆腐塊?”老太太快步走到攤子前,一看竟然沒有了。
四樣,一樣才五斤,一人一斤也就夠賣二十個人而已,早就賣見底了。
老太太看到墊底的涼菜,一臉失望,剛才孫子放學回來,大呼好吃,龍卷殘雲一樣就吃完了,這還沒等到兒子媳婦下班呢,菜就沒有了,她本來打算再買點的,誰知道就磨蹭了一會兒,這菜就被賣光了?
“沒有了呢,這東西放了蔥蒜不耐放,我也不敢弄太多。”
“那你明天幾點過來?”老太太問。
“也是這個時候。”阿蓮注意到,另外還有一些人豎起耳朵再聽呢,明天早點過去,多進點貨才好。
.......
第二天阿蓮早早就過去。
因為是現做的,王明明要問今年阿蓮要的量,才好做。
阿蓮報了一個讓王明明都意外的數字:“今年來五樣,一樣六斤吧。”
她指了幾樣出來。
昨天賣的好的藕片還額外加了一斤,要了七斤。
王明明有些意外:“阿嬸,昨天的都賣掉了?”
阿蓮點點頭,昨天算了一筆賬,光那些都賺了一塊五六,今天多要點,應該能賺兩塊錢,王明明做的涼菜口味好,客人吃了都讚不絕口。
她知道唐小麗為了照顧她,幾乎是沒賺什麽錢,她也不好意思。
於是來早一點,看看店裏有什麽要幫忙的,剛好上午王明明這會兒是最忙的時候,阿蓮主動開口問哪裏需要做,她也就不客氣了。
“阿嬸,那你就幫我刮一下蓮藕皮。”
“這一堆?”
“對對,泥都洗幹淨了刮。”
不一會兒,阿蓮就把蓮藕皮給刮好了,又按照王明明的指示切片,切片後燒大火煮。
蓮藕是加了鹵肉的鹵汁的,因此味道要比簡單的涼拌要好吃許多,煮到糯軟然後一起涼拌。
這個天氣涼菜加了蔥花跟蒜蓉,都不能久放,通常是一個下午要賣完,不然放到晚上就會發酸,王明明一邊說,阿蓮也都記在心裏。
其實王明明也不怕人偷師學走,做好藕片的秘訣在於鹵汁,好吃的涼菜的秘訣在於調味,光鹵汁的製作方法都複雜的不得了,過老鹵又是一道兩道的工序,紅油的製作要講究火候,豈會是別人看上一兩眼就能學會的。
切菜,涼拌,試味,今天王明明還叫阿蓮幫忙試了下味道。
阿蓮除了誇好吃,已經不會說別的了。
除了涼菜,王明明的鹵菜也是一絕,每天一個豬頭鹵好,剩下的鹵汁還能做鹵素菜!
等阿蓮一走,王明明美滋滋的想,這個月她的進賬肯定也不少。
再攢攢,家裏都可以添置個電視機了。
孩子還太小,電視機要不要這麽早買呢,等小姑子回來問問她意見好了。
錢存著也是好的,攢幾年說不定還能換個房子。
........
——————
於家宗祠是七九年翻修的。
唐小麗去看長輩的時候也順便看了一眼,處在後世的鬧市區,青磚大瓦房,門口的柱子上還有被人砸過和燒過的痕跡,唐小麗的目光留在柱子上良久。
這段時間唐小麗也在努力去還原母親當年的手藝,蓮蓉月餅,雞仔餅,老婆餅這三樣起碼能做出母親在的時候七成功底。
三舅召集了長輩試餅,連吃過的長輩都沒有什麽意見。
但經過了數十年的動蕩,所有人對複興鼎記幾乎不抱有什麽期望。
唐小麗問過長輩,要拜餅王祠,繼承母親於宛寧的衣缽,便要改姓。
這事兒問過老唐,老唐意見倒是不大。
於晚枝說:“現在都新社會了,拜什麽餅王。”
她聽說唐小麗要振興鼎記,震撼的不得了,她小時候是看著鼎記掌櫃進進出出,都覺得很氣派,更別說鼎記老板,當年在羊城他們可是擁有幾條街的巨富,他們這種屬於於姓旁支的,從小就在鼎記做事,現在想起鼎記風光時,都覺得跟一場夢境一樣。
老唐卻說:“族中長輩都覺得沒意見,你有意見?”
他想不通,妻子為什麽在這件事情上有不同看法。
“她什麽時候問過族中長輩意見了?”於晚枝這心裏頭酸溜溜的,滿是看法,唐小麗開店也不帶上她,要複興鼎記她都不知道,按她現在的家庭地位,當個掌櫃起碼夠資格吧,於晚枝覺得自己這回能爭取一把。
“你不信自己去問問?”
於晚枝去問了,果然族中長輩都是支持的。
好嘛,又把她這個當媽的甩到了一邊。
拜宗祠這天,族中現在還在的長輩都出席了,自然於晚枝也是要去的。
宗祠的位置在馬家村,聽說太平天國以前這裏的人都姓馬,天王帶人過來掃了一圈,人都跑光了,後來是於家人搬了過來,自此後就定居在這裏。
前幾年宗祠被人砸得房梁都歪了,這幾年找了年輕一輩會木工會瓦工的又給修繕了一下,但已經不見當日的風光。
放過鞭炮,祭過三牲,三跪九叩以後長輩掏出一張紙,嘴裏念念叨叨著祝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