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抽卡後郡王是基建狂魔 作者:十二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縣廷府和郡王府就隔了一條街,畢竟整個南滄縣也就五六條街大。因得了郡王府的召喚,宋冬午時就去了王府吃飯。
王府今日的午食是一碗熱熱的羊肉湯麵,骨頭吊出來的老湯配著爽滑勁道的麵條,配著醃好的小菜,宋冬美美地吃了兩大碗,然後就聽見郡王說:“昨日我夢中有感,忽見後土娘娘入夢。”
什麽?宋冬掏了掏耳朵,不會吧,不是他聽到的那個意思吧。
郡王壓根不理他,繼續說下去:“……夢中娘娘憐惜我南滄縣貧苦,賜下一神樹來,交由我南滄縣種植。”
啊這?宋冬神色古怪,壓根不知道說什麽。宣瑾瑜也沒指望他回應,直接就帶他來到了王府後院,那裏新辟出一塊田地,種著一株綠油油的小樹苗,饒是以宋冬的見識,也從未見過這種植物。
宋冬忍不住湊近觀察,隻見這小樹苗每片葉子都精致得恰到好處,沒有一個蟲眼,也沒有一點黃枯,枝幹筆直又茁壯,沒有一塊樹疤,以宋冬平生所見,這絕對是最健康的一顆小樹苗。
緊接著他就聽郡王講這棵小樹苗可以不斷取枝,插入土中即可成為新苗。
真的,震驚這兩個字宋冬已經說累了,可每一次,每一次郡王突然叫他來王府,都要搞一把大的。
抹了一把臉,宋冬戰戰兢兢接走了這盆後土娘娘賜下的神樹。
宣瑾瑜也鬆了一口氣,看來神靈賜寶這個理由還是很好用的嘛。因為這葡萄良種太過逆天,她實在是難以解釋,索性就說是神靈賜下,畢竟,作為一個曆史係學生,這是她最容易想到的方案。古往今來,君不見史書記載多少祥瑞?
於是,來到王府的古靈也聽到了同樣的說辭。
“郡王是說,昨日忽然有後土娘娘入夢,賜下這朱砂蟲和仙人掌?”古靈驚異反問。
“正是。”宣瑾瑜說道。此時尚未以胭脂來稱呼紅色,人們對於紅色的印象依舊停留在朱砂石。她索性便把這胭脂蟲改名叫了朱砂蟲。
“昔有周天子夢遇西王母,今郡王得後土娘娘賜下神物,想必是郡王德行可感蒼天,實乃南滄縣民之福,縣廷府上下之喜!古靈願為郡王分憂,培育這朱砂蟲和仙人掌。”古靈卻是接受良好,一臉振奮說。
這說辭竟然莫名地熟悉呢?不知道為什麽,總覺得古靈和徐福見麵,一定會特別有趣吧……宣瑾瑜一邊想著這不著邊際的事情,一邊說:“那此事就交給你去辦,我已跟蘇嬤嬤打過招呼,若需調動人手或有銀錢短缺,找蘇嬤嬤解決即可。”
“多謝郡王。”古靈長施一禮,帶著裝有朱砂蟲和仙人掌的小箱子而去。
一路上,古靈步伐輕快,真好,沒想到這麽快就收到了郡王給的任務!阿爹以前收幕僚的時候不也如此嗎?若有看中的人選,便先給個活讓人做做,在事情當中去檢驗一個人的能力和品性,而隨之主臣間的信任也逐漸加深……
通過從古淼口中描述來的郡王爺的作風,古靈明白,這就是郡王爺在逐步考察她的能力!
古淼剛從縣廷府裏回來,就看見古靈在院子裏忙活著什麽。他走過去說道:“阿妹吃飯了嗎?我從李大娘的食鋪帶了你最愛的羊肉麥餅子。”
古靈頭也不回:“阿兄,你且先吃吧,我有事情要做。”
什麽事這麽投入?古淼好奇起來,一邊聽古靈說著,一邊察看著古靈身前擺放的工具。而等古靈講完,古淼隻覺得渾身雞皮疙瘩都起來,看著那小蟲子在盒子裏蠕動……“所以,郡王讓你培育的就是這些小蟲子?”
他趕緊轉過眼,幹笑著說:“那你先忙,阿兄就不打擾了。”
“嗯。”古靈繼續對照著郡王給的帛書操作:“對了,阿爹寄來的回信已經到了,給你的信在你書桌上。你記得看。”
於是古淼回到自己房裏,一邊啃羊肉麥餅子,一邊看老爹的信,
“……你入了南滄縣廷府,做事當更加勤勉,與府中各人更需謙虛交往,凡事多看多聽,不可冒進……靈兒既然想在外麵散散心,就且先給她一段鬆快日子吧,你可看顧好了……長都郡倒是一切都好,隻最近水渠年頭太久,有些鬆動,阿爹正組織人手修建,你和靈兒若是一切安好,可先在南滄縣專心公務,休沐日出門走走,察看風土民情,不可坐一室而觀天下,休沐日也不急於回長都郡……”
咦?阿爹竟然同意妹妹留下,休沐日也可以不用回去?古淼覺得奇怪,這可不像他那個作風保守的端方老爹,也許是老爹也想通了吧?
古淼打個嗬欠,他今日也累了一天,收拾收拾屋子,梳洗一番,趕緊睡咯。
作者有話說:
第23章 織麻布
打虎山腳下劃出了一片工業區,不過現在工業區裏也就隻有兩個作坊,一個是水泥作坊,另一個就是新起的紡織作坊。
縣廷府的鐵匠鋪趕製出了二十套紡線機和織布機,都穩穩當當擺在了紡織作坊的院落中,織女們也在此處勞作著。
她們都是通過了考核了的好手,眼睛清亮,手指靈巧,這才能選聘其中。縣廷府月錢給得厚,每月保底必須完成二十匹布,就給五百文的定錢,若能多織出幾匹布,多出的布裏每匹再給十文錢。
也正是因為如此,織女們全都聚精會神,不需人監管催促,大家也不說什麽閑話,都忙著紡線織布。
古靈雖說沒做過這個活計,但之前也學過織補,她很快就上了手。古靈特特買了些普通料子的衣服,每日和大家一起上工下工,大家隻當她是南滄縣城富裕平民家的閨女。
午時一到,就有飯食送來,織女們可以休息半個時辰,這下大家才興高采烈地交談起來。
邊小娟開心地跟古靈說:“阿靈,我感覺我又上手了些,上午織出來大半丈布來,我看,我今天足足能完成一丈半!”
這麽多!古靈笑著誇讚:“小娟織布的手藝沒得說,你手上功夫是又快又準。”
邊小娟聽見古靈的誇獎,撓撓頭笑了起來。古靈又漂亮又聰明,雖然跟大家一樣打扮,但邊小娟總覺得她不一樣。也許是因為她懂很多道理,說話又分外耐心,所以大家都願意跟她聊天,邊小娟也不例外。
旁邊王大姐也過來說:“阿靈,你上次跟我說的那個草方子真好用,我按你說的上打虎山采了點草藥給我閨女喝,她最近一直沒拉肚子。這幾個錢你可得收下。”
古靈抿嘴,不好意思地笑笑:“錢就不收了……隻是王姐上次帶來的那個醃菜,我和我哥哥都喜歡,能不能給我做點?”
王大姐一聽,立馬說:“行,包在我身上,明天王姐就給你帶過來,吃完了不夠就說。”
“好勒。”古靈脆生生地答。王姐的丈夫走得早,一個人帶著幾歲大的閨女,因為閨女生病,又沒錢請大夫,古靈倒是略通醫術,索性自告奮勇去看看。
不過今日就發月錢,這下王姐家裏的日子就過得好了。兩百文在南滄縣已經是足夠生活的高薪。古靈算過,一匹麻布是二尺半寬,四丈長,眼下賣價在九十文到一百文不等,而這裏的織女一天大概能織三丈到五丈不等。
這樣算下來,郡王爺差不多把三分之一的收入給大家發了月錢,麻絲原料和飯食等等耗去三分之一的成本,剩下三分之一就差不多是紡織作坊的利潤了,按照現在的規模,一個月怕是盈利隻有幾十兩銀子。
麻布的利潤到底還是太低……古靈琢磨著,要想提高利潤,就還得想法做絲帛。
邊小娟卻是注意到,古靈眼底下一片青黑,關心地問:“阿靈,你是不是昨晚上沒睡好?”
古靈一愣,回答說:“倒不是,隻是我最近在院子裏種點東西,忙了一晚上。”
邊小娟一聽,當即說:“是種什麽?可要我幫忙?不是我說,我們家一家都是種田的好把式,我也會些哩。”
這段時間以來,古靈和邊小娟時常一起工作,早已把彼此視作朋友,古靈便說:“好呀,你要是有空,便來幫我,我一個人也不知道要弄到什麽時候,不過你得先答應我,一定要保密。”
邊小娟雖然不解,種個東西有什麽好保密的?不過朋友這樣開口,她毫不猶豫應下:“放心吧,我絕對不說。明日正好是休沐日,我上你家去幫忙去。”
“那就這麽說定了。”古靈回答。兩個姑娘笑笑鬧鬧,又回去織布。
次日一大早,邊小娟就敲響了古靈家的大門。古靈連忙把她接進來:“小娟,你怎麽來的呀?喝口水吧。”
“村裏有牛車要到縣城裏來,我跟著坐牛車過來的。你要種的是什麽?趕緊帶我去看看。”邊小娟爽朗地回答。
古靈便把邊小娟帶到了院子裏,這裏開辟出了一塊小小的土地,上麵有一棵一人高的小樹,長得怪模怪樣,每一塊樹莖都扁平如手掌厚,表麵上生著倒刺。“這就是你說的叫仙人掌的東西嗎?”邊小娟好奇地盯著看,她還是頭一次見到這種植物。
“對,按這本帛書的記載,仙人掌分出的枝丫可以種到地裏去,這樣就可以長出很多小仙人掌了。”古靈說,旁邊的案桌上正放著這本帛書。
真好,邊小娟有點羨慕,古靈認得字,可以看書知道好多東西哩。“那你能把怎麽種讀給我聽聽嗎?”
古靈爽快答應,當即一行一行念給邊小娟聽,邊小娟仔細聽著,施肥、分枝、澆水……她心裏漸漸有了眉目。她來的時候背了一個竹筐,她在竹筐裏翻找了一會兒,找出一圈木藤來,那木藤已經去皮曬幹,留下的藤條細柔結實。
“阿靈,把這個木藤纏手上吧,這樣的話我們幹活不容易紮傷手呢。"邊小娟說道,她熟練地拿著木藤,細細地纏繞上自己的手指、手掌,最後又打了個結。
古靈也如法炮製,激動地說:“小娟,你真厲害,我一直弄不好這仙人掌,就是手老被紮傷,這下就不用怕了。”
“哎呀,幹活幹多了,就會有點經驗。”邊小娟害羞地說。
等到雙手都纏上木藤,兩個姑娘這就齊心協力開始幹活,先把仙人掌身上的小枝節都掰下來,放在木桌上借用陽光把傷口的水分曬幹,趁這個時間,邊小娟又從背簍裏拿出草木灰,和古靈一起把土肥翻進地裏,這才把小枝節插進田裏,又澆了水。
“這樣就行了吧?按那個帛書上說的,大概七八天後就能長出來第一批了哩。”古靈不確定地說。
“那就等唄,實在不行,咱們就再種一次嘛。”邊小娟細心地察覺到,古靈對這事看重異常,遇見什麽難事都談笑風生的古靈卻在此事上患得患失,她便開口寬慰。
是啊,小娟說得對,實在不行,還可以再來啊。古靈展顏一笑,提議說:“現在弄完了,我們要不去逛街?”
“好!剛發了月錢,我想買……”邊小娟眼睛一亮,興奮地和古靈討論起來。
-------------------------------------
福順帶著一個厚重木箱來到王府,恭恭敬敬呈上去:“王爺,您要的蠶繭,小的已經買到了。”
宣瑾瑜拈起一顆蠶繭查看,潔白如雪,輕盈薄透,對著陽光還有華麗的光澤。這就是絲綢的原料啊。眼下紡織作坊剛剛開張,織作的還是麻布,賺不到多少利潤,宣瑾瑜便囑咐福順,想辦法從外麵買點蠶繭回來。
要說這蠶繭並不好買,長都郡沒有人做這養蠶的買賣,要在旁邊的豐永郡才有養蠶地。好在福順和如意坊的何明東家合作多次,何明從商多年,人脈廣闊,自告奮勇幫福順牽了線,這才買到蠶繭。
“這蠶繭售價如何?”宣瑾瑜問。
“五十文一斤,這次小的買了一千斤回來,花了五六十兩銀子。”福順說。
“福順,上次讓你去看看市麵上布匹的價格,你且說說,做這織坊生意,可有賺頭?”宣瑾瑜對市麵上布匹的價格並不熟悉,不過手底下福順大管家可是管買賣的專業人才,她索性把市場調研的事情交給了福順做。
福順聞言精神一振,立馬說:“回王爺話,小的已經調查過,每十斤蠶繭能出一斤生絲,每兩斤生絲成本就是一千錢,而兩斤生絲可織出一匹雙絲縑來,能賣兩千錢,利潤甚豐。若是能做出有染色織花的帛,那一匹帛往往萬錢,還有價無市。”
沒想到這紡織的利潤如此之高?看來比起蠶繭這種原料,此時最值錢的還是紡織工藝本身啊。而紡織工藝不正是南滄縣的長項嗎?雖然眼下還在發展期,但有係統相關的圖紙,研究出來是遲早的事。宣瑾瑜很快下了決斷:“既然如此,福順,你且去豐永郡包一片桑園子下來,你親自盯著,前期咱們可以從當地人手裏收蠶繭,後期還是要自給自足,務必保證南滄縣的紡織作坊有充足的蠶絲。”
福順當即應是,郡王說到了他心坎裏,真要把紡織作坊做大,這養蠶還是得捏在自己手裏,一味收購很容易遭遇抬價。
“賬麵上的銀子可夠?”宣瑾瑜又問。
“王爺放心,香皂作坊每個月都有萬兩銀子入賬,眼下王府也沒什麽大筆開支,正好撥出去置辦園子。”福順雙眼放光,從福順的爺爺輩起,福家人身契就賣給了誠郡王府,不過這麽多年處下來,福家人可以說是王府的家臣,與王府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看來不管是什麽年代,種花家人民的基因就是買田置地啊。宣瑾瑜倒是一下子理解了福順的喜悅。她笑著說:“那就由你去操心了。對了,你也跟如意坊的老板談下,我們便用如意坊的運貨渠道把蠶繭從豐永郡運回來,眼下先不要單獨建一支馬隊了,等以後做大了再考慮吧。”
“王爺說的是,馬隊的人手還要細細考慮,不妨先用如意坊的馬隊,他們常年做這生意,倒是穩妥。”福順說。
而至於福順這次買回來的三千斤蠶繭,則被運到了紡織作坊,交給蘇嬤嬤安排。
作者有話說:
第24章 秋收
打起號子來幹活喲,哼呀哼呀!
一人領來眾人和呀,哼呀哼呀!
棵棵秧苗撫養好啊,喂喂,好妹妹呀。
我把格號子交與你呀,喂喂,好姐姐呀。
接過你號子我來喊啊,今年的小麥真不錯啊!哼呀哼呀!
日頭掛得高高的,田地裏金黃的糧食和陽光一樣耀眼,整個南滄縣城所有村民全都出動,拿著鐮刀,扛著鋤頭,推著獨輪車運糧的,都在地頭幹活。
今天,是收糧的日子!
不知道誰先開始喊起了號子,慢慢又有人唱和,加入的人越來越多,很快大家就一邊喊著歌,一邊收起了糧食。從春天忙到夏天,再到現在農曆七月份的早秋,終於到了收獲的日子!
不過,比起往年秋收的喜憂參半,今年的秋收就是純然的喜悅。
今年郡王爺帶來了新的農田把式,每個村子裏又都有田嗇夫一直住著指導,村民們比以前更精心地侍弄田地,因此小麥和栗米迎來豐產。算算地裏的出息,這個冬天可以吃飽肚子了。
縣廷府租借的農具也都好使,自從有了鐮刀,收糧食是又快又好,男人收完了往獨輪車車鬥裏一放,女人就輕鬆推著回了家。等曬幹糧食脫粒,還有石碾子,把麥穗往地上鋪好一層,牛拉著石碾子轉悠幾圈,就全脫得幹幹淨淨。
不少村民都暗下決心,今年攢下了糧食,絕不多花,要去換一頭牛,要錢不夠,哪怕是換頭小牛犢呢?或者換個石碾子也好啊。縣廷府提供的農具也逐漸被村民摸透,現在不少有手藝的村民已經開始自己製作石頭或者木頭農具,縣廷府的鐵匠鋪也樂得如此,畢竟他們還要時不時承擔從王府過來的其他任務,便改為隻打造鐵質農具。
縣廷府和郡王府就隔了一條街,畢竟整個南滄縣也就五六條街大。因得了郡王府的召喚,宋冬午時就去了王府吃飯。
王府今日的午食是一碗熱熱的羊肉湯麵,骨頭吊出來的老湯配著爽滑勁道的麵條,配著醃好的小菜,宋冬美美地吃了兩大碗,然後就聽見郡王說:“昨日我夢中有感,忽見後土娘娘入夢。”
什麽?宋冬掏了掏耳朵,不會吧,不是他聽到的那個意思吧。
郡王壓根不理他,繼續說下去:“……夢中娘娘憐惜我南滄縣貧苦,賜下一神樹來,交由我南滄縣種植。”
啊這?宋冬神色古怪,壓根不知道說什麽。宣瑾瑜也沒指望他回應,直接就帶他來到了王府後院,那裏新辟出一塊田地,種著一株綠油油的小樹苗,饒是以宋冬的見識,也從未見過這種植物。
宋冬忍不住湊近觀察,隻見這小樹苗每片葉子都精致得恰到好處,沒有一個蟲眼,也沒有一點黃枯,枝幹筆直又茁壯,沒有一塊樹疤,以宋冬平生所見,這絕對是最健康的一顆小樹苗。
緊接著他就聽郡王講這棵小樹苗可以不斷取枝,插入土中即可成為新苗。
真的,震驚這兩個字宋冬已經說累了,可每一次,每一次郡王突然叫他來王府,都要搞一把大的。
抹了一把臉,宋冬戰戰兢兢接走了這盆後土娘娘賜下的神樹。
宣瑾瑜也鬆了一口氣,看來神靈賜寶這個理由還是很好用的嘛。因為這葡萄良種太過逆天,她實在是難以解釋,索性就說是神靈賜下,畢竟,作為一個曆史係學生,這是她最容易想到的方案。古往今來,君不見史書記載多少祥瑞?
於是,來到王府的古靈也聽到了同樣的說辭。
“郡王是說,昨日忽然有後土娘娘入夢,賜下這朱砂蟲和仙人掌?”古靈驚異反問。
“正是。”宣瑾瑜說道。此時尚未以胭脂來稱呼紅色,人們對於紅色的印象依舊停留在朱砂石。她索性便把這胭脂蟲改名叫了朱砂蟲。
“昔有周天子夢遇西王母,今郡王得後土娘娘賜下神物,想必是郡王德行可感蒼天,實乃南滄縣民之福,縣廷府上下之喜!古靈願為郡王分憂,培育這朱砂蟲和仙人掌。”古靈卻是接受良好,一臉振奮說。
這說辭竟然莫名地熟悉呢?不知道為什麽,總覺得古靈和徐福見麵,一定會特別有趣吧……宣瑾瑜一邊想著這不著邊際的事情,一邊說:“那此事就交給你去辦,我已跟蘇嬤嬤打過招呼,若需調動人手或有銀錢短缺,找蘇嬤嬤解決即可。”
“多謝郡王。”古靈長施一禮,帶著裝有朱砂蟲和仙人掌的小箱子而去。
一路上,古靈步伐輕快,真好,沒想到這麽快就收到了郡王給的任務!阿爹以前收幕僚的時候不也如此嗎?若有看中的人選,便先給個活讓人做做,在事情當中去檢驗一個人的能力和品性,而隨之主臣間的信任也逐漸加深……
通過從古淼口中描述來的郡王爺的作風,古靈明白,這就是郡王爺在逐步考察她的能力!
古淼剛從縣廷府裏回來,就看見古靈在院子裏忙活著什麽。他走過去說道:“阿妹吃飯了嗎?我從李大娘的食鋪帶了你最愛的羊肉麥餅子。”
古靈頭也不回:“阿兄,你且先吃吧,我有事情要做。”
什麽事這麽投入?古淼好奇起來,一邊聽古靈說著,一邊察看著古靈身前擺放的工具。而等古靈講完,古淼隻覺得渾身雞皮疙瘩都起來,看著那小蟲子在盒子裏蠕動……“所以,郡王讓你培育的就是這些小蟲子?”
他趕緊轉過眼,幹笑著說:“那你先忙,阿兄就不打擾了。”
“嗯。”古靈繼續對照著郡王給的帛書操作:“對了,阿爹寄來的回信已經到了,給你的信在你書桌上。你記得看。”
於是古淼回到自己房裏,一邊啃羊肉麥餅子,一邊看老爹的信,
“……你入了南滄縣廷府,做事當更加勤勉,與府中各人更需謙虛交往,凡事多看多聽,不可冒進……靈兒既然想在外麵散散心,就且先給她一段鬆快日子吧,你可看顧好了……長都郡倒是一切都好,隻最近水渠年頭太久,有些鬆動,阿爹正組織人手修建,你和靈兒若是一切安好,可先在南滄縣專心公務,休沐日出門走走,察看風土民情,不可坐一室而觀天下,休沐日也不急於回長都郡……”
咦?阿爹竟然同意妹妹留下,休沐日也可以不用回去?古淼覺得奇怪,這可不像他那個作風保守的端方老爹,也許是老爹也想通了吧?
古淼打個嗬欠,他今日也累了一天,收拾收拾屋子,梳洗一番,趕緊睡咯。
作者有話說:
第23章 織麻布
打虎山腳下劃出了一片工業區,不過現在工業區裏也就隻有兩個作坊,一個是水泥作坊,另一個就是新起的紡織作坊。
縣廷府的鐵匠鋪趕製出了二十套紡線機和織布機,都穩穩當當擺在了紡織作坊的院落中,織女們也在此處勞作著。
她們都是通過了考核了的好手,眼睛清亮,手指靈巧,這才能選聘其中。縣廷府月錢給得厚,每月保底必須完成二十匹布,就給五百文的定錢,若能多織出幾匹布,多出的布裏每匹再給十文錢。
也正是因為如此,織女們全都聚精會神,不需人監管催促,大家也不說什麽閑話,都忙著紡線織布。
古靈雖說沒做過這個活計,但之前也學過織補,她很快就上了手。古靈特特買了些普通料子的衣服,每日和大家一起上工下工,大家隻當她是南滄縣城富裕平民家的閨女。
午時一到,就有飯食送來,織女們可以休息半個時辰,這下大家才興高采烈地交談起來。
邊小娟開心地跟古靈說:“阿靈,我感覺我又上手了些,上午織出來大半丈布來,我看,我今天足足能完成一丈半!”
這麽多!古靈笑著誇讚:“小娟織布的手藝沒得說,你手上功夫是又快又準。”
邊小娟聽見古靈的誇獎,撓撓頭笑了起來。古靈又漂亮又聰明,雖然跟大家一樣打扮,但邊小娟總覺得她不一樣。也許是因為她懂很多道理,說話又分外耐心,所以大家都願意跟她聊天,邊小娟也不例外。
旁邊王大姐也過來說:“阿靈,你上次跟我說的那個草方子真好用,我按你說的上打虎山采了點草藥給我閨女喝,她最近一直沒拉肚子。這幾個錢你可得收下。”
古靈抿嘴,不好意思地笑笑:“錢就不收了……隻是王姐上次帶來的那個醃菜,我和我哥哥都喜歡,能不能給我做點?”
王大姐一聽,立馬說:“行,包在我身上,明天王姐就給你帶過來,吃完了不夠就說。”
“好勒。”古靈脆生生地答。王姐的丈夫走得早,一個人帶著幾歲大的閨女,因為閨女生病,又沒錢請大夫,古靈倒是略通醫術,索性自告奮勇去看看。
不過今日就發月錢,這下王姐家裏的日子就過得好了。兩百文在南滄縣已經是足夠生活的高薪。古靈算過,一匹麻布是二尺半寬,四丈長,眼下賣價在九十文到一百文不等,而這裏的織女一天大概能織三丈到五丈不等。
這樣算下來,郡王爺差不多把三分之一的收入給大家發了月錢,麻絲原料和飯食等等耗去三分之一的成本,剩下三分之一就差不多是紡織作坊的利潤了,按照現在的規模,一個月怕是盈利隻有幾十兩銀子。
麻布的利潤到底還是太低……古靈琢磨著,要想提高利潤,就還得想法做絲帛。
邊小娟卻是注意到,古靈眼底下一片青黑,關心地問:“阿靈,你是不是昨晚上沒睡好?”
古靈一愣,回答說:“倒不是,隻是我最近在院子裏種點東西,忙了一晚上。”
邊小娟一聽,當即說:“是種什麽?可要我幫忙?不是我說,我們家一家都是種田的好把式,我也會些哩。”
這段時間以來,古靈和邊小娟時常一起工作,早已把彼此視作朋友,古靈便說:“好呀,你要是有空,便來幫我,我一個人也不知道要弄到什麽時候,不過你得先答應我,一定要保密。”
邊小娟雖然不解,種個東西有什麽好保密的?不過朋友這樣開口,她毫不猶豫應下:“放心吧,我絕對不說。明日正好是休沐日,我上你家去幫忙去。”
“那就這麽說定了。”古靈回答。兩個姑娘笑笑鬧鬧,又回去織布。
次日一大早,邊小娟就敲響了古靈家的大門。古靈連忙把她接進來:“小娟,你怎麽來的呀?喝口水吧。”
“村裏有牛車要到縣城裏來,我跟著坐牛車過來的。你要種的是什麽?趕緊帶我去看看。”邊小娟爽朗地回答。
古靈便把邊小娟帶到了院子裏,這裏開辟出了一塊小小的土地,上麵有一棵一人高的小樹,長得怪模怪樣,每一塊樹莖都扁平如手掌厚,表麵上生著倒刺。“這就是你說的叫仙人掌的東西嗎?”邊小娟好奇地盯著看,她還是頭一次見到這種植物。
“對,按這本帛書的記載,仙人掌分出的枝丫可以種到地裏去,這樣就可以長出很多小仙人掌了。”古靈說,旁邊的案桌上正放著這本帛書。
真好,邊小娟有點羨慕,古靈認得字,可以看書知道好多東西哩。“那你能把怎麽種讀給我聽聽嗎?”
古靈爽快答應,當即一行一行念給邊小娟聽,邊小娟仔細聽著,施肥、分枝、澆水……她心裏漸漸有了眉目。她來的時候背了一個竹筐,她在竹筐裏翻找了一會兒,找出一圈木藤來,那木藤已經去皮曬幹,留下的藤條細柔結實。
“阿靈,把這個木藤纏手上吧,這樣的話我們幹活不容易紮傷手呢。"邊小娟說道,她熟練地拿著木藤,細細地纏繞上自己的手指、手掌,最後又打了個結。
古靈也如法炮製,激動地說:“小娟,你真厲害,我一直弄不好這仙人掌,就是手老被紮傷,這下就不用怕了。”
“哎呀,幹活幹多了,就會有點經驗。”邊小娟害羞地說。
等到雙手都纏上木藤,兩個姑娘這就齊心協力開始幹活,先把仙人掌身上的小枝節都掰下來,放在木桌上借用陽光把傷口的水分曬幹,趁這個時間,邊小娟又從背簍裏拿出草木灰,和古靈一起把土肥翻進地裏,這才把小枝節插進田裏,又澆了水。
“這樣就行了吧?按那個帛書上說的,大概七八天後就能長出來第一批了哩。”古靈不確定地說。
“那就等唄,實在不行,咱們就再種一次嘛。”邊小娟細心地察覺到,古靈對這事看重異常,遇見什麽難事都談笑風生的古靈卻在此事上患得患失,她便開口寬慰。
是啊,小娟說得對,實在不行,還可以再來啊。古靈展顏一笑,提議說:“現在弄完了,我們要不去逛街?”
“好!剛發了月錢,我想買……”邊小娟眼睛一亮,興奮地和古靈討論起來。
-------------------------------------
福順帶著一個厚重木箱來到王府,恭恭敬敬呈上去:“王爺,您要的蠶繭,小的已經買到了。”
宣瑾瑜拈起一顆蠶繭查看,潔白如雪,輕盈薄透,對著陽光還有華麗的光澤。這就是絲綢的原料啊。眼下紡織作坊剛剛開張,織作的還是麻布,賺不到多少利潤,宣瑾瑜便囑咐福順,想辦法從外麵買點蠶繭回來。
要說這蠶繭並不好買,長都郡沒有人做這養蠶的買賣,要在旁邊的豐永郡才有養蠶地。好在福順和如意坊的何明東家合作多次,何明從商多年,人脈廣闊,自告奮勇幫福順牽了線,這才買到蠶繭。
“這蠶繭售價如何?”宣瑾瑜問。
“五十文一斤,這次小的買了一千斤回來,花了五六十兩銀子。”福順說。
“福順,上次讓你去看看市麵上布匹的價格,你且說說,做這織坊生意,可有賺頭?”宣瑾瑜對市麵上布匹的價格並不熟悉,不過手底下福順大管家可是管買賣的專業人才,她索性把市場調研的事情交給了福順做。
福順聞言精神一振,立馬說:“回王爺話,小的已經調查過,每十斤蠶繭能出一斤生絲,每兩斤生絲成本就是一千錢,而兩斤生絲可織出一匹雙絲縑來,能賣兩千錢,利潤甚豐。若是能做出有染色織花的帛,那一匹帛往往萬錢,還有價無市。”
沒想到這紡織的利潤如此之高?看來比起蠶繭這種原料,此時最值錢的還是紡織工藝本身啊。而紡織工藝不正是南滄縣的長項嗎?雖然眼下還在發展期,但有係統相關的圖紙,研究出來是遲早的事。宣瑾瑜很快下了決斷:“既然如此,福順,你且去豐永郡包一片桑園子下來,你親自盯著,前期咱們可以從當地人手裏收蠶繭,後期還是要自給自足,務必保證南滄縣的紡織作坊有充足的蠶絲。”
福順當即應是,郡王說到了他心坎裏,真要把紡織作坊做大,這養蠶還是得捏在自己手裏,一味收購很容易遭遇抬價。
“賬麵上的銀子可夠?”宣瑾瑜又問。
“王爺放心,香皂作坊每個月都有萬兩銀子入賬,眼下王府也沒什麽大筆開支,正好撥出去置辦園子。”福順雙眼放光,從福順的爺爺輩起,福家人身契就賣給了誠郡王府,不過這麽多年處下來,福家人可以說是王府的家臣,與王府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看來不管是什麽年代,種花家人民的基因就是買田置地啊。宣瑾瑜倒是一下子理解了福順的喜悅。她笑著說:“那就由你去操心了。對了,你也跟如意坊的老板談下,我們便用如意坊的運貨渠道把蠶繭從豐永郡運回來,眼下先不要單獨建一支馬隊了,等以後做大了再考慮吧。”
“王爺說的是,馬隊的人手還要細細考慮,不妨先用如意坊的馬隊,他們常年做這生意,倒是穩妥。”福順說。
而至於福順這次買回來的三千斤蠶繭,則被運到了紡織作坊,交給蘇嬤嬤安排。
作者有話說:
第24章 秋收
打起號子來幹活喲,哼呀哼呀!
一人領來眾人和呀,哼呀哼呀!
棵棵秧苗撫養好啊,喂喂,好妹妹呀。
我把格號子交與你呀,喂喂,好姐姐呀。
接過你號子我來喊啊,今年的小麥真不錯啊!哼呀哼呀!
日頭掛得高高的,田地裏金黃的糧食和陽光一樣耀眼,整個南滄縣城所有村民全都出動,拿著鐮刀,扛著鋤頭,推著獨輪車運糧的,都在地頭幹活。
今天,是收糧的日子!
不知道誰先開始喊起了號子,慢慢又有人唱和,加入的人越來越多,很快大家就一邊喊著歌,一邊收起了糧食。從春天忙到夏天,再到現在農曆七月份的早秋,終於到了收獲的日子!
不過,比起往年秋收的喜憂參半,今年的秋收就是純然的喜悅。
今年郡王爺帶來了新的農田把式,每個村子裏又都有田嗇夫一直住著指導,村民們比以前更精心地侍弄田地,因此小麥和栗米迎來豐產。算算地裏的出息,這個冬天可以吃飽肚子了。
縣廷府租借的農具也都好使,自從有了鐮刀,收糧食是又快又好,男人收完了往獨輪車車鬥裏一放,女人就輕鬆推著回了家。等曬幹糧食脫粒,還有石碾子,把麥穗往地上鋪好一層,牛拉著石碾子轉悠幾圈,就全脫得幹幹淨淨。
不少村民都暗下決心,今年攢下了糧食,絕不多花,要去換一頭牛,要錢不夠,哪怕是換頭小牛犢呢?或者換個石碾子也好啊。縣廷府提供的農具也逐漸被村民摸透,現在不少有手藝的村民已經開始自己製作石頭或者木頭農具,縣廷府的鐵匠鋪也樂得如此,畢竟他們還要時不時承擔從王府過來的其他任務,便改為隻打造鐵質農具。