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節
家屬樓來了個大美人[八零]/大院嬌美人[年代] 作者:溜溜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臨走之前鄭冬梅把母女兩人送去車站,買了些家裏用的東西叫她們帶回去,也省得回去以後滿村子的宣傳她的“惡行”,這會兒做生意還是很講人緣,鄭冬梅老家離羊城不遠,她還是怕同鄉嘴裏傳出來的自己是不堪的,另外跟母女兩個講,以後若還是來打秋風,生活費就不給了。
恩威並施,鄭母這才住了嘴。
就算她收斂了一點,這幾天在家裏念念叨叨的也沒個完,她看鄭冬梅做什麽都不順眼,覺得她這也是浪費那也夠浪費,生活習慣還跟解放前一樣,就連鄭冬梅上個廁所用點衛生紙也要說半天,把鄭冬梅給氣得,本來說讓她們住半個月才走的,最後住了三四天就走了。
人送到了汽車站,上了車才覺得耳根子徹底清靜。
回來以後跟於小麗說:“估計以後還會有親戚來,煩都要煩死我了。”
於小麗正想打聽這個大八卦呢,眼睛亮亮的:“那是你親娘,我看你說她的時候,也不像我想象中那樣——”
沒有於晚枝那樣強勢,也不像於晚枝那樣滿嘴跑的都是火車,甚至看得出來有些怕女兒。
“你以為以前就是這樣的嗎?”鄭冬梅冷笑:“才不是,她打我打到了二十歲。”
“真是看不出來,那你就任她打?”
“一個人,被打了二十年,也就沒有反抗的力氣了,我小時候很怕她的,別看她一副可憐兮兮老太太樣,但凡我爸沒過世,或者她自己有自食其力的能力,絕不可能跟我這樣低頭,你看看她跟阿紅怎麽講話,再看看跟你怎麽講話就知道了,她心裏有數,知道什麽時候能得罪,什麽人不能得罪的。”
“那倒是挺難處的。”於小麗搬著井水泡過的西瓜,進了廚房切開了半邊,又從中間劈開了用勺子舀來吃,跟鄭冬梅一人搬著一個大西瓜,往門口一坐,農村裏麵很多婦人傍晚就這樣坐在屋簷下聊天。
“那她們來幹嘛,怎麽找到你的。”
“許峰回去了,沒找到阿紅,就把我在哪裏的消息跟她們一說,還不是跟狗聞到點腥臭味兒就跟著過來了,信不信過幾天舅舅舅媽,姨媽什麽的都會來我家,勸我跟她們和好,我怎麽可能再走回頭路?”
於小麗嘖嘖稱奇:“那你舅舅舅媽他們也肯幫他們,圖個什麽好處啊。”
鄭冬梅旁邊放著個小碗,把西瓜挖出來以後一塊塊的擱在小碗裏頭。
“自然有好處,不是看我沒孩子嘛,八成又要來說,你不如養著阿菊的孩子,以後讓親侄子給你養老不是更好,真是笑話,我真喜歡孩子不知道找個沒根沒底的收養?收個親戚家的孩子,還別說等我老了動不了,隻要錢交出去,命就不是我自己的了,我看的透,有沒有孩子不打緊,有錢才是最重要的,不掙錢不孝順的孩子,站滿屋子有什麽用,說不定長大了還是個負擔。”
阿紅在旁邊翻著地,聽的目瞪口呆。
農村人都講究要多生娃,說是這樣以後多個孩子伺候。
“阿紅別翻了,洗洗手過來吃西瓜。”鄭冬梅把舀出來的那一半西瓜推到阿紅麵前。
晶晶就在不遠處玩泥巴,阿紅想了想在水管子裏頭接了點水把手洗了,拿著碗走到晶晶跟前,一塊一塊的喂她吃,晶晶吃一口就要對媽媽笑一陣,阿紅又把碗裏剩下的一點湯汁喂給晶晶喝了,最後才端著碗回來,也坐在屋簷底下聽她們講話。
今年夏天沒怎麽下雨,西瓜挺甜。
鄭冬梅指著麵前那塊空地問:“這邊種什麽?”
阿紅說:“依次過去,種大蒜,小蔥,香菜,那邊種上一片小白菜,不過菜也不多,炒菜肯定不夠,平常炒菜的要跟村裏人去買。”
鄭冬梅笑:“種這麽點不夠啊,還不如種花,種花好看。”
阿紅很認真的去想這個問題。
鄭冬梅跟她說:“你要是想種塊菜地,就去別人家租一塊,尹阿婆家的地種多了都吃不完,自己家門口種點花好看。”
阿紅就不說話了,也在屋簷底下坐著吃瓜聽她們閑聊。
“那要是你舅舅姨媽們來了怎麽辦?”於小麗又問。
“來了就來了,好吃好喝一頓,然後送去汽車站,這人真要豁出去了沒那麽難,我又不是沒養我媽,她哪怕去打官司也告不贏我的,我每月給她十塊錢,還不滿足我就不給了,這次也是跟她說了這話,我媽還是怕我不給,灰溜溜就走了,臨走之前還想順我幾件衣服才走呢。”
“你媽來找你幹嘛?”
“還不是為了我妹妹?”鄭冬梅撇撇嘴:“說是家裏的孩子要去縣城上小學,要借讀費,阿菊在家裏也掙不到錢,想叫我給她安排個工作,我說我車隊裏麵隻有司機,要麽學開車我帶她做,要麽給我當保姆,阿紅做什麽她就要做什麽。”
結果阿菊本來信心百倍,覺得自己能做得來這個保姆,在這裏住了幾天,跟著阿紅做了幾天活,才知道有多辛苦,比她在家的時候辛苦多了。
私底下又跟鄭母埋怨了很久姐姐的狠心。
阿紅聽了也不忿:“都是閨女,姨婆就是偏心,從小到大都是阿梅掙錢養家,她從不記阿梅的好,每次一說起來,都說我阿菊怎樣怎樣,若說他們養孩子圖的是養老,阿菊也沒有給她養到什麽老,反倒是姨婆一直給她帶著孩子,從生下來帶到現在,一個帶完帶第二個,要我說養孩子做什麽,像阿菊那樣的,從小啃老的啃到大,還圖她養老,一大把年紀了還在奔著給她幹活呢。”
把個西瓜跟仇人一樣戳戳戳。
於小麗聽她用了一個“啃”字,覺得很貼切,笑著同她講:“那阿紅你不生兒子拉?”
“不生了,我把晶晶帶大養好了就行了。”阿紅氣哼哼的:“生兒子有什麽用拉,姨婆還不是拿阿菊當兒子養的,疼的時候疼的不得了,要是從小拿這股氣力氣疼阿梅,阿梅不會不願意跟她住在一起的。”
還是阿紅通透。
鄭冬梅也說:“我也不會給侄子掙錢的,我花不完的不知道捐了嗎,誰對我好給誰。”
於小麗想了想:“賺錢難,花錢可不難,等咱們老了一起出去旅遊吧!”
鄭冬梅:“你不是說你暈車嗎?”
“等以後就不暈了。”等到全國都通了高速,開車去哪裏都方便,走高速一般人都不會暈車。
“那好,萬一我這輩子都沒有孩子,老了旅旅遊,住住養老院,也不用給人帶孩子,也不用求兒女,你看像我姥姥那樣,生了一堆兒女有什麽用,到老了動彈不得了,依舊一口水都沒得喝的。”
村裏人一說起生孩子來,就是要生個孩子給自己養老,一般是指兒子,閨女是要嫁出去的。
可真到了有事兒的時候,找上門來了,當閨女的要是以“我是個閨女”作為理由拒絕,看唾沫星子不淹死你啦?
更可笑的是,兒子們犯的錯,搞不定的還要閨女買單。
若是以養老作為前提生孩子,簡直是個悖論!
生孩子就是生孩子,是喜歡一個小小的生命,把ta從出身帶到長大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並不是像畜養家畜,也許不會有很明顯的成果......
很多年前,鄭母把小女兒定義為養老的目標,也因此加倍的對她好。
可現在又要為了小女兒的生計,跑了這麽遠來求大女兒。
到現在,鄭冬梅已經不想為廉價的感情買單。
該她做的,她做的比鄭冬菊好多了,可在母親心裏始終不如妹妹。
說多了也是累,想明白了活的就灑脫多了。
端午過後個把月就是暑假,放暑假的時間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了,於小麗頭疼放暑假以後萌萌的去處,好在黃愛枝不用去學校,讓於小麗把孩子丟她家裏。
這年頭,鄰裏關係處的好的,孩子可以放心丟在鄰居家。
這個暑假韓學美沒有回來打工,學校為了衝刺高考,整個暑假都要補課,剛開始放假那幾天她回來住了一個星期,幾天後又回學校去了。
一個暑假下來萌萌也曬黑了不少,但小胳膊小腿比以前更健壯了些。
過完暑假又是新的一個學年,入秋以後天氣也漸漸涼爽起來,這個時候傳來了鄭冬梅的好消息。
她要結婚拉!
第160章
鄭冬梅的婚期定在了陽曆十一月份。
日子定下來以後才跟於小麗講,害於小麗不自信了很久,拉著鄭冬梅的手神經質的問:“我是你的朋友吧,我是你的好朋友嗎?”
鄭冬梅笑著罵她不正經。
婚期時間不是很久,不過這會兒的人辦酒也很簡單,不用定酒店農村的就在農村辦,城裏的就去館子裏頭吃一頓。訂婚、下聘一係列流程下來,時間定好以後要定好廚師,早幾年提前很早就要準備食材,從82年以後,物資也很齊全了,隻要有錢沒有買不到的東西,那頭冼富強準備。
成功定下來婚期,冼村長見誰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樣,為了婚禮時能更好看點,冼村長的減肥大計除了少吃,還加了一項跑步,於是冼村長難得不穿人字拖,去哪裏都是波鞋。
鄭冬梅娘家那邊的親戚有些麻煩,舅舅姨媽都是挺事兒的人,鄭冬梅不想請太多人,便跟她媽打了電話,問了一嘴要不要來,那頭回複想一想再說,鄭冬梅知道她媽什麽尿性,八成要把娘家那邊的親戚都拉過來旅個遊,很堅定的跟她講,既然是二婚男方家裏隻打算簡單擺個酒,家裏至親的親戚過來就行了。
但其實冼家村村長辦酒,冼富強沒想過隻是簡單弄一場,下半年重點都在準備婚禮上。
暑假過後,於小麗一直沒停下來過,一直都處在極度繁忙的狀態。
原因是中秋節月餅爆單了。
元宵節過後,《羊城晚報》又找到她,準備做一期中秋節的采訪,在采訪中於小麗講述了上一代人辛苦創業的故事,《晚報》分了幾次刊出,這個百年老品牌在本地造成很強烈的反響。
編輯跟於小麗還是本家,名字叫於夢。
她本來是想當個作家,結果作家沒能當成,現在在《晚報》的名氣卻是打起來了,這個半死不活的專欄,從最開始最不起眼的刊位做到現在在晚報中頗占一份名氣,元宵節的故事這個題材是一個很顯著的起點。
采訪過後,她跟於小麗說:“你這個故事講的很動人,如果還有上一代的故事更好,我想分幾期刊載。”
“還能分幾期,據我所知想上你這個專欄的人都得排著隊來。”
“那也要看東西怎麽樣。”
“別人都開玩笑說咱們是親戚了哦。”於小麗半開玩笑道:“你不怕仕途受阻啊?”
打過幾次交道,不能算是朋友,起碼也算個熟人,於夢經常來店裏吃個工作餐,尤其是夏天來店裏吃個涼菜,看看電視,簡直不要太愜意,現在她的名氣也打出去了,雖說還是拿著死工資,但目前
這個欄目,不僅僅是講羊城風土人情,還有美食推薦,很多店都會找於夢做軟廣。
但於夢隻推薦她願意推薦的,必須要親自嚐過覺得不錯才會推。
未必每次推薦出來都會火爆,但是帶點曆史沉澱的,有故事性的總能收到讀者們的喜愛跟歡迎,現在就連報社的主編都讚她文筆比以前好很多,講故事的邏輯性跟故事角度也好很多。
“那我就當自由作家去。”於夢說:“以前我也沒有想過我能夠主筆一個專欄,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寫作文,都嚇哭了,交了個白卷上去,老師給我打了個大大的零蛋,拿著那個零蛋的試卷我不敢回去,在家門口徘徊到傍晚,直到看著我爸我媽出來找我,找了好久還沒找到,我才敢回家。”
於小麗給她倒了杯綠茶,兩人剛剛試吃了月餅,嘴裏留著甜味兒,一杯些許苦澀的綠茶衝淡的口中的甜膩,不過於夢覺得嘴裏甜絲絲的。
“我以前不是最有天賦的那一個,可是我一直都有夢想,盡管以前有人嘲笑我,可是我一點都不覺得揣著這個夢想有什麽好笑的,當作家怎麽了,我就要當作家。”於夢搖著小茶杯,悠哉哉的說道:“一篇不行我就再投一篇,在我主導這個專欄之前,當了四年的兼職作者,我給全國幾乎所有的雜誌社,報社都寄過信,一篇投七八個雜誌,那是常規操作了,投了很久以後,終於有一家回應我,說不定以後書店裏也會有我出版的書,你信嗎?”
於夢的眼神裏麵充滿了陶醉,那麽多人嚐試過,可是大部分人都失敗了。
於小麗也笑了,她也是個有夢想的人:“偷偷告訴你,我插隊的時候,也有個夢想,我想當百萬富翁。”
兩個女人相視一笑。
“或許你能夠成功。”
“或許你也能成功。”
於夢的專欄連刊三天,第一天講中秋節的來曆,第二天講中秋節的小故事,第三天講鼎記的百年往事,這種應景的題材剛剛刊登出來就獲得了很好的反響,而且於夢的文(hu)筆(che)不錯,把一個個道聽途說的小故事講的跟真的一樣。
結果很明顯,軟廣告做的羊城人民都買賬。
中秋節錢本來說請於夢吃個飯,最後因為沒時間把這件事給擱下來。
鼎記的員工們都習慣了。
於小麗決定改變休假的模式,鼓勵員工把假期放在淡季修掉,意思是等過完中秋節再休假。
“等過了中秋節,咱們把休假算一算,旺季不休的,到淡季補貼百分之二十五的假期,攢四天假送一天,攢兩天假送半天,怎麽樣?”跟算加班費一個道理。
幾個員工一聽就樂了:“那能連休嗎?”
於小麗一聽:“店裏不超過兩個人請假,你們自己協商安排,我是不反對連休的,你們出去走走玩玩也好。”
年輕人嘛,誰還沒個約會的時候呢。
恩威並施,鄭母這才住了嘴。
就算她收斂了一點,這幾天在家裏念念叨叨的也沒個完,她看鄭冬梅做什麽都不順眼,覺得她這也是浪費那也夠浪費,生活習慣還跟解放前一樣,就連鄭冬梅上個廁所用點衛生紙也要說半天,把鄭冬梅給氣得,本來說讓她們住半個月才走的,最後住了三四天就走了。
人送到了汽車站,上了車才覺得耳根子徹底清靜。
回來以後跟於小麗說:“估計以後還會有親戚來,煩都要煩死我了。”
於小麗正想打聽這個大八卦呢,眼睛亮亮的:“那是你親娘,我看你說她的時候,也不像我想象中那樣——”
沒有於晚枝那樣強勢,也不像於晚枝那樣滿嘴跑的都是火車,甚至看得出來有些怕女兒。
“你以為以前就是這樣的嗎?”鄭冬梅冷笑:“才不是,她打我打到了二十歲。”
“真是看不出來,那你就任她打?”
“一個人,被打了二十年,也就沒有反抗的力氣了,我小時候很怕她的,別看她一副可憐兮兮老太太樣,但凡我爸沒過世,或者她自己有自食其力的能力,絕不可能跟我這樣低頭,你看看她跟阿紅怎麽講話,再看看跟你怎麽講話就知道了,她心裏有數,知道什麽時候能得罪,什麽人不能得罪的。”
“那倒是挺難處的。”於小麗搬著井水泡過的西瓜,進了廚房切開了半邊,又從中間劈開了用勺子舀來吃,跟鄭冬梅一人搬著一個大西瓜,往門口一坐,農村裏麵很多婦人傍晚就這樣坐在屋簷下聊天。
“那她們來幹嘛,怎麽找到你的。”
“許峰回去了,沒找到阿紅,就把我在哪裏的消息跟她們一說,還不是跟狗聞到點腥臭味兒就跟著過來了,信不信過幾天舅舅舅媽,姨媽什麽的都會來我家,勸我跟她們和好,我怎麽可能再走回頭路?”
於小麗嘖嘖稱奇:“那你舅舅舅媽他們也肯幫他們,圖個什麽好處啊。”
鄭冬梅旁邊放著個小碗,把西瓜挖出來以後一塊塊的擱在小碗裏頭。
“自然有好處,不是看我沒孩子嘛,八成又要來說,你不如養著阿菊的孩子,以後讓親侄子給你養老不是更好,真是笑話,我真喜歡孩子不知道找個沒根沒底的收養?收個親戚家的孩子,還別說等我老了動不了,隻要錢交出去,命就不是我自己的了,我看的透,有沒有孩子不打緊,有錢才是最重要的,不掙錢不孝順的孩子,站滿屋子有什麽用,說不定長大了還是個負擔。”
阿紅在旁邊翻著地,聽的目瞪口呆。
農村人都講究要多生娃,說是這樣以後多個孩子伺候。
“阿紅別翻了,洗洗手過來吃西瓜。”鄭冬梅把舀出來的那一半西瓜推到阿紅麵前。
晶晶就在不遠處玩泥巴,阿紅想了想在水管子裏頭接了點水把手洗了,拿著碗走到晶晶跟前,一塊一塊的喂她吃,晶晶吃一口就要對媽媽笑一陣,阿紅又把碗裏剩下的一點湯汁喂給晶晶喝了,最後才端著碗回來,也坐在屋簷底下聽她們講話。
今年夏天沒怎麽下雨,西瓜挺甜。
鄭冬梅指著麵前那塊空地問:“這邊種什麽?”
阿紅說:“依次過去,種大蒜,小蔥,香菜,那邊種上一片小白菜,不過菜也不多,炒菜肯定不夠,平常炒菜的要跟村裏人去買。”
鄭冬梅笑:“種這麽點不夠啊,還不如種花,種花好看。”
阿紅很認真的去想這個問題。
鄭冬梅跟她說:“你要是想種塊菜地,就去別人家租一塊,尹阿婆家的地種多了都吃不完,自己家門口種點花好看。”
阿紅就不說話了,也在屋簷底下坐著吃瓜聽她們閑聊。
“那要是你舅舅姨媽們來了怎麽辦?”於小麗又問。
“來了就來了,好吃好喝一頓,然後送去汽車站,這人真要豁出去了沒那麽難,我又不是沒養我媽,她哪怕去打官司也告不贏我的,我每月給她十塊錢,還不滿足我就不給了,這次也是跟她說了這話,我媽還是怕我不給,灰溜溜就走了,臨走之前還想順我幾件衣服才走呢。”
“你媽來找你幹嘛?”
“還不是為了我妹妹?”鄭冬梅撇撇嘴:“說是家裏的孩子要去縣城上小學,要借讀費,阿菊在家裏也掙不到錢,想叫我給她安排個工作,我說我車隊裏麵隻有司機,要麽學開車我帶她做,要麽給我當保姆,阿紅做什麽她就要做什麽。”
結果阿菊本來信心百倍,覺得自己能做得來這個保姆,在這裏住了幾天,跟著阿紅做了幾天活,才知道有多辛苦,比她在家的時候辛苦多了。
私底下又跟鄭母埋怨了很久姐姐的狠心。
阿紅聽了也不忿:“都是閨女,姨婆就是偏心,從小到大都是阿梅掙錢養家,她從不記阿梅的好,每次一說起來,都說我阿菊怎樣怎樣,若說他們養孩子圖的是養老,阿菊也沒有給她養到什麽老,反倒是姨婆一直給她帶著孩子,從生下來帶到現在,一個帶完帶第二個,要我說養孩子做什麽,像阿菊那樣的,從小啃老的啃到大,還圖她養老,一大把年紀了還在奔著給她幹活呢。”
把個西瓜跟仇人一樣戳戳戳。
於小麗聽她用了一個“啃”字,覺得很貼切,笑著同她講:“那阿紅你不生兒子拉?”
“不生了,我把晶晶帶大養好了就行了。”阿紅氣哼哼的:“生兒子有什麽用拉,姨婆還不是拿阿菊當兒子養的,疼的時候疼的不得了,要是從小拿這股氣力氣疼阿梅,阿梅不會不願意跟她住在一起的。”
還是阿紅通透。
鄭冬梅也說:“我也不會給侄子掙錢的,我花不完的不知道捐了嗎,誰對我好給誰。”
於小麗想了想:“賺錢難,花錢可不難,等咱們老了一起出去旅遊吧!”
鄭冬梅:“你不是說你暈車嗎?”
“等以後就不暈了。”等到全國都通了高速,開車去哪裏都方便,走高速一般人都不會暈車。
“那好,萬一我這輩子都沒有孩子,老了旅旅遊,住住養老院,也不用給人帶孩子,也不用求兒女,你看像我姥姥那樣,生了一堆兒女有什麽用,到老了動彈不得了,依舊一口水都沒得喝的。”
村裏人一說起生孩子來,就是要生個孩子給自己養老,一般是指兒子,閨女是要嫁出去的。
可真到了有事兒的時候,找上門來了,當閨女的要是以“我是個閨女”作為理由拒絕,看唾沫星子不淹死你啦?
更可笑的是,兒子們犯的錯,搞不定的還要閨女買單。
若是以養老作為前提生孩子,簡直是個悖論!
生孩子就是生孩子,是喜歡一個小小的生命,把ta從出身帶到長大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並不是像畜養家畜,也許不會有很明顯的成果......
很多年前,鄭母把小女兒定義為養老的目標,也因此加倍的對她好。
可現在又要為了小女兒的生計,跑了這麽遠來求大女兒。
到現在,鄭冬梅已經不想為廉價的感情買單。
該她做的,她做的比鄭冬菊好多了,可在母親心裏始終不如妹妹。
說多了也是累,想明白了活的就灑脫多了。
端午過後個把月就是暑假,放暑假的時間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了,於小麗頭疼放暑假以後萌萌的去處,好在黃愛枝不用去學校,讓於小麗把孩子丟她家裏。
這年頭,鄰裏關係處的好的,孩子可以放心丟在鄰居家。
這個暑假韓學美沒有回來打工,學校為了衝刺高考,整個暑假都要補課,剛開始放假那幾天她回來住了一個星期,幾天後又回學校去了。
一個暑假下來萌萌也曬黑了不少,但小胳膊小腿比以前更健壯了些。
過完暑假又是新的一個學年,入秋以後天氣也漸漸涼爽起來,這個時候傳來了鄭冬梅的好消息。
她要結婚拉!
第160章
鄭冬梅的婚期定在了陽曆十一月份。
日子定下來以後才跟於小麗講,害於小麗不自信了很久,拉著鄭冬梅的手神經質的問:“我是你的朋友吧,我是你的好朋友嗎?”
鄭冬梅笑著罵她不正經。
婚期時間不是很久,不過這會兒的人辦酒也很簡單,不用定酒店農村的就在農村辦,城裏的就去館子裏頭吃一頓。訂婚、下聘一係列流程下來,時間定好以後要定好廚師,早幾年提前很早就要準備食材,從82年以後,物資也很齊全了,隻要有錢沒有買不到的東西,那頭冼富強準備。
成功定下來婚期,冼村長見誰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樣,為了婚禮時能更好看點,冼村長的減肥大計除了少吃,還加了一項跑步,於是冼村長難得不穿人字拖,去哪裏都是波鞋。
鄭冬梅娘家那邊的親戚有些麻煩,舅舅姨媽都是挺事兒的人,鄭冬梅不想請太多人,便跟她媽打了電話,問了一嘴要不要來,那頭回複想一想再說,鄭冬梅知道她媽什麽尿性,八成要把娘家那邊的親戚都拉過來旅個遊,很堅定的跟她講,既然是二婚男方家裏隻打算簡單擺個酒,家裏至親的親戚過來就行了。
但其實冼家村村長辦酒,冼富強沒想過隻是簡單弄一場,下半年重點都在準備婚禮上。
暑假過後,於小麗一直沒停下來過,一直都處在極度繁忙的狀態。
原因是中秋節月餅爆單了。
元宵節過後,《羊城晚報》又找到她,準備做一期中秋節的采訪,在采訪中於小麗講述了上一代人辛苦創業的故事,《晚報》分了幾次刊出,這個百年老品牌在本地造成很強烈的反響。
編輯跟於小麗還是本家,名字叫於夢。
她本來是想當個作家,結果作家沒能當成,現在在《晚報》的名氣卻是打起來了,這個半死不活的專欄,從最開始最不起眼的刊位做到現在在晚報中頗占一份名氣,元宵節的故事這個題材是一個很顯著的起點。
采訪過後,她跟於小麗說:“你這個故事講的很動人,如果還有上一代的故事更好,我想分幾期刊載。”
“還能分幾期,據我所知想上你這個專欄的人都得排著隊來。”
“那也要看東西怎麽樣。”
“別人都開玩笑說咱們是親戚了哦。”於小麗半開玩笑道:“你不怕仕途受阻啊?”
打過幾次交道,不能算是朋友,起碼也算個熟人,於夢經常來店裏吃個工作餐,尤其是夏天來店裏吃個涼菜,看看電視,簡直不要太愜意,現在她的名氣也打出去了,雖說還是拿著死工資,但目前
這個欄目,不僅僅是講羊城風土人情,還有美食推薦,很多店都會找於夢做軟廣。
但於夢隻推薦她願意推薦的,必須要親自嚐過覺得不錯才會推。
未必每次推薦出來都會火爆,但是帶點曆史沉澱的,有故事性的總能收到讀者們的喜愛跟歡迎,現在就連報社的主編都讚她文筆比以前好很多,講故事的邏輯性跟故事角度也好很多。
“那我就當自由作家去。”於夢說:“以前我也沒有想過我能夠主筆一個專欄,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寫作文,都嚇哭了,交了個白卷上去,老師給我打了個大大的零蛋,拿著那個零蛋的試卷我不敢回去,在家門口徘徊到傍晚,直到看著我爸我媽出來找我,找了好久還沒找到,我才敢回家。”
於小麗給她倒了杯綠茶,兩人剛剛試吃了月餅,嘴裏留著甜味兒,一杯些許苦澀的綠茶衝淡的口中的甜膩,不過於夢覺得嘴裏甜絲絲的。
“我以前不是最有天賦的那一個,可是我一直都有夢想,盡管以前有人嘲笑我,可是我一點都不覺得揣著這個夢想有什麽好笑的,當作家怎麽了,我就要當作家。”於夢搖著小茶杯,悠哉哉的說道:“一篇不行我就再投一篇,在我主導這個專欄之前,當了四年的兼職作者,我給全國幾乎所有的雜誌社,報社都寄過信,一篇投七八個雜誌,那是常規操作了,投了很久以後,終於有一家回應我,說不定以後書店裏也會有我出版的書,你信嗎?”
於夢的眼神裏麵充滿了陶醉,那麽多人嚐試過,可是大部分人都失敗了。
於小麗也笑了,她也是個有夢想的人:“偷偷告訴你,我插隊的時候,也有個夢想,我想當百萬富翁。”
兩個女人相視一笑。
“或許你能夠成功。”
“或許你也能成功。”
於夢的專欄連刊三天,第一天講中秋節的來曆,第二天講中秋節的小故事,第三天講鼎記的百年往事,這種應景的題材剛剛刊登出來就獲得了很好的反響,而且於夢的文(hu)筆(che)不錯,把一個個道聽途說的小故事講的跟真的一樣。
結果很明顯,軟廣告做的羊城人民都買賬。
中秋節錢本來說請於夢吃個飯,最後因為沒時間把這件事給擱下來。
鼎記的員工們都習慣了。
於小麗決定改變休假的模式,鼓勵員工把假期放在淡季修掉,意思是等過完中秋節再休假。
“等過了中秋節,咱們把休假算一算,旺季不休的,到淡季補貼百分之二十五的假期,攢四天假送一天,攢兩天假送半天,怎麽樣?”跟算加班費一個道理。
幾個員工一聽就樂了:“那能連休嗎?”
於小麗一聽:“店裏不超過兩個人請假,你們自己協商安排,我是不反對連休的,你們出去走走玩玩也好。”
年輕人嘛,誰還沒個約會的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